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870960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1.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五单元教学要求

单元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1.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

(一)1课时

2.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

(二)1课时

3.练习十2课时

间隔排列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已有的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学会用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探寻解题思路,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反思中,感受从条件出发思考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体会从条件出发思考是解决实际问题常用的策略之一,进一步发展简单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逐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解决问题。

2.应用策略解决连续比较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策略的体验与理解。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方案NO:

1

教学内容

从条件想起的策略

(一)

课型

新授

时间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经历依据条件寻求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方法及回顾反思的过程,了解从条件出发思考分析数量关系的策略,能用由条件想问题的策略寻找解题方法,并正确解答。

2.使学生初步体验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体会两步计算实际问题条件与问题的联系,体会从条件想起求问题结果的分析推理过程,培养分析、推理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积累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方法可以解决现实世界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方法的价值,产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重点、难点

用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解决问题。

策略的体验与理解。

课前准备

教学光盘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体会“策略”,引入课题

故事:

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

说明:

司马光和曹冲都非常聪明,一个砸破缸让水离开了小孩,一个把大象换成同样重的石头再称,就避免了危险,解决了很难解决的问题,这些就是“策略”(板书:

策略)所以策略常常是很聪明的想法。

在数学里也有许多策略,它可以帮助我们比较方便地解决一些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就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解决问题,体验策略

1.看条件提问题。

(1)小华买了20棵树苗,已经栽了12棵。

(2)杨树苗有20棵,杉树苗比杨树苗多8棵。

(3)柳树苗有12棵,松树苗有6棵。

读条件,提问题。

指出:

根据有联系的条件,可以提出能计算的问题。

(板书:

条件→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经常用这样的方法思考和分析问题。

今天的学习,就和这样的思考方法有关。

2.学习策略。

(1)理解题意。

出示例1,读题,找条件和问题。

提问:

题里有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是什么意思?

(2)交流算法。

同桌讨论,在理清条件之间的关系后怎么求第三天摘了多少个?

交流。

问:

再根据什么求出第五天摘了多少个?

追问:

根据题里的什么想到的?

指出:

同学们都是看条件来想的,找有联系的条件想能求什么问题,按条件一步一步求出问题的结果,这时从条件想起,看能求哪个问题,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列式解答。

选择填表或者列式计算求出答案,在课本上完成计算,填写答句。

交流:

怎样想,怎样填(算)的?

(4)回顾概括。

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开始先了解什么,接着根据什么想到解决办法的,问题是怎样解决的……

交流。

指出:

解决实际问题,首先要理清条件和问题,再分析怎样解决,弄清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然后列式解决。

解决问题时,可以列式或者列表找出答案。

追问:

刚才分析问题是从哪里开始想起,找到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的呢?

从条件想起分析问题有什么好处?

概括:

这道题的分析是从条件想起,根据第一天摘30个,以后每天都多摘5个,先求出第二天摘多少个这个新条件,再求第三天摘的个数;然后还是从条件入手,用同样的方法求第五天摘的个数。

这样的分析方法就是一种策略,叫作从条件想起(补充板书)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就是根据有联系的条件想能求的问题,帮助我们弄清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三、巩固应用,内化策略。

1、想想做做1

(1)看图,找条件,根据条件提出问题,交流如何解答。

(2)读条件,提问题,解答。

指出:

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就是根据条件想问题,一步一步求出问题的结果。

分析问题时可以找出有联系的条件,想能解决哪个问题,弄清可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2、想想做做2

读题,理解题意(画图或者动作)

问:

你能在表里填出每次弹起的高度吗?

(填表)

交流:

填表的结果各是多少?

每次填写米数的依据是什么?

列式解答,交流:

每次弹起的高度都是按照什么列式的?

3、想想做做3

读题,找出条件和问题。

引导:

如果18个○表示18个小朋友,你能标出芳芳和兵兵各排在哪个位置上吗?

请在图里标一标,想想是根据什么标位置的。

交流:

怎么标,为什么?

问:

看图说说,芳芳和兵兵之间有多少人?

怎样解答,列出算式解答。

交流:

从条件想起,说说根据哪个条件先求的什么,再怎样求出两人之间有多少人的。

小结:

从条件想起可以这样算,根据18人和芳芳排在左起第8个,用减法求出芳芳右边有10人;再根据芳芳右边有10人和兵兵排在右起第4个,用减法求出两人之间有6人。

4、想想做做4

让学生读题并看图理解题意。

引导:

从条件开始可以怎样想?

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学生列式解答。

问:

是怎样解答的?

这里每一步求的什么?

问:

你分析问题时用了什么策略?

能说说你由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得到的体会吗?

5、想想做做5

了解题意。

引导:

小朋友,第一个正方形里有2个○,后面每个正方形里○的个数是前一个正方形里的2倍,而且要画得同样大。

大家根据题里的条件估计一下,这样画到第几个正方形就会画不下了?

动手画一画,注意每个○都要和原来画的同样大,到画不下了就不画。

交流:

根据什么来画的?

从第几个正方形开始画不下了?

问:

你能估计第8个正方形里可能要画多少个吗?

算算看,第8个正方形里需要画多少个○?

根据什么来算?

和估计的对比。

如果继续接着这256个画下去,下一个正方形里画多少个?

再下一个正方形呢?

小结:

把一个数每次乘2,这个数增加、变大的速度快得我们压根无法想象。

四、课堂总结,交流收获。

这节课学习的什么内容?

你学会了什么策略?

具体说说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在解决问题时要怎样想吗?

 

二度修改

板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方案NO:

2

教学内容

从条件想起的策略

(二)

课型

新授

时间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经历从条件想起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线段图表示题意的方法,进一步学会从条件想起分析数量关系的策略,并能正确应用策略解决连续比较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2.使学生借助线段图进一步体会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条件与问题的联系,感受从条件想起求问题结果的分析推理过程,发展几何直观’培养分析、判断、推理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并能尝试回顾反思,继续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知识和方法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应用,感受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认真审题、严密思考的学习态度和意识。

重点、难点

应用策略解决连续比较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回忆策略。

激活:

小朋友,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还记得是什么策略吗?

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在分析问题时是怎样想的?

2.引入课题。

引入:

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就是在分析实际问题时找到有联系的条件,想能先求出什么问题,再联系条件想怎样求出问题的结果。

(板书:

条件→问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课题)主要是运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解决一些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二、运用策略

1.理解例题题意。

让学生独立读题,想想有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提问:

从题里你知道了什么?

引导: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可以用线段图来表示题里的数量关系。

这里可以画一条线段表示绿花的朵数,(画线段)那黄花的朵数是绿花的2倍就应该画多长呢?

(画线段)表示红花朵数的线段要画得比黄华的线段怎么样?

(画线段,比表示黄花朵数的线段长一些)

提问:

你知道这里的三条线段各表示什么吗?

引导:

请小朋友看课本上的线段图,先按条件在图中填一填,再看图相同桌互相说一说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交流:

你是怎样填写条件和问题的?

(教师在线段图上板书表示)

能看图把题里的条件和问题和大家说一说吗?

(学生交流、复述条件和问题)

2.运用解题策略。

引导:

请小朋友看图思考一下,你打算怎样求出红花有多少朵,是怎样想的?

同桌小朋友互相说一说想法。

交流:

你是怎样想的?

准备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引导学生结合线段图交流并理解:

可以根据绿花有12朵和黄花朵数是绿花的2倍先求黄花有多少朵,再根据黄花的朵数和红花比黄花多7朵求出红花有多少朵。

指名学生说思路,再让学生集体试着说一说。

3.列式解决问题。

引导:

想到了先求黄花朵数再求红花朵数,那每一步怎样算呢?

请大家在课本上列式解答。

学生独立解答。

交流:

你的每一步是怎样算的?

(板书算式)第一步用乘法、第二步用加法是怎样想的?

学生集体口答答句。

追问:

你觉得解答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哪一步计算,是怎样想到的?

说明:

这里关键的一步是先求黄花有多少朵,它是找有联系的条件想到的。

求出黄花的朵数,就能再联系条件求出问题的结果。

提问:

回顾一下,我们刚才分析数量关系时运用了什么策略?

从条件想起的策略有什么好处?

指出:

(指线段图)今天的这个问题可以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根据前两个条件先求出黄花有多少朵,再根据黄花的朵数这个新条件和红花比黄花多7朵求出红花有多少朵。

这样从条件想起'可以很清楚地找到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4.再次感受策略。

引导:

那如果把条件改成“红花比黄花少7朵”,(出示条件)求红花有多少朵又该怎样想、怎样算呢?

自己独立思考,列式解答。

学生独立解答,指名一人板演。

交流:

计算过程对不对?

你用了什么策略,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从条件想起,说明解题思路)

5.回顾反思收获。

引导:

同学们已经解决了两个实际问题,现在回顾、比较一下两题分析数量关系和解题的过程,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互相讨论讨论。

交流:

能说说解决两个问题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了吗?

那两题中求红花朵数的方法为什么不同呢?

小结:

解决这两个问题,我们都用了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先根据前两个条件求出黄花有多少朵这个新条件,这是解决问题关键的一步,这样才能联系另一个条件求出红花的朵数。

因为两题中表示红花和黄花朵数关系的条件不同,所以第二步的算法不一样。

三、内化策略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1)让学生看图说说第

(1)题的条件。

你能根据条件提出哪些问题?

(板书问题)

这里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2)提问:

(2)题的线段图表示什么意思?

让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

(板书问题)

提问:

求苹果树有多少棵可以怎样想?

指出:

明白了实际问题的条件,就可以找有联系的条件提出可以计算的问题,这样就能知道可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正确解答。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读题。

提问:

你知道淮游得最快、谁游得最慢吗?

你是根据什么知道小丽游得最快、小华游得最慢的?

(引导分析条件,得出结论)

指出:

弄清条件的意思,根据条件就能知道谁最快,谁最慢,所以从条件想起,是解决问题的很有用的策略。

3.“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说说题目的条件和问题。

引导:

这道题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呢?

互相讨论一下,说说是怎样想的。

交流:

你是怎样想的?

和大家交流一下。

这样的想法运用了解决问题的什么策略?

四、策略总结

1.课堂总结。

引导:

请小朋友先自己想一想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哪些问题,你有哪些体会和收获,再对同桌说一说。

提问:

这节课你又有哪些体会和收获?

指出:

解决问题时,我们可以画线段图来表示题里的意思,它可以帮助我们看清数量之间的联系,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分析问题时可以从条件想起,找有联系的条件,思考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确定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列式计算时,还要根据数量间的联系确定每一步怎样算正确求出结果。

2.布置作业。

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的问题,第3题和第4题。

 

二度修改

板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方案NO:

3

教学内容

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

(一)

课型

练习

时间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图表示的题意,进一步掌握解决问题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能从条件想起说明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思路,能应用策略正确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从条件想起求问题结果的分析推理过程,体会解决两步计算问题的关键是确定先求什么,培养根据条件间的联系分析、推理的思维能力,发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3.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实际生活里的数学问题,体会数学方法、策略的价值;感受事物间的联系,培养对实际问题分析、思考的意识。

重点、难点

从条件想起分析问题的方法。

课前准备

课时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由下面每组条件能求出什么问题?

(1)读一读条件,说说能想到什么。

①红葡萄有25箱,绿葡萄有30箱。

②男生有30人,女生比男生少12人。

③小明买了6支铅笔,王老师买的铅笔支数是小明的4倍。

让学生读条件提出问题、口头列式,并板书算式。

说明:

如果两个条件有联系,就可以提出能解决的问题。

(2)看图说一说条件,再提出问题。

每筐20千克

苹果

②48个

鸡蛋多20个

鸭蛋

让学生按图意说出两个条件,再提出一个可以计算的问题,直接口头列式,板书算式。

2.引入练习。

谈话:

上面的练习都是根据有联系的条件,提出可以解决的问题。

(板书:

根据条件提出问题)用这样的思路分析实际问题里数量间的联系,就是前两节课学习的从条件想起的策略。

今天,我们练习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通过练习,小朋友要进一步熟悉这个策略,能用它分析问题,找出怎样解答,并正确列式解决。

二、策略练习

1.做练习十第1题。

(1)提出问题。

引导:

请小朋友仔细看题,想想根据每道题的条件可以提出哪些不同的问题。

交流:

让学生根据每道题的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教师把每题里的问题按顺序分别板书。

(2)解决问题。

提问:

(1)题提出的问题要根据什么条件解答?

同桌小朋友可以互相讨论一下,等会和大家交流,看哪个说得比较好。

交流:

小朋友来说一说,第

(1)题的问题各要怎样解答?

求拔河人数的关键是解决哪个问题?

提问:

(2)题准备怎样解答,关键是解决哪个问题?

(指名学生说一说)

让学生列算式解决第

(1)

(2)题的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解答方法,教师板书算式。

(3)回顾小结。

提问:

回想一下这两题的练习过程,实际上用了什么策略,怎样用的?

解决这两题的关键各是哪一步?

指出:

小朋友刚才已经用了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就是先找有联系的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这样就能清楚地知道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然后列式解答。

解答时关键的一步是求出第一个问题,这样才能求第二个问题。

2.做练习十第2题。

(1)了解题意。

出示第2题的图和问题。

引导:

请小朋友看看题里每个小朋友的身高情况,互相说说题里的条件和问题。

交流题意,明确:

小力身高136厘米,小英比小力矮15厘米,小军比小英高21厘米。

小军身高多少厘米?

(2)分析解答。

引导:

能看着图里的条件,说说可以怎样想吗?

同桌小朋友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交流:

你能从条件想起.说说可以怎样想吗?

(指名几位学生说一说思路:

先根据小力身高136厘米和小英比小力矮15厘米,求出小英身高多少厘米:

再根据小英的身高和小军比小英高21厘米,求出小军的身高是多少厘米)

追问:

这道题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关键的是哪一步?

让学生列式解答。

交流算式,教师板书。

(3)回顾过程。

提问:

回顾分析这个问题的过程,刚才我们用了什么策略?

关键是先求出什么?

指出:

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分析问题,关键是找到先求什么。

这道题(指着图里表示的条件)可以根据小力身高136厘米和小英比小力矮15厘米,用136减去15先求出小英身高是121厘米这个新的条件。

这样就能再根据小英身高121厘米和小军比小英高21厘米,用121加21求出小军身高142厘米。

3.解决问题。

出示:

大猴采了3筐桃,每筐12个,小猴采了14个桃。

①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

②大猴比小猴多采多少个?

(1)让学生先列式解答第①题,同时指名板演。

交流:

这里每一步求的什么?

解决这个问题时你是怎样想的?

指出:

从条件想起,可以先求出大猴采了多少个这个新条件,再求两只猴一共采的个数。

(2)让学生列式解答第②魉,指名板演。

交流:

这道题先求的什么,再求的什么?

(3)解题比较。

提问:

解决这两个问题的过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你有哪些体会可以和大家分享?

指出:

解决这两个问题,相同的地方是都可以从条件想起,根据前两个条件,先求出大猴采了多少个,这是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关键。

同时要注意,这里的问题不同,最后一步的方法也不同,所以要根据条件和问题的联系,确定每一步用什么方法算。

4.做练习十第4题。

(1)理解题意。

让学生说说表格里人数变化情况,看看要求哪些问题。

(2)解答第一个问题。

引导:

请看前两格,这辆公共汽车从西门出发时有多少入,到建设路时人数是怎样变化的?

那怎样解决从建设路开出时,陈尚乘客有多少人呢?

请大家算一算,在表里填一填。

交流:

从建设路开出时乘客有多少人?

你是怎样想的?

指出:

这里也是从条件想起,用原来的16人加上车9人,求出上车后25人;再减下车1人,就是开出时车上有乘客24人。

(3)解答第二个问题。

引导:

像这样从条件想起,能求出第二个问题吗?

请算一算、填一填。

交流:

从后面3个车站开出时车上人数是根据什么来算?

各是多少人?

指出:

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根据从前一个车站开出时的人数,和在每个车站的人数变化,一步一步计算从这一站开出时的乘客人数。

5.讨论练习十第3题、第5题。

引导:

请小朋友自己读一读第3题和第5题,自己说一说这两题要怎样想、怎样解答。

交流:

第3题知道什么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从条件想起可以怎样想?

请看第5题的条件、问题,可以怎样想呢?

指出:

在理解实际问题的条件和问题后,根据条件想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可以一步一步求出问题的结果。

三、练习总结

1.练习小结。

引导:

今天练习了从条件想起的策略,你觉得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要怎样想?

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解决两步汁算实际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通过练习你还有哪些体会?

2.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十第3题、第5题。

二度修改

板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方案NO:

4

教学内容

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

(二)

课型

练习

时间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解决问题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能理解线段图表示的数量关系,能从条件想起分析两步计算实际问题,解决稍复杂一些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从条件想起求问题结果的分析推理过程,培养根据条件分析、推理的思维能力,发展几何直观和形象思维,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3.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实际生活里的数学问题,体会数学方法、策略的价值;培养分析、推理和反思的意识。

重点、难点

从条件想起分析问题的方法。

课前准备

课时

第四课时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做练习十第6题。

让学生口算,写出得数。

交流得数,教师板书,结合交流,选择乘法和除法说说怎样算的。

(如16×3,先算10乘3得30,再算6乘3得18,30加18等于48;96÷6,先算60除以6得10,余下36除以6得6,10加6等于16)

2.根据线段图说条件,提问题。

12人

乐器组

舞蹈组

多6人

合唱组

出示线段图后,让学生说一说条件:

乐器组有12人,舞蹈组的人数是乐器组的3倍,合唱组比舞蹈组多6人。

提问:

你能根据线段图表示的条仵,提出不同的问题吗?

学生提出问题后,分别在表示舞蹈组和合唱组人数的线段下面,用大括号表示“?

人”。

引导:

你准备怎样根据有联系的条件求出这里的问题?

请每个小朋友看图自己独立说一说。

交流:

你是怎样想的,怎样列式的?

(板书算式)

求合唱组有多少人的关键是要求什么问题?

从图上看,合唱组的人数实际比乐器组人数的几倍多6人?

3.引入新课

我们看线段图表示的条件,可以提出不同的问题,这也是从条件想起。

今天继续练习解决问题的策略,进一步掌握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

二、策略练习

1.练习十第7题。

(1)引导画出线段图。

学生读题,说明知道了什么条件,要求哪些问题。

引导:

能不能画线段图表示题里的数量关系呢?

想想看:

按条件先画什么,再怎样可以表示题里的意思?

根据学生的交流,先画线段表示香蕉280千克,再画表示梨的线段,接着让学生思考表示苹果千克数的线段怎样画,画出线段,然后让学生说说两个问题分别在哪里表示,在图上表示出来。

指名学生看图说说条件和问题。

(2)列式解答。

①让学生独立解答运来的梨有多少千克,并交流和板书算式、答句。

②引导:

从图上看,梨是香蕉的2倍,所以只要用280乘2,那小朋友看图想一想,苹果比香蕉的2倍多70千克,求苹果有多少千克你能解决吗?

自己列式解答,有困难可以和同桌商量。

学生解答,同时指名板演。

交流。

(3)比较沟通。

比较:

求这两个问题的过程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不同?

说明:

从图上看,梨的千克数是香蕉的2倍,求香蕉有多少千克只要用280乘2;而苹果的千克数比香蕉的2倍多70千克,所以可以先求香蕉的2倍是多少,再求苹果一共多少千克。

2.做练习十第8题。

让学生读题。

提问:

你是怎样理解“小汽车开走7辆就与大客车同样多”这个条件的?

那你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怎样想?

同桌互相说一说。

交流:

你是怎样想的?

(指名几人说一说)解决这道题的关键是什么?

让学生解答,指名板演。

交流:

第一步求的什么,第二步呢?

指出: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根据前两个条件先求出大客车有36辆这个新条件,再根据大客车有36辆和小汽车比大客车多7辆,求出小汽车有43辆。

3.解决问题。

出示:

在市小学生运动会上,第一小学得了14分,第二小学的得分是第一小学的3倍,第三小学比第二小学少得8分。

第三小学得了多少分?

让学生独立解答。

交流:

你是怎样解决的?

(板书算式)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4.做练习十第10题。

让学生读题,说说条件和问题。

(1)画线段图表示题意。

引导:

这道题可以从哪里想起呢,怎样想呢?

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说想的过程:

根据54只和卖掉20只可以求一共还剩多少只;再根据剩下的只数和剩下的鸡和鸭只数同样多,可以求鸭有多少只)

这样的想法表示的数量关系是怎样的呢?

为了理解方法,我们可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