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专业外出考察报告精选word文档 13页.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876243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设计专业外出考察报告精选word文档 13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设计专业外出考察报告精选word文档 13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设计专业外出考察报告精选word文档 13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设计专业外出考察报告精选word文档 13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设计专业外出考察报告精选word文档 13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设计专业外出考察报告精选word文档 13页.docx

《设计专业外出考察报告精选word文档 13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计专业外出考察报告精选word文档 13页.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设计专业外出考察报告精选word文档 13页.docx

设计专业外出考察报告精选word文档1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设计专业外出考察报告

篇一:

设计专业外出考察报告

专业考察报告一、考察地点:

湖北省博物馆,大足石刻,乐山大佛,峨眉山,武侯祠,宽窄巷

二、考察方式:

班集体考察,观察记录收集相关资料。

三、考察时间:

一周

四、考察目的:

通过参观学习历史文化遗产,自然景观风貌,宗教艺术古迹,当

地文化风土人情。

让我们将课堂所学与现实世界、社会生活紧密

联系,使其通过观察、实际接触去发现自然、感悟自然,发现现

实和生活中的精巧设计实例,体验中国传统艺术的精华,经过消

化和吸收后转化为自己将来职业设计生涯的设计贮备。

在专业方

面提高我们的手绘水平、扩大视野、为明年的毕业设计和以后的

设计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搜集并整理设计课程中所需要的社会

资料,使我们通过考察不断的升华自我、完善自我。

同时培养学

生的团队精神,增强同学之间协作的责任感和团体意识。

五、考察过程及体会:

国庆回校后,终于我们踏上了我们期待已久的考察之行的道路,在罗洁老师

的带领下,我们在一周的时间里先后参观考察了武汉、重庆、乐山、峨眉、成都,通过对这些地方建筑、历史文化遗产的考察学习以及一路上的所见所闻,给我很多的感受,收获很大,相信对我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有很大的帮助。

(1)湖北省博物馆

当我们到达省博物馆的时候,一眼望去,整个博物馆尽收眼底,仿古的建筑,青灰色的瓦片,四方的屋檐,阳光的照射下,更显古朴,那一砖一瓦似乎述说着悠长而古老的故事。

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当属曾侯乙编钟,它是迄今发现的最完整最大的一套青铜

编钟。

它出土时震惊了中国、震惊了世界,被认为是世界音乐史上的重大发现。

在两千多年前就有如此精美的乐器,如此恢宏的乐队,在世界文化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曾侯乙墓编钟的铸成,表明我国青铜铸造工艺的巨大成就,更表明了我国

古代音律科学的发达程度,它是我国古代人民高度智慧的结晶,更是我们中华民

族的骄傲。

然而我最欣赏的是在陶瓷展区的粉彩荷花吸杯,它来自清朝光绪34年,高

4.8厘米,长19厘米,造型通身作荷花瓣式,花梗中空做吸管,粉色为主,花

梗为淡绿色,十分新颖,釉色粉红,接接近真正的荷花,其中非常重要的技术是

粉彩,这种技术是在康熙五彩的基础上受珐琅彩的影响而创作的瓷器品种,粉彩

的出现更丰富了瓷器上的色彩,素以“粉雅柔丽”而著称。

看见这件精美的艺术

品,让我觉得像一幅精致的白描工笔画展现在我眼前,在学习装饰图案时,对传

统花卉的图案也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到现场看见了之后,还是感觉到了惊奇,它

流畅的线条,细长的金线勾边,所有的色彩搭配给我非常华丽的视觉感受,使人

赏心悦目。

通过参观学习,有了不小的收获。

详细的资料、生动的实物为我们全面展示

了湖北悠久的历史和发展轨迹。

它告诉我们,我们的先人是怎样在这片热土上挥

洒汗水,以勤劳的智慧、奋勇抗争精神,创造出无数的奇迹。

它同时也体现了当

时古人们都有着很高的艺术境界和独特的审美观念。

我们的古人在铸造技术上表

现得很细心,技术水平较高。

以至于到现在,那些古迹仍然完美无缺,让我们能

够尽情观赏。

(2)大足石刻在去大足石刻这个我们并不熟悉的风景区之前,我并没有报太大的期望,直

到看到景区的佛像后我才被古人的精湛技艺感到惊叹。

大足石刻群有石刻造像

70多处,总计10万多躯,其中以宝顶山和北山摩崖石刻最为著名,其以佛教造

像为主,是中国晚期石窟造像艺术的典范。

与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

麦积山石窟等中国四大石窟齐名。

大足石刻以其浓厚的世俗信仰,纯朴的生活气息,在石窟艺术中独树一帜,

把石窟艺术生活化推到了空前的境地。

在内容取舍和表现手法方面,都力求与世

俗生活及审美情趣紧密结合。

其人物形象文静温和,衣饰华丽,身少裸露;形体

上力求美而不妖,丽而不娇。

造像中,无论是佛、菩萨,还是罗汉、金刚,以及

各种侍者像,都颇似现实中各类人物的真实写照。

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卓

越才能和艺术创造力。

大足石刻丰富多样的造像题材又有力地反映出这一时期源

于印度的佛教神祇和道教早期的神仙系统已与中国民俗信仰的神灵融合,呈现出

信仰多元化的趋势。

大足石刻所展示出的这种民间宗教信仰的重大发展、变化,

成为后世民间信仰的基础,影响深远。

(3)乐山大佛

在成都休息一晚后我们一早就驱车前往乐山市,乐山大佛地处四川省乐山

市,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处,与乐山城隔江相望。

乐山大佛雕凿在岷

江、青衣江、大渡河汇流处的岩壁上,依岷江南岸凌云山栖霞峰临江峭壁凿造而

成,又名凌云大佛,为弥勒佛坐像,是唐代摩岩造像中的艺术精品之一,是世界

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

佛像高71米,是世界最高的大佛。

大佛头长14.7

米,头宽10米,肩宽24米,耳长7米,耳内可并立二人,脚背宽8.5米,可坐

百余人,素有“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之称。

我们沿悬崖边的栈道仔细观察,发现大佛造型庄严,设计巧妙,排水设施隐

而不见,使它历经千年风霜,至今仍然安坐在滔滔江水之畔,静观人间的沧海桑

田,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世界历

史文化的宝贵遗产。

(4)峨眉山

参观完乐山大佛之后我们马不停蹄的赶往下个地点:

峨眉山。

峨眉山历史文化久远,魏晋时佛教传入,改观为寺,成为佛教的普贤道场。

唐宋以后,佛教兴旺、寺庙增多、规模逐渐扩大,明清鼎盛时期,全山上下先后

有大小寺庙170余座,峰峰有寺、岗岗有庵。

到了山脚,我们一路沿盘山公路而

上,直达索道前往金顶主峰。

在路上我们还遇到了一些猴子,这些峨眉山的精灵,

嬉闹顽皮、滑稽可掬又极通人性,见人不惊、跟人嬉戏、与人同乐,给游人带来

许多乐趣,成为峨眉山的一道活景观。

与群猴玩耍,给猴子喂食,观赏其千姿百

态,了解其生活习性,跟它们亲密接触,成为游客到峨眉山旅游不可缺少的项目。

正午我们来到峨眉山的主峰金顶。

金顶金佛系铜铸镏金工艺佛像造像,通高

48米,总重量达660吨,由台座和十方普贤菩萨像组成。

金像通高48米,象征

着阿弥陀佛的四十八个大愿。

其中,台座高6米,长宽各27米,四面刻有普贤

菩萨十种广大行愿。

外部采用花岗石浮雕装饰,十方普贤像高42米,重350吨,

整尊金像设计完美,工艺精湛,堪称铜铸巨塑的旷世之作,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

和观赏审美价值,是海峡两岸艺术家智慧的结晶。

(5)武侯祠与宽窄巷子

最后一天我们去游览了成都市区内的两个主要参观点:

武侯祠与宽窄巷子。

首先去到的是宽窄巷子,宽窄巷子是成都遗留下来较成规模的古街道,与大慈寺、文殊院一起并成为成都三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街区。

宽巷子与窄巷子是成都这个古老又年轻的城市往昔的缩影,一个记忆深处的符号。

当游人伴着夕阳,望着炊烟,走在黄昏中的巷子里,一种久违的老城区市民化生活的场景一一浮现在眼前。

修葺一新的宽窄巷子由45个清末民初风格的四合院落、兼具艺术与文化底蕴的花园洋楼、新建的宅院式精品酒店等各具特色的建筑群落组成。

参观宽窄巷子给我的最大感受是该历史区的改造工程与以往一般的旧城改造有着实质性的区别,它不是推倒重来,而是为了再现老成都的历史文化风貌而进行保护性甚或是抢救性地改造。

改造后的宽巷子、窄巷子,其旧有的单一居住功能将得到置换和丰富,向以“文化、商业、旅游”为核心的功能转变,其间设置一些区域,专门用来展示一些早已失传或将要失传的古老艺术和文化,如蜀绣、蜀锦、竹编及漆器工艺等,还修建了一些具有特色的纪念馆、旧时的画馆、文馆、茶馆、戏馆等,并且邀请一些顶级艺术家以及文化名人来这里从事创作。

这是将给我在旧城老区改造项目方面的学习和研究有着很大的启发和借鉴。

中午我们来到武侯区,因为武侯祠就坐落在曾经西蜀国最繁华的一条商业古街道----锦里。

现在,锦里占地30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4000余万平方米,街道全长550米,以明末清初川西民居作外衣,三国文化与成都民俗作内涵,集旅游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

是体验三国文化与成都民俗的魅力街区,充分展现了三国文化和四川民风民俗的独特魅力。

武侯祠位于成都市武侯区,肇始于公元223年修建刘备惠陵时,它是中国唯一的一座君臣合祀祠庙和最负盛名的诸葛亮、刘备及蜀汉英雄纪念地,也是全国影响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

在里面我们详细的了解到蜀国的历史文化,巴蜀的地区的风土人情。

六、总结

一周的参观学习很快就结束了,让我收获不少,也成长不少。

通过亲身体验和观察了解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从实际观察及老师的讲解中得到了更宝贵的经验。

考察不仅拓展了我的专业视野,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古人的传统智

慧。

也观赏到不少美丽风景,受了不少启发,对传统文化艺术有了更多的了解,对许多新鲜事物有了更多的接触,相信这些对我以后的设计会有很深远的影响,同样这次学习考察之行也是在学生时代宝贵难忘的一次的经历。

篇二:

外出考察报告

上海、乌镇、苏州和杭州考察报告.

第一部分:

实习概况

一、实习地点:

上海、乌镇、苏州和杭州

二、实习时间:

201X-4-9至201X-4-23

第二部分:

实习个人心得

一、上海

1、

2、

3、

4、

5、

三、苏州

1、苏州博物馆

2、拙政园

四、杭州

1、西湖

五、总结

城隍庙上海国际博览会上海新天地外滩宜家二、乌镇

201X年4月份,我们开始了为期十几天的外出专业课考察。

主要去了上海、乌镇、苏州和杭州。

这是我们上大学以来的第二次集体外出考察,对于我们环艺系的学生来说,接触一些现代的大都市、民间古镇和园林造景是件很重要的事,让我们的眼界不会局限在学校我们仅仅看到的东西,而是让我们更多的去与时俱进,不与时代脱轨。

同时感谢专业老师与学校领导给予我们这次外出写生的机会,让我们有机会学到很多,拍到了许多对我们本专业有用的照片,还在一些资料。

一、上海

1.上海城隍庙

上海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它是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千姿百态的高楼,耸立在我的眼前,感觉每一座高楼都富有他们各自的生命气息,上海的外滩的夜景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卷,真是美不胜收,即便用相机拍下那先所谓美的画面,也无法体会上海外滩夜景真实夜景,这里是上海的标志,是时尚化的代表。

外滩1号到18号与新天地的欧式建筑与,古老的欧式风格,罗马柱,细致的雕工,一层层的小阁楼,似乎又把我带回到了20年代初期的英租借区的上海,所有的历史都在这里永久保存。

正是因为它如此的与城市的不同,吸引全世界的人愿意留在上海发展与生活。

人们说“到上海不去城隍庙,等于没到过大上海。

”可见老城隍庙在上海的地位和影响。

一般意义上的上海城隍庙是指黄浦区的老城隍庙,在旅游景点中都称为“豫园”,即原上海县城隍庙,这是个著名的江南古典园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上海国际博览会

第二天是老师带我们集体去了上海国际博览会,在博览会参观完后都把我们给累坏啦!

那博览会馆里面的东西真多,而且是我们从都没有看见过的。

先后浏览了酒店用品、酒店食品、酒店家具、建材卫浴、装饰设计、照明、清洁、商场用品系列配套等优秀设计作品。

篇三:

景观设计A外出考察报告

景观设计A外出考察报告园林景观中的“景”即境域的风光,也称风景。

是由物质的形象、体量、姿态、声音、光线、色彩以至香味等组成的。

景是园林的主体,欣赏的对象。

自然造化的天然景(野景)是没有经过人力加工的。

大地上的江河、湖沼、海洋、瀑布林泉、高山悬崖、洞壑深渊、古木奇树、斜阳残月、花鸟虫鱼、雾雪霜露等,都是天然景,为了能给人们创造一个更好的园林观赏景点,因此在园林造景时要充分加以利用。

北方园林主要指北京及其附近的皇家和私人园林,即以皇家园林为主,规模宏大,雄伟豪放,可概括为"北方之雄"。

这些园林风格多粗犷,人工建筑也偏于厚重。

如北京以山水取胜的"三山"(香山、玉泉山、万寿山)。

北方园林一般在西安、洛阳、开封、北京等古都较为集中,尤以北京为代表。

北海历史北海公园位于北京市的中心,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目前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之一。

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北海园林的开发始于辽会同元年(公元938年),金大定六年至十九年(公元1166-1179年)世宗完颜雍(yōng)又在辽初创的基础上建成一座规模宏大的皇家离宫—太宁宫。

太宁宫沿袭我国皇家园林“一池三山”的规制,即北海和中海是太液池,琼华岛如”蓬莱”,团城为”瀛(yíng)

洲”,中海犀(xī)山台似”方丈”。

并将北宋汴京艮(gèn)岳御园中的太湖石移置于琼华岛上。

至元

四年(公元1267年),元世祖忽必烈以太宁宫琼华

岛为中心营建大都,琼华岛及其所在的湖泊被划

入皇城,赐名万寿山、太液池。

永乐十八年(公元

1420年)明朝正式迁都北京,万寿山、太液池成

为紫禁城西面的御苑,称西苑。

明代向南开拓水

面,形成三海的格局。

清朝承袭明代的西苑,清

朝七年至四十四年(公元1742-1779年)乾隆对

北海进行大规模的改建,奠定了此后的规模和格

局。

辛亥革命后,1925年北海辟为公园对外开放。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北海公园的保护极为重视,拨巨资予以修葺,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园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海风格

北海公园继承了中国历代的造园传统,博采各地造园技艺所长,兼有北方园林的宏阔气势和江南私家园林婉约多姿的风韵,并蓄帝王宫苑的富丽堂皇及宗教寺院的庄严肃穆,气象万千而又浑然一体,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

公园简介北海公园内亭台别致,游廊曲折。

全园以神话中的“一

池三仙山”(太液池、蓬莱、方丈、瀛洲)构思布局,形式独特,富有浓厚的幻想意境色彩。

这里水面开阔,湖光

塔影,苍松翠柏,花木芬芳,亭台楼阁,叠石岩洞,绚丽

多姿,优如仙境。

琼岛上有高67米的藏式白塔(建于1651

年),还

有清乾隆帝所题燕京八景之一的琼岛春阴碑石及

假山、邃洞等。

东北岸有画舫斋、濠濮涧、镜清斋、天王

殿、五龙亭、九龙壁等建筑;其南为屹立水滨的北海团城,

城上葱郁的松柏丛中有造型精巧的承光殿。

北海公园属于

皇上的娱乐地方。

其九龙壁最有名。

永安寺、白塔“琼华岛”是北海的中心景区,四周碧水环绕,

树木苍郁,殿宇栉比,亭台楼阁,错落有致,白塔耸立山巅,成

为公园的标志。

南面有永安桥连接团城。

穿过堆云牌楼就是永安

寺;永安寺始建于顺治八(1651),初称白塔寺。

乾隆六年(1741)改称永安寺并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

北岸景区从东到西布满景点:

东侧有静心斋——人称“乾隆小花园”、大西天景点有西天禅林喇嘛庙建筑群,“华藏界”牌楼、“天王殿”、金丝楠木建成的“大慈真如宝殿”、九龙壁等建筑;九龙壁西南是“快雪堂”“铁影壁”,再往西您就看到了北海五龙亭、阐(chǎn)福寺、小西天等众多著名景点。

部分建筑文化

永安桥建于十三世纪时期的元代初年,是一座以雅洁、精巧取胜的连拱大石桥,起着连接与烘托琼岛的重要作用。

在桥的南北两端,各竖彩绘牌坊一座,名为"积翠"和"堆云"

牌坊前还各设有一对石狮子,对称呼应,相映成趣。

近年,桥面和雕栏均修饰一新,在碧水、蓝天和巍峨白塔的映衬下,更是蔚为壮观。

我国园林中的桥梁秀丽多姿,形式多样,主要有拱桥、浮桥、廊桥、亭桥和梁式桥等,桥引人随,妙运无穷",这是因其实用性与艺术性高度得到统一的结果,所以此类桥梁成了我国园林建筑艺术中的精品之一。

白塔—藏传喇嘛塔于清初顺治八年(1651年),是一座藏式喇嘛塔。

据建塔石碑记载,当时"有西域喇嘛者,欲以佛教阴赞皇猷,请立塔寺,寿国佑民",得到皇帝的恩准,于是修建了永安寺和白塔。

塔高35.9米,上圆下方,富有变化,为须弥山座式,塔顶设有宝盖、宝顶,并装饰有日、月及火焰花纹,以表示"佛法"象日、月那样光芒

四射,永照大地。

塔身正

面有一盾形小龛,内塑红底黄字的藏文图案,含"吉祥如意"之意。

此龛俗称"眼光门",又叫"时轮金刚门"。

1679年该塔被地震所

毁,次年重建。

1976年唐山地震波及北京,塔顶被损。

在修复

时,发现塔内主心木中藏有一个二寸见方的金漆盒子,盒盖绘有

太极图,盒内藏有两"舍利",证明此塔是一座舍利塔。

该塔矗立

于琼岛顶峰,绿荫拥簇,巍峨壮美,引人瞩目。

这种象征神权的

建筑物--白塔和永安寺,设置于琼岛的重要位置上,具有主宰全

园的气势,以体现"君权神授"的封建思想,此是帝王宫苑的一大

特色。

善因殿位于白塔前,是座小巧精致的宗教建筑。

殿内供有

铜质镏金"大威德金刚"(俗称"千手千眼佛")佛像。

其殿顶,为上

圆下方的双重檐,以表示"天圆地方"之意。

四壁外侧,用佛像琉

璃砖装饰,华美而庄重。

游人至此,居高临下,视野无垠。

观赏京城景致的最佳之地。

明朝人士韩雍,曾这样描述他在此处

所目击到的景物?

·近而太液晴波,天光云影,上下流动;远而西山居庸,叠翠西北,带似白云;东而山海,南而中原,皆一望无际,诚天下之奇观也。

"(《游西苑记》)。

今天的北京城,大厦林立,道路坦荡,树木繁茂,生机勃勃。

古城新姿,早已非昔日可比。

主景与配景"牡丹虽好.还需绿叶扶持"。

景无论大小均宜有主景配景之分。

主景是重点、是核心,是空间构图中心,能体现园林的功能与主题,富有艺术上的感染力,是观赏视线集中的焦点。

配景起着陪衬主景的作用,二者相得益彰又形成一艺术整体。

大西天景区静心斋的东侧有一组建于明代嘉靖年间的庙宇,原是大西天经厂,清代称为“西天梵(fàn)境”,又称为大西天。

这个景区包含着三重院落,“西天梵境”庙山门前,有一座高大、壮观的三洞四柱七楼彩色琉璃牌楼,正面匾额题为“华藏界”,寓意是:

游览至此向北便顿时进入了佛门净门净土之地。

琉璃牌楼宏伟的气势,为后面的庙宇增添了神秘与辉煌,也成为北海北岸一处显著的景观标志。

“西天梵境”的围墙是朱墙碧瓦,三座独立汉白玉券门,都是黄琉璃筒瓦歇山顶大脊门楼。

门楼的下面是红墙,以汉白玉须弥座为依托。

门楼左右以宇墙相联,中间门楼外台明上,装有汉白玉围栏,台阶正中丹陛是二龙戏珠浮雕,这块汉白玉丹陛,石

质细腻,雕刻精良,是难得的古代石刻艺术精品。

“西

天梵境”有三座山门,朱红门、黄金钉,威严庄重。

门前设有月台,围有彩色琉璃花墙,更显肃穆与华贵。

北海众多皇家寺庙建筑中,西天禅林喇嘛庙山门,以

及门前月台、牌楼等景致,整体气势的宏伟与雍容、

确属独一无二。

天王殿在九龙壁东侧,明代为西天禅林

喇嘛庙。

清代时重修,改名?

“西天梵境",成为

一座十分精美壮观的佛寺。

殿门外设有华丽的"

须弥春"琉璃牌坊。

殿门内砌有三道琉璃门墙,

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慈真如宝殿和琉璃阁等。

大慈真如宝殿全部用楠木建成,供有三个丈余高的大铜佛。

最后面是两层的琉璃阁,为发券无梁殿结构,外墙面嵌砌着五彩琉璃佛像,光彩夺目,尤为壮观。

该殿曾遭八国联军和日寇的严重破坏。

现已修饰一新,全面开放。

九龙壁用424块七色琉璃砖砌成的。

建于清乾陵二十一年(1756年)。

长25.86米,高6.65米,厚1.42米,为三座著名的九龙壁中最精美的一座。

沿九龙壁南行,有座"铁影壁",长3.56米,高1.89米,颜色与质地如同铁铸,双面雕到云纹与怪兽,为元代浮雕艺术珍品。

铁影壁北面,有三进院落。

主建筑曾是乾隆帝礼佛前后的更衣处和游憩的别馆。

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为保护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增建了一个院落,名"快雪堂"。

西面沿湖有五座亭子,建于清顺治八年(1651年)。

方殿原名观音殿,又名"海岛",俗称西方"极乐世界",为我国现存最大的亭式木构建

筑。

方殿四周清流环绕。

四面水渠上各跨石桥一座,桥前各建有琉璃牌坊,在水渠外四角,还建有经亭。

原来在殿内设有一座南海普陀山泥塑模型,山上塑八百罗汉,俗称罗汉山。

“海岛”的名称便由此而来,现已无存。

古典园林造景的艺术手法

借景在视力所及的范围内,有好的景色,宜组织到园林的观赏视线中来,作为借景。

明汁成:

"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晴峦耸秀,绀宇凌空,极目所至,俗则屏之,嘉则收之"。

借景能扩大园林空间,增加变幻,丰富园林景色。

借景因距离、视角、时间、地点等不同而有所不同。

对景凡位于园林轴线及风景视线端点的景为对景。

对景又有飞对、互对之分。

对景处理可对称严整,可自由活泼,根据条件而定,为了欣赏对景.宜选择最佳位置,安排亭、树、草地等,能使游人休息逗留的场所作为欣赏对景的视点。

分景园林宜含蓄有致,忌一览无余。

所谓"景愈藏,意境愈大;景越露,意境愈小"。

分景能把园林划分成若干空间,能获得园中有圃,景中有景,岛中有岛,湖中有湖的境界。

使园景能虚虚实实,半虚半实,实中有虚,虚中有实,景色丰富,空间多变。

分景因功能作用和艺术效果的不同,可分为障景和隔景。

障景又称抑景,在园林中凡是能抑制视线,引导空间转变方向的屏障景物均为障景。

所谓欲扬先抑,欲嚣先藏,造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隔景凡将园林分隔为不同空间,不同的景区的景物称为隔景。

隔景能丰富园景使各景区、景点各具特色并避免游人的相互干扰。

如上海豫园的四个景区,都

用龙墙相隔,墙上或开漏窗,或置砖雕,使各区间景色透过门廊

漏窗,时隐时现}使水面有分有聚,有隔有通,造成了景观深远

曲折的境界。

框景利用门框、窗框,树干树枝所形成的框,山洞的洞

口框等,有选择的摄取另一空间的景色,恰似一幅嵌于镜框中的

图画。

这种利用景框所观赏的景物称为框景。

北京北海便有专视

框景的"看画廊"的设置。

夹景为了突出优美景色,常将视线两侧的较贫乏的景

观.利用树丛、树列、山石、建筑等加以隐蔽,形成了较封闭的

狭长空间,突出空间端部的景物。

这种左右两侧起隐蔽作用的前

景称为夹景。

夹景是运用透视线、轴线突出对景的手法之一,能

起障丑显羹的作用,增加景观的深远感。

漏景由框景发展而来。

使景色若隐若现,比较含蓄而有"

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感觉。

漏景不仅从漏窗取景,还可通过花墙、

褥屏风、漏隔扇等取景,也可通过树干、疏林、飘拂的柳丝中取

景。

添景有时求主景或对景有丰富的层次感,在缺乏前景的情况。

点景抓住园林中每一景观的特点及空闯环境的景象,点出景色的精华,点出景色的境界,使游人有更深的感受,谓之点景。

点景的手法很多,如景色的命名,园林题咏,导游说明等均是。

其中以园林题咏的方式为最多。

园林题咏可用对联、匾额、中堂、石碑、石刻等形式表现出来。

可以丰富观赏内容,增加诗情画意,给人以艺术的联想,并有宣传、教育、装饰、导游的作用。

如昆明大观楼的180字长联、唐张继的枫桥夜泊诗,往往有画龙点睛之效。

因此在园林布置中,应利用题咏等手法来点景,更好地为游人服务。

专业:

学号:

姓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