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水库降等论证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863012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50.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X水库降等论证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XXX水库降等论证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XXX水库降等论证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XXX水库降等论证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XXX水库降等论证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XX水库降等论证报告.docx

《XXX水库降等论证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X水库降等论证报告.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XXX水库降等论证报告.docx

XXX水库降等论证报告

工程咨询x级证书:

工程设计x级证书:

xx水库降等论证报告

(送审稿)

 

 

xxxxxxxxxx有限公司

xxxx年xx月

工程咨询x级证书:

工程设计x级证书:

xx水库降等论证报告

批准:

xxx

核定:

xxx

审查:

xxx

校核:

xxx

编写:

xxx

 

XXXXXXXXXX有限公司

xxxx年xx月

 

1概述1

编制目的1

编制依据及执行标准2

编制原则4

2工程现状5

水库现状5

工程地质结构8

地形、地貌、地震8

工程地质8

 水文地质条件8

大坝安全评价及结论9

大坝工程质量评价9

大坝防洪能力校核11

综合结论20

3水库降等理由21

原设计标准过高21

实际库容小于10万m322

结论23

4水库降等风险评估24

水库降等对环境的影响24

水库降等对经济的影响24

水库降等对社会的影响24

结论25

5水库降等后相关事宜处理26

水库降等后农田灌溉、防洪问题的处理26

水库降等后淤积泥沙处理26

水库降等后水库财产管理问题26

水库降等后水库管理人员安置问题26

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27

工程措施27

非工程措施27

6结论与建议29

结论29

建议29

附图

 

xx水库工程特性表

水库名称

xx水库

放水涵(隧洞)

型式

现浇砼圆涵

所在河流

xx河

进口底高程

管理单位

xx镇xx村

断面尺寸

Φ

所在地点

xx市xx区xx镇xx村

最大放水流量

m3/s

主管部门

xx镇人民政府

溢洪道

型式

正槽式

集水面积

底板高程

总库容

万m3

底宽

兴利库容

万m3

最大泄量

s

正常库容

万m3

洪水标准

设计

10年

竣工日期

1968年8月

校核

20年

主坝

实际

10年

坝型

均质土坝

效益

灌溉面积

万亩

坝顶高程

最大坝高

乡镇供水

/

坝顶宽度

水库下游影响

铁路

/

坝顶轴长度

125m

公路

大坝距下游xx路

副坝

村庄

距xx镇

坝型

/

人口

500人

坝顶高程

/

最大坝高

/

耕地

万亩

坝顶宽度

/

/

/

/

坝顶轴长度

/

/

/

/

工程概况:

xx水库位于xx省xx市xx区xx镇xx村,所在河流为xx河,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的小(Ⅱ)型水利工程。

工程枢纽地理位置位于东经xxx°xx′xx",北纬xx°xx′xx",距离xx镇人民政府。

水库集雨面积,干流长度812m,干流平均坡降%。

该水库1968年建成投入使用,2016年《xx省xx市xx区小Ⅱ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初步设计报告》对上下游坝坡进行了修整和衬护,对溢洪道进行了改造,枢纽建筑主要由大坝、溢洪道、放水涵组成。

经复核,设计洪水标准为1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20年一遇。

水库设计灌溉面积万亩。

大坝为均质土坝,坝顶高程为,最大坝高为,溢洪道进口为正槽式宽顶堰型式,堰顶高程,放水涵进口高程,内径为,采用现浇砼圆涵放水。

1概述

编制目的

xx水库始建于1968年01月01日,于1968年08月30日竣工验收并下闸蓄水,枢纽建筑物由大坝、溢洪道及放水涵洞三部分组成,水库大坝为均质土坝,坝体坐落于坚土层上。

据2014年《小型水库大坝注册登记申报表》,坝顶轴线长125m,坝高8m,设计总库容为14万m3,坝址以上流域面积。

经我司测量复核后,xx水库坝顶高程为,溢洪道底板高程为,水库坝顶轴线长125m,坝高,设计总库容为万m3,坝址以上流域面积,主河道长812m,平均比降%。

xx水库1968年建成投入使用以来,运行期间出现过坝面受损变形、坝体渗流、溢洪道坍塌以及输水管阻塞等险情,自2016年按照《xx省xx市xx区小Ⅱ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初步设计报告》的要求对上下游坝坡进行了修整和衬护,对输水涵以及溢洪道进行了一系列改造加固等处理,并通过验收,大坝安全性能得到保障。

但经我司现场查勘及查阅相关资料,复核结果表明xx水库实际库容不足10万m3,水库的灌溉、防洪功能达不到原设计要求,水库无管理用房。

并且按照渡汛要求,在有限的兴利库容条件下,汛期还要腾空库容,汛未难满蓄,往往致使水库灌溉供水不足。

从各方面考虑,xx水库不能正常发挥原设计功能效益。

根据水利部发出的18号令,颁布施行《水库降等与报废管理办法(试行)》的相关规定,宜对xx水库进行将等处理,以保证水库工程安全、节约运行维护成本和发挥相应效益。

编制依据及执行标准

1、法律法规及部委规章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10月1日施行,2016年7月修订);

(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8年1月1日实施,2016年7月2日修订);

(3)《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1991年7月2日,2011年1月8日第二次修订);

(4)《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1991]第78号,2011年1月8日《国务院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修订);

(5)关于印发《xx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标准化设计图集山塘工程分册(试行)》的通知(湘水函[2017]179号);

(6)《综合利用水库调度通则》(水利部水管[1994]106号);

(7)《水库降等与报废管理办法(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令第18号)

(8)《水库管理通则》(1980年11月22日颁布实施);

2、技术规范及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防洪标准》(GB50201-2014);

(2)《水库降等与报废标准》(SL605-201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44—2006);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水利工程水利计算规范》(SL104-2015);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水利水电工程水文计算规范》(SL278-2002);

(6)《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SL258-2017);

(7)《已成防洪工程经济效益分析计算及评价规范》(SL206-98);

(8)《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17);

(9)《水利水电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199-2013);

(10)《水库工程管理设计规范》(SL106-2017);

(11)《溢洪道设计规范》(SL253-2000);

3、技术文件及资料

(1)《xx省一般小Ⅱ型病险水库安全认定报告书》(xx市xx区xx局,2016年3月13日);

(2)《小型水库大坝注册登记申报表》(xx市xx区xx镇农业综合服务站,2016年07月27日);

(3)《xx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标准化设计图集山塘工程分册(试行)》(xx省水利厅2017年8月颁布实施);

(4)xx省xx市xx区规划局万分之一地形图;

(5)其他业主提供的技术资料。

编制原则

本次报告是在现有的工程设施下,参照《水库降等与报废管理办法》SL605-2013,针对xx水库进行降级的论证报告。

在论证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的原则,突出重点,采取有效工程措施确保xx水库安全降级,最大限度减轻因水库降等而产生的灾害。

具体原则如下:

(1)水库降级工程的实施,要从保障人民的利益出发,以确保下游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不受损失。

(2)水库降等时要严格执行有关水库降等规章条例,维护社会稳定。

(3)工程实施方案具体设计时需进行必要的工程勘测并复核河道水位,一方面保证排水安全,另一方面控制工程投资。

(4)工程实施方案要对水库降等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加以解决,同时还要进一步研究工程报废后的影响以及补偿措施。

 

2工程现状

水库现状

xx水库位于xx省xx市xx区xx镇xx村,大坝距离xx镇人民政府,距xx路,距长炼。

地理坐标为东经xxx°xx′xx",北纬xx°xx′xx"。

xx水库设计灌溉面积万亩,有效灌溉面积万亩,影响人口500人,是一座以防洪为主,并兼有灌溉、水产养殖等综合效益的小(Ⅱ)型水库。

xx水库始建于1968年01月01日,于1968年08月30日竣工验收并下闸蓄水,枢纽建筑物由大坝、溢洪道及放水涵洞三部分组成,坝体坐落于坚隔土层之上。

据2014年《小型水库大坝注册登记申报表》,坝顶轴线长125m,坝高,设计总库容为14万m3,坝址以上流域面积。

防洪标准为30年一遇设计洪水,300年一遇校核洪水,工程等别为V等,主要建筑物级别为5级,次要建筑物级别为5级,经过2008年水管体制改革后水库由xx镇xx村管理,水库主管单位为xx镇人民政府。

经实测,经我司测量复核后,xx水库坝顶高程为,溢洪道底板高程为,坝顶轴线长125m,坝高,设计总库容为万m3,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主河道长约812m,河床平均比降%。

xx水库于2016年进行了除险加固,其主要加固措施:

大坝上游坝面现浇C20砼块加固;下游坝坡采取了植草护坡措施,并在坝脚增设贴坡排水设施;设置了跨溢洪道控制段的交通桥1座,并夯实坝顶,以及铺设泥结石来改善交通出行;对溢洪道控制段基础进行了帷幕灌浆;进口段、控制段、泄槽段底板拆除重建现浇钢筋砼,两侧建砼挡土墙,在出口处设置消力池,护砌长20m的泄水渠并对其清淤;拆除了原输水涵进口卧管,改建为钢筋砼卧管及消力池;通过明挖拆除输水涵管,重建为以内径Φ315mm的PE管作为内衬外浇钢筋砼涵,并在输水涵出口重建消力池,消力池后的渠道改造长45m。

根据我司设计人员的现场查勘,xx水库运行现状情况如下:

现上游坝坡进行了C20砼护坡,表面平整,无大的裂缝,无大的冲沟和塌坑现象,上游游坝坡正常蓄水位以上和下游坝植被较好,具有较好的防护功能。

放水设施由涵管和卧管组成,输水涵位于大坝右侧,涵管为PE管外包钢筋砼结构,卧管位于大坝右侧上游山坡上,放水卧管为钢筋砼结构,放水孔径Φ315mm。

溢洪道为无闸门控制的正槽开敞式宽顶堰,梯形断面,已护砌,底宽3m,边坡坡比为1:

,堰顶高程。

xx水库无管护用房,无大坝安全监测设施。

xx水库现状1

xx水库现状2

上游坝坡

上游坝坡坡面

下游坝坡

坝顶

溢洪道

溢洪道泄水渠

工程地质结构

地形、地貌、地震

xx区属幕阜山余脉向汉江平原过渡地带,区内群峰起伏,矮丘遍布,河港纵横,湖泊众多,整个地势由东南至西北呈阶梯状向长江倾斜。

xx水库位于xx区xx镇xx村,坝址以上集水面积为,海拔高程35~40m。

依照《中国地震动参系数区划图》(GB18306-2015),本项目所在区域地震基本烈度小于Ⅵ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地震反应谱特征周期为。

工程地质

库区出露地层有冷家溪群、第四系。

冷家溪群(Pt2L)岩性主要以粉砂质板岩、泥质板岩、硅质板岩为主,其中硅质板岩呈较厚的夹层产出,岩石呈灰绿色,岩性较坚硬,不易风化。

第四系:

主要为全新河、湖沉积物,次为粘土、砂质粘土;亦有零星分布于山丘谷地的残、坡积物等松散沉积物。

 水文地质条件

含水层主要为冲积层孔隙潜水、残坡积层孔隙潜水和风化层裂隙水含水层。

冲积层孔隙潜水分布于小块冲积、洪积平原。

残坡积层孔隙潜水含水层主要由泥质板岩风化残坡积物组成,岩性为粘土、碎石土。

风化层裂隙水分布于残坡积层之下,岩性为全风化的泥质板岩。

隔水层:

泥质板岩深部岩石完整,基本不含水,为相对隔水层。

区内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

地下水径流主要受地形条件控制。

地下水沿风化层、节理裂隙渗透运移,在地势低洼处或途中受阻情况下,以泉水形式或散流形式排泄。

大坝安全评价及结论

2.3.1大坝工程质量评价

水库工程质量评价依据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xx水库工程原设计资料,水库运行过程中的除险加固补充设计资料及工程记录。

二是通过现场巡视、检查、复核建筑物的形体尺寸、外部质量以及运行情况等是否达到了原设计的要求和功能。

三是向参与工程建设的管理人员了解水库情况,调查结果如下:

1、坝体

坝顶较为平整,为泥结碎石路面。

上游坝坡由C20砼块加固,下游坝坡正常蓄水位以上和下游坝植被较好,具有较好的防护功能,坝坡未见明显渗漏现象。

2、坝基及坝区

大坝坝基座落在坚土层上,目前,坝基未见明显渗漏现象。

3、溢洪道

溢洪道及泄槽有衬砌,无垮塌,溢洪道控制段设有交通桥。

4、输水管道

输水涵管进口卧管无裂缝、渗水、堵塞、垮塌等损坏现象;输水涵出口流态正常,无杂物堆积现象。

5、其他

无管护用房,有简单的大坝安全监测设施。

表大坝现场安全检查情况表

安全检查部位

检查内容

坝体

坝顶

较为平整,为泥结碎石路面

防浪墙

上游坝坡

C20砼块护坡

下游坝坡

植被较好

坝脚

无渗漏

坝基

和坝区

坝基

无渗漏

坝端

坝体与岸坡连接处无裂缝、错动等现象;两岸坝端区无裂缝、滑动、崩塌、溶蚀、隆起、塌坑等

坝脚近区

无渗漏

坝端岸坡

坝岸坡较缓,无裂缝、滑坡等迹象;无隆起、塌陷或其他损坏现象

上游铺盖

无铺盖

输、泄

水洞(管)

引水段

钢筋砼卧管放水,较为完好

进水塔

(或竖井)

无进水塔

洞(管)身

PE管外浇钢筋砼涵无淤积、堵塞情况,运行良好

出口

流态正常

消能工

闸门

动力及启闭机

工作桥

溢洪道

进水段(引渠)

控制段(或闸室)

有衬砌,较为完好

泄槽

有衬砌,较为完好

消能工

对有闸门控制的情况

无闸门及工作桥

大坝防洪能力校核

流域几何特征参数

经实测并结合万分之一地形图量算,xx水库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主河道长约812m,河床平均比降%。

水库上游植被条件较好,水土流失较轻微。

工程等级及洪水标准

xx水库总库容万m3,不足10m3,根据《xx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标准化设计图集山塘工程分册》,xx水库为骨干山塘,工程等别为Ⅵ,建筑物级别为6级,确定设计洪水标准为1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20年一遇。

设计洪峰流量计算

项目区内无水文站、雨量站,属于无资料地区,设计洪水采用《xx省暴雨查算手册(修编版)》(xx省水利水电厅2016年编制,以下简称《手册》)计算。

1、设计暴雨的推求与查算

1)点暴雨、面暴雨的查算

据《手册》查算,年最大24小时暴雨平均值为110mm。

2)暴雨的时程分配

根据H24面和F,查图二十六、图二十七得各设计频率n2、n3。

根据《手册》中的暴雨公式:

H1=H24面×24n3-1×6n2-n3

H3=H24面×24n3-1×6n2-n3×31-n2

H6=H24面×24n3-1×61-n3

H12=H24面×24n3-1×121-n3

分别求出1、3、6、12小时的面暴雨。

根据《手册》中的概化雨型时程分配的百分数列表计算各时段的降雨过程,查《手册》图四十知该流域属产流分区第Ⅴ区,得初损Ιo=35mm,扣除初损Ιo,得时段净雨深R总。

地表径流深R上=R总×ψ〔ψ值查《手册》表(十一)得各设计频率时ψ〕。

xx水库坝址暴雨时程分配计算结果如下表:

表暴雨时程分配表

项目

P=5%

P=10%

n2

n3

H1

H3

H6

H12

2、设计洪水

1)求净峰流量Qm及汇流时间τ

根据公式:

其中F为流域面积(km2)、J为干流坡降、L为干流长度(km)。

水库坝址以上流域地植被较好,山坡较陡,查《手册》图四十一,用图中平均线公式计算得m。

计算Rt/t,根据时段净雨R上,自最大时段净雨开始,向前后相邻时段连续累加后,除以相应的历时,得Rt/t值。

用试算法求得净峰流量Qm及汇流时间τ:

2)用径流分配系数法求地面径流过程:

已知R上、Qm、F,则时段地面径流总量:

因此,选用径流分配系数表(十二)中峰量比与Qm/∑Qi接近的值进行分配,为了不使峰值偏低,应作适当调整。

然后用各时段分配系数分别乘以ΣQi,即得相应净雨深(R上)的地面径流过程Qi~t。

3)地下径流过程的计算:

地下径流深R下=R总-R上,由Qi~t过程可知地面径流过程底宽为B小时,以第T小时处为地下径流峰值:

按等腰三角形关系求地下径流峰值Qm地。

自Qm地开始每增减一个时段,其流量即减少一个△Q地=Qm地/B,于是得出Q0~t过程(即地下径流过程),Qi+Q0即得设计洪水过程线。

设计洪水见表,设计洪水过程线见表,设计洪峰流量见表。

表设计洪水计算表

项目

P=5%

P=10%

F

L

J

θ

m

Qm

τ

R上

∑Qi

Qm/∑Qi

R下

B

Qm地

△Q地

表设计洪水过程线表

T(h)

P=5%

P=1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设计洪水总量的计算

采用公式Wmp=R总×F×1000(m3)计算洪水总量。

得水库坝址各设计频率洪水总量详见表。

表洪水计算成果表

分区

Q

M

Wmp

P=5%

P=10%

3、合理性分析

由表,其洪峰模数与当地类似地区相符,计算成果合理。

调洪演算

1、库容曲线和泄流计算

经1:

10000地形图复核,库容曲线如表,图。

表xx水库库容曲线

水位(m)

35

36

37

38

39

40

41

库容(104m3)

面积(104m2)

由于xx水库缺乏资料,本次库容曲线,根据1:

10000地形图及实测资料推求得。

图xx水库水位-面积/库容关系曲线

水库溢流堰的形式为宽顶堰,进口底板高程,堰顶宽。

泄流量参照武汉水利电力学院编著的《水力计算手册》推荐的公式计算,如下式:

成果如表。

Q=mB

H03/2

式中:

Q—流量,m3/s

H0—堰上水头,m

B—为堰顶宽度

m—为流量系数,考虑侧收缩后取

2、调洪演算的基本原则

1)除溢洪道以外,其它输水设施(如灌溉涵)均不参与泄洪。

2)起调水位为正常蓄水位,以溢洪道的最大溢流能力泄洪。

3、调洪演算的基本方程

根据水量平衡原理,调洪演算的基本方程为:

(Qi+Qi+1)Δ(qi+qi+1)Δt=ΔV=Vi+1-Vi

式中:

Q―入库流量(m3/s)

q―出库流量(m3/s)

V―库容(万m3)

Δt―计算时段长(s)

i―时段编号

4、调洪演算

根据入库流量过程线、库容曲线和泄流曲线,利用调洪演算的基本方程,采用试算法求得xx水库20年一遇的洪水位为,10年一遇的洪水位为,详见表。

表调洪演算表

频率

P=5%

P=10%

时段

水位

河道

流量

溢洪道

流量

水位

河道

流量

溢洪道

流量

1

2

3

4

5

6

7

8

9

10

 

图 5%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图 10%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根据现状泄流规模条件下调洪计算结果,水库20年一遇校核洪水调洪后水库最高水位,低于大坝的坝顶高程,加上2016年大坝进行过除险加固,汛期时水库满足应急度汛的要求。

水库抗洪能力的复核

根据《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SL258-2017),抗洪能力复核主要是对水库大坝坝顶高程和溢洪道控制段顶部高程等挡水建筑进行复核。

1、水库大坝顶部高程复核

根据《xx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标准化设计图集山塘工程分册》,水库坝顶部高程等于设计洪水位与超高之和,计算式如下:

Z=Z0+RP+A

式中:

Z—水库大坝顶部高程(m);

Z0—设计洪水位(m);

RP—波浪爬高;

A—安全超高。

经计算,xx水库大坝顶部所需最低高程为,大坝坝顶现有高程,低于所需最低高程,建议增设防浪墙。

2、溢洪道控制顶部高程复核

根据《溢洪道设计规范》(SL253-2000)及《xx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标准化设计图集山塘工程分册》,控制段的顶部高程不得低于设计洪水位加安全超高,参照6级建筑物取。

因此,xx水库溢洪道控制段的顶部高程不得低于。

xx水库溢洪道控制段顶部现有高程为,满足要求。

3、水库运行管理

xx大坝有编制了防洪调度和兴利调度计划,有管护人员巡查监测大坝水量水位变化情况,制定了防洪应急预案和各项规章制度,并能较好的落实。

水库调度能严格按照县防汛办的指令执行,汛期能加强工程检查;加强值守和测报水位;加强与区水利局等有关部门的联系。

水库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总体上能做到及时维修和日常管理,2016年进行了除险加固。

主要建筑物巡视检查制度基本上能得到落实和执行。

综合结论

1、根据国家《防洪标准》(GB50201-2014),xx水库大坝设计洪水标准为1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20年一遇。

经复核,坝顶高程不满足规范要求,溢洪道泄流能力满足要求,洪水标准评定为B级。

2、坝基、坝坡无明显渗漏,渗流安全评定为A级。

3、大坝内外坝坡整体结构稳定,溢洪道无变形,无开裂现象,输水涵放水通畅。

结构安全性评定为:

A级。

4、水库有管护员对水库进行管护,设置了常规观测设施但无管理设施。

运行管理评定为较规范。

5、水库无金属结构,金属结构安全评价级别:

A级。

6、水库大坝所在地地震烈度小于Ⅵ度。

大坝抗震安全性级别评定为:

A级。

综上所述,根据《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SL258-2014)xx水库大坝安全性为B级,安全类别为二类。

3水库降等理由

原设计标准过高

据2011年《小型水库大坝注册登记申报表》,xx水库总库容万m3,属小Ⅱ型水库。

其设计洪水标准为3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300年一遇。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17),当山区、丘陵区水库工程永久性挡水建筑物的挡水高度低于15m且上下游最大水头差小于10m时,其洪水标准宜按平原、滨海区标准执行。

经复核,xx水库坝顶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