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丙烯腈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867002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77.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丙烯腈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丙烯腈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丙烯腈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丙烯腈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丙烯腈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丙烯腈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docx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丙烯腈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丙烯腈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丙烯腈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docx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丙烯腈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丙烯腈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1.适用范围

1.1本方法适用于固定污染源有组织排放和无组织排放的丙烯腈测定。

1.2当采样体积为30L时,方法的检出限为0.2mg/m3。

方法的定置测定浓度范围为0.26~33.0mg/m3。

2.方法原理

丙烯腈(CH2==CHCH2CN)用活性炭常温吸附富集,再经二硫化碳常温解吸,解吸液中各组分通过色谱柱得到分离后进入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HD),从测得的丙烯腈色谱峰高(或面积),对解吸液中丙烯腈浓度定量,最后由解吸液体积、浓度和采样体积计算出气体样品中丙烯腈的浓度。

3.引用标准

下列方法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方法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方法的条文。

4.试剂和材料

4.1丙烯腈:

色谱纯(或分析纯,但必须对丙烯腈无色谱干扰峰)。

4.2二硫化碳:

分析纯(对丙烯腈的色谱测定无干扰峰,否则需进行蒸馏,取46~47℃的馏分)

4.3气相色谱固定相:

GDX-502,60~80目。

4.4氮气:

纯度99.99%,并用分子筛或活性氧化铝净化。

4.5氢气:

纯度99.9%,并用分子筛或活性氧化铝净化。

4.6空气。

4.7活性炭吸附管

活性炭吸附管的结构如图1所示,玻璃管的两端熔封密闭,并配有两个塑胶帽盖,以备采样完毕后盖紧密闭用。

管内填装活性炭粒度为20~40目,A段含100mg,B段含50mg。

A段活性炭前的玻璃棉上压着一个V宇型弹簧钩,以免炭粒松动。

活性炭应对气态丙烯腈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并可用二硫化碳解吸被吸附的丙烯腈。

目前市售的用于采集空气中有机蒸气,并以二硫化碳作解吸溶剂的活性炭吸附管能满足要求。

图1活性炭吸附管

4.8丙烯腈标准储备液:

c=10.0mg/ml。

用分析天平准确称取一定量的丙烯腈(4.1)于容量瓶中,小心加入二硫化碳至刻度,配制成溶液的丙烯腈浓度为l0.0mg/ml,作为储备液,密闭存放于低温(4〜8℃)下,备用。

存放期不得超过一个月。

4.9丙烯腈标准使用液:

c=l.00mg/ml。

取1.00ml丙烯腈标准储备液(4.8)于10ml容量瓶中,用二硫化碳稀释至刻度。

5.仪器

5.1气相色谱仪:

附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5.2色谱柱

5.2.1柱材料:

玻璃或聚四氟乙烯。

5.2.2柱长:

3m。

5.2.3柱内径:

3mm。

5.2.4柱类型:

填充柱。

5.2.5柱内填充物:

GDX-502,60〜80目,

5.2.6色谱柱制备和老化(参见附录B)

5.3微量注射器:

1.0W。

5.4采样仪器

参考GB16157-1996中9.3配置采样仪器。

5.4.1有组织排放监测采样仪器

5.4.1.1采样管

采用不锈钢、硬质玻璃或聚四氟乙烯材质,有适当尺寸,并附有可加温至120℃以上的保温夹套。

5.4.1.2样品收集装置:

活性炭吸附管(4.7)。

5.4.1.3流量计量装置:

见GB16157—1996中9.3.6。

5.4.1.4抽气泵:

见GB16157—1996中9.3.7。

5.4.1.5连接管

聚四氟乙烯软管或内衬聚四氟乙烯薄膜的硅橡胶管。

5.4.2无组织排放监测采样仪器

5.4.2.1引气管

聚四氟乙烯软管,头部接一玻璃漏斗。

5.4.2.2样品收集装置:

活性炭吸附管(4.7)

5.4.2.3流量计量装置和抽气泵

参考GB16157—1996中9.3.6和9.3.7配置。

5.4.2.4连接管:

同5.4.1.5。

6.样品采集和保存

6.1有组织排放样品采集

6.1.1采样位置和采样点

按GB16157—1996中9.1.1和9.1.2确定采样位置和采样点。

6.1.2采样装置的连接

参考GB16157—1996中9.3图28,按采样管、样品收集装置(吸附管)、流量计量装置和抽气泵的顺序连接好采样系统,注意吸附管进气口应垂直向上(见图2),按GB16157—1996中9.4的要求检查采样系统的气密性和可靠性。

连接采样系统的连接管要尽可能短。

6.1.3样品采集

在采样管口塞适量玻璃棉,然后将其伸入至排气筒内的采样点位置,启动抽气泵,先使排气筒内的气体由旁路吸附管流通,以充分洗涤采样管路,然后再使排气通过吸附管,记录采样时间、温度和流量,采样完毕后应立即取下吸附管,用塑料帽盖将两端盖紧,带回实验室分析。

6.1.4采样管加热温度控制

采样管加热温度应以水气和样品不在采样管壁凝结为原则,但加热温度最高不得超过160℃。

若排气温度接近常温,采样管也不必加热。

6.1.5采样流量

采样流量一般应控制在0.3〜1.0L/min之间。

当温度高于30℃时,采样流速应降低,不要超过0.5L/min,以保征B段活性炭吸附量小于吸附总量的2%。

6.1.6采样量

对每支活性炭吸附管,采样量应控制在二硫化碳解吸液中丙烯腈浓度为10〜400µg/ml。

每支活性炭吸附管的最大采样量一般不超过1.6mg,且B段活性炭吸附的丙烯腈应不超过被吸附丙烯腈总量的2%。

6.2无组织排放样品采集

6.2.1采样位置和采样点

按GB16297—1996中附录C的规定确定无组织排放监控点的位置,或按其他特定的要求确定采样点的位置。

6.2.2采样装置的连接

按引气管(如无必要,可不接引气管)、吸附管、流量计量装置、抽气泵的顺序连接采样系统(参看6.1.2)。

6.2.3样品采集、采样流量和采样量等均参照6.1相应部分。

6.3样品保存

采样后的活性炭管,在两端塞紧帽盖的情况下避光保存,低温下(8℃以下)保存最多不超过7天。

7.分析步骤

7.1色谱条件

7.1.1层析室温度:

130℃。

7.1.2进样器温度:

150℃。

7.1.3检测器温度:

150℃。

7.1.4氮气(4.4)流速:

30ml/min。

7.1.5氢气(4.5)流速:

40ml/min。

7.1.6空气(4.6)流速:

350ml/min。

7.2校准曲线绘制

取不同体积丙烯腈标准使用液(4.9)于6个10ml容量瓶中,分别加人二硫化碳稀释至刻度,配制成浓度为10.0〜500µg/ml标准系列溶液(见表1),摇匀待测;

表1丙烯腈标准系列溶液

编号

1

2

3

4

5

6

标准使用液体积,ml

0.10

0.50

1.00

2.00

3.00

5.00

二硫化碳体积,ml

9.90

9.50

9.00

8.00

7.00

5.00

丙烯腈浓度,µg/ml

10.0

50.0

100

200

300

500

按7.1规定的气相色谱操作条件,分别取上述标准系列溶液注人气相色谱仪,进样量为1.0测定丙烯腈峰高(或峰面积)每个浓度的溶液重复进样三次,取平均值,以浓度ci(µg/ml)与对应峰高hi(或面积Ai)绘制校准曲线。

并计算得到校准曲线的线性回归方程。

7.3样品测定

7.3.1样品的解吸

将采集样品后的活性炭吸附管两端的帽盖打开,用一根带钩的铁丝取出压在A段活性炭粒上的V字型弹簧钩,将A段活性炭(包括上端玻璃棉)和B段活性炭(包括海绵)分别转移到两支干燥的具磨口的试管内,并立即用吸管移取2.00ml和1.00ml二硫化碳,分别加人盛A段和B段活性炭的试管内,迅速盖紧试管塞,不断轻轻振摇试管,使二硫化碳能和活性炭充分接触混和,30min后进行气相色谱测定。

7.3.2气相色谱测定

按绘制校准曲线相同的气相色谱工作条件调节仪器,对7.3.1中得到A段和B段活性炭的二硫化碳解吸液分别作气相色谱测定。

取解吸液的上层清液进样,每次进样量为l.0µl,重复进样三次,取丙烯腈色谱峰高(或面积)的平均值定量。

8.计算和结果表示

8.1定性分析

以丙烯腈标样的色谱峰保留时间定性。

标准色谱图参见图3。

首次分析成分复杂的样品,且对定性结果有疑问时,应采用双柱定性。

辅助定性的柱特征和色谱条件详见附录A。

若经双柱定性后,对定性结果仍有疑问时,可采用GC/MS等其他方法和手段进一步定性。

8.2定量分析

由测得的丙烯腈色谱峰高(或峰面积)平均值,直接在校准曲线上查得丙烯腈浓度ca和cb,或由回归方程计算得到ca和cb,再根据采气体积计算气体样品中的丙烯腈浓度。

计算式如下:

8.3丙烯腈有组织排放的“排放浓度”计算.

按GB16157—1996中11.1.2计算丙烯腈的“排放浓度”。

8.4丙烯腈有组织排放的“排放速率(kg/h)”计算

按GB16157—1996中11.4计算丙烯腈的“排放速率”

8.5丙烯腈的“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值”计算

8.5.1—个监控点的丙烯腈平均浓度计算

按下式计算一个无组织排放监控点的丙烯腈平均浓度。

式中:

C----一个无组织排放监控点的丙烯腈平均浓度;

ci----一个样品的丙烯腈浓度;

n----一个无组织排放监控点采集的样品数。

8.5.2“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值”的计算

按GB16297—1996附录C中C2.3计丙烯腈的“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值”。

9.精密度和准确度

9.1精密度

浓度为14.1mg/m3和32.2mg/m3的丙烯腈标准样品,经五个实验室分别测定,得到精密度数据见下表。

统一标样浓度,mg/m3

14.1

32.2

重复性标准差,St

0.26

0.70

重复性相对标准差,%

1.9

2.2

重复性,r

0.73

2.0

再现性标准差,SR

0.44

0.88

再现性相对标准差,%

3.2

2.8

再现性,R

1,3

2.5

9.2准确度

用浓度为14.1mg/m3和32.2mg/m3的丙烯腈标准样品,经五个实验室测定,得到方法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2.0%(范围在0〜3.6%之间)和5.6%(范围3.7%〜7.8%之间)。

10.说明

10.1本方法中甲醉、乙醛、丙烯醛、乙腈、丙腈等一般不干扰测定。

若遇干扰物质置稍大而影响丙烯腈出峰时,可将色谱柱内填充剂60〜80目的GDX-502改为80〜100目,则可得到更好的分离效果

10.2二硫化碳沸点较低,极易挥发,因此在配制标准溶液和对样品进行解吸时,均应注意随时盖紧容器的磨口塞。

室内温度不要超过30℃,否则应将盛解吸液的试管置于冷水中。

10.3二硫化碳不溶于水,使用过的玻璃仪器可用热的稀碱溶液淸洗,例如,用5%Na2CO3溶液加热后作洗涤剂,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干燥备用。

11.参考文献

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157—1996《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和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

 

附录A

(标准的附录)

丙烯腈辅助定性色谱柱条件

A1固定相

β,β一氧二丙腈:

6201(60〜8d目釉化)=20:

80

A2色谱柱特征

A2.1柱长:

2m。

A2.2柱内径:

4mm。

A2.3柱材质:

不锈钢。

A2.4检测器:

氢火焰离子化(FID)。

A3色谱条件

A3.1柱温:

80±0.5℃。

A3.2氮气流速:

80ml/min。

A3.3氢气流速:

50ml/min。

A3.4空气流速:

500ml/min。

A4标准色谱图

附录B

(标准的附录)

色谱柱的制备和老化

B1填充物的处理

用适量的环己烷(分析纯)作提洗剂,在索氏提取器中对GDX-502洗提数小时,然后在30〜40℃下干燥之。

待环己烷基本挥发后,将GDX-502置于真空干燥箱内(或在氮气气氛下),经130℃真空干燥2〜3h后,待温度降至室温,取出装柱。

B2色谱柱装柱

玻璃柱的一端用玻璃棉塞住,连接一个缓冲瓶和一个控制活塞,然后接真空泵。

柱的另一端接一漏斗,在开启真空泵抽吸的同时,将处理过的干燥填充物GDX-502慢慢加入漏斗装进玻璃柱内,用活塞控制抽气速度,边抽气,边填装,同时轻轻振动玻璃柱(可用小型电动按摩器,对玻璃柱作持续的按摩振动,约20min)直至填充物在柱内填充得紧密、均匀。

填装完毕后,用玻璃棉塞住色谱柱的另一端。

B3色谱柱老化

将装好的色谱柱接人色谱仪进样口,出口端不接检测器,以30ml/min流量通过N2气,逐步升高柱温至150℃,老化7〜10h,至基线平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