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模块Ⅰ课堂教学应注意的问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892087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模块Ⅰ课堂教学应注意的问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必修模块Ⅰ课堂教学应注意的问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必修模块Ⅰ课堂教学应注意的问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必修模块Ⅰ课堂教学应注意的问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必修模块Ⅰ课堂教学应注意的问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模块Ⅰ课堂教学应注意的问题.docx

《高中历史必修模块Ⅰ课堂教学应注意的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必修模块Ⅰ课堂教学应注意的问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必修模块Ⅰ课堂教学应注意的问题.docx

高中历史必修模块Ⅰ课堂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专题讲座

高中历史必修模块Ⅰ课堂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傅元根(海南省三亚市教研室)

解爱群(海南省海南中学)

许敏(海南省海口市实验中学)

第一讲

傅元根:

各位老师,大家好。

欢迎大家参与高中新课程历史远程研修。

在历史必修Ⅰ的远程研修中,共有四个专题。

这四个专题分别是:

第一讲,历史必修Ⅰ课堂教学应注意的问题;第二讲,历史必修Ⅰ模块教学中历史思辨能力的培养;第三讲,历史必修Ⅰ“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专题教学设计;第四讲,历史必修Ⅰ“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的专题教学设计。

每讲2课时,有2个思考题。

今天这一专题由我来主持,我是海南省三亚市教研室的历史教研员傅元根。

这位是:

海南省海南中学的解爱群老师,海南省海口市实验中学的许敏老师。

这节课我们要讨论的是必修Ⅰ课堂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今天的课程主要内容有:

第一,以课程标准为核心,结合四个版本的共同特点,了解并阐释必修1教材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第二,针对学生在学习高中历史课程时由于缺乏相应的知识和能力基础而容易出现的问题,为教师们提供案例与解决方法。

第三,分别选择必修Ⅰ的重难点问题进行分析,展示从教学理念到教学行为的转化过程,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贯彻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更新史学观念。

关于这次课程学习的要求主要有:

傅元根:

必修Ⅰ教学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要弄清楚必修Ⅰ的课程内容和结构特点。

两位老师是怎么认识这一问题的呢?

解爱群:

首先让我们展示必修Ⅰ的内容,共九个专题,所以必修Ⅰ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专题化。

时段

中国

外国

古代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6.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近代

2.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7.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3.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8.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现代

4.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5.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9.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许敏:

必修Ⅰ的第二个特点是遵循着时序性的原则,先古代,后近代,再到现代。

解爱群:

第三个特点是兼容性强,中外对照。

傅元根:

必修Ⅰ教学第二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是:

课程标准对必修Ⅰ的学习,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

关于这一点课程标准有三个层面的要求。

学生通过学习必修Ⅰ,“了解人类历史上重要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代表人物等基本史实,正确认识历史上的阶级、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许敏:

第二个层面,就是要求学生“学习搜集历史上有关政治活动方面的资料,并能进行初步的归纳与分析;学会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历史影响,理解政治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能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与解释。

解爱群:

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树立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而奋斗的人生理想。

”我们老师要把这三个层面的要求一定要渗透到我们的课堂上去。

尤其是情感、态度价值方面,很容易被忽略。

除了要弄清楚课程标准的要求之外,有三个概念是我们一定要弄清楚的。

这就是“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和政治代表人物,这三个概念始终贯穿于必修Ⅰ的整个过程之中。

三者之间既有概念的包容与交叉,又有互相的区别和联系。

许敏:

确实这样。

“政治制度很重要,但是它通过一系列政治事件和政治人物的活动累聚而成的,而政治事件的爆发又绝对离不开政治人物的活动,政治事件和政治人物推动着政治制度在发展、渐变中走向突变和更替”。

傅元根:

都说万事开头难,必修Ⅰ教学作为高中历史课程的第一部分,对高中学生的历史学习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但是由于与旧课程相比,内容上发生了很大变化,所以一定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这么多年各个实验区的实践也说明了这一点。

两位老师谈谈你们的感受好吗?

解爱群:

好的。

从我们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来看,这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有:

很多学生缺乏通史的知识基础。

很多同学对于一些历史问题缺乏正确的价值判断。

许敏:

还有一个问题,有些同学缺乏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

他们喜欢历史,却不喜欢历史课。

他们愿意听故事,却很少去思考历史问题,对于历史课程的学习,他们唯一的法宝就是背课本。

所以,在我们看来,第4个问题,其实也是最大的问题是学生缺乏对历史课程学习的浓厚兴趣。

傅元根:

这些问题很多老师也曾经反映过。

也有些老师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试图解决这些问题。

比如说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规定开学前的8月20日学生就来参加夏令营,设置了一些预备课程供学生自学,并且对学生的自学提出比较详细的要求。

对于弥补学生缺乏通史的知识基础很有帮助。

其实历史学习的最大问题是兴趣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兴趣就没有真正的学习。

解老师、许老师,在这个方面你们是这么做的?

许敏:

我特别赞同傅老师您这个观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

因为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老师都是学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

他的言传身教,都会给学生以很大的影响。

所以,要培养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学习兴趣,我们老师要做很多方面的工作。

解爱群:

对此,首先老师要通过自己的语言,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历史的美。

我曾经在中史参上看到安徽陆睿老师发表的文章,其中有几个观点我非常赞同,其中一点就是我们教师一定要锤炼自己的语言,因为可以使情景靓丽,课堂生辉,使学生陶醉。

比方说,学生在初中课堂上已经学习过“鸦片战争的过程”,但高中阶段对这一部分再次进行学习,就需要进行深入的探究和思考。

在导入时,我以“夕阳与曙光”为标题,向学生展示了三组对比画面,并设计了这样的解说词:

“画面一:

当黄河岸边柳荫树下,犁间耕作的喘息与手摇纺车吱呀呻吟合奏着悠闲的田园慢板时,英格兰西北部兰开夏郡的蒸汽锅炉吼叫出震耳欲聋的工业交响曲。

画面二:

当雍正皇帝颁布“抑商手谕”,乾隆天子津津乐道于自己的“十全大武功”时,英国的查理一世和法国的路易十六正躺在断头台上,以十倍的绝望与百倍的仇恨诅咒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当乡里人家赶着牛车,挑着扁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单调的生活时,西方的蒸汽机头已经响声彻天地驶入了全新的时代!

”打破学生的认知平衡,引起他们的探究兴趣。

傅元根:

所谓炼句,就是锤炼语言。

历史教学的语言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老师费尽一生心血去雕琢、打磨。

历史教学语言有特定的规律性:

要求准确、简洁、生动、形象。

从教学实践来看,很多老师往往准确、简洁有余而生动形象不足,那是因为我们老师缺少文学语言的功力。

所以使我们的历史课堂逊色不少。

如果我们老师能够适度、恰当运用文学的语言,来表达历史的内容,让历史插上文学的翅膀,这样的历史课堂一定能让学生陶醉。

解爱群:

其实傅老师说的实际上就是在我们的历史课堂上可以适当地引入文学作品,“舞是诗兮,诗是史”。

任何文学作品都是一定客观环境的产物,在历史教学中可以利用文学作品来充实课堂、实证课堂、诠释历史。

这也是陆老师的观点。

比方说,为了说明农奴制对俄国社会发展的阻碍,我引用了普希金的诗篇节选:

《自由颂(节选)》

……

唉,无论我向哪里望去——

到处是皮鞭,到处是铁掌

对于法理致命的侮辱,

农奴软弱的泪水汪洋,

到处是不义的权力

……

我憎恨你和你的皇座

专制的君主和魔王

我带着残忍的高兴看着

你的覆灭,你的子孙的死亡

人人会在你的额上

读到人们诅咒的印记

你是世上对神的责备

自然的耻辱,人间的瘟疫

傅元根:

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许老师,你怎么看?

许敏:

我觉得,这几年有一个现象是我们不能忽略的。

央视百家讲坛节目的火爆引发了我们青少年的一轮史学热。

我们学校就有很多学生,甚至是理科班因为喜欢而把百家讲坛的文字稿作为课外读物。

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

其实,百家讲坛的很多名家就是运用了讲述法开讲。

讲述法具有很多优势,比方说:

可控性强,老师可以控制整个课堂的节奏;效率高,信息量大;简便易行,不需借助其他工具和手段,张口就来。

可以这么说,讲述法是我们历史课堂上“性价比”最高的一种教学方法。

解爱群:

当然,我们在讲述时要注意。

对于讲述法,华东师范大学聂幼犁教授有很形象的阐述:

“讲述法是一种基本的方法,关键是你讲什么,怎么讲,讲到什么程度。

有的放矢地讲、饶有兴趣地讲、富有智慧地讲、充满情感地讲,讲得学生愿意听、听得进、想得明、悟得透是很好的啊!

傅元根:

确实你们说得很有道理,其实,讲述法就是要求老师在讲上面要做好文章、做足文章。

新课程开始以来我听了很多课。

一堂课,要吸引学生,还需要注重整体的教学设计。

在这方面,有很多老师做得非常好,为我们提供了鲜活的案例。

比方说,海南中学的王敏老师所作的《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一课的教学设计,就很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解老师,你和王敏老师都是海南中学的老师,你听过这节课吗?

解爱群:

好的。

(介绍王敏《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一课的教学设计)

傅元根:

我觉得王敏老师这节课在教学整体设计方面有几个特点:

一﹑整体风格统一、协调。

二﹑教学片段主题的设计贴切、形象和生动。

三﹑前后过渡非常自然。

许敏:

历史与现实是紧密联系的。

讲历史绝对不能忽略“现在”。

我们的学生活在当下,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生活,并有机地与我们的课堂教学融和,使学生感到,历史离他们并不遥远。

在给学生讲“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这一课时,我创设了几个情境:

“韩寒的《三重门》,2000年5月出版发行至今,销量100万册。

郭敬明的《梦里花落知多少》,2003年出版,至今累计销售190万册。

《共产党宣言》,160年来在70多个国家用200多种文字出版了1000余次,总印数达到3000多万册。

真正的经典应该是经得起时间和实践考验的,《共产党宣言》已经经历了160年的考验┉┉”

“20世纪初的中国,在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到尽头之时,毛泽东曾说,从1920年到1940年,他阅读《共产党宣言》不下一百遍,在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他带领中国人民找到了一条什么道路?

“美国的教育机构为高中生开列的一份课外阅读书目中竟然有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

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无论是中国学还是美国学生,当再次翻开《共产党宣言》,联系国事家事天下事,你又能从经典中汲取哪些养分呢?

英国著名史学家艾瑞克·霍布斯邦说:

“无论什么时候,不管是在什么地方,只要有麻烦,就有《共产党宣言》;当麻烦没有了,这本书就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当麻烦再次出现,那些忘记它的人们就又想起了它。

今天的世界依然是麻烦不断的世界,因此,世人仍然需要《共产党宣言》。

傅元根:

我们刚刚讨论的几个问题,主要还是停留在教师的基本技能和方法的层面。

要上好历史课,更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的老师,要有一定的史学的基础,要用整体史观和文明史观来指导历史教学,新课程特别强调这一点。

解爱群:

整体史观和文明史观很抽象,对此很多专家做过阐释,任先生是这样说的,历史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服务人生,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又要到哪里去?

小到个人的人生方向,大到整个人类和民族的走向,我们只有站在高处,俯瞰整个历史,才不会陷入迷茫,这就是整体史观。

这正如尼采所说:

“我们只有站在现在的顶峰才能解释过去。

”王安石所谓的“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也正是这个意思。

所以我们的教学设计一定要大气宏观。

但是过去的事情浩如烟海,我们究竟应该选择哪些历史教给我们的学生呢?

这就是选择什么样的历史观的问题。

过去是阶级斗争史观,今天文明史观。

过去红彤彤的一片,全是阶级斗争,尤其是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的历史教学。

每一个历史人物一出场,都要帖一个阶级标签,爱国与卖国,革命派与反动派,民族英雄与卖国贼;所有的阶级都有局限性,只有无产阶级最先进;所有的社会制度都有弊端,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最优越;史学家对历史评价往往极端,简单和粗暴。

今天的历史全是人类文明的成果:

物质文明、经济文明、思想文化文明,文明有大小、强弱之分,没有优劣之分,过去将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也要分析成一个阶级对另外一个阶级的侵略和压迫,现在说的不同的文明史相互碰撞和交流。

那么,落实到我们的历史教学,就是要从现实人类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去追溯历史,说明现代文明是如何传承演变而来的,省略那些与现代文明关系不太密切的历史事物;我们只有整体地审视人类历史走向,才能帮助学生人真正认识自己,做好自己。

傅元根:

那么我们历史教学的落脚点究竟在哪儿?

解爱群:

这是对当前历史教育的普遍质疑,所以历史教育要走出困境,首先要对学生的“现在”有用,以“现在”为有效落脚点。

“为今人奋力,为来者前驱”,“你若爱千古,你当爱现在”。

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时代发展需要的人才。

所以我们的历史教育必须要牵手现在,相依相伴的古今结合,才能使历史生辉,课堂增彩。

所以我们历史教师备课的时候,都反问一下有用,这节课学生学了有什么用?

历史思想之于历史教育,是最大的魅力之源,是灵魂,是寻找人生“人生的准据”的眼目,具体任务是历史教育定然要激励正面、避免负面,而当中的关键就在区分差异、独立思考、洞察是非,并采取必要的对策,对影响施加影响。

正如李大钊所说:

“历史是一条奔驰前涌长流,我在其中只占了一个很小的点,真是前途渺渺、后顾茫茫,倘不明察历史的趋向,那人生将无所适从,失所归依,有如荒海穷洋,孤舟飘泛。

”正因为有了思想,我们才可能不会随波逐流。

傅元根:

以上我们讨论了两个问题:

一、必修Ⅰ的教材结构有哪些特点?

二、学生学习必修Ⅰ时缺乏相应的知识和能力基础怎么办?

我想老师肯定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希望大家在课后或网上继续交流讨论。

第二讲

傅元根:

在上一个课时中我们简单了解了必须Ⅰ课程内容的结构特点;了解了课程标准关于必须Ⅰ学习的基本要求;针对学生在学习高中历史课程时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介绍一些案例,为教师们提供一些解决方法。

第二课时我们从各个专题的具体内容再来比较一下。

着重了解必须Ⅰ各个专题到底增添了哪些新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又有哪些变化。

根据这一点,我们在做教学设计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解爱群:

我们还是列表来帮助大家了解必须Ⅰ各个专题的内容变化。

这样会比较直观一些。

首先我们看第一个专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和分封制既是新内容,也比较深。

这个专题给人的感觉就是和陌生。

特别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高中历史课程的“敲门砖”。

但是,早期中国的政治制度又是学生感到陌生的内容,尤其是新增添的“宗法制”,学生总是感到艰涩,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因此我们要帮助学生了解宗法制,认识宗法制。

有的教科书从文字学的角度入手,根据“宗”字的字形拆解来解释古代中国政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特点。

许敏:

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基础,如果所学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太远,就会导致学生死记硬背。

因此,在帮助学生学习新概念的时候,适当引入学生生活中熟悉的内容,会有不错的效果。

比方说,对于宗法制的理解,除了从文字学的角度切入,引发学生的联想以外,还可以借助学生熟悉的卡通。

像迪斯尼动画《花木兰》。

在这部片中有这样的一个情节:

木兰决定要代父从军的时候到宗祠中祭告花家的列祖列宗。

结果列祖列宗们决定,将一条小龙派到木兰身边,保护从军的木兰。

通过这样的一个情节,反映了人们对宗祠、对祖宗神灵的看法。

傅元根:

下面请看第二个专题,这个专题的主题是“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介绍专题)这一专题老师们普遍感到头绪太多,需要进行浓缩处理。

过去有些老师曾经尝试过列表法,取得不错的效果。

但光列表,学生难以对历史形成直观的认识,还需要其他的一些辅助手段。

许敏:

我也觉得列表法虽然有利于学生从总体上把握这一专题,但是如何将这部分讲出新意来,还是需要我们老师费费心思。

好在我们现在是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有丰富的媒体资源可以利用。

比方说,近来在各个电视台热播的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就反映了中国远征军赴缅抗日的事实。

中学教材对这方面的介绍面对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史实和重要价值,旧课程着重强调的是敌后战

场的作战,对其他战场以及中国抗战的世界意义着墨较少。

现在,学术界对于抗日战争的研究不断深入,资料更加丰富,也引起了国人的兴趣。

傅元根:

下面我们看第三个专题,这个专题的主题是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无论是太平天国还是辛亥革命;无论是五四运动还是新中国诞生,这些内容一向是我们中学历史教学非常重要内容。

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对这些内容都不会感到陌生。

在这里要强调的是,这个专题的教学一定要紧扣主题,这个主题就是中国人在遭逢巨变之后对民主的追求与探索。

解爱群:

今年是五四运动九十周年,“五四精神是什么?

”,再次引起广泛讨论。

过去我们介绍五四精神,更多的是强调“爱国”。

其实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源泉,五四精神的核心是民主与科学,通过实现民主科学达到振兴中华民族的目的。

因此,纪念五四运动,发扬五四精神,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宣传民主科学的进步精神,把握时代命运的伟大精神。

因此这一专题就是要把握好中国人追求民主这一主题。

许敏:

第四个专题的主题是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解爱群:

这个专题线索清晰,内容也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单纯就掌握知识点来说,难度不高。

但要渗透正确的价值观。

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只知道我国的民主制度是什么,而且还要弄清楚我们为什么要坚持这些民主制度,这涉及到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

最近中宣部发行一个小册子,组织全国人民学习六个为什么,其中有两个就是:

(三)为什么必须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不能搞“三权分立”;(四)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不能搞西方的多党制;通过这个专题的学习,我们要能回答。

我们教师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2.民主是多元化的,我们可以有自己的特色

3.发展民主只能走自己的道路,结合本国实际,结合国情,可以借鉴,但不能照搬

4.民主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西方的民主制度走过了几百年,今天也不是尽善尽美,所以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中国的

许敏:

第五专题也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内容。

相对于新中国建国初期外交活动以及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学生反倒是对当前的我国的外交不够关心、敏感和理解。

因此,我们在这一专题中应该以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外交事实为素材,认识我国外交政策的特点。

傅元根:

去年12月海南省在五指山市举行了全省……海南琼海市加积中学韩众老师《开创外交新局面》一课的设计很有精彩之处。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和“屈辱”是一对孪生兄弟。

……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周恩来传》

《南京条约》《辛丑条约》《二十一条》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我们以独立自主的姿态向世界伸出了热情之手。

建国初期,我国在外交上取得了哪些成就?

中苏建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

“我知道,1954年日内瓦会议时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1972年访华时)我走完阶梯时决心主动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

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尼克松回忆录《领导者》

思考探究:

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是什么?

中美关系是怎样一步一步走向正常化的?

中美关系的改善对世界形势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这就要求我们一切的工作都要服务于这一中心,所以新时期我国的外交政策也随之进行了调整。

外交政策的调整表现在哪些方面?

新中国改革开放前后的外交状况有何不同?

和平崛起中华民族正在实现伟大复兴。

这是新中国和平外交的延伸,这是展现大国风范的舞台,它向世界传递了中国人民的和平、友谊与热情,它将服务于全人类最为崇高的利益:

和平与发展。

所以,我们真诚的希望世界上所有的“手”都能化作友谊的旗帜,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让我们用同一个梦想去建设同一个和谐世界,这是人类社会的美好理念。

(此时播放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题曲《我和你》)

本课设计的精彩之处主要有三:

一是教学设计线索清晰,主题突出。

本课用不同的“手”来概括中国近代尤其是新中国建国以来的外交,重点突出两条主线:

70年代以中美关系为主线,把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作为中美关系改善的背景,把中日邦交正常化作为中美关系改善的影响;改革开放新时期以多边外交为主线,介绍中国外交的新思维、新成就,以及中国对世界和平、人类进步所做出的积极贡献。

二是资源整合精心选择,简练不繁。

本课老师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人教版教材为依托,参阅了其它教材及相关材料,紧紧围绕设计思路,广泛占有教学资源并对之进行认真分析,精心选择,重建了新的教学架构。

这样源于教材且超越教材的资源整合,突出地体现了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的新课程理念,也彰显着老师的胆识勇气和创新精神。

三是教学过程激情动人,充满人文气息。

这是本课最大的亮点。

本课老师创设了一个民主平等的学习情境,不论是材料分析、图片解读,还是问题探究、对话交流,教师都以饱满的激情,推移着教学的过程,展示着新中国外交扣人心弦的台前幕后,加之语言体态生动形象,教学节奏张弛有度,又使得这种激情时时在学生心间激荡。

学生在探究对话中自由地表达着主观的感受、流露着内心的情感、展现着思考的智慧,欣赏着《我和你》的美妙音乐,师生共同分享着精神上的愉悦,情不自禁,绽放微笑,趣意盎然地沉浸在“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憧憬之中。

至此,静美和谐的人文气息洋溢课堂。

许敏:

相对于旧课程而言,第六专题的内容可谓是全新的。

尤其是罗马法部分,很多老师都觉得特别不好讲。

这几年来很多老师都在不断地进行探索。

解老师,您是怎么处理的?

解爱群:

罗马法确实不好讲,学生对于罗马法的内容和意义都没有清楚的概念,1.在讲解时要注意把握好度,过深反而会加重学生的负担。

2.要突出文明史观,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与古代希腊和罗马的政治制度都是人类政治文明的成果,可以将两种制度对照着讲,但不要过分强调对比。

许敏:

对于第七专题,我们在教学时应就“代议制”这一核心概念向学生进行解释,但不应停留于对制度本身的解释,要突出欧美国家的历史传统,以便学生更好地认识欧美代议制的历史渊源,更好地认识今天。

解爱群:

南京陈红老师《英国君主立宪制》一课的设计对我们很有启发。

●羊皮纸上的《大宪章》

●国王被推上断头台

●“进口”国王与“光荣革命”

●限制王权的法案

●小密室的演变

●大众参与政治趋势

傅元根:

马克思主义与苏联社会主义是老师们比较熟悉的,我们就不再讨论,大家可以看相关资料。

第九专题的主题是《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这一专题增加的新内容不多,但广度和深度上都有所拓展。

所以很多老师都觉得容量太大,课时紧张。

许敏:

确实如此。

不过2004年,海南省历史学科高中新课程教学竞赛上解老师的《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一课让我深受启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