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范县第一中学高三高考二轮复习历史人教版过关卷.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867630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54.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范县第一中学高三高考二轮复习历史人教版过关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河南省范县第一中学高三高考二轮复习历史人教版过关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河南省范县第一中学高三高考二轮复习历史人教版过关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河南省范县第一中学高三高考二轮复习历史人教版过关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河南省范县第一中学高三高考二轮复习历史人教版过关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范县第一中学高三高考二轮复习历史人教版过关卷.docx

《河南省范县第一中学高三高考二轮复习历史人教版过关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范县第一中学高三高考二轮复习历史人教版过关卷.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范县第一中学高三高考二轮复习历史人教版过关卷.docx

河南省范县第一中学高三高考二轮复习历史人教版过关卷

河南省范县第一中学2019年高三高考二轮复习

历史人教版过关卷

一、单选题

1.《汉书·西域传》记载:

“汉兴至于孝武,事征四夷……而张骞始开西域之迹。

”1934年,中瑞考察团在新疆发掘小河五号墓地(距今(2019年)约四千年),采集到近500粒白色小珠,经科学检测其材料为只见于我国东南沿海海域的海菊贝壳。

这表明

A.西域与中原的联系始于张骞时期

B.夏朝时西域与东南沿海交往频繁

C.考古资料可以改变文献资料的结论

D.考古资料比文献资料更具史学价值

2.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建文帝在‘靖难之役’后的生死”这一事件的历史叙述。

综合上述记载,能够形成的推论是

A.靖难之役中建文帝死于南京

B.建文帝流落至云南隐匿为僧

C.郑和航海探明了建文帝下落

D.靖难之役后建文帝下落不明

3.下表是东汉史学家班固所撰《汉书•古今人表》中的部分人物及相应等级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

A.个人的品行成为史家衡量历史人物的标准

B.“三纲五常”观念渗透到民众的日常生活

C.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史家对历史人物的评判

D.历史学家的好恶决定历史人物应有的地位

4.下表为不同时期国民党官方史学对武昌起义的历史叙述。

据材料信息并结合相关的时代背景,对下表解读准确的是

A.突出同盟会的作用以彰显国民党的“正统”地位

B.国民党官方史著客观地反映了武昌起义的历史

C.关于武昌起义的历史真相在国民党内仍有争议

D.同盟会直接组织领导了武昌起义

5.著名历史学家傅斯年在《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中说:

“我们只是要把材料整理好,则事实自然显明了。

一分材料出一分货,十分材料出十分货,没有材料便不出货。

两件事实之间,隔着一大段,把他们联络起来的一切涉想,自然有些也是多多少少可以容许的,但推论是危险的事,以假设可能为当然是不诚信的事。

”这段论述表明作者

A.追求客观的史学

B.反对一切推论与联想

C.重视史料的分类

D.倡导“二重证据法”

6.昌邑王刘贺是汉武帝刘彻之孙,5岁即继承王位,后被扶上帝位。

《汉书·霍光传》记载刘贺“既至,即位,行淫乱”,因而被大将军霍光废黜。

近代史学大家吕思勉不同意班固的观点,认为“史所言昌邑王罪状,皆不足信”。

这反映出

A.历史观点往往很难达成一致

B.刘贺是根据嫡长子继承制继位

C.吕思勉的说法才是真实历史

D.班固作为汉朝人其记载更可信

7.历史叙述一般包括史料呈现、史实陈述和历史解释等。

下表是不同时期的学者对李贽形象的历史叙述。

这些不同的历史叙述反映出

李贽形象

形象特点

评论者(生卒年代)

“异端”、“妖孽”、“罪人”、“小人”

离经叛道、带坏士风、颠倒是非

黄宗羲(1610—1695)

乱天下、导致国家灭亡

方以智(1611—1671)

反封建、反专制的斗士

具有人道主义等,又有封建主义的局限性

侯外庐(1903—1987)

思想具有近代原理和近代精神的思想家

发现新的人伦物理,突破儒家的伦理规范,提倡具有近代意识

岛田虔次(1917—2000)

A.历史叙述应当尊重历史事实

B.历史解释目的在于揭示历史事实

C.时代立场不同影响历史解释

D.历史叙述的差异性揭示历史本质

8.(加试题)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在介绍中山装时,提到在设计之初就隐含了特别含义:

袖口三粒小扣代表三民主义;四只口袋代表礼义廉耻;五粒衣扣象征五权宪法。

近来学者考证发现这一观点是复旦大学夏林根老师于1992年《第一套中山装》一文中率先提出的。

但夏老师没有注明这种说法缘何而来,这是最大的硬伤;二是夏老师是旅游专业教授,对历史真实性的判断或许没有历史专业人员那么严谨;三是宣传中山装诞生于上海,并具有特殊意义或许符合旅游从业者的职业追求。

学者们最终认定这种所谓“特别含义”只是民间娱乐。

这一事件说明

A.现行高中历史教材的权威性已经不容乐观

B.只有历史专业人员的研究观点才值得肯定

C.服装具有象征性,是政治文化的组成部分

D.历史是客观的,真相永远立存在某个地方

9.《明实录》中记载的明武宗勤于国事,即使外出巡游,所有的奏章也要及时批答。

而在《明史》中则把他描述为“骄奢淫逸”的昏君。

出现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

A.史料运用方式

B.史官个人才识

C.史著编撰意图

D.史著编撰体例

10.古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经常以挑剔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世界,他曾感叹,“世界的局面改变了,浑厚淳朴的罗马古风业已荡然无存,政治上的平等已经成为陈旧过时的信息,所有人的眼睛都在望着皇帝的救令。

”材料表明塔西佗

A.主张恢复传统政治体制

B.从历史的角度审视现实

C.追求公平和公正的理念

D.维护君主救令的权威性

11.1899年,康有为回忆“公车上书”时说,他投递了公车的联名上书,但都察院不收。

21世纪初,某历史学者详细查阅清朝军机处《随手档》《早事档》《上谕档》《电报档》《洋务档》《交发档》《宫中电报电旨》等档案后,认为康有为并没有投递公车的上书。

从史学研究角度判断

A.回忆录能准确地再现历史的真相

B.公车联名上书的事件根本不存在

C.时代的不同决定了历史叙述的不同

D.历史档案比回忆录的史料价值更高

12.20世纪三、四十年代,民族革命运动说成为研究太平天国运动的主流观点,这主要是因为

A.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中国民主革命序幕

B.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反侵略的一面

C.对太平天国运动研究史料的大量发现

D.太平天国运动研究受到时局影响

13.考古,常常会与盗墓、寻宝等词混淆,却有本质的不同。

专业考古,多了时空的神秘感,少了几分恐怖。

在当代埃及,木乃伊法老“复活”,古埃及文明“重现人间”,尘封的历史谜团被解开,皆因考古学技术的日渐成熟。

而在中国,“探宝”和“寻秘”仍是人们印象中的“考古”。

那一堆堆破土而出的宝藏,似乎也成为了人们眼中的历史。

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

A.“探宝”和“寻秘”就是考古

B.“探宝”和“寻秘”不能发现历史

C.考古是证实历史的最有效手段

D.“探宝”和考古都是历史研究的途径

14.美国学者杰里·本特利在其所著的《新全球通史》中有这样一段话:

“19世纪下半叶,受进化论和科学分类学的影响,西方史学家倾向于把世界各民族分为不同类型,并孤立考察各自发展的历程,因此,不同名目的‘文明史’在世界史著作中占据主导地位。

20世纪以后,随着相对论的传播,西方史学家的注意力向不同民族和地区之间的‘相对性’和‘关联性’转移,体现‘全球互动的’世界史便应运而生。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研究西方史学必须精通西方自然科学理论

B.西方近代史学发展与科学方法论的发展密切相关

C.文明史观与全球史观都是研究世界历史的主要方法

D.相对论基础上产生的全球史观比文明史观更科学合理

15.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

下表中史实与推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

史实

推论

A

唐宋时期,地方官任职避亲、避籍渐成定制。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

B

东晋葛洪《抱朴子·仙药》中已经提到“火药”

火药发明于东晋时期

C

《清明上河图》描绘大量商人、商船、店铺画面

北宋东京是繁华的商业都市

D

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中记载“花机图”

近代科技在明代取得突破性进展

 

A.A

B.B

C.C

D.D

16.(加试题)有人认为,三国英雄关羽的青龙偃月刀根本不存在。

理由是:

《三国志》记载关羽策马刺颜良于万众之中,是“刺”而不是“斩”或“砍”,但演义里为烘托关羽的神威,说刀重82斤。

另据史学家的说法,汉代的兵器中,都是用戟和矛。

即使到了三国,也没有出现过这种长柄的刀具。

以下对上述信息的分析,最为准确的是

A.对青龙偃月刀的争论须出土文物才能明确

B.关羽兵器源自文学作品本身无真实性可言

C.史学家对汉代兵器的研究即可证题中观点

D.大胆怀疑必须建立在史料互证的基础之上

17.有学者认为《夏小正》记载每月的物候、气象、星象和有关重大政事,是夏代的天文历法记录。

又有学者认为,《夏小正》是成书于战国的农业著作,篇中涉及蚕桑、畜牧、渔猎、采集活动。

对《夏小正》的认识说明

A.无考古资料佐证的认识不可信

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认识模糊

C.学者争论过大的史料价值不大

D.研究角度影响历史认识差异

18.“历史长河里,我们看不到任何真实的事件,因为,所有的事件都已经过去,后人只能从各种遗留的残迹中寻求事件的脉络,解释曾经的因果。

”这段话说的是

A.历史学即对史料的阐释

B.历史是由谎言组成的

C.历史学科的学术影响

D.历史真相永远不可能发现

19.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

“只有在现实的世界中并使用现实的手段才能实现真正的解放;没有蒸汽机和珍妮走锭精纺机就不能消灭奴隶制;没有改良的农业就不能消灭农奴制,当人们还不能使自己的吃喝住穿在质与量方面得到充分供应的时候,人们就根本不能获得解放。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以现实为手段就能实现人的真正解放

B.蒸汽机和珍妮机消灭了奴隶制

C.人的解放符合唯物史观基本原理

D.把人的解放建立在消灭农奴制基础上

20.下表为唐宋时期不同文献对人们穿着“纸衣”的记载。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纸衣一度成为唐宋流行服饰

B.唐宋丝麻纺织出现严重衰退

C.贫困百姓只能穿纸制的衣服

D.唐宋时造纸技术有重大发展

21.有学者提出“研究世界历史就如栖身月球的观察者从整体上对我们所在的星球进行考察时形成的观点,因而与居住在伦敦或巴黎、北京和新德里的观察者的观点迥然不同”。

他在此处所强调的史学观点是

A.唯物史观

B.全球史观

C.文明史观

D.现代化史观

22.孔子诞辰到底是哪一年?

哪一天?

虽然古文有明确记载,但由于记载不直存有争议。

《春秋•公羊传》:

“鲁襄公二十一年,冬,十月,庚辰,朔,日有食之。

十有一月,庚子,孔子生。

”《史记•孔子世家》:

“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

”值得一提的是,孔子后人从南宋开始就认取《史记》的说法,至今沿袭不改;然而,近年海昏侯墓出土了一件孔子屏风,令考古学家诧异的是,孔子屏风的第二列文字明确记载着孔子的出生年:

“魯昭公六年,孔子盖卅(三十)矣”。

这一记载比《春秋•公羊传》早14年、比《史记•孔子世家》早15年。

这说明

A.历史研究应该坚持客观立场,力争去除人的主观认识

B.考古发现比历史记载更能反映历史真实

C.历史真相众说纷纭,历史学不具备客观性

D.研究者对待考古发现应结合多种史料认真辨析

二、材料分析题

23.(探索历史的奥秘)

三星堆遗址的惊人发现证实了青铜时代古蜀文明的辉煌,同时也给研究者不断探寻历史的真相提出了新的课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二号坑内首先投放的是海贝、玉石礼器、青铜善面、凤鸟、小型青铜杂件和青铜树枝、树干等。

……其后再投入大型的青铜容器和青铜立人像、头像、人面、树座等,最后投放象牙。

头像和面像部分损毁并经过火烧,尤其是人面像,大部分被打坏或烧坏。

象牙及骨器之类也明显地有被烧焦的痕迹,有的玉石器被烧裂。

……结合文献记载,我们推测,当时的祭祀应有“燔燎”祭天、“瘗埋”祭地、“庪悬”祭山等形式,二号坑正是一次重大综合祭祀活动的遗存。

——摘自《广汉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发掘简报》

材料二一号祭祀坑开口于三星堆遗址第五、六层以下。

从地层的叠压打破关系分析,此坑年代的下限不会晚于三星堆遗址第三期后段。

陶器中的广肩平底罐和颈部施凹弦纹的壶,是三星堆遗址第三期出现的典型器物;尖底盏、器座是第三期偏晚出现的新器物。

故可进一步推测此坑的时代为三星堆遗址第三期后段。

器物的形制、花纹和铸造工艺与安徽阜南月儿河段打捞出的商代前期(晚于郑州二里岗上层,与殷墟文化第一期相当)的龙虎尊一致,据此,我们推测一号祭祀坑的相对年代相当于殷墟文化第一期。

——摘自《文物》1987年第10期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二号坑出土遗物的主要特点。

考古人员推测二号坑应是祭祀坑,请结合材料一说明理由。

 

(2)据材料二,考古人员推断一号祭祀坑年代的基本依据有哪些?

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在探寻历史奥秘的过程中应有的研究方式。

 

24.史料是指可以据以为研究或讨论历史时的根据的东西。

一般将史料区分为第一手史料以及第二手史料。

前者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后者是指经过后人运用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74年,汉昭帝逝世,无子,霍光立刘贺为皇帝。

然而不久,霍光与群臣联名上奏刘贺入朝后的劣迹,如:

居丧时无悲哀之心,不素食,掠取女子,废礼仪;即皇帝位后,未祭祀宗庙就以最隆重祭礼祭祀其父……要求废黜刘贺。

皇太后准奏。

前63年,刘贺受封为海昏侯。

——据《汉书》

材料二自武帝崩后,霍光辅政,专权十余年。

昌邑王刘贺入京继位后,急欲亲政,又亲信昌邑旧臣,计在位二十七日,遣使者“持节诏诸官署征发,凡千一百二十七事”,有收回权力之迹象。

霍光为保持权势,遂废刘贺。

——摘编自廖伯源《昌邑王废黜考》

材料三刘贺墓出土了《论语》《礼记》等儒家简书,及绘有孔子图像、载其传记的矩形铜镜,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孔子像,据此认为刘贺绝非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而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素养的宗室贵胄,《汉书》中对刘贺的记载不足为信。

——摘编自辛德勇《海昏侯刘贺》等

请回答:

材料一、材料二认为刘贺被废除原因各是什么?

根据史料类型,辨析材料三信息对材料一、材料二的史学价值。

 

25.“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是以考古调查发掘为获取相关资料的主要手段,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采取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方式,揭示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的重大科研项目。

在具体研究中,研究人员以田野考古为中心,围绕距今5500年到3500年,聚焦良渚、陶寺、石峁、二里头等都邑性遗址开展考古发掘、调查和研究,研究遍布黄河上中下游、长江上下游、辽西地区河套地区,研究最后归纳出符合中国历史情况的文明形成标志,首先是农业和手工业的显著发展,出现明确的社会分工,这也是文明发生的基础。

社会显著的阶层分化,高等级的手工业生产和分配为贵族所控制。

出现了这些权贵阶层生前居住的大型的建筑,就是后来所谓的宫殿,以及需要动用大量劳动力来兴建公共设施,都邑成为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另外出现了王权管辖的区域性的政体和其具有的公共权力——国家。

在浙江良渚遗址,发现了建于距今(2019年)约5000年前,面积近300万平方米的内城和更大规模的外城。

在山西陶寺遗址和陕西石峁遗址别发现了面积在280万乃至400万平方米的巨型城址。

这一时期,墓葬中反映的阶级分化非常明显,小墓一无所有,或者仅有一两件武器或陶器;大型墓葬随葬品可达到上百件,不仅制作精美,而且表明等级身份。

像这样的社会,显然不再是原来我们认为的部落联盟。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公布5800年前已有文明起源迹象》2018﹣10﹣23

结合材料分析我国历史专家确定五千多年前已经进入文明社会的依据是什么?

这项研究对今天有何现实意义。

 

26.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用怎样的眼光打量历史、用怎样的方法理解历史,所影响的决不仅是我们对过去的勾画,更影响即将展开的未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苏共垮台和苏联解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意识形态领域来看,很重要的一点是当时苏联国内历史虚无主义大行其道。

具体表现,第一是在“说事”时,改变历史结论,美其名曰“新视角”。

当时有人认为,十月革命给俄国带来的不是进步,而是倒退。

因为“革命前的俄国已经在朝着西方式的资本主义民主发展,如果革命在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以后就中止,那么俄国就可以建立资产阶级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因而可能早已实现现代化并与西方先进国家并驾齐驱了”。

第二是在“论人”时,颠覆历史评价,美其名曰“复杂论”。

对于斯大林的批判和全盘否定。

在赫鲁晓夫时期批判的主要是斯大林个人,以及他在领导工作中的各种错误,到戈尔巴乔夫时期已经由此发展到批判和否定斯大林时期形成的苏联社会主义制度,且进一步直接诋毁列宁。

第三是在“讲史”时,歪曲历史事实,美其名曰“再思考”。

最初,有人把勃列日涅夫时期简单地说成是一个“停滞时期”,毫无成就可言。

后来针对斯大林时期,否定国家工业化、农业集体化。

——摘编自陈之骅《苏联解体前夕的历史虚无主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角度并运用苏联(俄)的相关史实对历史虚无主义进行批判。

(要求:

观点明确,史实正确,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

1.C2.D3.C4.A5.A6.A7.C8.D9.C10.B11.D

12.D13.D15.C16.D17.D18.A19.C20.D21.B22.D

23.

(1)特点:

遗物种类丰富;投放有一定顺序;有人为破坏、火烧的痕迹。

理由:

器物叠放层次有序,不像是一时匆忙窖藏;出土的青铜器、玉石礼器等器物是典型的祭祀用品;遗物反映出“燔燎”祭天的祭祀形式。

(2)依据:

根据地层分布;器物样式比较。

方式:

以考古发现为依据,进行合理的推测。

24.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废礼仪;即皇帝位后,未祭祀宗庙就以最隆重祭礼祭祀其父……”可概括出刘贺被废的原因是失礼仪和乱制度;根据材料“自武帝崩后,霍光辅政,专权十余年……有收回权力之迹象。

霍光为保持权势,遂废刘贺。

”可知霍光专权,而刘贺欲收回权力,为了避免权力转移,霍光废刘贺。

二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出土文物是对史事记载的补充,丰富了史事记述和分析,历史评价要有理有据、客观充分,材料三中的评价没有足够的事实证据作支撑,所以是不客观、不充分的。

25.依据:

农业和手工业的显著发展,出现明确的社会分工;社会显著的阶层分化;出现宫殿,公共设施和都邑(城市);出现阶级和国家。

意义:

提升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增强民族凝聚力。

26.(示例一)历史虚无主义在“说事”方面(对历史事件的认识),用历史假设否定史实,编造历史、混淆是非。

批判:

运用十月革命爆发的背景(历史条件)及历史意义等相关史实进行批判,以说明认识历史事物要科学真实。

(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二)历史虚无主义在“论人”方面(人物的评价),无视历史事实、孤立片面的看待历史人物、用支流否定主流。

批判:

列举斯大林或列宁的历史功绩及失误等相关史实辩证地进行批判,以说明评价历史人物要一分为二,要客观公正。

(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三)历史虚无主义在“讲史”方面(历史事实的认识评价),用现象否定本质,裁剪事实曲解历史。

批判:

运用勃列日涅夫时期或斯大林时期的历史贡献和问题等相关史实辩证地进行批判,以说明对历史事实的认识评价要全面准确。

(言之有理即可)

总之,要坚持运用唯物史观正确认识历史事实和人物,尊重史实,明辨是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社交礼仪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