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上册电子教案新部编本.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869335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80 大小:145.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科学上册电子教案新部编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五年级科学上册电子教案新部编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五年级科学上册电子教案新部编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五年级科学上册电子教案新部编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五年级科学上册电子教案新部编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科学上册电子教案新部编本.docx

《五年级科学上册电子教案新部编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科学上册电子教案新部编本.docx(8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科学上册电子教案新部编本.docx

五年级科学上册电子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20学年度第—学期]

任教学科:

任教年级:

任教老师:

xx市实验学校

 

r\・

•-二〕r——

 

湄潭县茅坪民族小学(五上科学)集体备课

教案

(一)单元第1周2017年9月日星期第1课时主备课人:

查杰

课题

1、种子发芽实验

(一)课型

新课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

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对实验观察的爱好

教学重点

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教学难点

学习运用对比实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基本教法

理论讲解与实验相结合

教学准备

绿豆种子若干,实验计划单。

教学过程

动态部分修改

一、讨论种子发牙的条件:

1、谈话导入:

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

那么,同学们谈一谈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

2、学生分组自由讨论后,谈自己的观点,教师摘要板书。

(预设:

要种到土里获得养料,需要浇水,需要合适的温度,需要阳光,需要空气等。

时候教师不要给予取舍,保留学生的各种观点)

3、师:

大家谈了自己看法,我们通过实验来加以验证。

二、设计种子发芽实验:

1、师:

该怎样用实验来证实呢?

大家说说要注重什么?

2、师点拨:

为了把实验做好,建议大家选择自己最想研究的一个条件进行研究,而且在研究之前要设计好实验方案。

3、学生自由选择研究内容,及时进行统计。

(预设:

水组,光组,温度组,土壤组等。

4、以其中一个组为范例,集体讨论如何设计实验计划。

(1)你们想研究什么问题,你们计划怎样做?

(2)你们预测结果会是怎样的?

(3)你们的研究中,改变了什么条件?

(4)哪些条件是没有改变的?

(5)怎样知道改变的条件是不是对种子发芽产生了影响?

(6)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还应该注重什么?

三、阅读书种子发芽实验内容:

1阅读教材上的举例(提示:

选大小差不多的绿豆种子,分别放在两个盒子里,每盒放入2-3颗绿豆,并垫纸巾。

在购买种子时,有部分商家欺负同学们年龄小,在价格上要得过咼或者数量上给得不足,如果你购买了后,觉得店家有可能欺诈,我们可以以《价格法》和《计量法》要求商家实事求是,不得有欺诈行为。

2教师分发记录表,共同讨论如何进行记录实验报告。

3将对同学完成的实验报告进行评价。

小结

在进行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的实验中,首先要选择一个研究的问题,把这个冋题作为变量来考虑,设计两个组来进行对比试验,要保证两个组除了这一个变量的因素外,其余的条件因素保持一致。

板书设计

种子发芽实验对比实验(实验组对比组)

可考虑因素:

阳光

温度

土……

作业布置

课内

设计种子发芽实验

课外

学生认真完成种子发芽实验报告

教学反思

湄潭县茅坪民族小学(五上科学)集体备课

教案

(一)单元第周2017年9月曰星期第2课时主备课人:

课题

2、种子发芽实验

(二)

课型

新课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绿豆种子发芽需要适量的水和相宜的温度。

过程与方法:

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对比实验、严格控制实验、重复实验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知道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相宜的温度。

教学难点

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基本教法

实验法演示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

实验计划单和实验记录表,实验信息统计表。

教学过程

动态部分修改

一、分组汇报实验中的发现:

预设:

1、(我们的种子都发芽了吗?

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准备填实

验记录)。

2我们的种子为什么沒发芽?

(找岀原因填在实验报告里)

我们的种子有可能不发芽,有可能是我们准备的种子本身有问题。

女口果属于这种情况,就要看是不是大部分种子都不发芽,如果属于这种情况,分辨一下看是不是商豕出售的种子有冋题。

如果商豕出售的种子有冋题,则可以以商家违反《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种子法》要求对方承担相应的责任。

二、整理分析实验信息:

1、组长分发实验信息统计表,填好表后,由组长负责收集把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信息分类。

2、分析实验信息:

(1)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有什么不同?

(2)从实验数据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吗?

(3)实验结论和我们实验前的预测一致吗?

三、交流实验信息:

1每组分对照组和实验组向同学汇报,认真听取介绍他们的实验方法和获取的信息。

2、和其他的小组交流,了解他们在实验中有什么发现,听听他们怎样用数据来解释实验结果的。

3、汇集全班同学的实验,分析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

对大家有异议的内容进行辨析。

4、小结:

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温度、水和空气。

四、种植绿豆芽:

1、引导:

已经发芽的绿豆芽怎么处理?

2、确疋任务:

把绿豆牙种植在化盆中,放到适合的地方,让绿豆牙生长一段时间。

3、猜测哪些条件会影响绿豆芽的生长。

4、建议对绿豆芽的生长做观察日记或者记录。

五阅读并记录、

1:

种子发芽的基本条件是:

1、是温度。

种子萌发的最低温度为67C,12-14C能正常发芽,最适温度为20-25C,最高为35C。

2、是水分。

一般需吸收相称于种子自身风干重的120-140%的水分才能萌发。

3、是充足的氧气。

小结

绿豆种子发芽需要适量的水和相宜的温度

板书设计

种子发芽实验对比实验(实验组对比组)

影响种子发芽的因素有:

水(适量)

温度(适宜)

空气(充足)

作业布置

课内

思考:

影响种子发芽的因素有哪些?

课外

预测哪些条件会影响绿豆芽的生长

教学反思

湄潭县茅坪民族小学(五上科学)集体备课

(一)单元第周2017年9月曰星期第3课时主备课人:

八、、

课题

3、观察绿豆芽的生长课型

新课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

当环境改变后植物会努力去适应环境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

设计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的实验,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植物生长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

教学重点

设计对比实验。

教学难点

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留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基本教法

理论讲解与实验相结合

教学准备

实验计划单和实验记录表,三四天前做好的绿豆芽对水的需要的实验。

教学过程

动态部分修改

一、交流实验中的发现:

1、说说自己种下的绿豆芽生长的怎样了。

2、为什么大豕的绿豆芽生长的不一样呢,怎样才能让绿豆芽生长的更好呢?

3、讨论影响绿豆芽生长的因素,教师随机板书。

二、实验一:

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吗?

1、讨论:

绿豆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那么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吗?

(填表后再讨论)

绿豆芽的总数量

茎、叶的颜色

茎的粗细

实验说明

阳光下的绿豆芽

黑暗处的绿豆芽

2、该怎样来设计对比实验呢?

重点指导:

(1)我们只能改变哪些条件?

不改变哪些条件?

(2)两组的绿豆芽生长有什么不同?

(3)改变了条件对绿豆芽的生长产生了什么影响?

3、学生兀成头验报告后并交流。

4、交实验记录表前,引导学生做好观察记录。

(采用图画和文字记录下绿豆芽的高度、茎叶的颜色,茎的粗细等)

二、实验二:

绿豆芽生长对水的需求

1、拿出事前做的绿豆芽对水需求的实验,让学生进行观察。

教师介绍实验:

在一个盘子里铺上几层吸水纸,把5粒刚发芽的绿豆并排放在吸了水的纸上,保持吸水纸一端湿润。

2、讨论:

这5粒绿豆种子的生存的环境有什么不同?

不同的环境对绿豆种子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为什么我们这样推测?

仔细观察还有什么发现?

3、概括:

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的适应环境的变化。

四、观察自然界里许多的植物适应环境的生长图片:

1、比较香焦树、松树、仙人掌的叶有哪些不同。

2、并回答香蕉树、松树、仙人掌分别生长在什么地方?

3、这三种植物的叶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4、说说平时自己还看见有关植物适应环境的能力事例.

小结

本节我们学习了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适宜,植物会生长得茁壮。

当环境改变后,植物会努力适应环境变化而生长.如松树;仙人掌的根很发达,它的叶是针状,可使水分不很快流失,所以它能够生长在干旱的地方。

板书设计

努力适应

植物环境

松树阳光

仙人掌水

香焦气候

作业布置

课内

你知道哪些植物能够在环境改变后,适应环境而生存的例子

课外

收集植物适应环境而生存的例子

教学反思

湄潭县茅坪民族小学(五上科学)集体备

课教案

(一)单元第周2017年月日星期第4课时主备课人:

课题

4、蚯蚓的选择课型

新课

教学目标

1:

科学概念:

动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2:

过程与方法:

掌握对比实验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自然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设计对比实验。

教学难点

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基本教法

理论讲解与实验相结合

教学准备

每组一份:

长方形扁纸盒两个,黑布、塑料薄膜、玻璃片、蚯蚓15条、干土、湿

教学过程

动态部分修改

一、谈话导入:

1、见过蚯蚓吗?

一般在什么地方见到它们?

你们觉得蚯蚓喜欢怎样的环境?

2、学生自由发表。

二、实验一:

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

1、我们先来研究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该怎样设计实验呢?

2、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弓|导他们进行对比实验,并注意控制条件。

3、出示实验器材,讨论实验步骤:

(1)把长方形盒子一端剪去一部分,盖上玻璃片,再在另一端用黑布包住

(2)在盒底放入塑料薄膜,以保护蚯蚓,方便它爬行。

(3)把5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

(4)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做好观察和记录。

(5)再做2次。

4、分发记录单和相关实验材料,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5、收回材料,组织交流,概括:

蚯蚓喜欢黑暗的环境。

三、实验二:

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湿润的环境?

1、过渡:

那么,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湿润的环境呢,让我们也来设计一个对比实验。

2、学生设计实验,自由发表自已的。

3、教师出示材料,在交流中概括出比较合理的实验步骤:

(1)在另外的盒子两端分别铺上同样土质的泥土,不同的是一边干燥,一边湿润。

(2)把5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

(3)3一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察,并记录观察结果。

4、分发记录单和相关实验材料,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5、收回材料,组织交流,概括:

蚯蚓喜欢湿润的环境。

四、动物对环境的需要和适应:

1、让学生归纳:

蚯蚓适合怎样的生活环境?

2、过渡:

跟蚯蚓一样,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3、学生看书11面的图片,说说这些动物是怎样适应环境的?

4、拓展:

当环境不适应动物生存的时候,它们会重新选择合适的环境生活,否则它们将难以生存。

谁能说说相关的例子吗?

小结

动物生活也需要一定的条件,不同的动物对环境的需求不同。

蚯蚓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

企鹅、大雁等动物以适应了特殊的环境。

板书设计

蚯蚓的选择

潮湿干燥

阴暗光亮

作业布置

课内

说说蚯蚓生活的环境

课外

通过学习,请选择一种你喜欢的小动物,进行饲养并将你饲养小动物的情況记录下来,看看你能不能发现一些小动物的习性。

教学反思

湄潭县茅坪民族小学(五上科学)集体备

课教案

(一)单元第周2017年月日星期第5课时主备课人:

课题

5、食物链和食物网课型

新课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啬微花丛中动植物之间存在着食物能量交换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讨论,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

形成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研究动植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认识食物链和食物网。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生态系统的概念,知道生物与生物之间也是相互依赖,互相影响的。

基本教法

理论讲解与实验相结合

教学准备

动物图片

教学过程

动态部分修改

一、谈话导入:

1、提问:

生物的生存需要些什么?

(水、阳光、空气等)。

2、引导:

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靠、互相影响的。

这段时间我们重点研究这方面的知识。

二、谁吃谁:

1、教师出示校园常见动植物样本(也可以借鉴书本的图片),说:

这是在一簇花丛中发现的生物,有蔷薇、小草、树叶、蚜虫、瓢虫、蚯蚓、毛毛

虫、小鸟等。

2、冋:

为什么在同一个区域会出现这些动物和植物呢?

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3、学生自由说,教师随机用简朴的文字和箭头表示这种关系。

(蔷薇或草

蚜虫瓢虫小鸟;落叶蚯蚓小鸟;啬微毛毛虫

小鸟)

4、讲述:

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者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

叫消费者。

(让学生划出书中12面相关句子)

三、田野里的食物网:

1、竹林村的同学在稻田上发现了许多生物,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

(书13面图,生物有:

水稻、稻螟虫、蝗虫、蜘蛛、螳螂、蜻蜓、小鸟、蛇、老鹰、青蛙、白鹭、鱼、虾、田鼠、黄鼠狼、猫头鹰等。

2、找一找,这些生物之间存在着怎样的食物关系,用箭头表示出相关的食物链。

3、学生交流补充,不断完善自己的食物链,数一数有多少条。

特别注意一下水稻和蛇,看看它们被吃了几次或者吃多少种食物。

4、概括:

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5、说一说:

万一其中的一种生物灭绝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谈话渗透法制教育:

当前,由于人类的滥伐滥捕行为,导致地球上的生物数量越来越

少,有很多动物已濒临灭绝。

我们要与这种行为坚决说不。

同时,我国为此制定了一部保护野生动物的法律,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吗?

《野生动物保护法》。

6拓展:

观察身边的生态群落,画一个食物网。

四、练习:

蔷薇花丛中的生物有:

小草、蚜虫、瓢虫、落叶、小鸟、蚯蚓、请岀一条食物链,这条食物链中一一是生产者,-是消费者。

小结

食物链与食物网的概念

板书设计

食物链:

像链环

蔷微或草蚜虫瓢虫小鸟;

落叶一一蚯蚓一一小鸟;啬微毛毛虫小鸟

食物网:

网状结构

由多条食物链父织组成

作业布置

课内

说说食物链与食物网的区别

课外

以某个生物圈为例说说当中存在的生物网

教学反思

湄潭县茅坪民族小学(五上科学)集体备课

教案

(一)单元第周2017年月日星期第6课时主备课人:

课题

6、做一个生态瓶课型

新课

科学概念:

生物在一疋区域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会形成一个生态群洛。

过程与方法:

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治理和

教学目标

观察。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相互听取意见、共同协作、综合治理和观察的必要

性。

教学重点

设计一个生态瓶建造方案。

教学难点

根据设计方案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

基本教法

理论讲解与实验相结合

教学准备

大饮料瓶、剪刀、建造生态瓶需要的材料、活动记录本。

教学过程

动态部分修改

一、熟悉池塘里的生物环境:

1、参看书14面的池塘图,并回答下面的冋题:

(1)池塘有哪些水生生物?

(有水生植物如水藻水草,鱼类,虾,软条类如田螺河蚌,水鸟类如鸭,水生昆虫,青蛙等)

(2)水生植物需要哪些生存条件?

(3)池塘里的植物为动物提供了哪些帮助?

(4)动物为植物生长做了哪些贡献?

(5)我们还可以在池塘里找到哪些非生物?

它们对生物有什么作用?

(非

生物主要有空气、水、泥土、岩石等)

2、概括:

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

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群落。

一、设计生态瓶:

1说明:

我们现在要模仿池塘群落建造一个生态瓶,研究其中的关系。

2、学生讨论:

该怎样设计这个生态瓶呢?

问题提示:

(1)你们准备让哪些生物来生活?

(2)什么样的生物可以在这个有限的空间里生活?

(3)假如要有动物,那它们的食物来源是什么?

(4)除了加生物外,还需要其他一些东西吗?

(5)生物放入的顺序需要考虑吗?

3、为了让这些生物在生态瓶里生活的更好一些,我们还应该考虑些什么?

(生物品种搭配和数量多少问题)

4、给每个小组发设计纸,用图文结合法记录下设计方案,注意标出生物和非生物的种类、数量等。

二、制作生态瓶:

1说明制作步骤:

(1)先在瓶底装入一层淘洗干净的沙(如要加几块小石子也就在这时候放)0

(2)装入半瓶自然水域的水。

(3)往瓶里种上自己准备的水草。

(4)再放入小动物。

(5)把本组成员的名字做才标签贴在生态瓶的外面。

2、根据讨论的设计方案,选择材料完成制作生态瓶。

3、小组商量决定生态瓶放置的地方并分工进行管理和观察记录。

注意天天观察生态瓶里发生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小结

生物在一定区域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会形成一个生态群落

板书设计

做一个生态瓶生态系统:

一片树林

一块草地一个湖泊

一个海洋

作业布置

课内

什么是生态系统?

课外

全班举办一次生态瓶会展”介绍他们设计、制作的生态瓶,达到共同学习提咼的目标。

教学反思

湄潭县茅坪民族小学(五上科学)集体备课

教案

(一)单元第周2017年月曰星期第7课时主备课人:

八、、

课题

7、改变生态瓶课型

新课

科学概念:

减少水和添加动物、植物会引发生态群落的变化。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严格控制条件进行实验活动,坚持进行观察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控制条件进仃头验,细致、准确地记录看到的现象。

教学重点

严格控制条件进行实验活动,坚持进行观察记录。

教学难点

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基本教法

理论讲解与实验相结合

教学准备

准备若干鱼、水、水草等材料。

教学过程

动态部分修改

一、交流生态瓶,确疋头验方案:

1、交流:

生态瓶里的生物生活得还好吗?

2、展示,比一比哪些生态瓶里的动植物生活的比较好。

3、思索:

如果改变生态瓶中的一些条件会怎样呢?

4、引导:

减少生态瓶里的水是改变生态瓶的非生物环境,增加生态瓶里的生物是改变生物的数量。

5、学生小组自由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案。

二、实验一:

减少生态瓶里的水:

1实验方法:

选择2个生态瓶,尽量一样的,一个生态瓶的水减少一半,另一个水量不变,两个生态瓶中的生物数量都不变。

2、引导:

要观察生物有什么变化,我们可以采用记录小鱼在改变前面一分钟浮出水面上来的次数。

3、进行实验和观察记录。

实验结果:

由于水量减少,动植物的生存空间减少,氧气量减少,水少的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比较多。

三、实验二:

增加生态瓶里的生物:

1实验方法:

选择2个一样的生态瓶,一个生态瓶的水草增加一倍,另一个的小鱼数量增加一倍,其他条件不变。

2、预测生态瓶里会发生什么变化?

3、同样采用记录小鱼在改变前面一分钟浮出水面上来的次数。

3、把实验前后生物的活动情况进行对比并记录,再得岀实验结果:

水草增加,产生的氧气量就增加,鱼浮出水面的次数会减少;小鱼增加,耗氧量增大,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会增多。

4、讨论:

如果小鱼增加2倍或者是4倍又会怎样呢?

(小鱼浮出水面次数更多,甚至会缺氧死亡)。

是不是植物越多越好呢?

(植物过多,影响植物对光的吸收,还会减少动物的活动空间,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四、总结拓展:

1讨论:

要让生态瓶里的生物生存的更好,我们要注意什么?

2、回家继续观察生态瓶,尝试写科学观察报告。

小结减少水和添加动物、植物会引发生态群落的变化

减少水

板书设计添加动物}引发生态群落变化

添加植物

作业布置

课内

思考:

要让生态瓶里的生物生活得更好,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课外

尝试制作生态瓶,并改变其中的因素,看看生态群洛有什么变化

教学反思

湄潭县茅坪民族小学(五上科学)集体备课

教案

(一)单元第周2017年月日星期第8课时主备课人:

课题

&维护生态平衡课型新课

科学概念:

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生存的生物必须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即生态

教学目标

系统。

过程与方法:

应用分析推理等思维形式,对沙尘暴生成的原因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认识到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应用分析推理等思维形式,对沙尘暴生成的原因进行分析。

基本教法

理论讲解与实验相结合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沙尘暴的资料

教学过程

动态部分修改

一、回顾知识,弓1入新课:

1、学生自己的话举例说明食物链、食物网、生态群落的含义。

2、说明:

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3、提冋:

如果生态系统中的某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会怎样呢?

二、草原的生态平衡:

1、现在让我们以草原为例来研究有关生态系统的平衡问题。

草原上常见的生物有鹰、兔和草,那么,这二种生物之间的食物链是怎样呢?

(学生画出)

2、设想一下:

(1)如果鹰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

(2)如果兔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

(3)如果草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

每个设想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然后再让他们发表意见,最后得岀确结论。

3、人类的哪些行为会造成鹰、兔或者草减少呢?

(提示:

为了经济发展,人们会采取哪些手段。

三、是什么引起了沙尘暴:

1、阅读书20面有关沙尘暴的资料。

教师可进行适当的补充。

2、引导学生分析草原生态系统失衡的原因,提示:

(1)人类的哪些行为引起草原生态系统失衡?

(2)这些行为的后果是什么?

(3)最终结果是什么?

3、为了保护环境,让地球可持续发展,我国制定《中国人民共和国环

境保护法》,让我们共同遵守,维护生态平衡,与破坏生态的行为坚决说不!

小结

生态系统均衡发展是十分不易的,人类的许多行为都在破坏着大自然的生态平衡,我们要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