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第一章序言.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876560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4.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汉语第一章序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现代汉语第一章序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现代汉语第一章序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现代汉语第一章序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现代汉语第一章序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汉语第一章序言.docx

《现代汉语第一章序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汉语第一章序言.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汉语第一章序言.docx

现代汉语第一章序言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信息、信息载体和语言

一、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之一

  1、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自古至今无时无处不存在着信息。

  因为有了信息,物质和能量才有其千差万别的性质和状态;

  因为有了信息的传递和交换,物质才有运动,能量才有转换,

  客观世界才有了时空的延展和组织的秩序。

  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过程一直贯穿着信息的传递和交换。

  自然界的和谐与秩序、生物链的相关与制约,无不表现出信息传递与交换的巨大作用。

  2、人类社会离不开信息的传递和交换。

  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系统。

  人的一切行为和社会活动,都要依靠信息的传递和交换。

  如果没有信息传递与信息交换的功能,无论是作为一个个体,还是一个组织或整个社会,都会陷于瘫痪甚至崩溃。

  3、大脑是人类的重要信息处理器官。

  大脑思维承担生命体与与外部世界之间的信息处理功能。

  这些功能包括:

组织协调,情感、知觉、反应、态度、支配行为等。

  4、信息处理、传递与交换,需要载体。

  遗传信息的载体是DNA;

  光合作用的载体是叶绿素;

  同素异构体的信息载体是结构方式;

  血液中氧的载体是血红蛋白中的铁;

  人类高级神经活动,大脑思维的信息载体就是语言。

二、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信息载体

  1、大脑思维活动是极其复杂的高级神经活动。

  它所处理的信息来源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各种“信息接受器官”。

  因此,人与人互相传递的信息就具有“多样综合性”的特点。

  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多种信息通道,可以单一或互相配合传递信息。

  2、信息的传递需要载体。

  实物、手势、表情、姿势、动作行为等,都具有信息载体功能。

  3、在所有的载体中,“声音”是最方便、最灵活、成本最低的载体。

  手势、姿势、动作等,都会影响到正常的活动;

  表情必须在一定的距离内否则看不清;

  实物载体太笨重,使用不便,而且有时间限制,例如鲜花、水果等。

  声音就没有这些限制,可以边走边说,边干边说,即使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也可以说。

  更重要的是,其他各种载体所能传递的信息量很有限,语音却可以组合成无穷无尽的话语来载负所要表达的一切信息。

  所以说,有声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信息载体符号系统。

  4、语言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发展过程。

  人类学家研究发现,在36亿年的生物史中,

  猿类出现后经过1800万年的进化,才产生了人类的语言。

  人类和语言经过近200万年的进化和摸索,才创造了文字。

  在人类语言产生后近200万年的历史中,语音语义的结合逐渐形成系统规定的关系。

  因此,我们看文字产生后所记录的语言词汇,表现出了很严整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这种系统性就是长期“约定俗成”的结果,也是语言符号系统的重要表现。

  这也是世界上所以会有各种不同的语言事实的重要原因。

三、语言系统的三要素

  语音、基本词汇和语法式语言的“三要素”。

  1、语音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形式。

任何语言都是物质形式和意义内容的统一体。

  人类的自然语言都是有声语言。

  语音就是语言意义的载体。

  内容只有借助语音的载负才能获得物质的外在形式。

  所以说,语音是构成语言系统的“三要素”之一。

  2、基本词汇

  词是语言中可以自由运用的基本单位,是语音和语义的结合体。

  词汇是所有离散的词语的集合,是载负语句内容的基本材料。

  学习和掌握一种语言,就要掌握足够的词汇量。

  所以说,基本词汇是语言的“三要素”之一。

  3、语法

  语法是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则和运用规律。

  任何语言都有自己的一套语法系统。

  语言的学习和运用、交流和理解都要建立在正确的语法规则之上。

  所以说,语法是语言的三要素之一。

四、内部语言与外部语言

  1、内部语言是大脑思维的信息符号系统。

  内部语言活动是以外部语言为基础,并以生成外部语言为结果的信息处理过程。

  大脑要把信息器官收集到的各类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必须有相应的信息载体,如形象、声音等。

  在对各类信息综合、分析、判断、推理的过程中,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化的过程。

  这个过程表现为:

              局部到整体;

              模糊到清晰;

              粗浅到深刻;

              简单到复杂;

              形象到概念。

  最后,思维的结果会以语词的形式形成清晰的认识、观点、态度。

  2、外部语言就是说出来的话。

  说话用口、听话用耳。

外部语言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交际所使用的“口耳”符号系统。

  说话是为了交流和交换信息。

  外部语言就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音义结合的信息符号系统。

  3、无论内部语言还是外部语言,都是人类所创造和运用的符号系统。

  作为有声语言载体的语音,必须与意义相结合才能成为语言中的符号单位。

  语言中最小的可以自由运用的音义结合体就是词。

  语言中的每一个词都是符号。

在这个符号中,载体形式是语音,信息内容就是语义。

  符号的载体形式和信息内容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只是人们的一种约定。

  因此,用什么语音来表达哪种意义,在不同的语言中是不同的。

五、语言的基本属性

  语言的重要属性就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信息交际工具”,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

  1、社会性

  语言是社会约定俗成的,是所有成员以不同形式参与、约定和服从这种约定的结果。

  因此,语言是社会成员共同拥有的一种财富,不是某部分群体单独占有的私有财产。

  2、交际性

  语言的存在价值就在于交际。

  交际就要有参与交际的发出信息方和接受信息方,或者叫说话人和受话人。

  双方有交际的需求,就要借助于语言。

  语言的正确运用,保证了交际的顺利进行。

  3、工具性

  工具没有阶级性,任何人都可以使用。

  工具有优劣之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语言的功能在于作为交际工具,满足社会使用者的交际需求。

  不同的语言之间没有优劣之分;同一种语言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存在表达功能上的差别。

  语言在运用过程中,不断为了适应社会的新要求完善自己的系统功能。

  社会的发展不断对语言提出新的要求,这是促进语言发展的动力。

六、语言的功能特点

1、逻辑思维的符号

马克思说过,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

  人类的逻辑思维离不开语言。

  人如果不会任何语言,就无法融入社会,成为健全的人;

  人类社会离不开语言。

  如果没有语言,就不成其为人类社会。

  2、认知交流的媒介

语言哲学认为,语言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中介。

  人们只有通过语言才能向别人介绍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运用语言描述自己的直接经验和对外部世界的认识;

  人们也只有凭借语言才能了解世界,获得间接经验。

  语言可以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了解别人。

  如果没有语言,思想、认识和经验等都失去了重要的媒介。

  3、智力开发的工具

语言与人的智能活动密切相关。

  语言能力的获得是人类进化的关键。

  人的智力和素质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语言思维和表达。

  感觉到的东西不能有很好的认识,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认识它。

  只有首先获得语言能力,才有可能进一步开发大脑的智力。

  语言能力差而具有较高智商的人是很少见的。

  4、文化传承的载体

人类社会有了语言文字的记录,历史才能够得以世代传承。

  语言文字记录和传播的内容饱含了文化的信息。

  有了语言文字的记录,民族特色的文化精华才能在共时的范围内更广泛地传播。

  有了语言文字的记录,前辈创造的精神遗产才能在历时的系统中更久远地延续。

  5、信息处理的重点

在多媒体信息网络时代,在所有的信息媒体中,语言文字仍是信息处理的重点。

  不管电脑技术如何发达,所处理的信息仍然以人的活动为中心,以人的信息交换媒体为重点。

  我们社会和生活中绝大多数信息都是以语言文字的形式出现的。

  可以说,进入信息时代的根本标志就是语言文字信息的数字化。

  6、民族心理的寄托

语言文字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被赋予了丰富而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

  语言是构成民族特征的重要部分,并成为民族心理的寄托。

  古人有所谓:

          “他乡遇故知”

          “乡音未改”

          “触物生情”等等说法,

  都是古今共同的感情表达。

  7、国家主权的标志

任何一个主权国家都有自己法定的语言文字。

  都德的《最后一课》因为写出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语言“情结”而打动了亿万人的心。

  所有的外交官不管外语多好,在外交场合都要使用本国的的民族共同语讲话。

  因为这涉及到一个主权国家的独立和尊严。

七、语言文字的现代化

  “语文现代化”是信息社会对语言文字应用提出了新任务和新要求。

  对汉语汉字来说,概括起来主要有“四化”:

    电脑化  工程化  国际化   标准化

  1、电脑化

  主要包括“电脑中文化”和“中文电脑化”两方面。

  前者是指电脑能够处理中文,这一点20年前就已经实现了;

  后者是指所有的中文信息能够获得电脑化的数字形式,这一点目前仍在努力当中。

  2、工程化

  语言应用、语言处理、语言产业、语言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都是系统工程;

  系统工程就应当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选择最佳化的方案。

  系统工程就要讲究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就要讲求效率;

  按科学规律办事,不能感情用事,更不能搞伪科学。

  3、国际化

  中国的改革开放被认为是20世纪对人类有重大影响的事件之一。

  20年来改革开放的实践,在中国走向世界的同时,世界也在走向中国。

  与国际接轨、建设国际统一的信息平台是当前各国有识之士的共识。

  大量的事例都给我们展示了国际化的艰巨任务和美好前景——

  对外汉语教学的蓬勃发展;

  信息处理用统一的中日韩国际标准汉字字符集的研制;

国际互联网上中文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4、标准化

  工业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成果之一是生产制造过程中的一系列“标准化”。

  因为有了标准,才会有离散式的生产与科学化的管理;

  只有标准化才能保证市场经济的全球化。

  在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潮流中,知识创新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竞争热点。

  语言文字作为重要的知识载体必须走法制化、标准化的道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关于语言文字的行业与部门的标准、法规、规定有几十种;

  关于汉语汉字的国家标准有数十种。

第二节汉民族共同语

一、世界的语言

二、汉藏语系和汉语

三、现代汉语的定义

四、“现代汉语”名称的理解与使用

五、现代汉语的特点

一、世界的语言

1、世界语言种类繁多

1、世界语言种类繁多

  世界上存在着各种不同的语言。

  根据目前所调查到的数据,有确切记录的语言在2000种以上。

  其中有些已成为历史的遗迹,例如拉丁语、我国境内的西夏语、鲜卑语等。

  汉语是目前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其次是英语、俄语等。

  使用人数最少的语言,只有几千甚至数百人在使用,例如我国东北的鄂伦春语、赫哲语。

2、语言的结构分类

2、语言的结构类形

  从语言的内部结构特征上看,一般将世界上的语言分为以下四种:

    词根语;

    粘着语;

    屈折语;

    多式综合语

3、语言的谱系分类

3、语言的谱系分类

  根据不同语言中语音、基本词汇和语法相同或相似的程度,确定各种语言间“亲属”关系的语言分类的方法。

  一般把世界上的语言分为九大语系,每系下分语族、语支,最后到具体的语言。

  我国境内55个少数民族的语言分属其中的五大语系。

分别是:

  汉藏语系:

有30个民族(包括回族,不包括汉族),人口共约4860万,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约6643万)的73%。

我国的民族大多数属于汉藏语系。

  阿尔泰语系:

有17个民族,人口共约1539万,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23%。

南岛、南亚、印欧三语系(以及语系末定的):

有8个民族,人口共约244万,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4%。

二、汉藏语系和汉语

  1、汉语属于汉藏语系

  从语言的谱系分类上看,汉语属于:

  汉藏语系——汉语语族——汉语语支——汉语。

  2、在汉藏语系中共有四个语族,其余三个分别是:

  侗泰语族;

  苗瑶语族;

  藏缅语族。

  3、汉藏语系中各语言的主要特点:

  1)有声调;

  2)单音节词根占多数;

  3)有量词;

  4)使用虚词和语序作为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

三、现代汉语的定义

  现代汉语:

    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

    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

  现代汉语的定义中包括三层意义:

1、语音标准

主要是音位系统,即音节的声韵系统。

  例如不分尖团、没有入声、有四呼、区分N——L,前后鼻音、有四个声调等。

  选择北京语音为标准,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一是因为北京是我国的首都。

  自元朝建都以来,数百年来一直是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二是因为使用人数多,在全国流布范围广、影响大;

  三是因为北京语音系统结构简明,规律严整,音节悦耳动听。

2、词汇基础

  北方方言是我国最大的方言,使用人数最多,词汇最丰富。

  这一点是其他任何方言也无法与之相比。

  将北方方言确定为现代汉语的基础语言,主要有如下原因:

  一是北方广大地区历来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达地区。

  北方民族多为强势民族。

  历代都城,多分布在黄河流域和中原地区,例如陕西、河南、河北等地。

  北方地区的语言随“政府行为”的力量得以扩大和传播。

  二是历代文献和文学作品,几乎都是使用北方方言词汇写成的。

  例如:

孔孟之学、儒家经典甚至诸子百家。

  北方话与“官方语言”在词汇系统上形成水乳交融的关系。

  三是因为北方方言使用的地域最广:

  黄河流域及其以北的广大地区;

  长江流域的重庆、南京;

  云南、贵州、广西等地,都使用北方方言。

  3、语法规范

3、语法规范

  语法是语言的三要素之一。

  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应从以下三方面加以理解:

  

(1)白话文是与文言文相对应的概念。

  白话就是口头说的民族共同语。

  古代白话是指古代口语化作品;例如唐代的传奇、宋代的市井文学、清代的笔记小说等。

  现代白话就是普通话。

  白话文是用白话写成的文章和文学作品。

  

(2)“著作”就是文章和文学作品。

  著作多是经过字斟句酌,反复修改的作品。

  著作的作者一般应具有较好的语言功底和表达能力。

  (3)“典范”的含义指经典和规范。

  “现代白话文著作”数不胜数,可作为语法规范的作品应是经典性的著作。

  即使是“名人名作”,如果不是经典或规范的,也不在此例。

  这就排除了“以人划线”和简单化,例如,即使像鲁迅、郭沫若这样的语言大师,也有非典范的作品。

  另一方面,“典范”的著作必然经得住推敲,脍炙人口,广为流传。

  凡是经过多人反复推敲,社会权威机构发布的文章文件,都具有语法规范的价值。

例如:

政府公文、教材、报刊重要文章、影视传媒中的严肃作品等等。

四、“现代汉语”名称的理解与使用

  “现代汉语”这一术语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用法。

  1、狭义的用法指汉民族共同语,即普通话。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定义,是狭义的用法。

  在我们说“学习现代汉语”的时候,是狭义的用法。

  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是使用狭义的用法。

  1973年12月8日,联合国第28次会议一致通过决议,把汉语作为联合国大会和安全理事会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其他五种语言分别是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

这里所说的“汉语”也现代汉语的狭义用法,即指“普通话”。

  2、广义的用法统指普通话和方言。

  在当我们说“研究现代汉语”或“现代汉语研究”时,则是广义的用法。

  在与外语相对比时,有时也用广义的用法。

  因为一般外国人分不清方言还是普通话,所以就用统称,即使是方言,也算汉语。

  3、“现代汉语”有不同的称呼

  在台湾称“国语”;

  东南亚、新、马、泰称“华语”;

英美也有称现代汉语为“官话”或“满大人”的(英语译音词)。

五、现代汉语的特点

  特点是通过比较,归纳总结出来的。

比较的对象包括:

  历时的比较,即与古代汉语、近代汉语相比;

  共时的比较,即与世界上其他语言的比较。

1、语音特点

  1)每一音节都有声调

  声、韵、调是汉语音节的三要素,其中,声调是音节的标志。

  外语的音节通常以元音为标志,两个元音就是两个音节。

  汉语的复韵母即使两个元音(好hǎo)或三个元音(教jiào)也是一个音节。

  2)辅音以清辅音为主.浊辅音只有m、l、r,没有复辅音。

  英语等外语有浊辅音和复辅音;

  古代汉语也曾存在过复辅音;

  现代汉语没有复辅音。

  3)元音是汉语音节结构的核心

  任一音节必有韵母,任一韵母必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元音。

  元音属于乐音,辅音属于噪音。

  现代汉语以清辅音为主,清辅音声带不振动,所以,音节中噪音少而乐音多。

  4)有“阴、阳、上、去”四个声调,没有入声

  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都有入声。

  古代入声音节在现代汉语中分别归并平、上、去三个声调中。

  有些方言仍然保留入声声调。

  2、词汇特点

2、词汇特点

  1)以单音节词根和根词为主

  现代汉语中的音节一般都有意义。

  这些记录意义的音节就构成了现代汉语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语素和词。

  2)双音节词占优势

  现代汉语大量采用词根复合构词法创造新词。

  双音节词具有音节对称和谐的美感,具有偶数的节奏韵律。

  3)在多音节词语中,“四字格”形式占多数

  这与双音词占优势有关,也与汉语偶数节律习惯有关。

  有些数字略语多采用偶数形式。

如“四化”、“五好”、“三大纪律”、“四个一样”等。

3、语法特点

  1)词形没有形态变化

  2)词法以词根复合构词法为主

  3)量词丰富

  许多名词要求与特定的量词搭配。

  量词是对名词的外部特征的一种分类标志。

  大量使用临时量词。

  4)存在许多兼类词

  例如动词兼名词、动词兼介词、动词兼形容词等等。

  5)句法与词法结构具有一致性

  词和短语以及句子结构方面具有一致性。

例如:

  “地震”(主谓结构的词)与“经济改革”(主谓结构的短语)

  “提高”(述补结构的词)与“看清楚”(述补结构的短语)

  优点:

为汉语的学习和应用提供了方便的基础;

  缺点:

存在词与短语划界不清的现象,特别是在双音结构中,这一问题显得十分突出。

  6)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是语序和虚词

  使用相同的词却因语序不同而表达不同的意思。

  例如:

  “大抓工业”和“抓大工业”;

  “我要学”和“要我学”;

  “事出有因、查无实据”和“查无实据、事出有因”;

  “说不好”、“不好说”、“不说好”;

  使用不同的介词,意思完全不同。

  例如:

  “把他打了”和“被他打了”。

 4、语用特点

1)现代汉语具有意会性。

  现代汉语的意义表达经常采用意会的方式。

  表达求简、求明,求达意而已,并不一定求句子结构的完整。

  因此,句子有许多省略的形式。

  2)一些歧义短语需依靠语境消歧。

  有些句子如果离开上下文语境会影响意义的理解,甚至出现歧义。

  这些歧义只有依靠句子的上下文所提供的信息才能消除。

  5、修辞特点

1)现代汉语采用汉字作为书写符号。

  汉字特殊的构形方式,形成了字形离合,炼字等修辞特点。

  例如讽刺统治阶级压迫剥削导致民不聊生的对联:

  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

谐音表示“缺衣少食”。

  八国联军进北京后,有人写出对联,

  上联是“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

  下联是“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

  讽刺统治者只知道高高在上,做官当老爷;“鬼子”侵略作乱,国家危机四伏。

  这副对联寓意深刻,用字巧妙,也是利用了汉字构性的特点。

  2)汉语音节具有整齐的声韵结构,所以汉语的语音修辞特点十分明显。

  双声、叠韵及双声叠韵及押韵、对偶等修辞格式。

  许多顺口溜、民谣、小品、幽默也都有合辙押韵的修辞特点。

  3)含有浓厚的民族传统文化特色

  具有极强表现力和感染力。

  如歇后语、成语典故、委婉语、禁忌语等。

  6、信息处理特点

1)汉字属于“大字符集”。

  汉字字种数量大、字形结构复杂、字体变化多样。

  在字形技术和标准化方面超过世界上其他任何一种文字。

  汉字出入计算机和被称为“瓶颈”问题。

  2)存在词语切分问题。

  书面汉语不实行分词连写。

  因此中文信息智能化处理中需突破“词语切分”等关键问题。

  3)存在“词性标注”问题。

  汉语词典一般不标词类。

  兼类和活用的词,离开具体的上下文语境难以确定词性。

  中文信息处理自动标注词性成为关键课题。

  4)大陆和台湾的统一和规范。

  由于历史的原因,大陆和台湾在简繁汉字的使用和汉语词汇等方面存在许多差异。

  大陆使用简化字,台湾使用繁体字。

  常用词语存在许多差异。

  外语借词方面存在的同源异形词。

  同源异形科技术语的统一和规范成为信息处理标准化与国际化的重要任务

第三节现代汉语的形成

一、现代汉语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1、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近代汉语长期发展演变而形成的。

  书面汉语的文体形式经历了从方言——近代白话——现代白话的一系列变革。

  这一历史发展脉络因为有了汉字的记录,有浩如烟海的文献提供线索和依据。

  距今大约5000多年前,中国版图上存在着以黄河流域中原文化为中心的华夏文明。

  华夏民族是中华民族的远古祖先。

  现在说“炎黄子孙”中的炎黄,是传说中“开天辟地”时的“炎帝”和“黄帝”。

  “炎帝”和“黄帝”比夏朝和商朝还早。

  陕西现存“黄帝陵”,就是传说中黄帝的陵墓,是可以追溯到中华民族源头的象征。

2、秦始皇“书同文字”政策意义深远。

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集权的封建国家。

  秦始皇实行的重大国策之一就是“书同文字”政策。

  秦朝统治的时间不长,直到汉王朝的建立,终于形成了强大而稳定的大一统局面。

  “汉族”、“汉字”、“汉语”构成的汉文化,取代了“华夏文化”。

  汉字早在殷商时代就已经是非常完善的文字体系了。

但是中间经历了2000多年诸多朝代的变迁,最后冠以“汉”名,至今仍称之为“汉字”,足以说明汉王朝的建立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

  中原文明与周边其他并存的文明之间,互相接触和渗透,配合和冲突,归化与流散。

  其结果逐渐形成了汉藏语系不同语族、语支和语言的格局。

  历史上对周边文化的称谓:

东夷、北狄、西戎、南蛮、百越等。

  中原文明包括汉语汉字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