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阶段测试12.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88862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35.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阶段测试1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江苏省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阶段测试1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江苏省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阶段测试1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江苏省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阶段测试1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江苏省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阶段测试1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阶段测试12.docx

《江苏省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阶段测试1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阶段测试12.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阶段测试12.docx

江苏省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阶段测试12

江苏省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阶段测试2011.12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大部分,共12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选择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等写在答题纸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主观题请在规定区域答题。

请务必保持答题纸的整洁,不要折叠,考试结束,将答题纸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55分)

一.选择题:

本题包括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美国科学家文卡特拉曼·拉马克里希南、托马斯·施泰茨和以色列科学家阿达·约纳特3人因“对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共同获得2009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下列有关核糖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电子显微镜下,核糖体呈小球状,悬浮在细胞质基质中

B.核糖体是由蛋白质和DNA构成的,它的形成与细胞核内的核仁有关

C.核糖体是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的场所,在其中形成了肽键

D.核糖体与基因的表达密切相关,是转录和翻译的场所

2.下列有关生物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膜是细胞内各种膜结构的统称

B.原核生物中合成的分泌蛋白不需要生物膜的加工

C.细胞膜在细胞与外界进行能量转换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D.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根本区别是有无生物膜

3.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叶绿体中色素的分离实验结果显示:

色素含量最少的是呈橙黄色的胡萝卜素

B.斐林试剂使用时要先把甲液(0.1g/mL的NaOH溶液)和乙液(0.01g/mL的CuSO4溶液)混合均匀

C.检测CO2产生的多少可以使用重铬酸钾,看产生灰绿色的时间长短

D.脂肪的鉴定实验中需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苏丹Ⅳ染成橘黄色的脂肪滴

4.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合成ATP与分解ATP的酶相同B.酶只能在细胞内起催化作用

C.高温和低温都会使酶永久失活D.酶在0℃左右时空间结构保持稳定

5.分裂期细胞的细胞质中含有一种促进染色质凝集为染色体的物质。

将某种动物的分裂期细胞与G1期(DNA复制前期)细胞融合后,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A.来自G1期细胞的染色质开始凝集B.融合细胞DNA含量是G1期细胞的两倍

C.来自G1期细胞的染色质开始复制D.融合后两细胞仍按各自的细胞周期运转

6.下图是某二倍体动物的几个细胞分裂示意图,据图所做的判断正确的是

①以上各细胞可能取自同一器官,在发生时间上存在乙→甲→丙的顺序

②甲、乙、丙三个细胞中都含有同源染色体

③乙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

④丙细胞是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正常情况下其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基因型相同

A.②④B.②③C.①③D.①②

7.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32P和35S标记噬菌体DNA和蛋白质,在下图中标记元素所在部位依次是

A.①、④    B.②、④    C.①、⑤     D.③、⑤

8.下图表示真核细胞中核基因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过程中碱基配对情况相同B.②③过程发生的场所相同

C.①②过程所需要的酶相同D.③过程中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由左向右

9.已知玉米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控制上述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现用两个纯种的玉米品种甲(DDRR)和乙(ddrr)杂交得F1,再用Fl与玉米丙杂交(图1),结果如图2所示,分析玉米丙的基因型为

A.DdRrB.ddRRC.ddRrD.Ddrr

10.下列有关科学家实验室研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实验材料

实验过程

实验结果与结论

A

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

将R型活菌与S型菌的DNA与DNA水解酶混合培养

只生长R型菌,说明DNA被水解后,就失去遗传效应。

B

噬菌体和大肠杆菌

用含35S标记的噬菌体去感染普通的大肠杆菌,短时间保温

离心获得的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很高,说明DNA是遗传物质。

C

烟草花叶病毒和烟草

用从烟草花叶病毒分离出的RNA侵染烟草

烟草感染出现病斑,说明烟草花叶病毒的RNA可能是遗传物质。

D

大肠杆菌

将已用15N标记DNA的大肠杆菌培养在普通(14N)培养基中

经三次分裂后,含15N的DNA占DNA总数的1/4,说明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11.基因D、d和T、t是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在不同情况下,下列叙述符合因果关系的是

A.进行独立遗传的DDTT和ddtt杂交,则F2双显性性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16

B.后代的表现型数量比为1:

1:

1:

1,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一定为DdTt和ddtt

C.基因型为DDtt的桃树枝条嫁接到基因型为ddTT的植株上,自花传粉后,所结果实

的基因型为DdTt

D.基因型为DdTt的个体,如果产生的配子中有dd的类型,则可能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变异

12.如下图所示,将二倍体植株①和②杂交得到③,再将③作进一步处理。

对此分析错误的是

A.由得到⑥的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

B.图中秋水仙素的作用是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C.若③的基因型是AaBbdd,则⑨的基因型可能是aBd

D.③至④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变异都有利于生产

13.科学家利用酵母菌突变体(下图中A型~E型)研究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以及与分泌相关的基因,揭示了囊泡运输的过程。

野生型酵母菌能正常进行分泌蛋白的分泌,突变体由于基因突变,内膜结构不正常,导致分泌过程出现障碍。

下图中,能表示内质网膜结构不正常导致分泌过程出现障碍的是

 

A.A型、C型B.A型、B型

C.B型、E型D.D型、E型

14.右图表示夏季晴朗的白天,玉米和花生净光合速率(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吸收C02的量)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9:

30~11:

00之间,花生净光合速率

下降的原因是暗反应过程减缓

B.在11:

00~12:

30之间,花生的单位叶

面积有机物积累量比玉米多

C.在17:

00时,玉米和花生的单位叶面积

释放02速率相同

D.在18:

30时,玉米既能进行光反应也能

进行暗反应

15.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了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现代生物技术也是利用这一点来人为地改变生物遗传性状,以达到人们所期望的目的。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转基因技术造成的变异,实质上相当于人为的基因重组,但却导致了自然界没有

的定向变异的产生

B.体细胞杂交技术是人为造成染色体变异的方法,它突破了自然生殖隔离的限制

C.人工诱变没有改变突变的本质,但却因突变率的提高而实现了定向变异

D.经过现代生物技术的改造和人工选择的作用,许多生物变得更适合人的需要

16.下列关于遗传知识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

A.父亲通过儿子将其染色体传至孙子体细胞中最少可能有0条,最多可能是23条。

B.基因型为AaB的正常绵羊,产生的配子名称和种类可能是为:

精子;AXB、AY、aXB、aY

C.让杂合体Aa连续自交三代,则第四代中杂合体所占比例为1/8

D.从某种生物中提取的一个核酸分子,经分析A占a%,G占b%,且a+b=50,C占20%,腺嘌呤共150个,鸟嘌呤共225个。

则该生物肯定不是噬菌体

17.普氏野马是目前地球上唯一存活的野生马。

据《兰州晨报》报道,甘肃濒危动物研究中心精心挑选出了两个家族的25匹普氏野马被放归到自然环境中去。

有人预计,数年后,这些野马将发展成为一个野生种群。

根据以上材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野外的普氏野马的基因突变频率将不断增加

B.野外的普氏野马有助于保护区恢复力稳定性的增强

C.野外的普氏野马在自然选择的压力下,其某些基因的频率可能会发生变化

D.野外的普氏野马与圈养的普氏野马因环境不同而产生了生殖隔离

18.在调查某小麦种群时发现T(抗锈病)对t(易感染)为显性,在自然情况下该小麦种群可以自由传粉,据统计TT为20%,Tt为60%,tt为20%,该小麦种群突然大面积感染锈病,致使全部的易感染小麦在开花之前全部死亡。

计算该小麦在感染锈病之前与感染锈病之后基因T的频率分别是多少?

A.50%和50%B.50%和62.5%C.62.5%和50%D.50%和100%

19.右图是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处的箭头表示血

液流动的方向。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④是人体内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B.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②④⑤

C.③④中的蛋白质可以通过毛细淋巴管壁相互交换

D.若②为肝脏细胞,则①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⑤处

20.下列哪项是对内环境稳态实质的描述

A.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B.稳态是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的结果

C.温度、pH、渗透压等理化性质呈现动态平衡

D.稳态是体内细胞生活不可缺少的条件

二.选择题:

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小题全选对者得3分,其他情况不给分。

21.在探究活动中采集和处理实验材料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下列有关材料选择及处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专一性作用时,须用沸水浴加热后再将酶与反应物混合,否则用斐林试剂进行鉴定时现象不明显

B.利用干酵母探究细胞呼吸方式,须先将酵母细胞活化,否则实验现象不明显

C.利用猪肝组织块探究酶的高效性,须先进行研磨,否则会影响气泡产生的速率

D.利用天竺葵探究光合作用是否产生淀粉,须先进行黑暗处理,否则影响实验结果

22.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物体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基因的重新组合属于基因重组

B.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局部交换可导致基因重组

C.格里菲思实验中,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本质是基因重组

D.生物体有性生殖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部分片段可导致基因重组

23.下列有关遗传和进化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有

A.遗传和变异是进化的基础,通过遗传使控制性状的基因在子代中得以延续和传递

B.根据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推知,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

C.地理隔离可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导致种群间产生生殖隔离

D.自然选择、基因重组、突变,都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24.右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③分别代表血液、淋巴和组织液,它们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

B.①中无机盐浓度过高时,下丘脑某些细胞分泌会增强

C.正常情况下,①-③的成分保持不变,与神经一体液调节有关

D.当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①③等处的渗透压会下降

25.下列关于右图中①、②两种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为DNA,在正常情况下复制后形成两个相同的DNA

B.②为tRNA,一种tRNA可携带不同的氨基酸

C.遗传信息位于①上,密码子位于②上

D.①和②共有的碱基是A、C、G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5分)

三.非选择题:

本题包括9小题。

共65分

26.(8分)下表列出了教材中部分实验的材料、实验条件和观察内容,请回答有关问题。

(1)A组实验中50%酒精的作用是。

(2)B组实验中,如取材合适且提取色素的过程操作很规范,但得到的滤纸条上的色素带颜色均非常淡,可能的原因除了滤纸条湿度大,没有预先干燥处理外,最可能的原因还有。

(3)在做C组实验时,应选择图甲(填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