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萧山三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86243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84.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三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三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三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三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三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三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三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杭州市萧山三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三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三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萧山三中高一年级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卷

学科:

历史满分:

100分考试时间:

90分钟

考生须知:

1、本卷共8页;

2、本卷答案必须做在答案卷上,做在试卷上无效;

第I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

“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

”中国人强调姓所反映的实质是(  )

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B.家族宗法观念浓厚

C.个人观念淡漠D.专制王权强大

2.秦始皇作为“千古一帝”,在其统一后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中,革除东周以来政治弊端的重要决策是(  )

A.建立刺史制度B.确立三公九卿制

C.推行郡县制D.开创皇帝制

3.《武帝纪》载:

(元封五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

”以此推测这“元封年”应该属于(  )

A.秦朝B.汉朝C.宋朝D.元朝

4.下列中国古代官职中主要负责处理财政事务的是(  )

A.秦朝的郡尉B.汉代的刺史

C.宋代的三司使D.元朝的“国师”

5.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说明(  )

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君权加强相权削弱D、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6.“这种权力的三分以及高官们在各自机构内分享领导权的做法,确保了皇帝以下高层官僚的分权和制约。

”费正清的这段话主要评价(  )

A.三省六部制B.行省制C.内阁制D.军机处

7.“即承旨诸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史学家赵翼所描述的这一机构应该是(  )

A.尚书省B.中书省C.宣政院D.军机处

8.物产富饶、地理位置重要的浙江在近代史上较早遭受侵略。

不平等的《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被迫在浙江开放的通商口岸是(  )

A.杭州B.温州C.镇海D.宁波

9.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说:

“新约规定,天旋地转。

”因为这个条约不仅把“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之”,而且“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

黄遵宪信中的“新约”是指(  )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0.近代西方列强曾在中国攫取了大量的侵略权益,其先后顺序是(  )

①军舰有权巡查贸易②协定关税③各国派兵保护使馆界④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

A.②①③④B.②①④③

C.②④①③D.③④②①

11.下面是甲午战争期间中日双方参战士兵体格调查表.据此可推知(  )

年龄(岁)

身高(cm)

体重(kg)

胸围(cm)

呼吸伸缩差(cm)

肺气容量(mL)

握力(kg)

日兵

21.4

165.1

60.88

84.95

10.36

3631

41

清兵

29.8

166.65

54.75

89.5

10.24

3129

31

A.清军战斗素养落后日军B.军人体质决定战争结局

C.清朝不够重视军队建设D.清军战斗精神不及日军

12.19世纪末,一位美国商人来到中国。

此时,他可能(  )

①按中美协定税率交纳商货的关税②参观英人在重庆开设的工厂

③在各国“势力范围”内自由贸易④到北京东交民巷拜访驻华使馆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3.学者费正清曾断言:

辛亥革命建立的新政体是覆盖在旧中国上的薄薄的一层皮,它距离中国民间社会极其遥远。

可见,该学者认为当时(  )

A.中国民主革命力量不足B.辛亥革命缺乏群众的支持

C.中国应该实行社会改良D.共和制难植根于中国社会

14.宣统三年(1911年)的某一天,清廷忽然接到广东省地方高级官员的电报:

“省城乱党潜图起事,三月二十九日猝有匪徒多人轰击督署。

”电报所说的事件是(  )

 A.武昌起义 B.秋收起 

C.黄花岗起义 D.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15.“自去年武昌起义三数人登高一呼,万峰响应。

义旗一指,各省景从,不及旬日之劳,……四千六百九年(注:

以汉族始祖黄帝降生之年为元年的一种纪年法)之旧物光复于一朝,扫二百六十六年之淫威尽除于一旦。

”——《今日之日》,《申报》,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一报道应该发表于哪一年(  )

A.1921年B.1912年C.1945年D.1949年

16.《中国国民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宣言》中称,民族主义是被征服民族抵抗战胜民族,“是以本党之民族主义主张融合与此人类四分之一人口,以与战胜民族反抗”。

“四一二”政变后,蒋介石由支持转而压制民众,摧残民众团体。

这反映了(  )

A.国民党趋向政治独裁B.国共两党开始出现利益分歧

C.资产阶级反侵略失败D.中共民主革命目标发生变化

17.1933年7月,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批准,将每年8月1日定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与这个节日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武昌起义B.秋收起义C.南昌起义D.红军长征

18.聂荣臻元帅在回忆革命年代的某一时间点时,曾非常中肯地说:

“让毛泽东重新出来领导,已经提到了中国革命的议事日程了!

”这一时间点应发生于(  )

A.秋收起义之后B.长征途中

C.抗日战争爆发之时D.西安事变之后

19.1937年,八路军将领陈赓在日记中写道,这是“中日开战以来最大的第一次的胜利。

这一胜利虽然是局部的,但在政治上的胜利是无穷的:

1.证明我党的主张正确;2.只有积极地采取运动战、游击战、山地战,配合阵地战,抄袭敌人,才能胜算”。

这次“胜利”是(  )

A.淞沪会战B.平型关大捷C.台儿庄战役D.枣宜会战

20.歌曲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歌能证史”,以下都是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传唱甚广的歌曲,按反映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十送红军》:

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秋雨(里格)绵绵,(介支个)秋风寒

②《国民革命歌》: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

③《解放区的天》:

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

④《毕业歌》:

同学们,大家起来,担负起天下的兴亡!

听吧,满耳是大众的嗟伤!

看吧,一年年国土的沦丧!

A.②①③④B.②①④③C.①②④③D.①③②④

21.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孙中山像和国旗经常出现于抗战建国纪念日、国庆节等纪念活动,这反映了(  )

 A.国民党坚持一党独裁专制  B.中共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国共两党达成和平建国共识 D.第二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

22.历史上的标语口号浓缩地表现着不同时代的内容和特征,下列标语口号按其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打倒列强,除军阀” ②“停止内战,一致抗日”③“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C.③②①④D.④③①②

23.1937年12月17日,蒋介石在《我军退出南京告国民书》中说:

“敌如欲尽占我四千万方里之土地,宰割我四万万之人民,所需兵力,当为几何?

敌之武力,终有穷时。

”这表明蒋介石(  )

A.仍然在坚持片面抗战路线  B.对中日国情已经有所认识

C.意在为南京沦陷寻找借口  D.正确分析了中日双方形势

24.1938年7月,国民政府在武汉召开第一届国民参政会,包括了国民党、共产党、其他小党和无党派人士在内的一百多名代表出席会议。

这次会议的召开(  )

A.意味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形成 B.标志着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C.体现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展 D.表明国民政府已迁至武汉

25.“在黄河两岸,游击兵团,野战兵团,星罗棋布,散布在敌人后面;在万山丛中,在青纱帐里,展开了英勇血战!

”这是《黄河大合唱》中的一段朗诵词。

它描述的主要是(  )

A.北伐战争B.红军长征的斗争

C.三大战役D.八路军的敌后抗日斗争

26.下列关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叙述,确切的是(  )

①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②讨论了国名、国旗、国歌等问题③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④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A.①②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7.根据我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要以不违背我国宪法和法律的基本原则为前提,在此基础上根据地方实际采取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

这表明我国的民放区域自治(  )

A.是中央领导下的地方自治B.强调权利与义务统一

C.是符合国情的民族政策D.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力

28.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原主席成思危说:

“西方的政党制度是‘打橄榄球’,一定要把对方压倒。

我们的政党制度是‘唱大合唱’。

”这里的“大合唱”指的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各民主党派直接参与政府管理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民主党派在新中国取得合法地位

29.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的两大原则是(  )

A公平公正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B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C.人民代表大会原则和民主集中原则

D.社会主义原则和民主集中原则

30.请根据评价把以下事件对应填写在表格内,以梳理周总理对新中国外交的卓越贡献(  )

①会见基辛格②万隆会议③和平共处五原则④日内瓦会议

主要事迹

评价

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

在国际会议中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为中美关系正常化打基础

A.①②④③B.③④②①C.④③①②D.③②①④

31.尼克松回忆1972年的经历时说:

“我在北京逗留了一个星期,这也是改变历史的一个星期。

”下列重大事件发生在这个星期的是(  )

A.中美的“乒乓外交”B.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D.《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

32.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回顾新中国外交成就时说:

“这是国际关系史上的重大创举.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既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

”他评论的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不结盟政策提高了中国的威望

C.万隆亚非会议成功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3.“这个会议的召开,反映了最近时期以来在世界的这个地区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也反映了亚非各国要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同时以平等的地位同世界上其他国家友好合作的日益坚强的愿望。

”这个会议是指(  )

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

C.亚太经合组织会议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34.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的会议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五大D.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35.实现祖国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②《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通过 ③两岸“三通”终于变成了现实④通过“九二共识”

A.②①④③B.①②④③C.①②③④D.①④③②

第II卷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36.正确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是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陵夷迄于幽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