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引领卷语文一.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873100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26.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引领卷语文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考引领卷语文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考引领卷语文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考引领卷语文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考引领卷语文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引领卷语文一.docx

《高考引领卷语文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引领卷语文一.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引领卷语文一.docx

高考引领卷语文一

2019年高考引领卷·语文

(一)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韵”的三种形态

徐峙

“韵”是中国古典文论的一个重要范畴,它最初用于音乐。

〔3.A〕梁简文帝在《劝医论》中,首次把音乐的“韵”引入了诗歌美学,他敏锐地发现了诗歌中超迈悠远、耐人寻味的那种艺术趣味,与音乐的“余响”不绝、让人回味的“韵”在感官上相通。

从此,“韵”与诗,就成为密不可分的一对姊妹。

诗人之韵是诗人的个人音乐修养、风貌,以及这种综合素养、风貌在诗歌作品中的作用。

之所以把与音乐有关的韵,运用到评价一个人的风貌上来,最早必然是与音乐有关的。

古人以“琴棋书画”来评价艺术的修养,“乐”是第一要求。

对于古人来说,这种音乐的修炼,既可以使诗人形成与众不同的气质面貌,也能使他在创作时自然地表达内心的情感,既是一个人成为诗人的前提,又是诗人进行创作的一种手段。

清人袁枚视神韵为先天真性情,作品中的神韵,是作家的艺术修养、品质、性格的自然流露,作家的神韵,决定作品的神韵。

韵既是作品中的态度风致,也是作家的态度风致在作品中的体现。

〔2.C〕诗歌之韵既体现为外在的音乐形式,即声律,又体现为内在的审美特质。

诗歌的外在之韵指向明确,内在之韵内涵丰富。

在众多的古典诗论中,韵是作为作品构成的一个因素存在的。

李膺把“韵”比作朱弦遗音,大羹遗味,也就是说,作品必须具有超出文本之外的、令人回味的因素,这种因素是作品的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否则作品便是“庸俗鄙”一样的作品。

明人胡应麟把“筋骨”“肌肉”和“神韵”作为作品的三大要素。

所谓“筋骨”,相当于作品的立意,“肌肉”相当于语言的运用,而“神韵”则是精神气质。

不管是李膺还是胡应麟,都看到了作品中“实”与“虚”的因素的关系。

也就是说,在他们看来,对于诗歌来讲,光有外在的形式如语言、结构是不够的,还必须具有一定的精神风度和丰富的话语蕴涵。

在更多的时候,韵是作为古典诗歌的最高审美境界和追求而出现在评论家笔下的。

在宋人范温那里,韵与一些具  体的美的形式和风格相区别,它不是某一种具体的美,如巧丽、雄伟、奇、巧、典、富、深、稳、清、古之类,它是对各种具体美的总的要求。

对于接受美学来说,任何一部文学作品,在它产生以后,就已经不属于作者本人,而是属于读者,〔1.D〕因而面临着被无限阐释的丰富可能性。

这种丰富的可能性,是由作品中独特的话语所决定的,同时也是跟读者本人的阅读经验、接受能力、心境等分不开的。

如果我们从读者接受的角度看,韵又是诗歌的美带给读者的那种绵延悠长的回味。

“韵”是中国古典诗歌中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独特的美学特征。

它指向文学产生的整个过程,关乎作家、作品和读者,含义丰富多彩而具有广阔内涵。

在多元化的当代诗歌写作中,如果我们能以与时俱进的眼光,赋予古老的“韵”新的时代精神,从中寻找和构建当代汉语诗歌的美学体系,将会对新诗的发展大有裨益。

(选自2017年1月6日《文艺报》,有改动)

1.下列关于对原文“韵”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

A.“韵”有三种形态,分别指“诗歌之韵”“诗人之韵”和“读者之韵”,这三种形态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

B.“诗人之韵”主要是指诗人的综合修养与风貌在诗歌作品中的作用,而这种综合修养与风貌最早和音乐是有关联的。

C.“诗歌之韵”有内外之分,外在之韵表现为一种音乐形式,内在之韵表现为一种审美特质,这些是诗歌构成的重要因素。

D.“读者之韵”是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说的,作者完成作品之后,读者就能无限地去解读、阐释,从而丰富作品的内涵。

D

解析:

把或然当作必然,原文的表述是“面临着被无限阐释的丰富可能性”,而选项的表述是“读者就能无限地去解读、阐释”。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

A.文章分别从“诗歌之韵”“诗人之韵”“读者之韵”三个方面来论述“韵”,对前两者的论述较为细致深入。

B.文章列举清代作家袁枚对神韵的认识,意在说明作品中的态度风致亦是作家的态度风致在作品中的呈现。

C.文章列举李膺和胡应麟对诗歌的认识,意在说明对于诗歌,精神风度和丰富的话语蕴涵是必要的,形式是次要的。

D.文章先提出“韵”的概念,然后再论述“韵”的三种形态,最后倡导我们应与时俱进,让“古‘韵’”发出“新声”。

C

解析:

“精神风度和丰富的话语蕴涵”和“形式”没有主次之分,都是必要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

A.梁简文帝在艺术上敏锐的嗅觉让他发现了“韵”与诗文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而使“韵”成为中国古典文论中一个重要的范畴。

B.古代诗人非常注重对音乐修养的培养,因为这种修养可以让诗人形成独特的气质面貌,也是诗人进行创作的一种手段。

C.作品内涵的丰富性和读者本人的阅读经验、接受能力、心境是分不开的,所以“读者之韵”的产生需要一定的条件。

D.作者认为,“韵”的内涵非常丰富,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独特的美学特征,当代的学人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赋予“韵”新的时代精神。

A

解析:

强加因果,“‘韵’与诗文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与“‘韵’成为中国古典文论中一个重要的范畴”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2018年1月17日,中国银联发布《2017移动互联网支付安全调查报告》。

这是中国银联连续第十年跟踪消费者支付习惯及风险偏好的变化情况。

手机闪付成为2017年市场份额增速最快的移动支付产品,6成受访者表示使用,较2016年增长1倍。

主要原因在于手机闪付无需解锁、只需指纹验证,更加便捷,并具有金融芯片级安全防护,获得苹果、三星等国际知名手机品牌及华为、魅族、小米、中兴等国产手机主流厂商的高度认可。

同时,使用人群结构变化更为明显,从中高端人群走向社会大众。

随着手机厂商的大力支持及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手机闪付的普及程度或向扫码支付看齐。

数据显示,传统密码验证方式的使用比例较2016年下降25%,动态验证码的使用比例连续两年下滑,2017年再次下降20%。

与此同时,以指纹识别为代表的生物识别认证因安全与便捷的独有优势获得青睐。

本次被调查者中使用指纹识别方式的比例为48%,呈现出逐步替代传统密码的趋势。

(摘编自中国银联发布《2017移动互联网支付安全调查报告》,有删改)

材料二:

调查显示,5成以上的消费者通过手机支付完成线下购买实物、信用卡还款、外卖、打车及充值缴费等日常支付。

其中,打车、叫外卖是90后、80后常用场景,买电影票、发红包是70后常用场景,资金转账则成为60后的首选。

值得注意的是,外卖消费场景崛起迅速,移动支付比例超过6成,而80、90后男性群体对其增长贡献最大。

报告显示,70后、80后是网络消费主力军,其中男性月均网上消费额超过5000元的比例(23%)首次超越女性(15%)8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调查显示,90后收入情况虽不及其他年龄段人群,但每月网上消费金额高于5000元以上的比例(23%)却高于其他所有年龄段人群,年轻群体在移动支付领域的消费具有巨大潜力。

(摘编自《经济日报》,2018年1月,有删改)

材料三:

移动互联网支付安全调查报告代际特征一览表

(摘编自搜狐网,2018年1月18日,有删改)

材料四:

90后人群在使用移动支付时,往往看中便捷性,对安全性有所忽略,如泄露注册金融账号并透露银行卡号等重要信息,在Wi-Fi网络下输入移动支付密码等。

70后、80后中仍有超过一半人群并未购买账户安全险,对于账户安全险的重视度不够,存有侥幸心理,认为被盗刷的可能性低,没有必要办理。

60后人群容易受优惠信息的吸引,对于不明二维码防范意识差,对于任何渠道有优惠的促销的二维码都会去扫一扫。

调查显示,相比2016年,自行承担所有损失的消费者占比下降12%,其中商业保险、风险赔付、欺诈资金与货物拦截等产业风险保障机制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遭遇诈骗后,及时联系银行挂失卡片可帮助减少损失。

受访者中,拨打银行客服挂失卡片,遭遇诈骗但未蒙受损失的比例为47%,而通过第三方挂失等其他方式止损的比例仅为30%左右。

(摘编自搜狐网,2018年1月18日,有删改)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

A.无需解锁、只需指纹验证,更加便捷,并具有金融芯片级安全防护,使手机闪付获得国内外手机生产商的高度认可,也让手机闪付从中高端人群走向社会大众。

B.以指纹识别为代表的生物识别认证因安全与便捷的独有优势获得青睐,是传统密码验证方式和动态验证码的使用比例连续两年下滑的主要原因。

C.手机支付改变着消费者的使用习惯,不同年龄群体常用的消费场景各有不同:

如90后和80后习惯打车、叫外卖,70后买电影票、发红包,60后资金转账。

D.80后和90后这两个群体的消费习惯的改变,使得外卖消费移动支付场景崛起迅速,比例占总消费的9成左右。

D

解析:

范围扩大,应该是80后和90后这两个群体中的男性消费群体,9成也错误。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A.材料一分析了移动支付比例迅速上升的原因,材料二概括分析了不同年龄段以及不同性别在移动支付比例上升中的贡献及原因。

B.90后收入情况虽然不及其他年龄段人群,但每月网上消费金额高于5000元以上的比例却高于其他所有年龄段人群,说明年轻群体在移动支付领域的消费具有巨大潜力。

C.材料三显示,50岁以上人群中发生损失后,采取及时补救措施的比例低于其他年龄段,因而,50岁以上的人群中遭骗后,追回损失的可能性相比最小。

D.由于商业保险、风险赔付、欺诈资金与货物拦截等产业风险保障机制发挥了积极作用,2017年遭遇诈骗后自行承担所有损失的消费者占比,相较2016年有所下降。

A

解析:

材料二没有分析原因。

6.根据材料内容,简要分析移动支付用户怎样避免遭受诈骗减少损失。

(6分)

①在安全的网络下使用移动支付,设置安全的支付密码,不要泄露自己的金融账号及银行卡号。

②增强防范意识,不贪占小便宜,不随意扫描二维码,为自己的支付账户购买安全险。

③遭受诈骗后,及时联系银行和第三方挂失,将损失几率降到最低。

(每点2分)

解析: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夏天的阅读

[美]伯纳德·马拉默德

乔治·斯塔约诺维奇是一名街坊里的小伙子。

他16岁的时候因为缺乏耐性,一时冲动退了学。

今年夏天是找工作的困难季节,他找不到事情可做,结果整天把大部分光阴都消磨在街头和家里。

有时候他大白天也出去散步,但是大多数时候他要等炎热的太阳西沉后才上街。

他没什么既定的目标,只是到处溜达,穿过一个个街口,来到一座灯光幽暗的小公园内。

他在一把椅子上坐下来,望着铁栏内枝叶繁茂的大树和盛开的鲜花,思索着如何使自己的生活变得好些。

直到午夜,他才起身,拖杳着脚步回到闷热冷清的家里。

一次乔治散步时碰见很晚才下班回家的卡坦扎拉先生。

卡坦扎拉先生在IRT车站的售票处上班,住在距乔治家一个街口的一家鞋铺楼上。

晚上,天气闷热时,他就穿条裤衩,坐在门口的台阶上,借着鞋匠窗户内透出来的灯光看《纽约时报》。

卡坦扎拉先生回家时常常喝得醉醺醺的,但醉态总是安详的。

乔治喜欢卡坦扎拉先生,因为他小时候卡坦扎拉先生曾给过他零钱去买柠檬冰棍。

卡坦扎拉先生与大多数邻居迥然不同,他见到你时,不时会问你一些与众不同的问题。

每当他那病恹恹的胖老婆趴在窗户上朝外张望时,他就肯定在读报。

“你这个夏天干些什么啦,乔治?

”卡坦扎拉先生问道,“我见你每晚都在溜达。

“现在还没什么可干,我在等工作。

”接着乔治又说,“我在家里看书,提高修养。

卡坦扎拉先生对此饶有兴趣,他用一块红手绢擦了一下脸。

“看些什么书?

乔治犹豫了一会,然后说:

“我到图书馆开列了一张书目单,准备今年夏天读完。

“一共有多少书?

“我没数过,也就是那么一百来本吧。

卡坦扎拉先生吹了一声口哨。

“我琢磨着,如果我读完它们,”乔治诚恳地说,“对我的教养会有很大好处。

我不是指高中时他们教的那种教养,我想知道各种各样的事情。

此后的一天傍晚,隔街的那位鞋匠叫住乔治,说他是个好孩子。

乔治猜想一定是卡坦扎拉先生把有关他正在读很多书的事情告诉鞋匠了。

从鞋匠那里可以看出,事情已经传遍了整个街坊。

虽然没人跟他直接打招呼,但是他看见好些人朝他温和地微笑。

他对这片居民区感到了一点快慰,增加了一点好感,尽管他从来就没想过在这里度过自己的一生。

连在离家很远的咖啡店工作的姐姐索菲也都知道他读书的事了。

索菲对他更和蔼了,她用种种方式表示出为他感到骄傲。

夏天在一天一天过去,乔治每日清扫房间,作为对索菲的回报。

修长憔悴、收入微薄的索菲每星期给他一块钱,尽管仍旧不够开销,但比以前只有两三角钱强多了。

他把钱花在香烟上,买一罐啤酒或是一张电影票。

偶尔他会到书报摊买一本折价书,他喜欢在房间里摆上几排书,虽然从来不读。

晚上是最令人愉快的时光,当他从坐在自己店铺前的店主们面前走过时,虽然没跟他们说什么,他们也没跟他说什么,但他可以感觉到四处都是赞许的目光。

有那么几个晚上,他的感觉是如此的好,禁不住整夜在公园内蹦蹦跳跳。

他在居民区内悠然漫步,然后回家,脱衣上床,安然入梦。

在这几个星期当中,他只跟卡坦扎拉先生谈过一次话。

那个售票员没谈及书,也没问什么,可是乔治对这种缄默感到很不自在。

乔治打定主意在读过几本平装书前,不与卡坦扎拉先生说话。

但是当他开始阅读时,他又顿感索然无味,不再想读啦。

因此,一天的大部分时光,乔治拧开收音机,听厌了说话声,转而听音乐。

他把房间收拾得十分整洁,即使有一天忘了打扫卫生,索菲也无话可说。

不过总的说来还算不坏。

不管白天多糟,到了晚上散步时他便可以打起精神。

一天晚上乔治看见卡坦扎拉先生在街上朝他走过来。

乔治刚想转身避开,但是卡坦扎拉先生赫然在他的身旁站住了,浑身散发出啤酒的味道。

他的目光在投向乔治时,显符黯淡忧郁。

“你那些书读得怎么样了?

”卡坦扎拉先生问道。

他试图站稳,但还是晃了一下。

“还好,我觉得。

”乔治说着,感到热血涌上脸颊。

卡坦扎拉先生的脑袋虽然有点摇晃,但眼睛沉稳。

“乔治,”他说,“告诉我其中一本的书名。

谁知道呢,也许那是本好书,我也想看看。

乔治无法回答,闭上了眼睛。

当他睁开眼睛时,卡坦扎拉先生已经不无遗憾地走开了。

他听见他临走时丢下的一句话:

“别学我,乔治。

第二天晚上他不敢离开家门。

整整一星期,除了没人时偷偷溜进厨房外,他整天都闭门不出。

一天晚上,他再也无法忍受炎热的折磨,在凌晨一点钟孤身窜上大街。

他希望人不知鬼不觉地钻进公园,但是各个街口都躺着人,倦怠不堪,等待着微风。

乔治垂下眼皮,畏畏缩缩地从他们旁边走过,但是不一会,他就发现他们对他仍旧非常友好。

他猜想卡坦扎拉先生并没有跟他们说起过他,可能他第二天清早从醉梦中醒来后,把见到他的事忘得一干二净了。

乔治感到信心又缓缓地回归到他身上。

那天晚上,街角上的一个男人问他是否真的读了很多书。

乔治承认说是的。

那人说像他这样年纪的孩子读了那么多书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是啊。

”乔治回答说。

他真希望谁也别再提起书的事。

过了一两天,乔治又碰上了卡坦扎拉先生,他并没有提到书。

(有删改)

7.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

A.小说中的16岁男孩因为撒谎而在外在压力和过度的期望中经受内心折磨,他的试图生存和救赎唤起了人们的同情和理解。

B.小说注重细节描写。

听乔治说自己要读一百来本书,卡坦扎拉先生吹了一声口哨,这说明他不相信乔治会读这么多书。

C.得到姐姐索菲给的更多的零花钱,乔治感激姐姐辛苦工作养家,每天主动把家里收拾得十分整洁,以减轻姐姐的负担。

D.乔治对卡坦扎拉先生敬畏不已,而他所倚重的人又是那样崇拜图书馆的书籍,这是导致乔治撒谎的全部根源。

A

解析:

B.小说细节描写并不突出,卡坦扎拉先生吹了一声口哨是表明惊讶或是赞赏。

C.乔治打扫房间还因为无所事事和消除不读书的内疚心理。

D.“全部根源”错,乔治撒谎还因为自己也想改变现实的生存状况。

8.请用简洁的语言梳理乔治的心理变化过程。

(6分)

①失业在家,无所事事,郁闷无聊。

②碰到自己敬畏的卡坦扎拉先生,感到自卑,希望他看得起自己。

③享受谎言带来的好处,感觉很好。

④为自己不能真正阅读而羞愧不安。

⑤受到卡坦扎拉先生的质问,担心谎言被揭穿,恐惧不敢见人。

⑥发现人们依旧善待他,感到欣慰,心存幻想。

(每点1分,共6分)

解析:

9.你认为乔治会兑现读一百本书的诺言吗?

结合小说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6分)

参考答案一:

不会。

(2分)首先,乔治是个不爱读书的人。

他也试着读书,但他一读书顿感索然无味。

他早就退学也使他缺乏阅读图书馆书籍的能力。

(1分)其次,乔治没有耐心,对于自己不感兴趣的事难以坚持,尽管这件事可能对自己有所提升。

(1分)再者,乔治是个善于自我安慰,自我原谅的人。

尽管撒谎让他有些羞愧,但他通过打扫房间、出门散步等行为让自己逃避读书,并享受着谎言带来的好处。

人们没有揭穿他的谎言,依旧善待他,让他觉得欣慰。

可见他许诺读一百本书只不过是自欺欺人。

(2分)

参考答案二:

会。

(分)①乔治许下读一百本书的诺言,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敬。

从中可以看出乔治对改变现实生活状况的内心需求。

乔治对现状是不满的,希望生活更好一些,而阅读是一条可行的途径。

(1分)②乔治虽然很享受撒谎后带来的好处,但内心还是很煎熬的,例如他怕见到卡坦扎拉先生,对索菲也满心羞愧。

只有真正兑现诺言才能摆脱困境获得坦然。

(1分)③周围人们对读书的崇拜,知道乔治读了很多书后对乔治的尊敬促使乔治明白阅读的意义。

而他们的期待和善意也会促使乔治努力改变自己。

(2分)(结合文本,分析充分合理,表述清晰有条理即可)

解析:

三、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宗泽,字汝霖,婺州义乌人,泽自幼豪爽有大志,登元祐六年进士第。

廷对极陈时弊,考官恶直,置末甲,调衢州龙游令。

民未知学,泽为建庠序,设师儒,讲论经术,风俗一变,自此擢科者相继。

通判登州。

境内官田数百顷,皆不毛之地,岁输万余缗,率横取于民。

泽奏免之。

朝廷遣使由登州结女真,盟海上,谋夹攻契丹,泽语所亲曰:

“天下自是多事矣。

”退居东阳,结庐山谷间。

靖康元年命知磁州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羸卒十余人磁经敌骑蹂躏之余,人民逃徙,泽至,缮城壁,浚隍池,治器械,募义勇,始为固守不移之计,上言:

“邢、洺、磁,赵、相五州各蓄精兵二万人,敌攻一郡则四郡皆应,是一郡之兵常有十万人。

”上嘉之,金人逼二帝北行,康王即帝位于南京,泽入见,涕泗交颐,陈兴复大计,金人谋攻汴京,自郑抵白沙,去汴京密迩,都人震恐。

僚属入问计,泽方对客围棋,笑曰:

“何事张皇?

刘衍等在外必能御敌。

”乃选精锐数千,使绕出敌后,伏其归路。

金人果败,自是不复犯东京。

泽威声日著,北方闻其名,常尊惮之,对南人言,必曰宗爷爷,泽疏言:

“丁进数十万众愿守护京城,李成愿扈从还阙,即渡河剿敌,杨进等兵百万,亦愿渡河,同致死力。

臣闻‘多助之至,天下顺之’,陛下及此时还京,则众心翕然,何敌国之足忧乎?

”上乃降诏择日还京。

泽前后请上还京二十余奏,每为黄潜善等所抑,忧愤成疾,疽发于背,诸将入问疾,泽矍然曰:

“吾以二帝蒙尘,积愤至此。

汝等能歼敌,则我死无恨。

”众皆流涕曰:

“敢不尽力!

”诸将出,泽叹曰: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翌日,风雨昼晦。

泽无一语及家事,但连呼“过河”者三而薨。

都人号恸,遗表犹赞上还京,赠观文殿学士、通议大夫,谥忠简。

(节选自《宋史·宗泽传》,有删改)

译文:

宗泽,字汝霖,婺州义鸟人。

宗泽从小就性格豪爽有大的志向,元祐六年进士及第。

殿试时极力陈述当时社会的弊病,考官厌恶他的直率,将他的排名列为最低一等。

调任到衢州任龙游县令。

当地百姓不知学习,宗泽为他们建立了学校,安排了儒学教师,讲解儒家经典学术,社会风气大为改变,从此以后登科中举的人源源不断。

调到登州任通判。

登州境内有几百顷官田,都是不长草木的地方,每年交纳一万多缗,都是向老百姓横征暴敛来的。

宗泽上奏请求免征其税。

朝廷派遣使臣在登州与女真讲和,结盟于海上,图谋夹攻契丹。

宗泽与他的亲友说:

“天下从此多事了。

”于是宗泽隐居东阳,在山谷间建造房屋。

请康元年,任命宗泽为磁州知州。

这时,太原失守,出任两河一带的官员都借故不上任。

宗泽说:

“拿着国家俸禄而避难,这不行。

”当天就一个人骑匹马出发上任去了,跟从的疲弱兵卒有十多人。

磁州经过敌兵铁骑践踏后,百姓都逃跑搬家了。

宗泽到任后,修缮城池,疏浚护城河,置办作战器械,招募义勇兵士,开始为固守城池不转移的战略作打算。

上奏说:

“邢、洺、磁、赵、相五州各存蓄精锐士兵两万人,敌军攻打州时,其他四州都响应帮助,这样一州的兵力就常有十万之多。

”皇上看后嘉奖了他。

金人逼迫徽、钦二帝北行,康王在南京登基,宗泽入朝面见,眼泪鼻涕流满脸颊,陈述复兴大计。

金人谋划攻打汴京,从郑州发兵到达白沙,离汴京十分近了,京都里的人都害怕极了。

同僚和部下入府询问计谋,宗泽正与客人下围棋,笑着说:

“什么事这么慌张?

刘衍等将在外面一定能抵御敌人。

”于是挑选几千名精锐士兵,叫他们绕到敌人背后,在敌人的退路上伏击。

金人果然大败,自此不再来侵犯东京。

宗泽威望名声一天比一天大,金人听到他的名字,常常敬畏他,对于宋人来说必称他宗爷爷。

宗泽上奏疏说:

“丁进愿率几十万大军守护京城,李成愿意随驾护卫还朝,即使渡过黄河去剿灭金兵,杨进等拥兵百万,也愿意渡过黄河,一同以死全力抗击金兵。

我听说“受到很多人的帮助,天下就会归顺你。

陛下趁这时返回京城,那么众人团结一心,敌国有什么值得担忧的呢?

皇上于是下诏书,选择好日子回京。

宗泽前后共上奏二十多次请求皇上回京,多次被黄潜善等人所扣留,宗泽忧愤成疾,背上长了疽。

各位将领入府问病,宗泽急切地说:

“我是因为二帝蒙难而积愤变成这样。

你们如果能歼灭敌人,那么我就死而无憾了。

”众将军都流着泪说:

“怎么敢不尽力杀敌!

各位将军退出后,宗泽叹气说: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第二天,天色阴沉风雨交加。

宗泽关于家事没说一句话,只是连呼三声“过河”而死。

京城里的人哀痛号哭。

宗泽的遗书仍然极力主张皇上回京。

赠观文殿学士、通议大夫,谥号忠简。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D√)

A.靖康元年/命知磁州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羸卒十余人/

B.靖康元年/命知磁州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羸卒十余人/

C.靖康元年/命知磁州/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羸卒十余人/

D.靖康元年/命知磁州/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羸卒十余人/

D

解析:

句中“命知磁州”是指任命宗泽为磁州知州,句子完整,“州”字后面要断开,排除AB。

“就道”是出发、动身的意思,“单骑就道”是指一个人骑马出发上任,中间不可断开,排除C。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

A.末甲,古代科举制度殿试中的一种等级,殿试录取的等级称甲,最低一等叫末甲。

B.庠序,指古代的地方学校,在商周时代就已经出现,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

C.疏也称“奏疏”,与作为文体的“表”不同,是古代臣子向君王陈情说理的文章。

D.阙,皇宫门前两边的楼台,中间空缺部分为道路,这里指宫殿,可理解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