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仓储物流与食品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粮食仓储物流与食品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粮食仓储物流与食品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粮食仓储物流与食品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粮食仓储物流及食品加工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项目概要
1.1项目背景及项目概况
1.1.1项目背景及意义
1、食品加工背景及意义
近年来,中国的饼干行业快速发展,并且其市场潜力不可低估。
据中国焙烤食品糖制品工业协会会长朱念琳介绍,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字,1999年—2007年国内整个饼干产量翻了一番,增加了100%,销售额增加80%,其产量5年内年均递增15%以上,销售额年递增10%以上,显示出整个行业发展蒸蒸日上。
尤其是2007年,饼干产量比2006年增加了100%。
国内的饼干骨干企业发展更是突飞猛进,在去年原材料涨价的背景下,还是取得了较好的业绩。
据统计,国内饼干产量与去年相比同期增加16.4%,销售收入增加18.7%。
据了解,近几年我国饼干行业发展迅速,一方面国外的一些企业先后进入中国饼干市场,占据着国内大部分高档饼干市场的份额,并具有较强的市场优势;另一方面,在10年前,国内饼干市场以国有企业为主,近年随着企业改制,国有企业发展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饼干行业中的民营企业异军突起,发展较快,已涌现了一批年产量在几万吨以上颇有实力的民营企业新秀,代表着行业新的发展趋势。
但是,饼干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与国外企业相比各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这应引起国内饼干企业的高度重视。
目前,在国内饼干市场中,大部分饼干还是以中低档产品为主。
一些已发展到一定规模的企业正处在转型阶段。
一些企业已经减少了低档饼干产品的生产量,开始向中高档产品领域进军,不断提升饼干产品的档次。
因此,在国内饼干行业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与国外同行面对面的交流学习,了解国外饼干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了解国际知名品牌产品的先进生产设备、生产技术,对我国饼干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将起到促进作用。
2.仓储物流背景及意义
近年来,我国粮食的仓储、运输、装卸、包装条件不断改善。
2003年,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和国内配套资金在东北地区、长江沿线和西南地区建设的粮食收纳库、中转库、港口库和散粮运输系统基本建成并投入运营,标志着我国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的起步。
1998年至2003年,国家投资建成1114个、总仓容5260万吨的国家粮食储备库,粮食仓储条件大为改善,技术水平明显提高。
2006年底全国粮食总库存2亿吨,完好仓容的利用率为87%。
目前我国粮食主要流向是东北的玉米、稻谷和大豆流向华东、华南和华北地区,黄淮海的小麦流向华东、华南和西南地区,长江中下游的稻谷流向华东、华南地区。
2005年东北地区流出粮食(含出口)约5710万吨(1140亿斤),黄淮海地区流出小麦1700万吨(340亿斤),长江中下游地区流出稻谷1700万吨(340亿斤)。
粮食运输主要以铁路、水路为主,分别占跨省运量的48%(不含铁海联运)和42%,公路运输占10%。
从总的看,我国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还比较落后,物流成本高、效率低、损耗大的问题仍很突出。
一是仓储设施不能适应散粮接卸的需要。
目前现有完好仓容中只有约11%是适合粮食散装散卸的立筒仓、浅圆仓,其余89%的平房仓不适应散粮接收发的需要。
关内主产区交通枢纽地区和南方部分主销区,散粮中转库容不足。
二是运输方式落后。
目前全国85%的粮食采用传统的包粮运输方式。
粮食收购环节基本采用麻袋、塑料编织袋包装,在储存环节拆包散储,到中转和运输环节又转为包装形态。
散粮火车仅限于东北地区内部开行,散粮汽车运输处于起步阶段,内河散粮船舶运输尚未起步。
整个流通环节需要经过多次灌包、拆包,包装资材耗费大、抛洒损失多、掺混杂质情况严重。
三是装卸自动化水平低。
绝大部分粮食的装卸仍采用传统肩挑背扛的人工搬倒装卸方式。
目前,全国只有约1.2%的粮库配备铁路散粮卸车设施,严重影响了铁路散粮车在全国范围使用。
四是组织化程度低。
物流资源分散,粮食经营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产销脱节,难以形成规模效益。
目前,东北地区粮食发运人多、户年均发运量低,不能满足运输部门整列、整船发运的要求,影响运输效率的提高。
今后十年是我国粮食现代物流发展的关键时期。
发展粮食现代物流对于降低流通成本、提高运输效率、增加农民收入、保障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发展粮食现代物流是提高粮食流通效率的重要途径。
目前我国粮食从产区到销区的物流成本占粮食销售价格的20-30%,比发达国家高出1倍左右;东北地区的粮食运往南方销区一般需要20天到30天,为发达国家同等运距所需时间的2倍以上。
由于运输装卸方式落后,每年损失粮食800万吨(160亿斤)左右。
实现由麻袋包装、人工搬运向粮食“四散化”的转变,是世界粮食物流领域的一场革命。
美国、加拿大自上世纪30年代开始,历经三、四十年的努力,发展以圆筒仓自动装卸、散粮汽车、散粮火车、散粮专用船舶为标志的散粮运输系统。
到上个世纪80年代,各主要发达国家已全部实现粮食“四散化”运输。
我国东北地区发展粮食“四散化”的实践也充分证明了实现“四散化”运输变革的优越性。
推进粮食“四散化”运输的变革,有利于提高我国粮食流通效率、减少粮食流通损耗、增加粮食有效供给。
(二)发展粮食现代物流是增加农民收入的迫切需要。
我国粮食生产规模小、成本高、机械化程度低、劳动生产率低,面临进口粮食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
加快发展粮食现代物流,可以大幅度降低国内粮食的流通费用,提高农民的出售价格,增强我国粮食的国际竞争力,对保护农民利益、增加农民收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发展粮食现代物流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
预计2010年全国粮食总流通量将增加到2.6亿吨,2015年增加到2.8亿吨。
其中跨省粮食流通量将由2005年的1.2亿吨,增加到1.3亿吨和1.4亿吨;进出口量分别达到4000万吨和4500万吨。
建立高效、畅通、节约的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可以进一步加强粮食产销区的衔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1.1.2项目建设必要性
1.仓储物流建设方面
发展现代粮食物流,提高粮食流通效率,是建立完善现代粮食市场体系的重要环节。
宿州市是皖北农业大市,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常年粮食播种面积900万亩,粮食产量360万吨,粮食商品率达60%,粮食流向:
一是境内及周边面粉、饲料加工企业就地加工转化,约占50%-60%;二是外销江、浙、沪等沿海地区粮食加工企业,约占40%-50%。
宿州市交通便捷,京沪铁路以及合徐高速穿境而过。
长期以来,粮食运输形成了以铁路公路运输为主、公路运输为辅的格局。
粮食仓储物流项目的建设将从根本上改变粮食流通的无序状态。
2.食品加工建设方面
目前饼干行业经营者素质与理念的参差不齐。
阻滞业内发展由无序向有序转化由于饼干产业进入门槛低,设备水平相差大,产品差异化小等,整个行业多年来难以摆脱无序竞争的状态。
特别是一大批“生计型”企业和小作坊,迫于生存的压力和自身综合素质的局限,很难从产业长远发展的角度去定位企业、规划将来、约束自身的市场行为,更难以维护整个行业的利益。
因而就出现少数企业使用明矾、福尔马林等违禁物质,滥用添加剂,产品卫生指标超标,使用不合格包装材料等行为。
这些现象与行为的存在,极大地阻滞行业有序竞争的进程。
产品创新能力不足,固有市场被同类其他产品甚至不同类产品蚕食。
如何拿出更有竞争力、适应社会发展后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成了当前的紧迫任务。
面对的竞争绝不只是饼干产品业内企业、品牌之间的竞争,今后更可能面对不同品种之间的竞争,如从食用的方便性上,消费者可能选择方便面、即食米粉;从口感上,消费者可能选择速冻水饺、汤圆;此外,还有各种烘培食品快餐等,都有可能争夺饼干未来的市场。
这就要求必须一方面在产品创新上下功夫、做文章,通过开发健型产品、功能性产品等,稳定并培养自己的消费群体,扩大消费群体。
另一方面,还可以挖掘饼干产品固有的文化特性,附加到产品的品牌价值中,用品牌价值去满足消费者更高层次的需要。
饼干产业在未来的发展中将面对重重制约,而对某些行业来说,不足为虑的不利因素对业界则可能产生重大影响。
其主要原因就是饼干产业目前仍然是一个弱势产业,而且面对不成熟的市场,加上业内部分企业对无序竞争乐此不疲,对品牌塑造无心或无力问津,以及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担当产业振兴的企业家群体尚在形成之中。
应该看到,业内任何一个企业的损失与灾难,都可能会波及到全行业。
只有行业发展健康了,每一个成员的利益才会最大限度地得到保护。
饼干机械、包装、食品添加剂等行业的兴起,为饼干行业发展创造了条件,并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我国饼干仍属于低水平生产,科技含量较低,行业内无国内和国际名牌,最大的饼干企业年产量还不到10万吨,所以饼干行业属于快速发展和整合期,年产10万吨以上的规模较大的饼干生产龙头企业必然形成。
这给饼干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饼干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形成了小麦种植、面粉加工、面制食品生产、市场营销一体化产业链,培育出了一批产业化的龙头企业,有力地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根据绿色食品生产加工标准要求,开展绿色食品即生产技术开发,通过抓“源头”,即在----粮食小麦主产区建立小麦原料种植生产基地,制定绿色食品生产种植技术规范,和农户签定种植合同,定单种植,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运做模式,既保证了农户的种植利益又保障了企业的原料供应。
抓“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即从产品原料基地环境保护、产品原料种植规范、小麦粉与面制品生产加工规范、包装贮存运输等环节,建立面制品全过程的绿色食品质量管理体系,严密监测、控制、防范农药残留、放射性物质、重金属、有害细菌等对食品生产各个环节的污染,实现产品质量安全标准要求。
项目种植基地将采用无公害种植技术,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优质、安全的农产品,而且通过绿色食品种植技术的示范推广,有利于改善项目区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通过项目的实施,可带动项目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项目的投产仅加工部分就直接增加300个就业机会,有利于解决农村富裕劳动力。
该项目建成后,日处理小麦300余吨,将有力拉动地方产业链条,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同时,可以相对拉动宿州及周边地区的小麦与其他农副产品的价格,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从而缓解农民卖粮难、卖菜难、无利润等难题,对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村和农业的发展,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解决三农问题,落实国家的粮食收购政策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项目的建设将辐射带动周边4000余人间接参与其中进行原材料收购、运输、销售,年人均可增收4000余元。
从根本上增加了农民收入,改变了农村贫困农户的贫困面貌,有着很好的社会及经济效益,将有力地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该项目组织管理严密,再加上宿州当地有较好的资源条件。
因此,该项目的建设是完全可行的。
1.2产品及技术对行业领域的影响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我国跨世纪经济发展目标,确立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最终发展目标,以及国家发布的《中国农业科学技术政策》把发展农业产业化列入重点项目。
同时,国家制定了许多支持发展农业产业化的优惠政策,第一,中央明确规定,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结构调整,要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因此当前农村经济工作的重点之一是抓农业产业化的发。
第二,国家重视农业产业化发展,为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推广农业高新技术,国家成立了专门机构,拔出专向资金进行扶持。
第三,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步伐,“服务三农”使农民更快步上小康社会。
国家制定了农业产业化发展计划,宿州市又为全国重点粮食小麦主产区,为进一步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总之,国家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十分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在项目运行上推行公司+农户模式。
内部实行企业化经营,封闭式管理,市场化运作。
项目建设推行项目法人制、投资业主制、招标投标制。
本项目资金到位后,公司将组织专门机构,对项目的投资进行管理,严格按照项目的投资规模,专款专用,对项目资金严格实行专账、专户、专人管理和年终审计制度,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充分发展项目的带动作用。
确保资金到期回收和项目的可持续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