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哲学一轮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873479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5.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哲学一轮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高三哲学一轮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高三哲学一轮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高三哲学一轮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高三哲学一轮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哲学一轮复习提纲.docx

《高三哲学一轮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哲学一轮复习提纲.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哲学一轮复习提纲.docx

高三哲学一轮复习提纲

必修四:

《生活与哲学》一轮复习提纲

一、总体感悟

唯物论

辩证唯物主义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

注意说法:

1。

辩证唯物主义—包括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

2.辩证唯物论—指“唯物论”

3.唯物辩证法—指辩证法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一、考点:

(1)哲学是什么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二、复习提纲:

1.人类的两项基本活动:

一是;一是。

2.哲学上讲的世界,包括三个部分:

一是,

二是,

三是。

这与我们说的通常意义上的世界是有所不同的。

3.哲学的智慧产生于

4.哲学起源于人们对的思考

5.哲学的本义是什么?

从这个角度看什么是哲学?

6.哲学的任务是什么?

关注P4——6的名言各体现什么哲理?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7.什么是世界观?

P7从世界观角度看什么是哲学?

8.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区别、联系)P7

区别:

(1)含义不同(略)

(2)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的世界观是自发的,朴素的、零散的,不自觉的。

而哲学是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哲学要通过主动学习、思考、实践才能掌握。

联系:

(1)哲学是关系世界观的学说,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2)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

(3)二者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

反对哪两种错误倾向?

9.什么是方法论?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P8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10.具体科学知识的内容包括、、(伦理学属于社会科学知识)

11.从内容上看什么是哲学?

1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区别、联系)P8(重点理论,一定要记住)

A.区别:

B.联系:

C.反对两种错误倾向:

**关注课本P8——9上面的探究

12.小结:

什么是哲学?

从字义上看,哲学是使人聪明给人智慧的学问。

从与世界观的关系看,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从与具体科学知识的关系看,哲学是对自然、社会、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从与方法论的关系看,哲学是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从哲学与时代关系看,哲学属于思想文化范畴,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第二课百般争流的思想

一、考点

(2)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三种基本历史形态

  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两种基本形态

二、复习提纲: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它包括哪两个方面内容?

2.划分唯物主义和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什么?

P10

3.哲学分属于哪两大阵营?

4.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是什么?

何为不可知论?

其代表人物?

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三种基本历史形态

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岐是什么?

6.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P12

7.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

P12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合理性?

局限性?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合理性?

局限性?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

P12

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两种基本形态

8.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P12

9.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

(各自的含义?

10.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和辩证法、形而上学的关系:

P14

(1)哲学史上存在着、“两个对子”。

(2)、从属于、。

(3)哲学的基本派别: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11.二元论必滑向唯心主义。

(代表:

笛卡尔)P15(一般了解)

[特别关注]

1。

第二课的课本P12——15探究、相关链接、专家点评的有关代表人物及观点。

2.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P12

(2)A.主观唯心主义:

掩耳盗铃、画饼充饥、“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心外无物”,“我思故我在”

B.客观唯心主义:

“理生万物”……P13,“世界是绝对精神的产物”,所有的宗教观念和封建迷信。

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的精华

一、考点: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二、复习提纲: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

P18--20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

(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其中主要是:

2.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哪些基本特征?

(1)在的基础上第一次实现了的有机统一;

(2)唯物辩证的与唯物辩证的有机统一;

(3)实现了。

(如何理解?

)P21

3.马克思主义哲学还从出发认识人和社会,把社会生活的本质归结为,提出了的原理,从而把贯穿到社会历史领域。

实现了。

P20

3.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4.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P22

5.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实事求是;活的灵魂: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P22

6.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

P23

8.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P23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是。

P23

综合探究:

哲学的功能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作用?

判断下列各题并改错:

(1)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是“科学之科学”。

(2)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5)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意识)和物质(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6)依据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的内容,可以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7)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8)唯心主义承认思维能够反映存在,而唯物主义则否认。

(9)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等局限性。

(10)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围绕着哲学上的“两个对子”展开的/哲学的基本派别

(11)任何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12)哲学对社会变革有促进作用。

(13)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分别是

(14)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统一(三个基本特征)

(15)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17)哲学对社会变革具有决定作用。

(18)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自然界的根本看法。

(19)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一部分:

辩证唯物论(主要讲世界的本质是什么)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一、考点:

  

(1)探究世界的本质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运动的含义、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1.自然界是物质的。

(为什么?

)P28

2.什么是物质?

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事物和现象的,而不是指。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运动是物质的。

3.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为什么?

)P30

4.整合:

为什么说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人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生,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所以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5.(填空)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

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

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

P30

运动的含义、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6.什么是运动?

P31

7.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注意:

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8.什么是静止?

9.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

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为什么?

10.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1)区别:

(2)联系:

(3)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只承认运动而否认静止,则导致。

注意:

(1)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础。

P32

(2)关注课本P29探究、名言;P30专家点评;P31——32探究、相关链接、专家点评

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11.什么是规律?

P33

12.什么是规律的客观性?

13.规律普遍性表现?

14.规律的世界观原理、方法论要求?

(1)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要求我们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2)规律是客观的,但在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人与规律的关系原理(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3)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注意点]:

(1)人们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并不意味着改变或创造规律,规律是不能被改变或创造的。

(2)关注课本P33——34的探究

判断下列各句并改错:

1.物质和意识不可分()

2.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改造和消灭,所以,规律是永恒不变的。

()

3.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

()

4、规律是客观的,因此,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无条件的

5、人类改造自然的同时也改变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

6.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7.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两者是不可分割的

8.只要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和利用规律

9.只要把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结合起来,就能收到预想的结果。

10.精神状态决定着人们办事情能否收到积极的效果

11.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程度决定办事的效果

12.发挥主观能动性是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和基础

13.人们能否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键是能否使客观符合主观。

14.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15.、运动是物质的唯一属性

16.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暂时的。

17.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会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18.世界是物质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19.物质就是万事万物的总和。

20.自然界及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的思维规律是主观的。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

一、考点:

(2)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的能动作用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二、复习提纲:

1.从意识的起源看:

意识是

(1)意识是长期发展的产物。

(2)意识一开始是产物,产物。

所以意识不仅是产物,更重要的还是的产物。

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

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生物学前提。

2.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

意识是。

即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是。

3.意识的本质(意识的内容):

意识是。

4.意识的内容来自于;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5.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的反映。

6.意识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实践。

7.小结:

什么是意识?

意识的作用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具体表现:

(1)

(2)

***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根本原因)P39

世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具体表现:

(1)

(2)

3.注意:

(1)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具有双重性,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和人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人的认识和事物的发展。

(2)意识不能直接改造客观世界,意识必须通过实践才能改造客观世界。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运用)

1.哲学依据:

物质决定意识;规律是客观的;人的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因此,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要求。

2.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3.怎样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4.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重要性?

5.关注课本P36的相关链接、探究

6.[小结]:

唯物论主干原理:

(一定要熟记)

判断并改错:

1.意识是大脑(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2.只有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3.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4.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内容是主观的。

5.抽象的艺术创作不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

6.物质和意识是相互促进,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

7.科学理论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

8.要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必须做到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意识直接改造客观世界。

9.社会的客观性集中体现在社会规律的客观性。

10.所有正确的意识都是相同的;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意识则不是。

第二单元(第二部分认识论)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一、考点:

  实践的含义和特点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真理的含义和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

  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二、复习提纲:

1.什么是实践?

它的两层基本含义?

2.实践有哪些特点?

如何理解?

(结合课本P42探究)

3.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P44——46

(1)

(2)

(3)

(4)

4.区分认识的来源和获得认识的途径: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条:

一是通过实践获得的直接经验,二是通过学习、读书、知识传递获得的间接经验。

但无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都来源于实践。

5.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6.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一定要熟记)P45

真理的含义和真理的客观性、具体体、有条件性

7.真理的含义:

8.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

真理只能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因此真理具有绝对性。

9.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为什么?

真理都是具体的。

为什么?

可见,真理具有相对性。

10.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

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11.注意点:

(1)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

(2)真理属于认识范畴,它的客观性强调主观与客观相符合;

(3)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是真理的内容,属于物质范畴。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坚持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

12.认识具有反复性。

为什么?

P48

13.认识具有无限性。

(1)为什么?

(2)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14.认识具有上升性。

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上升。

真理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15.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16.关注课本P46——49探究

17.第六课小结:

认识论主干原理(一定要熟记)

判断并改错:

1.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2.要获得认识就要亲自参加实践

3.人的认识是无限的,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

4.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所以真理和谬误的界限并不明确。

5.任何真理都是客观与主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第三单元(第三部分唯物辩证法)

[单元整体感悟]

总特征:

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

1.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矛盾的观点

要求:

树立创新意识。

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2.提示:

谈到辩证法,想到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辩证的否定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点

一、考点:

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

联系的含义和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系统优化方法

二、复习提纲

1.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

2.联系的含义:

3.联系是普遍的。

(1)其表现:

(2)世界观原理、方法论要求:

联系是;联系是要求我们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4.联系是客观的。

(1)内涵:

(2)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和。

(3)为什么说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P55

(4)联系客观性世界观原理、方法论要求:

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

人与联系的关系原理:

5.联系的多样性。

(1)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2)世界观原理、方法论要求:

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运用)

6.什么是整体?

什么是部分?

它们的地位、作用、功能?

7.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

P57

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P58

8.方法论意义:

P58

9.小结: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方法论常用的表述:

系统优化方法

10.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和的关系。

11.什么是系统?

系统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2.怎样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关注课本P59探究

13.第七课小结:

联系观点的主干原理(一定要熟记)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点

一、考点:

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又一个总特征

  发展的实质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性的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二、复习提纲:

1.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又一个总特征。

2.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发展具有普遍性。

发展的普遍性的表现:

P60——62

3.联系与发展的关系?

4.发展的实质:

(本质含义)

5.世界观原理方法论: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的灭亡。

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重点原理,一定要记牢)

6.区分运动、变化、发展

事物的运动变化可以上升的、前进的,也可以是后退的、下降的。

而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

7.区分质变、发展:

发展是通过质变实现的,但质变不一定是发展。

8.事物发展的途径是什么?

事物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9.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1)什么是新事物?

什么是旧事物?

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是什么?

(2)为什么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3)为什么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4)事物的发展是螺旋式上升而非直线式前进。

10.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世界观原理和方法论要求P65

11.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

12.什么是量变?

什么是质变?

13.判断:

质变就是发展()

 

14.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是什么?

15.量变、质变的方法论要求:

(1)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2)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3)反对两个极端:

急于求成和优柔寡断。

16.关注课本P66专家点评,了解“激变论”和“庸俗进化论”。

关注课本P65——66的探究,体现量质变的名言警句。

17.小结: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方法论常用的表述:

17.第八课小结:

发展有哪些主干原理?

(一定要熟记)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一、考点:

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矛盾的含义、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复习提纲:

前言:

1.联系、发展、矛盾之间的关系:

P67

2.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实质和核心。

3。

矛盾规律即,它揭示了。

4.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第一框: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什么是矛盾?

P67

2.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1)什么是同一性?

P68

(2)什么是斗争性?

P68

**——哲学上所说的“斗争性”与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斗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P68

(3)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P69

《二》矛盾的普遍生和特殊性

<一>矛盾的普遍性

1.什么是矛盾的普遍性?

其世界观原理方法论

(1)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要勇于承认矛盾,分析矛盾,揭露矛盾,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2.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二>矛盾的特殊性

1.什么是矛盾特殊性?

其表现?

其世界观原理方法论:

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世界上一切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是因为矛盾的特殊性。

<三>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P71--72

1.含义:

(1)这里的矛盾普遍性是指共性。

即指同类事物共同具有的状态、属性和变化发展规律。

(不同于矛盾的存在具有普遍性)

(2)这是里的矛盾特殊性是指个性。

即指同类事物中各个事物所具有的状态、属性和变化发展规律(与矛盾具有特殊性中的特殊性完全一致)

2.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2.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的地位、重要性?

3.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方法论表述:

原理: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两者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

(1)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从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又要在普遍性指导下研究特殊性,做到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4.体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的相关俗语、成语、常用例子:

⑴解剖麻雀

(2)抓好典型(3)改革试点,先积累经验再去推广

(4)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

注意:

从相关俗语上区分特殊性与普遍性、特殊性关系:

特殊性:

落脚点在不同情况不同方法对待。

普遍性、特殊性关系:

落脚点既强调普遍性又强调特殊性。

5.关注课本P67——72名言、探究中的观点各体现什么哲学道理。

第二框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一》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1.什么是主要矛盾?

2.什么是次要矛盾?

3.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4.如何判断主要矛盾?

——主要矛盾是在复杂事物过程中,包含许多矛盾,其中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进程。

抓重点、抓关健、抓中心;做题时注意以下字眼:

“重点”“中心”“核心”“关健”“突破口”根本上、重中之重、集中力量、第一要务、主要任务、突出任务、首要任务

5.体现主要矛盾的相关俗语:

①牵牛要牵牛鼻子②釜底抽薪③擒贼先擒王④好钢用在刀刃上

⑤工作要做到点子上⑥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

6.违背主要矛盾:

“眉毛胡子一把抓”“十指弹钢琴”

小结: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的世界观原理、方法论:

(1)主要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