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管理信息系统题库.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860031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1.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地管理信息系统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土地管理信息系统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土地管理信息系统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土地管理信息系统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土地管理信息系统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土地管理信息系统题库.docx

《土地管理信息系统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管理信息系统题库.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土地管理信息系统题库.docx

土地管理信息系统题库

土地管理信息系统题库

一、名词解释

1、数字地籍

数字地籍是指地籍调查、测量、管理、应用全过程的数字化.由于计算机的发展与广泛使用,常规的图、表、卡、册都可以数字形式存贮在存贮介质中,管理与应用均依赖计算机,地籍管理工作通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来完成。

数字地籍是现代地籍的发展方向。

2、面分类法

面分类法是把给定的分类对象,依据其本身固有的各种属性,分成相互之间没有隶属关系的面,每个面中都包含了一组类目.即按选定的若干属性(或特征),将分类对象依每一属性(或特征)划分成一组独立的类目,每一组类目构成一个"面”.再按一定顺序将各个"面”平行排列。

使用时根据需要将有关"面"中的相应类目按"面”的指定排列顺序组配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复合类目。

它是建立地理信息数据分类代码方案的常用编码技术,在土地信息分类与编码中应用。

3、地政管理信息系统

地政管理信息系统,也称土地政务管理信息系统,它是以地政管理、统计分析、综合事务管理等信息子系统为核心,以数据中心为枢纽,以土地政务信息、土地基础信息、基础地理信息以及其它领域相关基础信息为数据源,以数据库和网络为基础,以管理制度、信息化标准和信息化机构为保障的计算机管理系统.从系统层次上看,地政管理信息系统由国家、省、市和县四层次所构成,通过政府专网或国土资源信息网实现各级系统间连接.每一级系统均在数据中心支撑下运行,数据中心为本级各类政务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提供数据支持和软硬件支持,通过对各类数据库和政务管理信息系统所生成的数据进行信息提取、挖掘,实现基础性、公益性国土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并通过国土资源信息网,实现信息的远程交换与共享.

4、线分类法

线分类法,也称层级分类法,它是将初始的分类对象,按选定的属性作为划分基础,按选定的若干属性(或特征)将分类对象逐次地分为若干层级,每个层级又划分为若干类目,并排列成一个有层次的逐级展开的分类体系。

同一分支的同层级类目之间构成并列关系,不同层级类目之间构成隶属关系。

它是建立地理信息数据分类代码方案的常用编码技术,在土地信息分类与编码中应用。

5、空间参考系

主要指大地参考系,是指用数学方法来定义地面实体在通用坐标系中的绝对位置和大小,即用地面实体到原点或坐标轴的距离、与坐标轴或起始线的夹角在投影面上的大小来表示。

主要有地理坐标系、空间大地直角坐标系、平面直角坐标系等。

6、地籍管理信息系统

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在计算机和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以土地权属与地类的管理为核心,实现地籍信息的输入、储存、检索、编辑、统计、综合分析、辅助决策以及成果输出的信息系统,是土地信息系统中的一个专门管理地籍信息的系统.

 按照管理的数据特点可分为城镇地籍信息系统、农村地籍信息系统(土地利用信息系统 )、城乡一体化地籍信息系统等。

7、图形编辑

指对图形中的点、线、面等对象的增删及位置和形状的调整。

8、土地管理信息化

土地管理对象的数字化、土地管理模式的程式化及土地管理决策的计算机化。

9、土地分类与土地分类系统

按照一定分类标志(指标),将性质上相差异的土地划分为若干类型,就是土地分类。

按照统一规定的原则和分类标志,将分类土地有规律分层次地排列组合再一起,就叫做土地分类系统。

10、正射投影

凡是投影面平行于地面,投影线垂直于地面,地物各点位在投影面上的投影就称为正射投影。

11、4D产品

包括DEM(数字高程模型)、DLG(数字线划图)、DOM(数字正射影像图)、DRG(数字栅格图)等4D产品。

12、缓冲区

对于图形的某一指定对象,包括点、线、面对象,在其周围按指定的宽度划出一个特定的区域,在该区域内任意一点到该指定对象的距离均小于指定的宽度,该区域为该指定对象的缓冲区,指定宽度为缓冲区的宽度.

13、土地信息系统工程

运用系统工程的思想解决土地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问题,包括需求分析、分析设计、编码、测试、项目评价等过程。

14、关系数据模型

关系数据模型是一种把数据的逻辑结构归结为满足一定条件的二维表中的元素。

15、3S技术

3S技术是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 Systems,简称GIS),遥感(RemoteSensing,缩写为RS)和全球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ingSystem,简称GPS)的统称。

16、土地信息编码

将经过分类的土地信息用适当的数码(字符串或数值)来表示,即将土地数据赋予具有一定规律、易于计算机和人识别和处理的符号,并形成对应的代码表的过程。

 

17、土地分类码

根据土地信息分类体系设计出来的用于识别不同类别的数据,根据它可以从数据中查找出所需类别的全部数据。

18、星型拓扑结构

在星型拓扑结构中,网络的各节点通过点到点的方式连接到一个中央节点(又称中央转接站,一般是集线器或交换机)上,由该中央节点向目的节点传送信息。

在星型网中任何两个节点要进行通信都必须经过中央节点控制。

19、城域网

城域网(MetropolitanArea Network)是在一个城市范围内所建立的计算机通信网,简称MAN.它的传输媒介主要采用光缆,传输速率在l00兆比特/秒以上。

MAN的一个重要用途是用作骨干网,通过它将位于同一城市内不同地点的主机、数据库,以及局域网(LocalAreaNetwork,简称LAN)等互相联接起来,与广域网(WideArea Network,简称WAN)的作用有相似之处。

MAN不仅用于计算机通信,同时可用于传输话音、图像等信息,成为一种综合利用的通信网。

20、电子政务

运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限制,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以便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与服务.

21、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基础平台

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基础平台主要包括电子政务运行平台和电子政务搭建平台.利用电子政务搭建平台定制和维护各项业务应用,并自动建立电子政务平台支撑数据库;通过电子政务运行平台对电子政务平台支撑数据库的解释和调用,形成业务应用系统.

22、扫描影像矢量化

当纸质地图或正射影像图经过计算机图形图像系统光/电转换量化为点阵数字图像,经图像处理和曲线自动矢量化,或者直接进行手工跟踪数字化后,生成可以为地理信息系统显示、修改、标注、漫游、计算、管理和打印的矢量地图数据文件,这种与纸地图相对应的计算机数据文件称为矢量化电子地图。

23、土地基础数据质量

土地基础数据质量则是土地基础数据在表达空间、属性、时间三个基本要素时,所能够达到的准确性、一致性、完性以及它们三者之间统一性的程度。

24、坐标转换

坐标的平移、旋转和缩放。

目前国内常见的转换有以下几种:

1,大地坐标(BLH)对平面直角坐标(XYZ);2,北京54全国80及WGS84坐标系的相互转换;3,任意两空间坐标系的转换。

其中第2类可归入第三类中。

所谓坐标转换的过程就是转换参数的求解过程。

常用的方法有三参数法、四参数法和七参数法。

25、土地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设计

在遵照一定的标准和规范的前提下,通过对土地管理现象和过程的抽象,形成描述土地管理现象和过程的概念模型(概念设计),然后将概念模型转换为计算机数据库系统所能够支持的土地数据逻辑模型(逻辑设计),最后通过映射形成计算机物理存储介质中的数据组织方式即土地数据存储模型(物理设计)。

26、结构化开发方法

  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StructuredSystemDevelopmentMethodology)是目前应用得最普遍的一种开发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利用系统的思想和系统工程的方法,按照用户至上的原则结构化、模块化,自顶向下对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

  先将整个信息系统开发过程划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阶段(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等);在前三个阶段坚持自顶向下地对系统进行结构化划分:

在系统调查和理顺管理业务时,应从最顶层的管理业务入手,逐步深入至最基层;在系统分析、提出目标系统方案和系统设计时,应从宏观整体考虑入手,先考虑系统整体的优化,然后再考虑局部的优化问题。

在系统实施阶段,则坚持自底向上地逐步实施,即组织人员从最基层的模块做起(编程),然后按照系统设计的结构,将模块一个个拼接到一起进行调试,自底向上、逐步地构成整个系统.

27、基于构件开发法

基于构件开发法(Component-BasedDevelopment,简称CBD)或基于构件的软件工程(Component—Based SoftwareEngineering,简称CBSE)是一种新的软件开发方法.它是在一定构件模型的支持下,利用复用构件库中的一个或多个软件构件,通过组合手段高效、高质量地构造应用软件系统的过程。

28、数字法测图

数字法测图是利用电子速测仪(全站式或半站式)或其它测量仪器配合棱镜在野外测量测站至待测细部点的方向、距离和高差,并将野外测量的数据自动传输(或人工键入)到电子手簿、IC卡或便携式微机记录,现场绘制地形(草)图,到室内将数据自动传输到计算机,借着计算机及配套的数字测图软件,人机交互编辑后,按一定的比例尺及图式符号自动生成数字地籍图,控制绘图仪自动输出地籍图(也被人们称为计算机辅助地籍成图)。

29、GIS数据集成

对GIS数据形式特征(如格式、单位、投影、坐标系等)和内部特征(特征、属性、内容、综合度等)的全部或部分的调整、转化、合成、分解等,以形成充分兼容的数据集(库)。

因此,GIS数据集成可视为对已有的数据集按照某种特定要求加工、重新组织的过程.

30、元数据

元数据最本质、最抽象的定义为:

dataaboutdata(关于数据的数据)。

它是描述数据及其环境的数据。

一般来说,它有两方面的用途。

首先,元数据能提供基于用户的信息,如记录数据项的业务描述信息的元数据能帮助用户使用数据。

其次,元数据能支持系统对数据的管理和维护,如关于数据项存储方法的元数据能支持系统以最有效的方式访问数据。

31、土地标识码

在土地分类码的基础上,对每类土地数据设计出全部或主要实体的标识码,用以对某一类土地数据中的某个实体进行个别查询检索,从而弥补分类码不能进行个体分离的缺陷。

标识码是联系几何信息和属性信息的关键字。

32、土地信息服务系统

以土地基础信息和成果数据为基础,以网络(内网、外网)为主要传播介质,通过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WEB技术,网络传输技术,分布式数据存储技术、GIS技术、数据仓库与挖掘等先进技术在互联网、触摸屏、大屏幕等媒体上进行信息发布,向社会公众提供形式多样的信息查询服务,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充分可靠的决策支持服务的信息服务系统。

33、黑盒测试法

将程序看成一个黑盒子,暂时不考虑程序的内部结构与过程。

黑盒测试是在程序接口进行的测试,它只检查程序功能是否能按照规格说明书的规定正常使用,程序是否能适当地接受输入数据产生正确的输出信息,并且保持外部信息(如数据库或文件)的完整性。

黑盒测试又称为功能测试。

34、白盒测试法

将程序看成装在一个透明的白盒子里,完全了解程序的结构和处理过程.这种方法按照程序内部的逻辑测试程序,检验程序中的每条通路是否能按预定要求正确地工作。

白盒测试又称为结构测试。

35、模块测试

又称单元测试,在良好的系统设计中,每个模块完成一个清晰定义的子功能,而且这个子功能和同级其他模块的功能之间没有相互依赖关系,可将每个模块作为一个单独的实体来测试。

模块测试的目的是保证每个模块作为一个单元能正确运行,所以模块测试通常在这个测试步骤中所发现的往往是编码和详细设计的错误。

36、子系统测试

将经过单元测试的模块组装在一起形成一个子系统来测试。

模块相互间的协调和通信是这个测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因此它着重测试模块的接口。

37、系统测试

把经过测试的子系统装配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来测试.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发现设计和编码的错误,而且可验证系统能否提供需求说明书所规定的功能,还可检验系统的动态特性是否符合预定要求,这个测试的重点是需求说明和软件设计中的错误。

38、投影变换

将一种地图投影点坐标变换为另一种地图投影点坐标的过程。

39、数据字典

数据字典是各类数据描述的集合,包括以下五个部分:

Ø数据项,数据项描述={数据项名,数据项含义说明,别名,类型,长度,取值范围,与其他数据项的逻辑关系}.

Ø数据结构,数据结构描述={数据结构名,含义说明,组成:

{数据项名}}。

Ø数据流,数据流={数据流名,说明,流出过程,组成:

{数据结构或数据项}}.

Ø数据存储,数据存储={数据存储名,说明,输入数据流,输出数据流,组成:

{数据结构或数据项},数据量,存取方式}。

Ø处理过程,处理过程={处理过程名,说明,输入:

{数据流},输出:

{数据流},处理:

{简要说明}}。

40、E-R图

E-R图为实体—联系图,提供了表示实体、属性和联系的方法,用来描述现实世界的概念模型.

构成E-R图的基本要素是实体型、属性和联系,其表示方法为:

Ø实体(Entity):

用矩形表示,矩形框内写明实体名;

Ø属性(Attribute):

用椭圆形表示,并用无向边将其与相应的实体连接起来;

Ø联系(Relationship):

用菱形表示,菱形框内写明联系名,并用无向边分别与有关实体连接起来,同时在无向边旁标上联系的类型(1 :

 1,1:

n或m :

n)。

41、数据库物理设计

将逻辑设计中产生的数据库逻辑模型结合指定的DBMS,设计出最适合应用环境的物理模型。

物理设计要确定数据库的物理结构,包括数据库在物理设备上的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数据表示和数据存储分配等,并得到一个具体的DBMS可接受的物理结构。

物理设计主要包括下面几方面内容:

Ø确定数据的存储结构,从DBMS所提供的存储结构选择合适的结构加以实现.确定存储结构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是存取时间、存储空间利用率和维护代价.

Ø存取路径的选择和调整.数据库必须支持多个用户的多种应用,因而必须提供对数据库的多个存取入口.

Ø确定数据存放位置。

首先按数据的应用情况划分为不同的组,然后确定存放位置。

一般应把数据的易变部分和稳定部分分开,把经常存取和不常存取的数据分开,同时考虑降低磁盘的读取冲突(I/O)。

Ø确定存储分配.主要是设置DBMS的一些存储参数。

42、SOA

SOA(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面向服务架构)是一个组件模型,它将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单元(称为服务)通过这些服务之间定义良好的接口和契约联系起来,它可以根据需求通过网络对松散耦合的粗粒度应用组件进行分布式部署、组合和使用。

基于SOA软件开发,使软件开发摆脱了面向技术解决方案的束缚,轻松面向业务变化与发展需求。

它将具体的功能封装成服务,通过对不同的服务调用与组合构成业务流程,对业务模型与业务流程的封装构成所需应用系统.

43、电子政务平台

政府部门利用网络技术解决信息/应用集成、建立综合协作交流平台,从而进一步建立政府内外信息和应用门户,完成政府在知识经济和互联网经济环境下,建立政府综合信息与应用门户的整体目标,提供一个简单易用、开放的可扩展的电子政府建设的架构工具和运行平台。

44、国土资源数据中心

在网络基础设施的支撑下,在国土资源数据标准和相关数据管理维护制度的保障下,建立各类国土资源数据库,完成数据的存储、管理和维护,主要包括:

数据库、数据存储与管理系统、数据交换与空间数据服务和网络系统。

45、国土资源“一张图”工程

国土资源“一张图”工程是基础地理、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规划、基本农田、地价、地质矿产、遥感监测以及国土资源政务等多源信息的集合,与国土资源的计划、审批、供应、补充、开发、登记、执法等行政监管系统集成,共同构建统一的国土资源综合监管平台,实现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的“天上看、网上管、地上查",和国土资源资源动态监管的目标。

它是面向国土资源监管与服务目标,基于统一基础地理空间参考,对土地、矿产、基础地质和地质环境等各类国土资源专业信息的综合集成与展示。

46、国土资源“一张图”数据库

以先进的数据库管理系统、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等软硬件设施为支撑,采用多源数据集成和海量数据管理等技术,将区域范围内全覆盖的国土资源基础数据和各专题业务数据按统一的规范进行集成,从而建立统一坐标系统、统一数据标准、统一数据库平台、统一管理方式的国土资源“一张图”数据库。

47、软件定制

选用一套可以可以较好满足行业内的通用需求的软件或平台,根据客户的需求,度身定制一系列符合客户实际应用的软件。

所开发软件可以满足行业要求,并适合自身业务需求,也节约开发成本。

48、土地管理电子政务系统

以地政管理、统计分析、综合事务管理等为核心,以数据中心为枢纽,以土地政务信息、土地基础信息、基础地理信息以及其它领域相关基础信息为数据源,以数据库和网络为基础,以管理制度、信息化标准和信息化机构为保障,服务于土地管理业务的计算机管理系统.

二、简答题

1、土地数据的主要来源有哪些?

(1)土地专用图(包括地籍图、土地详查图和土地利用图等);

(2)地面测量成果(包括地籍控制测量成果、界址点测量成果和地图更新成果等);

(3)航空像片与星载、车载CCD图像;

(4)GPS技术、数字地图;

(5)调查统计数据(地籍调查、土地利用调查等)。

2、什么是编码规范,其主要内容有哪些?

在实施编码前,要明确软件编码原则,制定软件编码规范,统一软件编码方法,确保系统软件编码规范化和标准化.

编码规范是在编码原则的指导下制定的,它是程序编码指导性的文档。

在规范中应规定功能模块规范、程序编码规范、界面规范等。

(1)功能模块规范:

包括系统存放方式、模块开发人员以及模块的命名规则.

(2)程序编码规范:

包括变量命名、组件命名、函数及过程命名、代码注释、消息框、窗体单元及代码单元文件的命名、事件说明等的规则。

(3)界面规范:

包括字体大小、窗体、输入框、向导、图标等方面的规定。

(4)注释规范:

程序中包含有事件、函数、对象等可注释对象,在程序编码实施前需制定程序注释规范,对程序编码注释做统一要求,注释内容一般包括如下项目:

名称、功能、参数、返回值、作者、修改记录等,它定义了可注释对象的概要信息。

(5)文档规范:

对于所有软件模块,在编码过程中必须提供相应的编码说明、数据说明等文档。

文档编写也必须遵照一定的规范与要求。

3、在土地基础数据库建设中,其数据源主要有哪些?

如何获取与输入?

在土地基础数据库建设中,对于不同的数据源,应采用不同的获取手段、方法与技术.

(1)野外测量数据:

实地测量,测量仪器采集;

(2)图像数据:

摄影测量与遥感,图像处理设备采集;

(3)权属、地类等社会经济数据:

现场调查,计算机录入;

(4)已有成果数据:

数据转换;

(5)已有成果资料:

图形数字化与计算机录入.

4、什么是快速原型法?

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快速原型法?

在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中如何实施原型法?

快速原型法是一种快速,灵活,交互式的软件开发方法学,它是为适应当前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及对软件需求的极大增长而出现的.快速原型法的核心是用交互的,快速建立起来的原型取代了形式的,僵硬的(不易修改的)的规格说明,用户通过在计算机上实际运行和试用原型而向开发者提供真实的反馈意见。

在利用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中,新系统的开发通常使用原型法,分四步进行:

首先快速分析,弄清用户/设计者的基本信息需求;然后构造原型,开发初始原型系统;之后,用户和系统开发人员使用并评价原型;最后系统开发人员修改和完善原型系统。

5、土地信息具有什么特点,可以怎样分类?

答:

土地信息的特点:

综合性、基础性、时空性、严肃性等。

分类:

基础信息、业务信息;空间信息、属性信息、文档信息;地籍信息、土地利用规划信息等。

6、何为叠加分析?

请举例说明生成叠加分析在土地管理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答:

利用同一区域的多种不同属性类型的图形数据,通过不同属性图形的叠加获取许多新信息的分析方法,称为叠加分析.如两幅相隔一年的土地利用图件相叠加,可以分析出新土地利用方式的某一地块是由一年前何种类型土地利用方式地块或哪些类土地利用方式的地块分裂合并演化而来,从而得到土地利用变更演化过程的信息;在土地定级多因素作用分值计算过程中,可利用叠加分析计算供排水、供电、环境等因素的区域赋值及综合分值计算等.

7、何谓坡度、坡向分析,其具体的应用是什么?

答:

山坡曲面上任意一点的切面的法线方向与铅垂方向的夹角称作该点的坡度,坡向即为法线方向。

可以将坡度、坡向图分别与土地利用现状图进行叠加,计算不同坡度、坡向范围内耕地的面积。

8、地籍信息有哪些主要功能?

(1)地理性功能:

地籍所包含的地籍图形和相关的几何数据,不但精确表达了一块地(包括附着物)的空间位置,而且还精确而完整的表达了所有地块之间在空间上的相互关系,地籍所具有的能提供地块空间关系的能力,称之为地理信息功能。

(2)经济功能:

土地税费的征收是地籍产生的最初原因,利用地籍提供的土地及附着物的位置、面积、用途、等级和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状况,结合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法律、法规,为以土地及其附着物为标的物的经济活动提供准确、可靠的基础资料,如土地的有偿出让、转让,土地和房地产税费的征收,防止房地产市场的投机等.

(3)产权保护功能:

地籍信息具有较强的法律性,它能为土地及其附着物为标的物的产权活动中提供法律性的证明材料,保护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的合法权益,避免土地产权纠纷。

(4)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功能:

为诸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镇规划、城市规划等各类有关土地的规划活动提供基础资料,加快规划设计速度,降低费用,使规划容易实现。

(5)决策功能:

地籍所提供的多要素、多层次、多时态的土地资源的自然状况和社会经济状况,是国家编制国民经济计划、制定各项规划的基本依据,是组织工农业生产和进行各项建设基础。

(6)管理功能:

地籍所提供的有关土地的类型、数量、质量和权属等基本资料,是调整土地关系、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基本依据。

土地使用状况及其境界位置的资料,是进行土地分配、再分配及征拨土地工作的重要依据;土地的数量、质量及其分布和变化规律市组织土地利用,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资料.

9、土地管理信息系统按业务可以分为哪些子系统,一般都具有哪些功能?

答:

土地管理信息系统按业务一般可分为地籍管理、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定级估价、土地利用管理、建设用地管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等子系统,一般都具备数据输入、数据处理、空间查询分析、数据输出等功能。

10、什么是时态模型?

简述时态模型在土地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答:

能够处理时间维度的GIS叫时态GIS,相应的数据模型称为时态模型。

在地籍变更中需要应用到时态数据模型,记录实体建立和消亡的时间,还要能够对历史信息进行管理和回溯等等。

11、简述土地管理信息系统软件体系架构。

目前较为流行的土地管理信息系统架构主要有:

单机集成、C/S模式、B/S模式。

(1)单机集成是系统的所有应用功能模块、数据服务等都放到一个电脑上,并在一个线程中运行。

(2)C/S(Client/Server)是一种分布式系统结构,它基于简单的请求/应答协议,服务器(Server)只集中管理数据,而计算任务分散在客户机(Client)上,客户机和服务器之间通过网络协议来进行通讯。

客户机向服务器发出数据请求,服务器将数据传送给客户机进行计算。

C/S模式有两层结构和三层(多层)结构.

Ø两层结构的C/S模式可以把表现部分和业务逻辑部分放在客户端层,数据访问部分放在服务器端,也可以把业务逻辑部分和数据访问部分放在服务器端,表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