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87822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8.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一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一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一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一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docx

《高一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docx

高一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

第三单元(8---11课)素质升级检测

(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30分,每小题3分)

一、(12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行伍(hánɡ)阿谀(yú)

数罟(ɡǔ)洿池(kuā)

B.跬步(kuǐ)针砭(biān)

经传(zhuàn)度长絜大(duó)

C.骐骥(qí)句读(dòu)

颁白(bān)万乘之势(shènɡ)

D.驽马(nú)郯子(tán)

归顺(ɡuī)比权量力(liànɡ)

【答案】A(洿:

wū)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金就砺则利(金:

金属制的刀剑等;砺:

磨刀石)而致千里(致:

到达)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

动词,游水;绝:

横渡)

B.是故圣益圣(前后两个“圣”都是形容词,指圣明)吾师道也(师:

动词,学习)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六艺:

书,数,礼,乐,射,御)

C.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之:

这些;贤:

才干)而耻学于师(耻:

认为可耻)惑之不解(解:

解决)

D.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其:

自己;教,教育)小学而大遗(小:

小的东西,形容词作名词)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是故:

因此)

【答案】B(前一个“圣”是形容词用作名词,圣明的人,后一个“圣”是形容词,圣明;六艺:

指六部经书)

3.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七十者衣帛食肉

C.外连横而斗诸侯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答案】C(C是使动用法,其它的是名词活用作动词)

4.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子,名况,当时的人们尊称他为荀卿。

在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和孟子。

B.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他和柳宗元在这次运动中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

C.孟子是战国时期邹国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

D.“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

【答案】A(“孔子”应改为“荀子”)

二、(9分)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5~7题。

(甲)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乙)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也。

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

《周礼》,外朝以询万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

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惟道之所成而已矣。

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

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

5.在下面两组选择中,分别选出正确的答案。

()

(1)A.甲中的“是故”与甲中的“所以”同义。

B.甲中的“是故”与乙中的“是故”同义。

C.甲中的“所以”与乙中的“是故”同义。

(2)A.甲中的“贵”“贱”与乙中的“贤”“不肖”同义。

B.乙中的“贤可以问不肖”的“贤”与乙中的“贤之”的“贤”词性相同。

C.乙中的“贤”“不肖”在甲中找不到同义词。

【答案】

(1)B

(2)C

6.对“夫子贤之”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夫子很尊敬孔文子。

B.夫子认为他是贤能的人。

C.孔文子认为他有贤才。

D.那您很尊敬他了。

【答案】B

7.上面两段文字阐述的观点基本相同,对这个相同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都强调了古今求学的人都必须有老师。

B.都说明了古代的圣人是不耻下问的,而圣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所以我们也要不耻下问。

C.都强调了有了疑难问题要“问”,而问的对象不必管他贵贱,而只看他是否懂得“道”。

D.都批判了那种以问为耻的作风。

【答案】C

三、(9分)

阅读下文,完成8~10题。

蒙恬者,其先齐人也。

恬父武为秦禆将军。

攻楚,大破之,杀项燕,虏楚王。

始皇二十六年,蒙恬为秦将,攻齐,大破之,拜为内史,而弟毅位至上卿。

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

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

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

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

暴师于外十余年,居上郡。

是时蒙恬威振匈奴。

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贤之。

时中车府令赵高有大罪,秦王令恬弟毅法治之。

毅不敢阿法,当高罪死,除其宦职,帝赦之,复其官爵。

始皇三十七年冬,行出游会稽。

道病,至沙丘崩,秘之,群臣莫知。

是时丞相李斯、中车府令赵高从。

高雅幸于公子胡亥,欲立之,又怨蒙毅法治之而不为己也,因有贼心,乃与丞相李斯、公子胡亥阴谋,立胡亥为太子。

太子已立,遣使者以罪赐公子扶苏、蒙恬死。

扶苏已死,蒙恬疑而复请之。

使者以蒙恬属吏,囚于阳周,而系蒙毅于代。

丧至咸阳,已葬,太子立为二世皇帝。

赵高欲灭蒙氏,日夜毁恶蒙氏,求其罪过,举劾之。

二世乃遣御史曲宫赐蒙毅死,又上使者之阳周,令蒙恬曰:

“君之过多矣,而卿弟毅有大罪,法及内史。

”蒙恬喟然太息曰:

“我何罪于天,无过而死乎?

”良久,徐曰:

“恬罪固当死矣。

起临洮属之辽东,城堑万余里,此其中不能无绝地脉乎?

此乃恬之罪也。

”乃吞药自杀。

太史公曰:

吾适北边,行观长城亭障,堑山堙谷,固轻百姓力矣。

夫秦之初灭诸侯,天下之心未定,痍伤者未痊,而恬为名将,不以此时强谏,振百姓之急,养老存孤,而阿意兴功此其兄弟遇诛不亦宜乎何乃罪地脉哉?

(节选自《史记•蒙恬列传》)

8.下列加点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其先齐人也

②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B.①据阳山,逶蛇而北

②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C.①暴师于外十余年

②虽又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D.①吾适北边

②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答案】C(“暴”通“曝”,曝晒,无所遮盖。

A项前者释为“已去世的(祖先)”,名词;后者释为“以……为先”,“把……放在前面”,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的意动用法。

B项前者释为“向北进军”,名词活用为动词;后者释为“北面”,名词。

D项前者释为“到、往”;后者释为“享受”。

9.下列各组加点虚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①蒙恬疑而复请之

②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B.①至沙丘崩,秘之

②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往往有得

C.①乃与丞相李斯、公子胡亥阴谋

②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①因有贼心

②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答案】A(均为顺接连词,可译为“就”,也可不译。

B项前者释为“这事”,代词;后者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助词。

C项前者释为“于是”,副词;后者释为“竟然”,均为副词。

D项前者释为“因而”,连词;后者释为“趁着”,介词。

10.对文章内容分析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蒙氏家族为秦统一天下立下了赫赫战功,蒙恬蒙毅兄弟也曾得高爵显位,但最终兄弟俩均遭秦始皇杀害。

B.秦始皇让蒙毅审判犯罪的赵高,蒙毅不违背法律,判了赵高死罪,因而被革掉官职,后来秦始皇赦免了蒙毅,又恢复了他的官职。

C.秦始皇外出巡游,在沙丘病死,赵高和李斯拥立太子胡亥在沙丘做了皇帝,这就是二世皇帝。

D.面对处死自己的命令,蒙恬起初对当权者还抱有幻想,要向皇上请求复核,后来又自己归罪为修长城挖断了地脉,这反映了他的愚忠和迷信。

【答案】D(A项杀害蒙氏兄弟的不是秦始皇。

B项被免除官职的是赵高,被皇上赦免和复职的也是赵高。

C项胡亥是在咸阳被立为皇帝的。

第Ⅱ卷(120分)

四、(23分)

11.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10分)

(1)翻译下列句子。

(6分)

①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

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

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高雅幸于公子胡亥,欲立之。

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为文末加波浪线的文字断句。

(4分)

而阿意兴功此其兄弟遇诛不亦宜乎何乃罪地脉哉?

【答案】

(1)①(秦始皇)就派遣蒙恬统率三十万军队,向北追击戎狄,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土地。

修筑长城,按照地形,来设置要塞。

②赵高向来被公子胡亥所宠幸,(赵高)想要拥立胡亥(做太子)。

(2)而阿意兴功/此其兄弟遇诛/不亦宜乎/何乃罪地脉哉?

1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8分)

忆江上吴处士①

唐•贾岛

闽国扬帆去,蟾蜍②亏复圆。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

兰桡③殊未返,消息海云端。

【注】①处士:

隐居林泉不仕的人。

②蟾蜍:

虾蟆。

此处是月的代称。

③兰桡(ráo饶):

用木兰树做的桨,代指船。

贾岛写诗特别注重铸字炼句,其诗中名句多为后代名家引用。

请指出该诗中的名句,并结合全诗从意境、结构、语言、手法中某一方面说说这两句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中名句为“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从意境上看,它既写出秋天的典型景象与气氛,又形象地烘托出自己怀念朋友的凄冷心情;从章法上看,它上承秋月“蟾蜍亏复圆”,又从长安引出“此地聚会夕”,细针密缕,见出诗人行文构思的缜密严谨(第二点亦可答为“从格律上看,运用对仗,简练地描绘出眼前的景物,同中有异,对称而不平板,语言生动,音节铿锵”)。

(大意对即可,鼓励学生创造性发挥,但要合情合理。

否则不给分。

13.默写课文名句。

(5分)

(1)数罟不入洿池,______________;斧斤以时入山林,______________。

(2)谨庠序之教,______________,颁白者______________。

(3)吾尝终日而思矣,______________;吾尝跂而望矣,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不能十步;______________,功在不舍。

(5)奋六世之余烈,______________,吞二周而亡诸侯,______________,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6)斩木为兵,______________,天下云集响应,______________。

(7)是故无贵无贱,______________,道之所存,______________。

(8)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______________,闻道有先后,______________,如是而已。

【答案】见课本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题。

谏说之难

洪迈

韩非作《说难》,而死于说难,盖谏说之难,自古以然。

至于知其所欲说,迎而拒之,然卒至于言听而计行者,又为难而可喜者也。

秦穆公执晋侯,晋阴饴甥往会盟,其为晋游说无可疑者。

秦伯曰:

“晋国和乎?

”对曰:

“不和。

小人曰必报仇,君子曰必报德。

”秦伯曰:

“国谓君何?

”曰:

“小人谓之不免,君子以为必归。

以德为怨,秦不其然。

”秦遂归晋侯。

秦伐赵,赵求救于齐,齐欲长安君为质。

太后不肯,曰:

“复言者老妇必唾其面。

”左师触龙愿见,后盛气而胥之入,知其必用此事来也。

左师徐坐,问后体所苦,继乞以少子补黑衣之缺。

后曰:

“丈夫亦爱怜少子乎?

”曰:

“甚于妇人。

”然后及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