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练习题 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含答案50.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86246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81.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练习题 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含答案5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语文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练习题 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含答案5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语文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练习题 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含答案5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语文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练习题 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含答案5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语文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练习题 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含答案5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练习题 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含答案50.docx

《语文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练习题 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含答案5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练习题 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含答案50.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练习题 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含答案50.docx

语文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练习题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含答案50

一、初中语文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

1.学校正在开展“创新与发展”的主题活动,请你根据要求逐项完成以下任务。

(观点论述)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以创新为魂、因创新而成,一部政革开放史就是一部创新史。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指出,“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

(1)于是,“如何看待创新”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

请你围绕话题,发表议论,写出观点、理由及结论:

(80字以内)

________

(2)(故事链接)创新其实就是要摆脱定式思维的束缚,下图就是我国古代一个与创新思维有关的故事。

请你根据提示,简要叙写这个故事。

(60字以内)

________

(3)(对联续写)下面对联已写出上联,请你物绕活动主题,续写下联。

上联:

改革开放圆国梦

下联:

________

【答案】

(1)示例:

创新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历史证明,故步自封只会导致国家越来越落后;唯有创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让中国走向繁荣富强。

所以,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2)示例:

一群孩童在玩耍,一个小孩不小心掉入盛满水的水缸中。

当其他小孩不知所措时,司马光搬起大石头砸破水缸,水流出来,小孩获救了。

(3)创新发展谱华章/迎辉煌

【解析】【分析】

(1)阐述观点时不要脱离“创新与发展”的主题。

可从“要不要讲创新”“创什么样的新”“如何把握创新”“创新与发展的关系”等角度发表议论,写出观点。

如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不竭动力,过去二轻的改革和发展靠创新,今后高起点发展仍离不开创新。

创新依靠发展,发展离不开创新,它们的关系相互承接,互为因果。

创新是播种机,发展是宣言书。

企业只有在深入调查市场需求的情况下,精心筛选品种,使其成长壮大,那么就能宣告发展也在其中了。

这样才能有助于形成创新一发展一再创新一再发展的良性循环。

(2)首先要仔细观看插图,可从周围环境、人物穿着、人物行为等推断图片中的人物名字。

进而推断所描绘的故事情节的内容和故事的名字。

然后把画面上的内容分层次或方位用描述性语言表达出来。

由小孩从缸中爬出分析,很容易想到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叙述故事时语言要生动流畅,真切感人。

(3)上联“改革开放圆国梦”整体上是个主谓宾结构。

“改革开放”又是并列结构。

在内容上下联要阐明“创新发展”的意义。

此题答案示例为:

创新发展谱华章/迎辉煌。

故答案为:

(1)示例:

创新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历史证明,故步自封只会导致国家越来越落后;唯有创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让中国走向繁荣富强。

所以,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2)示例:

一群孩童在玩耍,一个小孩不小心掉入盛满水的水缸中。

当其他小孩不知所措时,司马光搬起大石头砸破水缸,水流出来,小孩获救了。

(3)创新发展谱华章/迎辉煌。

【点评】

(1)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多读、多看、多听、多练,逐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答这样的题就非常的容易。

本题没有统一答案,只要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2)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答图文转换题观察图片是关键,一定要认真观察图片,然后把图片上诸多信息综合起来分析,必要时还需由图片信息进行联想,然后用简洁、恰当的语言表述出来。

(3)本题考查拟写对联的能力,拟写对联的要求是:

①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②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③位置相同,词性相对。

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④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2.根据你的理解,仿照画线的部分,将下面这段话补充完整。

在人生短暂而漫长的路途中,给你快乐的也许是你的朋友,让你美丽的也许是你的追求,令你________,但是,使你温暖的必定是你的母亲。

她用她的身体为你阻挡着寒气袭人的风霜,更用她的________;母亲永远是你的灿烂阳光。

【答案】充实的也许是你的事业;爱心为你消除了成长中的烦恼(智慧为你化解了一次又一次的迷惘)

【解析】【分析】分析“给你快乐的也许是你的朋友,让你美丽的也许是你的追求”这两个句子,可知这两个句子的句式是:

给(让)之类的介词+你+快乐、美丽等类的形容词+也许是+你的什么。

接下来就是选择话题,可以是事业、可以是个性、可以是特长等。

如让你充实的也许是你的事业,使你骄傲的也许是你的善良等。

分析“她用她的身体为你阻挡着寒气袭人的风霜”,这个句子,可知这个句子的句式是:

她用她的+身体等名词+为你做什么。

如她用她的爱心为你消除了成长中的烦恼。

(她用她的智慧为你化解了一次又一次的迷惘)等。

故答案为:

充实的也许是你的事业;爱心为你消除了成长中的烦恼(智慧为你化解了一次又一次的迷惘)。

【点评】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

解答“仿写”题要四注意:

①话题:

是沿用原来话题,还是变换话题。

②修辞:

题干对修辞有无限制,例句使用了何种修辞。

③句式:

主要审清例句是单句还是复句,如果是复句,属何种复句,仿写句子要与例句尽最大可能保持一致。

④内容:

例句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有何内在联系,这对仿写句的内容隐含了哪些要求。

3.请仔细观察这幅漫画,描述其内容并揭示寓意,100字左右。

不同步

【答案】画面里是一个身体被分割为两截的人:

他的上半身身体肥壮、西装笔挺,趾高气扬地打着电话,远远走在前面,衣服上写着“生活水平”四个字;后面是正在艰难追赶的下半身,破破烂烂的裤子上写着“道德标准”四个字。

寓意:

漫画揭示了在当今社会,有的人生活水平提高了,但自身的道德修养不能同步的现象。

【解析】【分析】漫画就是在简单的构图中承载着深刻的思想内涵。

漫画多从生活现象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象征、寓意等手法,表现为幽默、诙谐的画面,借以讽刺、批评(多以讽刺为主)或歌颂某些人和事,启迪人们领悟深奥的道理(寓意)。

故答案为:

画面里是一个身体被分割为两截的人:

他的上半身身体肥壮、西装笔挺,趾高气扬地打着电话,远远走在前面,衣服上写着“生活水平”四个字;后面是正在艰难追赶的下半身,破破烂烂的裤子上写着“道德标准”四个字。

寓意:

漫画揭示了在当今社会,有的人生活水平提高了,但自身的道德修养不能同步的现象。

【点评】本题考查分析漫画内容和寓意。

答题时应注意,解答漫画题,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认真看图,这是解答好漫画题的前提条件;二是审读寓意,这是解答漫画题的关键所在;三是准确找出题中的有用信息,这是解答好漫画题的基础。

最关键的是审题,审题可以理解漫画的寓意,通过所褒贬的社会现象悟出其中蕴涵的道理,从而正确解题。

4.口语交际与语文综合运用

初中三年,时光匆匆过。

九年级某班将在毕业之前举行一次以“献给老师的歌”为主题班会活动,请你参与并解决以下问题:

(1)同学们要在班级门口张贴一副赞美老师的对联,请你根据具体内容,把这副对联补写完整,每空只填入一个表示数量的字。

横批:

①________年树人

上联:

一支粉笔,②________袖清风,启迪③________秋智慧;

下联:

④________尺讲台,四季沐雨,传递万世文明。

(2)同学们将在毕业纪念册上给各学科老师写下富有学科特征的个性留言,请你参考下面两则留言,给语文老师也写上一句。

致数学老师:

无论我们怎样加减乘除,都算不完您的无私奉献。

致历史老师:

感谢您以渊博的学识带领我们纵览上下五千年的文明画卷。

致语文老师:

________。

(3)请将下面语句用楷书准确、规范地抄写在横线上。

有志者,事竟成;苦心人,天不负。

【答案】

(1)百;两;千;三

(2)诗词歌赋,写不尽我们对您的敬爱。

(3)有志者,事竟成;苦心人,天不负。

【解析】【分析】

(1)根据题干可知,对联是赞美老师的,要求补写的是表示数量的字。

横批根据老师职业的特点,可想到“百年树人”;上联表现老师的清贫,可想到“两袖清风”;下联表现老师的职业特点,可想到“三尺讲台”。

据此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个性留言的拟写。

阅读所给的示例,可以看出所谓的“个性留言”,就是要能突出老师的学科特点,做到与众不同。

所以写给语文老师,要用语文学科里的知识点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

(3)此题考查学生的书写能力。

书写时做到正确、工整、美观即可。

注意书写时将字写在田字格中间,大小要合适。

注意“竟、负”这两个字的结构,不能在方格中把这两个字写得太长,要做到字体方正。

故答案为:

(1)百;两;千;三;

(2)诗词歌赋,写不尽我们对您的敬爱;(3)有志者,事竟成;苦心人,天不负。

【点评】

(1)本题考查拟写补写对联。

答题时应注意,一副标准的楹联,它最本质的特征是“对仗”。

当它用口头表达时,是语言对仗,当它写出来时,是文字对仗。

语言对仗的含义是什么呢?

通常我们提到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平仄相拗、句法相同这四项,四项中最关键的是字数相等和平仄相拗,这里的字数相等,不同于英语的“单词数”相等,其实质上是“音节”相等。

(2)此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

本题考查句子的衔接和续写。

补充句子要遵循原则:

话题要一致,上下文衔接得体;结构、句式要一致;注意修辞、手法等的运用。

(3)此题考查学生正确书写汉字的能力。

书写时要注意和题干保持一致,正确无误;尽量使用楷书字体书写,确保书写美观。

标点符号也要正确无误。

5.阅读下面材料,回答后面问题。

【材料一】2018年10月25日,一对老人把自己儿子儿她告上法庭,要求其支付“带孙费”。

2016年7月~2017年6月,孙女一直由爷爷奶奶抚养,儿子儿媳未恰当履行抚养义务,最终,法院判决被告支付原告垫付的抚养费2600元。

其实,所谓“带孙费”也并非照看孙女的劳务费,而是此前两位老人为孙女垫付的抚养费(如日常开支,幼儿园花费等)。

【材料二】

【材料三】“现在老年人因为隔代带养带出情绪问题的,还真不在少数。

每天接诊的三四十个睡不着的老人中有三成都跟带孩子有关。

”一家睡眼治疗中心的医生表示。

数据显示在我国2岁半以下的儿童中,主要由祖辈照顾的比例达到60%~70%,3岁以上占40%,老人成为带孩子“主力军”。

只是出于慈爱之情的照看,未必能换来含馅弄孙的天伦之乐,恐怕也有许多劳苦和辛酸。

这一现状折射出当下一些年轻人在经济和家务上双重“喷老”的问题。

【材料四】在一次随机的街头采访中,30位老人里有17位老人表示自己是主动要求帮儿女带孩子,另外,有9位老人说是“被要求”帮忙带孩子。

石家庄一位带孩子的姥姥在采访中表示,现在社会竞争压力大,小两口工作忙,很不容易。

(1)请简要概括【材料一】的新闻内容。

(2)用说明性语言简要介绍【材料二】的画面内容。

(3)针对以上材料,你们班举办了一场辩论会,辩题是“老人该不该要‘带孙费””。

反方认为“老人不该要‘带孙费’。

因为老人帮子女带孩子,一是出于对孙辈的喜爱,二是可以享受天伦之乐,三是更能体谅到年轻人打拼不易。

”作为正方的发言代表之一,你将如何反驳反方呢?

【答案】

(1)一对老人状告儿子儿媳,要求其支付“带孙费”,获得法院支持。

(2)画面中,右边一位中年妇女一手叉腰,一手指着左边一位老人和小孩指责:

“没有照顾好孩子!

”,小孩惊恐地看着中年妇女,左边老人双手摸着小孩的头,紧张得满头大汗。

(3)我方认为“老人应该要‘带孙费’”。

因为老人帮子女带孩子,一是付出了时间和心血,二是会带出情绪问题,三是出于慈爱之情的照看,未必能换来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也会有许多劳苦和辛酸。

【解析】【分析】

(1)这则新闻的导语是第一句话,核心事件是:

一对老人把自己儿子儿她告上法庭,要求其支付“带孙费”。

事件的结果是:

获得法院支持。

把这些内容整合在一起即可。

(2)首先要认真观察画面,看画面画的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说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