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智能生产线装备行业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880881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0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智能生产线装备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汽车智能生产线装备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汽车智能生产线装备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汽车智能生产线装备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汽车智能生产线装备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汽车智能生产线装备行业分析报告.docx

《汽车智能生产线装备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智能生产线装备行业分析报告.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汽车智能生产线装备行业分析报告.docx

汽车智能生产线装备行业分析报告

 

2020年汽车智能生产线装备行业分析报告

 

2020年4月

一、主要产品介绍

一条智能生产线通常包含物料上下线设备、物流输送设备、拧紧设备、涂胶密封设备、压装设备、试漏设备、测量设备、自动供料设备、翻转设备、生产质量在线测试设备、生产信息追溯MES系统、PLC控制系统等共用工位设备和电气控制系统,同时,依据不同产线的特定工艺需求,还需要配置相关专用工位设备,如锁片装配设备、卡簧装配设备、PIN压装整形设备、专用视觉防错软件等。

生产线通过MES系统进行产线质量信息数据、物流数据、设备运行数据、客户产品参数数据等信息数据收集,通过独立开发的专用软件分析系统,完成产品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物流管理、设备管理、生产运营管理等。

通常情况下,生产线上所生产的每一个产品通过MES信息系统实现生产过程的大数据管理。

1、发动机智能装配线

发动机装配线是将客户发动机产品中缸体、缸盖、曲轴、活塞连杆、凸轮轴、进气歧管、排气歧管、油底壳等130~450种零部件按发动机产品工艺流程顺序完成装配制造的作业流水线。

发动机智能装配线通常是由总装线、缸盖分装线、活塞连杆分装线等组成,总长度通常达200~800米,总生产工位设备数量可达80~220个。

发动机智能装配线通过工位设备须满足各项严格的质量工艺要求,包括每个螺钉的拧紧扭矩满足产品工艺要求、凸轮轴与挺柱之间的间隙满足产品的工艺要求、曲轴及平衡轴的回转力矩满足产品的工艺要求、发动机正时相位满足产品的工艺要求、零件的装配姿态满足产品的工艺要求、微小零件的可靠装配满足产品工艺要求等,进而保证该生产线生产的发动机产品装配质量特性满足市场需求。

2、变速箱智能装配线

变速箱智能装配线是将客户变速箱产品中的壳体、传动模块、油路控制模块等200~500种零部件按照变速箱产品工艺流程顺序完成装配制造的作业流水线。

变速箱智能装配线通常由总装线、测试线、壳体分装线、传动模块分装线、油路控制模块分装线组成,长度通常达300~700米,总生产工位数量可达50~180个。

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在用于传统燃油汽车的变速箱基础之上发展出混合动力变速箱,成为混合动力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核心部件,其装配技术和装配线与传统变速箱相比更加复杂。

变速箱智能装配线通过工位设备须满足各项严格的质量工艺要求,包括变速箱齿轮组间隙满足装配要求、摩擦片组的压紧力满足扭矩要求、活塞腔密封满足压力与换档的要求、主从动带轮的传动满足速度与扭矩要求、同步器满足换档要求、阀体满足换档的要求、变速箱无泄漏、变速箱满足扭矩、速度、噪音的要求等,进而保证该生产线生产的变速箱产品装配质量特性满足要求。

3、动力锂电池智能生产线

动力锂电池智能生产线包括动力锂电池模组/PACK智能装配线和动力锂电池芯智能生产线两大部分。

动力锂电池模组/PACK智能装配线是将客户锂电池包产品中的电芯、电池连接片、BMS、线束、电池辅料、电池包外壳等按一定的PACK工艺流程组装成相关的PACK模组和电池包的智能装配设备。

动力锂电池模组/PACK智能装配线通常是由模组线和PACK线组成,总长度通常为120~300米,总生产工位设备数量为45~80个。

动力锂电池模组/PACK智能装配线通过工位设备,满足各项严格的质量要求,包括生产线安全措施满足用户消防要求、每个焊接位置抗拉强度满足产品工艺要求、PACK密封性能满足产品工艺要求、模组和PACK电性能参数满足工艺要求等,进而保证新能源锂电池产品装配质量特性,该生产线可为市场提供优质安全的动力锂电池。

动力锂电池芯智能生产线是指电池芯生产各工艺环节对应的智能机械设备流水线。

分为前段制片(正、负极浆料搅拌、涂布到辊压分切成料带),中段组装(料带极耳成形到注液),后段电芯激活与测试、筛选,直至电芯成形并检测合格。

动力锂电池芯智能生产线通过各工序的质量严格监测,满足各项严格的质量要求,包括正、负极浆料的配比精度满足电芯产品的单体能量密度需求、狭缝涂布头的出浆流量与料带的行进速度满足极片烘干与辊压后的厚度与面密度需求、分切与极耳成形后的尺寸精度满足卷绕和叠片对齐的要求、精准的梯度张力与恒线速度的控制满足裸电芯卷绕时的成卷质量、高速率叠片与精准的极片对齐度满足叠片裸电芯的成形质量、热压整形后裸电芯的尺寸精度及配组贴胶后的尺寸精度满足裸电芯入壳时的对齐要求、裸电芯绝缘耐压测试及电芯成品OCV等电测试的精准度满足电芯产品的质量及安全、电芯保持架等零部件的装配精度满足产品的工艺要求、极耳焊接的能量参数满足电芯导电的需求、项盖焊接及注液口焊接等激光焊接质量及气密性检测的精准度满足电芯产品安全的需求、注液量的精准控制满足电芯产品的单体能量密度需求、电芯合理的静置及化成满足电芯激光的成品率等,从而保证锂电池芯产品的生产质量及安全。

4、氢燃料电池智能生产线

氢燃料电池智能生产线是将氢燃料电池中的气体扩散层、质子交换膜、膜电极、双极板等按照特定工艺生产成成品以及将燃料电池电堆、燃料电池系统、氢系统按照产品工艺流程顺序装配制造的作业流水线。

氢燃料电池智能生产线通常由气体扩散层产线、质子交换膜产线、膜电极产线、双极板产线、电堆装配线、系统装配线、氢系统装配线以及测试台组成。

目前国内客户以小批量试制线为主,其中电堆装配线总长度通常约为20~100米,生产工位设备数量约8~30个;系统装配线总长度通常约40~100米,生产工位数约5~40个。

氢燃料电池智能生产线通过工位设备,满足各项严格的质量要求,包括每组膜电极和双极板的对齐度满足产品工艺要求、每组双极板的气密性满足产品工艺要求、电堆和系统成品的气密性满足产品工艺要求、每组线束的电性能测试满足产品工艺要求等,进而保证氢燃料电池产品装配质量特性要求。

5、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智能生产线

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智能生产线是将客户驱动电机产品中定子、转子、减速箱、电机控制器等100~400种零件按驱动电机产品工艺流程顺序完成装配制造的作业流水线。

驱动电机智能生产线通常是由总装线、测试线、定子分装线、转子分装线、电机控制分装线、减速箱分装线组成,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智能生产线总长度通常为100~400米,总生产工位设备数量为50~150个。

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智能生产线通过工位设备,满足各项严格的质量要求,包括每个轴承的位置精度的工艺要求、定子和转子绕组的耐压性和绝缘性满足安全要求、连接线焊接质量要求、定子挂漆量的工艺要求、转子磁通量的工艺要求、转子铁芯叠装后厚度工艺要求、旋变定子与旋变转子的相位角度工艺要求等,进而保证驱动电机产品装配质量特性要求,为市场提供优质的驱动电机。

6、白车身焊装智能生产线

白车身焊装智能生产线是将400~600个钢质或铝质的冲压件如机舱、地板、侧围、顶盖、门盖等按照车身工艺流程顺序实现车身冲压零件连接的作业流水线,通常由分装线、机舱线、地板线、侧围线、门盖线、主焊线等线体组成,生产线的总长度通常可达800~2000米,总生产工位设备数量约200~600个。

白车身焊装智能生产线通过工位设备,满足各项严格的质量要求,包括每个焊点满足产品质量及工艺要求、包边位置的尺寸及质量要求、螺柱的焊接质量及工艺要求、铆接质量及工艺要求、关键焊缝的密封性要求、夹具的柔性定位需求、设备的重复定位需求、产品满足尺寸精度要求等,进而保证白车身产品焊接质量特性要求。

二、行业主管部门、监管机制、主要法律法规政策

1、行业主管部门、监管机制

行业主要管理部门有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等。

国家发改委是综合研究拟订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进行总量平衡,指导总体经济体制改革的宏观调控部门。

工信部主要负责拟订实施行业规划、产业政策和标准,监测工业行业日常运行,推动重大技术装备发展和自主创新,管理通信业,指导推进信息化建设,协调维护国家信息安全等。

科技部主要负责拟订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针以及科技发展、引进国外智力规划和政策并组织实施,牵头建立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和科研项目资金协调、评估、监管机制,拟订国家基础研究规划、政策和标准并组织实施,编制国家重大科技项目规划并监督实施,牵头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拟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促进产学研结合的相关政策措施并监督实施等。

行业自律性组织主要有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和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等,这些相关行业自律性组织主要负责在行业和会员单位内组织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加强行业技术交流、进行市场研究等工作,在政府部门和企业间起桥梁和纽带作用。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政策

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新的政策支持智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并不断推进汽车产业的革新。

相关的行业内主要法律法规政策如下:

智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国家的相关政策的支持,政策和战略导向为国家制造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人才培养奠定了沃土,装备制造业的智能化、自动化、柔性化和信息化也是我国工业基础迅速崛起的重要基础。

三、智能装备制造行业概况

1、智能装备制造业简介

装备制造业是为工业生产提供生产工具的行业,是一国制造业的基础和核心,是一国国民经济建设和其他行业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随着先进制造技术、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生产装备出现柔性化、自动化、智能化和信息化的特点,传统的生产装备升级换代为智能装备,制造业呈现出以智能工厂为载体、以网络互联为支撑的新形态,具备信息深度自感知、智慧优化自决策和精准控制自执行等功能,智能制造成为现今制造业发展的主流和方向。

智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是现代工业、制造业不断升级发展的结果,也是产业产品由劳动密集型产品向资本或技术密集型升级的要求。

制造业的发展历史是一个解放劳动力的过程,对劳动力的解放发展程度经历了部分取代人的体力劳动、全面取代人的体力劳动、部分取代人的脑力劳动和进一步取代人的脑力劳动等阶段,在此发展过程中,发达国家利用其资本和技术优势,智能装备制造业发展较早,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上处于竞争力强的有利位置,将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移至发展中国家,获得更高超额利润,积累沉淀了深厚的智能制造技术和工艺,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重塑制造业竞争优势,保持其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

我国也正处于生产要素禀赋从密集劳动力、自然资源向人力资本、知识和技术过渡发展的关键时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装备制造业不断取得新突破,总体规模日益扩大,成为世界装备制造业大国,但在逐渐融入到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仍然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环节,发达国家的跨国企业在技术、市场和品牌等战略性资源领域处于相对垄断地位,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的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和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高端装备对外依存度高,工业转型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智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成为我国工业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对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和全球价值链地位意义重大。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行动纲领,按照该纲领的规划,加快发展智能制造装备和产品,加快机械、航空、船舶、汽车、轻工、纺织、食品和电子等行业生产设备的智能化改造,到2025年,自主知识产权高端装备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明显下降,基础配套能力显著增强,重要领域装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智能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

(1)全球智能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

当前,新的科学技术和新型产业模式不断涌现,全球制造业迎来新一轮的变格浪潮,智能装备制造业成为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重塑工业竞争新优势的重要抓手,各发达国家也纷纷出台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战略计划,如美国的《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振兴美国先进制造业》,英国的《英国工业2050战略》,德国的工业4.0计划,日本的《机器人新战略》等,全球范围看,美国、德国和日本的智能装备制造业走在世界的前端,其他国家也在积极布局智能制造装备业的发展,目前智能装备制造跨国企业主要集中在美国、德国和日本,且产业集中度较高,从企业战略发展来看,基于智能装备制造领域成熟性与垄断性,差异化、系统化和垂直并购是该领域企业追求技术优势增长及市场规模扩张最常见的模式,领先的企业着眼于全球市场网络,形成了全球化的创新研发、生产制造和销售服务布局,以保持其领先地位。

(2)我国智能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

我国的装备制造业是新中国成立后才开始起步的,改革开放后工业体系和相关产业链逐渐完善,制造业水平从低端慢慢向中高端拓展,目前我国已成为产业类别最全、制造业结构体系最完整的国家之一。

虽然我国已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但离制造强国还存在一定的距离,自主创新能力弱,关键核心技术与高端装备对外依存度高,尤其是在工业机器人、汽车制造关键设备、大型石化设备、重大工程自动化成套控制系统等方面严重依赖进口,国产智能装备稳定性、可靠性和智能化水平都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

同时,虽然国家大力支持智能制造的普及,但下游装备使用企业发展智能制造动力不足,尤其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宏观背景下,企业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生产流程智能化革新的动力不足,目前智能装备使用最广泛的主要是汽车、航空航天、半导体、新能源等产业,其产线、设备大多由外资或跨国企业所建设。

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经过国家科技人才的历代培养、制造工艺的沉淀积累、工业基础的日益深厚,国内的智能装备制造业开始崭露头角,国内智能装备制造企业逐渐获得市场的认可,不但在国内抢占外资企业的市场份额,形成进口替代趋势,并将国产品牌走出国门,获得发达国家客户的认可。

3、发展智能装备制造业的重大意义

(1)智能装备制造业是我国工业升级发展的核心动力

智能装备代表着高端装备的核心,是制造装备的基础,也是现代工业发展的前提。

智能装备制造业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导向,也是我国互联网和工业产业化高度相容的完美体现,其发展在加快我国制造业快速升级、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性能、减少资源能源浪费、环境保护等方面有非常现实和重要的意义。

我国工业发展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快速腾飞的重要动力,工业化的道路也是我国经济的发展轨迹,由于我国的工业发展速度迅猛,发展模式以粗放为主,较大程度上依靠地大物博、资源矿产丰富和国家的财力物力支持,以高污染、高消耗换取高产能,因此,工业发展转型升级刻不容缓,智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既为我国工业升级奠定了硬件基础,又加快了我国产业融合的速度和深度,以上游带动下游的方式促进工业向自动化、智能化和信息化发展,是我国工业升级的核心动力。

(2)我国下游产业迅速发展的需求

智能装备制造业下游需求快速增长,对国产智能装备提出更高需求。

自加入WTO以来,我国先进制造业,尤其是自主品牌先进制造业工艺、技术和规模都快速提高,尤其是汽车行业,由于起步相对较早,底蕴深厚,在国民经济发展下,居民汽车需求大幅增长,合资品牌与自主品牌汽车在市场推动下快速成熟,生产自动化程度较高,随着环保标准的不断提升,以及客户对汽车消费品质的提升、个体化和差异化的消费需求增长,汽车生产向差异化小规模定制生产模式方向发展,汽车生产厂商管理向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和大数据方向发展,新车型的推出速度不断加快,更新换代周期不断缩短,这些趋势都对以智能生产线为代表的汽车制造装备的自动化、柔性化、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应汽车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持续快速增长。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下,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异军突起,新兴的新能源产业链成为智能装备最重要的增量需求,极大促进了智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与进步。

(3)发展智能装备制造业是提高国际竞争地位的重要基础

我国在全球分工中的角色是国际竞争地位的重要体现,改革开放以来,凭借丰富且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优势,我国在国际分工中占有一席之地,也因此成为制造业大国。

但我国的制造业大而不强,核心技术和高端装备多数依赖进口,国际竞争力受限于发达国家对我国全球价值链的“低端锁定”,因此,智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是实现我国在全球价值链跃升的重要途径。

智能装备制造业对我国国际竞争地位的提升不仅体现在制造业生产设备的国产化水平提高和我国整体工业智能化、信息化水平的提高,还体现在我国军工产业的生产制造水平,智能装备的国产化对提高我国军工工业水平和国防实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4)我国劳动力结构性变化的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水平的提高,一方面劳动力人口增长趋缓,人口老龄化问题显现,劳动力占总人口的比例下滑,未来将出现劳动力相对短缺的状况,另一方面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劳动力价格上升,国际分工中人口红利带来的廉价劳动力优势消失,跨国企业为降低成本将大量产业转移至东南亚等劳动力更加丰富的地区。

在劳动力结构性变化的大背景下,进行制造业自动化升级改造可以解决劳动力短缺和劳动力成本上升问题,自动化、智能化装备可在从事生产的劳动力大幅下降的前提下,仍然提高生产效率,这是未来我国工业发展保持高速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四、汽车智能装备制造业概况

汽车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汽车制造业也是近现代工业中生产装配线应用最早、生产装配技术最为成熟的产业,汽车制造业最早在20世纪初由福特采用流水线装配方式进行规模化生产,汽车也因此成为普及世人的交通工具,随着生产装配线百余年的发展,汽车制造业成为自动化、智能化程度最高的制造产业之一,因此汽车智能制造装备需求量较大,对装备的智能化技术和工艺要求很高。

1、我国汽车智能装备制造业概况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汽车工业一直保持着持续发展的势头,外资、合资整车和汽车零部件企业纷纷在中国建厂,通过这些企业的带动和示范,自主品牌新建工厂的制造技术应用水平快速提升,生产线柔性化和自动化水平可以与汽车产业第一阵营水平相当,但目前我国汽车制造技术自主开发能力薄弱,关键制造装备仍然以来合资或进口为主,先进汽车制造装备及生产线重复引进的现象严重。

在汽车智能制造技术方面,世界工业发达国家占据主导地位,在工厂自动化、系统集成技术、三维虚拟仿真软件和虚拟现实交互等方面均有明显优势;在智能制造硬件方面,尤其是机器人技术等方面,德国、日本等工业强国走在世界前列。

从智能制造整个体系看,中国虽然在各个环节都有企业从事相关技术开发和产品制造,但还有待加强,核心关键技术的自主化仍是我国汽车制造业发展的软肋,在积极推动智能制造的今天,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则面临更大的挑战。

庆幸的是,与汽车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汽车制造业虽然起步较晚,但汽车制造技术紧跟世界步伐,尤其在“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指引下,中国汽车制造必将加强基础工艺研究、工艺技术创新体系建立、工业互联网应用、信息管理和技术人才培养等,积极推进汽车生产柔性化、自动化及智能化,提升我国汽车制造装备自主开发制造能力,为实现汽车强国夯实基础。

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是当前汽车工业的发展潮流,更是我国汽车工业在智能制造时代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是我国汽车企业突破既有产销模式、实现用户需求驱动的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手段。

智能制造是实现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生产的重要基础,智能制造具有信息深度自感知、智慧优化自决策、精准控制自执行等功能,具备以智能工厂为载体、以关键制造环节智能化为核心、以端到端数据流为基础、以网通互联为支撑的特征,实现了高质量保证的智能化、自动化、柔性化和信息化的生产,自动化智能装备和集成系统成为我国汽车产业实现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的软硬件基础。

2、我国汽车智能装备制造行业发展现状和态势

(1)当前我国汽车智能装备技术特点

①互联互通

互联互通是通过信息物理系统将人、物、机器与系统进行连接,以物联网作为基础,通过传感器、RFID、二维码和无线局域网等实现信息采集,通过PLC和本地及远程服务器实现人机界面的交互,在本地服务器和云存储服务器实现数据读写,在MES、PLM、ERP和SCADA等平台实现无缝对接,从而达到信息的畅通和人机的智能。

一方面,通过这些技术实现智能工厂内部从订单、采购、生产和设计等的信息实时处理与畅通,另一方面相关设计供应商、采购供应商、服务商和客户等与智能工厂实现互联互通,确保生产信息、服务信息等的同步,采购供应商随时可以提取生产订单信息,客户随时可以提交自己的个性化订单且可以查询自己订单的生产进展,服务商随时保持与客户等的沟通与相关事务处理。

②数字化

数字化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指智能工厂在工厂规划设计、工艺装备开发及物流等全部应用三维设计与仿真,通过仿真分析,消除设计中的问题,将问题提前进行识别,减少后期改进改善的投入,从而达到优化设计成本与质量,实现数字化改造和QCD与灵活生产的目标,实现真正的精益,通过仿真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劳动生产率。

另一方面,在传感器、定位识别、数据库分析等物联网基础数字化技术的帮助下,数字化贯穿产品创造价值链和智能工厂制造价值网络,从研发BOM到采购BOM和制造BOM,甚至到营销服务的BOM准确性与及时性直接影响是否能实现智能化,从研发到运营,乃至商业模式也需要数字化的贯通,从某种程度而言数字化的实现程度也成为智能制造战略成功的关键。

③大数据

大数据,是一种规模大到在获取、存储、管理、分析方面大大超出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处理能力范围的数据集合,从大数据、物联网的硬件基础、连接技术到中间数据存储平台、数据分析平台形成了整个大数据的架构,实现了底层硬件数据采集到顶层数据分析的纵向整合。

大数据的战略意义不在于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更重要的是对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将来自各专业的各类型数据进行提取、分割、建立模型并分析,深度挖掘数据背后的潜在的问题和贡献价值。

数据的采集、利用和分析环节都十分重要,需要既了解专业又懂得建模和算法的数据分析人才,这是当前我国智能制造大数据面临的重要挑战。

④智能装配

智能装备通过智能产品、人机界面、RFID射频技术、插入技术、智能网络及APP等具备可感知、可连接的特点,形成了集群环境,最终形成“可感知-自记忆-自认知-自决策-自重构”的核心能力。

⑤智能供应链

智能供应链重点包含供应物流、生产物流、整车物流,各相应环节实施物流信息实时采集,同步传输、数据共享,并驱动物流设备运行,实现智能物流体系,达到准时化、可视化的目的,确保了资源的有效共享,也确保了订单的准时交付,在订单准确的同时减小了存储,最大限度的避免了仓储及二次转运的费用,降低生产成本。

(2)行业发展态势

智能装备制造业的下游主要是汽车整车企业和汽车零部件企业。

在智能化建设方面,目前国内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企业与国外企业差距不大,尤其是整车制造业,自主品牌与合资企业的生产自动化水平不相上下,其选择智能装备供应商时自由度较大,不仅仅局限在本国供应商,而且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筛选、比较,选择适合自身当前制造体系和未来发展规划的技术和产品,因此在市场竞争中,国内智能装备厂商面对的是国际竞争环境。

从汽车诞生至今,整车制造工艺和技术已经非常成熟,适合大规模生产的汽车制造传统工艺已经成为汽车制造厂建设规划的标准,从车身冲压、焊装、涂装、动力总成到总装,各工艺的头部生产装备供应商屈指可数,世界领先的智能装备供应商之间的技术水平差异很小。

自我国汽车产业开始发展以来,国外顶级装备供应商由于其先发优势和技术积累,在国内已经建立起一定垄断地位,近年来,随着国内智能装备产业的崛起,少数优秀的装备供应商在与国际顶级供应商的竞争中崭露头角,甚至跻身为国际一流的智能装备生产商。

3、汽车智能装备制造行业市场前景和未来发展趋势

(1)我国下游汽车市场广阔,为汽车智能装配制造业提供巨大的发展空间

近几年,中国汽车市场产量和销量都稳居全球第一,2018年,我国汽车年产量达到2,806.24万辆,年销量达到2,854.30万辆,产量和销量在世界总量中占有绝对比重。

根据我国公安部统计,截至2018年底,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已达3.27亿辆,其中汽车2.4亿辆,保有量在全球仅次于美国,并仍然以较高速度增长。

我国巨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国外设计风格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