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一轮复习人教版优化探究之综合选择和比较鉴赏 学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879868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3.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优化探究之综合选择和比较鉴赏 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优化探究之综合选择和比较鉴赏 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优化探究之综合选择和比较鉴赏 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优化探究之综合选择和比较鉴赏 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优化探究之综合选择和比较鉴赏 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优化探究之综合选择和比较鉴赏 学案.docx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优化探究之综合选择和比较鉴赏 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一轮复习人教版优化探究之综合选择和比较鉴赏 学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优化探究之综合选择和比较鉴赏 学案.docx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优化探究之综合选择和比较鉴赏学案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优化探究之综合选择和比较鉴赏学案

 古代诗歌阅读

(一)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感 旧

陆游

当年书剑揖三公,谈舌如云气吐虹。

十丈战尘孤壮志,一簪华发醉秋风。

梦回松漠榆关外,身老桑村麦野中。

奇士久埋巴硖骨,灯前慷慨与谁同?

【注】 指陆游在巴蜀结识的好友独孤策,此时已故去十年。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联回忆当年,紧扣诗题,其中上联的“揖”字生动描摹动作,写出了诗人年轻时儒雅谦恭的形象。

B.颔联在形式上对仗工整,体现了律诗典型的音韵之美;在内容上对比鲜明,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

C.颈联中诗人写自己在梦中回到昔年纵横驰骋的边塞,借梦寄情,表达了对戎马生涯和塞外奇绝风光的深情怀念。

D.尾联使用反问的手法,表达了内心强烈的感情,同时也让读者感知到慷慨豪迈、卓尔不群的故友形象。

E.本诗整体风格苍凉悲壮,这种风格的形成与全诗所表达的沉痛情感有关,也与诗人所选取的典型意象相关。

解析:

A项,“儒雅谦恭”有误;“揖三公”表现诗人早年远大的志向;C项,颈联没有表达对“塞外奇绝风光”的怀念,这是对当年抗金生活的回忆。

答案:

AC

(2)作品中的诗人有哪些形象特征?

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答案:

①壮志难酬。

诗人年轻时豪迈洒脱,如今仍渴望建功报国,却无奈在“桑村麦野中”老去。

②迟暮悲伤。

颔联以“一簪华发醉秋风”描写白发萧疏的垂垂老态,写出了人生暮年的悲苦之情。

③孤独寂寞。

尾联直接抒发对故去的友人强烈的思念,表达了苦无知音的寂寞心境。

2.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扑蝴蝶

赵师侠

清和时候,薰风来小院。

琅玕①脱箨②,方塘荷翠毡。

柳丝轻度流莺,画栋低飞乳燕。

园林绿阴初遍。

 景何限?

轻纱细葛,纶巾和羽扇。

披襟散发,心清尘不染。

一杯洗涤无余,万事消磨去远。

浮名薄利休羡。

【注】 ①琅玕:

翠竹的美称。

②箨:

竹笋上一片一片的皮。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上片主要以景物描写为主,薰风来院,脱箨琅玕,方塘翠荷,清新雅致又不乏生机。

B.下片主要以抒情为主,“纶巾和羽扇”化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英雄气概的赞美和向往。

C.“柳丝轻度流莺,画栋低飞乳燕”,句式倒装而形成的错位结构具有妙趣横生的表达效果。

D.下片“景何限”一句承上启下,诗人通过美景何限的惋惜,进而引发世事沧桑的感慨。

E.“一杯洗涤无余”,形象地写出了词人的心绪在饮酒中释怀,表现了其淡泊名利的心境。

解析:

B项,不是用典,诗人意在表达自己的不俗装束与不凡气度。

D项,“景何限”结合全词来看是词人对美景由衷的赞美和感叹,并无惋惜和对世事沧桑的感慨。

答案:

BD

(2)结合全词,分析词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答案:

刻画了一位雅致洒脱,心境明澈、超脱而不慕名利的词人形象。

词人对所写之景的喜爱,如薰风小院,绿竹翠荷,侧面烘托出词人的情趣雅致。

词人轻纱细葛、羽扇纶巾、披襟散发的装束中自有一份洒脱非凡气度。

“心清尘不染”“洗涤无余”“万事消磨”“浮名薄利休羡”更是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内心明澈、不慕名利的超脱心境。

3.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芳草渡

贺铸

留征辔,送离杯。

羞泪下,捻青梅。

低声问道几时回。

秦筝雁[注]促,此夜为谁排。

   君去也,远蓬莱。

千里地,信音乖。

相思成病底情怀。

和烦恼,寻个便,送将来。

【注】 “雁”即雁柱,为筝上支弦之物,古筝的弦柱斜列有如飞雁斜行,故称。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同是送别词,这首词与柳永《雨霖铃》先写别前思绪纷乱,再写别时依依不舍,最后写别后相思难诉不同,主要抓住临别时的场面来写,笔墨集中,匠心独运。

B.“捻青梅”的“捻”字是用手指搓转的意思,与前文的“羞”字相应和,非常形象地写出女子欲说还羞,低首捻梅的形象。

C.词的下片“相思成病底情怀。

和烦恼,寻个便,送将来”几句,借女子的口吻,写丈夫远去之后,把诸多烦恼都留给自己,用一种幽怨的语气,写出女子对丈夫的依恋。

D.这首词语言浅近自然,朴实无华,不事雕琢,读来似与人对面而语,让人耳目一新。

E.这首词写妻子与丈夫离别时的情景,在表达方式上熔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写出了夫妻离别时难分难舍之情。

解析:

C项“用一种幽怨的语气”有误,“和烦恼,寻个便,送将来”是女子对丈夫的关怀,女主人公让丈夫把烦恼给自己送来,体现出令人感动的为对方着想的精神,故而没有“幽怨”。

E项对表达方式的分析有误,这首诗重在叙事,没有写景。

答案:

CE

(2)这首宋词表现了抒情主人公怎样的形象?

是如何表现的?

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

①这首词塑造了一个分别时与丈夫难分难舍、内心伤痛、深爱丈夫,愿为丈夫付出的痴情女子形象;②主要通过动作(或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来表现女主人公的形象;③“留”“送”“捻”“泪下”“问”等一连串的动作描写表现了女子离别时内心的伤痛和对丈夫的依恋,从“低声问道几时回”一句以后,全是对女子的语言描写。

她告诉丈夫,你在他乡相思烦恼,不妨把你的烦恼送来给我,让我一人承受。

表现了这个痴情女子深爱丈夫,愿意为丈夫付出的一面。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赠内人①

张祜

禁门②宫树月痕过,媚眼惟看宿鹭巢③。

斜拔玉钗灯影畔,剔开红焰④救飞蛾。

【注】 ①内人:

大内(皇宫)中人,指宫女。

她们一入深宫内院,就与外界隔绝,被剥夺了自由和人生幸福。

②禁门:

宫门。

③巢:

巢穴。

④红焰:

指灯芯。

(1)下列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这是一首宫怨诗,但诗人匠心独运,不落俗套,既不正面描写她们的凄凉寂寞的生活,也不直接道出她们的愁肠万转的怨情。

B.诗的首句“禁门宫树”,点明地点,但门而曰“禁门”,树而曰“宫树”,就烘托出了富丽堂皇、轩昂宏阔的气象。

C.“媚眼”两字,说明望景之人是一位美貌的少女,《诗经•卫风•硕人》就曾以“美目盼兮”四个字传神地点出了庄姜之美。

D.诗的后两句笔锋一转,把镜头从户外转向户内,从宫院的树梢头移到室内的灯光下,描写了一个宫女斜拔玉钗与飞蛾嬉戏的情景,表现了宫女的喜悦之情。

E.诗的最后一句中的“剔”字是细节描写,是说明“斜拔玉钗”的意向所在,生动地显示了这位少女拯救飞蛾的心愿。

解析:

B项,“富丽堂皇、轩昂宏阔的气象”不正确,应为“宫禁森严、重门深锁的环境气氛”;D项,“与飞蛾嬉戏的情景,表现了宫女的喜悦之情”错,应为“拨救飞蛾”的情景,表现了宫女对飞蛾的同情和自我哀怜之情。

答案:

BD

(2)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宫女形象?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

一位凄凉孤寂、青春虚度又善良美貌的宫女。

“媚眼”表现少女的美貌,身在禁宫,与世隔绝。

“惟看”体现出女子的孤寂、凄凉,只有枝头的一窝栖止的飞鸟才可以陪伴她。

“斜拔”“剔开”“救”一系列的动作体现出少女的善良,不忍心飞蛾扑火死去。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水调歌

无名氏

平沙落日大荒西,陇上明星高复低。

孤山几处看烽火,壮士连营候鼓鼙[注]。

【注】 鼙(pí),古代军中的一种小鼓。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平沙落日大荒西”一句,写出地面的辽阔荒远,描绘出落日在遥远的地平线上缓缓西沉的景象。

B.“陇上明星高复低”一句承上写夜景。

日落而星出,一切景物都销声匿迹,只见陇山之上明星闪烁,则夜静可知。

C.“孤山几处看烽火”,是说原野上连营驻守的军士,突然看到几处孤山上燃起的报警的烽火。

D.“壮士连营候鼓鼙”写敌情传来后军营的反应。

警报传来,连营军士都消极应战,只是等待命令而不主动出击。

E.诗歌一、二句主要按照空间顺序写景,由地面的辽阔荒远到陇山之上明星闪烁,由近及远,由地面到天空。

解析:

D项,“连营军士都消极应战,只是等待命令而不主动出击”错,“候”字表现出连营军士临危不乱,一切准备工作都在极短的时间内从容就绪,单等军令下达,鼙鼓擂响,即出战迎敌。

E项,“主要按照空间顺序写景”错,应该是主要按照时间顺序写景,从日落写到星出星移。

答案:

DE

(2)诗歌一、二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有何作用?

答案:

诗歌一、二句营造出一种阔大、悠缓、静谧的意境。

这两句的铺叙及环境气氛的渲染,突出了第三句军情的紧急,更易于从悠缓宁静中见突然、危迫与紧张。

故这二句乃是欲张先弛,以收取以平显兀、以缓显迫、以静显动的艺术效果,而成为第三句的绝好衬垫。

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再登岳阳楼感慨赋诗①

陈与义

岳阳壮观天下传,楼阴背日堤绵绵。

草木相连南服②内,江湖异态栏干前。

乾坤万事集双鬓,臣子一谪今五年。

欲题文字吊古昔,风壮浪涌心茫然。

【注】 ①宋钦宗靖康二年(1126)春,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掳徽宗、钦宗二帝,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难”。

陈与义1124年被贬在陈留(在今河南开封东南)做监酒税的小官,“靖康之难”发生后,流离失所,后流亡到洞庭湖。

此诗写于南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秋。

②南服,指南方。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联中“楼阴”指楼的北面,“背日”也指楼北,两词点明观景角度:

站在楼北向远处眺望。

B.颔联继续写登楼所见景色。

“江湖异态”写出倚栏远眺,联想到了国家风雨飘摇的状态,是虚写。

C.颈联意思是:

诗人被贬官迄今已有五年,“靖康之难”后,宋室南迁,诗人颠沛流离,双鬓已白。

D.尾联中用“风壮浪涌”,既写出江水湍急汹涌,同时也表明诗人此时心潮澎湃,有慷慨赴国之志。

E.诗人作为一个中国古代文人总是自觉地将自己与国家、历史和天下联系起来,表现出读书人的社会良知和悲悯之心。

解析:

B项,这里是实写,实指“江水与洞庭湖水不同,异态纷呈”。

D项,“有慷慨赴国之志”有误,联系诗歌注释①可以判断出。

答案:

BD

(2)诗人登临远望看到怎样的景象?

这种景象描写有何作用?

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

①诗人登高远眺,看到岳阳楼周围的壮阔景观:

江堤曲折,草木连绵不断,江水、湖水形态各异,风高浪急。

②以壮景衬哀情,壮观之景使人产生飘零之感,诗人触景伤情,引发了国破家亡、流离失所后的迁谪之恨、家国之愁。

7.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浣溪沙

朱敦儒①

雨湿清明香火残。

碧溪桥外燕泥寒。

日长独自倚阑干。

   脱箨②修篁初散绿,褪花新杏未成酸。

江南春好与谁看?

【注】 ①朱敦儒,洛阳人,“南渡以词得名”,此词作于流落江南之时。

②箨:

竹笋的壳皮。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这首词以生动朴素的语言勾画了江南清明时节如画的风光,抒发了对江南春色的喜爱之情和满腔爱国热情。

B.“雨湿清明香火残”,既点明了时间,又描绘了江南清明时节雨纷纷的特色及扫墓时焚烧的香烛、纸钱被雨水打湿后的情状。

C.“碧溪桥外燕泥寒”,写满江青色的春水荡漾,春寒料峭中,南来的燕子正啄泥准备筑巢,展现了春天到来的勃勃生机与希望。

D.“日长独自倚阑干”传达出词人心中深沉的辛酸,把上阕中凄冷的景色与词人凄迷的心境妙合交融,富有深沉动人的韵味。

E.“江南春好与谁看”以反诘句收结全词,既与上阕孤独怆然的心境相呼应,又表达了自己失国亡家、忧念时事而无心观赏的沉痛心情。

解析:

A项,“抒发了对江南春色的喜爱之情”错,词人是用江南清明美景来衬托对故国灭亡的悲情。

C项,“展现了春天到来的勃勃生机与希望”错,词人写燕子啄泥筑巢,而叹惋自己流落江南,四处飘零,无以为家。

答案:

AC

(2)从词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请做简要的分析。

解析:

词的上阕写清明时节,凄风苦雨,寒气难耐。

白日渐长,一个人寂寞地倚着栏杆,这时光怎么过得如此缓慢?

透露出词人的寂寞、惆怅。

下阕以反诘句“江南春好与谁看”收结全词,表达了失国亡家、忧念时事而无心观赏的沉痛心情。

再结合词下注解可知本词是词人流落江南时所作,联想到当时的时代背景,可知词人遭遇战乱,流落江南,内心自然充满悲愤凄凉。

由此可知人物形象。

答案:

这首词塑造了一个内心悲凉凄苦、落寞怅惘的爱国词人形象。

清明时节,凄风苦雨,寒气难耐。

白日渐长,一个人寂寞地倚着栏杆,这时光怎么过得如此缓慢?

天寒人心更寒。

词人遭遇离乱,故国已亡,流落江南,内心的悲愤凄凉由此可见。

 古代诗歌阅读

(二) 

1.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冬至留滞舒州有怀岁旦泊舟平江门外①

曹彦约②

舒郡惊冬节,吴门忆岁时③。

天寒城闭早,冻合水行迟。

再拜为兄寿,同声念母慈。

穷年终是客,至日始题诗。

【注】 ①舒州:

位于安徽省西南部、皖河上游。

岁旦:

一年的第一天。

②曹彦约:

南宋大臣、诗人,江西人。

③吴门:

指苏州或苏州一带,即诗题中的“平江门外”。

岁时:

每年一定的季节或时间,此指春节。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诗歌标题中的“冬至”交代了诗人写这首诗的时间,“留滞舒州”点明了这首诗的写作地点及缘由。

B.诗歌第三、四句写诗人回忆去年在吴门时,城门早早关闭,江面结冰,回家的行程被延误的情景。

C.诗歌第五句中的“再拜”是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是指拜两次,诗中表达的是诗人对兄长的敬意。

D.最后两句写诗人想到自己身在异乡,又处于贫寒之中,无暇思念故乡,冬至时思念之情顿起,写下了这首诗。

E.这首诗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将对往事的回忆和现实的担忧融为一体,扩大了诗歌的内涵。

解析:

B项,“回忆去年在吴门时”错误,三、四两句写的是眼前“滞留舒州”的景象,诗人担心江面结冰,回家的行程被延误。

D项,“又处于贫寒之中”望文生义,“穷年”指一整年。

答案:

BD

(2)诗眼指诗句中最精练传神的某个字,本诗第一联中哪个字是诗眼?

它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解析:

对诗眼的捕捉,应重点关注动词、形容词、数量词,本诗的诗眼应是“惊”字。

至于对情感的分析,从诗中的“为兄寿”“念母慈”“终是客”等词语不难得出作者滞留舒州,感慨时光飞逝,担心不能回家与亲人团聚的心理。

答案:

第一联中的“惊”是诗眼。

诗人为冬至的到来、春节为期不远了感到惊叹,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伤感之情,以及因留滞在舒州,担心不能及时赶回家与母亲春节团聚的忧虑之情。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雪夜感旧①

陆游

江月亭前桦烛香②,龙门阁③上驮声长。

乱山古驿经三折④,小市孤城宿两当⑤。

晚岁犹思事鞍马,当时那信老耕桑。

绿沉金锁俱尘委,雪洒寒灯泪数行。

【注】 ①本诗作于1197年,陆游73岁,闲居江阴。

②江月亭:

在今四川广元。

桦烛:

用桦树皮做的烛。

③龙门阁:

在今广元市北。

④三折:

即三折铺,在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至梁山(今属四川)道中。

⑤两当:

今甘肃两当县。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首联描绘了诗人雪夜于亭前阁上所见之景,桦烛的香气和悠扬的驮声交织回荡,营造出悠远绵长的意境。

B.颔联中“经”“宿”两个动词,凝练地再现了诗人紧张奔波的岁月,刻画了他为筹划抗金而不辞辛劳的形象。

C.前四句一句一个场景,以时空的变换串联起一幅幅画面,映现了诗人的生活情形,为下文抒情蓄势。

D.尾联写到绿沉枪和金锁子甲,意在比喻诗人的从军生涯,如今只能委身尘埃,诗人借此表达对朝廷不图北伐的不满。

E.后四句与上文相对照,突出了诗人的心理活动与情感,特别是末句,写诗人灯下独坐,老泪纵横,既点诗题,又呼应首句。

解析:

A项,首联描写的不是雪夜所见之景,而是陆游回忆当年由蜀入陕路途上的所见所感。

D项,“比喻”一说有误,“绿沉金锁俱尘委”借兵器被尘埃埋没无用武之地,寄寓了作者的无奈之情,借物抒情法;“对朝廷不图北伐的不满”一说较为片面。

答案:

AD

(2)有人认为“颈联中‘那信’二字尤佳”,请结合全诗对“那信”一词进行赏析。

解析:

首先答出“那信”的含义:

表示怎能相信有一天竟会在田园终老,然而事与愿违,当年“那信”之事已成事实。

然后分析效果:

既表达了昔日的豪情,也表现出诗人的悲愤与对理想的执着。

答案:

“那信”表示怎能相信有一天竟会在田园终老,然而事与愿违,当年“那信”之事已成事实。

更能凸显出诗人年轻时的意气与北伐必胜的信心,也反衬出今日的失望之情。

既表达了昔日的豪情,也表现出诗人的悲愤与对理想的执着。

3.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司空曙

故人江海别,几度①隔山川。

乍见翻②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深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③。

【注】 ①几度:

几年。

②翻:

反而。

③共传:

一起举杯。

(1)下列对本诗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自从别后,数年不见,山川阻隔,相会不易,首联从时间、空间两个方面突出了离别久远,相见之难,其间的相思,自在言外。

B.久别相逢,乍见后反疑为梦境,因分离太久而相互问年龄。

“翻疑梦”,把诗人诧异、自责的神态表现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

C.结尾表面上是劝饮离杯,实际上却是总写伤别。

“更”点明了即将再次离别的伤痛。

“惜”表现出彼此珍惜情谊和恋恋不舍的离情。

D.诗人与老友久别重逢,悲喜交加,在孤灯下饮着离别的酒,不觉恋恋不舍,表现出两人的情谊及对友谊的珍惜。

E.本诗运用倒叙的手法,先想象离别之后相思的情景,再写忽见之喜,再抒又将别之情,不胜黯然,情感起伏,波澜曲折,富有情致。

解析:

B项“诧异、自责的神态”应为“欣喜、惊奇的神态”。

E项“倒叙的手法,先想象离别之后相思的情景”错,应是“由上次别离说起,接着写此处相会,然后写叙谈,最后写惜别”。

答案:

BE

(2)颈联中的“寒”和“暗”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艺术。

“寒”和“暗”两字都是形容词,要注意从结合景物的客观特点和诗人的主观感受两个角度分析。

答案:

①“寒”“暗”客观地描写了朋友深夜叙谈的环境特征,孤灯照雨雨愈寒,深竹环绕浮烟显得更浓更暗;②“寒”“暗”真实地表达了诗人的主观感受,刚重逢又要伤别,心境倍感凄暗;③“寒”“暗”二字使情景交融,营造了一幅寒冷、湿暗、凄清的老友话别图,既渲染了诗人悲凉暗淡的心情,也象征着人事的浮游不定。

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面题目。

还山宅

杨师道

暮春还旧岭,徙倚玩年华。

芳草无行径,空山正落花。

垂藤扫幽石,卧柳碍浮槎[注]。

鸟散茅檐静,云披涧户斜。

依然此泉路,犹是昔烟霞。

【注】 槎:

指小舟。

(1)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准确的两项是(  )

A.第一联中“还旧岭”开篇点题,“徙倚”意为徘徊流连,“玩年华”是指尽情享受美好春光。

B.第二联描写了暮春时节的衰败景象:

荒草弥漫,无路可行,空山寂静,落花飘零。

C.第四联中“鸟散茅檐静”是写诗人回到山宅,惊散了栖息在茅檐下的鸟儿,山宅因此安静下来,暗示诗人已久未还家。

D.最后一联虚写诗人所经泉路依旧,看到烟霞如昔,这些都是诗人熟悉的旧时风景;再次突出了“还”字。

E.“还”字是最能体现全诗主旨的“诗眼”,全诗处处都紧紧围绕“还”字来写,首尾呼应,构思巧妙。

解析:

B项“衰败景象”与全诗意境不符;D项“虚写”错,应为有实有虚。

答案:

BD

(2)第三联中哪两个字用得好,请结合诗句赏析其妙处。

解析:

“垂藤扫幽石,卧柳碍浮槎”句中,用得好的字应为具有表现力的动词,从所写的内容和使用的词语来看,应为“扫”和“碍”字。

结合这两个字的含义和手法分析其表达效果即可。

答案:

①扫、碍。

“扫”,拂扫,拂弄的意思,写轻风吹着垂藤拂扫过幽石,用比拟的手法写出了山宅周边景物的别致,表现了诗人对山宅的热爱之情。

“碍”,阻碍的意思,写横卧的柳枝挡住了诗人前行的小舟,暗示诗人很久没有还家,也表现了诗人急于还家的心情。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秋日还京陕西十里作①

[唐]薛稷

驱车越陕郊,北顾临大河。

隔河望乡邑,秋风水增波。

西登咸阳②途,日暮忧思多。

傅岩既纡郁,首山亦嵯峨。

操筑无昔老,采薇有遗歌。

客游节回换,人生知几何?

【注】 ①“京”指长安。

“陕西十里”,即河南陕县以西十里的长亭,供行役者途中暂息。

此诗是诗人从陕县西回京时作。

②咸阳:

即都城长安。

③傅岩、首山是诗人家乡山西的两座山。

傅岩,相传为商朝奴隶傅说筑土墙之处,后来傅说被商王武丁重用,国政大治。

首阳山,据《史记》记载:

周初殷朝遗民伯夷、叔齐两兄弟义不食周粟,采薇首阳山,作《采薇歌》,最终饿死在首阳山。

(1)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开头四句,写自己奔波在外,眺望家乡,表现的是一种对故乡的深深眷念之情。

一个“望”字,活画出诗人引颈翘首,深情注目故土的情景,触发出无穷的乡思。

B.中间四句,借家乡名山的典故,写已无傅岩、伯夷、叔齐这样的贤士,表达了对古人的追念与仰慕,也流露出对当今朝廷的不满。

C.诗人先从思乡写起,到“西登”二句时,突然作一顿挫,这样,既使乡情显得强烈,又为下文表现从乡情生发开去的复杂思想,做了铺垫。

D.这首诗的最后,作者想到自己已多年客游在外,时间像轮回般地不断前进,一生还能有多长的时间呢?

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叹。

E.“驱车”四句,纯是散行,在气势流转中,极为自然地抒发思乡情怀;而“傅岩”四句,却是工丽的对偶,使语言显得十分精美,在轻松自然中,传达了不易言喻的隐衷。

解析:

B项,“对当今朝廷的不满”有误,应为“对当今政治的隐忧”;E项,“轻松自然”不正确,应为“深沉婉曲”。

答案:

BE

(2)首句“驱车越陕郊,北顾临大河”一句中的动词富有表现力,请试做分析。

解析:

抓住这句诗中的关键动词“驱”“越”“顾”,结合全诗主旨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

“驱”“越”两个动词的连用,开篇就给人一种马不停蹄、车轮滚滚、行色匆匆之感,写出了诗人奔波的辛苦和飘忽无定。

“顾”形象地表现出诗人对故乡的留恋之情。

6.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西江月 题溧阳三塔寺

张孝祥[注]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

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

寒光亭下水连天,飞起沙鸥一片。

【注】 张孝祥,南宋词人。

积极主张收复中原,却屡遭排挤。

词中的“湖”即江苏溧阳的三塔湖,湖边有寒光亭。

(1)下列对词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问讯湖边春色”写作者重游三塔湖如遇故人,故而问候湖边的春色,表达出词人主动前来探望的殷切心情。

B.“重来又是三年”写出两次游湖相距的时间,表达了故地重游的感慨,而且暗示其间经历了人生的多少波折变幻。

C.“东风吹我过湖船”写东风浩荡,吹着“我”的小船,表现了东风的强劲,表达了超脱尘网、得其所哉的无限快意。

D.“杨柳丝丝拂面”写湖边的柳条被风吹动,拂过脸庞,似乎满含深情,正是注情于物的拟人写法,创造出物我合一的艺术境界。

E.“此心到处悠然”是说自己无论到哪儿总是悠闲安适,表达了词人已经习惯于这种恬淡的生活,游山玩水,不再追求世俗的名利。

解析:

C项,东风“浩荡”“强劲”错,“东风”句,表现的是春风的轻柔、友好;E项,“词人已经习惯于这种恬淡的生活”错,此句表达的是词人无力改变世事,只能随遇而安,自寻解脱的无奈。

答案:

CE

(2)请从画面描写的角度,对“寒光亭下水连天,飞起沙鸥一片”两句加以赏析。

解析:

按照题干要求,首先要抓住词中的意象,展开联想,把这两句诗所描绘的画面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来;然后点明手法以及这种手法的艺术效果;最后阐明词句表达的思想情感。

答案:

这两句词描绘了一幅湖水一碧万顷,天水相连,沙鸥自由飞翔其间的辽阔深远而又充满蓬勃生气的画面。

词人运用动静结合(点面结合)的手法,使画面生动,意境悠远,与作者“悠然”的情感自然相融。

暗寓着词人对世路尘俗的鄙弃憎恶,对返归自然的热切期待。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