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文博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福建省福州文博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福州文博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省福州文博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福州文博中学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
高一年级期中考语文科考试(题目卷)
命题人:
杨丽敏审核人:
杨丽敏
(完卷时间:
150分钟,总分:
150分)
一、基础知识:
(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敕造(chì)炮洛(luò)歆享(xīng)间或一轮(jiàn)
B.宵柝(tuò)猿猱(náo)攒聚(cuán)少不更事(gēng)
C.锋镝(dí)鞭苔(chī)笑靥(yàn)扪参历井(shēn)
D.阜盛(fù)朱拓(tuò)蹙痕(cù)藩蓠(fān)
2.下列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食:
动词,吃B.吾从而师之师:
老师
C.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假:
借助D.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
控制
3.下列句子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申之以孝悌之义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鸡豚狗彘之畜D.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4.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A.则耻师焉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C.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D.谨庠序之教
5.下列不含古今异义的一项是()(3分)
A.是故无贵无贱B.以致天下之士
C.仁义不失而攻守之势异也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默写(每空1分,共15分)
6.
(1),砯崖转石万壑雷。
(2)岂无山歌与村笛,。
(3),善假于物也。
(4)位卑则足羞,。
(5),师不必贤于弟子。
(6)故木受绳则直,。
(7),只是当时已惘然。
(8)凄凄不似向前声,。
(9),渚清沙白鸟飞回。
(10)其险也如此,!
(11),未成曲调先有情。
(12),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13)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14),潦倒新停浊酒杯。
(15),铁骑突出刀枪鸣。
三、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
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
时蔡翛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①有所更,不然必败。
翛不能用。
迁至中书舍人。
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
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尚书。
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之,傅曰:
“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惠国,崇、观法惠奸。
”时谓名言。
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俄改同知枢密院。
金人围都城,傅日夜亲当③矢石,金兵分四翼噪而前,兵败退,坠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
是日,金人遂登城。
二年正月,钦宗诣金帅营,以傅辅太子留守,仍兼少傅。
帝兼旬不返,傅屡贻书请之。
及废立檄④至,傅大恸曰:
“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
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绐⑤金人曰:
“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
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
苟不已,则以死继之。
”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
傅日:
“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
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⑥万一可济。
”遂从太子出。
金守门者曰:
“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
”傅曰:
“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当死从。
”是夕,宿门下;明日,金人召之去。
明年二月,死于朔廷。
绍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定。
(节选自《宋史孙傅传》)
1亟:
急,赶快②亡:
无③当:
抵挡④檄:
文书⑤绐:
欺骗⑥庶或:
也许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罝/
B.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C.宣和末/髙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田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拭奏/贬蕲州安置/
D.宣和末/髙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罝/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且分为三甲,一甲三人依次是状元、探花、榜眼。
B.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
C.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D.兼旬,是指二十天,古代把一个月分为三旬,一旬为十天。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孙傅入仕以后,积极向上建言。
他担任礼部员外郎,对尚书蔡脩纵论天下大事,劝蔡迅速有所变更,否则必将失败,可惜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
B.孙傳上奏,请求恢复祖宗法度,他任兵部尚书,从效用角度评价祖宗法度和熙、丰年间的法度,批评崇观年间的法度,受到时人赞许。
C.孙傅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
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子,他密谋藏匿太子,杀二宦官将首级送至金营,欺骗金人说,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
D.孙傅舍身取义,死后謚为忠定。
太子被迫至金营,孙傅随往,却受到守门者劝阻,他表示身为太子傅,应誓死跟从太子;后被金人召去,死于北廷。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
(3分)
译文:
(2)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
(3分)
译文:
四、古诗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1-12题
恨 别
杜 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①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②,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③急为破幽燕。
【注】①指安史之乱的叛军。
②剑外,剑阁以南,这里指蜀地。
③司徒,指李光弼,他当时任检校司徒。
11.下列选项中,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这首七律语言简朴优美,言近旨远,辞浅情深。
杜甫把个人的遭际和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写,每一句都蕴蓄着丰富的内涵,饱和着浓郁的诗情。
B.首联中的的“一别”“长驱”颔联中的“衰”“老”等词,一方面表现了叛军的嚣张气焰,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在安史之乱中的无奈、悲凉的遭遇。
C.“草木变衰”,语出宋玉《九辩》中的“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这里是指草木的盛衰变易,与下一句的“老”相呼应,暗比诗人自己的飘零憔悴。
D.颈联通过心理描写,体现诗人心中所蕴含的忧伤之情,以“步月”“看云”描写诗人内心的不宁静,以“清宵立”“白日眠”写诗人思念之久、之倦。
E.尾联回应次句,抒写杜甫听到唐军连战皆捷的喜讯,盼望尽快破幽燕、平叛乱的急切心情。
以乐衬哀,更加突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
12.在这首诗中,诗人的“恨”包含了几层含意?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
五、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篇论述文,完成13-15题
“中国式过马路”无关素质
最近“中国式过马路”成为热议的话题,说的是中国人过马路不看红绿灯,“凑够一撮人就能走”。
而在这个话题讨论中,“国人素质论”再次成为焦点。
大量的观察表明:
中国城市文明问题的根源在于现代制度建设进程短、人性化设计意识弱、人口密度大等,从而造成所谓“素质论”迷局。
我们观察行人乱穿马路现象时不难发现:
道路越宽,车速越快,则行人乱过马路现象就越少;道路越窄,车速越慢,则行人乱穿马路现象就越多。
当汽车拥堵时,宽阔的马路也会有行人乱穿的现象。
这种乱穿行为的支撑是:
行为博弈。
这也很好地解释了“凑够一撮人就能走”现象频发的原因。
当一个人过马路时,往往心理上不占安全优势,而当一群人时,心理上就占了优势;司机在行人出现违规时,也会因应急反应而减慢速度,这个反应又进一步让其他行人领会从而加入违规行列,司机自然不得不踩刹车而让道行人。
这不是素质问题,而是心理学现象。
那么为何西方或香港等城市的交通密集区域,却较少出现这种现象呢?
观察表明,交通设施的完善有助于缓解行人的焦虑情绪。
同济大学的研究表明,红绿灯规则涉及行人等待的忍耐度问题,中国行人等红灯能忍90秒,这个忍耐度是较大的,因为德国人是60秒,英国人是45秒。
而国内有的红绿灯转换时长超过100秒,有的甚至达到了145秒。
过长的等待时间必然导致行人的不耐烦表现。
而且,研究者发现,“国内在交通信号灯的设置上更加偏向机动车,这就会导致行人被动违规”。
这也进一步说明,行人闯红灯不是百姓素质问题,而是设施与规则设计出了问题。
一条视线良好的宽阔马路限速50公里每小时是否合理?
限速过低,自然产生大量的超速现象,这不是司机素质问题,而是交管部门缺乏专业的科学论证和测试,从而导致了两种后果,一是明显降低了车辆的通过效率,并因快慢不一形成车流不畅;二是交警难以执法而造成“法不责众”的观感。
所有的交通规则,应该是以利于大众常识判断的形式来制定的,这样才有利于疏导交通。
中国城市化的发展速度是世界各国少有的,正是这种快速变化的状况导致了管理设计水平和交通配置之间的不协调状况频频显现。
道路拥堵了就建道路,而建设又使得道路更拥堵;汽车越多,事故越多,道路越堵;道路越堵,心情就堵,秩序就更糟。
如此往复,恶性循环。
欧美国家早就认识到“扩充道路无法解决交通拥挤”的现实,道路的建设会增加拥堵的节点,“混沌效应”(或称为“蝴蝶效应”)就会逐渐显现。
显然,拥堵不可能绝迹,但是可以通过设计来减少频次和缩短拥堵时间。
唯有政府提高设计意识,研究人的交通行为和心理,进行有节奏的文明引导设计,从而减少交通参与者之间的行为博弈,使之转化为礼让文明的动力。
(选自《中外文摘》)
13.下列关于“中国式过马路”形成原因的表达,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行人乱穿马路和“凑够一撮人就能走”现象,缘自交通参与者之间的行为博弈。
B.由于交通设施的不完善从而增加了行人的焦虑情绪是造成“中国式过马路”的一个重要原因。
C.行人“闯红灯”并非都是故意的,有的是因为在交通信号类的设置上更加偏向机动车而导致行人被动违规。
D.现代制度建设进程短、人性化设计意识弱、人口密度大,造成“中国式过马路”现象频发。
14.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车速高低、道路宽窄、行人数量都与“中国式过马路”发生的几率相关,这种现象可以从心理学中找到合理的解释。
B.中国的红灯等待时间比外国的红灯等待时间都要长,过长的等待时间必然导致行人不耐烦。
C.由于交管部门在制定交通规则时缺乏专业的科学论证和测试,影响了车辆通过效率,也给交警执法带来困难。
D.欧美国家的治堵经验告诉我们,单靠扩充道路是无法解决交通拥挤问题的,尽管拥堵不可能绝迹,但可以通过设计来减少频次和缩短拥堵时间。
15.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主要从交通行为和心理、交通设施和规则设计两个方面对“中国式过马路”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中国式过马路”无关素质的结论。
B.文章指出,以有利于大众常识判断的形式来制定交通规则,才能有效地保证车辆通过效率,消除“中国式过马路”现象。
C.中国城市化的发展速度是世界各国少有的,面对这种快速变化,管理设计水平和交通配置之间的不协调的状况应引起重视。
D.减少交通参与者之间的行为博弈,使之转化为礼让文明的行为,需要政府在研究人的交通行为和心理的基础上,进行有节奏的文明引导设计。
六、小说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清
刘建超
基德老汉病了,病得不轻。
村里人来看望他,说,叫你清风娃回来看看吧!
基德老汉轻轻地摇着头,不用了,娃要招呼好多事,忙呐。
村里人从基德老汉屋里出来也连连摇头,这个老倔头,硬说自己的娃在省城做大官呢。
都这劲儿了,还嘴硬哩。
“俺清风娃在省城做大官呢!
”这句话不知被基德老汉唠叨过多少回了。
街坊邻居遇到个啥作难的事,这句话就会从基德老汉皱巴巴缺了牙的嘴里轻溜溜地滑出来。
谁都知道,基德的娃是在外地,可从没有听说他的娃当啥大官。
这个穷乡僻壤的村里,当官的只有一个,就是东街的狗毛在县城啥子公司当科长。
村里人都知道狗毛的官大,因为狗毛每次回村都开个铁壳子车,给村里人发长长的带把儿的烟。
基德老汉的话不是没人信过。
那年县里化肥脱销,村里人眼瞅着田里的苗施不上肥,急得牙根子上火。
基德老汉一句“俺清风娃在省城做大官呢”的话,惹恼了村委主任,老爹,你就别添乱子了,你娃真当的是大官就让他给批点儿化肥来。
看看人家狗毛家的地,早上了肥了。
基德老汉就背了个包,搭车去了省里,三五天过去,还真拉回一车尿素。
价钱高了可田不等人。
肥用了,闲话也有了。
还说娃在省里当啥官呢,连平价化肥都搞不到。
基德老汉解释说,俺娃说,尿素上着比化肥好呢。
庄稼人不愿意听,庄稼人图的是实惠。
基德老汉每年地里活闲的时候,就背着杂粮去省城娃家里住些天。
回村里也给大家带些各种各样的吃食。
村里人就问,你娃清风就不给你带点儿高级烟?
基德老汉说,俺娃不吸烟,说吸烟不健康。
村里人又问,你娃也不捎点儿好酒?
基德老汉说,俺娃也不喝酒。
娃媳妇说了,喝酒也不健康。
村里人就撇嘴了,那烟酒都不健康,国家卖它做啥?
基德老汉也答不上来。
纳着鞋底子的媳妇们就问,城里住得好好的,急着回来做啥?
基德老汉说,城里,咱乡下人住不来。
上楼下楼都关在个铁壳子里,忽悠得人头晕。
地上铺着实木块,油光光的直想打跟头。
进屋还要换鞋。
七老八十的人喽,娃媳妇还逼着喝酸奶。
年轻人逗趣地说,吹牛吧,你娃清风要是个大官,肯定也坐那铁壳子车。
叫你娃开铁壳子车送你回来。
基德老汉再进城还真是坐着铁壳子小车回村的。
基德老汉说,在城里两天就待腻了,对清风娃说俺要回村呢。
娃说去打火车票,俺说火车坐着头老晕。
娃说那就打汽车票。
俺说汽车开不到村里。
爹老了,腿脚不利索了呢。
你就用你成天坐的那种小车把俺送回去,村里人都惦记着呐。
娃没说二话,打个电话就要来了车。
瞧瞧,排场不?
红颜色,娃说吉利。
基德老汉脸上堆满了欣慰。
一青年围着车转了一圈,认出了车上印的字,老爹,你坐的是出租车,要花大价钱雇呢。
基德老汉说,俺一个子儿也没掏。
那是你娃给掏的呗。
问问师傅从省城到咱村得多少钱。
开车师傅伸出手指头比画了个八字。
恁贵,八十块钱?
基德老汉瞪圆了眼睛。
八十块钱?
哈哈,八十块钱只能摸摸,给了八百我还不愿跑呢,回去得赶夜路呢。
基德老汉张大了嘴巴,像一下子矮了许多,见到大人小孩都低着头,从此不再说娃在省城做大官的话了。
村里遇上了干旱,地里的庄稼都蔫了。
村主任急得满嘴起泡。
村主任来找基德老汉,老爹,你娃不管当啥官,能不能找找人帮咱村里打几眼井啊?
村主任交代的事就是天大的事。
基德老汉就进城找清风娃,没待两天就回来了。
村主任问,打井的人来了没有?
基德老汉说,清风娃说了,这旱是全省旱,要那啥,统筹解决。
村主任说,屁,等到统筹咱全村人都喝西北风了。
基德老汉从布袋子里拿出一摞子钱,娃说了,让咱自己先打井干着。
这是娃自己的五万块钱。
你干不干?
干,全村人砸锅卖铁也得打井抗旱。
基德老汉病了,病得不轻。
迷糊中的基德老汉嘴里念叨着:
“井……水……”
基德老汉去了。
清风娃从省里回了村。
第二天村里来了一排溜大车小车,有省里、市里、县上的。
村里人这才相信基德老汉的娃真是在省里当大官呢,管着全省人的吃喝拉撒。
清风娃挨家挨户感谢乡亲对老爹的照顾,然后带着媳妇女儿在基德老汉的坟前跪了很久很久。
基德老汉的坟前摆放着几个大碗,碗里盛的是刚刚从机井里打出来的清凉凉的水。
(摘自《小说月刊》,有删改)
16.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村里人来看望病得不轻的基德老汉,并向老汉提出叫清风娃回来看看,因为大家看到基德老汉的病很严重了。
B.基德老汉一句“俺清风娃在省城做大官呢”的话惹恼了村委主任,是因为他怪清风娃没有给乡亲们解决平价的化肥问题。
C.基德老汉每次在城里清风娃家住的时间都不长,主要原因就是基德老汉的生活习惯和城里人的生活习惯不同。
D.基德老汉之所以坐小汽车回来,是因为大家不相信他说的“儿子在城里做大官”的话,他想以此来证明他没有吹牛。
E.村民们从来没有人相信过基德老汉的话,是清风娃回来给父亲办丧事时大家才知道基德老汉平时并没撒谎。
17.基德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简要分析其性格特点。
(4分)
18.小说为什么要以“清”为标题?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6分)
七、语言运用(10分)
1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旅游业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这里巧夺天工的自然美景闻名天下,每年都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赏。
B.持续多日的强降雨导致部分地区山洪暴发,农田被淹,房屋倒塌,灾情扣人心弦,相关部门正全力以赴组织救灾。
C.两位多年未见的战友在火车上意外相逢,他们一见如故,回忆起一同出生入死的战斗经历,不禁感慨万千。
D.没有强大的创新设计、生产制造能力,国家实力的提升就无从谈起,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20.下列句子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在张大爷住院治疗一段时间后,感到体力和思维都大不如以前了。
B.蔡校长说:
“李虎对张林的批评是有充分准备的,我相信他们会处理好这件事。
”
C.“低保政策”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困难群众的关爱,但要把关爱落到实处,却远不是划几条标准那么简单。
D.山东大学积极采取措施,培养新入校的大学生,力争在较短时间内解决史学界后继乏人的状况。
21.下面是某投资咨询公司的一则广告,其中有些词运用不得体,请你帮助修改。
本公司欢迎各界朋友前来请教,我们将不吝赐教,在提供投资策略方面鼎力相助,并惠赠《实用投资指南》一册。
要求:
找出并改正运用不得体的词语,填入下表。
(4分,上下两空全对给1分)
不得体的词语
改正
八、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趴在鱼缸里晒太阳的乌龟对刚被捕捞起来的鲥鱼说:
“哎,你马上就要成为盘中佳肴,再也不能像我一样呼吸自由的空气了。
”鲥鱼奄奄一息:
“虽然我的生命短暂,但我至少领略过江海的辽远;你的生命再长,却从未欣赏过鱼缸外的山色湖光。
”乌龟悠闲地踱了几步,笑着:
“连生命都没有了,还拿什么去见识外面的世界?
”
这个寓言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请全面理解材料,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不得套作、抄袭。
福州文博中学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
高一年级期中考语文科考试(答案)
一、基础知识:
(共5题,15分)
1、B(A选项,炮洛应为烙,歆享应为“xīn”;C选项,鞭苔应为“鞭笞”,笑靥(yè);D选项,朱拓应读tà,藩蓠应为篱)
2、答案:
B师解释为“以……师”
3、答案:
CA是状语后置句,B是定语后置句,D被动句
4、答案:
BA耻是意动用法,以……为耻,C小、大是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D谨是形容词作动词,认真从事。
答案:
CA选项“无”古义:
无论,B选项“以致”用来招纳,D选项“博学”广泛地学习
三、文言文阅读(15分)
7.B解析:
可根据年号、官职名、句意、标志来断句。
8.D解析:
“嫡长子”继承制,而非“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继承地位的不一定是最年长的儿子。
9.C解析:
“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上皇徽宗,不是太子。
“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杀了两个外貌像宦官的人,不是杀的宦官。
10
(1)我只知道只有我们的君主能做中国的皇帝,如果立异姓人做皇帝,我就为此而死。
解析:
“帝”、“死”各1分,句意1分。
(2)金人虽然不索要我,我也应当跟太子一起去,求见两位酋长当面谴责我们,或者还有可能把事情办好。
解析:
“面”“不吾索”宾语前置句式各1分,句意1分
全文翻译:
孙傅,字伯野,是海州人,考中了进士。
担任礼部员外郎一职。
当时蔡條是尚书,孙傅给他陈述天下的事情,劝告他要立即有所变更。
不这样的话一定会失败。
蔡條没有采用他的话。
升到中书舍人。
宣和末年,高丽人入朝进贡,使者经过的地方,征调民夫整治舟船,骚动混乱,大量耗费。
孙傅说,索求民力以至于妨害了农业生产,这样对于中原地区没有一点好处。
在想认为他说的和苏轼的话相同,就上奏皇帝把他贬为蕲州安置。
给事中许翰认为孙傅的言论虽然偶尔与苏轼的相合,本意也没有别的,只是就职论事责备的有点过头而已。
许翰也被罢职离开。
靖康元年,朝廷征召孙傅担任给事中,晋升为兵部尚书。
他上奏章请求恢复祖宗的法令制度,钦宗问他原因,他说:
“祖宗的法令能让百姓受惠,熙丰年间的法使国家受惠,崇观年间的法令使奸人得到好处。
”当时的人认为他说的是至理名言。
靖康十一月,被任命为尚书右丞,不久又改任为枢密院同知,金人包围了都城,孙傅日夜亲自抵挡箭石。
金兵分四面鼓噪着前进,宋兵败退,掉到了护龙河中,尸首都把护龙河填满了,城门急忙紧闭。
这一天,金人于是登上了都城。
靖康二年正月,钦宗到金国大帅的营帐求和,让孙傅辅佐太子留守都城,依然兼任少傅,二十天了皇帝也没有返回。
孙傅多次写信请求进过送还皇帝。
等到废钦宗立金人的文书到达,孙傅非常悲痛地说:
“我只知道只有我们的君主能做中国的皇帝,如果立异姓人做皇帝,我就为此而死。
”金人来索求太上皇、皇帝皇后、诸位王爷,嫔妃。
孙傅留下了太子不遣送。
秘密地谋划着把太子藏到民间,另外找到了像宦官的两个人杀了他们,并杀了几十个死囚,带着他们的首级送给了金人,对金人说:
“宦官想要私下里让太子出城,城门口的人互相争斗杀了他们,误伤了太子。
趁着大帅的军队讨伐平定的机会,杀了这些作乱的人来献上,如果还是不停止,我就只有用死来继续。
”过了五天,没有肯承担这件事情的人,孙傅说:
“我是太子的老师,应当和太子一同生死。
金人虽然不索取我本人,我也应当跟太子一起去,求见两位酋长当面谴责我们,或者还有可能把事情办好。
”于是跟从太子一起前往。
守门的人说:
“金人想要的是太子,留守你参与什么?
”孙傅说:
“我是宋朝的大臣,三太子的老师,应当誓死相随。
”这一天晚上,留宿在城门下,第二天,被金人召去。
第二年二月,死在北廷。
绍兴年间,追赠他为开府仪同三司,谥号忠定。
四、古诗阅读(11分)
11.DE:
D.应是通过细节(动作)描写,刻画出一个深切思念家人的诗人形象。
E.不是以乐衬哀,这首诗以充满希望之句作结,感情由悲凉转为欢快,显示了杜甫胸怀的开阔。
12.答案:
四层含意:
一写远离家乡,“一别四千里”,恨离家之远;二写“草木变衰”,“胡骑长驱五六年”,恨战乱之久;三写兵戈阻绝,思家忆弟,恨骨肉分离;四写听到河阳连战告捷的喜讯,恨故园未收。
(答对1点得2分,写满3点满分)
五、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12.D解析:
从原文第1段中第3句可知,“现代制度建设进程短、人性化设计意识弱、人口密度大”是“中国城市文明问题的根源”,这一根源又是“造成所谓‘素质论’迷局”的原因,而不是“中国式过马路”形成的原因。
“造成‘中国式过马路’现象频发”原因的分析见第2段,概括说是“行为博弈”和“心理上的安全优势”,而不是选项说的“现代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