汉语高考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893634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语高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汉语高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汉语高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汉语高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汉语高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汉语高考试题.docx

《汉语高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语高考试题.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汉语高考试题.docx

汉语高考试题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汉语

一、知识与运用:

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不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干练实干精明强干

B.急切切合求胜心切

C.纵横蛮横老气横秋

D.转折折服百折不挠

2.下列各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辐射购物车真知灼见

B.宣泄订书机不计其数

C.怄气互连网大声疾呼

D.肖像展览馆出其不意

3.下列各组用横线连接的词语,不全是反义词的一项是

A.回顾--展望低俗--高雅

B.暴躁-温和敏捷--迅速

C.从容--慌忙主动--被动

D.暗淡--明亮丑闻--美谈

4.下列各组短语,搭配不完全恰当的一项是

A.开阔眼界激发人情赢得尊重

B.精神振奋心情舒畅手脚麻利

C.鼓舞士气观察生活活跃气氛

D.赞许的目光宽广的胸怀优厚的待遇

5.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全都是贬义的一项是

A.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原先杂乱无章的仓库变得井井有条了。

B.过多的评头论足,必然会无事生非,影响到团结和稳定。

C.迎面走来一位老先生,浑身上下干净得一尘不染,原来是大名鼎鼎的林庚教授。

D.扬州园林有别于苏州等地园林的淡雅隽永,而表现为争奇斗艳,令人目不暇接。

6.下列各句中画线的词,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饮食不规律和睡眠不足对身体健康的损失很大。

B.她穿了一身很别样的条纹套装,显得落落大方。

C.人们的注意力越集中,就越能摆脱周围环境的干涉。

D.他的眼睛格外明亮,瘦削的脸上流露出自信的神情。

7.将下列词语填入语段横线处,排序完全恰当的一项是

①靠拢②下达③调转④高昂⑤飞奔

所有的马都在不远的地方齐整地站了起来,它们一个个像即将出征的战士,________着头,一步步向牧马人________过来。

这时牧马人猛一甩头,大声地________了命令,那些马纷纷________方向,朝着东方________而去。

A.④⑤②③①B.③①④②⑤

C.④①②③⑤D.③⑤①②④

8.下列各句中画线的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来我是出于好意帮助他,反而落下了很多埋怨。

B.他宁可多吃点儿亏、多受点儿苦,才不愿亏了别人。

C.如果运载化工原料的船只搁浅,就可能发生重大事故。

D.尽管环境恶劣,油菜花却依然绽放出一片夺目的金黄。

9.将“它以奇特的云雾山水,”插入下面的语段中,位置最恰当的一项是

三峡是万里长江上的山水画廊,①是我国著名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②迷人的神话传说,远古的巴楚文化,③浓郁的风土人情和古往今来的风流人物,吸引着无数游人。

④从古至今,与三峡有关的诗词不胜枚举。

A.①B.②C.③D.④

10.下列括号内的句子,与原句的基本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A.不是所有的鱼缸都放了水草。

(有一些鱼缸没放水草。

B.大家都比着干,谁都不肯落后。

(大家都比着干,没有人愿意落后。

C.要想做出成绩,非下苦功不可。

(要想做出成绩,一定得下苦功。

D.艺术品的文化价值并不取决于它的价格。

(艺术品的价格决定了它的文化价值。

11.下列各句,有语病的一项是

A.鲸落是鲸鱼死后落入深海形成的生态系统,被称为深海生命的“绿洲”。

B.全面禁食野生动物法规的制定,意味着野味市场失去了合法的基础。

C.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诊断,缓解目前医护人员紧缺的问题。

D.深秋将落叶吹得团团转,枯草像久未梳理的乱发,竖起来又倒下去。

12.下列各句,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A.在广袤的大地上,一堂堂生动的春耕公开课,托举着沉甸甸的丰收希望。

B.时间一到,哪怕天上“下刀子”,气象观测员也要到现场把数据读取回来。

C.天上星斗的消息,地上泥土里的消息,空中风吹的消息,都不关我们的事。

D.到了夏天,水顺着四面屋檐流下,激起的凉气将四周的热空气隔绝开。

13.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A.办好教育事业,社会、政府、学校、家庭都有责任。

B.渡过中华文明的母亲河——黄河,八百里秦川就展现在眼前。

C.诗中讲述的这个故事究竟是真实的,还是诗人虚构的?

D.“燕子飞得这么低,”他说:

“怕是晚上要下雨了。

14.下列各项,语序正确的一项是

A.天然的生水,不管看起来多么纯净,总不免夹杂着细菌,对人的身体不利。

B.天然的生水,对人的身体不利,总不免夹杂着细菌,不管看起来多么纯净。

C.不管看起来多么纯净,总不免夹杂着细菌,对人的身体不利,天然的生水。

D.不管看起来多么纯净,对人的身体不利,天然的生水,总不免夹杂着细菌。

15.下列诗句,表达了惜别之情的一项是

A.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B.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C.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D.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二、阅读:

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完成16~17题。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黔之驴》)

16.对上面文言文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B.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C.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D.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17.对文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好:

喜爱B.载:

装载

C.至:

到达D.放:

放下

(二)现代文阅读I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完成18-21题。

①对于部分过敏人群而言,春季花粉是挥之不去的困扰。

通常,人们会觉得,是靠蜜蜂、蝴蝶等授粉的娇艳花朵导致过敏,然而花粉致敏的罪魁祸首,不是“花”,而是“树”。

②花粉,是自然界中植物的雄性细胞,因物种各不相同,其大小、形状、结构千差万别,绝大多数以微米为单位计量。

草长莺飞的春季,植物开花散叶,花粉便在微风、蝴蝶、蜜蜂的助力下分散到空气中,广泛传播,让植物得以繁衍。

③北京市气象局介绍,花粉家族主要是“虫媒”和“风媒”两类花粉。

游离在空气中的花粉,主要来源并不是依靠“虫媒”传播的鲜花,而是依靠“风媒”传播的柏科、杨柳科等类别的树木。

因为“风媒”花粉体积更小,在风的作用下传播也更广,才更容易被人吸入并导致过敏反应。

例如,应接不暇的喷嚏、鼻涕以及眼睛或外耳道奇痒无比的症状。

④此外,导致过敏症状的,除了依靠“风媒”传播的树木花粉,还有裹挟树木种子的飞絮。

以最常见的雌雄异株杨柳树为例,杨柳雌株花序在授粉后,会生成一个个小蒴果,里面包着白色絮状绒毛。

这些绒毛中藏着一些芝麻粒大小的种子,随着发育成熟的小蒴果逐渐裂开,白色絮状绒毛便携带种子随风飞散,形成杨柳飞絮现象。

⑤北京市林业科技推广站介绍,杨柳飞絮具有周期性和季节性,由于树种及环境温度差异,飞絮期一般从4月上旬至5月下旬,持续50天左右。

⑥专家建议,花粉过敏者可在花粉期到来之前的两周使用抗过敏药物。

预防性用药有助于推迟过敏症状开始的时间,或减轻症状,药物可一直用到花粉期结束。

可查询让自己过敏的植物花粉传播扩散时间,提前采取措施防护。

通常北京花粉浓度的第一个高峰是3月中旬至4月中旬,第二个高峰是4月中下旬到5月中下旬。

18.本文认为“树”才是花粉致敏的罪魁祸首,下列理由正确的一项是

A.依靠蝴蝶蜜蜂传播的花粉,体积大,不会导致花粉过敏。

B.空气中的花粉,主要来自依靠“风媒”授粉的部分树木。

C.引起过敏症状的,并非花粉,而是空气中裹挟树木种子的飞絮。

D.空气中的花粉只是致敏的表面原因,而树木生长才是根本原因。

19下列关于杨柳飞絮现象产生的顺序图示,正确的一项是

A.“虫媒”授粉→种子生成→线毛长出→絮状线毛飞散

B.“风媒”授粉→种子生成→绒毛长出→絮状线毛飞散

C.“虫媒”授粉→蒴果生成→蒴果裂开→絮状线毛飞散

D.“风媒”授粉→蒴果生成→蒴果裂开→絮状线毛飞散

20.下列关于本文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

A.花粉散播虽然给部分过敏人群带来困扰,却是植物繁衍所必需的。

B.北京市的花粉期具有周期性,花粉浓度高峰期与杨柳飞絮期几乎重叠。

C.文章有力地驳斥了部分过敏人群在春季容易出现过敏症状的错误观点。

D.服用药物抗敏或采取其他防护措施,都应在花粉期到来之际开始。

21.下列关于本文写作目的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探讨植物不同的授粉途径

B.普及关于花粉致敏的科学知识

C.研究花粉过敏的治疗方法

D.界定北京市花粉期的起止时间

(三)现代文阅读II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完成22~30题。

异木冯骥才

①作家决不会在自己书房里拘束的,他的性情便自然而然地渲染着书房处处,让书房无不显现着作家的个性、气质、习惯、喜好、兴趣、审美。

在那些满屋堆积的图籍、稿纸、文牍、信件、照片和杂物中,当然一定还有许多看不明白的东西,那里却一准隐藏着作家自己心知的故事,或者私密。

②就像我自己的书房。

许多在别人眼里稀奇古怪的东西,再普通不过的东西——只要它们被我放在书房里,一定有特别的缘由。

它们可能是一个不能忘却的纪念,或许是人生中一些必须永远留住的收获。

③多少年来我有个习惯,去一个非同寻常的地方,总爱把当地大自然或历史的东西带一点回来。

这些东西毫不珍贵,却唯其独有,比如落叶、松子、异石,或历史遗迹的碎屑。

④一次,在敦煌时去看榆林窟,途经那座久已荒废的唐代锁阳城,钻进了城池,走入乱土岗般的古城废墟中,在一片野木纵横中间看到一些散乱的木头,那样子有点像塔克拉玛干沙漠里尼雅古城的遗址,这一定是一处唐代的废屋,由于戈壁滩上少雨,古物不朽,再经过一千年的曝晒,已无木色,有如白骨,木头上的小孔经过风吹和风化,结晶一般晶莹别造,一块木头只有在戈壁滩上放了一千年,晒了一千年,才会变得这样奇异。

⑤我从地上拾了一小块,想留个纪念,待一拾起,手中却好似什么也没拿,千年的风吹日晒,不仅叫它失去木头的颜色,还失去了重量,这更使我确信古代木雕鉴定的一条经验,时间愈久,木头愈轻,只要过轻,必近千年。

⑥我拾起的这块木头,其形瘦长,峻哨似山;其色洁白,宛如石峰。

再细看,它的侧面有一明显发红的锈痕,表明这块残木源自建筑的某一部分。

有了这人文的痕迹,更叫人生出许多瞎想。

⑦现在,它就立在我书桌边小柜上的一角,虽然不是一个物件,却自有风韵,什么古物也不能替代。

它还常常叫我想起九十年代中期写《人类的敦煌》的那段时间,在西北考察的种种奇特难忘的情景,我喜欢大西北特有的中华文明的源头感。

⑧这块异木之外,我书房还有金字塔小小的碎片,迈锡尼石墙上糟烂的石块,托尔斯泰庄园草地上遗落的奇大的松子,加拿大的大红叶和京都的小红叶……日本人逢到秋天喜欢把这种极小、鲜红、精致的小红叶摆在做好的菜上。

日本人是特别讲究视觉美的。

中国的菜讲究“色、香、味”,日本人追求“色、形、味”。

“形”就是形态之美。

⑨还记得三十多年前访问英国,与一位英国诗人散步,他顺手从地上拾一片叶子,写了一行字给我:

秋天的礼物。

⑩物本无情,情在人心。

当时拾一点什么东西带回来,也许只为了把眼前的美用一点东西留住。

不想岁月久了,这些由各地带来的东西便无序地散落在书房各处。

偶尔碰到,引起一点触动,唤起险些忘掉的记忆.

⑪书房的生活全部是心灵的生活。

22.关于第①②自然段,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书房谈到书房的杂物、摆件等,自然引出下文。

B.点出物件关联着作家的心事,引发读者阅读兴趣。

C.作者非常珍惜书房里收藏的各种物件。

D.作者的审美追求自由不羁、无拘无束。

23.根据第④自然段,下列对于异木发现地点的描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A.在去教煌榆林窟的途中B.在唐代锁阳城废墟的野木间

C.在野木纵横生长的空地上D.在塔克拉玛沙漠的戈壁滩上

24.根据第⑤自然段,异木最突出的特点是

A.经千年曝晒B.无木头色泽

C.质量非常轻D.像古代木雕

25.根据本文内容,下列不能体现异木“自有风韵”的一项是

A.有近千年历史B.形色峻峭如山如峰

C.带有人文痕迹D.见证中华文明起源

26.第⑧自然段谈到作者喜欢从世界各地拾取小东西带回书房,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

27.第⑨自然段作者写了“秋天的礼物",对其用意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平凡的树叶因诗心而变得珍贯B.树叶具备形态之美

C.表达了对英国友人深深的怀念D.诗人灵感无处不在

28.对本文文体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B.散文

C.日记D.报告

29.本文使用最多的修辞手法是

A.夸张B.拟人

C.排比D.比喻

30.下列对本文主旨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位作家的书房可以显现其个性、气质、习惯、喜好,甚至是秘密。

B.作家每到一处,总喜欢把当地自然或历史的东西带回到自己的书房。

C.物本无情,情在人心,异木、树叶、石块等因为人的珍藏而获得生命。

D.书房的生活关乎心灵,所以优秀的作家一定要好好布置自己的书房。

三、写作:

60分。

3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作为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准确高度历来为世人关注。

迄今为止,我国对珠峰进行过多次大规模测绘科考。

5月27日上午,2020球峰高程测量登山队克服高寒缺氧、风雪交加等困难,再次登上地球之巅,测高过程中,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一批国产现代测量设备纷纷亮相,5G信号首次覆盖珠峰峰顶,为精确获得珠峰高度提供了技术条件。

重测珠峰体现了一种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精神。

有人说,重测珠峰如重测我们自己。

请根据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要求:

①根据上述材料,自拟题目,自选文体。

②不得少于600字。

③不得抄袭。

④文中不得出现考生真实姓名、校名、地名等信息。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汉语试题参考答案

一、知识与运用

1.C2.C3.B4.A5.B

6.D7.C8.B9.B10.D

11.C12.D13.D14.A15.A

二、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16.A17.D

(二)现代文阅读I

18.B19.D20.А21.B

(三)现代文阅读II

22.D

23.В

24.С

25.D

26.一方面可以留住眼前的美,另一方面将来看到可以唤醒过往的记忆

27.А

28.В

29.D

30.С

三、写作

31.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