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全册 1.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878985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65.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全册 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全册 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全册 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全册 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全册 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全册 1.docx

《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全册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全册 1.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全册 1.docx

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全册1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修改)

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全册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目的:

1(举例说出区域的特征

2(以两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以某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重点:

1(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

1(区域的特征

2(以两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具准备:

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

教学方法:

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等

教学过程:

一、区域1(概念: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2(特征:

(1)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不同的区域,自然环境有差异,人类活动也有差异。

同一区域,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如湿润区的多年平均降水量都在800毫米以上。

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随着其他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2)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

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

有的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

(3)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如,东北平原既是东北地区的一部分,又可划分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等。

3(划分:

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不同,人们划分出的区域类型也不同。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不同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

人们生产、生活特点差异

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等差异

思考

1(导致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点拨:

从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方面思考回答。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各呈现什么规律?

形成这种分布规律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点拨:

长江三角洲的年降水量大致和我国降水量的普遍规律一致,原因从该地地形为平原,降水主要来自东南季风等方面分析;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由于受东面有长白山的阻挡,降水较少,基本呈现从东向西递减的规律。

3(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河网密度的差异,对农业生产会产生哪些影响?

点拨:

长江三角洲地区因河网密布,湖泊众多,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

松嫩平原地区河网密度小,导致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

1(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建筑物呈现出诸多不同。

不仅传统民居如此,而且现代城市的住宅楼也如此。

(1)下面列出的是我国南北方传统民居的差异,分析形成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

——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

——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

——从北到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房檐逐渐加宽,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

(2)下面列出的是我国南北方城市住宅搂的差异,分析导致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

——如果不考虑地价、建筑材料等因素,建同等面积的住房,北方的建筑成本比南方高;

——建同样高度的多幢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

点拨:

本活动要求学生了解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造成南北方建筑物特点的不同,并由此认识地理环境差异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1)比较而言,北方的冬季寒冷而漫长,南方的夏季湿热而漫长。

为了在冬季充分利用太阳光照和热量,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

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利用在冬季保温御寒;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利于在夏季通风透气。

从北到南,年降水量逐渐增大,民居的屋顶坡度也逐渐增大(利于排水);随着对保温要求的降低和对通风纳凉要求的提高,

民居的屋檐逐渐加宽,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

(2)北方的城市住宅楼建设要考虑冬季室内取暖和墙体保温,所以建筑成本较高,楼房间距的大小主要看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

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向南逐渐增大,为保证楼房底层正午有阳光照射的楼房间距自北向南逐渐减小。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1(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一般特点:

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2(典型事例——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

?

该区地理环境:

?

由长江中下游沿岸若干平原组成?

平原上河流、湖泊和沼泽分布较广

?

地势平坦,土质黏重。

?

不同时期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

?

一些原来制约区域发展的地理因素得到克服,甚至成为促进区域发展的有利因素。

(因为随着科

通过这个材料,使学生了解如下问题: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一、区域

1(概念:

2(特征:

(1)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2)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3)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3(划分:

1(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一般特点:

2(典型事例——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

?

该区地理环境:

?

不同时期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

【课后作业】

P4活动

2(暑假,张明所在的学校准备组织一部分学生从学校所在地哈尔滨出发,按如下设计的线路去考察、体验生活:

哈尔滨一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以及数字地球的含义。

2(举例说明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1(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以及数字地球的含义

2(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教具准备:

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

教学方法:

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图示法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地理信息技术

1(概念:

指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

2(应用——广泛

广泛应用于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国土资源管理、国土开发规划等许多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如:

可以模拟特定区域的自然过程,预测、预报区域

可见,遥感技术具有很多的优点。

4(遥感的优越性(此部分可以请学生思考讨论总结完成。

?

提高研究工作的精度和质量,节省人力、财力,提高效率。

从点、线实地观测

传统的工作方法

面上的分析研究

遥感技术

从面上的区域分析研究入手

有重点地选择若干点、线进行野外验证和检查

?

遥感信息作为重要的信息源,为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从定性到定量、从静态到动态、从过程到模式的转化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区域地理环境研究的前提是获取地理信息。

例如,将多次或逐月、逐年的遥感影像图叠加,就可反映城市的扩张、海岸的侵蚀、湖泊的消长,等等。

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遥感广泛应用于资源凋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领域。

遥感技术的应用范围很广。

除了以上介绍的森林火灾、洪水监测外,还广泛应用于农业、地质、海洋研究、环境监测等许多方面。

而且我国的遥感技术也已经在世界上具领先地位。

5(遥感技术的应用

阅读

通过这个材料,使学生了解如下问题:

遥感在农业方面的应用

1(遥感在农业方面的应用主要包括上地资源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病虫害和农业生态环境调查及监测,以及农作物长势监测和估产等方面。

2(遥感在土地资源与土壤调查中应用广泛。

3(作物估产是体现遥感在农业方面综合应用的最好例证。

思考

1(从监测的范围、速度,人力和财力的投入等方面看,遥感具有哪些特点?

点拨:

范围更广、速度更快、需要人力更少、财力投入少。

2(有人说:

遥感是人的视力的延伸。

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点拨:

同意。

可以从遥感的定义分析。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们“看”的过程就是在遥感,眼睛相当于传感器。

课堂小结:

遥感技术是国土整治和区域发展研究中应用较广的技术手段之一,我国在这个领域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我国的大部分土地已经获得了大比例尺的航空影像资料,成功发射了回收式国土资源卫星,自行研制发射了“风云”卫星。

遥感技术为我国自然资源开发与利用提供了大量的有用的资料,在我国农业估产、灾害监测、矿产勘察、土地利用、环境管理与城乡规划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板书设计

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一、地理信息技术

1(概念:

2(应用——广泛

二、遥感(RS)技术极其应用

1(概念:

2(遥感的装置

?

传感器——遥感的关键装置

?

组成(了解)

遥感平台、传感器、地面接收站、信息处理系统等

3(遥感技术的主要环节和功能

4(遥感的优越性

提高研究工作的精度和质量,节省人力、财力,提高效率。

5(遥感技术的应用

第二课时

三、全球定位系统(GPS)

1(概念:

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适时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称为全球定位系统,简称GPS。

2(组成:

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图)(7);

地面控制部分—一地面监控系统;

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

3(特点

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

4(应用

?

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

?

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如:

野外调查是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常用的方法之一,全球定位系统可以帮助野外考察人员确定考察点的地理位置(经度和纬度)、高程(海拔),从而可在野外调查中获得更为精准的数据。

?

在日常生活中应用——GPS导航

无论是在何时何地,只要拥有GPS信号接收机,就能知道自己前进的方向和所处的地理坐标。

利用GPS为导航服务也成为—种新兴的行业(图1(8)。

GPS汽车导航(图1(8)汽车导航装置可显示城市道路图和该车的位置。

驾驶员辅入出发点和目的地的地名然后从系统显示的可行路线中选择其中的一条。

系统除动态显示该车的位置》L还通过语音提示引导驾驶员把车开到目的地。

5(GPS卫星星座

GPS卫星星座由21颗工作卫星和3颗在轨备用卫星组成。

它们均匀分布在六个轨道平面内。

全球任何地点在任何时刻地平面上空至少有四颗GPS卫星。

思考

在GPS汽车导航中,信息在汽车、卫星和服务中心之间是怎样传递的?

点拨:

汽车中的GPS用户设备接收了GPS卫星信息,解算出本车的位置、速度等信息,并通过无线电信号传送至服务中心。

服务中心再根据汽车所在的位置、及时通过语言提示为汽车导航。

阅读

通过该材料大致了解我国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四、地理信息系统(GIS)

1(概念

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汁算机系统,称为“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

阅读

通过这个材料,使学生了解如下问题:

2(地理信息系统的简要程序

教师指图讲解,使学生对地理信息系统的过程有一般性了解。

3(应用

应用的领域相当广泛,凡是用到地图或需要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领域都可用到。

?

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地理信息系统可提供反映区域状况的各种空间信息。

通过对有关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建立能反映区域内各种因素相互关系,揭示区域结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模型。

?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所提供的查询检索、空间分析等功能,还可对区域内自然资源和条件、区位和交通条件、人口和劳动力条件,以及经济和社会条件进行更精确的分析、评价。

?

在利用遥感、全球定位系统等提供的地理信息的基础上,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对环境和自然灾害进行动态监测及评估预测。

?

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已得到推广。

思考

1(与地图相比,地理信息系统具有哪些优点?

点拨:

优点很多,如地理信息系统的信息具有多维的特征;地理信息的时序性十分明显;

时效性好;更新快等等。

2(有人说:

地理信息系统是地图的延伸。

你怎样理解?

点拨:

从地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多维的地图等方面思考。

五、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

1(“3S”的关系

?

联系:

既互为独立发展又相互促进。

?

区别

?

遥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

?

全球定位系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的空间定位;

?

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来又对地理信息数据进行管理、查询、更新、空间分析和应用评价。

2(数字地球

(1)概念

指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

(2)原理和应用

数字地球是将不同空间、时间的自然、人文的大量信息,按地理坐标,从区域到全球进行整合,并进行立体的,动态的显示,能为复杂的生产、研究活动提供实验条件和试验基地。

活动

1(图1(5和田1(6显示的对洪水灾害的监测和统计除运用了遥感技术外,还运用了哪种地理信息技术?

这两种地理信息技术在这次洪灾监测和统计中具有怎样的相互关系?

点拨:

在图1.5和图1.6所示的洪水监测和统计中,除运用了遥感技术外,还运用了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提供了信息源(信息搜集),地理信息系统对信息进行加工(分析、统计)。

2(城市110指挥中心在接到报警电话后,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指挥警车到达出事地点。

为提高出警效率,许多城市配备了巡誓车。

应用地理信息技术可大大提高出誓效率(图1(11)。

(1)110指挥中心要随时掌握每辆巡警车在城市中的位置,可以利用哪一种地理信息技术?

点拨:

可以利用全球定位系统

(2)110指挥中心要确定哪一辆巡警车离出事地点最近,可以利用哪一种地理信息技术?

点拨:

可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

(3)110指挥中心要判定最近的警车至出事地点的道路是否畅通,还需要利用哪些技术?

如果存在严重交通堵塞,110指挥中心又该怎么办?

点拨:

还要用到摄像和视频传输技术。

如果存在严重交通堵塞,需要另外找较近的且有条件较快赶到出事地点的巡警车(需要综合运用上述技术)。

(4)假如你是110指挥中心的调度员,描述在接到报警电话到指挥警车前往出事地点的工作程序。

点拨:

接警?

确认出事地点的位置?

(在显示各巡警车的地理信息系统中)了解其周围巡警车的位置?

分析确定最近(或能最快到达)的巡警车?

通知该巡警车。

(5)由此例推想,地理信息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城市管理的哪些部门中?

点拨:

城市交通组织和管理、商业组织和管理、城市规划、卫生救护、物流等部门,都可利用地理信息技术。

【课堂小结】

现代地理学中,3S技术学科的发展与应用,日益成为地理学前沿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并成为地理学服务于社会生产的主要途径,现在3S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

它们三者既有分工又有联系。

遥感技术主要用于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全球定位系统主要用

于地理信息的空间定位,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来对地理信息数据的管理、更新、分析等。

中,遥感技术为地理信息系统提供信息数据,加快了地理信息数据库系统的更新,保证了地

理信息系统的时效性,全球定位系统为遥感信息数据地面定位目标选择、野外验证、图像分

类等提供了必要的数据信息,为更好地利用遥感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支持。

三者的关系可

用以下简图表示:

板书设计

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三、全球定位系统(GPS)

1(概念:

2(组成:

3(特点

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

4(应用

?

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

?

在日常生活中应用——GPS导航

5(GPS卫星星座

四、地理信息系统(GIS)

1(概念

2(地理信息系统的简要程序

3(应用

五、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

1(“3S”的关系

2(数字地球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荒漠化的过程,分析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2(了解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和问题

3(认识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树立防治荒漠化的观念,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

教学重点:

1(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2(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和问题

教学难点:

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和问题

教具准备:

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

教学方法:

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图示法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区域发展

影响区域发展的环境问题

认识和综合治理这些环境问题

区域可持续发展

我们这两节课就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为案例来探讨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背景是什么?

人为因素有哪些?

荒漠化防治有哪些对策和措施?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一、荒漠化

1(

土地缺少了水分和养分

植物就无法正常生长

在没有了植被保护的情况下

裸露的地面极易遭受风沙侵蚀和水土流失

使土壤中水分和养分进一步流失

继续发展

土地生产力长期丧失,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即发生土地退化

土地退化的形成

2(荒漠化

?

概念

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这种土地退化。

荒漠化不是简单的荒漠扩张的过程,而是很多块分散的土地逐渐退化,并最终连接在一起,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

?

形成

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

?

主要表现

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化。

?

影响

已成为当今全球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

根据联合国环境署推断,目前世界约

1,4的陆地、2,3的国家和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

中国是全球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西北地区则是我国风沙危害和荒漠花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

活动

根据你的理解,运用下列关键词解释荒漠化的含义。

土地退化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因素人类活动沙漠化

点拨:

荒漠化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其实质是土地退化,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形成原因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表现为土地荒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碱化,所谓“沙漠化”,只是荒漠化的表现形式之一。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范围

地形区范围:

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以北

行政区划范围:

包括新、宁、甘(北部)、内蒙古(大部)

说明:

这里所说的西北地区是指位于非季风区年降水量在400mm以下的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2(地貌特点:

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和中部(内蒙古境内)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新疆境内)是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3(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干旱

?

干旱成因:

深居内陆,高原山地阻隔

西北地区干旱特征的成因图示:

深居内陆

远离海洋

水汽难以到达

干旱

教师补充讲解:

由于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很少受海洋水汽影响,再加上周边高大山地特别是隆起的青藏高原,进一步阻隔了水汽的进入,干旱就成为了这一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并且是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量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带。

?

景观特色——以草原、荒漠为主

西

降水递减,干旱程度增强,土地的自然产出和载畜量减少

思考1(西北地区自东向西水分条件与植被景观的变化有什么关系?

并分析原因。

点拨:

年降水量200,,00毫米对应温带草原;年降水量50,200毫米对应荒漠草原;年降水量50毫米以下对应荒漠地区。

反映降水越少,植被越少,荒漠化程度越强。

原因是我国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2(新疆的绿洲分布有什么特点?

请联系水源和地形条件解释原因。

点拨:

天山北部水汽主要来源于北冰洋,北坡属于迎风坡,随着高度升高降水量增加。

受天山山脉阻挡的影响,南疆与北疆干旱程度不同。

绿洲主要分布在有水的地方,沿河流呈串珠状分布。

原因是河流水来自冰雪融水补给和盆地地形雨。

产生荒漠化的自然原因:

(一般规律)

※基本条件——干旱

※物质基础——地表物质松散

※动力因素——大风吹扬

三、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

本区条件分析:

?

基本条件——气候干旱少雨

气候干旱,地表水贫乏,河流欠发育,流水作用微弱,而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因此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

?

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

由于由于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

?

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

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荒谟化进程。

本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它具有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气温、降水的变率大。

雨量的变化,对荒漠化的发生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少雨年,加剧荒漠化进程。

活动

根据图2(4,分析说明荒漠化形成过程中各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点拨:

图2.4表示了荒漠化两个正反馈效应(恶性循环),说明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四、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加剧荒漠化进程(说明:

事实上,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常常起决定性作用。

调查表明,在西北地区现代荒漠化土地中,有90,以上是人为因素所致。

1(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

?

来自于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

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通过这个材料,使学生了解如下问题:

让学生阅读后进行复述掘井带来的负作用。

3(另一种荒漠化现象——次生盐渍化

?

绿洲:

在有水源灌溉的荒漠地区。

?

次生盐渍化形成:

?

由于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

?

干旱气候条件下蒸发旺盛,盐分极易在地表聚集而形成。

阅读P22通过这个材料,使学生了解如下问题:

让学生阅读后讨论:

若条件允许,我国西北荒漠地区是否可以将青藏高原的冰川水用来发展发展灌溉农业,

(从灌溉与次生盐渍化方面思考)

活动

非洲萨赫勒地区荒漠化的自然、社会经济因素分析

1(萨赫勒地区位于撤哈拉沙漠的南缘。

请根据下面的图文资料,并联系已学知识,分析萨赫勒地区的气候等自然特征,并说明荒漠化的潜在自然因素。

点拨:

资料表明萨林勒地区正处于干旱与半干旱、热带沙漠与热带草原的过渡地带;津德尔是其中有代表性的居民点,其月均温都在22?

以上,甚至达到33?

,可想而知其蒸发量是巨大的。

在降水方面,这里的年降水量不足500毫米,且基本集中在夏季,特别是7、8两个月。

以其有限的而且特别集中的降水状况与其全年的高温、高蒸发量相比,确实是个容易产生环境问题的敏感地区。

客观上,这里就潜在着荒漠化的自然因素,这是本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当地的水热条件所决定的。

2(气候的严酷性决定了萨赫勒地区的传统经济以自给性质的游牧业为主。

20世纪以来,随着沿岸国家人口和经济的发展及本区交通条件的改善,这里的传统游牧经济向商品性的定居牧业经济转化。

根据图2.9,分析这一社会经济因素的转变对牧场带来的环境影响。

点拨:

将传统的游牧经济和商业性的定居牧业进行对比,比较它们对草场的影响。

从表中可知,传统的自给性的游牧经济,因其牲畜品种多样、经营规模小且分散、季节游牧,有利于牧草的恢复生长,是一种适应于当地自然条件的经济模式;而商业性的定居牧业从牲畜品种的单一性、大规模的集中经营、采取掘井定居的经营模式,势必增加草场的压力,结果必然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