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历年真题汇编考点10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解析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867107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2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历年真题汇编考点10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考历史历年真题汇编考点10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考历史历年真题汇编考点10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考历史历年真题汇编考点10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考历史历年真题汇编考点10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历年真题汇编考点10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解析版.docx

《高考历史历年真题汇编考点10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历年真题汇编考点10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解析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历年真题汇编考点10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解析版.docx

高考历史历年真题汇编考点10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解析版

考点10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考点图解】

【名师点拨】

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及影响因素

(1)特征

①从产生与发展看,先天不足(资本、技术、人才),后天畸形。

②从诞生环境看,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深受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③从地域分布看,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内地很少。

④从经济结构看,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纺织、食品等轻工业,重工业基础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⑤从地位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很小,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⑥从发展历程看,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制,具有曲折发展的特点。

(2)影响因素

①促进因素:

列强入侵,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政府鼓励;“实业救国”思潮;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兴起;企业家的民族精神。

②阻碍因素: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民族工业畸形发展;政局长期动荡,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历年真题】

1.(2017年新课标全国Ⅲ卷28).1897年,有人指出:

“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

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

”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

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

【解析】维新变法运动是一场政治改良和思想启蒙运动,虽主张发展工商业,但不是维新派变法的重点,并且维新变法的影响力也没有这么大,因此维新变法不是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1895年甲午战争清军惨败,洋务运动破产,洋务派创办的官督商办企业也受到影响,并且无法判断材料中企业是否为官督商办企业,故B项错误;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拓展了列强在华资本输出的途径,列强加大了对华资本输出,故C项错误;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需要赔偿日本巨额战争赔款,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间出现办厂热潮,故D项正确。

【答案】D

2.(2017江苏11).据统计,1948年外国在华投资总额约31.97亿美元,其中美国14.10亿美元,占总量44.10%,英国11.15亿美元,占总量34.88%,其他国家6.72亿美元,占总量21.02%。

由此可见(  )

A.英国的国际地位正在迅速地提高B.日本在投资总额中占有相当比例

C.外国资本已完全掌控中国的经济命脉D.美国在外国对华投资中处于优势地位

【解析】1948年外国在华投资中,美国投资总额超过了英国,表明英国的国际地位的下降,1故A项错误;1948年外国在华投资总额中,英美两国约占80%,日本在投资总额中所占比例不详,故B项错误;外国资本已完全掌控中国的经济命脉是指外国资本控制中国的工业、金融等行业与材料的内容1948年外国在华投资总额各国的比例不符,故C项错误;美国在华投资总额占总量的44.10%,表明美国在外国对华投资中处于优势地位,故D项正确。

【答案】D

3.(2016·上海单科·21)近代民族企业家张謇在谈到办厂经历时感慨地说:

“千磨百折,忍侮蒙讥,伍平生不伍之人,道平生不道之事。

”其主要原因是(  )

A.难以招募到合适的技术人员和买到所需的机器设备

B.工人不断要求增加薪酬、缩短工时

C.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着诸多弊端

D.与外国资本竞争处于不利地位且受官府束缚、压制

【解析】材料反映出张謇办厂经历的艰辛,“伍平生不伍之人,道平生不道之事”,反映出阻力来自外部。

难以招募到合适的技术人员和买到所需的机器设备是缺少机器技术,属于内部原因,故A项错误;工人不断要求增加薪酬、缩短工时是劳资矛盾,属于内部原因,故B项错误;经营管理的弊端,属于内部原因,故C项错误;民族企业受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制是外部原因,也是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阻碍,故D项正确。

【答案】D

4.(2016·新课标全国Ⅲ卷文综·30)图4是1932年出产的一款火柴上的图案。

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

A.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B.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

C.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D.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27—1936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较快,图案上也没有体现火柴工业举步维艰的信息,故A项错误;辛亥革命以来的提倡国货运动就已经采用了这种营销方式,因此不是新的营销方式,故B项错误;甲午战争后实业救国思潮开始兴起,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时间“1932年”可知此时九一八事变已经发生,再结合图案“抗敌”、“挽回利权”等文字可知是反对日本侵占我国东北三省,因而推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故D项正确。

【答案】D

5.(2016·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30)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

政府高层解释称,商民在抗战之后,对于所接收之敌伪纱厂,“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国库并不因出售纱厂而有大量之收入”。

这反映了此时期(  )

A.政府试图缓解民族工业困境    B.国家实行对轻纺工业的统制

C.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    D.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

【解析】题干材料中说的是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国有的中纺公司”,与民族企业的发展无关,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中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并未涉及对民族资本主义等轻纺工业的政策,故B项错误;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官僚阶层却借抗战控制经济命脉,压榨民族企业,民族资本日益萎缩,故C项错误;依据材料“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可知,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故D项正确。

【答案】D

6.(2015·江苏单科·8)下表展示了1914~1920年华商火柴厂的发展情况。

年代

进口火柴(万罗)

新厂数

厂均资本额(万元)

1914

2383.58

10

4.92

1915

2097.34

9

3.30

1916

2062.07

4

1.42

1917

1559.43

8

5.47

1918

1334.08

3

0.66

1920

848.43

23

9.67

对表中数据的解读正确的是(  )

A.辛亥革命直接导致了1914~1915年工业发展

B.火柴进口量的递减影响着华商投资额的递增

C.火柴业发展折射出近代民族工业的某些特征

D.反对“二十一条”推动了1920年的投资高潮

【解析】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但不会“直接导致”1914~1915年工业发展,其直接原因是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故A项错误;表中1917年、1920年的数据反映了“递减影响着……的递增”,但其他年份华商投资额的增幅是下降,而非“递增”,故B项错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使民族工业获得一个迅速发展的短暂春天,这反映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夹缝中,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艰难、曲折地发展,故C项正确;1915年为反对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掀起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群众运动,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不是“1920年”,故D项错误。

【答案】C

7.(2015·浙江文综·20)荣德生等刊登宣言:

“东(三)省沦亡,于今两月,我国民政府迁延无措……且于国际联盟中显示让步……同人等以匹夫有责之义,谨先发起‘国难自救会’之组织”,相约“监督政府之外交进行,对于一切有碍国家利益之行动,共抗争之。

”这可以作为直接史料来说明(  )

A.国际联盟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迁就

B.民族工业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历史命运

C.近代实业家具有较强的民族救亡意识

D.国民政府对日本侵华采取不抵抗政策

【解析】国际联盟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迁就只是材料中反映部分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反映出中国民族工业受到压迫的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中“匹夫有责之义,谨先发起‘国难自救会’之组织”“共抗争之”说明实业家具有危机意识,故C项正确;国民政府对日本侵华采取不抵抗政策是材料中论及的背景,故D项错误。

【答案】C

8.(2015·四川文综·7)1935年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的《确定国民经济建设实施计划大纲案》,明确了“建设国民经济,必须为全盘之统制”的政策。

该政策(  )

①受国家干预经济思潮影响②消除了列强经济压迫

③有利于构建战时经济体制④遏制了官僚资本势力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解析】根据题干中“1935年通过《确定国民经济建设实施计划大纲案》”这一信息可知国民政府开始制定出了对国民经济建设进行计划指导的政策,这与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相符合,故①正确;1935年中国仍然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依然处于列强的压迫之下,故②错误;1935年面对日本的侵略,中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国民政府加强对经济的管制,有利于对即将到来的全面抗战进行战时经济体制的建立,故③正确;国民政府加强对经济的管制,有利于官僚资本的膨胀,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答案】A

9.(2014·安徽文综·15)“吾国纱厂事业,自欧战起后,获利甚厚,国人鉴于利之所在,均争相投资,设厂增锭,大有风起云涌之概。

迨欧战告终,本纱之输出杜绝,外纱复纷至沓来,遂致连年市价,一蹶不振。

”据此判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棉纺织业“一蹶不振”的原因有(  )

①世界棉纺织业渐超趋萎缩②西方列强经济侵略

③官僚资本挤压民族企业④商人投资规模过度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解析】世界棉纺织业渐超趋萎缩不符合题意,故①错误;“迨欧战告终……外纱复纷至沓来……一蹶不振”,一战后西方列强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昙花一现”,故②正确;官僚资本一般是指国民党统治集团中的四大家族,凭借国家政权的垄断力量,通过发行公债、苛捐杂税、商业投机、通货膨胀等手段巧取豪夺而建立起来的资本主义工商企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还处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故③错误;“国人鉴于利之所在,均争相投资,设厂增锭,大有风起云涌之概”可以得出,国人一战期间投资规模太大,故④正确,选择B项符合题意。

【答案】B

10.(2014·海南单科·16)晚清时期清政府实行专利制度,允许企业享有长时间生产经营垄断权。

1912年北京政府规定专利保护期限最高为5年。

后财政总长周学熙等为其所设公司申请30年的专利权时,未获批准。

这反映了民国初期(  )

A.建立了系统完善的经济法制体系B.经济立法鼓励工商业自由竞争

C.中央政府限制官营商业的发展D.经济法规得以完全遵照执行

【解析】材料只是论及企业专利,并不能说明建立了系统完善的经济法制体系,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中“北京政府规定专利保护期限最高为5年,申请30年的专利权时,未获批准”说明政府鼓励企业自由竞争,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反映官营商业信息,故C项错误;据所学“经济法规得以完全遵照执行”说法绝对,不符合实际,故D项错误。

【答案】B

11.(2013·安徽文综·15)图3显示以下年份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在中国产业资本总额中所占比例。

据此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图3

A.民族资本主义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B.民族资本依然受到外国资本挤压

C.国民政府的官僚资本体系开始崩溃

D.国际局势决定着中国产业资本发展

【解析】注意读图分析,尽管从1913年到1936年民族资本有较大发展,但官僚资本一直占有很大份额,所以选B,民族资本主义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是在19世纪末,排除A;国民政府官僚资本体系开始崩溃不符合史实,排除C;国际局势对中国产业资本的影响材料没有反映,排除D。

【答案】B

12.(2013·福建文综·19)表1是1912——1915年外资在华创办工厂数量变化表。

影响变化的因素除一战外,还包括(  )

表1

年份

1912

1913

1914

1915

工厂数(家)

46

46

12

2

A.自然经济最终解体B.实业救国开始兴起

C.国货运动的推动D.新文化运动的直接冲击

【解析】本题是一道表格题目,涉及的时间范畴是1912——1915年,事件是外资在华创办工厂数量的减少。

可用排除法解题,A选项自然经济的最终解体是在三大改造完成时;B选项是在19世纪末;新文化运动开始于1915年,所以D也排除。

【答案】C

13.(2013·四川文综·5)美国银行家杨格在《1927至1937年中国财政经济情况》中说:

“美国有意识的抬高银价。

……已在中国酿成无法忍受的困苦。

”面对这一“困苦”,南京国民政府采取的重大举措是(  )

A.实行“币制改革”

B.鼓励华侨投资国内产业

C.发起提倡国货运动

D.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理解和知识识记迁移能力。

从题干的时间,结合材料内容可知为了挽救经济危机,美国抬高银价,对国际经济造成严重影响。

材料中的“困苦”就是美国抬高银价,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

针对这种情况南京国民政府进行“币制改革”。

【答案】A

中国轮船统计

年份

船只

吨位

其中千吨以上轮船

船只

吨位

1928

1352

290791

117

213482

1930

2792

415447

138

247969

1932

3456

577257

178

342211

1935

3895

675173

208

461812

14.(2013·江苏单科·8)右表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

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全面抗战运输物资的需要

B.帝国主义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促进

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

【解析】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解读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解答时注意时间范围:

1928—1935年。

是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

A是在1937年后;B是在一战期间(1912—1919);D是在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后)。

由此排除ABD。

因此正确答案选C。

【答案】C

15.(2013·海南单科·15)图2为某国1919年对华进出口贸易分区示意图,该国是(  )

图2

A.日本B.德国C.苏俄D.法国

【解析】依据图表进行分析判断,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的进出口明显比其它地区高,结合所学日本加紧对东北和华北地区的经济侵略,所以选A。

【答案】A

16.(2012·浙江文综卷·18)右边是抗日战争期间大后方七省(川、滇、黔、陕、甘、湘、桂)开办的工厂数量统计示意图(1937.7~1944)。

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大后方七省开办工厂的速度逐年递增

B.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大后方工业发展迅速

C.大后方和沿海工业比例发生很大变化

D.大后方工厂开办的主要原因是抵制日本的经济侵略

【解析】从统计示意图中可以看到大后方七省开办工厂的速度逐年有增有减,A项错误;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大后方工业发展超过了1937到1940年的发展水平,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介绍沿海工业发展概况以及大后方工厂开办的主要原因,CD项错误。

【答案】B

17.(2012·全国大纲卷·17)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税则》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为7.5~27.5%,这废止了近代某一条约的相关规定。

这一条约是(  )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解析】考查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危害。

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规定,外商进出口货物交纳的关税,中国须同外国商定,中国逐渐丧失关税自主权,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税则》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中国重新挽回这项主权。

【答案】A

18.(2012·全国课标卷·30)1895年,身为状元的张謇开始筹办纱厂,他称自己投身实业是“捐弃所恃,舍身喂虎”。

这反映出张謇(  )

A.毅然冲破视商为末业的传统观念B.决心投入激烈的民族工商业竞争

C.预见到国内工商业发展前景暗淡D.具有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冒险精神

【解析】从时间信息与张謇的状元身份入手,理解“捐弃所恃,舍身喂虎”的含义。

BCD项题干无从反映。

【答案】A

19.(2012·江苏单科·8)1934年上海市长指出,“近年以来,上海人口财富,均有巨量之增加,然吾人能谓其工商业均已健全发展否?

未也,且去健全甚远。

……是何故乎?

上海犹鱼,内地犹水,财富集中,而不知所以流通之,非繁荣之象也;人口增加,失业者日众,城市生活之病态也!

欲求鱼之生长,而不先实池以水,其可得乎?

”这段话体现的施政设想是(  )

A.强调帮助内地改善经济,营造发展环境

B.强调改变城市财富流向,缩小贫富差距

C.强调限制城市人口增长,提升人口素质

D.强调发展城市工商百业,增加城市就业

【解析】“上海犹鱼,内地犹水,财富集中,而不知所以流通之,非繁荣之象也”,财富过分的集中在经济发展较快的上海并不是真正的繁荣,上海的发展离不开内地的发展,就像鱼离不开水一样,上海市长注意协调区域经济发展,强调帮助内地改善经济,营造发展环境。

【答案】A

20.(2012·海南单科卷·16)一篇发表于1941年题为《三十年来的中国农村》的文章,包括五个主要部分:

(一)农产商品化的加速,

(二)纯封建制渐归消灭,(三)高利贷制变本加厉,(四)地权集中、农民离散,(五)劳力锐减、熟荒骤增。

可以看出该文的主线是(  )

A.生产关系的变革B.商品经济的发展

C.生产力的发展变化D.金融资本的发展

【解析】生产关系即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社会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和产品分配方式三项内容。

题干反映的是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A项正确;题干中“农产品商品化的加速”能体商品经济的发展,但只是某个方面,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C项与A项对立,题干无从反映,C项排除;D项与B项同理排除,其可从“高利贷制变本加厉”中反映。

【答案】A

21.(2012·上海单科卷·17)19世纪80年代的上海诞生了一批由民族资本家创办的企业,这些企业集中在(  )

A.石油化工业B.冶金采矿业

C.机器制造业D.轻工纺织业

【解析】中国民族资本家创办的企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落后,因此民族资本家主要以投资与日常生活相关的轻工业为主,ABC项属于重工业,D项属于轻工业。

【答案】D

22.(2012·上海单科卷·19)根据右图数据判断,该图统计的是1864至1895年中国(  )

A.国库白银储备B.领水外轮吨位

C.铁路里程数D.茶叶出口额

【解析】两次鸦片战争后,巨额的战争赔款加剧清政府财政困难,国库白银储备日益减少;1876年英美商人修建的沪淞铁路通车,1864年铁路在中国还不存在;19世纪末资本输出取代商品输出成为主要侵略方式,茶叶出口额变化与史实不符,因此排除ACD项,选B。

【答案】B

23.(2011·广东文综·15)清末有舆论说:

“中兴名臣曾国藩仅赏侯爵,李鸿章不过伯爵,其余百战功臣,竟有望男爵而不可得者,今乃以子、男等爵奖创办实业之工商,……斯诚稀世之创举。

”此“创举”反映了(  )

A.资本主义的萌芽B.重农抑商传统的改变

C.爵位制度的创设D.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

【解析】解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创举”这个中心词,在材料中指“今乃以子、男等爵奖创办实业之工商”。

A项,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是雇佣关系,与之无关。

C项,从材料中可知爵位制度在此创举之前已设,故不选。

D项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主要指皇权不断加强,材料并未涉及,排除A、C、D三项。

“创举”意为发生重大变化,明清清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到清末,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故选B项。

【答案】B

24.(2011·山东文综·11)表2为中国工业发展初期(1872-1911年)设立的厂矿数量统计表。

其中,纺织业的数量最有可能是(  )

表2

行业

矿冶业

机器业

纺织业

食品工业

其他工业

数量(家)

72

3

100

153

A.2B.31C.73D.193

【解析】从时间(1872-1911年)信息上看,资本主义发展初期以发展轻工业为主,轻工业以纺织业和面粉业为主,所以纺织业比较发达,最有可能的是193,故选D。

【答案】D

25.(2011·上海单科·25)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口税率按5%征税。

后经过新政府的谈判,这一税率提高至75%、20%、80%等14个等级,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该新政府是(  )

A.南京临时政府B.北洋政府

C.南京国民政府D.重庆政府

【解析】南京临时政府承认所有的不平等条约有效,没有提高关税;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军阀割据混战,无暇顾及关税;重庆政府时忙于抗战,也没有涉及关税调整;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发动改订新约运动,实现了税率的提升。

【答案】C

26.(2011·海南单科·19)一位历史学家在回忆南京解放前夕的生活时称:

“中央大学每月发薪水的那一天,可以说是最紧张的一天。

各人在会计处拿到薪水,就得赶紧奔向新街口换成银元,立刻嘘嘘地赶到米市买米。

”这反映了(  )

A.纸币无法用于购买粮食B.市场上粮食和食品奇缺

C.囤积银元和粮食现象普遍D.银元币值较纸币稳定

【解析】题目反映的主要信息是法币的贬值,通货膨胀严重,所以要换成银元,币制比较稳定,所以最佳答案是D。

市场上粮食和食品奇缺的话,应该先去买粮食和食品,而不是先去换成银元。

故排除B。

A不符合史实,排除。

C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答案】D

27.(2010·江苏单科·11)右图反映了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某一经济状况,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抗战胜利后政府获得大量经济赔偿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刺激了货币发行

C.货币大量增发给民族工业巨大压力

D.布雷顿森林体系推动中国货币需求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史料分析、归纳、处理的能力。

根据图示反映的历史时期: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初期,国民政府通过大量发行纸币,聚敛社会财富,给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巨大压力才,所以此题正确选项应该是C项。

【答案】C

28.(2009·山东文综·11)右图是20世纪重庆商务总会的一副楹联,它体现了近代工商业者的(  )

A.重义轻利思想

B.维新图强思想

C.实业救国思想

D.中庸自保思想

【解析】从楹联中的“保全时局”“莫教美利让四方”可知反映的是实业救国的思想。

【答案】C

29.(2009·海南历史·19)表21937、1942年国民政府统治区重工业状况表

年份

占工厂总数比例

占工业资本总额比例

占工人总数比例

1937年

16%

4.4%

7.3%

1942年

58%

78%

49%

表2所示各种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抗日战争的影响B.抗日根据地扩大

C.国际援助的增多D.民营工业的发展

【解析】从表格中可以看出,1942年国民政府统治区重工业比1937年的重工业大幅度增加,当时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重工业迅速发展是为了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