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通空调注册工程师考试讲解.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861201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暖通空调注册工程师考试讲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暖通空调注册工程师考试讲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暖通空调注册工程师考试讲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暖通空调注册工程师考试讲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暖通空调注册工程师考试讲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暖通空调注册工程师考试讲解.docx

《暖通空调注册工程师考试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暖通空调注册工程师考试讲解.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暖通空调注册工程师考试讲解.docx

暖通空调注册工程师考试讲解

主要内容

空调建筑热工要求

空调舒适性与设计参数选择

焓湿图与空气处理过程

空调负荷计算

空调方案选择

气流组织选择与计算

空调水系统

空调设备性能、选择和相关标准

空调节能问题

空调消声减振问题

空调监测和控制问题

空调防火设计问题

答题注意事项和模拟题讲解

讲解的重点

重要的概念和知识点;

相关规范的一些重要规定;

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容易忽视和出错的问题;

节能环保的一些重要问题;

建立知识点的逻辑关系;

知道如何做、为什么?

1 空调建筑热工要求

1.1 建筑围护结构的一些热工特性

玻璃的吸收率主要取决于Fe2O3的含量;

长波辐射(低于120℃)不能穿透玻璃;

从空气中进入透光材料时,折射率总是大于1;

遮阳系数SC的定义,可能为1或大于1;总遮阳系数=分遮阳系数相乘;

Low-e膜的作用:

减少辐射传热,而不是减少SC,双层玻璃之间。

1.2 工艺性空调的建筑热工要求

“暖通设计规范”:

与恒温精度有关,与地区无关,有热惰性D要求;比公建节能标准低

1.3 舒适性空调的建筑热工要求

应满足公共建筑与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规范要求。

注意点:

     

热工要求与气候区、体型系数、窗墙比有关;

窗的遮阳系数限值包括了外遮阳系数;

不满足限值要求时,可以采用权衡法判断,参照建筑的概念;

外窗和玻璃幕墙的气密性的要求:

外窗4级和玻璃幕墙:

3级。

1.4 全国性与地方性规范的差异问题

例如全国和北京市的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规范明显不同。

从严原则,从新原则。

2空调舒适性与设计参数选择

(1)

2.1 空调舒适性影响因素

    人体的冷热感与温度、湿度、风速、内表面温度、活动量、衣着、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等因素有关;湿度的影响与温度有关。

2.2 空调舒适性的评价方法

    热舒适性指标:

    PMV:

预计平均热感觉指数,7级:

+3~-3;

    PPD:

预期不满意百分率;

    PMV=0相当于PPD=5%;

 规范要求:

PMV=±1(PPD≯27%),±0.5(10%)

2空调舒适性与设计参数选择

(2)

2.3 空调室内设计参数的确定

    工艺性空调:

按工艺需求确定;

     舒适性空调:

(暖通设计规范、公建节能设计规范、建筑节能规定)

            夏季:

22~28℃,40~65%;25℃,设定值不低于26℃。

      冬季:

18~24℃,30~60%;20℃

      办公新风量:

30m3/(h.人)

综合考虑:

投资、能耗、环保、舒适、健康,对于无人员长期停留的情况。

防止设计参数过高!

舒适=健康?

高参数要求=高档次?

确定房间新风量的因素:

人员需要、补充排风、正压要求、稀释污染溶度;

确定房间新风量的方法:

这些风量相加?

确定全空气空调系统新风比的方法:

Y=X/(1+X-Z),三者关系?

办公楼排风与新风的关系?

2.4 空调室外计算参数:

 

   空调室外干球温度、湿球温度、日平均温度、度日数

3 焓湿图与空气处理过程

3.1 基本公式应记牢,适用条件、参数单位

     h=1.01t+d(2500+1.84t),(kJ/kg干空气),d的单位:

kg/kg干空气,应用,基点:

0℃;热湿比:

(kJ/kg)

3.2 焓湿图的特点

注意焓湿图的大气压,不同大气压处理过程的区别;

相同干球温度和相对湿度,压力减小:

露点温度相同,d增大;

平行线:

等温线不平行、等焓线和等d线平行;

任意两个参数能确定状态点吗?

湿球温度和焓不相交,因此是例外;

干球温度、湿球温度、露点温度的相对关系;tg低于0℃时存在ts?

直接蒸发冷却空调能够使送风温度低于湿球温度吗?

露点温度?

3.3 热湿处理过程

牢记主要处理过程变化和热湿比值:

表冷器冷却、转轮除湿机、循环水喷雾加湿(低温水喷淋过程)、蒸汽加湿、加热器。

处理过程一定是直线吗?

混合计算:

图解法和计算法;饱和线上的两点混合?

露点和机器露点的区别;

3.4 主要加湿方法与特点

湿膜加湿

电极式加湿(水位控制加湿量,不能用纯净水)

电热式加湿(用软化水)

超声波加湿(用软化水)

喷水加湿

干蒸汽加湿

3.5主要除湿方法与特点

加热除湿:

  对温度没有要求的情况;

冷冻除湿:

 

  适用于露点温度>4℃;

转轮除湿:

 

  露点较低,再生温度:

120~140℃;

溶液除湿:

 

  除湿量大,露点较低,单一过程处理,氯化钙、氯化锂、溴化锂、三甘醇等,再生温度50~60℃。

4 空调负荷与计算

4.1 基本概念

    得热量与冷负荷的关系、室温恒定除去热量;空调负荷与能耗关系;

4.2 空调区得热量组成

    围护结构传热、外窗的太阳辐射热、人体散热量、照明散热量、设备管道散热、渗透空气带入的热量、散湿过程的潜热量。

(稳定负荷)

4.3空调系统冷负荷的影响因素

    建筑形状、围护结构热工状况、室内发热量、系统方案、运行方式。

4.4 空调湿负荷组成

    人体散湿量、渗透空气带入的湿量、化学反应散湿量、湿表面散湿量。

4.5 房间负荷与系统负荷

附加冷负荷:

管道温升、风机温升、新风负荷;

空调负荷与空调方式有关吗?

安全系数问题?

多个房间空调系统负荷的计算方法:

各房间最大负荷相加or综合逐时负荷最大值?

4 空调负荷与计算

4.5 空调冷负荷计算

施工图空调冷负荷应逐项逐时计算;

谐波反应法和冷负荷系数法(传递函数法);

考虑室内设备的同时使用系数、设备的功率因数、人员的群集系数

间歇运行应考虑间歇附加;

计算时刻t和作用时刻t-ε的区别;

围护结构传热量计算时的室外计算温度:

        外窗:

室外逐时温度:

  外墙和屋顶:

室外逐时综合温度;

与非空调邻室的隔墙楼板:

邻室平均温度

地面冷负荷计算:

舒适性空调的地面传热冷负荷可以不算;工艺性空调计算2m以内;

邻室温差大于3℃时,应计算隔墙和楼板传热冷负荷。

4.6 空调热负荷计算

与采暖计算方法相同,但冬季室内计算温度应采用冬季空调计算温度;

人员散湿量对热负荷的影响不考虑,计算新风加湿量时应考虑;

4.7 送风量计算

  图解法和计算法;

5 空调方案比较与选择

5.1 主要空调方案

 

5 空调方案比较与选择

(2)

5.2 空调方案评价指标

可行性

经济性:

一次投资+运行费用(全面、包括运行管理)

能耗:

运行能耗+生产能耗

调节性

可操作性

可靠性:

环保性:

制冷剂、温室效应、污染排放;

资源消耗:

美观性:

安全性:

舒适性:

 

   抓住主要因素。

   

5空调方案比较与选择(3)

5.3空调方案比较的一些问题

设计方案优选十分重要,不能轻视;

没有最好,只有最合适,任何方案都不可能是通用最佳的,都有一定的适用条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应综合比较,多参数和生命周期评价;

既要采用新技术、又要防止盲目“追新”;

空调冷机的安装功率与实际能耗是不同的;

空调系统不是越复杂越好、越贵越高档;

5.4一次回风与二次回风的适用条件

    二次回风:

 送风温差小、湿度要求较高,二次再热量较大的情况;

5.5变风量空调系统的特点:

     比CAV节能、投资高、新风量调节困难、噪声较大、温控精度不高;

5.5水环热泵空调系统

    冬季采暖地区、内区较大且有稳定的余热,噪声较大。

    暖通设计规范的水温规定:

15~35℃(规范与节能技术措施规定矛盾)

5.6溶液除湿空调系统:

 

    适合有余热利用的场合、干燥气候区,不适合间歇运行;

5.7风冷和水冷谁更节能?

   水冷方式通常更节能?

应具体分析,在相同气候条件下水冷的冷水机组效率高于风冷。

5.8风机盘管+新风系统:

   一次投资较低,通常比CAV和VAV系统节能,房间可单独控温,但存在漏水的隐患。

       

6气流组织设计

6.1气流组织设计应考虑的因素

        温湿度参数要求、允许风速、噪声标准、空气品质、ADPI要求、室内温度梯度、建筑物的特点(高度)、设备散热情况、工艺设备布置情况、舒适性等;

6.2送风方式及送风口选型规定

  一般情况:

百叶风口侧送;有吊顶:

散流器;要求高:

孔板送风;高大空间:

喷口送风、地板送风:

分层空调(10m+10000m3);低温送风口:

比露点高1~2℃。

6.3送风温差和换气次数的规定(舒适与节能的矛盾)

舒适性空调:

通过冷负荷计算确定;送风温差尽可能大!

送风高度<=5m,送风温差:

5~10℃;

送风高度>5m,送风温差:

10~15℃;

换气次数不宜小于5次/h(高大空间除外)

工艺性空调:

按温控精度确定送风温差和换气次数。

6.4基本概念

空调送风不等温射流,等温射流的阿基米德数=0,

阿基米德数表示射流的弯曲程度;

6.5送风射流计算:

侧送风射流射程X>A-0.5m,

6.6地板下送风的特点

   减少空调负荷,但送风温差减少,风机能耗增加。

6.7变风量末端调节最小送风量

   应考虑最小新风量,最小换气次数;

7空调水系统

9.1 水泵备份的规定

    严寒或寒冷地区,不超过3台时,宜设置备份。

9.2 两管制与四管制的适用条件

    尽可能不用四管制, 四管制:

 全年运行中供冷供热频繁切换或同时使用。

9.3一次泵的台数应与冷水机组台数对应

9.4冬夏季循环泵兼用问题

    不宜兼用!

9.5 定压方式、定压点压力规定

    宜膨胀水箱定压;系统最高点压力高于大气压5KPa,如果膨胀管直接接到循环水泵入口,应附加最高点到水泵入口的流动阻力。

否则流动后可能会出现倒空。

9.6 补水点压力

    比静压高3~5m;

9.7 变频定压方式是否节能?

9.7一次泵和二次泵

   二次泵不一定比一次泵节能;

9.8空调冷凝水管的规定:

   水封、坡度、管材、接口、保温。

(支管0.01,干管,0.003)

9.9系统调节

变频调节的节能原理:

流量减少,水压减少。

带电动阀温控的风机盘管,不变频的情况下,水系统节能不显著。

9.10水泵多台并联运行问题

    是否衰减?

单台运行问题。

8空调设备性能、选择和相关标准

8.1 空调设备性能与影响因素

     了解空调设备的额定工作状态、非额定工况的性能变化;

8.2 空调设备、冷热源选择

空调冷热源选择原则:

      综合季节能效比最高!

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季节能效比SEER,

吸收式制冷的一次能耗通常大于电制冷;

冰蓄冷通常不节能,但有助于移峰填谷,是否省钱要看峰谷电价差;

区域供冷的综合COP通常比分散式空调系统低;

冷机的COP与空调系统COP是不同的;

变频调节在很低负荷率的情况下不一定节能;

风机盘管的额定工况是高速档参数,选型通常按中速档参数选;

吸收制冷机部分负荷效率比额定工况高。

表冷器湿工况的阻力增加。

析湿系数=Q总/Q显,>=1

喷水室的饱和效率;喷头方向;

8.3 相关节能标准

空调器、冷水机组等能效比均有要求,1~5级。

3级以上为节能型;

设备标准不分压缩机类型,低于公建节能设计规范;

9空调节能

8.1 空调节能途径

建筑热工:

围护结构隔热、内外遮阳、体型系数、窗墙比;

空调设计:

空调室内参数确定;系统方案优选;负荷和水力准确计算;设备配置;设备能效比;变频调节;免费冷源利用(蒸发冷却、冷却塔供冷、新风供冷);气流组织设计(分区、分层);风管和水管的合理布置;热泵利用;新风量控制;排风热回收;冷水机组热回收。

 运行管理:

间歇运行、变频调节、设备清洗。

8.2 空调能耗计算

     计算方法:

模拟计算法(DEST,DOE-2,Energy-plus,HASP)、满负荷运行时间法、负荷频率表法。

模拟计算准确性的影响因素。

8.3 排风热回收条件和效率要求

设置要求;显热和全热热回收的效率不低于60%;

3000m3/h,4000m3/h,8℃;

应设置旁通管;

注意热回收效率的什么效率:

显热或全热?

排风或新风?

目前是按新风和排风流量相同、没有冷凝过程来计算和测试的。

没有说明都是新风热回收效率;

冬季防冻问题,结露问题。

热回收效益还与使用时间有关

8.5 设计送风温差的规定:

尽可能加大,<=5m,>=5℃,>5m,>=10℃

8.6 分层空调的规定:

>=10m,>=10000m3

8.7 风机盘管新风接法:

供冷性能、能耗、空气品质、新风量;

8.8 吊顶直接回风的规定:

 顶层、发热大、吊顶高。

集灰问题。

8.8 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要求,900Pa,包括新风系统?

应标注全压和最低总效率。

8.9 水系统的输送能效比要求;扬程:

36m

8.10如何减少风机、水泵的能耗?

设备效率、管道布置、尺寸与水力计算、阀门设置与选型、过滤器。

8.11可以采用电锅炉和电热水器的条件。

采用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地区?

8.12冷热源设备的能效要求:

公建节能标准和设备标准,按最高取;

8.13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水冷电制冷冷水机组)

  2.3%A+41.5%B+46.1%C+10.1%D 

8.14空气源热泵冷水机组适用条件:

    冬季性能系数低于1.8不能用。

8.15新风节能调控问题:

控制参数:

    新风免费供冷:

控制焓值;人员需求控制:

CO2溶度; 

8.16空调风管不应采用土建风管:

 保温和漏风问题、卫生、阻力→节能问题.

8.17新风系统和新风口的设置:

节能、安全、投资、管道布置、噪声。

10 空调消声减振问题

噪声评价指标和标准:

 

     声压测量,A声级与NR的关系:

La=NR+5(dB),

消声途径:

 

     源头控制最有效:

选择低噪声设备、风机水泵的隔声隔振;

     风机在低效状态的噪声增加;在风压和风量相同的情况下,轴流风机的噪声通常高于离心风机。

    

消声器选择

     风机水泵的噪声主要是低频噪声;

     阻性:

高频噪声;抗性:

 低频和中低频噪声;微穿孔板消声器:

共振型:

消声计算:

     风机噪声计算、气流噪声、自然衰减;不同频率是不同的!

     多个噪声源的噪声叠加计算;从大到小逐个叠加;相同噪声源的迭加=单个Lw+3dB

     直风管:

V<5m/s可不计算再生噪声;V>8m/s可不计算自然衰减; 

隔振 

     n>1500r/min采用橡胶隔振垫,否则采用弹簧减振器。

     设备运转频率应比减振器垂直方向的固有频率应比高2.5倍以上,宜4~5倍。

空调消声隔振设计原则 

     机房布置、设备选择、风管布置、风速控制、

     设置消声设备、隔振减振措施等。

     空调风管的风速选择:

规范与教材和设计手册不同!

11 空调监测和控制问题

自动控制系统功能:

检测、显示、调控、工况转换、自动保护、计量;

设置集中监控系统的条件:

规模大台数多、距离远、节能调控、保护

温度、压力、流量传感器的量程范围温度:

1.2~1.5倍,压力和流量1.2~1.3倍。

阀门选择的原则:

水两通阀:

等百分比特性,水三通:

抛物线或线性;蒸汽两通阀与压力损失比有关:

小于0.6用等百分比,否则用线性的。

开关阀不能采用调节阀;

易燃易爆环境应采用气动阀;

变风量末端选择:

压力相关型用于定静压系统。

自动保护:

电加热器与风机联锁,设置无风断电和超温断电保护,金属风管应接地。

12 空调防火设计问题

12.1 系统设置规定

“高规”:

空调系统横向应按防火分区设置,竖向不宜超过5层,垂直风管应设置在管井内。

新风和排风管道竖向超过5层的条件:

排风管设止回且各层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建规”:

空调系统横向宜按防火分区设置,竖向不宜超过5层,设置止回阀或防火阀的管道可以例外。

垂直风管应设置在管井内。

12.2 防火阀设置规定(“建规”和“高规”)

穿越防火分区处;

穿越空调机房、重要房间和火灾危险大房间的隔墙和楼板处;

(防火分隔处)变形缝两侧;

垂直风管和水平风管的交接处的水平管段上;

12.3 管道保温材料防火要求

 “高规”:

 

空调风管应采用不燃材料制作:

腐蚀性介质风管、软接头可采用难燃材料;

风管和设备保温材料、消声材料、粘结剂应采用不燃材料或难燃材料;

防火墙和变形缝两侧2m内的风管和电加热器前后0.8m的风管、穿过有火源或容易着火房间的风管应采用不燃材料保温。

“建规”:

空调风管应采用不燃材料制作:

例外:

腐蚀性介质风管、软接头可采用难燃材料,大空间、设置防烟防火阀的风管可采用烟密度小于等于25的难燃材料

风管和设备保温材料、消声材料、粘结剂宜采用不燃材料,可用烟密度小于等于50的难燃材料;

防火阀两侧2m内的风管、电加热器前后0.8m的风管、穿过有火源或容易着火房间的风管应采用不燃材料保温。

12.4 空调系统与消防排烟系统兼用的问题不宜兼用!

13 答题注意事项

看清楚题目选择的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

先做会做的,不会做的最后做;

案例题解题步骤和思路应清楚;

数据的单位不要搞错;

注意“宜”与“应”的区别,“或”与“且”;

看清楚规范条文的约束条件是否齐全;

搞清楚考题的知识点(考点);

基本公式和概念要熟练,复杂的数据和公式不用背,但要知道:

何处查找?

如何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