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第1单元 文化与生活阶段性测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893539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9.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第1单元 文化与生活阶段性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第1单元 文化与生活阶段性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第1单元 文化与生活阶段性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第1单元 文化与生活阶段性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第1单元 文化与生活阶段性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第1单元 文化与生活阶段性测试题.docx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第1单元 文化与生活阶段性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第1单元 文化与生活阶段性测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第1单元 文化与生活阶段性测试题.docx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第1单元文化与生活阶段性测试题

【走向高考】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第1单元文化与生活阶段性测试题新人教版必修3

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48分)

1.(2015·沈阳东北育才学校月考)扬剧出自江淮,江南的清柔与江北的朴实,孕育出《双下山》《种大麦》般的清新风格。

川剧出自巴蜀,重庆的火辣味道和云贵的奇谲风俗催生出“变脸”“喷火”般的瑰丽色彩。

这最能说明(  )

A.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B.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C.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生活

D.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答案] C

[解析] 上述材料说的是在不同区域,人们的文化生活呈现出各自特有的色彩,故选项C正确。

A项不如C项更能说明材料主旨;选项B与题意没有关系,故排除;选项D不是材料所表明的。

2.(2015·福建省四地六校联考)据专家预测:

2018年前,中国电影票房收入将超过北美,2023年前将达到北美票房收入的2倍左右。

从文化生活角度看,我国电影市场全面繁荣,可以(  )

A.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

B.提高文化竞争力,增强综合国力

C.扩大就业规模,刺激内需市场

D.抵御外来文化,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答案] B

[解析] A、C是从经济生活角度来说的,故排除D的说法错误,对外来文化不能抵御,应该辩证地看。

选项B是正确的,故答案选B。

3.研究表明,中国电子阅读器市场到2015年的总出货量有望达到246万台的水平,同时销售额将突破3.2亿美元。

巨大的产业蛋糕给电子书市场带来了无限的商机。

这体现了(  )

A.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文化事业的繁荣奠定了物质基础

B.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具有重要作用

C.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D.经济建设根本目的是促进文化发展

[答案] B

[解析] 材料没有体现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文化事业的关系,A不符合题意;C“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表述明显有误,排除;经济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共同富裕,而不是为了促进文化发展,因此D表述有误;材料中“巨大的产业蛋糕给电子书市场带来了无限的商机”,体现了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具有重要作用,答案B正确。

4.(2015·雅安模拟)雅安是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和新兴的旅游城,有“雨城”之称。

其中蒙顶山茶是当地传统名茶,久饮此茶,有益脾胃,能延年益寿,故有“仙茶”之誉。

作为城市名片,凝炼了雅安文化之魂。

这说明了(  )

A.作为精神力量的文化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

B.一定的精神文化活动具有相应的物质载体

C.自然环境的不同决定文化的差异

D.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答案] B

[解析]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蒙顶山茶作为城市名片,是雅安文化的载体,B符合题意;A、D看到了文化的作用,但不符合题意;影响文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自然环境是其中之一,C夸大了环境的作用,故排除。

5.(2015·银川模拟)改革开放30多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本着“跳起来打枣、打大枣”的工作思路,实现了“小省区办大文化”的奋斗目标。

小省区可以办大文化充分说明(  )

A.经济决定文化,文化是对经济的反映

B.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C.文化可以推动经济的发展

D.文化发展完全可以脱离经济条件的制约

[答案] B

[解析] 经济决定文化,文化是对经济的反映,A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双重性,所以推动经济发展的说法不合适,所以C排除;D说法错误,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排除D。

“小省区办大文化”体现了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故选B。

6.(2015·成都模拟)成都市为积极推动成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将深入实施文化服务提升、文化产业跨越、文化体制创新、文化人才开发等工程。

这里的“文化”是指(  )

①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②是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

③指高深的科学知识和良好的文化素养及过硬的本领

④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它有意识形态与非意识形态之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我们讲文化生活,这里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因此①④符合题意;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包括创造的物质成果,因此②不符合题意;③明显不符合题意;答案B正确。

7.(2015·山西大学附中月考)《中国好歌曲》,将模式上的创新与内涵上强调中华文化有机结合,节目播出以来收视率节节攀升。

该节目的播出既给无数年轻人提供了实现音乐梦想的舞台,又使人们能感受音乐的魅力,接受精神上的洗礼,向社会传递了巨大的“正能量”。

这说明(  )

①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②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④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C

[解析] 题中通过《中国好歌曲》的文化活动对诸多年轻人产生影响,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题中强调将模式上的创新与内涵上强调中华文化有机结合,说明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故③④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

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故①观点错误。

题中强调精神上的洗礼、向社会传递巨大的正能量,并没有涉及转化为物质力量,故②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

8.(2015·广雅中学月考)人生因梦想而高飞,70年代恢复高考制度,上大学成为那个时代青年人的梦想。

今天有人梦想在城市立足,有人渴望回归田园;有人梦想更好的社会保障与更美丽的生态;有人梦想充分的政治参与——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人们梦想差异的文化原因有(  )

①文化是一定时代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②人们的文化需求具有多样化、多方面、多层次的特点

③各地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④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中阐述了不同时代的人有不同的梦想,体现了①;材料阐述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梦想,体现了多样化多层次,即体现了②;故答案为A。

③“各地”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④不属于“文化生活”角度,属于哲学。

9.曾国藩是晚清一位极具争议的人物,既有中兴名臣的美称,又有“卖国贼”的恶名,可谓毁誉参半,褒贬不一,但对他的家书无论是欣赏他的人还是鄙视他的人都推崇备至。

他的家书不仅是一部记录家常的书信集,更是一部蕴藏着为人处世,持家教子的智慧书。

下列对曾国藩家书理解正确的是(  )

①家书是一种精神力量,对个人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

②家书是一种精神力量,可以自然而然地转化为物质力量

③家书对人的影响都是积极的主动的

④精神产品都离不开物质载体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可以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对个人成长有着深刻影响,①正确。

②“自然而然”的转化说法错误;不同性质的文化对人的影响不同,优秀的文化对人的影响是积极的、主动的,③错误;曾国藩的家书是其为人处世、持家教子思想的物质载体,④正确。

针对大学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势,为缓解就业压力,实现社会稳定,中宣部、教育部号召毕业生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到西部和农村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回答10~11题。

10.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不仅给老少边穷地区送去了知识和技术,大学生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得到了锻炼,使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得到了提高。

大学生志愿者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所起的积极作用表明(  )

A.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B.不同地域的文化各具特色

C.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一定能够提高人的文化素质

D.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答案] D

[解析] 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了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大学生志愿者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仅给老少边穷地区送去了知识和技术,创造了文化,同时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得到了提高,享用了文化,答案D正确,A、B和题意无关,C说法错误。

11.参与志愿者活动的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和完善了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提高了自身素质,这说明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  )

①与生俱来的

②从社会生活的体验中培养出来的

③通过传授文化知识教育而培养出来的

④通过参与文化活动逐步培养出来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D

[解析] 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故排除①③,②④正确,答案D正确。

12.文化伴随着每个人的生活。

考试时,会不会作弊?

公交车上遇到老人,会不会让座?

一张废纸,会不会随便丢弃……都体现出文化人格。

文化是每个人的心灵名片,人的行动都是内心文化的反映。

这表明(  )

A.人们总是在有形的文化氛围中生活

B.文化是人类全部意识形态活动的反映

C.文化素养只能在生活小事中培养出来

D.从人们的社会行为中可以透视其精神世界

[答案] D

[解析] 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A说法错误;文化既包括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也包括非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B说法错误;每个人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C说法错误;文化影响人,从人们的社会行为中可以透视其精神世界,体现其文化素养,D正确。

13.创意产业是文化与经济全面融合的产物,知识经济出现以后,文化和艺术经济开始成为全世界发展的新趋势。

文化的力量总是无声地融入经济、政治和社会中,孕育无形的凝聚力、向心力及亲和力。

这说明(  )

①文化与经济、政治融为一体,不可分割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③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④文化总是能够极大地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并不意味着融为一体,①错误;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④表述不准确,故排除。

14.在排列并排的座次时,我国的传统作法是“以左为上”,即认为居左之位高于居右之位。

而西方国家以及国际上的通行作法是“以右为上”,即认为居右之位高于居左之位。

从排列座次的不同可以看出(  )

A.文化差异体现了不同民族文化的优劣

B.文化氛围反映了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

C.文化环境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D.文化决定了人们的实践方式和思考方式

[答案] C

[解析] A项是错误的,各民族文化有差异但没有优劣之分;B项与题意无关;D中的“决定”说法是错误的。

15.(2015·洛阳模拟)某中学大力开展班级“小书屋”建设。

班级小书屋实行班级“自治”,同时,为进一步丰富班级图书资源,扩大学生阅读面,学校倡导班级之间自行调配,相互交换借阅图书,实行“走书式”动态管理。

课余时间读书已成为学生小林一天中最快乐、最幸福的时光!

小林的快乐成长体现了(  )

A.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B.优秀文化能够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C.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

D.文化环境决定了人们的交往方式和行为

[答案] A

[解析] B表述有误,应是优秀文化能够提供坚实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而不是物质基础;材料没有体现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反作用,因此C不符合题意;D表述错误,文化环境能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但不是决定,因此D排除;题中的课余时间读书已成为学生小林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光,体现了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答案A正确。

16.(2015·福州模拟)近年来,我国建设了一批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为依托的生态文化和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开展了“创建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等活动,人们的生态文明观念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这表明(  )

①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答案] C

[解析] 材料没有体现文化与经济的关系,因此②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因此④不符合题意;题中“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为依托的生态文化和生态文明教育基地”体现了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①符合题意;开展了创建等活动,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③符合题意;答案C正确。

17.下边漫画《各有所乐》主要反映了(  )

A.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方式

B.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

C.文化环境不同,人们的认识和思维一定不同

D.生活环境不同,文化需要一定不同

[答案] B

[解析] 作答漫画题的关键是读懂漫画的内涵,漫画《各有所乐》体现了男女各有所好,各有所乐,这主要反映了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答案B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交往行为和方式,因此A不符合题意;C和D“一定不同”的说法错误。

18.“红灯、绿灯、警灯,灯灯为令;弯道、坡道、直道,道道小心”、“时间要紧,没有安全要紧;金钱再好,不如活着更好”、“送人玫瑰,手有余香”,这些都是我们随处可见的公益广告。

如今公益广告已成为社区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给社区居民的言行带来了可喜的变化。

这表明(  )

A.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B.文化能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强制的

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的、持久的

[答案] A

[解析] 根据题意,题中强调社会文化中公益广告给社区居民的言行带来了可喜的变化,故A入选。

B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没有文化转化为物质力量,而是强调文化对人的影响,故排除。

C选项观点错误,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但不是强制的,故排除。

D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没有涉及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故排除。

19.大约少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样,无论童叟,都能念诵几句唐诗宋词。

中秋,李白会浮上亿万国民心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春节就轮到了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送别,则用王勃来安慰亲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材料表明(  )

①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②人们的文化生活各有特色

③文化的影响深远持久

④人们的文化素养不断提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材料以唐诗宋词为例,让人们体会到文化影响的深远持久和文化现象的无处不在,故①③符合题意。

②④表述正确,但均与题意不符。

20.漫画《社区活动》表明(  )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②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享用文化

④文化丰富着人们的精神生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漫画反映的是老年人积极参加社区组织的各项文化活动,故③④符合题意。

①②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不符。

21.1919年,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树立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毛泽东回到长沙,投身于革命运动之中,积极领导了湖南的青年学生运动,筹备了湖南学生联合会,出版了会刊《湘江评论》。

材料表明(  )

A.信仰总能带给人们正能量

B.文化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

C.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D.政治给予文化以重大影响

[答案] B

[解析] 材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对毛泽东行为选择的影响,B符合题意。

A中“总能”说法太绝对。

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C说法错误。

D与题意不符。

22.近期,我国一些电影和电视剧中的低俗化现象不断受到质疑。

例如,有的刻意渲染对财富、地位、奢华生活的向往,

不加节制地刺激观众的欲望;有的利用“粉丝情结”,夸大“高富帅”“白富美”的偶像魔力,不加掩饰地激发观众“婚姻改变人生”的白日梦。

材料意指(  )

A.应该用优秀文化引领人们前进的方向

B.电影是改变人们精神世界的物质力量

C.应该用多样的文化形式丰富人们的生活

D.电影应该是没有意识形态性质的精神产品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主要强调,影视剧不应通过低俗化内容博人眼球,故A符合题意。

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故B说法错误;C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不符;电影是有意识形态性质的精神产品,故D说法错误。

23.针对时下的古诗文教学,有专家提出,古诗文入课堂,留给学生的核心,显然不应是那些分崩离析、可以量化和默写的“知识点”,而该是对传统文化的更多了解与热爱,对民族精神和主流价值观的自然认同。

该观点强调(  )

A.古诗文不应成为知识传授的载体

B.古诗文应该影响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

C.传统文化对人的影响应该具有强制性

D.古诗文教学不应抹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答案] B

[解析] 材料强调,不应仅仅重视对古诗文的记忆,而应该重视古诗文对人们精神世界的影响,尤其是对人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故B符合题意。

A说法错误;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C说法有误;D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不符。

24.从文化生活角度看,漫画《另类》(作者:

尹正义)是在提醒人们(  )

①要注重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②文化决定人们的生活方式

③要让阅读成为自己的一种习惯

④要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消费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 B

[解析] 材料强调,人们应该多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和文化素养,故①③符合题意。

文化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故②说法错误;④与题意不符,材料并不是在说人们文化消费的种类少。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非选择题(25题10分,26题12分,27题12分,28题18分,共52分)

25.中国的历代统治者一贯坚持“以农立国”的政策,对工商等所谓“本末倒置”的行为多实行抑制和排斥的政策。

由农耕生产方式而生成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以大陆文明为主流的文化类型,海洋文明一直处于非主流的文化状态。

我国传统海洋文化的底色仍然是农业文化,把海洋看成是陆地农田的延伸或补充,着重强调了海洋本身的农业价值,而忽略了海洋是开辟市场、进行商贸活动的重要通道。

运用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的知识,说明为什么海洋文明在我国一直处于非主流状态。

(10分)

[答案] ①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4分)②我国传统的农耕生产方式形成了占主导地位的大陆文明,传统海洋文化的底色是农业文化;历代统治者重农抑商的政策也促进大陆文明的进一步发展,而使得海洋文明处于非主流状态。

(6分)

26.《烈女传》载“孟母三迁”的故事:

孟子之家原在一处坟墓附近,年幼的孟子常嬉戏于坟墓之间。

其母感到此地不利于孟子的成长,便搬迁到市场附近居住。

此时,孟子又常常模仿商人玩耍游戏。

于是孟母毅然再次搬家,迁居一家书院旁边。

从此,孟子整日模仿儒生的学习和礼仪动作。

孟母感到此处是最为理想的住地,因而定居该处。

后来,孟子在书院教育、孟母教育、自己苦学与环境的影响下,终于成为一代大儒,被尊为“亚圣”。

请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孟母三迁”的理论依据。

(12分)

[答案]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影响个人成长。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落后腐朽的文化会腐蚀人的精神世界,使人误入歧途。

孟母之所以三迁就是看到了这一点。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孟子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受到不同环境的影响说明了这一点。

③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孟子学丧葬、做买卖、行礼跪拜之事等,无不说明周围文化对孟子思想和行为的影响。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

周围文化环境对孟子的影响不是强制的、有形的。

但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

孟母最终选择良好的文化氛围体现了这一点。

⑤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通过主动接受优秀文化的影响,孟子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亚圣。

(每点3分,答出4点即可得满分)

27.(2015·赣州模拟)2014年8月中旬至10中旬,以“消费文化·品味生活”为主题的第二届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举行,活动涵盖了文艺演出、电影展映、图书阅读、动漫游戏、文物拍卖等诸多门类。

旨在通过系列活动在全社会范围内培养文化消费理念,引领文化消费意愿,激励文化消费行为,从而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

自启动以来,在短短的一个半月里,开展了九场专项活动、五场特色展销,数百场文化惠民消费活动覆盖十六个区县,吸引了1391万人次参与,总成交额超过65.85亿元。

北京形成了惠民是主旋律、文化是主阵地、消费是主动力的文化消费新生态。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作用,分析北京举办惠民文化消费季活动有什么重要意义?

(12分)

[答案] ①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能够产生深刻的影响。

举办惠民文化消费活动有利于促进北京经济社会繁荣发展。

(3分)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举办惠民文化消费活动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素质、丰富文化消费,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提高文化生产力水平。

(3分)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参加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举办惠民文化消费活动有利于营造浓厚的文化消费氛围,从而引领市民树立正确文化消费理念。

(3分)

④优秀文化塑造人生。

提高文化消费水平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分)

28.(2015·雅安中学月考)材料一 中国与发达国家文化消费占家庭消费比重、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情况

文化消费占家庭消费的比重

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

中国

发达国家

中国

美国

英国

日本

14.8%

30%以上

4%

20%

8.2%

17%

注:

我国文化产业的综合竞争力的国际排名不仅远低于美国、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即便与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印度相比也存在差距。

材料二 文化对民族和国家的影响更深刻、更久远。

要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1)请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

(6分)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进文化产业发展。

(12分)

[答案]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文化消费占家庭消费的比重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文化产业的综合竞争力低下,这说明我国文化产业仍在国际上处于相对落后的水平,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6分)

(2)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文化能够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重大影响。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可以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