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离石区高二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860239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68.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离石区高二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山西省离石区高二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山西省离石区高二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山西省离石区高二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山西省离石区高二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省离石区高二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山西省离石区高二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离石区高二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西省离石区高二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山西省离石区高二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

山西省离石区高二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29分)

1.(6分)(2019高三下·黑龙江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儒家关于国家的制度文明设计中,由《诗经》而衍生出的风雅精神是奠基性的,它构成了中国美学乃至中华民族精神中一个最受推崇的侧面。

按照现代学科分类,诗被纳入文学,其价值仅被定性为审美愉悦;与此密切相关的风雅,则仅指文人士大夫所追慕的生活格调和情趣。

这种定位,不仅使“文学”“诗学”之于传统中国的意义被狭隘化,而且使风雅之于中国传统制度文明建构的意义也变得逼仄了。

那么,关于风雅,我们如何理解它的价值,并认识它的现代意义呢?

首先,奠基于诗教的风雅之教是一切人文教化的始基。

孔子之所以将诗教排在“三教”首位,原因无非在于诗总是传达关于自然和人生的美好情愫,能够使人在受教育之初,就因感悟世界美好而兴发良善心志,进而使人性变得积极、健康、乐观。

这种心志,是风雅赖以形成的心理基础,否则就极可能成为缺乏内在根据的假风雅或附庸风雅。

其次,孔子以“温柔敦厚”为风雅定调,并不意味着为人处世柔顺软弱,而恰恰是要由此彰显超越世俗价值的雄强和果敢。

在儒家看来,以泰然心态面对方为真勇者和大丈夫。

如公元前202年,刘邦率大军围困鲁国曲阜,面对行将降临的屠城灾难,“鲁中诸儒尚讲诵习礼,弦歌之音不绝”,这种对文明价值的无畏坚守,显然是一种大风雅和大勇敢。

同时,儒家的温柔敦厚,也不是不讲原则,而是外圆内方,怨刺而不失善意,坚持原则而不伤大雅。

第三,在中华文明史上,风雅不仅关乎士人个体的精神养成,更关乎家国天下的风尚再造。

在个体层面,风雅表现为士人文质一体、彬彬有礼的君子之风,即孔子所讲的“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在家族层面,它表现为对人文教养和知识文化学习的重视,古人所谓诗礼传家、耕读传家、“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无一不是将良好家风的养成作为家族延续的最重要的支撑力量。

在国家层面,周公制礼作乐是中国数千年风雅传统的开端,此后的中国史,就是对这一传统的不断追忆、回溯、复归和发扬。

需要指出的是,风雅在传统中国,虽然具有多元价值面向,但它归根结底奠基于中国人对美和艺术的崇尚。

在一个以礼乐风雅为标识的国度,美和艺术因为对中国文明乃至国家建构的深度参与而显现出崇高性和神圣性。

我们今天提倡的“美丽中国”建设,不仅应指自然界山川秀美,同时也应将人文礼乐风雅纳入其中。

这种具有鲜明审美特质的立人、立国之道,在世界文明史中,成为中华民族独特而不可替代的优良传统。

(摘编自刘成纪《走向风雅》)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诗经》衍生出的风雅精神是中国美学乃至中华民族精神最受推崇的侧面之一。

B.表现为君子之风的风雅赖以形成的心理基础是因感悟世界美好而兴发的良善心志。

C.孔子讲的“温柔敦厚”内含超越世俗价值的雄强果敢,外显为不失善意和不伤大雅。

D.孔子关于诗礼传家、耕读传家的说法倡导的是士人文质一体、彬彬有礼的君子之风。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介绍“风雅”的价值及现代人们对其狭隘化的定位,从而引出了问题。

B.文章分析了风雅对于人文教化、人性修养、家国天下等三方面的价值和意义。

C.文章综合运用了举例、引用论证等,分析由表及里、由小到大。

D.文章末尾指出了风雅的来源,提出了风雅对于“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学、诗学对于传统中国,风雅对于中国传统的制度文明建构,均具有普遍意义。

B.孔子将诗教排在了“三教”的首位,所以我们说风雅之教是一切人文教化的始基。

C.风雅对士人个体的修养、家族的延续、国家的繁荣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D.人文礼乐风雅是具有鲜明审美特质的立人、立国之道,是崇高而神圣的优良传统。

2.(10分)(2017高三下·葫芦岛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当国民范儿遇上物理达人

明心

80年前,一个有着浓郁民国范儿的23岁才女,踏进了美国伯克利大学的校门,从此开启了一段非凡的人生之旅。

她就是有“东方居里夫人”之称的物理学家吴健雄。

吴健雄出身在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家庭,父亲吴仲裔是位有远见卓识的开明士绅。

吴健雄“健”字辈,排行第二,父亲以“英雄豪杰”依次命名,故得名健雄。

虽为女儿身,父亲希望她不让须眉,胸怀男儿志,积健为雄。

吴仲裔一向重视教育,自然不会错过孩子的启蒙教育。

但在吴仲裔看来,中国之所以落后,受洋人欺侮,主要原因是科学不发达,因此他时常跑到上海的书店,为孩子们购买一些有关科学知识的图书及报纸杂志。

当别的女孩还在为不用裹小脚而庆幸的时候,小健雄已经知道了大气的压力、水的浮力,以及打雷和闪电是怎么回事等自然科学知识,并按照书里看到的、收音机里听到的,开始跟哥哥一起做一些简单有趣的科学实验了。

等到了上学年纪,在父亲创办的明德女子学校里,十来岁的吴健雄知道了“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大胸怀,明白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才是最好的学习态度。

受父亲教育救国思想的影响,吴健雄后来考上了苏州第二女子师范学校。

其间,她多次到东吴大学听胡适演讲,常使少年吴健雄“思绪潮湃,激动不已”。

吴健雄曾说,在一生中影响她最大的两个人,一个是她父亲,另一个则是胡适先生。

她的研究“不过是根据胡先生平日提倡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之科学方法”。

后来,吴健雄从中央大学数学系转到物理系。

老师同学大为不解,都认为她在数学领域肯定能有所建树,却不知她对物理学早已“情有独钟”。

吴健雄知道,全球物理研究的顶尖机构在美国,她决定赴美深造。

1936年,吴健雄来到美国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求学。

然而想进伯克利物理系并不容易,吴健雄需要接受物理系主任柏基的测试。

柏基的能力与贡献虽被人称道,但他对外域人和女性存有偏见,吴健雄两者均占。

面试时吴健雄一脸的坦然,身着旗袍,举止端庄,有条不紊地介绍了自己在国内的学习和研究情况。

柏基破例接受了吴健雄的入学申请。

虽然当时西方科学界始终充斥着“物理科学实验是男性领域”的性别偏见,但这种偏见在吴健雄严谨的实验精神和无差错的实验结果面前,一次次被打破。

健雄的博士论文导师——193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劳伦斯,得知吴健雄毕业后苦于美国一流大学和研究机构都拒绝女性作物理教师之时,毫不犹豫地作了她的推荐人,普林斯顿大学破天荒地接纳了第一位物理女教师。

吴健雄的另一位导师——1959年的诺贝尔奖得主塞格瑞对她更是关照有加。

正是塞格瑞引导吴健雄发现了对铀原子核分裂连锁反应有关键影响的惰性气体“氙”,奠定了她在物理界的地位。

他评论吴健雄:

“她的意志力和对工作的投入,使人联想到居里夫人,但她更加入世、优雅和智慧。

1956年,杨振宁和李政道合作研究,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理论。

理论一提出,便在物理学界引起了很大震动,很多有影响力的物理学家不以为意,甚至认为没有必要花时间验证。

而吴健雄以其非凡的洞察力,认识到此项实验的重要性及其意义。

同年,她便用无懈可击的实验证实了该理论的正确性。

这一实验结果,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也把35岁的杨振宁和31岁的李政道推上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但领奖台上唯独缺了这位女物理学家的身影。

由于性别偏见而与诺奖失之交臂的吴健雄,并没有停下做研究的脚步,她依然穿着自己裁剪的旗袍,在实验室埋头做实验,在她眼里“名利可以无视,实验却不可以停止”。

此后,吴健雄先后用实验证明了核β衰变在矢量流守恒定律,以及在β衰变研究的其他贡献,关于量子力学的基本理论方面的实验等重要成果。

对名利,吴健雄看得很淡,她总认为自己是个平凡的中国女性。

她钟爱旗袍,每逢出席各种重要场合,她总是为自己准备得体的旗袍,表示对祖国的尊重;她家的客厅里,悬挂着中国字画,书架上收藏着许多中国古书及一些瓷器;演讲中,她都会忍不住提到祖国……

离家37年后,吴健雄终于在1973年踏上了回国之路,彼时双亲都已不在。

1984年,吴健雄参加母校明德楼落成典礼,独资捐建了明德学校紫薇楼。

4年后,又捐出百万美元巨款设立“吴仲裔奖学金”表达自己的寸草之心。

1992年,四位华人诺贝尔奖得主:

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李远哲,在台北发起成立“吴健雄学术基金会”,要给八十华诞的吴健雄一个惊喜。

她一再婉拒,竟躲了起来。

吴健雄说:

“我不喜欢出风头,做研究是我的本分,我只是运气好,成果还不错而已,不要以我的名字成立基金会。

1997年,吴健雄去世,享年85岁。

除了魂归故里,她仅有的遗愿就是向母校捐款200多万元建一座科技大楼。

(选自《环球人物》2017年第四期,有删改)

(1)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吴健雄的成功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氛围,父亲吴仲裔是知识分子,而且目光长远又思想开明,重视孩子的启蒙教育。

B.在父亲教育救国思想的影响下,吴健雄考上了苏州第二女子师范学校,这使少年吴健雄“思绪澎湃,激动不已”。

C.相对于很多有影响力的物理学家,吴健雄更具洞察力。

她以无懈可击的实验证实了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的正确性。

D.吴健雄心怀祖国,从她的穿着打扮、家居布置、公开发言中,我们都可以感受到这一点。

(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吴健雄的性格天生像个男孩子,对于许多女孩儿们喜欢的事情,她没有浓厚的兴趣,反而愿意和男孩子们在一起活动。

B.胡适被吴健雄称为一生中影响她最大的人物之一,她后来从中央大学数学系转到物理系和胡适有直接关系。

C.凭借优秀的心理素质和扎实的学术功底,吴健雄被伯克利物理系接受,赴美深造,此后,她发现全球物理研究的顶尖机构在这里。

D.吴健雄用严谨的实验精神和无差错的实验结果实现了一个又一个不可能,并且得到了导师的极高赞誉和大力推荐。

E.吴健雄落叶归根,依然不忘有所作为,先后捐献巨资支持家乡和祖国的教育事业,对未来的科技发展寄予厚望。

(3)

“虽为女儿身,父亲希望她不让须眉,胸怀男儿志,积健为雄。

”请结合文本,谈谈吴健雄一生是如何践行父亲的期望的?

3.(13分)(2017高三下·武汉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萨布素的信使

安石榴

杨阿福接过公文套封,上面赫然写着“马上飞递,600里加急”。

杨阿福从上司的眼睛里读到了不容置疑的肃穆,他不由自主的挺直了肩膀。

这正是北中国最寒冷的时候。

“大烟炮”轰隆隆一阵紧似一阵地冲撞着驿站的窗户,它们从西伯利亚来,裹挟着野蛮霸气的寒流,一路横扫贝加尔湖、黑龙江、乌苏里江,可以在不到一个时辰里把人畜冻成冰坨。

而且……这些都不算什么。

杨阿福两只穿着厚重靰鞡的脚摆成八字,皮腰带深深煞进腰间,把臃肿的驿服整饬得威武,公文套封扎实地捆在背上,他目光沉静地望着等待他的马。

这时候,“大烟炮”骤然停止。

那是一匹蒙古马,通体闪着枣红色缎子般光泽的儿马。

它鼻孔喷出两股白气,忧郁的眸子对视杨阿福黑亮的眼睛。

杨阿福一边的嘴角挑了一下,轻声说:

“伙计,这一次是600里加急,换马不换人。

我阿福可是把脑袋别在裤腰上了,第一程怎么跑,你看着办吧。

”枣红马立刻嘶鸣起来,健硕的肌肉水波纹般涌动。

杨阿福飞身而上,高喊一声,马像离弦之箭飞出。

“大烟炮”重新刮起,四只矫健的马蹄在暴虐的疾风中酝酿一股神奇的铁流,滚涌着向南,一直向南。

官道上没有人车的影子,杨阿福在沉寂的莽林中疾驰。

孤寂和恐惧随着耳边的风纷纷退去,他的心紧跟眼睛死死盯住前方,他不断地策马,奔向下一个驿站。

远远的,驿站的屋檐在杨阿福的眼睛里起伏摇曳,杨阿福吞了一口唾沫,把前倾的身子挺直,声嘶力竭的喊声震颤着在寒冷的空气里传播:

“600里加急,换马不换人!

”立刻,驿站里跑出几个人,一名高大的驿卒挺身迎上,双手牢牢攥住缰绳,整个身体倾斜着向后压下去,枣红马蹄下拖起一团雪雾,驯服地停下来,稳稳站住。

四名驿卒迅速站到枣红马两侧,麻利地解开马鞍的种种绊扣,连同杨阿福一起高高举起,枣红马立即被牵走,一匹驿马随后补上,杨阿福重新落座马背。

此时,他刚好吃完驿站送上的两块酱牛肉、一壶滚烫的烧酒。

杨阿福心中的血气重新燃烧起来,他紧紧腰带,双腿猛的一夹,马儿飞奔而去。

杨阿福继续在沉寂的莽林中、险峻的高岗上疾驰。

对于他,黑夜和白昼没有分别,虎狼的吼声和暴躁的风声没有分别,他的心紧跟眼睛死死盯住前方。

过几个驿站,喝几壶烧酒,杨阿福没有记忆,他只牢记他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现在,他的眉毛结了厚厚的霜花,脸上一层透明的冰晶,驿服成了冰雪的铠甲。

他的双脚铁钎般插在马镫里,两条腿没有任何知觉,持着缰绳的左手一点一点僵硬,右臂却异常灵活,他目视前方,不断地扬鞭策马。

第七天。

天际呈现一片雄伟的红云,浩瀚而庄重的紫气弥漫了整个东方。

杨阿福长叹一声:

“到了!

”北京城已然在望,最后一个驿站映入杨阿福的眼帘,他看着驿卒奔向自己。

在驿卒的眼里,杨阿福像一座大理石雕像凝固在高高的马背上,顷刻之后,又像一座冰山一样轰然倒塌下去。

史料:

康熙25年(1686年)3月6日康熙下旨,命萨布素迅速攻取雅克萨城,经过三年浴血奋战,清朝取得雅克萨之战最后胜利。

康熙28年(1689年),萨布素作为清政府谈判代表参加了《中俄尼布楚条约》签字仪式,挫败了沙俄跨越外兴安岭侵略我国黑龙江流域的企图,使东北边境在以后一个半世纪里基本上得到安宁。

……

他没有留下名字。

“杨阿福”是我杜撰的。

他可能是云南人。

他一定是吴三桂的兵。

“三藩之乱”失败后,吴三桂的部下全部流徙到黑龙江驿站充当“站人”。

他可能很年轻、很强壮。

他一定思念家乡、想念父母和他的细妹子。

他是萨布素的信使。

(1)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作者用第三人称的叙述视角,以“送信”这一中心事件为线索向我们讲述萨布素信使的英雄事迹,塑造出一个崇高的英雄形象。

B.面对寒流的肆虐、路途的孤寂漫长以及虎狼嚎叫,杨阿福毫无畏惧,一往无前,内心充满着不完成任务誓不罢休的坚定信念。

C.从结尾作者的猜测来看,杨阿福拼死完成送信任务,既是出于一名信使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是为了将功赎罪,希望尽早回到家乡与父母亲人团聚。

D.作者在小说结尾承认杨阿福是作者杜撰的,实际上是在提醒读者小说只是艺术的虚构,历史上并无杨阿福其人。

E.身为“站人”的杨阿福带着视死如归的信念勇为直前,使命完成后轰然倒地,其英雄壮举诠释了家国之重不以个人境遇为转移的价值观。

(2)

小说开头三次写“大烟炮”,请结合小说内容具体分析每处描写的艺术效果。

(3)

小说最后插叙史料,补叙自己对人物身份的猜测,这样写有何作用?

二、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11分)

4.(11分)(2016高二上·舒城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栾布者,梁人也。

始梁王彭越为家人时,尝与布游。

穷困,赁佣于齐,为酒人保。

数岁,彭越去,之巨野中为盗,而布为人所略卖为奴于燕。

为其家主报仇,燕将臧荼举以为都尉。

臧荼后为燕王,以布为将。

及臧荼反汉击燕虏布梁王彭越闻之乃言上请赎布以为梁大夫。

使于齐,未还,汉召彭越,责以谋反,夷三族。

已而枭彭越头于洛阳下,诏曰:

“有敢收视者,辄捕之。

”布从齐还,奏事彭越头下,祠而哭之。

吏捕布以闻。

上召布,骂曰:

“若与彭越反邪?

吾禁人勿收,若独祠而哭之,与越反明矣。

趣烹之。

”方提趣汤,布顾曰:

“愿一言而死。

”上曰:

“何言?

”布曰:

“方上之困于彭城,败荥阳、成皋间,项王所以遂不能西,徒以彭王居梁地,与汉合从苦楚也。

当是之时,彭王一顾,与楚则汉破,与汉而楚破。

且垓下之会,微彭王,项氏不亡。

天下已定,彭王剖符受封,亦欲之万世。

今陛下一征兵于梁,彭王病不行,而陛下疑以为反,反形未见,以苛小案诛灭之,臣恐功臣人人自危也。

今彭王已死,臣生不如死,请就烹。

”于是上乃释布罪,拜为都尉。

孝文时,为燕相,至将军。

布乃称曰:

“穷困不能辱身下志,非人也!

富贵不能快意,非贤也。

”于是尝有德者厚报之,有怨者必以法灭之。

吴、楚之乱,以军功封俞侯,复为燕相。

燕齐之间皆为栾布立社,号曰栾公社。

景帝中五年薨。

子贲嗣,为太常,牺牲不如令,国除。

太史公曰:

“栾布哭彭越,趣汤如归者,彼诚知所处,不自重其死。

虽往古烈士,何以加哉!

(《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1)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彭王病不行           不行:

快死了    

B.若独祠而哭之         祠:

祭祀    

C.与汉而楚破           与:

亲附    

D.微彭王,项氏不亡     微:

没有    

(2)

对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臧荼反/汉击燕虏布/梁王彭越闻之/乃言上请赎布/以为梁大夫

B.及臧荼反汉/击燕虏布/梁王彭越闻之/乃言上请赎布/以为梁大夫

C.及臧荼反/汉击燕/虏布/梁王彭越闻之/乃言上/请赎布以为梁大夫

D.及臧荼反汉/击燕虏布/梁王彭越闻之/乃言上/请赎布以为梁大夫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王是平民时,栾布就和他交好,因为贫困,栾布就给人作雇工,几年后又被人卖作奴仆。

孝文帝时做了燕国丞相、将军。

B.汉高祖诛杀了彭越,灭了三族,将彭越的首级悬于城头,不许任何人收敛。

栾布却不顾这些,取下彭越的首级,“祠而哭之”,足见其重义轻生。

C.由于栾布违反皇上旨意祭祀彭越而被逮捕,将要烹杀的时候,栾布沉着面对,据理直谏,最终皇上赦免了他,还任命他为都尉。

D.栾布去世后,他的儿子栾贲继承爵位,担任太常,因祭祀所用的牲畜不合法令的规定,封国被废除。

(4)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项王所以遂不能西,徒以彭王居梁地,与汉合从苦楚也。

②栾布哭彭越,趣汤如归者,彼诚知所处,不自重其死。

虽往古烈士,何以加哉!

三、诗歌鉴赏(共1题;共2分)

5.(2分)(2019高一上·宁波期末)下列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川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A.“斜阳草树”六句,盛赞刘裕北伐的雄姿和声威,这与南宋统治者的屈辱苟安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当朝统治者的讽刺。

B.上阕由眼前之景联想到英雄人物,将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意境苍凉悲壮,寄寓了词人对国事的深切忧虑。

C.结尾处,词人以廉颇自况,既概括了不逢迎权贵而未被重用的坎坷遭遇;又表现了报国心切,苦于年老体弱的复杂心情。

D.全词将词人的政治见解与战略主张通过诗歌形象表现出来,富有诗意美;用典贴切,寄意深远,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四、默写(共1题;共6分)

6.(6分)(2019高三下·陕西月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部分。

(1)《阿房宫赋》中,六国灭亡,秦始皇统一了天下,六国王侯的“________”、女儿、孙女,只能“________”,乘着辇车来到秦国。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现周瑜年少新婚,意气风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3)《爱莲说》中,作者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者,牡丹是“________”,莲花是“________”。

五、选择题(共3题;共6分)

7.(2分)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小说是人生的“百科全书”,阅读小说,可以开拓视野,陶冶情操,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及审美能力。

B.国外一套装置价格近百万元人民币,令国内病人望“泵”兴叹。

因此,尽快研制出性能优良、价格低廉的第三代国产心室辅助装置首当其冲。

C.3D魔幻电影《襄阳》虽然是导演高希希的第一部电影,却已经精心筹备,十年磨一剑,届时可望在“戛纳中国之夜”与一众华语电影相提并论。

D.采取恰当的措施防范H7N9禽流感当然无可非议,但如果反应过度、举措失当,不仅不利于传染病的防治,反而会影响养殖业的生产发展。

8.(2分)(2017·青岛模拟)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必须讲规则。

只有让各类市场主体充分竞争、公平竞争,才能使我们的市场经济真正“活”起来。

B.王源参加的联合国经社理事会青年论坛,是联合国规模、规格最高的青年参与的活动,每年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召开。

C.在境外过年已逐渐成为新潮流,根据国家旅游局官方网站数据显示,今年春节期间,我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已达615万。

D.2016年我省东部城市人口增幅显著,青岛市位列增幅第二位,其中二孩及以上同比增幅143%,接近一孩增幅的三倍还多。

9.(2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自古中国多圣贤。

他们在精神领域大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中国圣人的精神成就,相当于佛教的佛、西方宗教的圣者的精神成就。

            。

       。

        ,           ,          。

至于实际上他有机会为王与否,那是另外一回事,亦是无关宏旨的。

①内圣,是就其修养的成就说;外王,是就其在社会上的功用说。

②但是中国的圣人不是不问事务的人。

③就实际的政治说,他大概一定是没有机会的。

④他的人格是所谓“内圣外王”的人格。

⑤圣人不一定有机会成为实际政治的领袖。

⑥所谓“内圣外王”,只是说,有最高的精神成就的人,按道理说可以为王,而且最宜于为王。

A.②④⑥①⑤③    

B.④⑥①②③⑤    

C.②④①⑤③⑥    

D.④①②⑥⑤③    

六、语言表达(共2题;共5分)

10.(3分)(2016高二上·鹤岗期中)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如果你在微弱的灯光下看书,父母可能会警告你说,①________。

实际上,这种说法并不正确。

灯光昏暗,你的瞳孔将根据周围的环境进行自我调整,眼睛不会受到伤害。

父母的误解,可能和生活体验有关:

当人在昏暗环境下看书时,眼部持续紧张,可能出现②________,于是就以为近视与昏暗光线有关,其实,上述症状并不持久,③________,根本不会对视力造成影响。

11.(2分)(2015高二上·南开期中)请阅读漫画《全凭一张嘴》,在画中方框内给鸭子配上独白。

要求:

能体现漫画寓意,每句10字以内。

独白1:

________

独白2:

________

七、材料作文(共1题;共5分)

12.(5分)(2020高三上·芜湖期末)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带一路,互联共享。

(中国标语)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

(德国谚语)

如果你想走的远,你就一起走。

(非洲格言)

对此,你有怎样的联想?

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

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29分)

1-1、

1-2、

1-3、

2-1、

2-2、

2-3、

3-1、

3-2、

3-3、

二、文言文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