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国标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用计算器计算精品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874534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国标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用计算器计算精品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苏教国标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用计算器计算精品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苏教国标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用计算器计算精品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苏教国标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用计算器计算精品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苏教国标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用计算器计算精品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国标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用计算器计算精品教案.docx

《苏教国标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用计算器计算精品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国标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用计算器计算精品教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国标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用计算器计算精品教案.docx

苏教国标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用计算器计算精品教案

第十一单元 用计算器计算

课题一用计算器计算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0~101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一两步连续运算,并通过计算探索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2、让学生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便和快捷,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

1、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一步和只有同一级运算的两步式题。

2、通过计算探索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教具、学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CAI课件学生自带计算器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教学意图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电脑出示照片,了解计算器在生活中的运用。

2、揭示课题

二、尝试使用,探索交流

1.认识计算器。

(1)小组合作学习。

讨论题目:

向小组同学介绍一下你的计算器(如怎样开机、关机)

你们小组的计算器有哪些相同点和哪些不同点?

(2)全班交流,达成共识

常用的计算器有很多种,它们一般都是由显示器和键盘两部分组成的。

(通过几个小组的介绍,使学生明确计算器常用按键的作用)

2.尝试使用。

(1)学习例题

出示书上例题:

38+2730×18

要求:

现独立计算,再在纸上验算,看用计算器算得是否正确。

(2)学习两步计算式题

380+192+43816÷68×27

提问:

这两题的运算顺序相同吗?

让学生独立计算,全班订正得数

讨论:

你认为用计算器计算有什么优点?

应注意什么问题?

3.教学“试一试”

让学生尝试做题,记下得数,共同订正。

三、设计游戏,熟练使用

1,看谁做得又快又对.

做”想想做做”第1,2题.

独立做题,课件显示得数,共同订正.

2,游戏.

(1)说明游戏规则:

在1到9之间选一个你最喜欢的数字,想在心里,把这个数字在计算器上按9次.如:

我喜欢2,就在计算器上按9个2.然后用这个九位数除以123456789.你只要告诉我结果是多少,我就可以猜出你喜欢的数字是几2

(2)学生算,老师猜.

(3)学生猜,谁会猜了就到上面来,你请同学报结果,再来猜.

(4)揭示规律:

发现规律了吗?

(5)小结:

刚才的游戏好玩?

要是没有计算器,这个游戏还能玩得这么顺利吗?

计算器的用途可大了,除了今天课上学到的一点,还有好多.课上和老师同学一起学,课后怎么学呢?

你有办法吗?

3.探索规律.

出示11111111×11111111.(课件出示)你有办法算出结果吗?

试试看.

(1)学生算.

(2)汇报结果,教师提出质疑:

一道题应该只有一个正确的结果呀,怎么计算器会显示的不一样呢?

然后教师说明错误的原因.

(3)讨论:

能不能想办法找出结果呢?

(小组商量)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找规律的方法探索这题的结果.先计算这题的结果,找一找有什么规律,再直接填出最后一题横线的数.

1×1=

11×11=

111×111=

1111×1111=

11111×11111=

………………

11111111×11111111=

(4)交流:

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最后一题的结果是多少?

四、追根溯源,了解历史.

计算器就是人们为了计算方便而发明的一种计算工具.它是一段漫长的历史,它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几百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发明了算盘,现在人们普遍使用计算器.它体积小,运算快,操作简便,能进行复杂的计算.

五.整体回顾,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那些收获?

还有那些困惑?

计算器是学生生活中常常接触的,在这个环节中,通过简单交流的方式勾起学生的回忆。

激发学生使用计算器的强烈愿望。

 

有趣的游戏既熟练了学生对计算器的操作使用,又激发了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进一步感受到计算器在学习生活中的用处,同时有效地促进了学法的交流,增强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大多数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计这个环节以尝试使用、相互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顺应了学生使用计算器的需要,也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机会。

 

先出示11111111×11111111,让学生在运用计算器计算的过程中形成矛盾的冲突,引起他们解决问题的需要,激发探索欲望,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办法,运用找规律的方法来探索结果.这样安排着眼于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

 

图文声话结合的计算工具发展史介绍,形象生动,既使学生获得了知识,又激发起学生对计算器甚至更先进的计算工具的探索兴趣.

通过组织学生阅读”你知道吗”,并让学生操作,了解计算器上其它的功能键,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计算器功能和使用计算器的兴趣。

 

课题二  用计算器计算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2-103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计算器,了解它的基本功能,会用计算器计算两步式题。

2、让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并通过计算探索与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让学生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优点,进一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使用计算器在人类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

1、学会用计算器计算两步式题.

2、通过大数目的计算探索与发现简单的数学规律。

教具、学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每位学生准备一个计算器。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教学意图

一、复习铺垫,激趣导入

1.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各题.

324+4182600-1284165×182

 816÷68784+365-493 343×725÷175

(1)指名板演,其他学生同时练习.

(2)集体订正,并指名说一说操作方法.

提问:

第5,6两题为什么可以连续按键计算?

2.揭示这节课学习内容:

继续学习用计算器计算两步式题.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

(2)按运算顺序操作

1提问:

这道题含有哪两则运算?

运算顺序是什么?

能不能像做上面两道题那样从左往右连续按键计算呢?

想一想该怎样操作呢?

2小组讨论怎样操作

3指名汇报操作方法

4师生共同总结操作方法。

(3)用科学计算器按书写顺序操作。

1有些科学计算器能识别运算顺序,可以根据算式的书写的顺序直接按键。

(括号也可以直接输入)

2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计算器上有没有括号键(,) 

3如果一些学生使用的是科学计算器,就把学生重新分组,使每组至少有一个科学计算器,然后在小组内尝试操作计算。

2.教学“试一试”

(1)引导学生思考:

这两道题各含有哪两则运算?

你能具体的说一说每题的运算顺序吗?

你认为这两题可不可以连续按键操作?

(2)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3)集体订正。

3.总结用计算器计算两步式题的方法。

思考:

用一般计算器计算例题和试一试的两道题,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不同?

用计算器计算两步式题应该怎样操作?

现在小组内讨论,再在班内交流。

三.组织练习,运用拓展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1)指名板演,其他学生同时练习

(2)集体订正

(3)思考:

哪几题你是连续按键计算的?

第3行的两道题能不能连续按键计算?

如果连续按键,说一说你的运算顺序.并说一说这样运算的根据.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分组练习,求出平均身高.

(2)在学生求出平均身高.后,引导学生讨论:

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如果有必要,可以借助计算器来解决所提出的问题.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1)思考:

“142857”这个数,有什么有趣的特点?

(2)学生分组计算。

(3)分组讨论:

观察各题你有什么发现?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1)学生独立练习

(2)集体订正

(3)思考:

做这道题的时候,你有什么想法?

5.组织学生阅读“你知道吗”

(1)让学生自己阅读

(2)思考:

通过阅读,你知道了什么?

你能使用改错键进行一次操作吗?

(3)布置学生课后查阅资料。

探索其他键的功能。

四.课堂总结,个人评价

今天我们学到了哪些新知识?

怎样用计算器计算两步式题?

新课的引入抓住了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通过创设问题的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

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数学活动中。

 

学生通过尝试计算,经历了用计算器计算两步式题的全过程,再通过例题和“试一试”的题目计算方法的比较,使学生比较全面地认识并掌握了计算两步式题的操作过程和方法。

 

先组织学生独立完成计算,获得有趣的结果,然后引导学生观察交流计算结果,探索并发现其中的数学规律,体验利用计算器进行探索的成功快乐,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通过组织学生阅读“你知道吗”,并让学生尝试操作,了解计算器上的其他功能键,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计算器功能和使用计算器的兴趣。

 

课题三 练习十综合练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4---105页.

教学目标:

1、巩固学生已掌握的用计算器计算的方法。

2、借助计算器计算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感受计算器计算的优点,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借助计算器的计算,探索简单数表中有关数之间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利用计算器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巩固学生已掌握的用计算器计算的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感受计算器计算的优点,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一、谈话引入,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做练习十第1题.

组织学生开展竞赛,使学生在会算,算对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使用计算器的熟练程度.

三、做练习十第2题.

学生独立做题,校对.

四、做练习十第3题.

(1)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2)观察发现各组题的规律,在此基础上按规律接着编题,并直接写出答案.

(3)组织学生交流,说说编题时的思考过程.

五、做练习十第4题.

(1)组织学生阅读题目.

(2)在弄清题意及发票的数量后,用计算器计算,并作出判断.

(3)交流,让学生说说自己判断的依据.

六、做练习十第5题.

(1)学生试找找方框中9个数与方框正中间的15有什么关系?

(2)学生随意框出9个数,计算它们的和,并比较与中间那个数的关系,从中发现规律.

(3)他们运用规律研究框下面的一个问题,进一步提高认识.

 

课题四   一亿有多大

 

教学内容

教科书:

第106---10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数一数”“排一排”“称一称”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到一亿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以具体的事物来表达对一亿大小的感受。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活动中增强主动参与和乐于合作的意识,培养勤俭节约的优良品德。

教具、学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

教师准备天平,卷尺,秒表,100粒大米

学生准备计算器。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教学意图

一、谈话引入

(出示100000000)大家认识它吗?

(指名回答)

大家都会写一亿,但是一亿到底有多大呐?

想了

解吗?

那就让我们了解一下“一亿有多大”(将课题补充完整)

一.实践操作

1.数一数

(1)小组活动,动手数一数。

以小组为单位,每人拿出一些练习簿,合在一起,以循环的方式一本一本的数,数到100本告诉老师,老师立即告诉各小组所用的时间,组长记录下来,完成后各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数100本练习簿大约所用的时间。

(2)小组合作,提出问题

思考:

如果这样的速度,我们数一亿本练习簿要用多少秒呢?

出示书本上的表格,(学生可以把90秒900秒改为全班认同的其他秒数),请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推算,并把推算结果填入表格。

(3)小组反馈,指名读最后的得数。

(4)进一步探究问题

思考:

9千万秒(或学生推算出的其他秒数),这段时间长不长?

这么长的时间用秒作单位来表示,显然不合适,你认为应该采用哪个时间单位?

(年)怎样把9千万秒换算成年?

学生说出计算方法后看书上的算式。

(5)小组合作,借助计算器计算出结果。

提问:

看了这个计算结果,你有什么感想?

2.排一排

刚才我们通过数一数从时间上感受了一亿的大小,大家还想不想通过其他的方式,再来感受一下一亿的大小呢!

(1)实际测量长度。

请10位同学手拉手站成一行,师生共同测量长度,(可能会出现测量的结果不是整米数,取整米数的近似数来表示)

(2)列表进行推算

提问:

照这样计算,一亿个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排有多长?

出示表格,根据表格形式,各小组也依据刚才测量的数据列个表填一填,并反馈推算结果.

(3)从绕地球的圈数来进一步感知一亿有多大.

指名读出推算的长度.

思考:

:

对于这个长度,大家都会感觉到很长,但究竟有多长.还可能感受不深,地球赤道全长40000000米,一亿个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排,可以绕地球赤道多少圈?

用计算器算一算.

指名说一说计算结果.

提问:

看了这个数据,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指名说一说)

3.称一称.

:

通过数一数,排一排,我们感受到一亿的大小,老师这里还带来了一个工具,(出示天平)大家猜猜我能用这个天平做什么呢?

(学生对天平已有认识,所以能够想到“称”)那下面我们就用称一称的方式再来感受下一亿的大小.

(1)实际称一称.

出示100粒大米,在天平上称一称,称出100粒大米的克数.

(2)列表进行推算,解决两个问题.

1解决第一个问题.

提问:

13亿人为什么乘13,而不是乘13亿?

(让学生明确表示推算出的是1亿粒大米的重量,13亿粒米,就是13个1亿粒米,所以只能用1亿粒米的重量乘13).

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第一个问题.

2解决第二个问题

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交流反馈.

提问:

看了这两个计算结果,你想说什么呢?

(在这里不仅让学生说一说一亿的大小,同时要让学生说说应该节约粮食)

三.全课总结

通过我们以上的实践活动,现在你对“一亿到底有多大”有认识了吗?

你能来给我们大家描述“一亿有多大”吗?

教学伊始,让学生认一认“一亿”,在学生会读会写的基础上,对他们提出一个新的要求,以此来激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带着问题进入下面的实践活动中

 

由于学生对数100练习簿所用的时间,一般没有直接的体验,这里组织学生实际数一数,看看大约用多少秒,以让学生对这段时间的长短有所感受。

 

通过列表的形式来帮助学生有序地进行思考,以正确推算数一亿本所用的时间。

接着运用计算器把以“秒”为单位的时间逐步换算成用“年”为单位的时间。

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看了计算结果的感受。

学生会从时间的漫长上来体会一亿的大小,发展数感。

在“排一排”这部分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测量首先感受到10个人站成一排的长度,接着用他们所测得的数据,通过填写表格的形式,有序地推算出一亿个小朋友排成一行得到的长度,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运用计算器来推算出可以绕地球赤道多少圈,借助这遥远的路程体会到一亿的实际大小。

 

先让学生猜一猜老师带来天平干什么,再次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第一个问题,采用提问的形式,让学生深入思考,以培养他们仔细读题分析的习惯。

通过计算后得到的结果,让学生感受节约粮食的重要性,使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

同时学生会再次感受1亿的数值是多么巨大。

 

四、解决问题。

第3题

集体分析第1小题

提问:

“平均每只蚌产珍珠多少颗?

”怎样列式?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算式、结果:

432÷12=36(颗)

提问:

“照这样计算”什么意思?

学生交流:

照这样计算就是照“12只蚌产432颗珍珠”计算。

提问:

每72颗珍珠串成一条项链,你估计432颗可以串多少条?

(930颗呢?

学生独立估算,交流估算方法、过程。

用所学的除法知识进行实际应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注意估算的应用。

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生活这些知识的存在与灵活应用。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主要复习了什么内容?

教师可根据反馈信息进行针对性的有效复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