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马克思主义原理考试考研资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870680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1.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马克思主义原理考试考研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最新马克思主义原理考试考研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最新马克思主义原理考试考研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最新马克思主义原理考试考研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最新马克思主义原理考试考研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马克思主义原理考试考研资料.docx

《最新马克思主义原理考试考研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马克思主义原理考试考研资料.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马克思主义原理考试考研资料.docx

最新马克思主义原理考试考研资料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考点1.马克思主义的含义

1☆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来讲,马克思主义[多]A.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B.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C.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的普遍规律的学说D.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多]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3☆马克思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别,狭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单]A.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B.列宁主义C.毛泽东思想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考点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

【核心练习】

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是[单]A.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引起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B.科学技术的进步C.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D.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

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单]A.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其矛盾B.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活动C.无产阶级的发展壮大及其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D.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6★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97W1单]A.法国唯物主义、英国经验主义、德国理性主义B.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生物进化论C.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D.法国历史哲学、英国科学主义、欧洲人文主义

考点3.马克思主义的创立★★★

7★★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核心和理论结论是[98/93单]A.唯物史观B.剩余价值学说C.科学社会主义D.无产阶级专政学说

8★马克思一生最重要的理论发现是[91单]A.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B.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学说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和无产阶级领袖的学说

考点4.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发展

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包括[多]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科学发展观

 

二、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考点5.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立场、理论品质以及社会理想★★

【核心练习】

10★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本质特征是[94单]A.阶级性和群众性的统一B.历史性和现实性的统一C.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D.批判性和创造性的统一

1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从根本上说在于它[98WL1单]A.以世界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B.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C.提供了普遍适用的客观真理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12☆在马克思主义本质属性中,最根本的[单]A.科学性B.革命性C.实践性D.阶级性

13☆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单]A.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B.科学社会主义C.剩余价值学说D.劳动价值论

14☆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单]A.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B.致力于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C.致力于消灭阶级和剥削现象D.致力于无产阶级的长期执政

核心练习答案:

1(ABCD)2(ABC)3(A)4(A)5(C)6(C)7(C)8(C)9(ABCD)10(C)11(B)12(A)13(A)14(A)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物质世界和实践

 

考点6.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1☆关于哲学含义理解正确的是[多]A.哲学等于世界观B.世界观都是哲学C.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D.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2★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97L1单]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3☆在哲学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是[单]A.黑格尔B.费尔巴哈C.马克思D.恩格斯

4☆哲学基本问题两个方面的内容是[单]A.物质决定意识和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的问题B.思维的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和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C.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问题D.世界是否可知和不可知的问题

5☆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成为哲学基本问题。

是因为[多]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对整个世界两大现象的最高概括B.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C.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派别的对立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是人们实际工作中的基本问题

考点7.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6★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96L2单]A.世界发展动力问题B.意识本质问题C.世界本质问题D.实践本质问题

7☆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构成了[单]A.一元论和二元论的对立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8☆下列判断哪一个是正确的[单]A.主张世界是可知的哲学家必是唯物主义者B.主张世界是可知的哲学家不一定是唯物主义者C.唯心主义者都是可知论者D.可知论者必是辩证论者

考点8.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9★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创立的关键在于马克思确立了[95L1单]A.剩余价值论B.阶级斗争理论C.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D.科学的实践观

10★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08-1单]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C.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D.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

11★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03-1单]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考点9.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

12☆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是[单]A.物质范畴B.意识范畴C.实践范畴D.真理范畴

13★中国古代哲学家方以智指出:

“气凝为形,蕴发为光,窍激为声,皆气也”。

这句话在哲学上表达了[00W17]A.多元论的思想B.万物都是物质的不同表现形式的思想C.朴素辩证法的思想D.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的思想E.物质运动形式多样性的思想

14★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的缺陷在于[93L18多]A.把质上无限多样的物质世界归结为粒子在量上的不同B.把某种特殊的物质形态误认为物质的一般特征C.不了解人类对物质的认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D.没有以科学的材料作为依据,纯属自发的猜测E.割裂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

15★哲学上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上的物质范畴的关系是[92W6单]A.本源和派生的关系B.普遍和特殊的关系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D.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16★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94L1单]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

17☆下列属于马克思主义物质范畴的是[多]A.日月星辰B.磁场光线C.人类社会D.生产实践

18★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09-1]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统一性C.物质和意识何者更重要D.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密切

19★意识和物质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其对立便是相对的。

这是因为[02W16]A.意识根源于物质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C.意识是物质的固有属性D.意识是物质的存在形式E.意识可以转化为物质

20☆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意义表现在[多]A.与唯心论二元论划清界限B.与不可知论划清界限C.与旧唯物论划清界限D.与一切旧哲学划清界限

考点10.意识的起源和本质★★★★★★★

21☆意识从其起源来看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它的形成经历的发展阶段是[多]A.从一般物质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B.从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C.从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类意识的形成D.从低级人类意识到高级人类意识的发展

22☆在意识的形成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单]A.运动B.思维C.语言D.劳动

23★人类创造的自然语言和人工语言[01W2单]A.是人类的主观意识B.既非物质,也非意识C.是人类意识的物质外壳D.是意识的客观内容

24★IBM公司制造的“深蓝”计算机战胜了世界顶级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

这一事实表明[99L19多]

A.电脑具有比人脑更高级的运动形式B.电脑是人脑的延伸,是人类扩展自己智力的工具C.人脑的运动与电脑一样,归根到底是电子等物质粒子的运动D.电脑是物化了的人的意识,电脑战胜人脑,实质上是人类自己战胜自己E.电脑和机器人也能进行某些实践活动

25★关于龙的形象,自古以来就有“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的说法。

这表明[07-17多]A.观念的东西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B.一切观念都是现实的模仿C.虚幻的观念也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D.任何观念都可以从现实世界中找到其物质“原型”

26★“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个命题表明[99W2单]

A.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C.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上的区别D.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27★鲁讯说过:

“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神思,所谓“天马行空”地挥写了。

然而他们写出来的却是三只眼、长颈子,也就是在正常的人体身上增加了眼睛一只,拉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

”这段话说明,人们头脑中的鬼神观念是[98L11多]A.头脑中主观自生的B.人脑对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C.人脑对鬼神的虚幻反映D.可以从人世间找到它的原型E.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塑造出来的

28★“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人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一观点表明[91W20多]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B.意识是人脑产生的特殊物质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D.观念的东西同物质的东西是具有同一性的E.反映者和被反映者是完全同一的

29★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商务印书馆先后出版了多个版本的《新华字典》,除了一些旧的词条,增加了一些新的词条,并对若干词条的词义给了修改。

例如1971年版对“科举这个词的解释是:

”从隋唐到清代的封建王朝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而设立分科考生文武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1992年版删去“反动“二字,1998版又删去“为了维护其统治而设”直到2008年版删去了这句话。

一本小字典记载着词语的发展变化也记录了时代前进的印证,字典词条释义的变化表明人们的意识[10-17多]

A.是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B.取决于词语含义的改变C.随着社会生活变化而变化D.需要借助语言这一物质外壳表达出来

考点11.物质和运动,运动和静止,物质运动与时空和空间★★★★★★

30☆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与运动不可分,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单]A.唯物主义B.唯心主义C.辩证法D.形而上学

31★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这一论断的含义是[06-1单]A.变是世界的本原B.世界只有变,没有不变C.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D.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

32★运动应当从它的反面即从静止找到它的“量度”,因为静止是[93单]A.运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B.过去运动的结果和未来运动的出发点C.运动的原因和根据D.运动的基础和承担者

33★“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是[07-1单]A.静不是动,动不是静B.静中有动,动中有静C.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D.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

34★“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著名诗句所蕴含的哲理是[92W7]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时空的有限性的统一C.物质运动的多样性和静止的单一性的统一D.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35★“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这两种说法[91W9]A.都是辩证法的观点B.都是诡辩论的观点C.前者是辩证法的观点,后者是诡辩论的观点D.前者是诡辩论的观点,后者是辩证法的观点

36☆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物质的存在形式,时空具有[多]A.客观性B.无限性C.有限性D.能动性

37☆“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时光一去不复返”说明物质运动的时间具有[单]A.客观性B.有限性C.相对性D.一维性

38★最近,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利用一台粒子加速器,让两束原子在一个圆环轨道上做高速运动,发现这些原子自身的时间确实比外界时间慢了。

这项实验进一步证明了作为物质运动存在形式的时间具有[08-2单]A.客观性B.有限性C.相对性D.一维性

考点12.社会的物质性★

39★社会的物质性表现为[00L19多]A.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B.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C.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着社会历史的一般过程D.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精神生活过程E.社会是独立于人之外的客观过程

考点1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40★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属于[99W1单]A.否认人的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B.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C.否认时间与空间存在性的唯心主义D.把人的意识理解成某种特殊的“精细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

41☆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是[单]A.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观点B.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观点C.世界统一于意识的观点D.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观点

42★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05W1单]A.承认世界是多样的统一B.承认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C.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D.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

考点14.实践的本质含义、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

43☆实践的基本特征包括[多]A.直接现实性B.自觉能动性C.社会历史性D.意识性

44★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他:

“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

”这位企业家回答说:

“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

”这句话表明了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08-3单]A.普遍有效性B.客观规律性C.主体能动性D.直接现实性

45☆与动物的本能活动相区别,人的实践活动具有[单]A.直接现实性B.自觉能动性C.普遍有效性D.社会历史性

46☆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多]A.生产劳动实践B.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C.科学实验D.理性认识

47☆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单]A.生产劳动实践B.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C.科学实验D.艺术和教育活动

考点15.实践与人的存在

48☆人类的产生、生存和活动的基本方式和标志是[单]A.实践B.运动C.矛盾D.规律

考点16.自然界与人的分化与统一★★★★

49★在人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人与世界同时得到了改变,并获得日益丰富的内容。

造成这一变化的基础是[03-2单]A.自然界自身的运动B.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C.人的实践活动D.工具的制造与使用

50★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数百种。

这一情况说明[02W1单]A.物质世界是人类创造的B.人类通过实践将“自在之物”转化为“为我之物”C.物质世界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D.人造物质可以脱离天然物质而存在

51★哲学上把未经人类改造的自然称为“第一自然”,把经过人类改造的自然称为“第二自然”。

关于二者的正确的哲学判断是[99W17多]A.第一自然是物质的,第二自然部分是物质,部分是意识B.第一自然是脱离人的物质世界,第二自然是人的意识的产物C.第一自然与第二自然都是物质自然,第二自然是人类实践创造的物质新形态D.第一自然与第二自然都是物质自然,因为它们都是由原子、分子在三维空间中排列而成的E.第一自然与第二自然都是物质自然界,都是人类认识与改造的对象

52★一位科学家说:

“我们今天生活着的世界,与其说是自然世界,还不如说是人造或人为的世界。

在我们的周围,几乎每样东西都刻有人的技能的痕迹。

”这段话应理解为[97L12多]A.人造的或人为的世界是唯一存在的世界B.现实世界是人类精神的创造物C.人类世界是人的实践活动对象化的结果D.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人类改造世界的伟大力量E.自在自然日益转化为人化自然

考点17.人和自然的关系★★★●●●

53★右边这幅漫画对于我们认识人与自然关系的警示意义在于[08-17多]

A.人类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将受到自然界的报复B.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来自于不当的人类实践方式C.人与自然的关系本质上是对立的D.人类依附于自然是摆脱自身困境的根本出路

54★20世纪50年代,北大荒人烟稀少、一片荒凉。

由于人口剧增,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饭问题成为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成了全国闻名的“北大仓”。

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

现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荒,退耕还“荒”。

这说明[04-2单]A.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B.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C.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D.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

55★右边这张照片反映出由于气候变暖,北极冰盖融化,致使北极熊无处可去的场景,颇具震撼力。

它给我们地球上的人类发出的警示是[2010-3单]A.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人与人之间一切社会关系的核心B.生态失衡已成为自然界自身周期演化不可逆转的趋势C.自然地理环境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决定力量D.生态环境已日益成为人类反思自身活动的重要前提

考点18.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

56★马克思说: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是[02W20多]A.实践是社会历史的客体B.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C.实践是社会历史的本体D.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内容E.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存在方式

57☆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多]A.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B.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C.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D.实践解决了社会生活的全部问题

58★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是[91W22多]A.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过程B.人的本质活动C.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换其活动的社会过程D.人的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E.形成人们全部社会关系的基础

 

二、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考点19.联系的内涵和特点★★★

59☆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总特征是[单]A.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B.理论的观点和实践的观点C.物质的观点和意识的观点D.矛盾的观点和和谐的观点

60★据媒体报道,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社会学家利用互联网技术做了一次实验,证明只要通过“电子邮件的6次信息接力”,一个人就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陌生人联系上。

这表明[05-16多]A.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B.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人为的C.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D.信息是世界普遍联系的基础

61☆系统的特点包括[单]A.整体性B.结构性C.层次性D.开放性

62★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是[95L12多]A.整体由部分所构成B.整体是各部分之和C.整体具有各个部分不具有的新的性质D.脱离整体的部分就失去它原有的性质和功能E.整体和部分可能互相转化

63★每一复杂的生物个体都是由各种不同的细胞构成的系统,其中每个细胞中的DNA都包含了该生物个体所有性状的遗传信息。

由此可见[01L17多]A.整体等于各部分的总和B.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特性C.整体的所有属性存在于部分之中D.整体和部分是相互渗透的E.整体和部分在一定条件下互相生成和转化

考点20.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考点21.联系与发展

64☆关于联系、运动、发展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多]A.联系导致运动B.运动的基本趋势是发展C.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D.所有的运动都是发展

考点22.发展的实质

65☆发展的实质是[单]A.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B.一种现象代替另一种现象C.事物的不断运动D.同一现象的轮回

6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头前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说明[单]

A.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B.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C.事物是质变和量变的统一D.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考点23.发展与过程★★

67★2006年7月12日凌晨,刘翔在瑞士洛桑国际田联大奖赛男子110米栏比赛中,以12秒88勇夺冠军,打破了由英国名将科林•杰克逊保持13年之久的12秒91的世界记录。

科林•杰克逊在谈起自己已被打破记录时,没有一丝沮丧:

“我一点也不失望,正相反,我感到非常兴奋。

”他说:

“记录本来就是用来被打破的。

”这在哲学上的启示是[07-19多]A.创新是永无止尽的B.不断超越前人是历史发展的规律C.凡是在历史上产生的都要在历史上灭亡D.一切事物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作为过程而发展

68★唯物辩证法就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因为它[97L11多]A.认为凡是现存的都是应当灭亡的B.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从其暂时性方面去理解和对待C.认为事物变化发展只有间断性,没有连续性D.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E.认为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

考点24.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69☆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单]A.质量互变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联系观点和发展观点

70★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因为它[92W19多]A.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B.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C.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D.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本质内容E是贯穿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主线

71☆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在于[单]A.是否承认联系的观点B.是否承认发展的观点C.是否承认矛盾的观点D.是否承认质变的观点

考点25.矛盾及其同一性和斗争性

72☆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单]A.绝对性和相对性B.同一性和斗争性C.普遍性和特殊性D.对抗性和非对对抗性

73☆“居安思危”这句名言体现的哲学原理是[单]A.事物发展是质变和量变的统一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C.矛盾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D.内因和外因相结合推动了事物的发展

74☆体现矛盾斗争性原理的是[多]A.战争B.学术争论C.生活方式的差异D.相互限制

75☆关于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理解正确的是[多]A.二者都是矛盾的基本属性B.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都是相对的、有条件的C.斗争性绝对的、无条件的D斗争性的无条件性是指它的存在和发展不需要任何条件

考点26.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考点27.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76★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98W12多]A.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B.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C.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D.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E.限制事物自身的发展

77★在哲学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唯心主义派别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常常有利于唯物主义的发展,这一事实说明[99L2单]A.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促使事物发展B.矛盾一方的发展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提供条件C.矛盾双方中每一方的自身矛盾,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所利用D.矛盾双方的融洽促使事物发展

78★1999年,中美两国就中国加入WTO达成了“双赢”的协议,它将对两国经济产生深远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