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专题演练二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882686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95.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专题演练二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专题演练二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专题演练二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专题演练二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专题演练二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专题演练二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docx

《2专题演练二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专题演练二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专题演练二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docx

2专题演练二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专题演练二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时间:

90分钟 总分:

100分)

一、选择题(25×2=50分)

(2010·安徽卷)今日水资源严重短缺的西安市隋唐时期用水充足,有“陆海”(指湖泊和沼泽很多)的美称。

下图示意古长安(今西安市长安区)“八水”位置。

据图完成1~2题。

1.“八水绕长安”的地质成因之一是渭河平原地壳(  )

A.水平错断       B.褶皱凹陷

C.断裂陷落D.水平张裂

解析:

本题考查地壳运动及其地貌成因,意在考查考生对地理事物的识记与理解能力。

由于地壳断裂陷落,形成地堑,渭河平原地势较低,形成“八水绕长安”的景象。

答案:

C

2.古长安“陆海”今日不复存在的重要原因是(  )

A.秦岭北坡森林植被破坏

B.渭河流域水体污染严重

C.渭河下游汛期水位上升

D.秦岭南坡耕地面积增加

解析:

本题考查森林植被破坏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对地理现象与地理原理的分析理解能力。

渭河位于秦岭以北,随着人口的增长以及产业活动的发展,人类毁林开荒,破坏森林植被,导致渭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古长安“陆海”逐渐萎缩甚至消失。

答案:

A

3.三峡大坝下游附近河床某测点,沉积物粒径的平均值比建坝前大(如下图示意),其成因是(  )

A.侵蚀—搬运作用

B.搬运—堆积作用

C.风化—侵蚀作用

D.沉积—固结成岩作用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外力作用。

建坝前,三峡水流湍急,较小颗粒物易被侵蚀;建坝后,丰水期上游来水减少,带来的泥沙少了,进而露出大颗粒。

答案:

A

(2010·北京市期末)读亚洲东岸某地海陆分布剖面示意图,回答4~5题。

4.水循环(  )

A.①环节是水汽输送,冬季风是其主要动力

B.②环节是降水,主要集中在春、秋季节

C.③环节是地表径流,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D.④环节蒸发的水汽全部被输送到陆地上空

解析:

图中①表示水汽输送,夏季风是其主要动力;②表示降水,亚洲东岸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③表示地表径流,它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最典型的是流水侵蚀和堆积地貌;④表示蒸发,海洋蒸发的水汽有一部分被输送到陆地上空。

答案:

C

5.关于图中甲、乙、丙、丁四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处为背斜,主要由外力侵蚀而成

B.乙处为向斜,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

C.丙处为火山,位于板块张裂地带

D.丁处为海沟,由板块碰撞而形成

解析:

甲处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乙处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背斜;丙处为火山,从图中可看出,它位于板块的碰撞地带;丁为海沟,是大洋板块前缘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形成的。

答案:

D

(2010·福建质检)读某地地质构造剖面图,回答6~7题。

6.在a、b两处采煤,最应该注意的安全问题分别是(  )

A.透水事故和井喷事故B.井喷事故和瓦斯爆炸

C.透水事故和瓦斯爆炸D.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

解析:

a为背斜,岩层向上弯曲,因此密度较小的气体易在此聚积,故易发生瓦斯爆炸事故;b为向斜,岩层向下弯曲,因此密度较大的水易朝该处汇集,故易发生透水事故。

答案:

D

7.关于图示地区地质地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乙、丙两处地貌均由地壳运动形成

B.乙处为背斜成谷

C.丙处为断块山

D.丁处为向斜成谷

解析:

乙处为背斜成谷,它是因背斜顶部被侵蚀而形成的;丙处为向斜成山,它是因向斜槽部物质坚硬、不易被侵蚀而形成的;丁处是在断层基础上发育而成的谷地。

答案:

B

(2010·山东省联考)我国东部某校学生在进行野外研究性学习时,在下列各地依据地质工作者发现的不同古生物化石,绘制了下面的地形剖面图。

读图回答8~9题。

8.E—D—C之间的地质构造为(  )

A.背斜B.向斜

C.断层D.断块山

解析:

本题体现了对“地壳物质循环”知识点的考查。

从化石可以看出,该处岩层中间新两翼老,可以判断出其地质构造为向斜。

答案:

B

9.通过考察,学生做出了如下记录,找出错误记录(  )

A.AB坡植被状况比BC坡要好

B.该地岩层主要是沉积岩

C.D处岩层可能蕴含丰富的石油资源

D.B处山脉主要是内力作用形成的

解析:

AB坡为南坡,向阳坡及东南季风的迎风坡,水热条件都好,所以植被状况比BC坡好;该地地层广泛分布生物化石,可以判断为沉积岩;从上题解析可知D处为向斜,不易储存石油矿产;B处为背斜成山,主要是内力作用形成的。

答案:

C

(2010·山东省潍坊市统考)下图为山东丘陵某区域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优质苹果树多种植在山腰而少在山谷,原因是山腰果树开花早。

下图中能正确反映这一现象的是(  )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题中“苹果树多种植在山腰而少在山谷,山腰果树开花早”说明山腰气温高于山谷,选项中只有A、D符合要求,但D项越往上气温越高不符合实际(山顶的气温肯定要低于山谷),故只有A符合。

答案:

A

11.关于M、N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M地由于地形阻挡,不受夏季风影响

B.M地位于来自海洋的冬季风迎风坡,冬季降水多于N地

C.N地位于夏季风迎风坡,全年降水以地形雨为主

D.M、N两地降水的季节变化不同

解析:

由指向标指向及其丘陵南北为海域的特点,可知该地位于山东半岛,且M、N分别位于半岛的北部和南部;该地冬季风为西北风,M地处于冬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而N地处于冬季风的背风坡,冬季降水少。

山东半岛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以锋面雨为主;M、N两地都是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

答案:

B

(2010·北京抽测)下图为某时刻海平面气压(单位:

百帕)分布图。

读图,回答12~13题。

12.N处气压数值可能是(  )

A.1005、1010B.1010、1015

C.1015、1020D.1010、1020

解析:

根据图中等压线分布特点,判断N处要么与左边1010百帕等压值相同,要么与右边1015百帕等压值相同。

答案:

B

13.图中锋面(  )

A.控制的地区天气晴朗,稳定少变

B.即将到达郑州,产生连续性降水

C.已过北京,并带来大风降温天气

D.将会使合肥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解析:

图中锋面为冷锋,此时已过郑州,在其控制下应该是阴雨天气;冷锋过境将会使合肥气温降低,故选C项。

答案:

C

(2010·合肥市质检)读世界某区域1月和7月海平面气压(单位:

hPa)和风向图,①—⑥处的箭头表示风向,据此回答14~15题。

14.从季风的形成原因看,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的是(  )

A.①②B.②⑤

C.③⑤D.③⑥

解析:

图中的③风是北半球的东北信风随着气压带、风带的南移,越过了赤道,受向左的地转偏向力影响而形成的;图中的⑤风则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随着气压带、风带的北移,越过了赤道,受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影响而形成的。

答案:

C

15.图中形成的气压中心,与其控制地区原气压带特点相似的是(  )

A.甲B.乙

C.丙D.丁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丁为一高压中心,该高压中心位于副热带地区,该地原来应存在着一个副热带高气压带。

答案:

D

(2010·安徽省调研)下图是甲、乙、丙、丁四地气温和降水量月份分配图。

读图完成16~17题。

16.图中四地的气候条件最适合种植水稻的是(  )

A.甲B.乙

C.丙D.丁

解析:

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可知,这四种气候分别是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其中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水热条件充足且雨热同期,最适合种植水稻。

答案:

D

17.关于四地农业生产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热量不足成为农业生产的制约因素

B.乙地适宜发展现代旱作谷物农业

C.丙地降水变率大,农作物易受旱涝灾害的影响

D.丁地雨热同期,有利于甜菜等糖料作物的生产

解析:

甲地夏季高温少雨,适合亚热带水果的生长;乙地全年温和湿润,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丙地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变率较大,易发生旱涝灾害;丁地位于亚热带,而甜菜适合种植于中温带。

答案:

C

(2010·合肥市高三质检)《史记》中记载的“井渠”,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坎儿井。

坎儿井是开发利用地下水的一种古老的水平集水建筑,多建于山麓、洪积扇地带。

现存的坎儿井,多为清代以来陆续修建的,如今仍浇灌着大片良田。

读坎儿井示意图,回答18~19题。

18.图中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方式是(  )

A.雨水B.冰雪融水

C.湖泊水D.河流水

解析:

坎儿井主要存在于我国的西北地区,该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地下水主要依靠冰雪融水补给。

答案:

B

19.图中暗渠流量最大时(  )

A.加拿大北方驯鹿南迁至针叶林带

B.是南极科考的最佳季节

C.开普敦附近海域风大浪高

D.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解析:

冰雪融水的补给数量受气温的影响明显,当北半球夏季时,冰雪融化量大,图中暗渠的流量最大;此时,位于南半球地中海气候区的开普敦附近海域受西风带控制,风大浪高。

答案:

C

(2010·黑龙江摸底)2008年5月8日,人类首次将象征“和平、友谊、进步”的奥运火炬在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峰顶上点燃。

据此回答20~21题。

20.火炬手在登顶过程中,分别发现了花岗岩、片麻岩和石灰岩,据此可以推断珠峰地区一定发生过的地质作用包括图示中的(  )

A.④⑤B.①⑦

C.②③D.③⑥

解析:

花岗岩是岩浆侵入地层后,在⑤冷却凝固作用下形成的,然后④内力作用使其露出地表;片麻岩是花岗岩在⑧变质作用下形成的;石灰岩属于沉积岩,是在②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的。

答案:

A

21.珠峰北侧冰川的滴滴融水汇成了绒布河。

关于绒布河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河流落差大,流速慢

B.以雨水补给为主,支流众多

C.河水清澈,含沙量很小

D.1月份水量较大,7月份断流

解析:

绒布河绵延于冰峰雪岭之间,所以河水清澈,含沙量小。

答案:

C

(2010·天津卷)读图1和图2,回答22~23题。

22.据各自然带在图1中的位置,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o→a距离海洋越来越近

B.o→a海拔高度越来越低

C.o→b年降水量越来越多

D.o→b所处纬度越来越高

解析:

本题考查自然带的分布规律,意在考查考生图像判读、调动与运用知识的能力。

由o到a,热量和水分均增多,A、B表述不全面,由o到b,热量减少,所处纬度应越来越高,降水量越来越少,C错D对。

答案:

D

23.据图2判断,在非洲土地退化的区域中,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的特征是(  )

A.全年高温多雨

B.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C.全年炎热干燥

D.冬季温和湿润,夏季炎热干燥

解析:

本题考查非洲气候的分布规律,意在考查考生从图像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根据图2可知,在非洲土地退化的区域中,面积最大区域的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故选B。

答案:

B

(2010·福建省质检)读某大陆局部地区自然景观分布图,回答24~25题。

24.导致图示地区植被分布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位置B.洋流

C.地形D.海陆位置

解析:

图中植被由常绿林到落叶林再到针叶林的变化是由热量条件的不同而导致的,而这三种植被所处的纬度条件基本无差别,但海拔有着明显的差异,即地形是形成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

答案:

C

25.P处沉积作用最显著的月份是(  )

A.1月B.3月

C.7月D.10月

解析:

根据纬度和大陆西岸洋流的流向可知,该地位于南半球,该河流位于地中海气候区,7月为该地的冬季,受盛行西风带控制,降水丰富,河流的流量大,因此搬运作用强烈,在河流出山口的P处沉积作用也最显著。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50分)

26.(2010·吉林省模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5分)

(1)描述图中0°—40°N年平均逐日大洋向大气输入热量的分布特点。

(2)简述0°—40°N年平均逐日大洋向大气输入热量存在地区差异的主要原因。

(3)大洋向大气输送热量的大小对水循环中的________环节产生直接影响。

(4)简述a、b两地海洋输送热量对其沿岸降水的影响。

解析:

(1)读图可知,0°~40°N的太平洋上东岸海区数值最低,并向西、南、北三个方向递增。

考查了学生判读等值线的能力。

(2)大洋向大气输入热量的多少与海水的温度、洋流的影响有关。

(3)考查水循环环节。

(4)a地位于亚欧大陆东岸,有日本暖流经过,增温增湿,进入大气的水汽多,降水量大。

b地位于北美洲西海岸,有加利福尼亚寒流影响,降温减湿,使沿岸干燥,往往形成沙漠。

答案:

(1)副热带太平洋东岸海区最低,由此处向西、南、北三个方向递增。

(2)纬度因素:

海水温度从低纬向高纬递减;洋流因素:

大洋东岸有寒流流经,西岸有暖流流经。

(3)蒸发

(4)a地沿岸有暖流经过,气温高,海水蒸发量大,进入大气的水汽多,降水量大;b地沿岸有寒流经过,气温低,海水蒸发量小,进入大气的水汽少,降水量小。

27.(2010·南京市模拟)2009年入冬以来,中央气象台多次发布暴雪警报,我国北方较多地区受暴雪影响严重。

下图为某日近地面气压分布示意图。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5分)

(1)根据图中气压分布状况,画出等压线图,并用正确的图例画出锋线。

(2)据图判断此时雨雪主要分布在________。

A.内蒙古东部B.黑龙江东部

C.新疆北部D.华北东部

(3)每次大雪过后都伴随大幅度降温,导致降温的原因最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

(4)严重的大雪除了压垮建筑,影响农牧民生产生活,还会对________部门产生影响。

(5)请用所学知识评价大雪对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我国冬季的天气系统。

(1)把图中数值相等的点连成线,即成为等压线。

低压槽部位出现的是冷锋天气系统。

(2)内蒙古东部受冷锋控制,形成雨雪天气。

(3)降雪过程实为冷锋过境,雪后,冷气团取代原来的暖气团,气温下降,气压升高。

(4)严重降雪会阻碍交通,影响通信质量,电力供应紧张。

(5)注意评价某一事物或现象的影响,要从正反两方面来回答,即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答案:

(1)等压线:

连线正确、平滑;锋线:

位置正确,图例正确。

(2)A

(3)冷气团取代了暖气团

(4)交通、电力供应、通信

(5)有利影响:

大雪覆盖地面,减少风力对地面的侵蚀和沙尘暴的发生;积雪融化,增加土壤水分,有利于保护土壤墒情。

不利影响:

野生动物的数量下降。

28.(2010·山东省抽监)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分)

材料一:

下表为上海、札幌两城市1971—2000年各月平均降水量表。

 

降水量(mm)城市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上海

75

44

68

63

85

212

142

230

76

64

43

34

札幌

108

94

82

62

55

66

69

142

138

116

100

101

材料二:

下图为我国部分区域气压(单位:

百帕)分布状况图。

材料三:

下图为日本北部山河分布图。

(1)在材料二的相应位置,用和标出冷锋、暖锋位置。

请描述未来一段时间上海市的天气变化状况。

(2)分析上海市5、6、7月降水的差异及原因。

(3)分析札幌降水冬夏季节的差异及形成原因。

(4)上海与札幌都位于季风气候区,且上海比札幌纬度低,但年降水总量几乎相同,简要分析其原因。

解析:

(1)冷锋、暖锋出现在低压槽部位,冷锋画在图中西侧的槽线上,暖锋画在图中东侧的槽线上,水平气流呈逆时针旋转。

上海位于暖锋控制区,过境时为连续性降水,过境后,暖气团取代原来冷气团位置,气温升高,气压下降。

(2)本题考查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

5月份雨带位于华南;6月份雨带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梅雨;7月份,雨带移至华北、东北,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形成伏旱。

(3)本题考查地形对降水的影响,北海道岛中部为山地,札幌位于山地西侧,冬季,西北季风略过日本海,带来大量水气在山地西侧形成地形雨;夏季,东南季风从太平洋上带来大量水汽,在山地东侧形成地形雨,此时札幌位于背风坡,降水少。

(4)札幌为温带季风气候,受海洋影响大,海洋性强;上海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位于亚欧大陆,大陆性强。

答案:

(1)画图略。

暖锋过境时产生连续性降水;暖锋过境后,天气转晴,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2)5月份较少,锋面雨带尚未到达,降水较少;6月份多,受准静止锋的影响(处在梅雨季节)降水较多;7月份较少,受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或副高)的控制,降水较少。

(3)冬季多、夏季少。

冬季,位于西北季风迎风坡,西北季风从海洋上带来大量水汽,多地形雨;夏季,位于东南季风背风坡,降水较少。

(4)札幌的季风气候受海洋影响大,海洋性强,上海的季风气候大陆性较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