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87842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09 大小:578.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上册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9页
一年级上册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9页
一年级上册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9页
一年级上册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9页
一年级上册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上册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docx

《一年级上册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上册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docx(10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年级上册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docx

一年级上册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单元分析

学习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1-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100%学生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100%学生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

3、90%学生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学重点:

学会数数的方法。

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

教学难点:

学生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具准备

1、挂图或幻灯片,学校开学图。

2、1~l0各数的数字卡片l0张。

第一课时数一数

教学内容:

课本2-5页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通过数数活动中,了解学生数数的水平以及对数数的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计数物体个数的基本方法。

2).在比较物品多少的活动中,了解学生对“同样多”“多”“少”等含义的理解程度以及对比较物体多少的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3).了解学生语言表达情况、倾听能力以及常规习惯,为教师有效把握教学起点做好准备。

4).使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并逐步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2、教材分析

(1)借助“美丽的校园”情境图提供丰富的计数资源,并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

 “美丽的校园”为学生提供了校园内飘扬的国旗、高大的教学楼、和蔼的老师、活泼的学生、美丽的鲜花、宽阔的操场以及校园外飞翔的鸽子、整齐的大雁、葱郁的树木等计数资源。

此外,也给初入学的小学生展现了校园生活,帮助他们了解学校生活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小学生要遵守纪律、按时到校,要尊敬老师、关爱同学,还要好好学习、热爱科学,锻炼身体,等等。

(2)丰富的计数资源为学生充分计数服务。

情境图中提供的每种数量的事物不止一种(如数量是1的,有一面国旗、一位教师、一座教学楼等),学生在计数同一种数量的各种事物中,初步感受到同一种数量的各种事物可以用同一个数表示,感知10以内各数,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对学习的新奇感,逐步形成喜欢学习、乐于学习的愿望。

3.学情分析

新课程强调有效的课堂教学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进行,要找准学生的知识起点。

一般学生在学习本课时遇到的困难较少,只要孩子会指着数一数,只要不漏数、错数,养成认真的习惯粗心,所以本课中要让学生养成认真数数的习惯。

评价设计:

学生对数的认识情况,对10以内数的认读情况,会不会用手指点着数,能不能按着一定的顺序说出图中的内容,能否体会到数字就在我们身边。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学生学会数数的方法。

2、学生能指着数数

3、会用语言简单说出图片上的内容。

教学重点:

100%学生会指着数数

教学难点:

通过数数活动,100%学生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教具:

图片

评价设计:

1、80%学生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学生会指着数数

3、会用语言简单说出图片上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师:

小朋友,你们已是一年级学生了。

这一节,我们上的是数学课,师:

数学课要学什么本领呢?

它要学的知识可多呢!

二、新授

1、教学“学校开学图”。

出示放大图。

(指着挂图向学生讲解)

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里都画了些什么?

(1)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2)指明学生说一说。

(3)问:

图上有几座房子?

有几面红旗?

师:

一座房子,一面红旗都是1件东西。

问:

找一找还有什么的数量是1的?

(板书“l”,全班同学读两遍。

(4)问:

有几个同学向老师行礼?

(2个同学)有几个同学跳绳?

(2个同学)

问:

图里还有什么数量是2?

小结:

2个同学向老师行礼,2个同学在跳绳,2个同学进学校……,它们

数量都是2。

(板书“2”,全班跟读两遍。

(5)问:

谁能说一说有几个小朋友踢足球?

问:

图中还有哪些数量是3的?

小结:

3个同学踢足球,3朵红花,3朵黄花,它们的数量都是3。

请注意“3”的样子。

(板书“3”,全班读两遍)

(6)问:

谁能说一说用哪个数字来表示垃圾桶有几个?

(7)问:

谁知道4数完以后该数几?

(老师板书“5”)

问:

图上还有什么数量是5的?

(8)问:

谁能说出数5以后是数几呢?

(9)师:

空中有7只飞鸟,就用7表示。

(板书“7”,跟读两遍)

(10)问:

7是在什么数的后面?

(在6的后面)数完7以后数几呢?

(板书“8”)

(11)师:

数完8后数什么数呢?

(板书“9”,跟读两遍)

请找出表示9的物体来。

(图上有9个女同学)

(12)问:

请数一数图中有多少个男同学?

(板书“10”,读两遍,齐读从1数到10。

小结:

这幅图帮助我们认识了1—10的各个数。

这幅图我们书上也有,就在课本的第2、3页上,(打开书)找一找课本的“2”,“3”在哪里?

2、数一数、找一找教室里有哪些实物的个数可以用我们刚才所学的1—10来表示。

3、10个数字与图形搭配。

(4)用同样的方法认识7、8、9、10及图形。

(5)小结:

这10个数,我们几乎天天都要用到它,大家一定要记牢。

(6)巩固认数看图找数交朋友游戏。

三、课堂总结

今天是小朋友们第一天上数学课,大家都很认真听讲,值得表扬。

希望下节数学课的时候,大家勇敢一点,举起你们的小手,回答问题好吗?

四、反思

 

第二课时《比多少》

教学内容;

课本5-9页

目标的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比较”是研究事物与事物之间关系的一种方式,学生看似能够比较轻松地判断出事物数量的多与少,其实对事物之间内部关系的认识少之又少,其原因是学生在认识多与少的过程中,更加关注比较的结果而忽视了比较的本质,即相同与不同。

对于“比多少”来说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比较的过程即谁与谁在比较,怎样去比较,比较的结果是什么?

2、教材分析

 教材从“小猪帮助小兔盖房子”的童话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首先利用情节中的素材──小兔与砖,小猪与木头进行比较,使学生直观理解“同样多”与“不同样多”,再认识到“不同样多”中“多”和“少”的含义。

在学生直接经验的作用下感受比较物体多少的基本方法──一一对应的方法。

借助图中丰富的学习素材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在观察、说理中不断地感知“同样多”“多”和“少”,不断感知“一一对应”在比较中的作用。

3、学情分析

 做一做中三个小题呈现了巩固“比多少”的三个层次:

第一小题是在实物操作中小组合作摆“同样多”,第二小题是在实物操作的过程中摆“多”“少”,在摆物的过程中呈现“一一对应”的过程,让“一一对应”做得出。

第三小题是在看一看的过程进行思考和判断,将实物操作的过程内化为学生的思维活动,借助操作经验进行简单推理之后进行判断,静态图示的呈现让“一一对应”看得见。

 无论是“做”还是“看”,教师都要引导学生经历审题、思考、表达、呈现结论的过程。

要让学生说一说:

谁和谁比较、谁和谁对应、结果怎样?

评价设计:

学生对多少的认识情况,对多少含义的理解以及比较物体多少的方法把握情况。

如请你画一幅图,使△的个数比○的个数多。

教学目标

学生清楚同样多、比多少的意思

会用实物熟练进行比较多少。

学生通过摆一摆知道摆的方法。

教学重点:

学生清楚同样多、比多少的意思

会用实物熟练进行比较多少。

教学难点:

学生通过摆一摆知道比的方法。

教具

卡片、图片、头饰

学习过程:

一、激发兴趣

老师讲故事回答以下问题:

故事中有()只小兔?

有()只小猪?

他们在干什么?

二、探究新知:

1.同样多

每只小兔搬一块砖,他们一共搬了()块砖?

请同学们画出来

和()比一比

(1)、同样多

(2)、不一样多

图中还有谁和谁同样多?

图中还有()和()同样多。

1、比“多”比“少”

2、

小猪搬木头,小猪的数量和木头的数量比一比,你发现有什么发现?

 

扛()根木头,扛()根木头?

图中多出来()根木头

()

比()

比()。

图中还有()比()多,()比()少。

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

三、巩固练习

选不同的学具,摆一摆同样多。

具体的图形和具体的数量摆出谁比谁少

四、拓展练习

(1)动手连一连,我一定行!

五、自主评价:

这节课你认为学的怎么样?

把你的选择用选出来。

1.你能不能知道什么是同样多?

(能、不能)

2.能不能熟练的用学具一一对摆出两种物体(熟练、不熟练)

3.你能不能说出两个物体比的过程。

(能、不能)

六、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位置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90%的学生知道上下、前后的方位。

85%的学生能用语言数出左右的位置关系。

教学内容:

9-13页

教学重点:

知道上下、前后的方位。

教学难点:

用语言数出左右的位置关系。

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简单的问题。

教具准备

教材第9页例题的挂图。

第一课时   认识上下和前后

学习内容:

课程10-13页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上、下、前、后”是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的起始课。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生活中辨认方向的基础,是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的起始阶段。

在第一学段中有简单几何形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有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有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有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等内容,这些内容是第二学段有关几何知识学习的重要基础。

2、教材分析

教材中的主题图是江上大桥,图中有丰富的关于“上、下”“前、后”的素材。

在对这幅情景图的观察和表述中,学生可以分成两个层次进行观察表述:

一是根据轮船、火车、汽车三者的位置关系,认识上、下方位;二是根据轿车、卡车、大客车三者的位置关系,认识前、后方位。

在学生表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过程中,自然地运用到上、下、前、后四个方位词,初步感受到两个物体之间具有相对的位置关系。

3、学情分析:

6岁的孩子已经完全能辨别上下前后,以此可以尽量让学生独立辨别

评价设计:

能否正确确认识“前、后、上、下方位,;学生会按照指令摆放物体;能否用比较规范的语言表达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识“前、后、上、下方位。

2、会用流利语言准确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会熟练在平面图上认识左右

教学重点:

1、正确认识左右

2、会熟练在平面图上认识左右。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生活中的左右物体

教学过程

    一、新授

    1.出示教科书P9的图,教师介绍南京长江大桥的结构,引导学生观察:

    

(1)图上有什么?

    

(2)你能用一句话描述这幅图吗?

    学生自由发挥,各抒己见。

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出:

卡车在火车的上面,火车在卡车的下面。

指出上面和下面是两种相对的位置关系。

并让学生思考:

    ①卡车在轮船的(   )面。

    ②轮船在火车的(   )面。

    ③卡车的下面有什么?

    同桌互相说,再请个别同学上台说。

    (3)完成书本第9页的“做一做”的第一题,让学生自由操作,摆好后互相说一说什么在什么的上面,什么在什么的下面,懂得区分上下方位关系。

2.教师指出生活中除了上、下这两种方位以外还有其他的方位,出示教科书P9的图,请学生观察:

 

(1)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图上画了什么?

   

(2)找一找图上有哪些位置关系?

    并回答:

    ①李林在王英的(  )面,王英在李林的(  )面。

    ②张宁在李林的(  )面,王英在张宁的(  )面。

    学生讨论并重点叙述王英的位置关系(对李林来说,王英在李林的后面;对张宁来说,王英在张宁的前面)。

    教师小结:

指出前、后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