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人教版高中政治高一必修经济生活上册全套教案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868326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配套K12人教版高中政治高一必修经济生活上册全套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配套K12人教版高中政治高一必修经济生活上册全套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配套K12人教版高中政治高一必修经济生活上册全套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配套K12人教版高中政治高一必修经济生活上册全套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配套K12人教版高中政治高一必修经济生活上册全套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配套K12人教版高中政治高一必修经济生活上册全套教案教学设计.docx

《配套K12人教版高中政治高一必修经济生活上册全套教案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配套K12人教版高中政治高一必修经济生活上册全套教案教学设计.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配套K12人教版高中政治高一必修经济生活上册全套教案教学设计.docx

配套K12人教版高中政治高一必修经济生活上册全套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政治高一必修经济生活上册全套教案教学设计

  高一政治教案

  前言

  教学目标

  知识要求

  1.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的知识

  经济的基本含义经济常识的主要内容2.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的知识

  从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公民参加经济活动的实际需要三个方面,说明学习经济常识的意义。

  能力要求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认识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思想觉悟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经济概况,增强发展经济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1.经济的基本含义

  2.学习经济常识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经济的基本含义

  课时安排

  一课时导入新课

  我们经常要买东西,工人要生产产品,等等,这些活动都属于经济活动。

那什么叫经济呢?

从今天起我们就学习有关经济常识的知识。

  讲授新课

  经济的基本含义  

  1.经济和人们的生活、从家庭和个人角度看社会的活动关系最密切

  从国家和社会的角度看

  2.经济的基本含义

  经济是指人类进行的①物质资料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  

  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经济活动决定其它一切活动经济活动包括四个环节:

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人类的生产活动是在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基础上进行的。

人们在生产活动中结成了人与人的关系。

  经济的基本含义。

  学习经济常识的意义

  1.经济常识的特点。

2.经济常识的主要内容。

3.学习经济常识的重要意义。

  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经济的含义,知道了经济常识的特点,主要内容,及学习的意义。

  前言知识结构图

  在现代社会中,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经济关系中

  1.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  一、经济的基本含义  经济的2.物质资料

  基本含义生产活包  前  括四个环节

  3.经济的基本含义

  经济常识的基本

  言  二、学习经济常识特征

  的意义  经济常识的主要内容

  学习经济常识有三点重要意义

  第一课

  教学目标

  知识要求

  1.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的知识  

  商品经济的基本含义、存在条件和类型货币的职能

  人民币的主币和辅币;世界上一些主要国家和地区所使用的纸币名称2.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的知识

  商品的含义;商品与物品、商品与劳动产品的区别和联系

  商品的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区别,商品的价值量是社会必要劳

  动时间决定的

  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价格、商品流通、纸币、通货膨胀的含义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

  3.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的问题

  结合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货币的不同看法,从货币的起源和本质说明应如何

  正确认识货币的作用

  用价值规律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商品生产者必须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

  能力要求

  着重培养学生综合概括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能力,运用基本原理分析问题能力

  思想觉悟要求

  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改革开放意识,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树立对待货币的正确态度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1.商品的概念

  2.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3.商品的基本属性

  4.商品价值量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5.劳动生产率和商品价值量的关系6.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7.价值规律的含义

  8.等价交换的原则是怎样贯彻的9.价值规律的作用

  课时安排

  原则上每框一课时,共八课时。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我们每天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商品,商品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那什么是商品呢?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商品的有关知识。

讲授新课

  第一节商品

  一、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商品的含义

  1.商品的基本含义

  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劳动产品必须用于交换2.商品和其它劳动产品的关系

  比较区别联系1.2.3.二者都是劳动产品二者都有使用价值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1.2.3.商品商品用于交换商品有价值商品是个历史范畴1.2.3.其他劳动产品不用于交换没有价值劳动产品是人类社会一个永恒的范畴商品与其它劳动产品比较表

  3.商品和其它非劳动产品物品的关系

  比较区别联系1.2.3.商品商品是劳动产品商品用于交换商品是个历史范畴1.2.3.二者都有使用价值商品和其他非劳动产品的物品比较表

  商品和商品经济的产生

  1.农业和畜牧业分工之后,出现了劳动产品交换—

  —商品交换。

  2.手工业从末叶中分离出来,产生了以交换为目的

  二进行的生产——商品生产。

  3.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综合——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存在的条件

  1.社会分工:

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一般基础

  2.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使交换变为

  现实。

  商品经济的类型

  1.自然经济,又称小商品经济或简单商品经济2.资本主义商品经济3.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

商品的含义,商品经济的含义;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商品经济的类型。

  其他非劳动产品的物品不是劳动产品不用于交换物品是个永恒的范畴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商品为什么需要交换?

怎样才能交换成功?

这就涉及“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问题,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一内容。

讲授新课

  二、商品的基本属性

  商品的使用价值

  1、含义:

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2、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商品本身的物理的化学的等性质决定。

3、使用价值不是商品的特有属性,其他物品也有用。

商品的价值

  1、含义: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1把斧子===15千克大米

  它们都是劳动产品→在生产时都耗费了人类劳动→在产品中都凝结了人类劳动→都

  是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价值。

  2、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

  因为只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才需要相互比较凝结了多少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因此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有价值,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就不会有价值。

  3、商品的价值通过交换价值表现出来

  交换价值:

价值的表现形式。

最先表现为各种使用价值相互交换的量的比例。

如:

  1把斧子===15千克大米

  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1、它们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又称商品的二因素。

  2、作为商品,它的价值不能离开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3、作为商品,它的使用价值也不能离开价值。

  4、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辨证对立统一

  商品的生产者是为了获得商品的价值,因而它必须出卖商品

  的使用价值。

  消费者是为了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因而它要付出价值。

  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的是人与物的关系,它不是商品所特的属性。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即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商品的价值通过交换价值表现出来。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第三课时

  导入新课

  价值是商品具有的共同特点,即所有商品都具有价值,但是就每件商品而言,价值除了在质上,即每件商品都凝结着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相同外,在量上,即每件商品所凝结的无差别人类劳动的多少是有差别的。

在通常情况下,凝结人类劳动多的商品,其价值就大;反之,其价值就小。

每件商品的价值有大有小,这就是“商品的价值量”问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商品价值量”的问题。

讲授新课

  二、商品的价值量

  价值量的含义

  商品的价值量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

  价值量的决定

  1.价值量是生产这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决定

  的。

  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天然尺度是劳动时间。

生产一种商品是所耗费的劳动量愈多,这

  种商品的价值量愈大。

  2.商品价值量不是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3.商品价值量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4.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

  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

  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

  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1.劳动生产率

  含义:

劳动生产率是劳动者的生产效率。

  表示方法:

  ①每个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所生产出来的

  产品数量。

  ②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

类型

  ①社会劳动生产率:

同行业的生产效率②个别劳动生产率:

同行中各个企业的生

  产效率。

  2.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

  正比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无关  反比

  反比社会劳动生产率  无关  

  价值量  价值总量

  无关  个别劳动时间  反比  

  无关  个别劳动生产率  正比  

  社会劳动生产率和商品价值量成反比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  商品价值量下降

  商品价值总量不变商品数量增多  

  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

  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  个别劳动时间减少  商品数量增多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不变  商品价值总量增加  商品价值量不变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商品价值量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关系,及社会劳动生产率同商品价值量的关系;同时,懂得了个别劳动生产率对商品生产者的重要意义。

  

  前言第一课——§1

  经济学原理

  1.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经济活动决定其

  它一切社会活动。

  例题:

邓小平同志经常强调要把经济工作放在首位,在任何时候不能

  动摇,除非发生大规模的战争和外敌入侵。

  运用经济学原理分析为什么要把经济工作放在首位?

  2.作为商品,价值离不开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例题:

美菱集团树立了“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的意识,从市场调研出

  发,以满足消费者需要为宗旨,不断完善老产品。

为了增强竞争能力,该企业引进更先进的生产线,狠抓技术改造,狠抓职工素质,狠抓科学管理。

经过几十年艰苦奋斗,创出了国产名牌——美菱。

3.社会劳动生产率同商品价值量的关系。

  例题:

辨析——商品的价值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无关。

因此。

  商品生产者无须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四课时

  导入新课

  日常生活中我们购买商品都要通过钱来进行,只有用钱才能买到东西。

实际上“钱”就是货币,货币怎么来的?

从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有关“货币”的知识。

讲授新课

  第二节

  一、货币的产生和本质

  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1.偶然的物物交换

  2只羊==1把石斧2.扩大的物物交换

  羊  

  盐  石斧布

  3.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

  含义

  从商品中分离来,可以直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并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商品。

  交换过程

  商品  一般等价物  商品

  充当过一般等价物的商品种类较多。

4.货币产生

  一般等价物固定在一种商品上  产生货币。

  5.一般等价物的产生  要求

  价值比较大易于分割便于携带

  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优点

  体积小、价值大、便于携带、久藏不坏、质地均匀、容易分割。

货币的含义及其本质

  1.含义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本质

  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货币有了初步的认识。

理解了货币的含义及其产生过程。

  

  第五课时

  导入新课

  货币除了购买商品的作用外,还有哪些用处?

今天就开始学习货币的职能,了解其相关知识。

讲授新课

  二、货币的职能

  货币职能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两大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

  含义:

以货币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

原因:

货币是商品,有价值。

价值和价格的关系:

  ①价格的含义:

当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价

  格。

  ②关系: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一般成

  正比关系。

  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要求是观念上的货币。

2.流通手段

  商品流通

  ①含义: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商品流通。

②与商品交换的区别:

  

  区别  商品交换形式物与物的直接交换:

商品——商品货币产生前买、卖同时进行,双方满意即可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商品——货币——商品货币产生后买和卖在时间上是分离的产生时间过程

  流通手段

  ①含义:

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

②与商品流通的区别:

  流通手段强调的是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商品流通强调的是商品如何进行交换。

  ③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不能是观念上的货

  高一政治教案

  前言

  教学目标

  知识要求

  1.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的知识

  经济的基本含义经济常识的主要内容2.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的知识

  从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公民参加经济活动的实际需要三个方面,说明学习经济常识的意义。

  能力要求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认识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思想觉悟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经济概况,增强发展经济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1.经济的基本含义

  2.学习经济常识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经济的基本含义

  课时安排

  一课时导入新课

  我们经常要买东西,工人要生产产品,等等,这些活动都属于经济活动。

那什么叫经济呢?

从今天起我们就学习有关经济常识的知识。

  讲授新课

  经济的基本含义  

  1.经济和人们的生活、从家庭和个人角度看社会的活动关系最密切

  从国家和社会的角度看

  2.经济的基本含义

  经济是指人类进行的①物质资料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  

  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经济活动决定其它一切活动经济活动包括四个环节:

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人类的生产活动是在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基础上进行的。

人们在生产活动中结成了人与人的关系。

  经济的基本含义。

  学习经济常识的意义

  1.经济常识的特点。

2.经济常识的主要内容。

3.学习经济常识的重要意义。

  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经济的含义,知道了经济常识的特点,主要内容,及学习的意义。

  前言知识结构图

  在现代社会中,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经济关系中

  1.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  一、经济的基本含义  经济的2.物质资料

  基本含义生产活包  前  括四个环节

  3.经济的基本含义

  经济常识的基本

  言  二、学习经济常识特征

  的意义  经济常识的主要内容

  学习经济常识有三点重要意义

  第一课

  教学目标

  知识要求

  1.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的知识  

  商品经济的基本含义、存在条件和类型货币的职能

  人民币的主币和辅币;世界上一些主要国家和地区所使用的纸币名称2.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的知识

  商品的含义;商品与物品、商品与劳动产品的区别和联系

  商品的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区别,商品的价值量是社会必要劳

  动时间决定的

  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价格、商品流通、纸币、通货膨胀的含义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

  3.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的问题

  结合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货币的不同看法,从货币的起源和本质说明应如何

  正确认识货币的作用

  用价值规律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商品生产者必须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

  能力要求

  着重培养学生综合概括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能力,运用基本原理分析问题能力

  思想觉悟要求

  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改革开放意识,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树立对待货币的正确态度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1.商品的概念

  2.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3.商品的基本属性

  4.商品价值量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5.劳动生产率和商品价值量的关系6.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7.价值规律的含义

  8.等价交换的原则是怎样贯彻的9.价值规律的作用

  课时安排

  原则上每框一课时,共八课时。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我们每天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商品,商品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那什么是商品呢?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商品的有关知识。

讲授新课

  第一节商品

  一、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商品的含义

  1.商品的基本含义

  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劳动产品必须用于交换2.商品和其它劳动产品的关系

  比较区别联系1.2.3.二者都是劳动产品二者都有使用价值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1.2.3.商品商品用于交换商品有价值商品是个历史范畴1.2.3.其他劳动产品不用于交换没有价值劳动产品是人类社会一个永恒的范畴商品与其它劳动产品比较表

  3.商品和其它非劳动产品物品的关系

  比较区别联系1.2.3.商品商品是劳动产品商品用于交换商品是个历史范畴1.2.3.二者都有使用价值商品和其他非劳动产品的物品比较表

  商品和商品经济的产生

  1.农业和畜牧业分工之后,出现了劳动产品交换—

  —商品交换。

  2.手工业从末叶中分离出来,产生了以交换为目的

  二进行的生产——商品生产。

  3.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综合——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存在的条件

  1.社会分工:

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一般基础

  2.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使交换变为

  现实。

  商品经济的类型

  1.自然经济,又称小商品经济或简单商品经济2.资本主义商品经济3.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

商品的含义,商品经济的含义;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商品经济的类型。

  其他非劳动产品的物品不是劳动产品不用于交换物品是个永恒的范畴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商品为什么需要交换?

怎样才能交换成功?

这就涉及“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问题,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一内容。

讲授新课

  二、商品的基本属性

  商品的使用价值

  1、含义:

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2、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商品本身的物理的化学的等性质决定。

3、使用价值不是商品的特有属性,其他物品也有用。

商品的价值

  1、含义: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1把斧子===15千克大米

  它们都是劳动产品→在生产时都耗费了人类劳动→在产品中都凝结了人类劳动→都

  是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价值。

  2、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

  因为只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才需要相互比较凝结了多少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因此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有价值,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就不会有价值。

  3、商品的价值通过交换价值表现出来

  交换价值:

价值的表现形式。

最先表现为各种使用价值相互交换的量的比例。

如:

  1把斧子===15千克大米

  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1、它们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又称商品的二因素。

  2、作为商品,它的价值不能离开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3、作为商品,它的使用价值也不能离开价值。

  4、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辨证对立统一

  商品的生产者是为了获得商品的价值,因而它必须出卖商品

  的使用价值。

  消费者是为了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因而它要付出价值。

  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的是人与物的关系,它不是商品所特的属性。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即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商品的价值通过交换价值表现出来。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