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通讯员新闻采写交流发言稿.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851701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层通讯员新闻采写交流发言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基层通讯员新闻采写交流发言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基层通讯员新闻采写交流发言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基层通讯员新闻采写交流发言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基层通讯员新闻采写交流发言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层通讯员新闻采写交流发言稿.docx

《基层通讯员新闻采写交流发言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层通讯员新闻采写交流发言稿.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层通讯员新闻采写交流发言稿.docx

基层通讯员新闻采写交流发言稿

基层通讯员新闻采写交流发言稿

  第一篇:

基层通讯员新闻采写交流发言稿

  基层通讯员新闻采写交流发言稿

  各位领导、老师、同仁们:

  大家好!

我是福建省天湖山能源公司的一名基层通讯员,今天很荣幸能参加这样的会议,首先要感谢我们的上级领导和《福建煤炭报》为我们提供了这次难得的学习交流机会。

  作为一名基层通讯员,在这里介绍经验是谈不上的,但是能谈谈我个人在新闻写作中的一点心得,与各位老师、同仁进行一次交流,真的让我倍感荣耀。

  我觉得作为一名基层通讯员,要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提高上稿率,归纳起来一定要做到“四多”,即:

“多想、多看、多问、多写”。

  一、“多想”,就是脑子里要经常围着新闻转

  在基层中,一些通讯员经常在抱怨“没什么东西可写”,我觉得,这是想得不够多的原因。

通讯员每天生活工作在基层,对周围的环境,接触的人,从事的专业都是再熟悉不过了,这应该说是个优势,但这也往往造成“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问题。

如果对什么事都习以为常,熟视

  无睹,那就很难发现新闻。

记得一位作家说过,不是生活中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

套用这句话,不是基层没有新闻而是我们缺少发现。

“处处留心皆新闻”,只要留心,做生活的有心人,就能从平平常常中发现新闻。

  不可否认,对通讯员来说,在基层要捕捉到活生生的“大鱼”,机会的确不多,这时,我们的脑子里就应该多想多转,尽量抓住身边的“小鱼小虾”来作文章,从这些“小事件”中来反映大主题。

这样写起来不但容易上手,又能集中笔墨写出深度来。

这样的稿子其实是最受编辑老师的欢迎,上稿率自然就大大提升了。

  例如:

这个月初,我参加矿里的一次安全检查汇总会,如果就会议本身来说,写成一篇会议报道顶多是上我们公司的广播,但是会上,矿长说起他遇见的一件小事,让我觉得里面有更大的新闻。

矿长说他在井口值班遇到了一名农民工跑到井口要矿车,这件事令矿长大为恼火,而他在会上的怒斥,正是我们当前要大力提倡和宣扬的精神,这就是新闻的主题。

于是,我就写了《“小事”引怒老矿长》的报道,送到福煤报后,编辑老师把标题改为《矿长坚决抵制“衙门作风”》,在一版刊登了这篇小稿子。

试想,如果,当时没有多思考这其中的新闻,一篇好的题材就会从身边溜走。

  二、“多看”,就是要多阅读各种报刊书籍

  特别是我们的福煤报,在一个时期,一个阶段都有一个宣传重点,而要把握这个重点,除了上面给我们传来的信息外,另外一条有效的途径就是注意关注报纸,看看现在报道的主要方向,看看别人是怎么采写的,通过看别人的文章,还经常能触发自己的“新闻敏感”。

当然,福煤炭是周报,在时效上有一定的局限,我们可以通过上网来解决这个问题。

平常,我最经常去的网站有两个:

一个是我们公司的内部网,一个就是我们的福煤网。

现在,每周五的下午基本上就能看到新一期的《福建煤炭报》。

  在这里,我觉得还要有意识地多看些好稿,这对提高写作水平帮助很大。

去年,我在网上买了好几本获“中国新闻奖”的新闻书籍,里面不但有原文,还有精彩的点评,通过读这些好新闻,看专家的精辟分析,知道了这些好新闻,好在哪里,贵在哪里,并把它消化成自己的东西,在以后的写作中有意识地加以借鉴、模仿,我想这也不失为提高自己多出新闻精品的良策。

  三、“多问”,就是要在采访中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基层的通讯员,大多在政工岗位上任职,可能对于井下的现场管理、安全生产、工程技术等方面比较不了解,在写这方面报道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被“卡”的问题。

为了防止这样的问题出现,在动笔前,我们就应该在采访上多下功夫,对于不明白的地方,要虚心向一些专业人士请教,多问几个为什么,不要等到要“下锅”了才发现没有“米”还没准备好。

试想,如果连自己都搞得不清不楚,那怎么通过报道让读者清楚呢?

  在新闻界,有人把新闻采访叫“跑新闻”,可见,新闻很大程度上是靠“跑”出来,“问”出来的。

我们作为基层的通讯员,虽然没有像专业记者要求那么严格,但凡是从事新闻报道的人,我想多多少少都要学一点这种“跑”的技巧,“问”的功夫。

在这方面,本人也是做得很不够,没有什么经验。

  四、“多写”,就是要经常动笔、练笔

  大家可能都会有这样一种感觉,如果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写东西,突然间叫你写个什么的,好像心里空荡荡的、笔下白晃晃。

而如果经常写,好像越写写顺、越写越有感觉,我想,

  真的是:

“笔不练则疏”。

  “多写”其实是最难做到的事。

在这方面,我体会很深,基层通讯员,大多身兼数职,白天忙里忙外的,写稿常常只能利用晚上的时间来完成,别人在打牌、喝酒、上网,我们却经常是一个人关在宿舍里“默默的工作”。

我想,要坚持这种写作方式,内心一定要对这份工作抱有狂热的激情。

  我给自己定了一个任务:

没有特殊情况,每周最少写两篇外稿。

说实在,很多时候,一忙起来,也达不到这个要求了。

  要做到“多写、多练”,可以扩大写的范围,消息、通讯、言论、散文、诗歌、小说等等,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只要写了,哪怕没有发表,哪怕只有你自己是读者,你的写作水平其实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一点,这样的一点点,我想加起来就是一大点、一大步。

此外,“多写、多投”必定带来更多的收获,因为我们的毅力一定会感动“上帝”的。

  写稿虽然苦点累点,但我觉得很有意义,这种意义有两方面:

一方面来自于企业对我们的重视,如提高了稿费奖励的幅度、经常组织开展一些集体活动等等;另一方面是来自于内心的感受,自己的报道发表了,为企业的做了宣传。

看到

  自己的名字变成铅字,都会有一种强烈的成就感、满足感。

  以上是我在基层几年里,作为一名通讯员的一点体会,其实道理大家都懂,权当我个人的哆嗦。

说得不好,让大家见笑了。

谢谢大家!

  第二篇:

基层通讯员新闻采写交流发言稿

  基层通讯员新闻采写交流发言稿

  各位领导、老师、同仁们:

  大家好!

我是郧县的一名基层通讯员,今天很荣幸能参加这样的会议,首先要感谢我们的上级领导和《湖北日报》为我们提供了这次难得的学习交流机会。

作为一名基层通讯员,在这里介绍经验是谈不上的,但是能谈谈我个人在新闻写作中的一点心得,与各位老师、同仁进行一次交流,真的让我倍感荣耀。

我觉得作为一名基层通讯员,要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提高上稿率,归纳起来一定要做到“四多”,即:

“多想、多看、多问、多写”。

  一、“多想”,就是脑子里要经常围着新闻转

  在基层中,一些通讯员经常在抱怨“没什么东西可写”,我觉得,这是想得不够多的原因。

通讯员每天生活工作在基层,对周围的环境,接触的人,从事的专业都是再熟悉不过了,这应该说是个优势,但这也往往造成“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问题。

如果对什么事都习以为常,熟视无睹,那就很难发现新闻。

记得一位作家说过,不是生活中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

套用这句话,不是基层没有新闻而是我们缺少发现。

“处处留心皆新闻”,只要留心,做生活的有心人,就能从平平常常中发现新闻。

  不可否认,对通讯员来说,在基层要捕捉到活生生的“大鱼”,机会的确不多,这时,我们的脑子里就应该多想多转,尽量抓住身边的“小鱼小虾”来作文章,从这些“小事件”中来反映大主题。

这样写起来不但容易上手,又能集中笔墨写出深度来。

这样的稿子其实是最受编辑老师的欢迎,上稿率自然就大大提升了。

  二、“多看”,就是要多阅读各种报刊书籍

  在这里,我觉得还要有意识地多看些好稿,这对提高写作水平帮助很大。

去年,我在网上买了好几本获“中国新闻奖”的新闻书籍,里面不但有原文,还有精彩的点评,通过读这些好新闻,看专家的精辟分析,知道了这些好新闻,好在哪里,贵在哪里,并把它消化成自己的东西,在以后的写作中有意识地加以借鉴、模仿,我想这也不失为提高自己多出新闻精品的良策。

  三、“多问”,就是要在采访中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基层的通讯员,大多在政工岗位上任职,可能对于井下的现场管理、安全生产、工程技术等方面比较不了解,在写这方面报道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被“卡”的问题。

为了防止这样的问题出现,在动笔前,我们就应该在采访上多下功夫,对于不明白的地方,要虚心向一些专业人士请教,多问几个为什么,不要等到要“下锅”了才发现没有“米”还没准备好。

试想,如果连自己都搞得不清不楚,那怎么通过报道让读者清楚呢?

  在新闻界,有人把新闻采访叫“跑新闻”,可见,新闻很大程度上是靠“跑”出来,“问”出来的。

我们作为基层的通讯员,虽然没有像专业记者要求那么严格,但凡是从事新闻报道的人,我想多多少少都要学一点这种“跑”的技巧,“问”的功夫。

在这方面,本人也是做得很不够,没有什么经验。

  四、“多写”,就是要经常动笔、练笔

  大家可能都会有这样一种感觉,如果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写东西,突然间叫你写个什么的,好像心里空荡荡的、笔下白晃晃。

而如果经常写,好像越写写顺、越写越有感觉,我想,真的是:

“笔不练则疏”。

  “多写”其实是最难做到的事。

在这方面,我体会很深,基层通讯员,大多身

  兼数职,白天忙里忙外的,写稿常常只能利用晚上的时间来完成,别人在打牌、喝酒、上网,我们却经常是一个人关在宿舍里“默默的工作”。

我想,要坚持这种写作方式,内心一定要对这份工作抱有狂热的激情。

  我给自己定了一个任务:

没有特殊情况,每周最少写两篇外稿。

说实在,很多时候,一忙起来,也达不到这个要求了。

  要做到“多写、多练”,可以扩大写的范围,消息、通讯、言论、散文、诗歌、小说等等,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只要写了,哪怕没有发表,哪怕只有你自己是读者,你的写作水平其实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一点,这样的一点点,我想加起来就是一大点、一大步。

此外,“多写、多投”必定带来更多的收获,因为我们的毅力一定会感动“上帝”的。

  写稿虽然苦点累点,但我觉得很有意义,这种意义有两方面:

一方面来自于企业对我们的重视,如提高了稿费奖励的幅度、经常组织开展一些集体活动等等;另一方面是来自于内心的感受,自己的报道发表了,为企业的做了宣传。

看到自己的名字变成铅字,都会有一种强烈的成就感、满足感。

  以上是我在基层几年里,作为一名通讯员的一点体会,其实道理大家都懂,权当我个人的哆嗦。

说得不好,让大家见笑了。

谢谢大家!

  第三篇:

基层通讯员提高采写能力的抓手

  基层通讯员提高采写能力的抓手

  我们基层通讯员与其挖空心思想题目、找点子,不如融进实际工作中,关心身边发生的每件事,哪怕是一件小事,在我们摸清了其前因后果后,说不定就是一个很好的报道题材,在无意间就能抓住线索,写出新闻。

  所谓提高新闻采写能力,就是多写新闻,多出好作品。

在基层采访,特别是到乡镇采访时,经常会有通讯员向笔者诉苦,因为“没的写”而完不成单位的报道计划和报道任务,经常受到批评。

还有的通讯员因为“写不出东西”而被调离了岗位。

以笔者对基层通讯员了解,笔者发现了他们带有共性的一面,那就是:

新闻写作热情很高,但新闻敏感不强,从而制约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

笔者认为,提高基层通讯员的新闻采写能力应从企业新闻不同于社会新闻,它的受众范围局限在企业内部,范围相对较小,因此,新闻线索的收集、采访,到最后编辑,有其独特的地方。

企业报通讯员以及为企业报刊撰稿的作者,既是企业报的忠实读者,又是企业报刊提供稿源的基本人力因素。

其中,企业报通讯员是一支重要的写作力量,他们利用自身所拥有的便利条件,为企业报刊提供了许多连企业报采编人员也难以采写到的稿件。

但是,由于受工作环境或自身新闻采写专业方面的素养、实际采访经验和技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尽管勤奋努力,积极写稿,但很多时候仍然难以写作出有深度的报道稿来,以致浪费了许多有价值的新闻线索。

  笔者有近二十年在基层担任通讯报道员的经历,并曾多年担任过国有企业党委宣传部宣传干事,后来又在国内知名中医药上市企业——河南羚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的企业内刊《羚锐人》报主编岗位上工作多年,就如何落实好企业基层新闻报道工作方面,有一些独特体会,在此愿意与广大企业报通讯员共享。

  培养新闻敏感,做一个有心人。

企业报通讯员,尤其是生产经营一线的基层通讯员,直接从新闻类院校毕业或到新闻院校深造学习的很少,他们大部分是“半路出家”搞新闻报道的,相当多的基层通讯员,采写经验不足,写稿能力不强,稿件质量不高,尤其是思想性、可读性俱佳的新闻精品更是少见,需要尽快提高自身新闻业务素质。

其中,多数通讯员一个共有的困惑是感觉没有什么东西可写。

其实,基层通讯员处于企业生产经营工作第一线,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实践者、参与者,又是企业生产经营工作的践行者、落实者、推动者。

无论是日常业务工作,还是临时性工作,无论是对上级重要会议、重要部署的贯彻落实,还是重大节庆活动,我们基层通讯员都身处其中,身临现场,积极参与活动,以实际工作去推动、落实。

事件能否最终落实到位,其中出现的一些亮点、现实生活中反映的难点、热点以及涌现出的典型人物,都是企业报刊所需要反映和报道的新闻。

因此,在我们身边,有着十分丰富的新闻资源。

  关于新闻素材的搜集,这里有一个故事:

有一天,某新闻版主编脸色忧郁地审视着付印单上寥寥无几的文章标题,他抬眼看了一下钟表,然后把目光落在一个引起他注意的倒霉的年轻记者身上:

“现在离截稿时间还有90分钟”,主编说,“你出去采写一篇轻松活泼的特写文章,准备放在头版上”。

主编语气坚决、严厉,并含有“不然的话”的弦外之音。

这令年轻人感觉到从未有过的压力。

年轻人匆匆奔出,不到5分钟,他发现了题材:

在一栋高楼的第31层窗台上,有两个人正在擦玻璃。

他立即打电话叫来了一名摄影记者,然后去采访两名擦窗工人„„文章的角度是:

在31层高楼处工作,一步闪失即可招致粉身碎骨之横祸,这种工作到底怎么样?

  这是丹尼·威廉森讲给我们的故事。

它告知我们一个道理:

新闻素材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保持一颗好奇心去探索,寻找新闻写作题材是易如反掌的事情。

  企业报通讯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新闻敏感,平时必须做到“五勤”:

一是腿勤,多跑、多接触实际;二是眼勤,多看、多观察;三是嘴勤,遇事多问;四是脑勤,勤分析、多思考,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五是手勤,勤记、勤写,把看到、听到的各种材料,记录积累起来。

新闻敏感是一个大的概念,有方方面面的知识融在里面,需要通过大量的实际工作,在实践中逐渐锻炼和培养。

  基层通讯员要搞好新闻报道工作,就应注意身边发生的每件事,随时处于采访状态中,在工作中实践,在不断实践中进行总结,摸索提高。

这样,我们的新闻敏感就会不断增强。

笔者以为,我们基层通讯员与其挖空心思想题目、找点子,不如融入实际工作中,关心身边发生的每件事,哪怕是一件小事,在我们摸清了其前因后果后,说不定就是一个很好的报道题材,在无意间就能抓住线索,写出新闻。

  新华社新闻研究所所长、高级记者徐人仲在《要善于发现新闻线索》中曾经说过:

“新闻采访线索可能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一个数字、一句话、一种现象;也可能是比较复杂的事。

它的来源十分广泛,记者的所见所闻,都有可能成为线索。

”经验之谈也告诉我们,“世事洞明皆学问”、“处处留心皆学问”,新闻线索的获取没有定式,只要我们做个细心人或有心人,处处留意身边的人和事,有的看似很平常的事情,可能就是一条很好的新闻线索。

基层通讯员要充分发挥这一难得的资源优势,着力培养自己的新闻敏感性,从自己身边的人和事中及时发现和捕捉新闻线索和素材,从中发掘出有报道价值的新闻来。

  利用自身优势,注重新闻时效性。

新闻的特点是“新”,新就新在新闻具有较强的时效性。

但实际工作中,一些本是很好的新闻往往由于时过境迁而失去了报道的价值和意义,成为“昨日黄花”。

以最快的速度和最短的时间将新闻事件报道给受众,这既是新闻特性本身的要求,也是时下报刊不断增强自身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手段。

因此,追求新闻时效,在第一时间将新闻传送给报刊社,是许多有经验的新闻写作者(包括企业报通讯员)中稿率高、上稿快的一个诀窍。

快速,是新闻采写的一个特点,更是一个难点。

  在新闻学中,我们一般把记者或通讯员亲自感知,不经任何中介转换而获取的材料称之为第一手材料,把记者或通讯员从当事人或目击者那儿获取的材料称之为第二手材料,把记者或通讯员从非当事人或非目击者那里碾转得到的材料称之为第

  三、第四手材料,因接近性与权威性的关系,第一手材料较为可贵也具备实证性,而易于使受众接受;第

  二、

  三、四手材料并非不重要,只是因为多重转移,因而往往具有“三人成虎”的嫌疑。

而基层通讯员通常是新闻事件的目击者或参与者,是身处现场的亲历者,是新闻线索和新闻源的第一手材料所有者,相对报刊记者和采编人员而言,在突出新闻时效性上具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

基层通讯员要善于利用这一优势,不失时机地快速抢抓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新闻,努力在突出新闻时效性上狠下功夫。

利用地缘优势,以真实可靠取信于人。

忠实地报道新闻事实,是采写新闻的基本要求,这是新闻工作的本质所决定的。

真实性,历来被视为新闻报道的生命。

但新闻线索不确定性的特点,表明新闻线索所传达的信息并不是个个可靠,其真实程度和价值大小都必须通过核实和求证,才能决定其能否成为新闻。

新闻写作者决不能捕风捉影、走马观花甚至是闭门造车,必须要深入新闻事实发生的现场,认真核实其真实性和可靠性,才能写出真实可靠、取信于读者、取信于受众的新闻。

许多有报道价值的好新闻,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难以核实其真实性,而被报刊采编人员忍痛舍弃。

通讯员身在基层,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条件相对于报刊采编人员要优越得多,这极有利于基层通讯员对新闻线索价值的把握和真实性的核实,使他们成为对新闻事实更具有“发言权”的代言人。

基层通讯员要利用新闻事件的地缘优势,接近新闻信息源的便利条件,积极主动地深入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采访发掘,获取和收集有新闻价值的事实,从而写出真实、准确而优秀的新闻作品来。

  强化现场感,以情动人。

新闻报道要打动编辑从而最终赢得读者,赢得受众,无论是对人物的报道,还是对事件的报道,都不能写得平淡无味,而要写得生动精彩,具有“抓人”的魄力和魅力。

要达到这一要求,必须要努力争取得到第一手材料。

我国老一辈著名记者范长江曾说过:

“报道的时候,别人提供的材料尽量少用,只能占三分之一,其余的三分之二,应该是记者自己的积累和观察。

”许多记者或通讯员深入第一线,以最近的距离观察被采写对象,与他们共同生活和工作,体会其中的酸甜苦辣,这种体验式的采访,有助于记者和通讯员对被采访的事物加深理解,产生感情共鸣,将记者或通讯员自己对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的感受传达给读者或受众,从而给读者或受众带来震撼和影响。

这就是记者或通讯员自己的积累和观察,胜过无数枯燥无味的第二手材料。

  基层通讯员大多与被采写对象同在一个系统或单位(即使是不在一个系统或单位,往往因工作或生活关系也彼此有交往,比较熟悉),长期同吃、同居住在一起,即经常工作、生活在一起,是他们中的一员,与被采写对象有更具体的接触,有更充分的交流,对他们的思想、生活、工作、学习等各方面情况有更深刻的观察,更透彻的了解,更真切的感悟,或者说比较熟悉或更熟悉,这种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如果利用得好,发挥得当,就能写出生动感人、深受读者或受众欢迎的新闻报道来。

  发掘差异优势,以特色取胜。

由于受社会、经济、文化等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大多数基层通讯员在典型题材的处理上相对于记者或采编人员来说处于劣势。

一方面表现在重大题材的素材资源上相对较薄弱,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基层通讯员操纵大题材的驾驭能力相对较低。

那么基层通讯员的优势在哪里?

我们知道,企业生产车间、技术部门和行管后勤日常的、具体的工作总是与企业生产、科技研发与营销工作分不开的。

所以,对生产、科研与技术创新、产品营销和后勤管理工作的改革报道成为企业报宣传的一个重头戏,而在这方面,每个基层单位都有各自不同于其他单位的特点,抓住其不同特点,就能写出有新鲜感、有特色的报道来。

各基层单位或部门的生产、科研与技术创新、营销工作和后勤管理工作的创新,尽管不是什么“大题材”,但往往有“新、奇”的特点。

而且在这一单位或部门发生的同类新闻事件,也有与其他单位或部门所发生的同类新闻事件不同的特点。

因此,从“小”处入手,突出这类新闻事件的“另类”特点,这也是基层通讯员发挥自身优势写出好新闻稿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研究栏目,有针对性的写稿、投稿:

基层通讯员要经常注意浏览报刊杂志,收看收听电视、广播,关注时事政治,培养自己的新闻敏感性,尤其是要通过多写、多动脑筋、多练笔,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要想提高新闻写作水平,还要注重研究企业报等报刊杂志的栏目,尽可能地适合编辑思路,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根据报刊栏目写稿、投稿,增强写稿、投稿的针对性。

这样,可以避免写稿、投稿的盲目性,进而提高文稿的刊稿率、中稿率,也便于自己不断树立信心,提高写稿的热情。

  第五篇:

基层新闻通讯员工作经验交流

  基层新闻通讯员的几点体会

一是写什么新闻的问题,感觉到没有写头怎么办,也就是如何在基层如何发现更多的新闻线索;

  二是怎样提升新闻工作成效的问题,也就是说新闻报道发表了,怎么办,怎样去深化、提升,形成工作成果;

  一写什

  么新闻

  

(一)心明、眼亮、鼻尖、手快——工商干部应具备新闻敏感度和新闻鉴别力

  《纽约时报》名记者迪姆士·泰勒讲述第一次采访经历:

“像这样的女演员首场演出被取消,本身就是新闻,背后还可能有更大的新闻,记住,以后你的‘鼻子’不要再感冒堵塞了。

  开展好新闻宣传必须认识工商新闻的价值,判断身边事物是否重要、新鲜,就需要工商干部具有“新闻敏感”意识,具有发现和判断工作中的事情是否具有新闻价值的能力,具体表现在:

  ①讲政治,迅速、准确判断某一事实的政治意义;(与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八大精神、工商法规精神、工商效能建设、省市县局工作会议精神、领导讲话相一致、相符合)

  ②讲反响,及时判断某一事件能否引起读者的广泛兴趣;(打击傍名牌问题、打击虚假违法医疗广告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等等)

  ③讲时效,及时判断某一事件是否新鲜、是否会还对工作产生作用和影响;(春季农资市场监管、“五一”市场整治已过,现在写此类稿子有何意义)

  ④讲主次,及时判断同一事件中的许多事实,哪个重要哪个次要;(查处无照新闻,含有食品安全监管、非法传销、虚假广告等方面的新闻元素,要看哪个方面、环节在当前工作中有宣传价值)

  ⑤讲规律,善于从纷纭复杂的事实中看出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

(年检服务企业、315活动、“双节”市场监管等工作年年搞、年年变,年年花相似,岁岁年不同,工作年年搞、年年出好新闻)

  

(二)发现工商新闻线索的有效渠道

  

(一)围绕领导写新闻——领导是工商宣传报道中最活跃、最积极、最有价值、最有政治影响力、最有浓厚宣传色彩的新闻元素。

新闻工作者有句名言叫“政治家办报”。

各级领导都是“政治家”,大领导是大政治家,小领导是小政治家。

围绕领导写新闻、找新闻线索,会有最丰富、最精彩、最有写头、看头的新闻由头。

追踪、观察、揣摩、聚集领导,围绕领导工作、生活、学习、一言一行可以写出很多新闻来:

1)领导会议讲话出新闻,2)领导基层调研出新闻,3)领导对重点工作的批示是新闻,4)领导提出的工作要求是新闻,5)领导参加政治学习是新闻,6)领导参加理论考试是新闻,7)领导谈出学习的体会是新闻,8)领导亲自带队市场检查是新闻,9)领导坐阵指挥端掉违法窝点是新闻,10)领导在执法中圆满解决突发事件是新闻,11)领导在工作中受到群众表扬是新闻,12)领导在工作中英勇无畏、不幸负伤是新闻,13)领导在工作中累病了是新闻,14)领导在工作中被树成标杆是新闻,15)领导在重要场合笑了是新闻,16)领导在某种场合哭了是新闻,17)领导满怀热情地表扬什么人是新闻,18)领导大发雷霆地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