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20教程文件.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860849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20教程文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20教程文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20教程文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20教程文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20教程文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20教程文件.docx

《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20教程文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20教程文件.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20教程文件.docx

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20教程文件

物流管理

(一)建设基础

1.综合实力雄厚

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开设于2005年,是我院重点建设专业,我院是较早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之一。

(1)师资队伍的综合实力在全国同类专业中居于前列。

本专业教学团队现有专兼职教师14人,专任教师中副教授2人,讲师4人,助教3人,其中具有研究生学历和硕士学位的6人,“双师”型教师占100%,具有高级物流师职业资格1人,另有3人曾是企业中的技术骨干和管理核心,业内兼职教师4人。

所有教师均具有专业教育背景以及行业工作经验。

(2)课程建设及培养质量在全国同类专业中居于前列。

本专业建设有省级精品课程1门,院级精品课程1门,编著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类优秀教材1部。

在人才培养质量方面,本专业实施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课证赛”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赛促学、积极开展“二课”活动,依托电子商务协会,建立校园速递代理机构,组织学生参加山东省物流技能大赛,获团体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参加第六届全国商科院校技能大赛获团体二等奖1项;实施“双证书”制度,历年毕业生中“助理物流师”和“助理电子商务师”职业资格考试通过率达96%以上。

(3)社会服务与科研实力在全国同类专业中遥遥领先。

本着“产学研用立体推进”的方针,本专业厚积薄发、锐意进取,逐渐在社会服务方面具备了领先全国同类专业的超强实力。

近年来,团队教师获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获中国电子教育学会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主持研究山东省教育厅职业教育课题3项,承担院级科研课题10项,发表论文50余篇。

2.专业特色明显

(1)形成了独具特色的“2.5+0.5”人才培养模式 

本专业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2.5+0.5”人才培养模式。

这种模式将人才培养分成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为期两年半的学校教育阶段。

第二阶段是为期半年的企业实践阶段。

这种校企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兼顾了学校与企业的资源优势与教育特长,实现了学校教育与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有利于缩短学生的工作适应期,加快学生的职业成长步伐。

(2)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

1)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构建基于岗位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本专业以物流的行业特点为出发点,对专业岗位能力结构进行调研,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仓储管理、配送管理、物流营销等岗位的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专业课教学内容,构建基于岗位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到目前为止,物流管理专业《专业技能提高》课程被列为院级精品课程。

2)根据行业职业岗位(群)选取专业课程教学内容

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与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与合作企业共同选定符合职业岗位任职需求的、符合行业企业技术标准的证书,并根据证书所要求的大部分知识点开设相关的专业课程。

开设《物流管理实务》、《采购与仓储》、《配送中心理论》、《物流管理系统使用与维护》等课程与助理物流师证书相对应。

(3)合作办学

目前,本专业正在同中通快递洽谈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冠名班的合作事宜。

3.培养质量优异

我院物流管理专业自成立以来,已经为社会培养了600多名优秀的毕业生,毕业生以踏实肯干、吃苦耐劳、合作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等优点受到用人单位好评。

部分优秀毕业生介绍如下:

11届毕业生姚雯雯,现任青岛市邮政局分捡管理员;

11届毕业生陈朝霞,现任青岛奔亿货代公司营销主管;

12届毕业生曹现伟,现任青岛腾远国际物流公司调度主管;

13届毕业生孙冲,现任红星美凯龙潍坊店仓库主管;

14届毕业生秦旭超,现任顺丰物流日照分公司仓储主管。

4.社会认可度高

毕业生优异的职业发展与工作成就,本身就是本专业社会认可度的重要标志,本专业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就业服务与指导工作经常化、制度化,就业举措有创新,效果显著,就业率高,毕业前一次性就业率达到90%以上,就业质量好。

社会对本专业的认可程度高,招生第一志愿上线率与报到率高。

本专业毕业生具备物流管理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熟练,综合素质过硬,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强,相适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鉴定证书获取率高。

5.质保体系完善

多元化质量监控制度建设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健全,教学运行平稳有序。

通过建立质量监控体系,保证教学质量。

1)制定教学质量标准

在对教研室和课堂教学质量的管理方面,学院制定了《教研室工作规范》和《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工作暂行规定》等质量标准,并认真贯彻落实,有效地促进了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

2)建立信息反馈制度

我院的信息反馈系统由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构成。

内部信息主要通过教学督导小组、教学管理学生信息小组、开设院长信箱、各系召开学生座谈会等渠道反馈到教学管理部门。

做好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工作,是信息反馈的外部渠道。

6.支撑条件齐备

(1)教学经费投入

学院特别重视应用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实训室建设,先后投入60余万元建设了ERP系统实验室,近期正规化建设仓储管理实训室。

(2)教学设备

现本专业与电子商务等专业共用一个ERP系统实验室,本实验室有50台计算机和1台商用服务器,服务器中装有北京络捷斯特第三方物流模拟软件。

(3)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团队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合理,具有较高的素质和专业水平,能够密切关注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专业相关工作流程与岗位任务动态变化,具有把相关工作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的能力,具有根据工作流程和岗位要求实施教学的能力,能够合理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方法。

(4)实习基地

自本专业成立以来,重视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注意整合社会实践教学资源,较好地满足了人才培养要求。

(二)建设目标

1.国内外同类标杆专业的情况分析

天津交通职业学院在国内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内办学理念先进,实训实践条件好,科研服务能力强,确立了“产学合一、双线并行”人才培养模式,同时设有物流管理快递方向和物流管理商务方向两个专业方向。

与中外运玖凌仓储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综合型物流企业天津物美发展有限公司、顺丰速运(天津)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同组建订单班,实施能力递进式课程体系。

不仅拥有国内一流、面积达2700多平米的校内物流实训中心,还拥有包括运输、国际物流、第三方物流、仓储、货代、配送、物流信息和制造业等330余家物流企业在内的企业实训基地,连续多年承办国家物流职业技能大赛,是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行业先行者。

2.本专业与国内外标杆专业的差距

(1)校企合作深度不够。

在校企合作深度上有一定的差距,体现在校企合作松散,缺少长效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

(2)人才培养模式不够先进。

人才培养模式不能满足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的需求,没有精准对接物流行业产业的发展方向,技能训练内容不能与就业岗位完全对接,学生毕业后不能完全满足企业岗位的要求。

(3)课程标准没有对接国内外先进物流职业标准。

现有的课程体系设置主要面向第三方物流企业和企业物流的岗位,滞后于现代物流行业和物流企业发展对岗位的要求,与国际物流职业标准有较大差距。

(4)教学条件尚不能满足要求。

主要表现在校内实训场地分散、面积小,校外优质实训基地少,合作不够紧密;专任教师实践教学经验不够,兼职教师的教学经验有待加强;专业的信息化教学平台建设不够完善。

3.本专业的建设目标与重点领域

通过前面自我剖析及与国内外的一个标杆专业的比较,并对照省高职优质校建设项目指导性基本任务,确定以下关键问题和建设重点领域。

(1)教育教学改革

一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尤其校企合作的“双创融合”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二是建立与国内外先进职业教育标准对接的基于能力本位的课程标准;三是探索以微课为主要手段的翻转课堂和混合式课堂教学。

(2)教师发展

一是具有创新创业思维和能力、丰富的现代物流知识和实践经验、专兼结合的双师素质“师傅型”优秀教学团队建设;二是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

(3)教学条件

一是构建支持在线互动教学、培训和终身学习的网络教育平台;二是线上线下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三是构建支撑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校内外工作学习实践基地,即“校园速递超市”教学企业升级改造和中国邮政速递物流有限公司(EMS)校外实践基地建设。

4.本专业建设的预计标志性成果

本专业着眼于行动领域的建设思路是以学生的职业成长为目标,无疑具有针对性、前瞻性与科学性等优势。

但专业建设有其自身的内容体系与客观规律,一般都包含教育教学改革、教师发展、教学条件、社会服务以及对外合作与交流等方面内容。

这些内容构成了专业建设目标之下的分项建设任务,也是优质品牌专业建设得以推进的具体举措及成果标志。

经过三年建设,本专业预期取得的主要标志性成果如下:

序号

预期主要标志性成果

级别

1

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

省级

2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挑战杯等创新创业竞赛、高职院校技能大赛(共2项)

国家级

省级

3

教学名师1名

省级

4

优秀教学团队

省级

5

信息化大赛、微课比赛获奖

省级

6

专业教学资源库

省级

7

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省级

8

规划教材或精品教材

国家级

9

实训基地

省级

(三)建设内容及主要措施

1.人才培养机制

(1)建设内容:

在现有校园快递超市基础上,与中通快递、申通速递、圆通快递、中国邮政速递物流合作共建电子商务物流“双创融合”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2)建设举措:

1)与中通快递、申通速递、圆通快递、中国邮政速递物流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2)制定现代学徒制相关制度文件,包括教师聘任办法、教学评价及管理办法等;

3)校企共同制定融入创新创业课程的电子商务物流现代学徒制班人才培养方案;

4)借鉴先进的职业能力标准,根据电子商务物流职业能力要求,确定课程结构及专业教学标准;

5)通过自主招生形式,组建30人左右的电子商务物流现代学徒制班,实行小班教学;

6)工学交替授课。

以校园物流超市为依托,在三年的学习中,学徒制班采用工学交替的方式授课,利用企业工作实践,学徒“学中做、做中学”,完成从识岗,到熟岗适岗,再到优岗创岗、互联网创业的转变。

(3)预期标志性成果:

1)完成1项省级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省级);

2)校企共同制定电子商务物流现代学徒制班人才培养方案;

3)组建一个30人左右的电子商务物流现代学徒制班。

2.教学改革

(1)建设内容:

一是教学内容改革:

与国内外先进职业教育标准对接,开发本土化的基于能力本位的课程标准与培训包。

二是教学方法改革:

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开发微课,进一步改造传统教学,实施翻转课堂和混合式课堂教学。

(2)建设举措:

1)以满足电商物流企业岗位需求为出发点,通过调研了解国内外职业教育物流专业的培训包的内涵,结合国内电商物流工作岗位的知识和技能需求,明确能力标准、考核准则和能力单元,在物流专业培训包中所涉及的26个领域中选取适合电商物流企业岗位的能力单元组成专业核心课程包,从而开发基于能力本位的课程标准与培训包;

2)开发核心课程微课等数字化课程资源,建设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实施翻转课堂和混合式课堂教学;

3)建立现代学徒制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管理和考核评价;

4)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培育教育理论成果。

(3)预期标志性成果:

1)电子商务物流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与培训包1套;

2)5门核心课程的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省级,4门校级);

3)建立一套现代学徒制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4)1项以上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省级)。

3.创新创业教育

(1)建设内容:

将创业课程融入电子商务物流人才培养方案,建设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

(2)建设举措:

1)建立与创新创业教育整合的专门课程;

2)将双创内容融入到专业课程中;

3)组织学生参与创新创业课题研究、创新创业竞赛等活动,认定为对应课程学习,实现技能对等与学分认定。

(3)预期标志性成果:

1)融入创新创业课程的现代学徒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创新创业教改项目1项;

3)建立一套探索将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及成果等同课程学习及学分评价指标体系;

4)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或挑战杯等行政部门举办的创新创业竞赛或高职院校技能大赛获得奖励(省级);

5)建成物流快递创业孵化基地。

4.学生成长与发展

(1)建设内容:

组织并指导学生参与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全国和山东省高职院校技能大赛等竞赛;并鼓励学生获取各种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2)建设举措:

1)建立各级各类竞赛管理组织机构并出台竞赛管理办法;

2)举办物流管理专业技能大赛及创新创业大赛,选拔优秀学生和团队,参加省级和国家级比赛;

3)实施课证融通,鼓励学生取得高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

(3)预期标志性成果:

1)学生获得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挑战杯等创新创业竞赛或高职院校技能大赛奖项(国家级1项、省级1项);

2)应届毕业生双证书通过率达到95%以上,其中高级证书30%以上。

5.教师发展

第一,激励与约束机制

(1)建设内容:

建立长效机制,采用多种形式对教学工作量进行考核;针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积极开展校内外专业带头人和专任教师专业水平的培养;开展兼职教师培训和管理,支持专兼职教师开展教研教改;加强基层教学组织管理和改革。

(2)建设举措:

1)制定教师工作绩效考核办法,将参与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担任学生导师、申报横纵向课题、承担社会服务等工作纳入教师教学工作量;

2)派专任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提升专业专任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3)加强对兼职教师的管理和培训,提高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及参与教研教改项目的能力;

4)以教研室为单位,开展教研教改活动,对新进教师进行传、帮、带,提升专业教学团队整体教学能力。

(3)预期标志性成果:

1)专业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办法;

2)兼职教师薪酬管理办法。

第二,专业带头人

(1)建设内容:

培养1名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校内专业带头人,聘请1位合作企业的电子商务物流企业总经理担任校外专业带头人。

(2)建设举措:

1)制定专业带头人培养计划。

支持校内专业带头人参加国内外学习考察交流、合作企业挂职锻炼、参加各种物流学术研讨交流会议、主持物流管理相关课题、与企业合作开展项目开发和横向课题、加入各种教学组织和行业协会、担任专业刊物重要职务等形式,使其在同行中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2)聘请1位合作企业的总经理担任校外专业带头人,通过指导并参与物流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改革、课程建设等方式,提高校外专业带头人的教学水平和专业建设能力。

(3)预期标志性成果:

1)省级教学名师1名;

2)发表专业论文3篇以上,主持省级科研或教改项目1项以上,主持企业横向课题2项以上。

第三,教学团队建设

(1)建设内容:

根据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采取校企“互聘共培”、“协同教学”的方式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2)建设举措:

1)派遣校内专任教师到电子商务物流企业参加至少为其半年的顶岗实践,增强操作技能;通过顶岗实践、职业资格培训等方式培养至少5名双师型教师;派遣专任教师参加省、国家级别信息化大赛;专任教师参加国内培训30人次以上,国外培训20人次以上,学习国内外先进职业教育理念与理论,以及电子商务物流先进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

2)聘请10位以上合作企业、行业协会的能工巧匠作为本专业兼职教师,与校内专任教师一起共同参与课堂教学、科学研究、社会培训等专业工作,最终使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比例1:

1,兼职教师承担实践课程比例50%以上。

同时通过协同教学、专业研讨、教学培训等方式提高兼职教师理论水平与课堂驾驭能力。

(3)预期标志性成果:

1)满足专兼职教师比例达到1:

1,专业专任教师生师比≦20,高级职称比例≥30%,“双师素质”比例≥95%,兼职教师担任实践技能课程比例≥20%等基本指标;

2)骨干教师出境学习交流年均6-8人次,在省级信息化大赛或微课大赛获奖1项以上(省级);

3)优秀教学团队(省级);

4)完成8项教改科研项目,发表论文30篇以上,出版5部教材(其中国家级规划教材1本);

5)教师参加各种国内交流与培训活动年均10人次。

6.教学条件

围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以电子商务物流岗位能力单元开发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为主要内容,以云技术、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化技术手段为技术支撑的网络教育平台,建设具有交互授课、移动授课、师生实时互动、即时测评等功能的一体化教室,完善升级教学企业、校内外实训基地功能。

重点打造电子商务物流现代学徒制教学内容和实践基地。

具体建设内容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优质教学资源

(1)建设内容:

基于电子商务物流岗位能力要求,开发以微课和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为主的数字化课程资源,建设配套的“互联网+创新创业”教材,完善专业教学资源库,形成线上线下优质教学资源体系。

(2)建设举措:

1)基于微课和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数字化课程资源建设从电子商务物流岗位核心能力要求出发,基于能力单元分析,对电子商务物流岗位序列、岗位层级做出科学划分,开发适合高职层次,并与中职和应用型本科衔接的数字资源,主要包括微课、视频、图片、动画、交互游戏等多种元素,在此基础上建设5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2)线下“互联网+创新创业”教材根据数字化课程资源的需求,开发及升级专业教材。

教材编写将打破传统教材的编写模式,按“互联网+”教材的形式组织编写,融入“创新、创业”理念,充分利用移动端工具(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等),拓展教学资源,满足学生跨时间和地域的自主学习需求。

3)线上教学资源库建设校企合作共同建设共享型网络专业教学资源库,包括专业信息、数字化课程、技能培训、评价信息、专业成果、就业信息、社会服务等资源,通过共享的信息资源平台上网,为物流管理专业人才提供网络学习、自主学习及终身学习平台,实现校内外资源共享。

(3)预期标志性成果:

1)5门课程的微课资源;

2)精品在线开放课程5门(其中1门省级,4门校级);

3)出版教材5部(其中1部国家级规划);

4)专业教学资源库(省级)。

第二,校内实践教学基地

(1)建设内容:

与行业企业紧密合作,构建网络教育平台,以此平台为支撑建设校内一体化教室,完善校内仿真模拟中心、物流综合实训室和“校园物流超市”教学企业校内的现代学徒制工作场所。

(2)建设举措:

1)搭建网络教育平台,建设校内一体化教室采用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等智慧信息手段,与企业合作,搭建能支持企业导师、专任教师在线教学培训、学生自主学习的网络教育平台。

网络教育平台以学生为中心,实现在线讨论、师生互动、在线测评、作业训练。

通过学生的访问记录、互动记录、测评记录、作业训练记录,完成学生的教学过程评价。

2)基于网络教育平台,升级改造校内实训基地以网络教育平台为支撑,采用先进的移动化信息技术,升级物流仿真模拟中心、物流综合实训室、校园物流超市教学企业的实训软硬件设备,持续改善实训条件,搭建专业线上线下实践教学环境,确保专业实训条件符合电子商务物流产业发展需求。

重点改造“校园物流超市”,再引进2-3家快递企业,扩建场地至300平米左右,增加仓储配送等物流设施设备;引进电子标签系统、移动终端系统等现代化物流信息技术,升级快递软件系统,为现代学徒制提供工作场所,同时满足信息化教学要求。

(3)预期标志性成果:

1)300平米的一体化教室;

2)移动教学APP;

3)网络教育平台;

4)校内实训实习基地(省级)。

第三,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1)建设内容:

在三年建设期内,进一步拓展优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满足电子商务物流岗位实习需求,重点建设2-3家为现代学徒制的校外工作场所。

(2)建设举措:

1)深入企业调研,了解行业状况,寻找知名度高,技术先进的企业进行合作;

2)建设10家专业对口、运行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3)建设2-3家现代学徒制的校外工作场所;

4)校企共同制定校外联合培养的培养方案和学生评价方案。

(3)预期标志性成果:

1)新建10家以上优质校外实习基地;

2)建设现代学徒制的校外工作场所2-3家。

7.社会服务

(1)建设内容:

建立完善专业教师紧密联系企业、为社会服务的激励制度;主要面向电子商务物流行业企业开展企业员工和行业从业人员物流信息技术应用、新知识和学历提升培训;开展横向课题、管理咨询等社会服务。

(2)建设举措:

1)依托本专业的校园物流超市和电商协会,进一步健全组织机构,充实社会服务队伍,修订校园物流超市和电商协会管理制度,强化专业教师社会服务激励机制;

2)依托本专业的校园物流超市和电商协会,主要面向电子商务物流行业企业开展企业员工和行业从业人员物流信息技术应用、新知识和学历提升培训;

3)依托本专业的校园物流超市和电商协会,开展横向课题,为潍坊地区电子商务物流行业企业提供管理咨询、技术应用等社会服务;

(3)预期标志性成果:

1)为行业企业开展员工培训2000人次以上;

2)开展横向科研项目3项以上。

8.对外交流与合作

(1)建设内容:

与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建立深度合作关系,互派学生实现合作培养。

主办校际间的教学交流研讨会2次以上。

(2)建设举措:

1)通过调研、实地考察等方式,选择国内一所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签订合作协议;

2)明确互派学生、跨区域培养等合作内容;

3)针对品牌专业建设内容,邀请知名专家共同举办全国性交流研讨会。

(3)预期标志性成果:

1)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天津交通职业学院、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建立合作关系;

2)主办校际间的教学交流研讨会2次以上;

3)互派学生至少15人次,实现跨区域培养合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