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之常见内容分析和判断.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867306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2.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务员考试之常见内容分析和判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公务员考试之常见内容分析和判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公务员考试之常见内容分析和判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公务员考试之常见内容分析和判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公务员考试之常见内容分析和判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务员考试之常见内容分析和判断.docx

《公务员考试之常见内容分析和判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务员考试之常见内容分析和判断.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务员考试之常见内容分析和判断.docx

公务员考试之常见内容分析和判断

2016年公务员考试之常见内容分析和判断

类型一:

常识判断

主考内容:

对各种生活常识、历史、人文、地理、风俗、国家大政方针的解答和了解

例子:

1.《胡笳十八拍》琴曲记述的是什么故事?

答;蔡文姬流落塞外

2.《广陵散》根据《晋书嵇康传》讲的是什么故事?

答;聂政刺韩王

3.唐朝的宫廷乐舞是?

答;燕乐

4.七国象棋的发明者是?

答;司马光

5.中国最古老的围棋棋谱专著是?

答;忘忧清乐集

6.研究开局的象棋古谱是?

答;梅花谱

7.135照相机的“135”指的是什么?

答;胶卷编号

8.17岁的小明如果违法,应该负完全刑事责任吗?

答;错

9.1800年以前,西方医生认为手术成功的标志是?

答;患者疼痛

10.18世纪德国贵族热衷于收集并定制各种树木做的“木头书”,以木头做成的盒子,盒面用树皮制作,你知道盒子里面都用来装什么?

答;与此有木头有关的如树叶,果实等

11.100支纱针织品的纱线比24支纱的?

答;细

12.1947年,第一台微波炉问世了,这是炊用炉具的一次革命,下列对微波炉的表述,错误的是?

答;它的微波发生器是一种晶体管

13.1946年至1947年,在法国居里实验室发现了铀核“三分裂现象”的我国科学家是?

答;钱三强.何泽慧

14.1922年11月,日本海军设计建成了排水量为7470吨的世界上第一艘航空母舰。

请问它装备了多少架舰载机?

答;21架

15.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驾驶着自己设计制造的飞机进行了一次划时代的飞行,成为航空史上的里程?

答;“飞行者”1号

16.1941年12月美国总统罗斯福批准执行的原子弹研制计划代号为?

答;曼哈顿工程

17.1907年11月22日,出现在大西洋上的“毛里塔尼亚”号是世界上第一艘现代化的?

答;客轮

18.1955年的亚非会议是在哪里召开的?

答;印尼

19.1961年拍摄的电影“红色娘子军”的导演是?

答;谢晋

20.1962年出版的科普作品《寂静的春天》首次提出了环境保护问题。

它的作者是?

答;美国人

21.1960年9月10日,我国首次成功发射了?

答;近程弹道导弹

22.1962年,中国电影第一届百花奖最佳女主角颁给了哪位女星的哪部电影?

答;祝希鹃的《红色娘子军》

23.1970年4月22日,美国2000万人参加倡导公民环保运动,这一天被命名为地球日。

它是人类现代?

答;是

24.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

答;“东方红”一号

25.1980年2月发行了生肖邮票“猴票”。

1992年发行的生肖邮票是?

答;猴票

类型二:

判断推理

主要考察考生的判断能力,其中快速作答的方法是掌握,各种推理技巧

第一种方法:

定义判断是近年来公考的必考题型,每年题量稳定在10道题,也是考生们在考试时应稳定“拿下”的题型。

定义判断的核心是考察考生对所给定义的理解、分析、推理、判断的能力。

对于定义判断,部分考生在备考时存在一定的误区:

有些考生认为定义判断和知识储备有很大关联,本身知识较少难以取得分数;另有一些考生认为只要花大量时间复习,反复做题就可以做好,其实这两类认识都有一定偏差,即使不具备足够知识,也可以做好定义判断题;而花大量时间反复做题也不合理。

第一、速度原文,快速找到结论与论据

可能性推理最为核心的点即为它的论据与结论,如果能够把握住这两个部分,一道可能性推理的题你就完成了一半。

可是,可能性推理的题干一般都特别长,如何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结论与论据,又不被迷惑,成为了关键。

对此,我们要对可能性推理的出题特点有个大致的了解。

1.结论与论据有一些常见的引出标志词

论据作为论证依据,一般情况下都是一些事实依据,所以文章中一些客观的事实多数时候都是论据,而常见的能够引出这些论据的标志词即为一些实验,原因等。

而结论是基于客观事实得出的一些个人看法,因此多数情况都是主观观点,而能够引出主观观点的标志词就比较明显。

例如,“因此”,“所以”表示总结;“认为”表示某人的观点等。

简单的归结起来,有如下一些常见词语:

 

2.论据常出现在结尾,偶尔出现在开头

结论作为总结性观点,一般情况下都出现在结尾,由论据自然引出。

但也有一些题是直接在开头开门见山地摆出结论,然后在辅以事实进行论证。

所以拿到可能性推理,我们要尤其关注开头语结论,把握结论。

【例】研究人员在正常的海水和包含两倍二氧化碳浓度的海水中分别培育了某种鱼苗,鱼苗长大后被放入一个迷宫。

每当遇到障碍物时,在正常海水中孵化的鱼都会选择正确的方向避开。

然而那些在高二氧化碳浓度下孵化的鱼却会随机地选则左转或向右转,这样,这种鱼遇到天敌时生存机会减少。

因此,研究人员认为在高二氧化碳环境中孵化的鱼,生存的能力将会减弱。

【例】有专家认为,全球经济正缓慢复苏。

其主要证据是,美国的经济表现超出预期,在就业和住房方面都有不错的表现;欧洲央行启动了融资运作计划,用比较低的利率贷款,为更多的企业以及中小企业进行融资;全球整个大宗商品市场树立了足够的信心。

因此,这都是非常好的迹象。

3.题干常使用转折结构

可能性推理的题干一般较长,很多时候超过200字,相当于一个片段阅读。

对于这种较长的可能性推理,我们完全可以利用阅读片段阅读的方法,对其进行结构划分。

因为这类的可能性推理多数时候使用的是转折结构。

前文给出一个无关紧要的结论,接着话锋一转,引出作者真正想要表达的结论与论据。

引出这种无关紧要结论的标志词,常见的就是“有传统观点认为”、“大多数人认为”、“以往证实”等这样一些词语。

而引出真正话题的词,常见的就是“但是”、“然而”“近来科学家却指出”等一些表转折的词。

【例】传统观点认为,尽管用于制造贫铀弹所使用的贫铀放时性低,仍会导致人类染色体受损,从而引发肿瘤或癌症。

但是,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对接触过贫铀弹的退伍老兵的血细胞进行研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检测到任何染色体断裂和重复,并没有发现任何由于接触贫铀弹而造成的负面健康影响。

因此相关研究人员认为,放射性低的贫铀弹不会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影响。

第二、关注结论中的概念性词语,对比其与论据及选项的差异

结论是可能性推理的最为关键的部分。

很多时候出题人在出题过程中就将结论与论据的概念偷换。

这就需要我们能够辨析这种差异,找到漏洞,从而对题目做到正确的削弱与加强。

同样,很多迷惑选项看起来能够对题干起到削弱作用,实则早已与结论偷换了概念,如果我们能够辨析出这些差异,也就能够跳过选项的迷惑,选出正确的答案。

【例】德国和瑞士的专家经过研究得出一个有趣的结论:

餐具的颜色能直接影响食欲,红色餐具可降低人们40%的食量。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红色是极具进攻性的色彩,用红色餐具盛放食物往往会让人难以下咽,因为在潜意识中人们会给自己发出不能吃红色餐具中食物的心理暗示,从而令食欲下降。

如果以下各项为真,最能质疑上述论断的是()。

A.快餐巨头常在大堂中使用大片鲜亮的红色图案,并没有影响快餐销量

B.红色易使人产生紧张感,暴饮暴食是人在紧张时放松自己的一种方式

C.试验表明,使用红色水杯者比使用蓝色水杯者平均饮水量要减少44%

D.红色预示着不安和担忧,人们看到红色餐具会本能地担心食物有危险

这个题大家特别容易误选为A。

但是如果你把结论的概念看清楚是餐具的颜色,那么这个题就不会选到A项了,因为A项偷换了概念,变成了红色的大堂图案。

第三、把握最优选项

可能性推理的问法相较于其他几个板块来说较为特殊,因为我们常常在问法中见到“最能”这样的字眼。

其实问法中出现最能,就是在告诉大家选项中不止有一个选项是对的,要求大家选择一个最好的,即为最优选项。

那么这要求我们考生,在做可能性推理时,必须要将四个选项都看完,以判定出最佳的那个。

而众多考生,在遇到这类题的时候都能排除两个选项,而在剩下的两个选项中纠结,最终导致选错。

其实,经过中公老师大量地做真题总结,得出,最优选项也是有几方面特点的:

1.直接断开因果本质的选项削弱型最强

可能性推理就是根据论据推出结论。

若要想最直接的削弱该论证,那么就点明这样的论据得不到这样的结论,即断开论据与结论之间的因果联系,而选项中有直接断开因果联系的,就是最优项。

【例】有经济学者不赞成政府对低收入人群的直接救助,主张政府对大企业家和富人采取优惠的财政和税收政策,认为大企业家和富人的投资与消费活动会促进经济发展,增加穷人的就业机会。

将财富从社会上层传递到社会底层。

如果以下各项为真,最能削弱上述理论的观点是(  )。

A.政府对大企业家和富人采取优惠的财政和税收政策,导致因贫富差距拉大而引发不确定的社会矛盾。

B.打破收入分配方面的平均主义,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但具体实施这一政策存在不可预见的风险。

C.高收入者的消费需求达到饱和后,人的“自私性”将抑制投资需求,社会投资规模也不再继续增长。

D.政府的财政和税收政策应该优惠穷人,提高穷人购买力同样会增加有效消费需求促使经济持续发展。

此题选择C最好。

在题干中经济学家的结论:

大企业家和富人发展→促进经济发展。

我们要想削弱他就直接断开二者的联系,即富人发展不会促进经济发展。

而C项正好是这一论证方式,因此削弱型最强。

2.与题干话题最为接近的选项最优。

不论削弱还是加强题干论证,所说的话语与题干的关系越近,那么力度也是越强的。

所以在做题的过程中,如果选项的话题与题干的话题是一致或者是相关的,那么这个选项一般就是最有说明力度的选项。

【例】科学家发现,生活在大的群体之中的鸟类,比生活在孤岛之中的鸟类大脑中有着更多的新的神经元,也有着更强的记忆力。

他们据此向人类发出忠告:

如果你是一个孤独者,你最好结交一些朋友,否则就会丧失你宝贵的脑细胞,导致记忆力低下。

下列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反驳上述观点?

A.人类的大脑和鸟类根本不同

B.人脑比鸟类大脑发达得多

C.很多交友多的人记忆力并不好

D.很多孤独者的记忆力非常好

A。

该题中说明鸟孤独容易降低记忆力,孤独者也跟鸟具有相同的孤独属性→孤独者容易记忆力下降,属于典型的类比推理。

既然用人与鸟做类比,想要削弱他们就找鸟与孤独者之间的差异。

A项说明鸟与人的大脑根本不同,说明二者在这方面是有本质差异,因此不能用鸟来类比人,达到最强削弱效果,同时也与题干中说明鸟与人关系的话题相呼应。

而C、D选项,虽然能够说明人孤独不一定记忆力差,能够削弱,但是却仅仅停留在人这一个因素上,没有与题干的话题紧密联系起来,因此削弱力度不如A。

3.举例最为全面的选项削弱、加强效果最好。

在许多的可能性推理中,经常会遇见两个选项不知如何选,而很多时候这种选项中的迷惑项都是举例较为片面的,因此它的削弱性相对来说就要弱一些。

如在选项中出现“一些”、“有些”、“一部分”、“某个人”等这样的字眼时,这个选项就不够全面,大家就需要多去衡量一下,有无更好的选项。

【例】研究人员完成了两项记忆实验,实验一中参试者学习40组单词,实验二中参试者学习一系列手指信号。

两实验中,只告诉一半参试者10小时后将接受测试,实际上所有参试者都将接受测试;只安排一部分参试者在学习和测试之间小睡。

结果发现,睡觉组参试者比不睡觉组参试者表现更好;事先被告知要进行测试的参试者,测试成绩也比较高。

因此,研究人员认为,睡眠有助于大脑储存对将来有用的记忆信息。

如果以下各项为真,最能反驳该结论的一项是:

A.实验一中参试者都是记忆力较好的、在某语言专业学习的年轻人

B.实验二中部分小睡的参试者以放松的心态参加考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C.安排小睡时间的参试者,均为年龄较小的少年,而众所周知,人在少年时期的记忆力比较好

D.有些被告知要进行测试的参试者,小睡时没有睡着,他们无意识地在大脑中复习所学过的内容

C。

该题是测试中睡觉的比不睡的人在记忆考试中表现更好→睡眠助于大脑存储记忆信息,要想反驳该结论直接说明表现好和睡眠之间的没有关系即可。

C项说睡觉的人都是小孩,而小孩的记忆力本来就相对较好,由此说明在测试中,选取的试验人员过于特殊,不具代表性,直接驳斥了题干。

而A、B、D三个选项也具有一定的驳斥力度,但是题干是实验一实验二都选取了人,而A与D仅提了实验一或者实验二,不够全面,削弱力度有限;同样,D项的有些举例也不够全面,不如C项好。

第三类:

数量关系

第一种:

排列组合

在公务员考试行测排列组合问题中,有一种题型,如果清楚题型,题目解答起来是非常容易的,如果分不清楚题型,那么这种题目解答起来就非常繁琐,这种题型就是错位重排问题。

错位重排问题是一种比较难理解的复杂数学模型,是伯努利和欧拉在错装信封时发现的,因此又称伯努利—欧拉装错信封问题。

表述为:

编号是1、2、…、n的n封信,装入编号为1、2、…、n的n个信封,要求每封信和信封的编号不同,问有多少种装法?

第二种:

追击及时钟问题

公务员考试行测中的时钟问题就是研究钟面上时针和分针关系的问题,经常就两针垂直、两针成直线、两针成多少度角提出问题。

时钟问题可以看作是一个特殊的圆形轨道上2人追及或相遇问题,不过这里的两个“人”分别是时钟的分针和时针。

时钟问题有别于其他行程问题是因为它的速度和总路程的度量方式不是常规的米每秒或者千米每小时,而是2个指针“每分钟走多少角度”或者“每分钟走多少小格”。

做这类题也是需要运用公式的。

第三种:

奇偶性

一、概念

1.奇数:

不能被2整除的数称为奇数;

2.偶数:

能被2整除的数称为偶数。

二、运算性质及推论

1、基本性质

性质1:

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

性质2:

偶数×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

2、推论

推论1:

偶数个奇数的和或差是偶数;奇数个奇数的和或差是奇数。

推论2:

当且仅当几个整数的乘积是奇数,得到这几个数均为奇数;当且仅当几个整数的乘积是偶数,那么其中至少有一个偶数。

推论3:

两数之和与两数之差同奇(偶)。

三、应用

1、解不定方程

例:

装某种产品的盒子有大小两种,大盒每盒装11个,小盒每盒装8个,要把89个产品装入盒内,要求每个盒子都恰好装满,需要大、小盒子个多少个?

A.3,7B.4,6C.5,4D.6,3

假设大、小盒子分别为x,y个,则可列方程11x+8y=89,由于8y是偶数,89是奇数,故11y必然也是奇数,那么x就是奇数,所以排除BD,剩下A和C分别带入方程,只有A符合,故答案选择A选项。

2、题中出现了奇偶字眼

例:

若一个三角形的所有边长都是整数,其周长是偶数,且已知其中的两边长分别为10和2000,则满足条件的三角形总个数是()

A.10B.7C.8D.9

本题要求的是三角形,故要遵循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即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所以第三个边长大于1990,小于2010的数,由于题干中透露了周长为偶数的字眼,所以要特别注意奇偶性的问题,由于周长为偶数,10和2000都是偶数,故第三天条边也是偶数,所以第三边应是1990到2010之间的偶数,共9个,故选择D答案。

3、已知两数之和或之差,求两数之差或之和

例:

一个人到书店购买了一本书和一本杂志,在付钱时,他把书的定价中的个位上

的数字和十位上的看反了,准备付21元取货。

售货员说:

“您应该付39元才对。

”请问书比杂志贵多少钱?

A.20B.21C.23D.24

书与杂志和为39,根据两数和与两数差同奇同偶,所以答案一定为奇数。

代入C后,得到书为31,杂志为8,书价看颠倒后为13,13+8=21元,完全吻合题意,所以答案为C。

第四种:

巧解奇偶“方阵”问题

一、实心方阵的基本公式

1、每层边数之间相差2,每层总数之间相差8

2、每层总数=(每层边数-1)×4

3、每层边数=每层总数/4+1

4、方阵总数=外层边数×外层边数

5、方阵的总数永远是一个平方数

例题1.小张用象棋摆成了一个实心方阵,如果要使这个方阵减少一行一列,则要减少13粒棋子,则小张一共摆了多少粒棋子?

A.149B.49C.127D.20

方法一:

已知方阵减少一行一列要减少13个棋子,若设方阵最外层每边有x个棋子,则x+x-1=13,x=7,棋子总数为7×7=49个,选B。

方法二:

题干已知为实心方阵,实心方阵的总数永远是一个平方数,选项中只有B是平方数,因此选B。

二、空心方阵的基本公式

1、每层边数之间相差2,每层总数之间相差8

2、每层总数=(每层边数-1)×4

3、每层边数=每层总数/4+1

4、方阵总数=外层边数×外层边数-最里层边数×最里层边数

例题2.高中生参加体操表演,先排成每边16人的实心方阵,后来又变成一个四层的空心方阵,这个方阵最外层每边有多少人?

A.20B.21C.22D.24

已知实心方阵每边16人,则说明共有16×16=256人,若设方阵最外层有x人,则根据方阵每层总数相差8,则从外到内每层人数依次有x,x-8,x-16,x-24,则x+x-8+x-16+x-24=256人,解得x=76人,因为每层边数=每层总数/4+1=76/4+1=20人,选A。

第四种:

整除思想

一、整除思想的应用环境

1、文字描述出现“每”、“平均”、“倍数”等字眼可以考虑整除思想。

例如题干条件为“把若干苹果平均分给5只猴子,正好分完”,那这时候我们就应该从平均中读出这堆苹果总数可以被5整除。

2、数据出现“分数”、“百分数”、“比例”、“小数”这些形式时考虑整除思想。

例如题干条件为“第二堆大米占所有大米的8分之一”,只此一句话我们就可以推断总共的大米袋数一定能被8整除。

大家需要注意不管是比例、分数、百分数还是小数,他们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所以原理也是一样的,但是注意一定要化成最简比例。

3、题干中出现一些相对难算的式子

例如17×99+137×999+1357×9999,很明显结果能被9整除。

二、常用小数字的整除判定

1、局部看

(1)一个数的末一位能被2或5整除,这个数就能被2或5整除;

例:

422末一位能被2整除,不能被5整除,所以422能被2整除,不能被5整除。

(2)一个数的末两位能被4或25整除,这个数就能被4或25整除;

例:

560末两位能被4整除,不能被25整除,所以560能被4整除,不能被25整除。

(3)一个数的末三位能被8或125整除,这个数就能被8或125整除;

例:

1200末三位能被8整除,不能被125整除,所以1200能被8整除,不能被125整除。

2、整体看

(1)3,9

一个数各位数数字和能被3或9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或9整除。

此外,判定一个数能否被3或9整除,可以用到“弃3”或“弃9”法,即遇到和能被3或9整除的几个数字可以弃掉。

例:

判断37921能否被3整除,3、9弃掉,7+2=9,所以7和2也要弃掉,就剩下1,不能被3整除,所以37921不能被3整除。

(2)7,11,13

①7:

把个位数字截去,再从余下的数中减去个位数的2倍,差是7的倍数,则原数能被7整除。

例:

152,15-2×2=11,不能被7整除。

②11:

奇数位上数字和与偶数位上数字和之差能被11整除。

例:

937,9+7-3=13,不能被11整除。

③13:

逐次去掉最后一个数字并加上末尾数字的4倍能被13整除。

例:

364,36+4×4=52,能被13整除。

3、其他合数

将该合数进行因式分解,能同时被分解后的互质因数整除,则能被该合数整除。

例:

判定168能否被24整除,把24分解为质因数乘积的形式,24=3×8,168能同时被3和8整除,所以168能被24整除。

三、例题讲解

例:

某粮库里有三堆袋装大米,已知第一堆有303袋大米,第二堆有全部大米袋数的五分之一,第三堆有全部大米袋数的七分之若干。

问粮库里共有多少袋大米?

A、2585B、3535C、3825D、4115

答案:

B。

这道题如果用其他的方法可能很难快速得出答案,显然用整除思想就很快解决问题,因为总的大米袋数一定可以被5和7整数,所以说,只有B选项符合。

第四类:

言语理解

第一种:

宏观到微观

在言语的解题过程中,宏观,是指从题干的整体大意着手,而微观是指段中的关键词句。

先宏观再微观原则在逻辑填空中的应用即:

先看段意再看词义。

【例题1】在现实生活中,做人的学问往往比做事的学问更具有实用价值、更重要也更难掌握。

做事仅靠技术就能________,做人则是一门弹性极强的艺术,讲求的是无法量化和________的分寸感。

做事学一次即有毕业的可能,做人要活到老学到老,要一辈子下功夫。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独当一面学习B.臻于佳境复制

C.如鱼得水把握D.游刃有余控制

选择B。

题中主要在讲述“做人”怎么样,三句话都是围绕着同一个主题来讲的,所以将此题当作片段阅读来看,而一个片段只有一个中心意思,所以首尾句对于第二句空格的填入有提示作用。

首句强调的是“做人的学问往往比做事的学问更具有使用价值、更重要也更难掌握”,“更难掌握”≠“无法掌握”,所以“掌握”的近义词“把握”和“控制”就不能选择,排除C、D项。

再看尾句,“做人要活到老学到老”,说明“做人”是可以学习的,排除A。

正确答案选择B。

先宏观再微观原则在片段阅读解题过程中的应用即,先找主题词,再看关键词句。

【例题2】动物骨头都含有钙的成分,很难溶解于水。

有人曾做过实验,用5公斤猪骨头加上5公斤水,在高压锅里熬10个小时,结果一碗骨头汤中的钙含量不过10毫克,不及一袋牛奶钙含量的1/20。

骨头汤里还溶解有大量骨内脂肪,经常食用会引发其他健康问题。

因此,喝骨头汤未必是治疗骨质疏松的最佳食疗方法,重要的是注重饮食多样化,多摄入富含钙的食物,如牛奶、豆腐、虾皮、紫菜等。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喝骨头汤有利有弊

B预防骨质疏松补钙是关键

C如何科学有效补钙

D日常生活中多样化饮食最科学

【误区提示】这段文字很容易被题干最后的“因此”和“重要的是”所误导。

选择C。

这段文字论述对象是补钙,无论得出什么结论,都是围绕着补钙来说的,所以从宏观层面来看,文段讲述的是“补钙”,微观关键词是尾句的“因此”和“重要的是”,所以本题完美的答案表述应该是“饮食多样化是补钙的最佳方式”,但是,没有这种表意的选项,所以退而求其次,选择C。

微观关键词句在言语解题中固然重要,但是,宏观层面分析也不可或缺,这是前提。

两者相结合,言语理解题才会有全面而准确的理解。

第二种:

逻辑填空之逻辑呼应

逻辑呼应法是指通过分析上下文判断出一定的逻辑关系,根据题干中的呼应点在选项中找到一个词语与之呼应,形成此逻辑关系,从而确定答案的方法。

其中,呼应点可能是词语也可能是句子。

例题1.心理学家根据临床观察发现,我们生活中的许多“抑郁症”属于假性抑郁症。

一般人的情绪变化有一定,通常是短期的,人们通过自我调适,充分发挥自我心理防卫功能,就能恢复心绪平稳。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突发性B.周期性C.时限性D.反复性

根据题意,在划横线处的前后寻找呼应点,可发现后文的“通常是短期的”说的是时限问题,再结合选项发现“时限性”最契合句意,故答案为C。

例题2.“制作粗糙,喧宾夺主”,某文艺评论家这样点评当下国内的许多多媒体舞蹈作品。

把几段现成的图像符号式地投射在背景屏幕上充当画外音,充其量只是布景道具的升级版。

多媒体效果太过目眩神迷,与舞蹈,有一种独立于表达之外的野心。

比如有一个多媒体舞蹈,投射在大屏幕上的图案随着演员的每个动作变幻:

演员伸展双臂,身后便出现万丈光芒,演员抱住身体,灯光也随之暗淡,看上去是在配合表演,其实是在和演员争夺观众的眼球,舞蹈彻底沦为了配角。

A.失枝脱节B.貌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