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语文必修1 单元综合测评一 第一单元 认识自我.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876681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5.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粤教版语文必修1 单元综合测评一 第一单元 认识自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粤教版语文必修1 单元综合测评一 第一单元 认识自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粤教版语文必修1 单元综合测评一 第一单元 认识自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粤教版语文必修1 单元综合测评一 第一单元 认识自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粤教版语文必修1 单元综合测评一 第一单元 认识自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粤教版语文必修1 单元综合测评一 第一单元 认识自我.docx

《粤教版语文必修1 单元综合测评一 第一单元 认识自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教版语文必修1 单元综合测评一 第一单元 认识自我.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粤教版语文必修1 单元综合测评一 第一单元 认识自我.docx

粤教版语文必修1单元综合测评一第一单元认识自我

单元综合测评

(一) 第一单元 认识自我

(时间:

100分钟,分值:

1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25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4分)

①自古以来,螃蟹被誉为百鲜之尊,最鲜的美味也比不上螃蟹的美味。

金秋时节,阳澄湖的螃蟹不仅个儿大,而且只只脑满肠肥,吃起来味道好极了。

②从托举女童的“最美路人”到拾金不昧的“最美的哥”,从救学生的“最美教师”到救患者的“最美医生”,无处不彰显着从善如流的道德风尚。

③中国绝不做损人利己、以邻为壑的事情,将坚定不移地做和平发展的实践者、共同发展的推动者、多边贸易的维护者、全球经济治理的参与者。

④老胡是一位高级技工,做的零件从未出过次品,他对徒弟们说:

“我年届六十,马齿徒增,只是做好了本职工作而已。

⑤来自地面测控站和远望号测量船的测控数据开始滔滔不绝地汇集到指挥中心。

⑥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徐志摩的诗可谓独树一帜,他的诗富于想象,意境清新,风格柔美飘逸。

A.②③④B.①④⑤

C.③④⑥D.②⑤⑥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4分)

A.猴年春晚可谓星光熠熠,歌手谭维维和她的电声乐队与华阴老腔艺人合作的歌曲《华阴老腔一声喊》酣畅淋漓、荡气回肠,使人们观赏到来自黄土高坡的古老民间艺术的活力。

B.近日,由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枣阳市博物馆联合举办的“穆穆曾侯——枣阳郭家庙曾国墓地特展”在省博物馆开幕。

值得关注的是,一尊刻有“芈”字的青铜鼎首次亮相。

C.实施精准扶贫并非只是扶贫方式或手段的简单变换,而是针对贫困人口需求更加多元化,结合不同帮扶对象的具体特点和现实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

D.某种程度上,1986年播出的《西游记》已成为我们对吴承恩名著《西游记》最重要的理解途径,六小龄童对我们并不陌生,成为两代人心中不可替代的美猴王。

3.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4分)

比尔·布莱森在他的《万物简史》里介绍了超级火山的巨大破坏性。

以美国为例,__①__境内有一座超级火山喷发,__②__其产生的巨大能量将摧毁数千公里范围内的所有东西,无数人会因此丧命,__③__会导致整个国家被深达6~20米的火山灰覆盖,随后__④__会出现其他许多可怕后果。

__⑤__目前人类还无法预测美国超级火山会在何时喷发,__⑥__了解了它的杀伤力有利于我们制订各种减损预案。

A

一旦

/

即使

然而

B

倘若

那么

进而

/

由于

所以

C

假如

甚至

/

那么

D

只要

/

而且

虽然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空白手法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

如八大山人画的鱼,齐白石画的对虾,纸上别无他物,但我们却能感到满眼碧波,这就是____①______。

我国的古典诗词中也有许多这样的例子,读者在鉴赏中,____②____,从而获得审美的体验。

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实写作者和童子的对话,而诗人“问”的内容省去了,隐者是什么样子的也没有介绍,但我们可以想象得出隐者出没于高山云海之中,濯足于山涧小溪之旁……这种以实写虚的表现手法,也可以称之为_____③____。

                                    

                                    

                                    

                                    

                                    

5.下面是某中学国庆七日游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

(7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阿 太

蔡崇达

我那个活到九十九岁的阿太——我外婆的母亲,是个很牛的人。

外婆五十多岁时突然撒手,阿太白发人送黑发人。

亲戚怕她想不开,轮流看着。

她却不知道哪里来的一股愤怒,嘴里骂骂咧咧,一个人跑来跑去。

一会儿掀开棺材看看外婆的样子,一会儿到厨房看看那祭祀的供品做得如何,走到大厅听见有人杀一只鸡没割中动脉,那只鸡洒着血到处跳,阿太小跑出来,一把抓住那只鸡,狠狠往地上一摔。

鸡的脚挣扎了一下,终于停歇了。

“这不结了——别让这肉体再折腾它的魂灵。

”阿太不是个文化人,但是个神婆,讲话偶尔文绉绉的。

众人皆喑哑。

那场葬礼,阿太一声都没哭。

①即使看着外婆的躯体即将进入焚化炉,她也只是乜斜着眼,像是对其他号哭人的不屑,又似乎是老人平静地打盹。

那年我刚上小学一年级,很不理解阿太冰冷的无情。

几次走过去问她,阿太你怎么不难过?

阿太满是寿斑的脸,竟轻微舒展开,那是笑——“因为我很舍得。

这句话在后来的生活中经常听到。

外婆去世后,阿太经常到我家来住,她说,外婆临死前交代,黑狗达没爷爷奶奶,父母都在忙,你要帮着照顾。

我因而更能感受她所谓的“舍得”。

阿太是个很狠的人,连切菜都要像切排骨那样用力。

有次她在厨房很冷静地喊“哎呀”,在厅里的我大声问:

“阿太怎么了?

”“没事,就是把手指头切断了。

”接下来,慌乱的是我们一家人,她自始至终,都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

病房里正在帮阿太缝合手指头,母亲在病房外的长椅上和我讲阿太的故事。

她曾经把不会游泳,还年幼的舅公扔到海里,让他学游泳,舅公差点溺死,邻居看不过去跳到水里把他救起来。

没过几天邻居看她把舅公再次扔到水里。

所有邻居都骂她没良心,她冷冷地说:

“肉体不就是拿来用的?

又不是拿来伺候的。

等阿太出了院,我终于还是没忍住,问她故事的真假。

她淡淡地说:

“是真的啊,如果你整天伺候你这个皮囊,不会有出息的,只有会用肉体的人才能成材。

”说实话,我当时没听懂。

我因此总觉得阿太像块石头,坚硬到什么都伤不了。

她甚至成了我们小镇出了名的硬骨头,即使九十多岁了,依然坚持用她那缠过的小脚,自己从村里走到镇上我老家。

每回要雇车送她回去,她总是异常生气:

“就两个选择,要么你扶着我慢慢走回去,要么我自己走回去。

”于是,老家那条石板路,总可以看到一个少年扶着一个老人慢慢地往镇外挪。

然而我还是看到阿太哭了。

那是她九十二岁的时候,一次她攀到屋顶要补一个窟窿,一不小心摔了下来,躺在家里动不了。

我去探望她,她远远就听到了,还没进门,她就哭着喊:

“我的乖曾孙,阿太动不了啦,阿太被困住了。

”虽然第二周她就倔强地想落地走路,然而没走几步又摔倒了。

她哭着叮嘱我,要我常过来看她,从此每天依靠一把椅子支撑,慢慢挪到门口,坐在那儿,一整天等我的身影。

我也时常往阿太家跑,特别是遇到事情的时候,总觉得和她坐在一起,有种说不出的安宁和踏实。

后来我上大学,再后来到外地工作,见她分外少了。

然而每次遇到挫折,我总是请假往老家跑——一个重要的事情,就是去和阿太坐一个下午。

虽然我说的苦恼,她不一定听得懂,甚至不一定听得到——她已经耳背了,②但每次看到她不甚明白地笑,展开那岁月雕刻出的层层叠叠的皱纹,我就莫名其妙地释然了许多。

知道阿太去世,是在很平常的一个早上。

母亲打电话给我,说你阿太走了。

然后两边的人抱着电话一起哭。

母亲说阿太最后留了一句话给我:

“黑狗达不准哭。

死不就是脚一蹬的事情嘛,要是诚心想念我,我自然会去看你。

因为从此之后,我已经没有皮囊这个包袱。

来去多方便。

那一刻才明白阿太曾经对我说过的一句话,才明白阿太的生活观:

我们的生命本来多轻盈,都是被这肉体和各种欲望的污浊给拖住了。

阿太,我记住了。

“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

”请一定来看望我。

(选自《2015年小小说排行榜》,略有删改)

6.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4分)

A.看到祭祀“外婆”的贡品——一只鸡洒着血到处跳,阿太便跑出来,一把抓住那只鸡,狠狠地摔在地上,表现了阿太的麻利和无情。

B.主要人物阿太的语言,时而短促有力,时而绵软悠长;时而朴实无华,时而深邃隽永。

既让人感到亲切,又引人回味思考。

C.92岁的阿太在检修屋顶时不小心摔伤,见到“我”后失声痛哭,说明这个倔强的老太太也有恐惧和软弱的一面。

D.小说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撷取人物生活中的几个场景片段连缀成文,看似随意,却颇具匠心。

阿太临终前的叮嘱是为了告诉我:

人对生死须有豁达的态度。

7.请从人物描写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的角度,简要赏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

(6分)

①即使看着外婆的躯体即将进入焚化炉,她也只是乜斜着眼,像是对其他号哭人的不屑,又似乎是老人平静地打盹。

                                    

                                    

                                    

②但每次看到她不甚明白地笑,展开那岁月雕刻出的层层叠叠的皱纹,我就莫名其妙地释然了许多。

                                    

                                    

8.“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

”请结合小说,并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或阅读体验,谈谈看法。

(8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吴芳吉:

国人之范

邹柱石

吴芳吉(1896-1932),为20世纪20年代中国著名诗人。

1896年出生在重庆杨柳街,8岁随父迁居江津“白屋吴宅”,世称“白屋诗人”。

13岁时在作文课上写出名噪全川的《读外交失败史书》,被誉为神童。

他被称为诗词改革的先驱,是举国皆知、享誉一时的爱国诗人。

其代表作《婉容词》,被中国诗界誉为“几可与《孔雀东南飞》媲美”的传世之作。

《婉容词》描写了一位贤淑的乡下女子被出国留学丈夫抛弃而殉情的爱情悲剧。

诗一发表就引起文学界的震惊,全国读者争相传诵,并被选入中小学教材。

当时的读书人只要一提到吴芳吉就能随口吟诵出:

“天愁地暗,美洲在那边?

……”

今天来看,《孔雀东南飞》毕竟是永恒的经典,《婉容词》再怎么好,都没有可比性;但是当时的影响,可见一斑。

他的人品、文品也曾受到周恩来、郭沫若等人的高度赞誉。

1910年,吴芳吉凭才华考入北京清华园留美预科班。

1912年因抗议美籍教师无理辱责因病缺考的中国同学,吴宓和吴芳吉等十人被选为罢课代表。

吴芳吉年纪最小,仿骆宾王《讨武曌檄》,撰写《讨校长檄》,署名求公道。

后拒绝认错被校方开除,时年16岁。

被清华开除后,吴芳吉流浪北京,后辗转去上海书局做校对,次年在同学资助下徒步回川,沿途乞讨,历时半年回到老家。

这个直堕底层的经历,让吴芳吉了解了当时的中国社会。

军阀的暴行、战乱的苦痛、百姓的困顿、女性的压抑……无不给其心灵带来震撼,成为笔底狂澜。

吴芳吉的诗文成了反映民生疾苦的号角和武器:

“三天不书民疾苦,文章辜负苍生多。

这以后,吴芳吉一边读书,一边创作,一边从教。

吴芳吉从教的足迹遍布全国,他凭自己的学识声望和至交好友吴宓等的介绍,做过中学教员,做过大学教授。

先后受聘于西北大学、东北大学、成都大学、四川大学等名校任教。

1929年,他与重庆籍教授一起致力创办了重庆大学,任文科系主任。

1931年,应当时的江津县县长邀请,辞去待遇较好的重大文学系主任兼教授之职,返回江津中学任校长。

吴芳吉到校后,在学校的砖柱上,亲笔书写“学、海、津、梁”四个篆字作校训,高薪聘请外地优秀教师到江津中学任教,特聘重庆大学的外籍教授来校讲学。

江津中学在他的励精图治下,很快跃升为中华一流中学。

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际,时任江津中学校长的吴芳吉深夜读报,见此消息,立即亲自敲响校钟,集合全校师生上街游行抗议。

1932年“一二八”事变,日军进攻上海,十九路军奋起抗日,吴芳吉闻讯,慷慨高歌,欲单身一人赴前线杀敌,被师生从江边劝回。

按捺不住的激情,使他创作了颂扬19路军的抗日诗歌《巴人歌》,“三千子弟令如山,征衣未浣血斑斑……”传诵一时的诗作,成了唤起民众抗战的动员令。

本年5月4日,他应邀到重庆作宣传抗日的演讲,当众朗诵《巴人歌》,上千听众鸦雀无声,热血沸腾,泪流满面。

5月5日返回江津,当晚向全校师生传达重庆各界同仇敌忾、心系抗战的情形,并再次朗诵《巴人歌》,朗诵未完,诗人兼校长的他已体力不支、脸色惨白地倒下了。

5月9日,吴芳吉辞世,时年36岁,送葬者700余人。

芳吉自小家庭贫困,营养不良,文弱之人而具铮铮铁骨。

思其在重庆朝天门码头只身赴国难之时,其慷慨苍凉,大有当年燕国荆卿屠秦之悲壮豪勇。

虽享寿仅36载,胜活百年多矣。

芳吉其为川人之范,国人之范。

(选自《重庆日报》)

相关链接:

①吴芳吉少年生活的地方环境不好,盗娼赌博者多,父亲吴传姜就用石灰将墙门刷白并写“白屋吴宅”字牌,意为清白之家,吴芳吉就自取名“白屋吴生”。

②吴芳吉跨入诗界之时,正值“五四”文学革命兴起。

他在诗歌创作中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论战“新旧文学观”。

对诗界全部否定传统诗格的“突变论”、全盘欧化的“另植论”、死守陈规的“保守论”都进行了批判,倡导诗歌要有时代感和现实感,要有鲜明的现实主义……

(庞国翔《用诗歌抵制日货的诗坛奇人吴芳吉》)

9.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4分)

A.吴芳吉的诗歌代表作《婉容词》取材于生活,反映了当时社会青年男女之间始乱终弃的爱情悲剧,可与《孔雀东南飞》媲美。

B.20世纪初,吴芳吉的诗歌根系百姓,深入底层,成了反映民生疾苦的号角和武器。

C.在诗歌创作观念上,吴芳吉主张要有时代感和现实感,要有鲜明的现实主义。

D.文中多次引用传主的诗句,使得传记在表达方式上富有变化,更能激发读者的思考。

10.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吴芳吉虽被誉为“神童”,但他的《婉容词》与《孔雀东南飞》相比,无论是艺术形式,还是思想内容,都相去甚远,无法比拟。

B.年少轻狂的吴芳吉因抗议美籍教师辱责中国同学,便仿唐骆宾王《讨武曌檄》撰写《讨校长檄》,书于横幅长条并署名张贴,最终被学校开除。

C.求学的坎坷,生活的艰辛,一方面使得吴芳吉四处飘零,深陷社会底层;另一方面,也使吴芳吉的诗歌更加接近民众,更具鲜明的现实主义特色。

D.颂扬19路军的抗日诗歌《巴人歌》倾注了吴芳吉的满腔写作热情,激发了广大人民的抗日斗志,也成了吴芳吉的生命绝唱。

E.吴芳吉既是一个诗人,也是一个教育家。

他在担任江津中学校长期间,大刀阔斧推进教育改革,彻底摒弃旧的观念,提出了“学、海、津、梁”的四字校训。

11.文中说,“芳吉其为川人之范,国人之范”。

吴芳吉身上有哪些方面可为人之楷模?

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并就其中的一个方面谈谈你的看法。

(8分)

                                    

                                    

                                    

四、写作(60分)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老李的朋友老张慕名从南方来到哈尔滨看冰灯,他惊诧于哈尔滨冰灯的晶莹、剔透、玲珑和璀璨,滔滔不绝地赞美。

朋友说:

“真羡慕你啊,每年都可以看到这么美的景致!

”一瞬间,老李愕然了——他已经有五六年没有看冰灯了。

每年哈尔滨冰雪节时他都对自己说,过几天吧,反正就在家跟前,等不忙时再去看,这一等几年就过去了。

对于这则材料,你有何感受、联想、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解析】 ①脑满肠肥:

形容不劳而食的人吃得很饱,养得很胖。

对象用错。

②从善如流:

形容能很快地接受别人的好意见,像水从高处流到低处一样顺畅自然。

属望文生义。

③以邻为壑:

拿邻国当作大水坑,把本国洪水排泄到那里去,比喻把困难或灾祸推给别人。

④马齿徒增:

谦称自己虚度年华,没有成就。

⑤滔滔不绝:

形容语言像流水一般不间断,形容话很多,说起来没个完。

⑥独树一帜:

指单独树起一面旗帜。

比喻独特新奇,自成一家。

【答案】 C

2.【解析】 A项,搭配不当,把“观赏”改为“感受”或删除“的活力”。

C项,介词宾语残缺,在“多元化”后加“的客观现实”;D项,一是“六小龄童对我们并不陌生”主客颠倒;二是搭配不当,“成为两代人心中不可替代的美猴王”不是指“六小龄童”本人,应为“六小龄童饰演的孙悟空”。

【答案】 B

3.【解析】 本题以正确使用关联词语的形式考查语言表达连贯。

我们可以首先确定逻辑关系相对清楚明确的几项。

④前后句之间应为并列关系,排除B、C两项。

⑤⑥所在句子句间为转折关系,A项“即使”与“然而”搭配不当,应排除。

故应选D项。

【答案】 D

4.①空白手法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②可以通过想象补充画面内容 ③诗歌中的空白艺术

5.为了丰富课余生活、增长见识,学校将组织国庆杭州七日游活动,要求参加者做好前期准备,到杭州的主要活动有参观游览高校、博物馆和风景区。

6.B A项,“无情”不对,阿太这样做是减轻鸡的痛苦;C项,说老太太“恐惧和软弱”不妥,阿太的哭流露出老人对自己未来生活的担忧,同时也表现了人物率真的一面;D项,不全面,“阿太临终前的叮嘱”表达了对“我”的不舍和牵挂,希望“我”不要悲痛,对生死有豁达的态度。

7.①通过细腻的神态描写,表现了阿太的隐忍性格和对待生死的平静、超脱态度。

②在对人物的神态描写和肖像描写中,揭示了阿太的坚强性格对“我”面对生活挫折时的积极影响。

8.(示例)人活着不应养尊处优,如行尸走肉一般;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奋斗的过程,要经历千辛万苦乃至身心的磨炼,有所作为。

小说中的阿太虽已至耄耋之年,却并不屈服于生活,她坚强地面对亲人的离世和自己的老去,“舅公”和“我”也在她的言传身教中,变得更加强大。

古语“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双目失明的海伦·凯勒不向残疾的肉体低头,笔耕不辍,终成著名作家;全身瘫痪的霍金仍致力于宇宙论和黑洞的研究;华人首富李嘉诚虽然富可敌国,依然坚持睡前看书,每周一到周六准时上班……“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既阐释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又传递了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9.A 结合第二段及第三段开头文字可知,该项“反映了当时……”评价过高。

10.CD A项,“相去甚远”不合文意;B项,“年少轻狂”错,“书于横幅长条并署名张贴”于文无据;E项,“大刀阔斧推进教育改革,彻底摒弃旧的观念”有些夸大其词。

11.①是中国诗词改革的先驱,在诗歌创作中有自己独到的见解;②为人公道正派,敢于同无理辱责中国学生的行为抗争;③心系民生疾苦,用自己的诗歌反映军阀的暴行、战乱的苦痛、百姓的困顿;④富有爱国热情,面对日军的侵略行径,不仅创作颂扬抗战的诗作《巴人歌》,还鼓舞师生,走上街头,游行抗议;⑤重视教育,为旧中国的大学教育和中学教育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看法略)

12.【写作提示】 这则材料的立意角度有两个:

一是老张,慕名从南方来到哈尔滨看冰灯,他惊诧于哈尔滨冰灯的晶莹、剔透、玲珑和璀璨,发现远方的风景很美。

据此可以立意,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要走出去,到远方去。

二是老李,美好的风景就在自己的家门口,却有五六年没有看,想等不忙时再去看。

据此可以立意,近处也有美好的风景,要关注身边的风景,留心生活,发现生活的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