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派干部到村任职一年多以来工作总结1.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87531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4.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下派干部到村任职一年多以来工作总结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下派干部到村任职一年多以来工作总结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下派干部到村任职一年多以来工作总结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下派干部到村任职一年多以来工作总结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下派干部到村任职一年多以来工作总结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下派干部到村任职一年多以来工作总结1.docx

《下派干部到村任职一年多以来工作总结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下派干部到村任职一年多以来工作总结1.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下派干部到村任职一年多以来工作总结1.docx

下派干部到村任职一年多以来工作总结1

下派干部到村任职一年多以来工作总结

 

  

  (年月日)

  年月初,我有幸成为全省第二批下派到村任职干部中的一员,来到了东陵村任第一书记。

一年来,在联系领导、铜陵市委的亲切关怀下,在市委办公室、市交警支队以及有关部门的帮助下,在市、县委组织部门和镇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下,特别是在村全体党员干部群众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到村任职工作目标,结合实际,讲究方法,真抓实干,努力工作,理出了东陵村发展思路,强化了村两委班子建设,办成了一些村民所需所盼的实事,到村任职工作初现成效。

现将到村任职以来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掌握村情,结合实际,理清了工作思路

  来到东陵村,我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调查研究。

经过两个多星期的走访了解,我对东陵村有这么几个判断。

第一,东陵村是一个经济较落后、干群关系较紧张的村。

东陵村位于铜陵县钟鸣镇,面积平方公里,人口多名,耕地亩,人均不足六分,山场余亩,主要农作物有水稻、油菜,经济作物有蚕桑、茶叶、板粟、丹皮等。

年以前,村集体年收入不足万元,特别是年以前的六、七年里,村集体几乎没有任何收入。

年村民人均纯收入不足元,低于全镇平均水平多元,处在镇后几名。

由于经济落后,仅有的收入只能维持村日常工作的运转,公益事业没有资金经办,导致多年来集体公益事业欠帐太多,许多是、年洪水冲垮的水利设施一直得不到维修,群众意见很大。

致使干群关系较紧张。

第二,东陵村是一个农组建设较薄弱的村。

经济薄弱,工作瘫痪,根子在组织建设,关键在两委班子和党员队伍。

在年以前,村两委班子一直不稳定,主要领导干部多次更换,年下半年村支部书记又向镇党委辞职到外地打工,村两委班子成员思想有所波动。

在我到村之前村里没有支部书记,由支部副书记、村委会主任主持工作。

对于东陵村两委班子来说,年是个多事之秋,年底,村委会副主任兼会计的叶森林同志不幸因病去世,由于病情突然,致使村年前财务情况不清,一些重要档案资料也不知去向,帐务清理工作难度加大,村是一些重要问题无从查证。

而且,从近一年来的观察了解,现有的四名两委成员关系微妙复杂,不懂得协调好他们的关系,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各项工作将会无从下手。

再从我村党员队伍情况来看,我村现有党员名,年龄结构上老党员多、青壮年党员少,文化层次结构上文盲半文盲多、有知识有发展头脑的少,性别结构上男党员多、女党员特别是年轻有知识的女党员少,这样一个“三多三少”,这样的党员队伍很难体现党的先进性,特别是少数党员干部,在村各项工作中不仅不能带头,甚至是唱反调,远不如一般群众。

这样的党员干部队伍,可以说是比较缺乏凝聚力、战斗力的,不可能带领全村群众致富,更不可能在推进我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有所作为。

第三,东陵村是一个宗族、宗派势力都较明显的村。

在东陵村,从姓氏上看,有缪、吴、夏、汪、佘、丁和钱等姓,其中缪姓人数占多数,全村个村民村中有个村民组全部姓缪(分别属于上山缪和下山缪两个自然村),其它组中也都有缪姓,说东陵村有一大半的人都姓缪一点都不夸张。

正是这一特点,导致历年来缪姓一直主持村两委工作,少有其它姓氏掌握两委权力,且即使有工作起来也不太顺。

在宗族势力比较强的情况中,也还掺杂着宗派势力的斗争。

如上山缪与下山缪经常为各自利益而争,上山缪内部也分有两派甚至更多。

这些宗族、宗派势力虽然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而有所分解,但其影响不可低估,往往在诸如选举等活动中有所抬头,消解民主与公正的力量,使党群关系、干群关系以及群众之间的关系复杂化。

第四,东陵又是个具备较快发展潜力的村。

这里矿产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有丰富的铁矿、沸石矿、石灰石矿等矿产资源,又有比较多的山林资源,生态良好,环境优美;同时,本村距镇政府所在地钟鸣镇很近,省道铜南公路和拟建中的铜宣高速公路都穿村而过,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同时,东陵目前也已经具备了相关优势产业基础,比如板床加工已经形成特色,劳务经济逐年有所增长,中药材基地也已初具规模。

如果能把这些优势充分发挥起来,把各种资源充分利用起来,把特色产业做强做大起来,东陵村一定不仅能甩掉后进村这个帽子,而且还有可能在全镇甚至全县、全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做出表率。

  在此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我结合市委唐书记到村调研时提出的“一年要变样、两年变大样、三年大变样”要求,理出了我们东陵村的发展思路,即:

以组织建设为龙头,抓好党建促发展;以发展经济为主线,选好项目促“双增”;以促进“双增”为重点,增强实力办实事;以办好实事为依托,密切全村党群干群关系,从而形成两委班子团结坚强,党群干群关系良好,集体、群众共同富裕,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的良好局面。

以此为基础,拟定并完善了村三年发展规划和全村奔小康五年规划,并结合实际,制定了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双增”目标,即:

集体经济收入,年为万元(含政府转移支付在内,余同),年为万元,年为万元,年将达到万元,到年争取向万元大关挺进。

农民人均纯收入从年起,相应依次为:

元、元、元,到年争取突破元大关,年争取突破元。

  二、加强组织,规范制度,增强了两委战斗力

  “加强组织”作为省委对选派干部“六句话”要求的第一个方面是很有远见卓识的,村支部作为党的最基层的战斗堡垒,能不能肩负起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重任,关键在于有没有一支好的党员队伍,有没有一个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团结坚强、富有号召力、战斗力的村两委班子。

到村以后,我把这项工作作为自己到村任职的首要任务,在抓班子带队伍上,我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约法三章,严格要求自己。

在第一次两委会上,我郑重承诺,在任职的三年中,绝不乱用村里一分钱,凡涉及我三年办公经费的开支,绝不在村里报销,请大家对我加强监督。

二是加强学习,提高两委班子成员和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带头并带领两委班子成员加强学习,坚持了星期五学习制度,并狠抓党员队伍的学习、培训。

三是进一步完善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财务审批、公物购买要严格把关,制定并落实上、下班考勤制度。

同时,要按照省、市委的部署和要求,做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扩大村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重大事情和重大财务支出,由村两委研究后,提交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通过,然后实施。

四是着眼于改变现有党员结构不合理的情况,重视发展党员工作。

在发展党员上,强化了“数量和素质相比,以素质为主,看思想认识、看发展能力、看年龄性别,重在培养,慎重发展,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意识。

结合现正在开展的“双培双带”先锋工程和“无职党员建岗争先”活动,我在全村开展了全面摸底,把符合条件的群众名单排了出来,采取定向培养的方式,分别上门谈心做工作,先后有名群众向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其中为男女,均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其中还有一名中专生,我们把他们全部作为积极分子来重点培养。

名建党对象经考验合格,发展成为预备党员。

在抓发展的同时,对现有党员加强教育管理,前年发展的一名预备党员因群众意见大,支部做出了不予按期转正的决定,让其定期向组织写出思想汇报。

随着组织建设的加强,各项制度的规范,我们村两委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了加强。

五是结合两委换届调整配强了两委班子。

总体上上届班子是团结的班子和有战斗力的班子,但是个别人素质不高,私心过重,群众反映强烈,在今年的换届选举中坚决把他从支部主要负责人岗位上撤换下来担任副职。

  三、围绕“双增”,立足实际,拓展了增收渠道

  “发展经济,富裕农民”是我们下派干部工作的重点。

东陵村是个后山区小村,人均耕地仅六分,人多地少,而且高高低低不利于耕作,只有大力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向有限的土地要效益,向其他产业拓展增收渠道。

经过认真分析,结合东陵产业特点,我提出了“板床加工做强、经济林业拓展、现有企业增效、招商引资支撑、务工经商稳定”这五句确保集体经济增加和农民收入增加的具体思路。

  第一,板床加工做强。

于年月日成立了东陵木材加工协会,以“支部加协会”的模式把全村有余农户组织起来,走组织化、集约化的发展之路,争取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使我村这一优势产业优而更强,带动更多的农民走上富裕路。

第二,经济林业拓展。

经济林业是我村近年才发展起来的产业,目前有十多户农民从事该产业,其中以小王冲百亩中药材基地,上山缪、玉山花木园艺业为重点。

一年多来,我们将此作为我村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方向,新增“双培双带”示范户户。

同时,我们还积极与有关制药厂联系,于年在我村进行中草药种植试验,如果成功,将在全村推广,争取建成该厂的原料基地。

第三,现有企业增效。

主要是加强对东陵铁矿的管理和服务,创造良好的生产环境,使企业多创造效益。

明确了东陵铁矿发矿管理规定,基本杜绝了发矿失控的现象。

第四,招商引资支撑。

年上半年与一外商洽谈开发旅游项目事宜,虽未谈成,也直接为村带来了元的经济收入。

年下半年以万元项目引导资金为依托,成功引进一投资人,注册成立了铜陵市东陵农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建成了占地余亩的东陵种(肉)羊养殖基地。

到目前为止,总投资近多万元,建成标准办公用房及羊圈计平方米,种植牧草亩,购种羊、肉羊多只。

该项目产生效益后每年平均为村将带来数万元的收入,在渡过三年起步期后,将成为村集体和村民增加收入的稳定支柱和来源。

第五,劳务经济稳定。

东陵村和其他村一样,有大量村民在外务工经商,每年为村民带来可观的收入。

为稳定外出务工经商人员收入,今年以来,我们加大了对这部分村民的联系和服务,开展了几次培训。

在新的村民活动中心建成后,我们还利用电教设备和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到村讲课等形式,加强了对外出务工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技术水平和自我防护意识,使他们不仅能赚钱,同时又能高效安全地赚钱。

  四、发挥优势,讲究方法,为民办成了多件实事

  到村后,经过调研,我理出了东陵村需要办而群众不敢想也是多年办不了的几件实事:

一是山区小水利年久失修;二是村庄道路泥泞难走;三是村部矮旧,为群众服务的载体不健全;四是东陵水库坝体渗漏,严重威胁群众安全;五是部分村民受污染水影响严重,安全用水得不到保障;六是东陵小学办学条件简陋,校舍属危房;七是东陵小学父母外出务工的学生午餐小饭桌问题;八是群众农业生产生活用电不正常;九是少数群众生产生活困难;十是建成上山缪“中共皖南地委、新四军皖南支司令部”遗址纪念碑,为东陵村乃至我市东部景市再添一个重量级的“红色旅游点”,在开展革命历史教育的同时,为东陵村兴办旅游业打下基础。

一年多来,我充分发挥自己作为市委机关工作人员的优势,采取了灵活的方式方法,发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全面推进了这些实事的进展。

  一是采取“四两拨千斤”的方法,掀起了全村兴修水利的热潮。

到村以后,春耕生产在即,全村有许多水利设施在、年的大洪水中冲垮,五、六年来一直得不到维修。

我采取了“四两拨千斤”的方法,调动各生产队的积极性,让全村各队都行动了起来。

到春耕生产前,全村共兴修大小水利工程多处,清理干道水渠多米。

可以说,吨水泥带动了全村水利工程建设,创造了远远大于吨水泥数十倍的价值,使全村水利设施面貌得到了较大改变,大大改善了群众农业生产条件。

二是积极主动,全面开始村级道路建设工程。

东陵村全村约有公里左右的村级道路,路基硬化率高,但由于多年来失于维修,破坏严重,群众出行十分不便。

为此我们想方设法筹措了几万元资金和一些物资,把全村的近公里的循环路全面铺平,现在全村十个自然村基本实现了村村通石子路,群众出行方便了,对村干部的怨气也没有了,干群关系得到了较大改善。

三是积极协调建设村民活动中心。

东陵村作为后进村,不看别的,只要看村部办公地点就知道了。

过去该村借东陵小学几间低矮简陋的平房办公,平时开个会、搞个活动都没有场地,不仅仅村民前来办事不方便,致使村民活动、党员教育等必须的工作因缺乏工作载体而呈瘫痪状态,直接影响了全村各项工作的开展。

为此,经过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会议决定,在年建成村民活动中心。

本中心面积为平方米,总造价为万余元,配有平方米的会议室,同时党员活动室、阅览室、计生室等一应俱全。

中心的建成,不仅改变了东陵村形象,改善了两委办公条件,更显示出了其作为团结全村村民、凝聚村民人心、为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