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诗院六期明月轩整理第5讲近体诗的章法.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866529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奇诗院六期明月轩整理第5讲近体诗的章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传奇诗院六期明月轩整理第5讲近体诗的章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传奇诗院六期明月轩整理第5讲近体诗的章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传奇诗院六期明月轩整理第5讲近体诗的章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传奇诗院六期明月轩整理第5讲近体诗的章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传奇诗院六期明月轩整理第5讲近体诗的章法.docx

《传奇诗院六期明月轩整理第5讲近体诗的章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奇诗院六期明月轩整理第5讲近体诗的章法.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传奇诗院六期明月轩整理第5讲近体诗的章法.docx

传奇诗院六期明月轩整理第5讲近体诗的章法

中华传奇诗词学校6期班第五讲近体诗的章法

同学们晚上好,新年都过的很好的吧,红包收的也不少吧,当然发的红包也不少吧,不管多少咱就图个开心哈。

过节的吗。

在假期里当然也有很多的收获吧,利用假期读诗,写诗,复习讲义,一定有所得,例如在群里练习了对联,一部分朋友参加了讲师培训班,这其实都是在迈步前进了!

大家还记得咱6期班讲过几讲了吗?

都讲了什么?

第4讲讲的啥?

咱再一起复习一下第4讲近体诗的对仗,对仗的要点有哪些?

队长的种类有哪些?

对仗的避忌?

再说一下作业,本周我去论坛看了作业:

总结如下:

1、积极交作业,但是不占一半,假期够长了哈,也许刚写诗,以后加油补上吧。

2、不论是对句,还是写诗,仍然有失平仄。

3、写诗有落韵的。

这个要求首先自查。

 

开始今晚的第五讲-诗的章法

前四讲,关于近体诗的学习,我带着大家学了诗的韵,讲了格律的平仄和对仗,这些好学不好学?

说真的,好学,容易学,其实,要想搞懂这些,只需要肯下点工夫就可以。

不管目前每个人的诗学程度高低如何,只要花点时间就能搞懂前面讲的所有的问题。

因为这都属于近体诗的工具性的知识。

讲了声韵是为平仄辨别打基础,懂了平仄我们就可以学习格律了,学习格律,我们还得辨别什么是拗句,我们如何拗救。

以后还要学习,现在我们就是知道不能出现近体诗的避忌。

还有关于押韵方面有什么注意的问题,。

我们再来复习一个概念问题,什么是格律,我们都说到格律2个字好久了,格律=格+律 

格就是格,它包括:

起、承、转、合、平仄、字数、对、粘、替、对偶和压韵。

 

律包括音律、声律和韵律. 那么,格和律合起来就是格律。

这样“格”里的我们已经讲过的有:

平仄、字数、对、粘、替、押韵、对仗。

今天我们就要讨论起承转合。

我们注意到没有,讲过的这些知识有什么特点?

这,主要是对字的声的研究,也就是对字本身的研究。

认识了平仄,知道了格律,还学会了对仗,还懂得了押韵,我们就会写近体诗了吗?

不行,远远不够的。

我们写诗不是做文字游戏,不是搬弄声调玩游戏,我们写诗主要的目的,是写意!

常言说的一句经典台词是“诗言志”,这里的“志”是什么?

是情、是意、是感觉、是想象、是我们心中的各种活动,诗的主要功能是写它。

所以,写诗须先立意,知道我们要写的是什么,我们的每个字都要围绕着这个“意”去写,那么我们就不会只顾忙于码字而不知所云了。

说情绪,说感觉,说意,怎么说?

这些都是非常抽象的玩意儿,我们要把它表现出来,而且还要表现的好,表现的精彩,还要用近体诗的形式来表现,怎么做?

这就得好好策划一下,设计一下,安排一下,这叫什么?

这叫“谋篇”---以后我们常用的术语哦。

实施这个意的具体过程,我们就叫它谋篇布局。

对于具体的写作方法来说,谋篇,无疑是第一重要的问题。

所谓谋篇,其实就是研究如何搭建我们诗的构架,诗是一个整体,是个系统,它是需要有结构要求的。

写诗就如同去盖一个房子,房子不需要结构吗?

不需要合理的设计和施工吗?

当然需要。

写诗,更需要!

诗的结构还有个学术名称,就叫“章法”。

说一个人办事办的好,我们会夸他做事有条不紊,精到老练。

说一个人不会办事,我们就会说他办事没章没法的,就知道胡来。

写诗,也就是这个道理。

不按章法来写,那就是胡来。

不善谋篇的人,不论他的格律知识玩的多么熟练,在诗学上,都难以登堂入室。

我们在这里,就是要把这个“谋篇”重视起来。

以后我们写诗、读诗、点评诗,都要先注意谋篇这个环节。

诗以谋篇为第一要务,其他的,都是皮毛。

现在,对谋篇的基本概念及近体诗谋篇之法做如下介绍。

前面说了,近体诗的结构就是章法。

那么什么是章法呢?

就是指文的结构框架。

就是篇章结构的方法,就是谋篇布局的技巧。

在文学创作,不论诗、词、曲、赋、骈、散等各种体裁都是需要有一定结构的。

而关于诗文的章法,简单说就是四个字---起承转合。

这几个字几乎就是诗文写作结构章法的专用术语了。

那么什么是起承转合呢?

起:

开头;承:

承接上文加以申述;转:

转折;合:

结束。

泛指文章的做法。

所谓起承转合,我国最权威的工具书《辞海》是这样解释的:

起承转合是“诗文结构章法方面的术语。

‘起'是开端;‘承'是承接上文,加以申述;‘转'是转折,从另一方面立论;‘合'是结束全文。

其实,起承转合不仅仅用在近体诗的写作上,填词遵循的也是它的法度,词的章法种类虽然比较多,但也多以上景下情为主体的,上片多为铺垫景色、埋下伏笔,下片多为抒情达意写心绪。

词的过片,无疑就是起承转合中的那个“转”。

深谙其法的人,把它看做是个自然规律,理解它、尊重它而灵活运用它。

粗知皮毛而一知半解的人,则把它看成是固定呆板的枷锁、矫揉造作形式。

理解的深浅是由知识底蕴而决定的,如我们开篇所说的那样。

今天这里不做理论探讨,只做其法度的简单介绍。

近体诗的形式中,我们一般分为四个部分,

对律诗而言分别称为---1,首联(起联),2,颔联(承联),3,颈联(转联),4,尾联(结联),

对绝句而言则分别称为----起句、承句,转句,结句。

从这可看出,在名称上,已经把章法的概念融合进去了。

一,诗的起

就是一般意义上的开头。

万事总要有个起端,文章总要有个开篇。

我们看那说书的人,把那醒木“啪”的一声使劲一拍“话说……如何如何”,这就算开场了。

我们写散文,写议论文都要有个开头,写诗文,更是要有个好的开头,术语上就叫“起”,简单明了。

关于诗的起法有多种,一般的情况下,七律的“起”适合平铺而起,淡然而起。

因为相对于绝句而言,七律就相当于“文”的性质。

起的不必过于惊涛骇浪般那么突兀。

因为空间相对充足,为诗意的精彩做好足够的铺景造境是必要的,用起的平淡来衬托后面(转结联)的精神高远,波峰汹涌,它起个对比的作用。

这样表现出诗的起伏感,也就形成了诗的音乐性---“意”的旋律美。

这也适合那种起的闲云出岫、轻逸自在的气氛。

而七绝,则需要起的精神一些了。

因为字数小,没有足够的铺垫空间,所以要先声夺人,起的适宜“突兀峥嵘,如狂风卷浪势欲滔天”,《四溟诗话》说的“凡起者当如爆竹,骤响易彻”我认为也是主要针对七绝而言的。

七绝写作与其他近体诗还有所不同,他表现的立体感尤其明显。

从某种意义上说,七绝才是诗,而七律则是文了,不同于五言的是,不论是律还是绝,七言诗的起句一般都是押韵的,目的主要是为诗的韵律感定个基调。

其效用相当于音乐上定个音阶,高八度还是低八度,这种比喻是种意会的感觉吧。

五绝是近体诗中字数最少也最难写的,它的起,反而不需要象七绝之起那么突兀惊人了,这有点“返朴归真”的味道。

五言诗,因为字数少,单句本身的节奏感施展不开,空间不够。

所以,它的特点是让句和句之间形成错落感,节奏的表现是交给用句子和句子之间的落差表现的。

所以,五言的起句多为仄收而不适宜押韵的。

五律五绝皆如此。

五绝的起,语意要平实,但音节要突兀。

关于诗的起法,再简单介绍一下几种方法:

1,明起----所谓“明起”,是开篇就将题面说出,不加任何掩饰。

起句直入主题,适合初学诗者,简单。

如:

如杜甫之【虢国夫人】:

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

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娥眉朝至尊。

题为【虢国夫人】,而下笔即直接将题面写出,此法最便于初学。

2,暗起----暗起,就是起句不见题字,但是含有题的意思在起中。

举例  咏石灰(于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碎骨粉身终不顾,只留清白在人间。

题为【咏石灰】,然却不直接道出,只暗中点出题意。

留与读者悬想之空间,而造成无穷之意味。

3,陪起----先借别的事物,然后再引出本题来。

 

举例  寒食(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腊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首句不言【寒食】,而言“春城飞花”由眼前之景况,而引出题目来,此谓之为陪起也。

4,4、反起----不从题目正面说起,而从反面引出本题来

 

举例  喜外弟卢纶见宿(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沈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霍家亲。

 题旨为“喜”,而作者却从静夜无邻,荒居寂寞之景况叙起,而点出外弟之肯来为“可喜”之事。

又如钱起之【送僧归日本】:

上国随缘住,来途若梦行;

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

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

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

题为“送归”,而作者却从来处着笔,以引出本题,此种起法,即称之为“反起”。

5,引起----不先说题目,而由眼中所见景物,以引出正意。

 

举例  客至(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题为【客至】,却先以四周所见景物为衬托,以引出题面也,此法与陪起相类似。

6:

兴起-兴起乃是由心中所怀之感想,引出题目之本意。

与引起不同之处,在于一由眼前所见之景物引出,一自心中所感怀之事物以引出。

如李频之【渡汉江】: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入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题目为【渡汉江】,却就心中所感于旅居岭南之外,年复一年而音讯断绝,以引出题旨,此之谓兴起。

另如明高启之【梅花】诗:

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自古何郎无好咏,东风愁绝几回开。

此谓之尊题法,亦谓之“颂扬起”。

以上所述,为近体诗起调之要法。

学者宜参酌之,方不至遇一题目,即生无从着笔之叹。

二,诗的承

诗的承接之法,要点是紧接起联(在绝为句,下同),写景色,写情绪,都要不松不紧,若即若离。

与起句的气脉要连贯而不可断了。

接续起联,但不要和起联一样的平行描写,要有所递进,或者舒展。

承联适宜匀称舒缓一些,尽量不要用很突兀很激昂的情绪表达。

基本原则是跟着起句走,注意这个“跟”字,要跟的住。

说白了就是一个连贯性。

先看个例子:

落花  (李商隐)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来看这颔联“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就是承接首联“花乱飞”的“意”,而更为补足,且亦关合题旨,一脉相承。

再看个七绝的例子: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题为【闺怨】,其主旨在一“怨”字。

起字却不写怨,而从“不知愁”叙起,乃用反起之法,故承句紧接起句,用凝妆上楼以衬映出“不知愁”之意态,语意方能连贯。

如果后面再重新来描述景色,或铺垫情绪背景,则使诗意为之一顿。

失之流畅,这就难看了。

说到这,我再强调一个观点,就是诗的每联每句甚至每个字,都要是要为主题服务的。

不论是正写反写,不论是用赋、用比、用兴,你都要时刻想着“扣题”。

起和承是这样,转和结也一样。

“承”的概念就说到这吧,不难理解的。

三,诗的转

诗的“转”非常重要。

转本身就是一个小的跳跃,从景到情的跳跃,从量到质的跳跃,从平铺直叙到诗意的高潮。

所谓的转,就是要有一个变化,要有一个提升。

转的概念好理解,转的处理却需谨慎。

转要转得使诗为一振,精神起来,又不能转的脱离了主题。

转的基础是前面的铺垫。

没有前面两联充足的描写做铺垫,也很难转出精彩来。

这就相当于跳远。

跳远比赛时我们看到运动员都需要有个助跑,跑的目的是起步,提速,为这一跳而提供能量。

跑的慢了,跳的就不远了。

助跑速度快了,跃起时在空中的时间就长,还可以潇洒的空中漫步几下呢!

起承转合中的转,就相当于这一跃。

而起联和承联,就相当于助跑了。

所以,“转”是诗意的一种“提升”(跃起),但又不能是没有准备的提升。

诗本身是个一整体,是句及联的有机组合,哪一部分都很重要,各联各句,各司其职。

在转这里,担当的就是要出头露脸的角色,所以,我们要好好“包装”它,让它精彩亮相。

律诗的特点,讲究的是工典之美,其中二联是要求对仗的。

形式上看这两联有统一协调性。

但如果你真的把两联写成一个模子,那就失败了。

因为,颔联和颈联是需要有个变化,在对仗的形式上,在句式的组织上,在意的表达上,都要有个落差,要有变化。

所以,在律诗中,诗意的转是相对平稳的,有框架下的转。

转的比较斯文

绝句,尤其是七绝,转就要格外的强调“突兀”的特点了。

七绝的特点与律不同,它不需要那么慢条斯理的含蓄工典。

因为绝句字少,所以要想把诗意充分表达好,就要鲜明。

在转处,更要使人眼前一亮,为之一惊,这样才能达到适合它体裁的应有的艺术效果。

我们为了达到这个效果,通常要采取特殊的手段。

常见的,是采用“疑问句”“否定句”“否定之否定句”等等。

这类的句子,具有吸引眼球的效果。

从构建诗意的角度来说,就是突出“亮点”,写七绝,其实就是盖高楼。

而转句,就是最高层。

七绝的转句往往是和结句配合起来的。

有时形成一问一答的形式。

至于五绝,前面说了,五绝的要点是四句之间整体的错落感。

转的作用另有不同。

它重在音节的把握上,必要时,可以考虑用哪种声调更合。

好,现在介绍几种传统的近体诗“转”的方法,给大家参考一下

1.进一层转法:

就是在转处进行递进式的描写。

重要之点是与前面起和承的联系连贯,可以避免转的飞了。

这属于比较工稳的转法。

举例  月夜(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主题是月夜,第一第二句是从正面写的,而第三句从“月夜”进一层落笔,转到春天之气候,以此来触动春愁。

这类的转法,称为“进一层转法”。

2,退一步转法:

是从题目的本意退一步来叙述。

主要是从时空变化上落笔,用时差位差来表现,或者提出一种假设来转。

有时可以相当于我们写作文时说的那种“倒叙”等等。

目的还是形成一定的变化。

举例  江村即事(司空曙)

罢钓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纵然”二字有“或许如此”及“不过如此”之意。

既能呼应上文之“不系船、正堪眠”,又能照顾下文“只在芦花浅水边”之句。

这类的“转”我们称为“退一步转法”。

 

3,反转法:

就是从正面描写转为反面描写,即从题目之正面意义,转为反面之意。

是与起承相反的情绪描写。

但注意,其主旨还是一致的,只是从不同的角度刻画而已。

不同的节点之处,就是这个转。

如韦应物之【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对秋山。

题目本意为喜会故人,而于“欢笑情如旧”中,却感叹年华老去,鬓发斑白,由喜转悲矣。

又如贾至之【春思】: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却,春日偏能惹恨长。

起承之“草青柳黄,有色有香”,何等乐趣。

而转句忽言有愁,是全反上文之意,谓之反转法。

4:

扩转法-即从题目之本意,扩大范围之转法。

如杜甫之【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本诗之题旨,原在一“忆”字。

由“白露明月”转而忆及分散于四方之兄弟,此谓之扩转法。

四、诗的合

就是诗之收尾了,也称为“结”。

结句又称“断句”或“落句”。

在绝诗是第四句,在律诗则为第四联。

结句之意,即是将前面三句或三联,作一总结以为收束也。

古人云:

“合处要风回气聚,渊永含蓄,如剡溪之棹,自去自回,且须言有尽而意无穷”。

即指结句而言。

白石道人云:

“一篇全在尾句,如截奔马,辞意俱尽。

如临水送将归,辞尽意不尽。

…..

如:

韩偓之【己凉】:

碧阑干外绣帘垂,猩色屏风画折枝;

八尺龙须方锦褥,已凉天气未寒时。

题为“已凉”,而结句言“己凉天气未寒时”,呼应题意,是谓之就题作结。

由题外作结:

如刘禹锡之【蜀先主庙】: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题为【蜀先主庙】,然却以“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作结,初看似与题目无关,却不脱其范围,乃就题之反面,发挥议论与感慨,故仍与题意相合。

谢榛【四溟诗话】云:

“律诗无好结句,谓之虎头鼠尾”。

大凡诗词结语,须风流蕴藉,蕴藉则俱弦外之音,味外之味。

“结”的重要性大家都很明白,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处理好的。

我认为。

诗的结,最能体现作者的底蕴厚薄,以及他的写作风格了。

结有千种,毫无模式可言,但大体遵循的规律,还是要以扣题为主。

收拢全篇,并发散诗思于诗外,使人读后留有余味为最佳。

于七律而言,因为经常起的比较平稳,所以结的也往往淡然而收。

余味淡雅,意境悠长。

律的结基本是扣合全篇而做一整合得出的结论,或由此展开的联想。

有时,律诗的前几联都用来做铺垫性的描写,而把转放在了结联上。

对前面的描写做一总的意念上的提升。

但于绝句而言,往往的配合转句而来的。

或做一问一答,或做自由发散。

不一而足。

章法,不是我个人的发明,是前人的总结。

互相借鉴,理解会更深一些。

下面举例分析诗的章法

观猎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鵰处,千里暮云平。

起联点题,先闻其声,后叙其事,笔势轩昂,力举千钧。

次联承写猎字,草枯则猎物难藏,愈使鹰眼迅疾,雪尽则纵辔无碍,愈显马蹄之轻快。

一疾见鹰之勇,一轻见马之骏,炼字极见功力。

新丰市,细柳营,在长安附近,相距数十里,用忽过、还归以形容出将军猎后轻骑矫健,回顾射鵰之处,千里寂寥,暮云横亘。

有余味,有气概。

 

春思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连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织锦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起联擒题,开门见山。

第一句写春,第二句写思。

三、四句一写少妇所在,一写征夫所在,乃承上二句之春思而补益之。

五、六句别转一层,藉窦滔之妻苏蕙织锦成文之事,以抒远别之幽怨。

末二句望征夫早日凯旋,收合题旨,章法严明。

前贤谓七律之章法井然,字法、句法、对法,俱臻佳妙,声律又谐和者,佥以李澄【奉和圣制从蓬莱宫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及李颀【送魏万之京】为最严密。

于今介绍如下:

别馆春还淑气催,三宫路转凤凰台;

云飞北阁轻阴散,雨歇南山积翠来;

御柳遥随天仗发,林花不待晓风吹;

已知圣制深无限,更喜年芳入睿才。

此诗首联一写蓬莱,二写兴庆,两意分立。

三四写雨中春望,正名对,上远下近,上四下三。

五六美圣制,正名对,上实下虚,上二下五。

本联为烘托,言圣制一出,御柳尽发,林花齐放。

第七句则作一折笔,末句结以睿才,补缴圣制题意,全篇严整。

送魏万之京李颀

朝闻游子唱骊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曙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是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此诗起联一写送别,二写时序,一意相承。

三、四流水对,上二下五,三句极言秋之不堪,承第二句,四顶第一句,仍按正题。

五、六同类对,上四下三,五句言一年又将近矣,六句言日又将暮,感岁月之不我与。

结处勉以勿留连行乐,意深词远,安祥和雅,又不徒章法之胜也。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破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首联、颔联写安史之乱后春城败象,颈联运用进一层转,实仍写安史之乱严重后果尾联结以衰老,通体呼应,和谐一致。

转笔推开一步,如王勃的《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句,胸襟开阔,遂成千古名句。

尾联以劝慰杜少府作结。

文气舒荡,活泼自然,转笔呼应,跌宕有致、珠联璧合。

反转是从反面着笔,前后对比,产生反差,造成奇趣。

如王安石的《示长字君》。

尾联即合,方法多样,不不一一列举。

绝句的章法,大都以第三句为转,而第四句结之。

今晚的课就到此,你们再读读看看,。

 

第五讲作业:

1、什么叫格律?

2、什么叫近体诗的章法?

3、什么叫起承转合?

4、以“春思”为主题写一首律诗,平水韵部不限。

要求:

(1)标出平仄并自查。

(2)先景后情。

(3)试着用起承转合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