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三环204国道朝阳路新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866165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78 大小:2.4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三环204国道朝阳路新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北三环204国道朝阳路新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北三环204国道朝阳路新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北三环204国道朝阳路新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北三环204国道朝阳路新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三环204国道朝阳路新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北三环204国道朝阳路新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三环204国道朝阳路新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7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三环204国道朝阳路新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北三环204国道朝阳路新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XX县北三环(204国道~朝阳路)新建工程

工程编号:

13LL10-S008

 

二○一三年八月

 

第一章概述

1.1项目研究背景

项目地理位置图

XX,位于XX省东部,东抵黄海,南望长江,"据江海之会、扼南北之喉",隔江与中国经济最发达的上海及苏南地区相依,被誉为“北上海”。

XX是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被称为“中国近代第一城”。

位于XX省东南部,南与上海、苏州隔江相望,西与泰州市接壤,北与盐城市接壤,XX除狼山低丘群外,都为海拔五、六米以下的平原,平均海拔为四米左右。

在中国的版图上,处于沿海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T型结构交汇点和长江三角洲洲头的城市只有两个,一个是国际大都市的上海,另一个就是与其一衣带水、处于长江北岸的XX。

XX“据江海之会、扼南北之喉”,隔江与中国经济最发达的上海及苏南地区相望,北接广袤的苏北大平原,通过铁路与欧亚大陆桥相连;从长江口出海可通达中国沿海和世界各港;溯江而上,可通苏、皖、赣、鄂、湘、川六省及云、贵、陕、豫等地。

苏通长江公路大桥建成以后,已使XX进入上海一小时经济圈。

XX面临海外和内陆两大经济辐射扇面,素有“江海明珠”、“扬子第一窗口”之美誉。

下辖六县(市)海门市、XX县、启东市、如皋市、如东县和XX市。

XX县位于XX东北部,与如东接壤,南和如皋毗邻,西通泰兴,并与姜堰市相交,北与东台市相连。

东临黄海,南望长江,是苏中水陆交通要冲。

春秋较短,冬夏较长,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河道成网,物产丰富,鱼米之乡。

总东西直线最长71.1公里,南北最宽39.35公里。

县境西宽东窄,轮廓酷似一把金钥匙。

县域地理坐标位于北纬32°32′至北纬32°43′,东经120°12′至120°53′之间。

面积1108平方公里。

2011年12月,又一轮区划调整结束,全县辖10个镇、3个开发区,分别为:

XX经济开发区(城东镇)、XX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XX镇)、XX老坝港滨海新区(角斜镇)、李堡镇、大公镇、雅周镇、曲塘镇、南莫镇、白甸镇、墩头镇、,共有207个行政村。

2012年8月,XX经济开发区(城东镇)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更名为XX经济技术开发区。

全县均为平原地带,地形坦荡,河道稠密。

通扬运河、串场河以东为河东地区,是苏北滨海平原的最高处,为海相沉积物盐碱地区,海拔3.6~5米,成陆距今4600~20年历史,愈往海边成陆愈晚。

原北凌乡海拔3.5~4米,老坝港东部在3.5米以下。

通扬运河以南以西地区为河南地区,是长江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古代长江口在扬州一带)。

平均海拔4~5米。

串场河以西、通扬运河以北为河北地区,属里下河低洼圩田平原区,北部南莫、白甸、墩头、仇湖、吉庆海拔1.6~3.5米,南部章郭、双楼、胡集、XX镇北部、古贲等海拔在4米左右,该地区土地肥沃。

XX县境内河流分属长江、淮河两大水系。

通扬运河以南属长江水系,以北属淮河水系。

一级河7条:

栟茶运河、焦港、北凌河、新通扬运河、通榆运河、如海运河(引水工程)、通扬运河。

通扬运河为汉代开凿,吴王刘濞为获取盐泽之利,开凿了上官河、运盐河,也就是今天的通扬运河,是县内最古老的河流。

二级河13条:

串场河、丁堡河、新古河、红星河、姜黄河、滩河、沿港河、江海河。

三级河56条,四级河465条。

东西向骨干河道有:

新老通扬运河、栟茶运河、北凌河;南北向骨干河道:

串场运河、通榆运河、丁堡河、如海运河、焦港、曲雅河;里下河地区有东塘河、北洋大河、七湾河、西塘河等大河。

本项目工程可行性正是在以上背景下展开的。

1.2项目介绍

道路线形在规划的基础上有所调整,减少拆迁提高经济效益。

XX县北三环(204国道~朝阳路)新建工程,设计起点为北三环与204国道交叉口(交叉口包括在本次设计范围内),起点道路桩号K0+012.34;设计终点位于与朝阳路交叉口(交叉口不包括在本次设计范围内),终点道路桩号K4+271.15。

道路施工长度约4258.81m,道路规划红线宽度为65m,本次实施宽度为35m。

本工程新建桥梁8座,箱涵2座,圆管涵16道;同步实施雨水、污水管道工程。

其地理路网位置如图所示。

路网位置图

1.3项目编制依据

1、《XX县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

2、《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设部2004年3月)

3、《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设部2003年4月)

其它现行有关专业规范、强制性条文。

1.4研究主要内容

本次可行性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项目区域概况及发展

2、相关规划及交通量预测

3、项目建设必要性

4、技术标准

5、工程设计方案

6、建设条件及工程环境影响

7、工程实施及建设计划

8、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9、经济评价

10、问题及建议

1.5主要研究结论

1.5.1项目建设必要性

1、项目的建设是交通量迅速发展的需要;

2、项目的建设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3、项目的建设是适应城市规划的需要;

4、项目的建设是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的需要;

1.5.2交通量预测结果

本项目拟定建成年份为2014年,交通量预测目标年为建成通车后15年,即2029年。

预测特征年设定为2014年、2019年、2024年、2029年。

本项目未来断面交通量及服务水平预测表单位:

pcu/h

年份

2014

2019

2024

2029

交通量

1160

1467

1701

2029

1.5.3技术标准

XX县北三环(204国道~朝阳路)新建工程,是一条东西走向的城市主干路,沿线主要为农田,局部沿线散落民居;主要为方便沿线出行使用。

新建北三环西延段道路红线65m,断面形式如下:

一般路段道路标准断面(近期)

一般路段道路标准断面(远期)

本项目道路主要技术指标如下表:

主要技术指标表

序号

项目

采用标准

1

道路等级

城市主干路

2

设计车速(km/h)

60(一般路段)

3

道路红线(m)

65

4

沥青设计年限(年)

15

5

道路净空

机动车道(m)

≥4.5

非机动车道(m)

≥3.5

人行道(m)

≥2.5

6

车道宽度

车行道(m)

3.5/3.75

人行道(m)

3

7

暴雨重现期

P=2年

8

荷载标准

道路

BZZ-100型标准车

桥涵

城-A

9

地震设防标准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g

沿线河流

沿线农田

1.5.4路线方案

1、平面总体布置的控制条件:

1)XX路网整体规划;

2)避免穿越不良地质带;

3)避免沿线过大拆迁,道路经济性控制

本次线位线形如下:

道路沿线共4个交叉口,均为平面交叉;自西向东以此为204国道交叉口、隆胡线交叉口、西园大道交叉口、隆田路交叉口.本工程新建8座桥梁。

线位总体布置图

1.5.5主要工程规模

本项目的建设内容主要为:

道路、桥涵及附属配套工程;市政管线工程;照明工程。

1.5.6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1、投资估算

工程总费用为230171467元,建安费为186914425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为10488206元,预备费为19740263元,建设期贷款利息13028573元,本工程占地415亩,详见表。

投资估算表

序号

工程名称

单位

主要工程量及造价估算(人民币元)

费率

工程量

造价

技术经济指标

第一部分建安工程

km

4.25

186914425

43979864

北三环

km

4.25

186914425

43979864

1

道路工程

m2

149903

47969029

320

2

路基工程

m2

124652

39767197

200

3

雨水工程

m

10794

15651400

1450

4

污水工程

m

8870

10644600

1200

5

桥梁工程

m2

5667

30035600

5300

6

箱涵、圆管涵工程

m2

920

4408600

4800

7

路灯

236

4720000

20000

8

绿化

m2

259700

31168000

120

9

交通设施费

km

4.25

2550000

600000

第二部分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10488206

征地拆迁费

0

1

征地费

0

暂不计

2

拆迁安置费

m2

0

暂不计

其它费用

7884798

1

建设单位管理费

1627130

2

工程监理费

2440695

1.50%

3

工程保险费

813565

0.50%

4

审查费

162713

0.10%

5

环评费

200000

6

招投代理费

2440695

1.50%

7

水土保持方案费

0

8

地质灾害评估费

0

10

项目前期费用(包括可研费用)

200000

勘察设计费

2865000

第一、二部分费用合计

197402631

预备费(Ⅰ+Ⅱ)x10%

19740263

10%

工程静态投资

217142894

建设期贷款利息

13028573

6.60%

投资估算总金额

230171467

2、资金筹措

根据项目投资估算,共需资金约230171467元,全部来自于财政资金。

1.5.7经济评价

经过分析计算,项目经济内部收益率为14.12%,大于8%的社会折现率;由敏感分析表明,在效益降低20%,费用增加20%的最不利情况下,内部收益率为8.14%,仍然大于社会折现率8%。

因此,从国民经济角度来看该项目是可行的。

经济费用效益指标计算结果见表。

经济费用效益指标

指标方案

内部收益率

EIRR(%)

净现值

ENPV(万元)

效益费用比

EBCR

投资回收期

N(年)

全部投资

14.12

9633

1.52

10.99

1.5.8节能评价

根据各特征年分车型油耗,到2014年,平均每辆车在本项目上全程行驶比在老路上行驶节约0.16升油,到2029年可节约0.17升油,综合计算得到本项目评价期内总节油量199万升;综合计算得到本项目评价期内总节油量为363万升。

按当前汽油价格计算,两项节约燃油费达人民币2千万元以上,节能效益明显。

1.5.9结论

经综合论证得知,XX县北三环(204国道~朝阳路)新建工程,在经济上是合理的,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在施工上是可实现的。

1.5.10建议

1、路面结构,本道路建成后承担交通流量大,过境交通车辆多,承担较大的运输同行功能,为了增强道路的耐久性和耐磨性能,建议路面结构上面层采用SBS改性沥青砼路面。

2、建议设计尽量选用环保型建筑材料及工艺,避免施工噪音、扬尘扰民。

3、建议与北三环东段一并实施,连接新老G204,实现城区北部的快速过境。

在下一阶段工作中要注意以上方面,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深化方案,优化设计。

第二章项目区域概况及建设条件

2.1区域概况

1、项目概况

XX县北三环(204国道~朝阳路)新建工程,设计起点为北三环与204国道交叉口(交叉口包括在本次设计范围内),起点道路桩号K0+012.34;设计终点位于与朝阳路交叉口(交叉口不包括在本次设计范围内),终点道路桩号K4+271.15。

道路施工长度约4258.81m,道路规划红线宽度为65m,本次实施宽度为35m。

本工程新建桥梁8座,箱涵2座,圆管涵16道;同步实施雨水、污水管道工程。

本次设计范围包含路线、路基、路面、桥涵、排水、安保、管线、照明、其他工程等。

区域位置图

2.2区域建设条件

2.2.1沿线主要交叉口

沿线相交道路,从西往东依次为204国道、隆胡线、西园大道、隆田线。

沿线相交道路表

序号

相交道路名称

交叉类型

类型

道路等级

备注

1

204国道

T字交叉

现状

一级公路

起点

2

隆胡线

十字交叉

现状

县乡道

3

西园大道

十字交叉

规划

主干路

4

隆田线

十字交叉

现状

次干路

隆田线现状

道路终点处施工现场

2.2.2沿线现状建筑及地形

北三环位于XX镇,是一条东西走向的城市主干路,道路沿线在建宁启铁路,道路两侧为农田、民居和厂房。

2.2.3沿线道路路况

沿线基本为农田,局部存在乡村砂石路,设计不予利用。

2.2.4现状桥梁

本工程无现状桥梁,跨越8条河流。

2.2.5总体评价

1、本区域无重大拆迁设施,整体建设条件良好。

2、道路线位选择尽量考虑避免现状河塘,减少河塘路基。

2.3XX县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2.3.1自然概况

XX县位于XX省东部的苏中地区,XX、盐城、泰州三市交界处。

东临黄海,南望长江,是苏中水陆交通要冲。

春秋较短,冬夏较长,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河道成网,物产丰富,鱼米之乡。

总面积1108平方公里。

XX县地理位置图

2.3.2人口及行政区划

XX县位于XX东北部,与如东接壤,南和如皋毗邻,西通泰兴,并与姜堰市相交,北与东台市相连。

东临黄海,南望长江,是苏中水陆交通要冲。

春秋较短,冬夏较长,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河道成网,物产丰富,鱼米之乡。

总东西直线最长71.1公里,南北最宽39.35公里。

县境西宽东窄,轮廓酷似一把金钥匙。

县域地理坐标位于北纬32°32′至北纬32°43′,东经120°12′至120°53′之间。

面积1108平方公里。

2011年12月,又一轮区划调整结束,全县辖10个镇、3个开发区,分别为:

XX经济开发区(城东镇)、XX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XX镇)、XX老坝港滨海新区(角斜镇)、李堡镇、大公镇、雅周镇、曲塘镇、南莫镇、白甸镇、墩头镇,共有207个行政村。

2012年8月,XX经济开发区(城东镇)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更名为XX经济技术开发区。

近年来,XX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奋力赶超、持续跨越,走出了一条统筹协调、又好又快的新时期XX之路,成为全国著名的教育之乡、装备制造之乡、建筑之乡、茧丝绸之乡、河豚之乡、纺织之乡、花鼓之乡、紫菜之乡和长寿之乡,先后获得国家生态县、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县、全国文明县城、XX省文明城市、XX省金融生态示范县等数十项国家级、省级荣誉称号。

2.3.3项目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及预测

1、XX省经济发展规划

“十二五”时期,必须牢牢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牢牢把握发展阶段的新特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毫不动摇地推进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努力开辟“十二五”发展更加美好的前景。

“十二五”时期,XX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

全省综合经济实力、自主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苏南等有条件的地方在巩固全面小康成果基础上率先进入基本现代化,人民群众普遍过上更加宽裕安康的生活,为2020年全省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综合实力:

2015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6.58万亿元(2010年价,下同),年均增长10%左右,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8万元。

经济结构:

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8%左右,加快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40%;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左右。

2、XX市经济发展规划

“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XX在全省江北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加速推进阶段,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突破阶段,也是加快建设江海交汇的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构建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的重要时期。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新兴产业跨越发展、传统产业提升发展、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着力构建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3、XX县经济发展规划

1、指导思想

“十二五”XX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

  未来五年,国际资本和产业仍将继续向我国尤其是长三角地区流动和转移,全省新一轮沿江开发的深度推进和沿海开发的全面展开,将为我县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XX地处苏中、苏北交汇点,在沿江、沿海经济开发中处于贯穿南北、连接东西的重要地位,随着苏通大桥、沿海高速公路的贯通以及江(都)海(安)高速公路的建设,XX将成为沿江开发辐射北部、沿海开发辐射西部的枢纽之一,成为苏南、浙江等地区产业北上转移的热点地区,XX的比较优势、竞争能力和发展水平将会进一步提升。

未来五年,是我县构筑经济增长新模式的关键期、持续跨越发展的黄金期、建设和谐社会的突破期、实现全面小康的决胜期。

根据省、市委加快推进“两个率先”的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

2、发展目标:

围绕指导思想,《纲要草案》根据县委《建议》的要求提出了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科技创新、社会事业、人民生活和生态环境六大类29项具体指标。

主要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指标设置上,针对客观存在的突出问题,突出结构和效益指标,突出公共事业和公共服务指标,突出资源保护和生态建设指标,这就使发展主题和主线有了具体的考核标准和抓手,与发展战略也是相互衔接的。

二是指标测算上,注重历史经验数据分析和趋势分析相结合,注重专家观点和相关研究成果相结合,注重有效促进发展和保留适当余地相结合。

三是指标分类上,分为预期性和约束性两类。

其中,预期性指标是政府期望的发展目标,主要依靠市场主体的自主行为实现,政府要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并综合运用各类政策手段引导社会资源配置,努力争取实现;约束性指标是在预期性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政府责任的目标,是政府在公共服务和涉及公众利益领域对政府各部门提出的工作要求,政府要通过和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和有效运用行政力量确保实现。

2.4自然条件

2.4.1地形、地貌

XX地处苏中平原,东临黄海,与如东接壤,南和如皋毗邻,西通泰兴,并与姜堰市相交,北与东台市相连。

东西直线最长71.1公里,南北最宽39.35公里。

县境西宽东窄,轮廓酷似一把金钥匙。

全县均为平原地带,地形坦荡,河道稠密。

通扬运河、串场河以东为河东地区,是苏北滨海平原的最高处,为海相沉积物盐碱地区。

通扬运河以南以西地区为河南地区,是长江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古代长江口在扬州一带)。

串场河以西、通扬运河以北为河北地区,属里下河低洼圩田平原区,土地肥沃。

2.4.2气象及水文条件

1、区域气候

XX属北亚热带海洋季风性湿润气候区。

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冷热适中。

日照充足,雨水充沛,无霜期长。

春季天气多变,夏天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天寒冷干燥。

XX年平均气温14.5℃。

1月最冷,平均1.7℃。

七八月最热,平均27℃。

2、水文

XX县境内河流分属长江、淮河两大水系。

通扬运河以南属长江水系,以北属淮河水系。

一级河7条:

栟茶运河、焦港、北凌河、新通扬运河、通榆运河、如海运河(引水工程)、通扬运河。

通扬运河为汉代开凿,吴王刘濞为获取盐泽之利,开凿了上官河、运盐河,也就是今天的通扬运河,是县内最古老的河流。

二级河13条:

串场河、丁堡河、新古河、红星河、姜黄河、滩河、沿港河、江海河。

三级河56条,四级河465条。

东西向骨干河道有:

新老通扬运河、栟茶运河、北凌河;南北向骨干河道:

串场运河、通榆运河、丁堡河、如海运河、焦港、曲雅河;里下河地区有东塘河、北洋大河、七湾河、西塘河等大河。

本段内水系发达,河沟密布,地下水资源丰富。

零星河沟较多,主要供农田灌溉之用。

水质较好,PH值中值微碱矿化度低,可供人畜引用和工程用水,对混凝土一般无腐蚀性。

2.4.3区域构造及地震

1、地质构造

总的构造框架主要是由泥盆系—三迭系下统所组成的北东向大体平行排列的褶皱和以北西向为主的断块作用形成的中生代断凸和断凹所构成,基岩断裂构造发育,主要有东西向断裂,如XX—吕四断裂;北东、北北东向断裂,如伴今—西场断裂,北西向断裂,如江防—墩头断裂等。

2、地震

对于道路及管线而言,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附录A,XX县属抗震设防烈度7度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对工程而言需考虑饱和砂性土液化问题。

根据本次勘察揭示,工程区20.0m深度范围内均分布有粉土、粉砂,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的规定,初步判断砂性土有液化可能。

详细判别情况见后附液化判别成果表。

从结果看出,无液化点。

结合静探资料综合判别,在地震烈度为7度时,地基土无液化可能。

针对道路及管线而言,该场地属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地貌,地貌单一,各土层分布较均匀,可视为可进行建设的一般场地。

2.4.4沿线工程地质特征

1、地基土构成及评价

a.地基土构成

在勘察深度范围内,各土层分布描述如下:

①层填土灰黑色,结构松散,虫孔发育,河床部位缺失(下同),层底埋深0.50~1.20m,层底标高3.18~4.01m,层厚0.50~1.20m(河床部位未统计,下同)。

②层粉土灰黄色,含少量小结石,湿~很湿,稍~中密,稍有光泽,摇震反应迅速,干强度低,韧性低,欠均匀。

层底埋深4.80~5.10m,层底标高-0.72~-0.31m,层厚1.80~3.90m,静探qc为2.41MPa,fs值为34.1kPa,承载力容许值fao为100kPa。

③层粉砂青灰色,饱和,中密,以长石、石英为主,单粒结构,磨园度较差,级配一般,含云母碎片,普遍分布。

层底埋深23.50~24.70m,层底标高-20.32~-18.99m,层厚18.60~19.60m,标贯N值为28.3击。

静探qc为9.85MPa,fs值为93.9kPa,承载力容许值fao为160kPa。

⑤层粉砂局部下部夹粉土,青灰色,饱和,稍~中密,以长石、石英为主,单粒结构,磨园度较差,级配一般,含云母碎片,普遍分布。

层厚不小于17.50m。

标贯N值为20.2击。

静探qc为6.55MPa,fs值为87.9kPa,承载力容许值fao为120kPa。

B.地下水埋藏条件

根据地下水的赋存、埋藏条件及水理性质,本次勘察揭示的地下水类型为孔隙潜水。

本次勘察时,地下水稳定水位标高2.20m,年最高水位在每年6~8月份,最低水位在12月至次年2月,3~5年年变化范围标高1.50~3.50m。

场地地下水和地基土未受污染,根据XX地区多项工程水质分析资料统计结果,结合环境地质条件分析,按照干湿交替考虑,未受污染的地下水和土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性,对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有弱腐蚀性。

第三章相关规划及交通量预测

3.1XX城市规划

依据《XX县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XX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