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热锅炉行业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883801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3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余热锅炉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余热锅炉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余热锅炉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余热锅炉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余热锅炉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余热锅炉行业分析报告.docx

《余热锅炉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余热锅炉行业分析报告.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余热锅炉行业分析报告.docx

余热锅炉行业分析报告

 

2010年余热锅炉行业分析报告

一、余热锅炉概述

锅炉是利用燃料或其他能源的热能,把水加热成为热水或蒸汽的机械设备。

锅炉中产生的热水或蒸汽可直接为生产和生活提供所需要的热能,也可通过蒸汽动力装置转换为机械能,或再通过发电机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

从不同角度出发,锅炉还可以有以下不同分类:

余热锅炉一般由汽包、蒸发器、过热器、节能器、烟箱和烟道等部件组成,与常规锅炉相比,通常没有了燃烧室。

余热锅炉具有烟气适应性广,锅炉系统结构紧凑,运行可靠,操作稳定,使用寿命长等特点。

余热锅炉与常规锅炉最大的区别在于加热的热源不同。

余热锅炉的热源可以是高温烟气余热、化学反应余热、可燃废气余热,甚至可以利用高温产品余热。

余热锅炉一方面能够利用工业生产中的废气、废能产生蒸汽用于发电、供热,同时还能将废气中的粉尘等环境污染物沉降下来,减少固态、液态或气态有害物质的排放。

余热锅炉是一种典型的节能减排设备。

目前,由于技术与资金投入等原因,我国工业生产中不仅还有大量的中低温余热未被利用,而且不少生产环节中尚有大量的中高温余热未被完全利用,从而造成环境污染和能源的浪费。

二、推广余热回收利用的意义

1、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益严峻

随着工业文明的不断发展,人类的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也也来越大。

在近一个世纪以来,人类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

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政府间气候变化问题小组根据气候模型预测,到2100年为止,全球气温估计将上升大约1.4-5.8℃。

根据这一预测,全球气温将出现过去1万年中从未有过的巨大变化,从而给全球环境带来潜在的重大影响。

2、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节能减排任务日趋艰巨

我国一次能源以煤炭为主,长期以来,煤电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70%以上。

大量发展燃煤电厂给煤炭生产、交通运输和环境保护带来巨大压力。

随着经济发展对电力需求的不断增长,大量燃煤发电对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全国的大气状况不容乐观。

随着经济的增长,我国能源消耗越来越大。

目前中国煤炭消耗量位居世界第一,石油消耗量位居世界第二,中国能源消费占全球能源消费的15%以上。

2009年,世界主要国家二氧化碳排放量如下: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既要保持经济的快速增长,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同时又关注气候变化,面对更加艰巨挑战。

3、推广余热回收利用是落实节能减排、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举措

面对严峻的自然环境和现实国情,中国政府在发展经济的进程中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从中国人民和人类长远发展的根本利益出发,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了不懈努力和积极贡献。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志在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上的讲话指出: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能源结构以煤为主,降低排放存在特殊困难。

但是,我们始终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重要战略任务。

1990年至200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6%。

在此基础上,我们又提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我们的减排目标将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保证承诺的执行受到法律和舆论的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经初步测算,2009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为31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6.3%,单位万元GDP能耗为1.08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2.2%。

虽然十一五期间我国万元GDP能耗下降10%。

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仍是日本、美国的4-5倍,减排任务艰巨,节能潜力巨大。

按单位产品能耗和终端用能设备能耗与国际先进水平比较,目前我国的节能潜力约为3亿吨标准煤(数据来源:

《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

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是余热回收设备的利用。

余热锅炉运用范围广泛,在高耗能的电力、冶金、建材、化工以及轻工、城建、机械等领域,工艺过程排出较高温度烟气的设备,均适合配置余热锅炉。

大力推广余热回收利用是落实节能减排、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举措。

三、行业主管部门、管理体制和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1、行业主管部门及管理体制

锅炉行业基本遵循市场化发展模式。

我国锅炉制造行业的产业政策管理部门是国家发改委,主要负责产业政策的制定、项目审批等。

锅炉行业属于机械工业行业,目前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承担了机械工业行业的管理职能,主要负责行业及市场调查、行业规划及市场预测工作和推动行业标准化工作。

目前,我国对锅炉生产实施许可证管理制度,锅炉生产企业必须申领由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颁发的“制造许可证”才可进行生产。

公司所属行业的标准化组织为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承担组织和领导锅炉、压力容器、换热设备等的设计、制造、检验与验收标准规范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修订、审查、宣传、解释、出版发行等方面的工作。

在锅炉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方面,我国建立了相关监管机制。

国务院颁布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并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主管所辖区域的包括锅炉在内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制订了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及相关的管理办法和规则,并通过各级特种设备管理部门和特种设备检验所进行锅炉产品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维修、改造等方面的安全监督和日常管理。

2、产业政策及法规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基础性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

锅炉行业作为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在取得了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环境和资源代价。

能源利用效率低、有害物排放严重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造成资源难以支撑、环境难以容纳、社会难以承受的被动局面,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

“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

国家已经把节能减排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正在从行政、法律和经济调节等各方面多管齐下,坚定地推进节能减排措施的制定、实施,以实现节能减排目标。

在保护环境、节能减排的政策背景下,我国余热锅炉行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1)影响锅炉行业发展的主要法律法规和政策

(2)上述法规政策对行业生产经营的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

努力突破核心技术,提高重大技术装备研发设计、核心元器件配套、加工制造和系统集成的整体水平。

其中,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整体煤气化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等被列为装备制造业振兴的重点。

同时,《十一五规划纲要》还提出要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突出抓好钢铁、有色金属、煤炭、电力、化工、建材等行业的节能工作,其中余热余压(在钢铁、建材等行业)利用、低效燃煤工业锅炉改造等被列为节能重点工程。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

要坚持节能优先,降低能耗,攻克主要耗能领域的节能关键技术,大力提高一次能源利用效率和终端用能效率。

重点研究开发重型燃气轮机、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等高效发电技术与装备,大力开发煤液化以及煤气化、煤化工等转化技术。

《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07年度)》将工业余热回收利用技术等高能耗工业生产节能技术、高效低污染燃煤发电及水电技术系统列为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

国家发改委在《当前国家鼓励发展的环保产业设备(产品)目录(2010年版)》中将燃气轮机余热锅炉、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硫酸生产余热回收装置等设备列入鼓励发展设备。

国务院在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中提出:

到2010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由2005年的1.22吨标准煤下降到1吨标准煤以下,降低20%左右。

《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提出:

“十一五”期间我国年均节能率目标为4.4%,相应减少排放二氧化硫840万吨、二氧化碳3.6亿吨。

到2010年,重点耗能行业环保状况和主要产品单位能耗指标总体达到或接近本世纪初国际先进水平。

国家发改委发布的《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提出:

“十一五”期间我国要形成2.4亿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重点是钢铁、电力、石油、化工、建材等重点耗能行业的余热利用。

《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明确规定:

提高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节能降耗。

钢铁企业必须发展余热、余能回收发电,500万吨以上规模的钢铁联合企业,要努力做到电力自供有余,实现外供。

《水泥工业发展专项规划》提出:

推广节能粉磨、余热发电等技术,发展循环经济。

《钢铁企业烧结余热发电技术推广实施方案》提出,计划用3年时间投资超过50亿元,在全国37家重点钢铁企业,对82台烧结机推广实施烧结余热发电技术,降低钢铁企业能耗水平。

《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将加大资金支持,实现税收扶持政策,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

《中央企业节能减排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明确将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纳入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体系,作为对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关于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加快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提出,实现节能减排将控制总量、淘汰落后、技术改造结合起来,大力推广高温高压干熄焦、干法除尘、煤气余热余压回收利用等节能减排新技术新工艺。

要尽快出台鼓励余热余压发电上网政策。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确定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七个产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在重点领域集中力量,加快推进。

工业节能设备供应商将受益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

《关于钢铁工业节能减排的指导意见》确定焦化工序重点发展高压干熄焦、煤调湿;烧结工序加强烧结余热利用;炼铁工序强化高炉喷煤、高炉干式TRT;转炉工序提升煤气回收利用水平,发展干法除尘、低压饱和蒸汽发电;并推进实施钢铁余热余压发电上网激励政策。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政策大纲》确定推广煤矸石发电技术、煤层气综合利用技术、废气及余热余压综合利用技术等新型技术,推广全燃烧高炉煤气锅炉、推广干熄焦技术、推广低热值煤气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技术,建筑业推广水泥窑余热发电技术、玻璃窑余热发电技术;并对相关技术的应用实现税收优惠政策。

《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核电运行装机容量争取达到4,000万千瓦,并有1,800万千瓦在建项目结转到2020年以后续建。

核电占全部电力装机容量的比重从现在的不到2%提高到4%,核电年发电量达到2,600~2,800亿千瓦时。

四、余热锅炉竞争格局和市场情况

1、我国余热锅炉行业概况

余热锅炉行业是我国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电力、钢铁、有色金属、焦化、建材、化工等行业提供关键技术设备的任务。

近几年,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高速发展,我国电力、钢铁、有色金属、焦化、建材、化工等行业快速发展。

同时,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国家已经把节能减排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在上述背景下,我国余热锅炉的生产和销售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最近几年,全行业连续以较快的速度增长,主要经济指标大幅度攀升,生产规模扩大,产品结构调整和新产品开发速度加快,余热锅炉行业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

同时,我国余热锅炉制造企业也在不断加快新产品研发速度。

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需求量大、符合国家环保政策的新型余热锅炉,尤其是干熄焦余热锅炉、烧结机余热锅炉、水泥窑低温余热锅炉、处理造纸黑液的碱回收锅炉,以及高炉煤气余热锅炉等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正在不断推出。

我国余热锅炉行业近年发展情况如下图所示:

2002年以前,我国余热锅炉行业在低位徘徊,年生产台(套)保持在300台(套)左右。

2003年之后,随着电力供应的持续紧张和节能环保措施的不断实施,市场对余热锅炉的需求大幅增加,余热锅炉的年产台(套)量和蒸吨数迅速上升。

2008年,我国共生产余热锅炉1,146台,合计29,865蒸吨,为2001年的7.70倍。

余热锅炉属节能环保产品,随着国家节能减排工作的积极推进,特别是钢铁、焦化、水泥等重要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推荐,预计余热锅炉市场将加速发展。

根据估算未来5年国内余热锅炉市场容量预计达到280亿元,国际市场约400亿元,合计约680亿元,市场前景广阔。

(数据来自申银万国研究所)

2、我国余热锅炉行业竞争格局

我国余热锅炉行业为市场充分竞争的行业。

经过多年的市场选择,我国余热锅炉骨干企业综合优势明显,继续保持市场领先地位。

在不同细分产品领域,只有少数几家具备研发、设计和生产能力,在余热锅炉细分产品市场体现为仅有少数竞争者的状态。

经过对国外先进技术多年的研究、消化、吸收和改进,我国的余热锅炉行业技术水平取得巨大成就。

在余热锅炉领域,我国已经基本实现了对国外产品的进口替代,甚至部分产品的技术水平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与国际先进企业相比,我国余热锅炉产品的价格优势明显,我国余热锅炉产品凭借高性价比的竞争优势已经开始打入国际市场,出口到美国、日本、中东、非洲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并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但是,国内企业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在自主开发方面仍面临着几大难题:

①个别引进技术产品的核心设计技术尚未掌握;②部分关键合金钢材以及配套件仍依赖进口。

对于中小型余热锅炉企业,还普遍存在设计与制造分离、设备成套制造能力较弱、自主研发不足等问题。

2008年我国各类余热锅炉产量及主要生产企业情况如下:

2008年我国主要余热锅炉生产企业市场份额及排名如下:

六、进入本行业的壁垒

进入本行业的主要壁垒是:

许可证制度、技术壁垒、非标准产品壁垒、品牌认知度壁垒和资金壁垒。

1、许可证制度

为保证锅炉、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产品质量,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我国对锅炉、压力容器行业实行特种设备制造、设计许可证制度,包括:

《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锅炉)》、《特种设备设计许可证(压力容器)》和《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压力容器)》等。

同时,我国政府不断加强对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加强锅炉的制造监督检验和设计文件鉴定工作。

在锅炉、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行业,已初步形成了持证设计、持证制造、持证安装、持证检验的制度环境,不具备资质的企业则无法进入锅炉制造行业。

2、技术壁垒

余热锅炉需长期在高温、高压、腐蚀性气体中运行,对产品的可靠性、稳定性、安全性要求高。

因此,余热锅炉生产工艺复杂,产品设计、材料检测、工艺制造及产品检验等环节的控制要求高,产品和技术更新难度较大。

此外,余热锅炉企业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还积累形成了专利和专有技术。

3、非标准产品壁垒

余热锅炉为非标准化产品。

由于不同特点的烟气条件和工业生产过程,各类余热锅炉的布置和结构也不同。

余热锅炉企业需要根据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不同生产线而设计可行的余热利用方案。

余热锅炉的行业特点要求余热锅炉企业需具备较高的产品设计能力,产品设计方案需要由经验丰富、专业化的团队执行。

在设备安装阶段,余热锅炉企业需向工地安装现场派驻制造厂代表,解决现场安装调试中质量问题,并提供技术咨询服务,监督安装质量。

在余热锅炉的运行阶段,专业售后服务团队要定期对用户进行回访,及时了解用户在设备运行、检修和改进等方面的意见和要求及用户评价。

非标准化的产品和个性化的设计、安装、售后服务方案,形成了对行业新进入者的巨大障碍。

4、品牌认知度壁垒

与普通锅炉产品相比,余热锅炉结构特征与热力特性复杂,工艺原理及设计具有特殊性。

余热锅炉设备一旦发生故障,在通常情况下客户无法将余热锅炉退货,而只能进行维修改造。

因此,客户对余热锅炉安全运行性能的要求高,客户在选择供应商时比较谨慎,市场声誉良好的余热锅炉企业更受客户认可。

市场统计表明,无论在国际市场还是在国内市场,余热锅炉的市场集中度非常高。

在不同的余热锅炉细分产品领域,前两名制造商拥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较高的品牌认知度和客户忠诚度是余热锅炉行业的有效进入壁垒。

5、资金壁垒

作为装备制造业的大中型锅炉制造企业具有投资规模大、设备价值高、厂房建筑多等特点。

余热锅炉行业采用订单生产模式,客户在签订合同的时候仅预付一定比例的货款,其他货款则在交货和产品检验合格后支付,余热锅炉制造企业需要垫付部分资金购买原材料,锅炉企业流动资金需求量增加。

上述因素要求行业的新进入者一次性投入大量的资金,是进入本行业的一大障碍。

七、市场供求状况及变动原因

1、余热锅炉需求状况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

余热锅炉在能源高效利用及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我国钢铁、有色金属、电力、建材、化工等行业尚有很大的余热余能市场有待开发,余热锅炉市场前景广阔。

(1)钢铁行业对余热锅炉的需求

受益于国际、国内持续旺盛的市场需求,我国钢铁行业近年来保持快速的增长态势。

根据国际钢铁协会(InternationalIron&SteelInstitute,IISI)的统计,2009年中国以5.678亿吨再次成为全球第一大粗钢生产国,创下了单个国家粗钢年产量的新纪录。

此外,2009年中国粗钢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百分比提高至47%。

钢铁行业在取得辉煌成绩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

据调查,2005年我国大中型钢铁企业生产1吨钢产生的余热资源量平均为8.44GJ(1GJ=10亿焦耳),而回收量仅2.17GJ,余热回收率仅为25.7%。

具体回收情况如下表:

在上述余热资源中,利用最多的是高温余热,回收率为44.3%,其中钢渣、铁渣等高温余热资源因技术原因目前尚未回收;其次是中温余热,回收率为30.1%;低温余热基本没有回收。

我国大中型钢铁企业余热资源的利用率大约为30%~50%,如果加上其他中小型钢铁厂,全国平均水平则更低;而国外先进钢铁企业余热余能的回收利用率平均达80%,有的在90%以上,如日本新日铁高达92%。

与发达国家余热利用水平还有很大差距,未来提升空间大。

近年来,我国对钢铁行业的节能减排要求不断提高,余热利用是钢铁工业重要的节能技术手段。

在钢铁生产工艺过程中,和余热锅炉直接相关的是烟气显热资源和中间产品显热资源,目前技术回收的主要是中间产品显热资源,主要包括:

①炼焦余热;②烧结冷却机余热;③高炉余热;④大型转炉的烟气余热。

钢铁生产工艺流程及余热利用示意图如下:

1)炼焦余热利用

干熄焦技术为目前较为先进的炼焦工艺。

干熄焦余热锅炉作为整个干熄焦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回收余热利用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为用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通过循环惰性气体从红焦中交换出来的热量,约占红焦显热的83%,平均每干熄1吨焦炭可生产4.0MPa/450℃的蒸汽0.5吨。

以一套150吨干熄焦装置回收红焦显热为例,经过余热锅炉产生的蒸汽可发电每小时2万kW。

2010年1月20日工信部推出了《钢铁企业和焦化企业干熄焦技术推广实施方案》,计划用4年时间(2010~2013年),在条件成熟的大中型钢铁企业及大中型独立焦化企业中推广干熄焦技术,计划建设干熄焦装置75套(含在建),预期在大中型钢铁企业干熄焦率达90%以上,全焦化行业干熄焦率达40%以上,预计项目总投资124亿元。

目前全国焦化企业数量在1,000家左右,干熄焦锅炉配置比例约20%,与40%的干熄焦率差距较大,预计未来5年我国干熄焦余热锅炉的总需求量约为200台,按照1,300万元/台的价格测算,未来5年市场容量约26亿元。

2)烧结冷却机余热利用

在钢铁生产过程中,烧结工序的能耗约占总能耗的10%以上,烧结余热包括烧结机烟气显热和冷却机的烧结矿显热两部分,两者之和几乎占烧结生产总热量支出的50%。

因此,高效回收利用烧结余热是降低烧结工序能耗的关键。

我国烧结生产的能耗指标和先进国家相比差距较大,我国烧结节能的潜力很大。

从能源利用的有效性和经济性出发,利用烧结冷却系统的中低温废气通过余热锅炉产生更高流量和更高参数蒸汽发电或作为动力是最为有效的余热利用方式,平均每吨烧结矿产生的烟气余热回收可发电25~30kWh,折合吨钢综合能耗可降低约10千克标准煤,不产生额外的废气、废渣、粉尘和其他有害气体,能够有效提高烧结工序的能源利用效率,从而促进钢铁企业实现节能降耗目标,烧结余热回收技术的发展趋势是:

根据烧结废气和烧结矿显热的品质、流量以及用户需求,对烧结过程不同品质的余热实施“逐级回收、温度对口、有序利用”。

2009年12月29日工信部推出了《钢铁企业烧结余热发电技术推广实施方案》,方案计划用3年时间2010-2012年,投资超过50亿元,在全国37家重点钢铁企业,对82台烧结机推广实施烧结余热发电技术,加上其他钢铁企业需求,预计烧结余热锅炉需求量每年约50台/套,按每套800万计算,未来5年烧结余热锅炉市场容量约20亿元。

3)高炉余热利用

钢铁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煤气的能量约占企业总能量的30%~40%,其中高炉煤气的能量占副产煤气总能量的60%以上。

但高炉煤气与其他燃气相比发热值较低,不易燃烧,钢铁企业原来处理方法多采用直接放散方式。

采用新工艺开发的高炉余热锅炉成功地将低品位的高炉煤气转化成高品位电能。

不但解决了高炉煤气大量放散所造成的能源浪费、环境污染问题,而且缓解了电力紧张的矛盾,对推动钢铁企业节能降耗、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

目前国内主要钢铁企业高炉煤气放散率仍在10%左右、小型钢铁企业在25%~40%,并且随着钢铁工业的发展、环保指标要求的提高,高炉余热锅炉将迎来一次新的发展机会。

4)转炉的烟气余热利用

转炉煤气回收、高温显热利用能使转炉工序能耗大幅度降低,是钢铁工业重大节能技术,已在全行业大面积推广应用,转炉烟气显热回收一般可达吨钢10千克标准煤。

同时,钢铁工业正在大面积推广转炉煤气干式除尘技术,而装设余热回收设备则是实现干式除尘的必要条件,也是钢铁企业节能减排的技术保障。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2009年中国粗钢产量为5.678亿吨。

氧气转炉余热锅炉的运行环境较恶劣,使用寿命较短,平均3-5年就需更新。

目前国内有1000多家钢铁厂,根据估算氧气转炉余热锅炉的国内需求量每年约350台/套;按照每套250万元的价格测算,每年约8.75亿元,未来5年国内市场容量约44亿元。

在钢铁业中,随着节能和余热利用技术的发展,高炉渣、转炉渣等固体散料的物理显热,都可以通过一些热交换技术方案来回收。

(2)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对余热锅炉的需求

天然气是世界公认的清洁能源。

燃气轮机发电具有效率高、占地少、调峰性能好、建设周期短、耗水少、启停方便、运行可靠等优点,燃气轮机发电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

国际能源机构(InternationalEnergyAgency,IEA)预测,虽然天然气价格上涨,但由于其自身的优点,天然气发电对投资者仍然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国际能源机构预测,到2030年天然气发电量将是2006年的2倍多。

(资料来源:

《WorldEnergyOutlook2006》)

由于发电效率和环保因素,燃气电站在我国电力发展中受到重视。

我国兴建的第一条西气东输管线年输气量120亿立方米,为配合该工程沿线建设了数十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站。

目前,中国已初步形成以西气东输一线、陕京一、二线、忠武线、涩宁兰、以及冀宁线、淮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