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4表达技巧.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878986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诗歌鉴赏4表达技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古代诗歌鉴赏4表达技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古代诗歌鉴赏4表达技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古代诗歌鉴赏4表达技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古代诗歌鉴赏4表达技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诗歌鉴赏4表达技巧.docx

《古代诗歌鉴赏4表达技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诗歌鉴赏4表达技巧.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代诗歌鉴赏4表达技巧.docx

古代诗歌鉴赏4表达技巧

古代诗歌鉴赏:

表达技巧

一、巧用修辞

在众多的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有以下几种:

1.比喻

比喻除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外,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

如:

兰溪棹歌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析:

“如眉”:

以眉喻月,绘出了三月时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

“镜”:

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

江上看山苏轼

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

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

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

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

析:

此诗将江两岸的群山喻为马群,且以行船为参照物,把群山那一静态的景物给形化动化,写得形象生动。

“飞鸟”喻“孤帆”,写出了舟行之快。

2.隐语(谐音)、双关

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如:

春思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析:

这是一首较为著名的描写男女情长的诗,写出了在秦地的思妇内心的独白。

诗人语义双关,用抒自然之春天,理喻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又以“丝”(思)、“枝”(知)谐音,连接异地男女之间的思念情怀。

竹枝词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析:

“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

这是作者用民歌体写的恋歌,双关隐语是民歌中常用的手法。

从前两句诗意看,大概女方在杨柳飘拂、波平浪静的江边行船,听到岸上爱恋她的青年男子在对她唱歌言情,但传情的含蓄,给女方获得的印象是“道是无情却有情”。

登岳阳楼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在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析: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两句虽然意境开朗壮阔,写出洞庭湖烟波浩淼的雄伟气象,但这只是表象。

内里还包含着作者当时的处境(杜甫当时因兵乱漂流在江陵、公安等地,年龄58岁,既老且病,生活窘困)及国家的处境——沉浮。

其它修辞,如反复、排比、夸张、比兴等手法,由于比较简单或常用于现代诗歌中,不予分述。

二、表现手法

(一)象征

象征是诗歌惯用手法,主要作用是用物象征人的品德节操。

如:

以“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素朴;以“菊”象征高洁、傲霜斗雪的坚强,被称为“隐逸之花”;以“兰芷”象征名贵、孤芳、清高;以“牡丹”象征富丽;等等。

寻陆鸿渐不遇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析:

“篱边菊”象征陆鸿渐具有高洁的节操。

屈原用“兰芷”象征自己的芳香、不与世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陆游以“梅花”象征自己的孤高与劲节(《卜算子·咏梅》);等等。

(二)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是作者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个人胸怀心志的一种艺术手法,又叫感物抒怀。

托物言志诗,又叫写物诗。

如:

墨梅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析:

此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抒发了作者要像梅花那样的高洁、淡雅,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小松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析:

这首诗以“小松”喻人,写“小松”初长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大树,反映出作者对人才出身轻微而终成大业的思考,批判了世人以身世取人的浅陋目光。

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类似的还有于谦的《石灰吟》、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张九龄的《感遇》等等。

(三)注重写景

诗歌“贵含蓄,忌直露”,有情不直言情,有恨不直言恨,如何传情达意?

古人惯用手法便是借景达情了。

常用写景方式有:

1.侧面烘托

诗人在写景时,不从正面景物入手,而是从与其有关的侧面景物入手,以对侧面景物的描写来达到反映主题的效果,即是侧面烘托。

如:

石头城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析:

本诗题为“石头城”,明显是写“石头城”,但诗歌不从石头城入手,却从石头城周围景物——山、潮水、月——入手,写出了石头城这一“故国”的没落与荒凉。

乌衣巷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析:

本诗与《石头城》有异曲同工之妙。

本诗通过乌衣巷周围景物——杂草丛生,野花点点,夕阳斜照,旧时燕飞入普通百姓家——写出了乌衣巷已不是昔日的乌衣巷了,今日的乌衣巷一片荒凉,昔时豪门世族已不复存在。

[双调]折桂令

中秋张养浩

一轮飞镜谁磨?

照彻乾坤,印透山河。

玉露泠泠,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

老子高歌,发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

析:

“玉露泠泠,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句,以“玉露”“银河无波”“桂影婆娑”清晰之景侧面烘托出月光的清朗之态。

2.以景衬情(景)

诗人在描摹细微婉曲、隐秘难言的情感或浓情密意时,往往通过景物来渲染衬托,如:

[双调]清江引

秋怀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

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析:

本诗前两句,作者道出自己的乡思情。

然而这种乡思情有多深有多浓?

作者没有直接外露,却是以“西风”“红叶”“黄花”“芭蕉”“秋雨”这些富有季节特征的一组景物构成意境,渲染出一幅色彩浓丽的秋景图。

那么作者为什么把这幅秋景着上浓丽的色彩呢?

一想便知:

衬自己浓浓的乡思情!

李白的《春思》亦是一例,作者把“燕草”写为“如碧”、“秦桑”写为“低绿”,引起读者的想象:

浓绿才“碧”,浓绿才“沉”,“沉”才“低”。

以此更好地衬托出处在燕地的丈夫与处在秦地的妻子相思情之浓厚。

鹿柴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析:

这是一首隐逸诗,作者写出了空山的宁静、幽深。

作者在渲染空山的静时采用了以闹衬静的方法外,还用了以景衬静景的方法:

返影(斜阳返照)宁静详和,静静地照在深林里的青苔上,更显深林的幽与静——以“返影”衬空山的幽静。

3.侧重写动、静景或动静景结合或动静景相互映衬

在一些山水诗中,往往有静景,如山、月等;动景,如水流、风摇等等。

据侧重点的不同,作者有时只写动景或静景,有时动静景兼写,有时为写静景而以写动景来衬托,有时为写动景而以写静景来衬托。

如王维的《鹿柴》以“人语响”衬“空山”之静;其《山居秋暝》以“竹喧”“莲动”来衬“空山”之静,抒发一种闲情逸致。

戴叔伦的《兰溪棹歌》采用了动景(前两句)静景(后两句)结合的方法,将山水的明丽动人,月色的清爽皎洁,渔民的欣快欢畅,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明澈秀丽的画卷中。

4.塑造意境,渲染氛围,抒发情感

古今诗歌中,先写景后叙事抒情或全篇写景的诗作很多,诗人往往借助景物把气氛渲染得浓浓的,为下文抒情作铺垫或融情入景中。

根据景物的性质可分为喜景和哀景。

①喜景衬喜情,哀景衬哀情

“情乐则景乐,情哀则景哀”,诗人的高妙之处就是把情融入景中,通过景传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做到情景的交融。

如: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析:

诗的前四句描绘了一幅苍凉恢廓的秋景——哀景:

急风震撼高天发出怒号的声音,猿猴哀鸣,渚清沙白,飞鸟之影映入寒渚,木叶纷纷凋落,江水奔腾涌流,一片深秋的凄清之色。

为下文四句渲染了浓浓的愁意,水到渠成地抒情作了很好的铺垫。

下文四句叙事抒情——哀情:

交织着对国运艰难的关注,对沦落他乡不胜的感伤。

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析:

此诗描写作者夜泊枫桥时的情景,属写景诗。

诗中所描写的景物带有凄清萧疏孤寂特点,这正与作者的羁旅之愁相融。

②喜景衬哀情

以乐景写哀,更见其哀。

如:

绝句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析:

本诗作于广德二年(764),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后两句的叹息。

但诗的前两句却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

如此美景,何以思归?

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

如此谋诗,才能写出诗人归心殷切:

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5.虚实结合

诗人在诗歌创作中,离不开联想和想像。

联想和想像对表现诗歌的主题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但联想与想像须有一定的现实根基——现实客观景物或事件。

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虚景是诗人通过联想或想像而虚拟的景物,虚实结合更能表达出一种浓溢的情思。

如:

塞上听吹笛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

析:

一二句实写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牧马的季节到了。

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

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

三四句虚写景,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和色和香洒满天山。

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

总之,在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间接抒情)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如:

以“故乡明月”传达“乡思情”;以“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以“寒林残月”传达“诗人的忧愁”;以“中秋圆月”传达“相思情苦”;以“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玉枕”传达“闺怨情”;以“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以“梦后酒醒,烟柳断肠,寒雨斜阳,残烛啼鹃”传达“悲欢离合情”;以“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传达“对世事沧桑的感叹”;以“空城落花”传达“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等等。

在意境的塑造上,画面或雄浑壮丽,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或幽清明净,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或沉郁孤愁,如“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或和谐静谧,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或开阔苍凉,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或高远辽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等。

(四)卒章显志

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

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句,表达诗人要自由自在,驰骋闲放,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

又如其另一首《行路难》尾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实现理想的豁达。

三、结构

在诗歌的结构安排上,诗人也是独具匠心的。

常用的结构模式有:

(一)层层渲染、铺垫,如:

江上看山苏辙

朝看江上枯崖山,憔悴荒村赤如赭。

暮行百里一回头,落日孤去霭新画。

前山更新色更深,谁知可爱信如今。

唯有巫山最浓秀,依然不负远来人。

析:

此诗通过色彩的层层渲染,描绘出一幅幅美景:

“赤如赭”的“荒村”、“落日”时分的“霭新画”、“更新色更深”的“前山”,已让诗人观止,抒发感叹——谁知可爱信如今!

却哪知巫山最浓秀?

层层的渲染,达到很好的艺术效果。

(二)首尾照应

在一些诗歌中,诗人往往采用今昔、他我、物我对照的方式,来抒发自己或他人情感,如:

诉衷情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析:

此诗共分两阕,下阕照应上阕。

“心在天山”与“当年”句相应;“身老苍州”与“关河梦”句相应,目的在于构成对照,抒发了词人心酸遗恨的苍凉心情。

(三)结构对比

对比手法在诗歌中运用较多,因其具有层次性的特点,结构性较强,如:

画眉鸟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里,不及人间自在啼。

析:

这首诗就运用了对比手法:

前两句(写自由自在,任意翔鸣的画眉)与后两句(写陷入囚笼,失去了自由的画眉)构成对比,结构明晰。

表达作者对禁锢思想、束缚人才现象的抨击和对言论自由、解放人才理想的向往。

诗歌的表达技巧是多方面的,还有如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表现手法、欲扬先抑的技巧等等,只要我们在训练中认真总结,归结模式,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问题,还是可以解决的。

(此文发表于《招生考试通讯》2002年第12期)

[答题策略]

1.就诗论诗,不枝不蔓

高考是初步鉴赏,强调对诗歌本身特点进行思考作答,无需引经据典,用它作品比较。

2.分点答题,点后例证

3.品评技巧,品味语言

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答题时一定要根据要求,抓住诗歌本身特点,把握其艺术技巧。

4.知人论世,评出特点

5.文学理论,适量点缀

如“有我之境”“无我之境”“以我观物,万物皆著我之色彩”“言有尽而意无穷”“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等理性语言要恰当地运用上,可以使答案显得厚实,有深度和力度,技高一筹。

[诗歌鉴赏练习]

阅读下面各诗歌,完成后面各题。

渔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燕然:

内蒙古的燕然山。

汉和帝永元元年,大将军窦宪大破北匈奴,曾采燕然山石,勒石记功而返。

1.试简述“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一句所写景物的特点。

2.“将军白发征夫泪”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兰溪棹歌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弯,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3.试分析前两句中修辞手法所起的作用。

 

4.本诗前两句与后两句均为写景,在表现手法上有何不同点?

 

小松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5.开头两句描写了“小松”怎样的特征?

6.从整体构思看,本诗采用了什么的艺术手法?

请说说你对本诗主题的理解。

 

[双调]清江引秋怀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

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7.“人醉”句中“醉”字的含义是什么?

8.简要分析这首诗的意境。

 

诉衷情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认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9.词中“尘暗旧貂裘”的意思是什么?

 

10.“心在天山,身老沧州”应是词眼所在,请从结构和题旨两方面加以分析。

 

[双调]折桂令中秋

张养浩

一轮飞镜谁磨?

照彻乾坤,印透山河。

玉露泠泠,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

老子高歌,发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

11.“嫦娥”句用了典故,诗中指中秋之月,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12.这首元曲重点写的是中秋夜的月光,请你说出作者运用的两种描写方法并简要分析。

 

宿建德江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

13.诗中的“客”指的是__________,这首诗的诗眼是一个_______字。

14.诗的后两句写景,试分析其写景与抒情的关系。

 

画眉鸟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里,不及人间自在啼。

15.这首诗运用了什么手法?

写了画眉鸟两种生活状态,分别是什么?

 

16.这首诗所要表达的思想是什么?

 

鹭图刘羽

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衣公子立芳洲。

一生清意无人识,独向斜阳叹白头。

17.这是一首题画咏物诗,诗人笔下的白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18.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一句,说明你喜欢的理由?

 

湖上早秋偶兴汪莘

坐卧芙蓉花上头,青香长绕饮中浮。

金风玉露玻璃月,并作诗人富贵秋。

19.首句,诗人为什么说坐卧花上,不说坐卧湖上?

你的理解是什么?

 

20.李景《浣溪沙》有“菡萏香消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句,同是写荷花(芙蓉、菡萏都指荷花),李诗与汪诗的意境有什么不同?

 

紫薇花杜牧

晓迎秋露一枝新,不占园中最上春。

桃李无言今何在?

向风偏笑艳阳人。

21.“桃李无言”句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22.诗人笔下紫薇花的特点是什么?

 

自叙杜荀鹤

洒瓮琴书伴病身,熟谙时事乐于贫。

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窃禄人。

诗旨未能忘救物,世情奈值不容真。

平生肺腑无言处,白发吾唐一逸人。

23.诗中“闲吟客”,“吟”的内容是____________;“不容真”,“真”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此诗描写了一个什么形象?

 

月上瓜洲

南徐多景楼作

[南宋]张辑

江头又见新秋,几多愁?

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

英雄恨,古今泪,水东流。

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

[注]南徐,古州名,治所在京口(今江苏镇江)。

多景楼,为南徐胜迹,在镇江北固山上。

25.请结合词的上阕,简要分析“几多愁”中词人“愁”的具体原因。

 

26.词的下阕中“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一句,通过塑造“渔翁”这一形象,寄托了词人怎样的情怀。

请作简要分析。

 

社日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27.“社日”是古代农村祭礼土神的日子,每年春秋两次。

本诗通过春社情景的描绘,表现了什么?

 

28.试分析本诗艺术上的特点。

 

孤桐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

[注]明时:

政治清明的时代;愠:

疾苦、怨愤;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

据《孔子家语》记载:

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29.前六句表现了桐树怎样的特点?

 

30.对本诗表达的思想感情作简要评价。

 

鹿柴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注:

返影:

太阳的余晖。

31.诗歌前两句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回答须具体,1分)手法,写出了“空山”____________(2分)的特点。

32.诗歌三四句以光亮(返影)反衬深林的幽暗,对这一反衬手法,应如何理解体会?

(3分)

寻隐者不遇宋•魏野

寻真误入蓬莱岛,香风不动松花老。

采芝何处未归来,白云满地无人扫。

注:

真:

即“真人”,指得道成仙的道士。

33.隐者所居之地有何特点?

 

34.诗中“风”“松”“云”的描写有何作用?

 

别滁欧阳修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叫弦管作离声。

35.诗歌前两句对饯别场景作了怎样的描绘?

气氛怎么样?

 

36.怎样理解第三句的“且”字?

它透露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淮中晚泊犊头苏舜钦

唇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阴。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37.请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人舟行水上所见的两岸景色。

 

38.写出你对诗人“满川风雨看潮生”心情的理解。

 

江上王安石

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39.前两句勾勒了一幅秋江暮云图,这幅图画的基调如何?

 

40.若说这两首诗也以天象与江上景物的变化暗写了船上人心情的变化,请你简要说明心情变化的情况。

 

村居张舜民

水饶陂田水饶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41.诗的后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42.整首诗描绘的秋日村居图风格怎样?

 

夜发分宁寄杜涧叟黄庭坚

阳关一曲水东流,灯火旌阳一钓舟。

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

43.首句给全诗定下了怎样的感情基调?

 

44.怎样理解后两句中的“醉”与“愁”?

 

梅花绝句陆游

低空银一钩,糁野玉三尺。

愁绝水边花,无人问消息。

45.首两句为梅花的出现展示了一个怎样的背景?

 

46.你对诗中的梅花形象怎么认识?

 

新凉徐玑

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

黄莺也爱新凉秋,飞过青山影里蹄。

47.首两句用了什么手法来写“凉”?

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试做简要分析。

 

48.尾两句又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新凉”?

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山雨翁卷

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

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

49.本诗描写的是山间之雨,为表现其特点,手法特别新颖。

写雨而不从“雨”字正面着笔,前两句写了什么现象?

后两句写了什么现象?

 

悟道诗某尼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

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50.从这首诗看,诗人悟出了什么道理?

生活中有类似的现象吗?

试举一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