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计划草案的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893055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0.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计划草案的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关于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计划草案的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关于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计划草案的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关于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计划草案的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关于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计划草案的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计划草案的报告.docx

《关于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计划草案的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计划草案的报告.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计划草案的报告.docx

关于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计划草案的报告

关于山东省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9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2009年2月13日在山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

 各位代表:

    受省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9年计划草案的安排意见,提请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08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国内严重的自然灾害,全省人民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全省呈现出经济运行平稳、价格回落、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

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是好的,主要预期目标顺利完成。

    

(一)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增长,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

初步核算,全省实现生产总值31072.1亿元,增长12.1%。

农业连续6年丰收,粮食总产852.1亿斤,增长2.7%;肉蛋奶产量分别增长6.7%、1.4%和5.3%。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3107公里,新增沼气用户45万户,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5.1%。

工业生产总体平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6718.8亿元,增长13.8%;货运量、港口吞吐量分别增长19.9%和14.3%。

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增加值达到10367.2亿元,增长14.0%,金融、房地产等新兴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363.5亿元,占全部服务业的32.4%。

经济效益平稳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6430.5亿元,增长18.2%。

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956.9亿元,增长16.8%;其中税收收入1533.3亿元,增长17.2%。

金融运行比较平稳,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分别比年初增加4858.1亿元和2966.2亿元,同比多增2418.1亿元和1130.7亿元。

    

(二)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自主创新节能减排成效明显。

现代产业发展水平提高,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4.1%,占规模以上工业的86.3%;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0.7%,比年初提高1.5个百分点。

“两高”行业得到有效控制,十大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实现增加值增长11.7%,同比回落6.7个百分点。

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全省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1.3%,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件数分别增长57.1%和28.6%。

节能减排力度加大,已累计关停小火电312万千瓦,淘汰炼钢、炼铁产能370.1万吨和248万吨,分别完成国家下达计划的78%、46.8%和50.6%,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持续下降,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下降7.15%和5.73%。

    (三)内需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不断提升。

全省坚决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适时出台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系列措施,着力抓好“四个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投资消费保持了较快增长。

投资增幅逐月逐季回升,完成规模以上投资15435.4亿元,增长23.1%。

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分别增长56.3%、43.3%和57.8%;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975.6亿元,增长30.1%。

年初省政府确定的106个项目累计完成投资531亿元,计划建成的21个项目全部建成投产。

支撑条件继续改善,全年新投产发电装机404万千瓦,新投产矿井3对,生产能力111万吨,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252公里。

努力扩大消费需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0381.2亿元,增长23%,其中城镇、农村市场分别增长24.4%和18.9%。

物价涨幅得到有效控制,居民消费价格累计上涨5.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四)区域经济发展态势良好,援建北川恢复重建取得新成效。

“一体两翼”和海洋经济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东部地区发展水平提高,中西部地区发展速度加快,预计鲁南经济带和黄河三角洲地区实现生产总值均增长13%以上,高于全省平均增幅;海洋主要产业产值比重达到6.7%,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县域经济实力不断壮大,对口帮扶菏泽成效明显,8个援建工业园区累计开工项目154个,完成投资70亿元。

支援北川恢复重建取得重要进展,帮助北川制定了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和9个实施方案,建成农户永久性住房31630户,乡镇驻地建设全面启动,新县城和工业园区建设进展顺利。

    (五)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经济发展活力明显增强。

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启动了4市7县10镇和2个开发区的综合配套改革试点。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逐步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由25个县扩大到60个,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推开。

国有企业改革继续深入,组建了山东钢铁企业集团,省管大企业全部试行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

非公有制工业企业规模持续扩大,增加值比重达到65.3%,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

资本市场培育力度加大,新增境内外上市企业18家,融资再融资228.6亿元。

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实现进出口总值1581.4亿美元,增长29.0%,其中出口931.7亿美元,进口649.7亿美元,分别增长23.8%和37.1%;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分别增长38.5%和61.4%。

实际到帐外资82亿美元,增长10.2%。

实现境外投资6.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7%。

    (六)社会建设得到加强,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继续改善。

对农民承诺的5件实事全面兑现,超额完成了包括800座头顶库、串联库在内的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计划,农村低保标准由800元提高到900元,新建改造村级卫生室6300个,安排财政资金2.69亿元支持家电下乡,新增廉租住房保障3.2万户,建成经济适用住房5.1万套。

城镇新增就业114.7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49.9万人,分别完成计划的114.7%和125%。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305元和5641元,分别增长14.3%和13.2%。

为182万水库移民拨付后期扶持资金12.17亿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7%,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提高到87%,改造农村中小学校舍317万平方米,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712处,“十一运”比赛场馆大部分已经竣工,青岛奥帆赛、残奥帆赛和第二届山东文博会获得圆满成功,安全生产、人口计生、新闻出版、扶贫减灾、防震防空、对口支援等事业全面发展。

    从总体上看,2008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是好的,国内外各种不利因素没有改变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

好成绩来之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带领全省人民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共同奋斗的结果,是各级人大充分发挥监督和支持作用的结果。

2008年,国家根据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适时调整了宏观经济政策,全省上下坚决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努力做好中央方针政策同山东实际相结合的文章,不断巩固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局面。

特别是三季度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省影响加重的实际,省委省政府见事早、判断准、行动快、措施实,超前运筹铁路公路和电力等重大项目建设,中央[2008]18号文件下达后,又迅速制定了扩内需保增长的21条政策措施,全省上下形成了聚精会神扩内需、一心一意保增长的浓厚氛围,这不仅为促进当前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为今后一个时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还要看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存在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经济发展方式仍然粗放,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资源与环境压力较大;农业基础薄弱,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增加;部分行业和领域改革不到位,区域经济发展不够平衡;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大,部分低收入家庭生活还比较困难;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公共服务体系不够完善等等。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国际金融危机对我省经济造成的不利影响进一步显现。

一是工业经济增幅持续回落。

12月当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仅增长7%,全年累计增长13.8%,同比回落7个百分点;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896家,同比少增1065家。

二是投资增长形势不容乐观。

全省新开工项目仅增长7.8%;工业投资仅增长10.8%,同比回落10.3个百分点。

受市场信心不足、效益普遍下滑等因素影响,企业投资意愿和投资能力下降。

三是市场需求明显回落。

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2.9%,增幅回落13.8个百分点;全社会用电量仅增长5%,12月当月下降7.8%。

12月份全省进出口总额下降8.5%,其中出口、进口分别下降5%和13.9%;实际到帐外资下降37.6%。

四是财政增收难度加大。

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6.8%,同比回落6.7个百分点,其中11月当月仅增长5.3%,12月份转为下降9.9%。

亏损企业亏损额高达316.4亿元,是上年同期的3.2倍。

五是就业形势更趋严峻。

2009年我省城镇劳动力供给总量将达190.8万人,其中大中专技校毕业生98万人,比上年增加5.6万人。

目前,部分农民工在城镇失业或回流返乡,困难群体就业压力增大。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09年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分析和主要目标

    2009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诸多严峻挑战,可能是新世纪以来最为困难的一年。

从国际看,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影响进一步加深。

全球经济增长将明显减速,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经济可能全面衰退,据世界银行预测,2008年世界经济增长2.5%,比上年回落1.4个百分点,2009年将回落至0.9%,为2002年以来的最低增速。

世界贸易大幅萎缩,预计2009年下降2.1%,是1982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

从国内看,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继续深化,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凸显,企业经营困难加重,股市房市大幅波动,经济增速下滑和通缩压力明显加大。

目前看,这种趋势近期难以根本扭转。

从我省看,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与国内经济急剧下滑相互叠加,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将继续显现。

    同时也要看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许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

一是中央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适当增加国债发行规模,转借给地方作配套资金;新增信贷规模不低于4.6万亿元,这将对我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二是世界经济发展虽然遇到了困难和挫折,但经济全球化和技术革命的趋势没有改变,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和国际分工调整为我们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创造了良好机遇,有利于我们进口资源性产品,引进关键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技术装备水平。

三是我省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特别是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基础设施支撑作用不断增强,为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四是我省拥有一批实力较强的大型企业集团,在带动中小企业发展、稳定社会就业、开拓国内外市场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五是我省是人口大省,正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速期,市场需求十分广阔,扩大内需的潜力很大。

六是省委省政府领导坚强有力,各级各部门执行中央和省里的决策部署行动迅速,为我们战胜各种困难挑战提供了重要的政治与组织保障。

    做好2009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首要任务,把扩大内需作为主要着力点,把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根本途径,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作为强大动力,把保障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积极作为、科学务实为基调,重点增强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重点开拓城乡市场和国际新兴市场,重点提高产业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重点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和动力,重点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难点热点问题,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国六十周年。

    2009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

(1)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地方财政收入增长8%左右。

在国内外经济增速下滑的大背景下,预期GDP增长10%左右,主要是为了防止经济增速下滑过多,体现了保增长的要求,有利于稳定社会预期,增强发展信心,对于扩大城乡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和缓解突出矛盾十分必要。

(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5%左右,外贸进出口增长10%左右;在优化结构的基础上稳定利用外资规模。

(3)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5.45%,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均下降4%,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服务业比重有所提高。

(4)城镇新增就业90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有所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7%,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

    在上述目标中,除节能减排和人口自然增长率指标外,其他指标是预期性和导向性的,可以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进行适当调整。

     三、2009年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和工作重点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2009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

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把保增长、扩内需与调结构紧密结合起来,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着力抓好以下10个方面的工作。

    

(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巩固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好形势。

以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主旨,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各项政策,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一是以稳定粮食产量为重点,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突出抓好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和大型商品粮基地建设,启动实施粮食千亿斤生产能力规划,加快推进73个县的粮食增产工程,改造中低产田180万亩,确保粮食播种面积1亿亩,粮食总产不低于850亿斤。

完善粮食储备调节体系,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市场供应稳定。

二是以调整农业结构为重点,努力促进农民增收。

围绕提升10大优势产业竞争力,落实好提高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直补标准的政策,较大幅度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有效控制农资价格过快上涨。

逐步建立畜牧业风险救助制度,改建扩建500个存栏50头以上的奶牛养殖场。

加快推进农业国际化、市场化进程,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做大做强500家农业龙头企业,鼓励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农村二三产业。

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和创业就业,努力增加农民的务工收入。

三是以完善农业保障体系为重点,提升现代农业建设水平。

加快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实施好良种培育、科学配方施肥等工程,建设一批良种繁育基地。

抓好17个农机创新示范区建设,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提高到72%。

加强农产品质量标准、检测和认证体系建设,新建标准化示范区和生产基地150万亩以上。

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大力发展节约型农业、循环农业和生态农业。

四是以农村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建设为重点,大幅度增加对“三农”的投入。

加快南水北调东线、治淮东调南下续建工程建设,基本完成胶东调水主体工程。

搞好62座大中型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再完成1366座小型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新开工9条河道治理工程,实施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

抓好黄河标准化堤防和沿海防潮堤工程建设。

加快推进农村沼气、饮水、道路、电网等工程,新增沼气用户55万户,再解决36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改建农村公路1.1万公里,新建35千伏以上变电站359座、线路7290公里。

完善农业防灾减灾体系,增强气象灾害防御能力。

(二)加强重点项目建设,努力扩大投资需求。

坚持在优化结构的前提下扩大投资规模,充分发挥投资在拉动经济增长中的主导作用。

一是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

铁路,加快推进京沪高铁山东段等7个在建项目,开工建设德大等7条铁路,新建和改造铁路3341公里。

公路,抓好高速公路大通道和疏港通道建设,推进滨州至德州等4个在建项目,开工建设青州至临沭等9个项目,高速公路在建规模达到761公里。

机场,争取开工建设烟台新机场、济南机场指廊工程,加快相关机场的改造,提高支线机场运送能力。

港口,重点建设青岛前湾集装箱和日照港30万吨原油等18个港口项目,加快建设烟台西港区航道、日照港防波堤等9个港区公用设施项目。

推进京杭运河南四湖至东平湖段航运和5个航道船闸工程。

电力,新增火电装机容量316万千瓦,开工建设海阳核电站和荣成高温气冷堆核电机组,建成投产风电、生物质发电50万千瓦。

加快黄骅至滨州500千伏电网和宁东至山东直流输电工程建设,积极推进城乡电网建设。

煤炭,加快巨野矿区等一批新矿井建设,新增生产能力1230万吨。

二是突出抓好投资结构调整。

综合运用土地供应、环境评价、审核备案等手段,引导投资向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生态环保、自主创新与结构调整等领域倾斜。

严格控制“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投资,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和盲目扩张。

加强重点项目的策划筛选,搞好项目储备与接续。

三是突出抓好建设资金的筹措。

积极争取国家投资和项目支持,建立和完善省市县地方性融资平台,确保配套资金落实到位。

改革专项资金使用办法,进一步放大资金使用效益。

广泛开展银企对接工作,引导银行资金、国外资金和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

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积极争取企业债券发行规模,大力培植上市后备资源,力争境内外直接融资有新的突破。

四是突出抓好投资项目监管。

特别要抓好中央新增投资和项目的管理,确保工程项目质量,切实提高投资效益。

(三)着力扩大消费需求,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认真研究城市和农村消费的不同特点,进一步完善消费政策,稳定消费预期,以最终消费促进经济增长。

一是充分发挥房地产业的支柱作用。

坚持“保住一头、启动一头、激活一头”,做大做强房地产这个支柱产业。

“保住一头”,就是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加大财政资金支持,优先保证土地供应,加快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确保新增廉租住房保障2万户,改造棚户区260万平方米,为低收入家庭提供经济适用房5万套。

“启动一头”,就是大力启动农村住房消费,按照货币支持与实物支持相结合的办法,抓紧制定今后3年农村住房消费的扶持政策,鼓励农民提前新建或改造住房。

“激活一头”,就是按照市场化运作的要求,放开中高档商品房开发,鼓励普通商品房消费。

引导房地产企业积极应对市场变化,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二是千方百计扩大农村消费。

把开拓农村市场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落实好增加农民收入的各项政策,加强农村商贸流通体系建设,引导城市超市和连锁店向农村延伸发展。

深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建和改造标准化“农家店”1万个,改造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20个,建设冷链物流项目10个、配送中心100家。

扩大家电下乡补贴实施范围和品种,促进汽车、农机、家电、手机、电脑等高档消费品进入农民家庭。

三是优化消费环境,培育消费热点。

组织开展价格收费、食品药品安全大检查,加强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建设。

稳定扩大汽车消费,大力发展社区商业、物业、家政等服务性消费,积极开发与节假日调整相适应的旅游、文化、体育健身等热点消费,着力抓好63个投资10亿元以上旅游项目的规划建设。

(四)推动工业结构调整和企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增强产业素质和竞争力。

一是加快工业结构调整。

抓紧编制并组织实施钢铁、汽车、造船、石化、轻工、纺织、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现代物流等10个支柱产业振兴规划。

充分用好增值税转型、进口设备免税等优惠政策,增加对企业技术改造的投入,深入实施工业技改“新特优”工程,启动实施100个重大装备制造业项目,引导企业围绕国际先进水平对标,提升装备水平,力争用3年时间,使我省主要工业企业国内先进装备水平比重提高到68%,其中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达到30%。

大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形成一批以名牌企业为龙头的产业集群。

研究制定跨地区兼并重组的扶持政策,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和优势企业兼并重组落后企业,加快钢铁企业的重组步伐,推进日照精品钢铁基地建设,搞好煤炭、化工、汽车、港口等行业的重组,推进中石油、中海油规划建设项目、中石化青岛大炼油二期和精细化工等项目前期工作。

二是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产业加快发展。

搞好在建的96个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建设,积极争取国家关键领域自主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化重大专项。

精心培育青岛、德州2个国家生物产业基地,进一步提升济南齐鲁软件园、青岛家电及通信产业园、烟台计算机及通信产业园建设水平。

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传统产业的产品设计、生产制造、装备和管理水平。

三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

落实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支持民营企业尽快进入社会公用事业、基础设施、金融服务等领域。

组建省级再担保公司,支持市县设立多种形式的担保机构。

设立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和中小企业风险基金,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贷款难、担保难等问题。

提高中小企业产品的政府采购比重。

四是加强工业运行调节。

强化与西部产煤大省的衔接,进一步增加煤炭调入量。

加强电网的统一调度,合理安排发电计划。

引导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加强内部管理,加速资金周转,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帮助亏损企业尽快实现扭亏增盈。

(五)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努力提升服务业发展规模和层次。

一是突出抓好“六大产业”的培植。

围绕金融保险、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科技与信息服务、房地产、商务服务等重点产业,集中支持一批带动作用大的重点项目,制定100项服务业地方标准,培育70个自主品牌,推动服务业向网络化、聚集化、品牌化发展。

二是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完善税收、供地、价格等政策措施,支持发展高成长高增值的生产性服务业,推动鲁东、鲁中、鲁南、鲁西等四大区域的物流集聚和规模膨胀。

大力支持研发设计、软件开发、文化创意等高端项目建设,鼓励发展网络经济和总部经济。

依托济南、青岛等服务外包基地,加快培育一批服务外包企业,使服务贸易成为服务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三是加大服务业投入力度。

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支持金融机构开发适应服务企业需要的产品,鼓励大型企业集团向服务领域拓展。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举办好鲁台经贸洽谈会等大型招商活动,吸引境内外资金进入服务业领域,确保服务业投资增长25%以上。

    (六)强化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一是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加强自主创新平台建设,组建2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实验室,建设6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6个国家级和70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整合各类研发资源,力争在装备制造、生物工程、计算机、碳纤维、循环经济等关键领域突破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开发一批重大创新产品,全省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达到1.4%。

继续抓好泰山学者和齐鲁文化英才工程和创新团队建设,开展齐鲁首席技师活动,新增高级技工10万人,引进一批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二是加强重点领域节能和淘汰落后产能工作。

抓好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节能,加快实施十大节能工程和“三百”工程。

关停小火电装机100万千瓦,淘汰水泥熟料产能1025万吨;全部关闭产能9万吨以下的煤矿,关闭落后矿井8对;推进钢铁、化工、纺织、平板玻璃、焦化等行业的落后产能淘汰工作。

建立淘汰落后产能名单公告制度。

三是搞好重点流域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

重点抓好淮河、海河、小清河流域及南水北调沿线污染综合治理,加快污水处理厂的升级改造,新建城市污水处理厂15座,配套建设污水管网1000公里,城市和县城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3%。

新建垃圾处理项目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