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临床医学院徐力辛心律失常发生机制.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866386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临床医学院徐力辛心律失常发生机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1临床医学院徐力辛心律失常发生机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1临床医学院徐力辛心律失常发生机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1临床医学院徐力辛心律失常发生机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1临床医学院徐力辛心律失常发生机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1临床医学院徐力辛心律失常发生机制.docx

《第1临床医学院徐力辛心律失常发生机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临床医学院徐力辛心律失常发生机制.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1临床医学院徐力辛心律失常发生机制.docx

第1临床医学院徐力辛心律失常发生机制

心律失常讲稿(2009年版)

第一临床医学院徐力辛

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

冲动形成异常

自律性增强

触发活动triggeredactivity:

后除极afterdepolarization

冲动传导异常

折返快速性心律失常

传导受阻

不应期所致生理性阻滞或干扰现象

传导组织病变病理性传导阻滞I度II度III度

心律失常的诊断

病史:

心律失常的存在和类型

心律失常的发作诱因

心律失常的发作形式

心律失常对患者的影响

心律失常的治疗的反应

体格检查

心跳的频率和节律

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大炮音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颈动脉窦按摩刺激颈动脉压力感受器,兴奋迷走神经,抑制心脏细胞传导功能。

降低房室传导或中止房室结折返。

动态心电图

食道心电图

可作记录电极也可作起搏电极食道心房调搏

临床电生理检查

心内心电图及心内起搏

适应证

窦房结功能测定

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2000msCSNRT<525ms

窦房传导时间SACT(sinoatrialconductiontime)<147ms

房室与室内传导阻滞

心动过速

不明原因的晕厥

心律失常的学习

关键在于识别主要依靠心电图确诊只能依据心电图

重点在于临床表现和治疗(处理原则),心电图特征在《诊断学》中已经学习,不再赘述,但一定要认真复习,加深理解。

掌握归纳方法,找出各种心律失常各种表现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表现规律。

抓住治疗(处理)原则的基本出发点,各种治疗方法的基本原理和作用范围,举一反三。

窦性心律失常

窦性节律窦性P波PR间期0.12-0.20s

窦性心动过速>100bpm一般<160bpm

直接、间接的交感神经兴奋大部分是心脏以外的原因

治疗针对病因抑制交感兴奋兴奋迷走神经

窦性心动过缓<60bpm

生理性病理性药物性

治疗胆碱能受体阻滞剂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起搏器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icksinussyndrome,SSS病窦)

病因众多,->病因不清。

心电图:

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房传导阻滞

窦房阻滞与房室阻滞并存

慢-快综合征

电生理检查:

固有心率同时阻滞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118.1-(0.57X年龄)

窦房结恢复时间窦房传导时间

慎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永久起搏器

房性心律失常

房性期前收缩

房性心动过速:

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心房起搏不能诱发和终止

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心房起搏能诱发和终止

兴奋迷走神经不能终止心动过速但可减缓房室传导

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

心房扑动

大多提示有心脏病变

大多以等比或不等比形式通过房室结传导

多不稳定,或转为窦性心律或转为房颤

治疗复律药物IAIC类药物先降心室率再药物复律

直流电复律50J

射频消融根治

心房颤动

临床表现三大特点心律极不规律心音强弱不等脉搏短绌

心房率极快,心室率不是太快,房室结不应期起重要作用。

治疗;

急性心房颤动:

新发24-48小时内,心室率常大于100次/分,心悸感明显。

减慢心室率,改善症状(洋地黄、B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

复律药物(胺碘酮)电复律

慢性心房颤动:

复律药物电复律

维持适当的心室率

预防栓塞抗凝治疗华法令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2.0-3.0之间。

阿司匹林300mg/qd

房室交界区性心律失常

非阵发性房室交界区性心动过速

自律性增高或触发活动频率不是很快70-150bpm最常见为洋地黄中毒

与房室交界区相关的折返性心动过速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nodalreentranttachycardia,AVNRT)

最常见突然发作突然终止有明显的心悸和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第一心音恒定,心律绝对规则

心电生理检查:

房室结双径路慢-快型折返多见。

B快路径:

传导快,不应期长a慢路径:

传导慢,不应期短。

房早可诱发或终止心动过速;心动过速开始时多有房室传导延长;心房心室不参与折返环;逆行激动顺序正常

治疗:

物理刺激颈动脉窦按摩Valsalva’s动作咽喉刺激

药物腺苷半衰期<6秒

钙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5mg地尔硫卓0.25-0.35/kg(15-20mg)

洋地黄毛花苷丙(西地兰)0.4mg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

B受体阻滞剂艾司洛尔50-200ug/kg.min

普罗帕酮(心律平)1-2mg/kg35mg-70mg稀释缓慢静脉推注,心电监护下边注边看。

升压药物,引发迷走神经兴奋。

食道调搏超速抑制后突然停搏,打断折返环。

射频消融可靠的永久性治疗方法

预激综合征

旁路的存在kent束短P-Rdelta波james束(房希束atriohisiantracts)

短P-R无delta波又称短P-R综合征

mahaim纤维(结室纤维nodoventricularfibers、束室纤维fasciculovetricularfibers)

P-R不短,有delta波

隐匿性旁道平时无表现,心动过速时从心室向心房逆传,构成房室折返环。

预激综合征的危害

构成房室折返环,形成构成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解剖基础

心房率极快时,大量的激动绕过房室结,从旁路传到心室,心室率过快,甚至引发室颤。

房室折返两种传导路径;

正向房室折返心动过速QRS波无增宽

逆向房室折返心动过速有delta波,QRS波增宽。

治疗无心动过速无需治疗

反复发作可用药物预防发作,用射频消融消除旁路。

发作时,首选普罗帕酮静脉注射。

维拉帕米可加快旁路的传导,慎用。

洋地黄缩短旁路不应期,不宜使用。

有晕厥、低血压电复律

射频消融有效消除旁路,永久性治疗效果。

成功率高,推荐方法。

药物预防复发。

室性心律失常

室性期前收缩(prematureventricularbeats)室性早搏室早

正常人可以发生,或者说少量的室早可以找不出异常的原因。

频发的室早往往有心脏的病变,内外环境的异常都可能引发室早。

药物的作用,尤其是许多抗心律失常药物又有致心律失常作用。

症状:

心悸

体征:

脉搏短绌第一心音提前,第二心音消失,随后的第一心音增强。

名词解释:

配对间期

代偿间歇

二联律三联律

成对室性期前收缩

短阵速

间位性室性期前收缩(插入性室早)

单形性室性期前收缩多形性室性期前收缩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

室性平行心律融合波

 

治疗

无器质性心脏病消除心理压力避免诱发因素药物控制早搏频度

急性心肌梗塞一旦出现室性心律失常,积极治疗利多卡因

频发多源成对或连续出现的

RonT

近年来,提倡用B受体阻滞剂减少室性颤动。

慢性心脏病

避免用I类药物治疗心肌梗死后的病人

B受体阻滞剂可减少心肌梗死后的猝死率、再梗死率和总死亡率。

室性心动过速

(ventriculartachycardial室速)

见于各种心脏病,最常见为冠心病。

非持续性(<30s)持续性(>30s)

低血压,少尿,晕厥,气促,诱发心绞痛。

体征:

心律轻度不规则,第一、第二心音分裂,第一心音强度有变化。

心电图特征:

QRS波宽大畸形;心室率100-250次/分;房室分离;心室夺获;室性融合波

鉴别:

室上速伴发室内差异性传导

(过于提前的激动在正常的部分传导束不应期还没有结束之前到达,以至只能先从部分不应期已经结束的束支下传,造成生理性的“不完全束支传导阻滞”图形)

提示室性心动过速:

房室分离;心室夺获;室性融合波;胸前导联QRS主波方向一致。

电生理检查H-V间期;心房超速抑制引导室上性心律鉴别室速。

电刺激可诱发室速。

可终止室速。

反复发作的单形性室速可消融治疗。

治疗:

病因治疗

发作时:

药物终止首选利多卡因静脉推注加静脉输液维持疗效

普罗帕酮静脉注射

胺碘酮静脉注射

直流电复律

预防复发

避免诱发因素

抗心律失常药物

选择潜在毒副反应小的药物

B受体阻滞剂降低心肌梗死后猝死的发生率

胺碘酮减少心肌梗死或心力衰竭的心律失常或猝死的发生率。

抗心律失常药物与心脏起搏合用

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

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单源性室速。

加速性心室自主心律

60-100次/分

常发生于心脏病患者,一般无症状,无须特殊治疗。

尖端扭转型室速

(TDPtorsadesdepointes)

QRS波群的振幅与波峰呈周期型改变,频率200-250次/分。

QT间期大于0.5秒U波明显

病因:

先天性;获得性

治疗:

停药补镁补钾

先天性B受体阻滞剂

获得性异丙肾上腺素阿托品

 

QT间期正常的多形性室速,可给于抗心律失常药物。

室扑室颤

意识丧失、大动脉波动消失、心音消失

伴随急性心肌梗死

不伴急性心肌梗死复发率高

治疗:

心肺复苏术电复律

心脏传导阻滞

传导阻滞可以产生在从窦房结到心室肌的任何水平,但在体表心电图中只能从P波、QRS波的出现规律及相互关系推断传导阻滞。

可以发现三个水平的阻滞。

窦房阻滞,房室阻滞,心室内阻滞。

阻滞分三度,一度:

延迟;二度:

有部分激动不能传导;三度:

全部激动都不能传导。

房室传导阻滞

临床表现

一度:

多无临床症状

二度:

由于心搏脱落,可有心悸感

三度:

往往因室性节律过慢,心脏射血不足引起头晕、乏力、胸闷、晕厥等症状。

突发的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可因急性脑缺血出现心源性晕厥(阿-斯综合征),甚至猝死。

第一心音变化

心电图: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可以发生在不同的水平,体表心电图只表现为P-R间期延长。

同时伴有QRS波异常者提示阻滞部位较低。

心脏电生理检查可以确定阻滞水平。

Ⅱ度房室传导阻滞:

二度Ⅰ型:

PR间期有变化。

P-R逐渐延长,直至出现QRS波脱落。

R-R间期依次缩短又突然延长。

大多阻滞在房室结。

很少发展为三度传导阻滞。

二度Ⅱ型PR间期固定,P波后的QRS波有脱落,一般认为较Ⅰ型严重。

QRS波如增宽提示阻滞部位在希氏束以下。

三度阻滞心电图房室分离,心房率大于心室率,QRS波形提示阻滞部位的高低。

心脏电生理检查可以根据希氏束波的位置确定阻滞点的位置。

治疗:

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临时性或永久性起搏器

室内传导阻滞:

右束支阻滞最常见,正常人偶有右束支传导阻滞。

左束支多见于心脏病变,左前分支多见,左后分支阻滞较少。

心电图:

右束支阻滞V1M型V5S波粗钝

左束支阻滞V1QS或rS型V5R波粗钝或切迹

左前分支阻滞QRS电轴左偏,Ⅱ、Ⅲ、aVF呈rS型

左后分支阻滞呈rS型,Ⅱ、Ⅲ、aVF呈qR型,先排除常见的引起电轴右偏的疾病。

双分支阻滞与三分支阻滞

同时符合两种或交替、间歇出现不同的两种组合阻滞图形常见为右束支合并左前分支阻滞

治疗:

慢性无症状的单侧束支阻滞可无须治疗,定期随访。

有症状的病例,主张安装起搏器。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合理应用

抗心律失常药物不能解除引起心律失常的基础病因

药物治疗的目的:

缓解由心律失常引起的不适症状

为心脏疾病的缓解(去除病因)争取治疗时间

抗心律失常药物都有潜在的致心律失常作用,有时候是致命性的心律失常。

合理应用原则:

1尽量去除病因或消除诱发因素

2掌握适应症

3熟悉药物的副作用,监控不良反应。

药物分类

Ⅰ类:

阻滞快钠通道

Ⅰa:

减慢Vmax(0相除极速率),延长动作电位。

奎尼丁,普鲁卡因胺,丙吡胺。

Ⅰb不减慢Vmax,动作电位缩短。

利多卡因,美西律(慢心律),苯妥英钠。

Ⅰc减慢Vmax,动作电位轻微延长。

普罗帕酮,莫雷西嗪。

ⅡB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阿替洛尔,比索洛尔

Ⅲ钾通道阻滞剂,延长动作电位。

胺碘酮,索他洛尔。

Ⅳ钙通道阻滞剂。

维拉帕米(异搏定片、针),地尔硫卓(恬尔心片,合心爽针)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

与复极延长、早期后除极导致的尖端扭转型室速有关。

长QT间期,尖端扭转型室速,持续性室速。

氟卡尼、恩卡尼临床实验提示可增加心肌梗死后的猝死发生率。

常用药物

房早、房性心动过速B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普罗帕酮、胺碘酮

房室结折返心动过速腺苷、普罗帕酮、钙通道阻滞剂、B受体阻滞剂

房颤、房扑复律:

胺碘酮,普罗帕酮。

减慢心室律:

B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洋地黄

室性早搏、室速:

利多卡因,美西律,普罗帕酮,胺碘酮。

洋地黄中毒所致-苯妥英钠。

主要副作用

B受体阻滞剂支气管痉挛,心率减慢,传导阻滞,心功能下降。

钙通道阻滞剂心率减慢,传导阻滞,心功能下降

胺碘酮肺纤维化(不可逆),肝功能损害,甲状腺功能异常。

普罗帕酮心功能下降,传导阻滞。

利多卡因神经症状,传导阻滞。

美西律传导阻滞,心功能下降。

都可抑制窦房结功能

心律失常的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

心脏电复律

电流通过心脏,使全部心肌同时强制除极,打断折返活动,恢复窦性心律。

用于中止严重的致死性的心律失常。

体内与体外

体外:

临床急救,非创伤性治疗

体内:

心脏手术或开胸急救,所需能量低。

同步与非同步

同步心室有节律跳动

非同步心室无节律搏动

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同时具备三种功能

抗心动过缓起搏(pacing)

抗心动过速起搏转复(cardiaovertion)

电除颤(defibrillation)

电复律适应症: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血流动力学严重影响的室性心动过速同步需麻醉。

室扑、室颤非同步,不必麻醉。

房扑:

同步,需麻醉。

成功率驘。

房颤:

同步,需麻醉。

成功率不高,易复发。

不是首选治疗方法。

操作:

准备:

知情同意;体检;禁食;停洋地黄24-48小时。

设施准备:

可能出现病情变化

麻醉:

静脉注射异丙酚

除极过程:

能量选择:

体外复律房扑50-100J,室速100-200J,室颤200-360J。

心脏起搏治疗

维持基本活动所需的心率,提高生活质量。

防范突发的心脏停搏

在起搏器的支持下开展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适应症

1完全性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2有症状的束支-分支水平阻滞,间歇的二度2型房室传导阻滞。

3窦房结功能低下心室律常<50bpm,伴有明显的症状。

4病窦或房室传导阻滞间歇心率<40次/分,或出现长达3秒的R-R间隔。

5颈动脉窦过敏所致心动过缓。

6病窦或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接受减慢心率治疗前

起搏器功能和类型

型号根据功能分类编码

1起搏心腔2感知电极部署3反应方式4程控功能

VVI心室起搏,心室感知,感知抑制

AAI心房起搏,心房感知,感知抑制

DDD双腔起搏,双腔感知,感知抑制加感知触发

频率自适应(R)方式自动调节心跳频率适应机体供血需要。

射频消融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

电能转变为热能,心肌细胞坏死,破坏折返环的解剖结构。

适应症

预激综合征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特发性室速

房扑

房颤

外科治疗

 手术切除异常通道

房颤迷路手术

现已被射频消融取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