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试题目生物山东卷解析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864376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72.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试题目生物山东卷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考试题目生物山东卷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考试题目生物山东卷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考试题目生物山东卷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考试题目生物山东卷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试题目生物山东卷解析版.docx

《高考试题目生物山东卷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试题目生物山东卷解析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试题目生物山东卷解析版.docx

高考试题目生物山东卷解析版

高考试题目生物山东卷解析版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课标山东卷)

●试题部分

相对原子质量:

H1C12O16Na23K39Mn55

第Ⅰ卷(必做,共8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处于分裂间期和中期的细胞数目大致相等

B.视野中不同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可能不相等

C.观察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可清晰看到赤道板和染色体

D.细胞是独立分裂的,因此可选一个细胞持续观察它的整个分裂过程

【解析】考查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时间的长短和染色体形态、数目的变化。

由于分裂间期时间长,所以绝大多数细胞都处于分裂间期,因此A项错误。

赤道板指细胞中央的一个位置,不是实际存在的细胞结构,所以看不到,C项错误。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时,细胞已死亡,因此看不到整个分裂的动态过程,D项错误。

答案:

B

2.4名受试者分别口服100g葡萄糖后,在180min内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a代表高胰岛素血症患者的血糖含量变化

B.4条曲线在前30min内血糖升高与肠道吸收有关

C.b在120min后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葡萄糖转化为糖原及非糖物质

D.c、d代表正常人的血糖含量变化

【解析】考查血糖平衡的调节。

4人在口服葡萄糖后,由于肠道吸收,他们的血糖浓度都会升高。

葡萄糖进入人体后的主要去向是氧化分解释放能量,多余的葡萄糖可转化为糖原或非糖物质,这两个途径受到胰岛素的促进,其结果是使血糖浓度降低,故A、C选项都不正确。

正常人的血糖浓度维持在0.8~1.2g/L,所以c曲线代表正常人的血糖浓度变化,而d曲线代表低血糖患者的血糖浓度变化。

.答案:

B

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

A.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B.物质流是循环的,能量流是单向的,信息流往往是双向的

C.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越多,消耗的能量就越多,人类可利用的能量就越少

D.信息传递有利于沟通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

【解析】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

生态系统的功能有三:

一是能量流动,具有单向不循环、逐级递减的特点;二是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的循环,该过程离不开生产者和分解者,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使组成生物体的元素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再通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返回无机环境;三是信息传递,信息传递有利于沟通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从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对一个生态系统来说,人类可利用能量的多少和所利用生物的营养级别有关,如果利用的是最高营养级的生物,则营养级越多,人类可利用的能量就越少;若人类能利用各个营养级的生物,则营养级越多,人类所利用的能量往往越多,因为这样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因此C项是错误的。

答案:

C

4.用某种药物饲喂动物,一段时间后测得实验组比对照组动物血浆中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增高。

该药物的作用可能是

A.增强血红蛋白的合成能力

B.提高血浆蛋白的含量

C.增加红细胞的生成数量

D.对红细胞有破坏作用

【解析】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正常情况下,不会出现在血浆中,服用某种药物后,血浆中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增高,说明该药物对红细胞有破坏作用,使红细胞破裂,释放出了血红蛋白。

答案:

D

5.下列选项中不能演替为森(树)林的是

A.西北干旱地区的典型草原

B.大兴安岭火灾后的林区

C.沂蒙山区的裸露岩地

D.黄河三角洲的弃耕地

【解析】考查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形成条件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森(树)林的形成需要比较丰富的降水,我国西北干旱地区降水比较稀少,不会发生草原→森(树)林的演替现象。

答案:

A

6.3月24日是世界结核病防治日。

下列关于结核杆菌的描述正确的是

A.高倍镜下可观察到该菌的遗传物质分布于细胞核内

B.该菌是好氧菌,其生命活动所需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

C.该菌感染机体后能快速繁殖,表明其可抵抗溶酶体的消化降解

D.该菌的蛋白质在核糖体合成、内质网加工后由高尔基体分选运输到相应部位

【解析】考查原核细胞的结构。

结核杆菌属于细菌,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成型的细胞核,也没有复杂的细胞器系统,如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但是原核生物有核糖体,故A、B、D皆错误。

答案:

C

7.DNA分子经过诱变,某位点上的一个正常碱基(设为P)变成了尿嘧啶。

该DNA连续复制两次,得到的4个子代DNA分子相应位点上的碱基对分别为U—A、A—T、G—C、C—G。

推测“P”可能是

A.胸腺嘧啶

B.腺嘌呤

C.胸腺嘧啶或腺嘌呤

D.胞嘧啶

【解析】考查链DNA分子复制时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及推理能力。

可用逆推法解答该问题,如下图:

答案:

D

8.以测定的CO2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研究温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光照相同时间,3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与30℃时相等

B.光照相同时间,在20℃条件下植物积累的有机物的量最多

C.温度高于2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开始减少

D.两曲线的交点表示光合作用制造的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的量相等

【解析】考查对植物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理解及识图分析能力。

“光照下CO2的吸收量”为净变化量或积累量,即“光合实际量-呼吸量”,“黑暗中CO2的释放量”为呼吸量。

由图可知,在3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与30℃时相等,都是3+3.5=6.5mg/h。

积累量最多的温度为25℃,此时光合作用实际量约为2.25+3.75=6mg/h,此后光合作用的实际量还在增加。

两曲线的交点表示呼吸量=净光合量,或者说光合量是呼吸量的两倍,不代表二者相等。

答案:

A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目前加碘食盐中主要添加的是KIO3

B.日常生活中无水乙醇常用于杀菌消毒

C.绿色食品是不含任何化学物质的食品

D.在空气质量日报中CO2含量属于空气污染指数

【解析】该题目考察了学生对于生活常识的了解。

食盐中加碘指的是加碘酸钾,A正确;医学上用于杀菌消毒的是75%的酒精,而不是无水酒精,B错误;绿色食品是指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而只要是物质就一定含有化学成分,C错;根据我国空气污染特点和污染防治重点,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总悬浮颗粒物,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质量日报的项目,D错。

综上所述,答案为A。

答案:

A

第Ⅱ卷

(必做120分+选做32分,共152分)(必做部分)

26.(17分)普通小麦中有高秆抗病(TTRR)和矮秆易感病(ttrr)两个品种,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实验小组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如下三组实验:

请分析回答:

(1)A组由F1获得F2的方法是____________,F2矮秆抗病植株中不能稳定遗传的占____________。

(2)Ⅰ、Ⅱ、Ⅲ三类矮秆抗病植株中,最可能产生不育配子的是____________类。

(3)A、B、C三组方法中,最不容易获得矮秆抗病小麦品种的是____________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矮秆抗病Ⅱ获得矮秆抗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获得的矮秆抗病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占____________。

(5)在一块高秆(纯合体)小麦田中,发现了一株矮秆小麦。

请设计实验方案探究该矮秆性状出现的可能原因(简要写出所用方法、结果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结合遗传规律考查育种相关知识。

A、B、C三组实验分别采用了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和诱变育种的原理。

A组F2中矮秆抗病植株有两种基因型,ttRR和ttRr,其比例为1∶2。

矮秆抗病植株Ⅱ是单倍体,高度不育,因此最有可能产生不育配子;通过秋水仙素或者低温处理,使其染色体加倍后,单倍体成为纯合的二倍体,该品种即为符合生产要求的品种。

C组为诱变育种,由于基因突变的频率很低,而且突变方向不确定,因此最不容易获得所需品种。

在高秆小麦田中出现矮秆变异有两种可能:

基因突变或者环境引起的变异,其中前者为遗传的变异,变异性状可以遗传给后代,后者为不遗传的变异,变异性状不能遗传给后代,根据这种不同,可以区分这两种可能。

答案:

(1)自交2/3

(2)II(3)C基因突变频率低且不定向

(4)秋水仙素(或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100%

(5)将矮秆小麦与高秆小麦杂交;如果子一代为高秆,子二代高秆∶矮秆=3∶1(或出现性状分离),则矮秆性状是基因突变造成的;否则,矮秆性状是环境引起的。

或将矮秆小麦与高秆小麦种植在相同环境条件下;如果两者未出现明显差异,则矮秆性状由环境引起;否则,矮秆性状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27.(16分)近期统计显示,癌症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的首要死因。

请根据提供的资料回答问题:

细胞类型

增殖代数

端粒酶活性

正常体细胞

50~60

癌细胞

无限

(1)体外分别培养某种癌细胞和正常体细胞,图中代表癌细胞生长曲线的是____________。

在体内,癌细胞可能侵袭周围正常组织,说明癌细胞具有______________的特性。

(2)细胞癌变后,膜表面会出现一些不同于正常细胞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会成为____________,引起机体的免疫应答,在应答中直接使癌细胞裂解的免疫细胞是____________。

(3)端粒酶是与染色体末端结构相关的一种细胞组分。

表中数据显示细胞癌变可能与端粒酶的活性有关,请完成下面的探究实验:

实验目的:

研究端粒酶与细胞癌变的关系。

实验材料:

癌细胞、端粒酶抑制剂,细胞培养液等。

实验步骤: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预测及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根据上述内容,提出一种治疗癌症的新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考查细胞癌变、免疫等有关知识和实验设计能力。

与正常体细胞相比,癌细胞最大的特点是具有不断分裂和易转移的能力,据此可以容易地解答第

(1)小题。

细胞癌变后本身成为免疫细胞的作用对象,这是因为它们具有了抗原性,这种抗原性是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决定的。

在免疫反应中能够使癌细胞破裂的是效应T细胞。

第(3)小题是个简单的实验设计题,解答时要特别注意对照原则,而且由于是探究实验,要对实验结果及结论进行分类讨论。

答案:

(1)a扩(分)散转移

(2)抗原效应T细胞

(3)实验步骤:

①将癌细胞分成A、B两组

②A组加入端粒酶抑制剂,B组不加,进行培养

③记录并比较A、B两组的增殖代数(分裂次数)

结果预测及分析:

A组比B组增殖代数减少,说明端粒酶与细胞癌变(连续分裂)有关;A组仍然无限增殖,说明端粒酶与细胞癌变(连续分裂)无关。

(4)抑制癌细胞中端粒酶的活性(或抑制细胞分裂)或免疫治疗(输入淋巴因子、DNA疫苗)

(选做部分)

共8题,考生必须从中选择2个物理题、1个化学题和1个生物题在答题纸规定的区域作答。

34.(8分)【生物——生物技术实践】

乙醇等“绿色能源”的开发备受世界关注。

利用玉米秸秆生产燃料酒精的大致流程为:

(1)玉米秸秆经预处理后,应该选用____________酶进行水解,使之转化为发酵所需的葡萄糖。

(2)从以下哪些微生物中可以提取上述酶?

____________(多选)

A.酿制果醋的醋酸菌

B.生长在腐木上的霉菌

C.制作酸奶的乳酸菌

D.生产味精的谷氨酸棒状杆菌

E.反刍动物瘤胃中生存的某些微生物

(3)若从土壤中分离产生这种酶的微生物,所需要的培养基为____________(按功能分),培养基中的碳源为____________。

(4)从生物体提取出的酶首先要检测____________,以便更好地将酶用于生产实践。

在生产糖液的过程中,为了使酶能够被反复利用,可采用____________技术。

(5)发酵阶段需要的菌种是____________,在产生酒精时要控制的必要条件是____________。

【解析】用植物秸秆生产酒精是利用微生物进行发酵的过程。

植物秸秆中的有机物主要是纤维素,需要纤维素酶才能将其水解成葡萄糖,腐木和反刍动物的瘤胃中纤维素丰富,因此这些地方的微生物都能分泌纤维素酶。

若从土壤中分离产生这种酶的微生物,所用的培养基为选择培养基,利用的唯一碳源为纤维素。

生产实践中反复利用酶的技术叫做固定化酶技术。

酒精发酵所用的菌种是酵母菌,产生酒精需要无氧条件。

答案:

(1)纤维素(酶)

(2)B、E

(3)选择培养基纤维素

(4)酶的活力(活性)固定化酶(固定化细胞)

(5)酵母菌无氧(密闭、密封)

35.(8分)【生物——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继哺乳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研发成功后,膀胱生物反应器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进展。

最近,科学家培育出一种转基因小鼠,其膀胱上皮细胞可以合成人的生长激素并分泌到尿液中。

请回答:

(1)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小鼠受体细胞,常用方法是____________。

(2)进行基因转移时,通常要将外源基因转入____________中,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常采用____________技术检测外源基因是否插入了小鼠的基因组。

(4)在研制膀胱生物反应器时,应使外源基因在小鼠的____________细胞中特异表达。

(5)为使外源基因在后代长期保存,可将转基因小鼠体细胞的____________转入____________细胞中构成重组细胞,使其发育成与供体具有相同性状的个体。

该技术称为____________。

【解析】考查基因工程的有关操作。

基因工程是指通过人工的方法,将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有目的地导入某一生物,使该基因能够在受体中大量地表达的一项技术。

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的常用方法是显微注射法,由于受精卵全能性最高,可以发育成一个完整的个体,因此常用作受体细胞。

基因检测常用的方法是DNA分子杂交术,该技术特异性强,而且非常灵敏。

为长期保存目的基因,可以采用克隆的办法,该方法中所采用的受体细胞一般是去核卵细胞,这是因为卵细胞比较大,容易操作,而且卵细胞营养丰富,容易发育成新个体。

答案:

(1)显微注射

(2)受精卵(或早期胚胎)受精卵(或早期胚胎细胞)具有全能性,可使外源基因在相应组织细胞表达

(3)DNA分子杂交(核酸探针)

(4)膀胱上皮

(5)细胞核去核的卵核移植(或克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