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886996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经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诗经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诗经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诗经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诗经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诗经教案.docx

《诗经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经教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诗经教案.docx

诗经教案

《〈诗经〉两首》四步导学教案

第一课时

一、目标解读:

1、了解有关《诗经》的基本常识。

2、熟读《氓》,借助注释,弄清《氓》的大意

3、梳理《氓》的内容情节

二、自学质疑

活动一:

弄清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

《诗经》: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诗经》通称为《诗》或《诗三百》,到汉代,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诗经》。

 《诗经》按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叫国风,共160篇、十五“国风”,它是各国的民歌。

“雅”包括“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多系西周王室贵族文人的作品内容,大都是记述周贵族历史,歌功颂德的;“颂”包括“周颂”31篇,“商颂”5篇,“鲁颂”4篇,共40篇,多为贵族统治者祭祀用的乐歌舞曲。

这些诗篇,就其性质而言,是歌曲的歌词。

  形式上《诗经》以四言为主,多数为隔句押韵,并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吟唱的特点。

“风雅颂”和“赋比兴”合称为“六义”。

活动二:

正确熟练朗读诗歌

1、根据课文下面的注释,为《氓》中生难字注音。

2、自由朗读全诗,再请个别同学分别朗读六个段落。

总结:

四言诗的诵读节奏一般读成“二/二”节拍,逗号稍短促,句号稍拖长,章节之间要比句间停顿更长些。

活动三:

弄懂全诗的大意

结合课文下的注释,自己把全诗的意思弄懂,有疑问的地方,请你作上记号,待会提问。

三、探究点拨

活动一:

把《氓》翻译成现代诗歌

1、学生提出自己翻译有困难的地方,师生共同释疑。

2、同学口头翻译原诗。

3、朗读课文的翻译。

 农家小伙笑嘻嘻,抱着布匹来换丝。

原来不是来换丝,找我商量婚姻事。

我曾送你渡淇水,直到顿丘才告辞。

并非我要拖日子,你无良媒来联系。

请你不要生我气,重订秋天作婚期。

我曾登那缺墙上,遥望复关盼情郎。

望穿秋水不见人,心中焦急泪汪汪。

既见郎从复关来,有笑有说心欢畅。

你快回去占个卦,卦无凶兆望神帮。

拉着你的车子来,快用车子搬嫁妆。

 

桑叶未落密又繁,又嫩又润真好看。

唉呀班鸠小鸟儿,见了桑堪别嘴馋。

唉呀年青姑娘们,见了男人别胡缠。

男人要把女人缠,说甩就甩他不管。

女人若是恋男人,撒手摆脱难上难。

 

桑树萎谢叶落净,枯黄憔悴任飘零。

自从我到你家来,多年吃苦受寒贫。

淇水滔滔送我回,溅湿车帘冷冰冰。

我做妻子没过错,是你男人太无情。

真真假假没定准,前后不一坏德行。

 

结婚多年守妇道,我把家事一肩挑。

起早睡晚勤操作,累死累活非一朝。

家业有成已安定,面目渐改施残暴。

兄弟不知我处境,见我回家哈哈笑。

净思默想苦难言,只有独自暗伤悼。

 

与你偕老”当年话,老了怨苦更增加。

淇水虽宽有堤岸,沼泽虽阔有边涯。

回顾少年未婚时,想你言笑多温雅。

海誓山盟还在耳,谁料翻脸变冤家。

违背誓言你不顾,那就从此算了吧!

活动二:

了解情节和主要内容

1、这是一首叙事诗,诗歌中的两个主人公“我”和“尔”(“子”)是什么人?

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我”是诗歌的抒情女主人公。

“尔”(“子”)是她的丈夫。

诗歌写了他们两人相恋——结婚——离婚的过程。

2、用四字短语分别概括出六节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两人定情第二节:

相思结婚第三节:

劝告女性

第四节:

男子变心第五节:

关系破裂第六节:

决定离婚

3、主人公在回忆往事时是一种什么心情?

怨恨的心情,决绝的态度。

四、总结检测

1、这首叙事诗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弃妇,写了一个痴情女子负心汉的故事。

诗歌按照恋爱、结婚、婚变、决绝这样的思路叙事。

女主人公在回忆自己失败的婚姻生活时心理充满痛苦和怨恨。

2、给加点的字注音,解释加黑的字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匪我愆期

将子无怒乘彼垝垣以我贿迁无与士耽

自我徂尔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

士贰其行靡室劳矣夙兴夜寐言既遂矣

咥其笑矣躬自悼矣及尔偕老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

第二课时

一、目标解读

1、品味诗歌的语言,分析人物形象,探讨其爱情婚姻失败的原因。

2、领会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的妙处。

3、熟读并背诵诗歌。

二、自学质疑

1、朗读课文

2、男女主人公是自由恋爱结合的,他们的婚姻为什么最后还是以失败结局?

分组讨论其中的主要原因。

三、探究点拨

活动一:

探究男女主人公的性格形象

1、朗读品味第一、二节,分组讨论:

从他们的恋爱经历中,你看出男女主人公分别是怎样的人?

“氓”急躁、任性、自我,姑娘则温婉、体贴,我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再加上当时社会环境特点,这就预示了两人今后的悲剧性的婚姻生活。

女子先言“子无良媒”,是出于对“礼”的一种遵从,古礼认为女子嫁人,须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如不然则父母国人皆“贱”之,后又言“秋以为期”,说明女子冲破了“礼”的束缚,勇敢地与“氓”私订终身。

第二节前六句绘声绘色地描述了热恋中的少女的心理及表现。

姑娘一会儿“泣涕涟涟”,一会儿“载笑载言”,足见对男青年的思念及深情,恋爱中的姑娘是那样的天真、活泼、热烈。

神灵显示,这是一段天赐良缘,“以我贿迁”,娘家以丰厚的嫁妆祝佑着女儿的幸福,姑娘带着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嫁给了男青年。

我们看到恋爱中的女人纯洁、善良、温婉、痴情、信守诺言、对幸福生活充满憧憬的美好形象。

2、朗读品味第四、五节,分组讨论:

从他们的婚后生活中,你看出男女主人公分别是怎样的人?

男人反复无常,用情不专,性情粗暴。

女人不嫌贫穷,忠贞谨慎,辛勤操劳,伤心隐忍,无人理解。

3、朗读第六节,分组讨论:

从第六节女主人公的态度可见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她决绝地分手,“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对遗弃她的丈夫毅然离去,我们看到了一个在艰难的生活中成长起来的清醒、坚强、刚烈的可敬女子的形象。

总结:

全诗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却不失坚强的妇女形象,她的遭遇值得我们同情,她的人格值得我们尊敬,而男青年的做法则应遭到我们的指责。

活动二:

领会“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的妙处

1、“赋”就是直陈其事,即描述一件事情的经过,请你说说这首诗“赋”的表现手法是怎么体现的?

诗歌描述了女主人公从恋爱到结婚到决绝的过程,这是“赋”;对男子“蚩蚩”的外貌、“抱”“贸”“谋”“卜”“筮”的动作、“怒”“暴”的神态心理的描写,也是“赋”;对恋爱中的女子“乘”“望”“泣涕”“笑”“言”的动作神态的描写也是赋。

“赋”是这首诗写人叙事最主要的表现手法。

2、“比”就是以彼物比此物,即打比方,用一个事物比喻另一个事物。

“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即从一个事物联想到另一个事物,如《关雎》,由小鸟依依联想到男欢女爱。

往往“兴中有比,比中有兴”,“比”“兴”连用。

本诗突出地运用了“比兴”手法,请你找出来做简单赏析。

比兴手法突出使用在第三节和第四节中。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用桑叶新鲜润泽的自然情状来比喻年轻丰腴的女子,也比喻此时夫妻浓情蜜意;用“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来比女子的年老色衰,也比喻此时夫妻感情淡薄。

整体看以桑叶由鲜嫩而枯黄来比喻爱情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

桑叶的比喻化抽象为具体,化无情为有情,化直白为含蓄,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同时也由桑叶和贪吃桑葚的斑鸠起兴,引起读者的联想,自然地引出对沉溺爱情的女子的沉痛劝告,从而引出女子婚后的不幸遭遇,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

最后一章中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可理解为什么食物都有一定的限制,反衬男子的变化无常。

也可理解为比喻自己的不幸无边无涯,以引出自己要离婚的决绝态度。

“隰”是随处可见的低湿之地,“淇”则是女主人公与氓婚前幽会和结婚时及被弃后所必经的河流,用来作比,非常恰切而更见深意。

这样既激发读者的联想,又增强意蕴,产生了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3、我们的民歌里面保留了大量的用比兴创作的歌词,你还能举出一两句来吗?

(1)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只花 ,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只花》)

(2)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东方红太阳升》)

(3)一道道的那个山来呦,一道道水,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

满天的乌云哎咳哎咳呦,风吹散哎咳哎咳呦,毛主席来了晴了天,晴呀了天

千里的那个雷声哟万里的闪,咱们革命的力量大发展

山丹丹的那个开花呦红艳艳,毛主席领导咱打江山。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4)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回延安》)

(5)天上的白云你往那儿飘,陕北的信天游你知道不知道。

一对对山鸡隔沟沟飞,一个庄庄相好还没机会。

韭菜割了它还会出来,哥哥你走了再没来。

五谷里数不过豌豆圆,人里头数不过女儿可怜,女儿可怜,女儿哟。

(陕北信天游)

四、总结检测

1、诗歌运用赋比兴的手法来写人叙事,塑造了生动的艺术形象。

另外,诗歌还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女子与氓对待爱情的不同态度,通过女子前后不同遭遇和氓前后态度的截然不同的对比,鲜明地展示两个美丑分明的人物形象,让人对他们产生爱憎。

女子婚前:

性格热情、温柔、纯真、痴情,生活幸福;婚后:

勤劳、忠贞,受尽屈辱,性格刚烈,认识清醒。

 

男子婚前:

“氓之蚩蚩”、“信誓旦旦” ;婚后:

“二三其德”、“至于暴矣” 

2、造成男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剧的原因是什么?

选择草率。

女人生活圈子窄,对男人缺乏充分了解,被男人的表象迷惑。

性格的悲剧。

女人的温柔软弱滋长了男人的自我、暴虐和无责任感。

人性的丑恶。

男人的喜新厌旧、自私。

社会的原因。

男权社会使男人行为放纵,女人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权力得不到保障。

女子婚后不育恐怕是女子遭遗弃的隐秘而深层的原因。

3、痴情女子负心汉的悲剧从古到今一直在上演,你想对这些女子说一句什么话?

冲动是魔鬼。

女人,你的名字不是弱者。

自立自强,女人的幸福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转身离开是新生活的开始。

不求爱情天长地久,只求曾经真心相爱。

4、阅读《诗经·周南·桃夭》这首诗,回答问题。

桃夭

 桃之夭夭①,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②,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③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④。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⑤。

 

【注释】①夭夭:

形容桃树少壮,茂盛的样子。

②归:

女子出嫁。

③蕡(fén):

果实饱满繁盛。

④蓁蓁:

树叶茂盛的样子。

⑤家人:

男子所在的家族。

 

(1)这是一首祝贺女子新婚的诗。

诗中运用了“灼灼”的桃花起兴,开了后世以鲜花比拟女子的先河。

你认为这样的起兴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既暗示了出嫁的女子正值青春盛年,容貌丰美,又渲染出了婚礼热烈、欢快的气氛。

(2)“有其实”的本意是什么?

在这里它暗示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有其实”本意是树上结的桃子又多又好。

在这里它暗示了女子婚后生儿育女,让夫家人丁兴旺。

(3)这首诗在章法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章法结构上的特点是重章叠句,强调了对新婚女子的美好祝愿,同时加强了诗歌的音乐性。

每一章第二句的变化最大,使诗歌所表达的意思得以发展、加深。

第三课时

一、目标解读

1、熟读《采薇》。

2、了解《采薇》的主要内容。

二、自学质疑

活动一:

正确熟练朗读诗歌

1、根据课文下面注释,给生难字注音,然后自由朗读《采薇》全诗。

2、学生个别起来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学生读音的错误。

3、学生集体朗读《采薇》全诗。

活动二:

弄清全诗主要内容

1、通读课文下面的注释,同桌之间尝试口头翻译全诗。

如有疑难,请作上记号,以待提问。

三、探究点拨

活动一:

把《采薇》翻译成现代诗歌

1、学生质疑,师生共同释疑。

2、学生起来逐段翻译诗歌。

3、朗读诗歌译文。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冒出了。

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

有家等于没有家,为跟玁狁去厮杀。

没有空闲来坐下,为跟玁狁来厮杀。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发芽。

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多牵挂。

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渴真苦煞。

防地调动难定下,书信托谁捎回家!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老发杈枒。

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十月又到啦。

王室差事没个罢,想要休息没闲暇。

满怀忧愁太痛苦,生怕从此不回家。

  什么花儿开得盛?

棠棣花开密层层。

什么车儿高又大?

高大战车将军乘。

驾起兵车要出战,四匹壮马齐奔腾。

边地怎敢图安居?

一月要争几回胜!

  驾起四匹大公马,马儿雄骏高又大。

将军威武倚车立,兵士掩护也靠它。

四匹马儿多齐整,鱼皮箭袋雕弓挂。

哪有一天不戒备,军情紧急不卸甲!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

满心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活动二:

探究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1、诗歌的抒情主人公“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他在做什么?

“我”是一个离乡在外戍边的普通士兵。

“我”在边疆流动作战,采薇充饥,居无定所,生活凄苦,久戍不归,思乡心切,最后在雨雪纷飞中回到故乡。

2、这首诗共六节,你看可分为哪几个层次?

可分三层。

1-3为一层,叙述难归原因和军旅生活的劳苦。

4-5为二层,直接写战争,表现同仇敌忾的爱国精神。

6为三层,写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

四、总结检测

1、寒冬,雪花纷纷,一位解甲退役的征夫在返乡途中踽踽独行,道路崎岖,又饥又渴;边关渐远,乡关渐近,此刻,他遥望家乡,抚今追昔,不禁思绪纷繁,百感交集,艰苦的军旅生活,激烈的战斗场面,无数次的登高望归的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现。

《采薇》,就是三千年前这样的一位久戍之卒,在归途中的追忆唱叹之作。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玁狁(xiǎnyǔn)     不遑(huáng)    孔疚(jiù)         靡盬(mígǔ )  

四牡(mǔ)          骙骙( kuí )    小人所腓(féi)     象弭(mǐ)

雨(yù)雪          霏(fēi)霏      载(zài)渴载饥     维常之华(huā)

3、解释下列加点字

薇亦作止作——植物冒出地面岁亦莫止   莫——暮 mù,年末。

靡室靡家靡——(mǐ)没有不遑启居不遑——无暇

靡使归聘聘——问王事靡盬盬——(gǔ)休止

忧心孔疚孔疚——很痛苦彼尔维何尔——爾,花盛开的样子。

彼路斯何路——高大的战车四牡业业牡——雄性鸟兽,这里指雄马

小人所腓腓——(féi)遮蔽四牡翼翼翼翼——行列整齐动作熟练的样子

玁狁孔棘   棘——急jí,紧急。

雨雪霏霏雨——(yù)动词,下

第四课时

一、目标解读

1、熟读《采薇》,了解《采薇》复杂的情感和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

2、了解《采薇》重章叠句的写法特点及其作用。

3、了解《采薇》赋比兴和借景抒情的写法特点及作用。

二、自学质疑

1、品读诗句,抓住关键词句,说说整首诗表达的情感是怎样的。

三、探究点拨

活动一:

探究诗歌复杂的情感

1、这首诗中戍边战士对戍守边防的态度是怎样的?

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得出来?

前三节写这位战士远离家乡,居无定所,载饥载渴,生活艰苦,久戍不归,家讯全无,忧心如焚,心中充满怨恨。

但诗中的“玁狁之故”说明战士知道自己的痛苦来源,那就是玁狁的侵扰。

从四五节来看,诗歌描绘了军中战车的高大,战马的雄壮,装备的精良,由前面忧伤的思归之情转入激昂的战斗之情,心中充满为国赴难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而从第六节来看,在回家的路上“雨雪霏霏”,“载饥载渴”,“我心伤悲”,虽能生还,虽有回家的喜悦,然路途遥远,又饥又渴,内心孤独,久无音讯,担心家里,怎不令人黯然伤神?

诗人的怨恨和反战情绪溢于言表。

所以全诗表达的情感是复杂的,有恋家思亲的个人情感,有为国赴难的责任感,有对战争的厌恶和反感,几种感情相互交织在一起。

活动二:

探究诗歌重章叠句的写法

1、前三章据你看在章法上有什么特点?

使用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

前三章,章与章往往句型重复,字面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这在章法上采取了重章叠句的手法。

使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在内容上,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时序的更替,而人物内心的痛苦焦虑也随之加重,从而突出了主题;在音节上,反复吟唱,一唱三叹,音节和谐,旋律协调,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出诗歌特有的音乐美。

2、读读前三节,体会重章叠句的好处。

活动三:

探究诗歌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1、“赋比兴”是《诗经》最常用的表现手法,请你找出诗歌用“赋”来描写的地方。

第四、五章是对战争场面的描写,写战车、战马、象弭、鱼服,以及士兵的劳累奔波,饥渴难耐,通过这些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来展现战争生活的图景,虽没有写战场上的刀光剑影,厮打拼杀,但战争的残酷亦可想见。

这是赋的手法。

2、“兴”的表现手法体现在哪些地方?

首句以采薇起兴,但兴中兼赋。

因薇菜可食,戍卒正采薇充饥。

所以这随手拈来的起兴之句,虽是口头语、眼前景,却反映了戍边士卒生活的艰苦。

薇菜从破土发芽,到幼苗柔嫩,再到茎叶老硬的生长过程,引出了时间流逝和戍役漫长的感叹和久戍不归的忧愁。

3、“比”在这首诗里有体现吗?

第四节“彼尔维何?

维常之华”这是指棠棣花,用花之盛起兴,喻出征军队车马服饰之盛及声势之壮。

这既是比,也是兴。

活动四:

探究诗歌结尾情景交融的写法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是情景交融的名句。

这四句写景的句子里包含怎样的情思?

这四句诗里含有两个典型画面,一是春天里微风轻吹,柳枝飘拂的画面,一是寒冬时节雪花纷飞的画面,抒情主人公的感情就蕴涵在这两个画面中,而没有明说出来。

我们仿佛听到画外音: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当年我离开故乡,正值青春年少,杨柳依依惜别;“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现在我踏上归途,只有漫天的飞雪,青春不在,年华不在,爱情安在?

家人安在?

家园安在?

以春天随风飘拂的柳丝来渲染昔日上路时的依依不惜之情,用雨雪纷飞来表现今日返家路途的艰难和内心的悲苦,以景写情,情景交融,让那一股缠绵的、深邃的、飘忽的情思,从风景画面中自然流出,含蓄深永,味之无尽

个体生命在时间中存在,而在“今”与“昔”、“来”与“往”、“雨雪霏霏”与“杨柳依依”的变化对比中,戍卒深切体验到了生活的虚耗、生命的流逝及战争对生活价值的否定。

今人读此四句仍不禁枨触于怀,黯然神伤,也主要是体会到了诗境深层的生命流逝感。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加之归路漫漫,道途险阻,行囊匮乏,又饥又渴,这眼前的生活困境又加深了他的忧伤。

“行道迟迟”,似乎还包含了戍卒对父母妻孥的担忧。

“依依”、“霏霏”、“迟迟”,叠音词的运用,增强了节奏感,更增加了诗的韵味和艺术感染力。

一别经年,“靡使归聘”,生死存亡,两不可知,当此回归之际,必然会生发“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的忧惧心理。

然而,上述种种忧伤在这雨雪霏霏的旷野中,无人知道更无人安慰;“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全诗在这孤独无助的悲叹中结束。

四、总结检测

1、你怎样理解诗歌所表现的家园之思?

家园就是故乡,那里有家,有亲人,有伙伴,有乡音,有乡味,有初恋,有期盼,有牵挂,有责任,有义务,有梦想,有失败,有或痛苦或甜蜜的记忆;那里是成长的历史,是物质的依托,是精神的家园,是文化的根。

游子成功之时最想回到那里,与故乡的人分享快乐;游子失意之时,最想回到那里,寻找安慰,疗治心伤。

一个人没有故乡,就没有寄托,没有归宿,没有方向,不知自己从哪来,到哪去。

故乡是我们生命的出发点,也是我们生命最终的落脚点。

战士征战边关,家国亲人是他们的力量源泉;战士寂寞艰苦,故园亲朋是他们心灵的慰藉。

战争、功名、金钱让无数的男人成为游子,让无数的女人成为思妇,让无数的诗人吟出了凄美的思乡诗,而凄美的乡愁让无数的读者为之唏嘘动容。

(《静夜思》《枫桥夜泊》《天净沙.秋思》《乡愁》《春夜洛城闻笛》)

2、用情景交融的手法写一段表现你某种情感的文字。

(200字左右)

 

五、拓展阅读

思乡

窗外是绵绵的细雨;今夜风声又敲打着我的窗棂,思乡的心犹如一粒浸透了的种子,无端地膨胀起来。

漂泊了许多日子的梦就模糊地爬上了村中那条弯弯的小路。

那是谁,在月夜里用笛声吹奏着那支思乡的歌,忧伤的曲调不经意塞满了我心中的荒原;是谁在夜夜释读那首思乡的古诗,忧伤的平仄滴动着无垠恬静的乡愁。

曾一度认为自己在这陌生城市过惯了朝八晚五的日子,在流水般失意的日子里,故乡的山山水水,已渐行渐远。

蓦然回首,才发现那尘封于心底地芳香,才明白,自己是一只放飞的风筝,无论身置何方,身在何处的心灵之绳永远栓在故乡门前的梧桐树上。

 

一场霁雨打湿了我所有的记忆,乡愁尤如满园的韭菜;长了割;割了又长。

故乡的一切都在我的记忆中闪烁。

在我孤寂的心灵中思绪如鱼在畅游。

一度沉湎于生活的失意,然而那山那水,那纯朴的人家,故乡的恒古不变的姿态,在诗歌中演译着淡化成一首无字的歌,一篇无韵的诗章,而我的灵魂早已游离出去,透过千山万水,回归了故里,正和憨厚的乡亲们一起品尝那纯纯的米酒。

 

当空中再也望不到南飞的雁群,当梧桐树上的叶子黄了又青,我那不变的乡愁却又如此悠悠荡荡地演奏着,一如故乡那清远的笛声,缕缕不绝;亦如李后主的“离恨恰如青草,更行更远还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历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