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851702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08.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x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x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空气和人的关系非常密切,是人人都离不开的物质。

由于看不见又摸不着,学生只知其重要,却对空气到底是什么不十分清楚。

因为在小学自然课中对空气和氧气的知识已有过介绍,如空气有体积、有质量、形成大气压、流动形成风等,所以本单元选择空气和氧气作为初中化学中学习具体物质知识的开端。

此外,还因为它们在自然界分布极广,是自然界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条件,是化工生产的廉价资源,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天然物质。

通过对它们的认识和了解,可以比较顺利地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来探索物质的奥秘。

课题1 空 气

第1课时 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初步理解什么是纯净物、混合物,并能区分一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操作,了解空气的组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人类认识空气的简史介绍,使学生认识到进行科学探索,必须具有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重点 用探究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难点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及区分。

多媒体、燃烧匙、酒精灯、集气瓶、水、火柴、烧杯、玻璃导管、红磷。

一、导入新课

师:

空气在我们的周围无处不在,它跟我们的生活最密切,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

可对空气的组成,相信大家都不十分的清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空气的知识。

二、推进新课

因为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所以人们对空气的认识比较晚。

17世纪中叶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空气是一种单一成分的物质,直到18世纪,通过对燃烧现象和呼吸作用的深入研究,人们才开始认识到空气的复杂性。

空气的主要成分

师:

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为了搞清楚这一问题,很多科学家都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

其中,最有名的是法国的化学家拉瓦锡,他借助天平,以液态的金属汞作为研究对象,用定量的方法最终研究出了空气的成分。

拉瓦锡最早用实验得出了结论:

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实验探究

1.实验导入

师:

下面仿照拉瓦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则,我们也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所需的仪器,并组织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的名称;

(2)集气瓶中有没有物质。

要求学生按教材中图2-3连接装置并进行实验,教师适时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2.分析讨论

师:

请把看到的现象及你的分析与同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1)根据拉瓦锡的研究结果,氧气约占

,而在我们的实验中,为什么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

试分析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2)红磷熄灭,瓶内还有没有残余的氧气?

(3)烧杯中的水为什么会倒流?

引导学生从两方面来分析:

a:

实验成功,描述现象;

b:

实验失败,寻找原因。

分组讨论、交流结果:

(1)水面上升不满

的原因可能有:

①装置漏气;②红磷量不足;未充分冷却就打开止水夹等。

(2)没有,如果还有氧气,红磷还能继续燃烧。

(3)由于红磷燃烧消耗了瓶内的氧气,导致集气瓶内的气压减小,因而水倒流。

在上述探究活动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空气的主要成分:

由与红磷反应的气体(氧气)和与红磷不反应的气体(氮气)组成。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实验仪器的不断精密化,空气中的其他成分也被科学家通过实验一一发现。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

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特别注意各成分的含量是体积分数,而不是质量分数,可以理解为每100体积的空气中含氮气78体积,氧气21体积。

另外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相对稳定,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

3.纯净物和混合物

让学生自学教材第28页最后两段内容,填写下表:

混合物

纯净物

定义

组成

表示

性质

联系

  注意:

自然界的海水、河水中均存在一些除水以外的其他物质,属于混合物,而蒸馏水则属于纯净物。

纯净物:

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可用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

混合物:

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没有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

纯净物有固定的组成,如氧气、氮气;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组成,组成混合物的各物质之间不发生化学反应,它们各自保持各自的性质,如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就各自保持了自己的性质。

课题1 空 气

第1课时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由与红磷反应的气体(氧气)和与红磷不反应的气体(氮气)组成

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1.实验探究

(1)实验方法

(2)实验现象

(3)实验原理:

红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4)实验结论

2.混合物与纯净物

纯净物:

由一种物质组成(可用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

混合物:

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没有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

教学时,应尽量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引入。

可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如:

(1)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出主题;

(2)从回忆小

学自然课中关于空气的小实验引入;(3)引导学生阅读。

阅读前可以提出几个具体问题来加以指导。

要引导学生分析“大气污染”的漫画。

此图的中部表示造成大气污染的一些原因和做法,下部是大气污染对动植物的危害,上部是大气污染引发的三大环境问题。

也可以结合美术课,让学生自己画出身边的环境,然后开辟专栏,供大家展示。

使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得以提高。

 

第2课时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和保护空气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3.了解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危害及防治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空气污染情况的调查,知道空气污染的危害,及一些简单的防治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

重点 空气组成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难点 认识到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

有关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等作用的图片以及大气污染的图片。

一、导入新课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所离不开的资源,有着非常重要的用途。

我们都知道性质决定用途,那么空气中的氮气、氧气及稀有气体等都有哪些性质?

同时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保护空气,也会对人类造成较大的危害,那么哪些不当做法会对空气造成污染?

如何防治大气的污染呢?

接下来,我们就空气的用途以及保护进行学习。

二、推进新课

(一)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教师请各小组出示所收集的有关空气中各成分的用途的资料图片。

结合图片,师生共同讨论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等的用途。

学生代表交流发言。

1.氧气

过去,人们曾把氧气叫做“养气”,这充分说明了氧气的重要性。

(1)供给呼吸

(2)支持燃烧

2.氮气

同学们知道为什么要在装入零食的食品袋中充入氮气吗?

生甲:

为了防止食品被挤碎或压碎。

生乙:

为了掩盖袋里食品量比较少的真相。

生丙:

为了防止食品变质。

氮气之所以能用于食品防腐,是因为氮气性质非常稳定;灯泡中充氮气以延长使用寿命;焊接金属用氮气作保护气,都是利用了氮气性质稳定这一性质。

除此之外,氮气还可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保护气、提供低温环境。

(1)重要的化工原料 

(2)保护气 (3)提供低温环境

师:

从氮气可作保护气这一事实可知,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你能从下面的讨论中获得氮气的性质吗?

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中,集气瓶内剩下的气体主要是氮气。

请同学们结合实验和日常生活经验讨论:

(1)燃烧着的红磷熄灭了,这种现象说明氮气能不能支持燃烧?

(2)集气瓶内水平面上升一定高度后,还继续上升吗?

这种现象能不能说明氮气不易溶于水?

(3)空气所表现出来的某些性质,能不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氮气的性质?

(1)能说明氮气不能支持燃烧。

(2)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一定高度后,不能继续上升,这一现象可以说明氮气不易溶于水。

(3)空气所表现出来的性质,不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氮气的性质(如磷能在空气中燃烧,但却不能在氮气中燃烧)。

通过上面的讨论,并结合物理性质的概念,你能描述出氮气的物理性质并完成下表吗?

标准状况

下的密度

熔点

沸点

是否易

溶于水

1.251

g·L-1

-209.9℃

-195.8℃

不易

溶于水

  3.稀有气体

师:

空气中除了氧气和氮气外,还有一类很重要的气体就是稀有气体。

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稀有气体的有关知识。

稀有气体曾被叫做“惰性气体”。

这是由于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人们在发现它们的时侯普遍认为这些气体不能跟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有些惰性气体在一定条件下也能与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其他物质,于是又把它们改叫为稀有气体。

在空气的成分中,稀有气体所占比率虽然不大,但却很重要。

通过阅读,让学生总结稀有气体的用途。

(1)保护气

(2)电光源(3)激光技术(4)制造低温环境(5)麻醉剂

(二)保护空气

师:

空气是地球上的动植物生存的必要条件,动物呼吸、植物光合作用都离不开空气,同时也是人类生产、生活所离不开的资源。

随着经济的发展,空气污染日益严重,保护空气成了人类新的课题。

环境较好的一组图片,环境被污染的一组图片。

学生阅读相关内容之后,教师提出问题:

(1)你身边发生过哪些污染空气的事件?

(2)大气污染会造成哪些危害?

(3)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讨论后回答:

(1)汽车排放的尾气、工厂向大气中排放的废气等。

(2)温室效应会使海平面上升、酸雨使建筑物被腐蚀、臭氧空洞使人受到紫外线的伤害而易得皮肤病和影响视力等等。

(3)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爱护花木,向周围的人宣传保护空气的重要性及保护空气应采取的措施。

假如你当了环境局局长,你会如何去改善当地的空气质量呢?

(1)大量植树造林,鼓励市民种草养花。

(2)把工厂建在人口不太集中的地区。

(3)使用和开发化石燃料以外的清洁能源。

(4)汽车不再用汽油,而用燃气。

(5)加大检测汽车尾气的力度,禁止没达到环保标准的汽车上路。

……

第2课时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和保护空气

保护空气

教师在课前应有意识地收集一些有关大气污染事件的报道资料,尤其是一些与本地大气污染有关的事件,让学生感觉到环境问题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息息相关。

此外,教师可组织学生阅读书中提供的《空气质量日报》,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保护空气的知识。

课题2 氧 气

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研究具体物质的方法,知道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2.知道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3.认识硫、磷、碳、铁与氧气反应的现象、文字表达式。

4.认识化学反应,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认识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

过程与方法

初步了解研究具体物质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化学变化中,体验从化学中学到的知识,知道化学反应的重要用途。

重点 知道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化学反应的概念。

难点 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氧气(四瓶)、火柴梗、硫粉、木炭、铁丝等。

一、导入新课

(1)检验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

等气体充满试管的

时,取出试管迅速把快要熄灭的木条伸进试管中(如图所示)。

(2)学生观察比较木条在空气中和在纯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思考:

此现象说明什么?

二、推进新课

出示一瓶制好的氧气。

(1)请学生观察。

(2)闻一闻:

氧气有气味吗?

(3)思考:

鱼在水中靠什么呼吸?

它呼吸的氧气来自于哪里?

由此可推知氧气的溶解性如何?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在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是1.42g/L,比空气的密度略大。

它不易溶于水,在室温下,1升水中只能溶解约30毫升氧气。

在压强为101千帕时,氧气在-180℃时变为淡蓝色的液体,在-218℃下变成淡蓝色雪花状的固体。

通常情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气体,密度大于空气,不易溶于水,有三态变化。

(二)氧气的检验

实验2—2

带火星的火柴梗复燃

氧气能使带火星的火柴梗复燃

如何检验是否为氧气?

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如复燃则为氧气。

(三)氧气的化学性质

1.能与硫反应生成二氧化硫。

实验2—3

在空气中:

(1)淡蓝色火焰,

(2)放热,(3)有刺激性气味;

在氧气中:

(1)蓝紫色火焰、火焰更明亮,

(2)放热,(3)有刺激性气味。

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剧烈。

硫燃烧生成的这种有剌激性气味的气体叫二氧化硫(化学式为SO2),是酸雨的主要成分之一。

这个反应可用下式表示:

硫+氧气

二氧化硫

2.能与木炭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木炭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

在空气中:

(1)发出红光,燃烧不剧烈,

(2)放热,(3)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在氧气中:

(1)发出白光、剧烈燃烧,

(2)放热,(3)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剧烈,火焰更明亮。

这个反应可用下式表示:

碳+氧气

二氧化碳

3.能与铁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

实验2—4

铁在空气中红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

铁在空气中不易燃烧,在氧气中能燃烧。

这个反应可用下式表示:

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1)实验前为什么先加入少量的水?

(2)火柴梗起什么作用?

(3)为什么待火柴燃尽时,才将铁丝伸入氧气中?

(1)防止集气瓶爆裂。

(2)引燃。

(3)以免火柴梗燃烧消耗氧气。

(1)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剧烈。

(2)某些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在氧气中能燃烧。

说明氧气的化学性质较活泼。

(3)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实际上是与其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由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较少,因此在空气中燃烧不如在氧气中剧烈,即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四)化学反应

1.化合反应

实验2-3、木炭与氧气的反应和实验2-4有什么共同特征?

学生在填完课本中的空白表格后,经讨论、分析得出结论:

(1)反应条件都是点燃。

(2)反应物中都有氧气。

(3)都有新物质生成,所以都是化学反应。

(4)反应物都是两种物质,生成物都是另一种物质。

以上三个反应都是生成了另一种物质。

像这种由多种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就叫做化合反应。

判断下列反应是否为化合反应。

(1)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2)锌+盐酸―→氯化锌+氢气

(3)氢气+氧气―→水

(4)氢氧化亚铁+氧气+水―→氢氧化铁

(1)(3)(4)为化合反应。

2.氧化反应

在上述练习中的

(1)(3)(4)三个反应还有另一个共同点:

即反应物中都有氧气。

像这种有氧参加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

氧化反应是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这里的“氧”包括“氧气”,不等同于“氧气”。

在这些反应中,氧气提供氧,把别的物质氧化,由此可见氧气具有氧化性。

木炭、硫、铁在氧气中的燃烧都是比较剧烈的氧化反应,但并不是所有的氧化反应都那样剧烈、显而易见。

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甚至不容易被察觉,这样的氧化叫做缓慢氧化。

生活中有很多缓慢氧化的例子,如动植物的呼吸、食物的腐败、酒和醋的酿造等都包含物质的缓慢氧化。

缓慢氧化和燃烧的共同点:

都是氧化反应,都放出热量,但缓慢氧化不发光。

3.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区别和联系。

师:

同学们,刚刚我们学习了什么是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你们知道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吗?

引导学生从两方面分析:

(1)概念;

(2)有无氧气参加。

讨论分析后,完成下表:

化合反应

氧化反应

反应分类

的依据

从外部形成来划分一般为A+B+…=E

从是否有氧参加来划分,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

共同处

都属于化学反应

相互联系

有氧气参加的化合反应同时也是氧化反应

课题2 氧 气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

二、氧气的检验

把带火星的火柴梗伸入集气瓶中(操作),火柴梗复燃(现象),证明该气体是氧气(结论)

三、氧气的化学性质

1.硫和氧气

2.木炭和氧气

3.铁丝和氧气

四、化学反应

1.化合反应

2.氧化反应

3.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区别与联系

化合反应

氧化反应

反应分类

的依据

从外部形成来划分一般为A+B+…=E

从是否有氧参加来划分,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

共同处

都属于化学反应

相互联系

有氧气参加的化合反应同时也是氧化反应

本课题的实验较多,教师要做好示范,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本课题有丰富的联系实际的内容,教师可利用此点帮助学生理解实验中的一些现象。

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作适当的讲解或推荐课外阅读资料。

 

课题3 制 取 氧 气

第1课时 制取氧气的原理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

2.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过程与方法

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亲手做实验,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重点 氧气的制取原理。

难点 催化剂的概念和催化作用。

试管(5支)、酒精灯、铁架台、5%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氯酸钾、高锰酸钾、硫酸铜溶液、小木条、火柴等

一、导入新课

师:

我们已经学习了氧气的性质和用途,了解到氧气能支持燃烧,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与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在反应中放出热量。

氧气可用来供给病人呼吸,供给登山、潜水运动员呼吸;还用于气焊、气割,还用于火箭的发射等等。

上节课,我们已经利用氧气做了有关氧气性质的实验,在这些实验中,我们所用的氧气从何而来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氧气的制法。

二、推进新课

制取氧气有两种方法:

工业制法和实验室制法

(一)氧气的工业制法

方法:

分离液态空气

这个变化属于什么变化?

为什么?

属于物理变化,因为从空气中分离氧气并没有生成新物质。

(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教师参照教材37页图2-14,引导学生说出仪器名称和用途,观察药品颜色。

实验2-5内容

师:

高锰酸钾是一种暗紫色的固体,它受热时分解出什么气体?

生:

氧气。

师:

对!

生成了什么?

生:

锰酸钾和二氧化锰。

师: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实验2-5的另一项内容。

实验编号

现象

原因

快慢

①过氧化氢溶液

(不加热)

②过氧化氢溶液(加热)

③单独加热二氧化锰

④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

  学生按表格内容做实验并观察、记录、分析。

①不加热过氧化氢溶液时,带火星的木条不能复燃,说明没有氧气放出。

②加热过氧化氢溶液时,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过氧化氢溶液受热时能产生氧气。

③加热二氧化锰时,带火星的木条不能复燃,说明没有氧气放出。

④不加热,但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在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遇到二氧化锰时会产生氧气。

实验室可用加热过氧化氢溶液或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师:

从上面的实验中可以看出,有二氧化锰时不加热过氧化氢溶液可产生氧气,没有二氧化锰时加热过氧化氢溶液也能产生氧气,那么二氧化锰是一种反应物,还是起别的作用呢?

待上述实验④中的试管中没有气泡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观察发生的现象。

本已不产生气泡的试管,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不进行加热,又会有气泡产生,用带火星的木条进行检验,带火星的木条能够复燃。

产生的气体还是氧气。

(提示:

多次重复上述实验,还能观察到同样的现象)

说明在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二氧化锰可以重复使用。

既然二氧化锰可以重复使用,说明在反应前后它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那么它的质量有没有改变呢?

科学家们经过精确的实验,得出了“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质量未变”的结论。

(提示:

在实验前用精密的天平称量二氧化锰的质量,实验后把二氧化锰过滤、洗净、干燥,再称量,比较反应前后二氧化锰质量,发现没有变化)

既然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变化,那么它在这里到底起一个什么作用呢?

没有加入二氧化锰时,过氧化氢溶液需要加热才能产生氧气,而加入二氧化锰后,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下就能迅速产生氧气,可见二氧化锰起了一个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作用。

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了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作用,而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这样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在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如二氧化锰就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通过上面的实验可知二氧化锰不是一种反应物,而是一种催化剂。

如果我们要把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这个反应用文字表示出来,二氧化锰应写在什么位置呢?

师:

催化剂应算作一个反应条件,写在箭头的上方,如:

1.过氧化氢

水+氧气

实验室可用多种方法制取氧气,如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

大家对于高锰酸钾其实并不陌生,医院里常用的紫药水,事实上就是高锰酸钾和水形成的溶液。

它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

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情况下能分解出氧气,同时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

这个实验下一课我们专门安排实验探究。

2.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加热氯酸钾也可以分解出氧气,同时生成氯化钾。

请同学们用文字表达式把这个反应表示出来。

3.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上述三个反应与化合反应有什么不同?

化合反应的特点是多变一,而上述反应是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

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的区别。

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教师订正。

师:

总结

1.化合反应是“多变一”,分解反应是“一变多”;

2.可以从形式上进行比较。

化合反应:

A+B―→AB

分解反应:

AB―→A+B

课题3 制 取 氧 气

第1课时 制取氧气的原理

一、氧气的工业制法

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2.过氧化氢

水+氧气

3.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4.分解反应:

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催化剂:

在化学反应时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催化作用: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熟悉的一些生活现象和熟悉的物质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迅速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

让学生在这一系列活动中了解氧气的制取方法,明确氧气制取时的注意事项。

此外,教师要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他们对化学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探究精神。

第2课时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知识与技能

学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会动手制取氧气。

过程与方法

在活动探究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实验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亲手操作,让学生体会实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探究欲。

重点 氧气制取的操作方法。

难点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以及实验注意事项。

药品:

5%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高锰酸钾、木炭、细铁丝、澄清石灰水;

仪器:

大试管、棉花、塞子(带导管)、集气瓶(2个)、毛玻璃片、水槽、铁架台、坩埚钳、小烧杯、火柴。

一、导入新课

师: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制取氧气的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