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九年级中考复习浙教版科学讲义设计九年级上册易错考点巩固防范二 探究化学反应的规律.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851655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52.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九年级中考复习浙教版科学讲义设计九年级上册易错考点巩固防范二 探究化学反应的规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届九年级中考复习浙教版科学讲义设计九年级上册易错考点巩固防范二 探究化学反应的规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届九年级中考复习浙教版科学讲义设计九年级上册易错考点巩固防范二 探究化学反应的规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届九年级中考复习浙教版科学讲义设计九年级上册易错考点巩固防范二 探究化学反应的规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届九年级中考复习浙教版科学讲义设计九年级上册易错考点巩固防范二 探究化学反应的规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九年级中考复习浙教版科学讲义设计九年级上册易错考点巩固防范二 探究化学反应的规律.docx

《届九年级中考复习浙教版科学讲义设计九年级上册易错考点巩固防范二 探究化学反应的规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九年级中考复习浙教版科学讲义设计九年级上册易错考点巩固防范二 探究化学反应的规律.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九年级中考复习浙教版科学讲义设计九年级上册易错考点巩固防范二 探究化学反应的规律.docx

届九年级中考复习浙教版科学讲义设计九年级上册易错考点巩固防范二探究化学反应的规律

易错考点巩固防范二 探究化学反应的规律

易错点一:

探究金属的反应规律

[2019·安吉模拟]两个烧杯中装有等质量的金属锌和镁,然后分别逐渐加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加入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1

A.该图反映出镁比锌的金属活动性强

B.a点时,两个烧杯中的酸都恰好完全反应

C.b点时,两个烧杯中产生氢气的质量相同

D.c点时,两个烧杯中都有金属剩余

【错误答案】A、B、C

【易错剖析】该模型图的横坐标表示稀硫酸的质量,纵坐标表示氢气的质量,不理解坐标关系图致错。

c点表示锌、镁均未完全反应,反应的稀硫酸质量相等,生成的氢气相等;b点表示锌已于b点前反应完全,镁还有剩余;a点表示镁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

【易错防范】化学坐标模型的解题关键是:

一看清横、纵坐标表示的科学量;二分析各个转折点之间所发生的化学反应。

【正确答案】D

1.[2019·杭州二模]金属镁可与热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所得溶液呈碱性,可使酚酞试液显红色。

某同学将镁条放在水中煮沸,看到镁条表面有气泡产生,过一会儿镁条表面气泡消失。

趁热取出部分溶液,滴加酚酞试液,变为红色,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发现溶液的红色褪去了。

以下判断不合理的是( B )

A.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是溶液中OH-数目减少

B.实验说明氢氧化镁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

C.气泡消失的原因是析出的氢氧化镁覆盖在镁条表面

D.镁条表面有气泡产生是由于发生反应:

Mg+2H2O

Mg(OH)2+H2↑

2.[2019·杭州富阳区校级二模]小余同学将打磨后的铝片插入到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到溶液变成了无色,铝片表面有红色的铜生成。

经研究发现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图中微粒未完全画出,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

图2

A.硫酸铜溶液中共有Cu2+、SO

两种微粒

B.反应过程的实质是金属铝把硫酸铜溶液中的铜置换出来,硫酸根离子反应前后没有改变

C.反应过程中Al失电子生成Al3+,Cu2+得电子生成Cu

D.硫酸铜溶液呈蓝色,硫酸铝溶液为无色,说明蓝色与Cu2+有关

易错点二:

探究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规律

[2019·金华模拟]小杨为探究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做了如图实验:

图3

(1)反应后试管C溶液中一定有的阳离子是________(写离子符号)。

(2)小杨把试管D、E反应后的液体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观察到只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后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

小明分别对试管D、E反应时的反应物用量有如下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_。

A.试管D:

氢氧化钙溶液一定过量

B.试管D:

稀盐酸一定不足

C.试管E:

碳酸钠溶液一定过量

D.试管E:

稀盐酸一定不足

【错误答案】

(1)Fe2+ 

(2)A、B

【易错剖析】

(1)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物是氯化铁,则溶液中一定存在Fe3+离子。

(2)D、E混合后只有白色沉淀生成,即碳酸根离子与钙离子结合生成沉淀CaCO3。

不管D中氢氧化钙是否完全反应,溶液中一定存在钙离子,所以不能确定氢氧化钙是否过量,稀盐酸可能恰好完全反应也可能不足量;E中由于存在碳酸钠,所以一定不存在稀盐酸。

不能合理根据反应后溶液中的存在证据分析反应是否完全反应致错。

【易错防范】从反应后所得溶液中存在离子的可能性,进行正确合理的假设分析,注意是否符合题目中的信息,以防致错。

【正确答案】

(1)Fe3+ 

(2)C、D

1.[2019·杭州滨江区二模]为研究物质的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图4

A.能产生气泡现象的实验有②和⑤

B.溶液变色现象的实验有④和⑤

C.由实验②和⑤,可证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Mg在Fe前

D.实验③是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的反应

2.[2019·温州六校三模]为比较碳酸氢钠片和铝碳酸镁片对治疗胃酸的效果。

某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1)利用图甲装置,取100mLpH=1的稀盐酸分别和两种药片反应,化学方程式如下:

①NaHCO3+HCl===NaCl+CO2↑+H2O

②Al2Mg6(OH)16CO3·4H2O+18HCl===2________+6MgCl2+CO2↑+21H2O

请写出化学方程式②中__AlCl3__处物质的化学式。

(2)利用排水法测定产生二氧化碳的体积,则应选择图乙中的装置__b__与图甲中的A相连。

图5

(3)利用二氧化碳传感器和pH传感器分别测出容器内二氧化碳浓度和溶液pH变化,并画出下列曲线。

该小组同学认为铝碳酸镁片治疗胃酸的效果更好,请写出两点理由:

__铝碳酸镁片产生二氧化碳少(不易引起胃胀);铝碳酸镁片使酸性减弱更明显(或更快速)(合理即可)__。

图6

易错点三:

探究化学反应的速率

[2019·湖州吴兴区校级三模]利用数据传感技术可以形象地探究不同形状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

某同学倾斜锥形瓶,使试管内的稀盐酸流入瓶中与碳酸钙发生反应,测得瓶内气压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图7

【实验结论】碳酸钙与稀盐酸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实验分析】

(1)对比分析图像可知,________(选填“①”或“②”)曲线表示块状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对比分析坐标图中的点________(填a、b、c、d)可知:

两个锥形瓶内达到相同的压强时,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所需时间短。

(2)通过①、②曲线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分析,影响反应速度的因素可能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答案】

(1)① a、b 

(2)反应物的质量(或其他无关因素)

【易错剖析】错误的认为块状碳酸钙的接触面积比粉末状大致错;对比两个锥形瓶内相同压强时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时间,需要控制变量进行对照;在溶液中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质量分数发生改变,影响反应速率。

【易错防范】明确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主要有:

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反应物的质量分数、反应温度等;实验探究化学反应速率需注意控制变量进行对照分析。

【正确答案】

(1)② c、d 

(2)反应物的质量分数

1.[2019·杭州西湖区三校模拟]我国科学家侯德榜创造了一种著名的纯碱生产方法——“联合制碱法”。

请你回答:

(1)“联合制碱法”生产过程用化学方程式可简要表示为

①NH3+CO2+H2O===NH4HCO3

②NH4HCO3+NaCl===NaHCO3↓+NH4Cl

③2NaHCO3

Na2CO3+H2O+CO2↑

该过程中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有__A、B、D__。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2)第②步中加入的是磨细食盐粉。

食盐磨细的目的是__磨细的食盐粉增大了表面积,可加快食盐的溶解,加快反应速率__。

2.[2019·杭州模拟]小刚所在兴趣小组对锌与酸的反应进行了实验与探究:

(1)该兴趣小组在实验中通过仔细观察发现纯锌粒和硫酸的反应明显比粗锌粒慢。

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其元素组成,得知粗锌粒中含有一些不活泼金属,他们猜想可能是粗锌粒中不活泼金属促进了锌和硫酸的反应。

为了验证该猜想,你认为应该在盛有纯锌粒和稀硫酸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__B__(填字母)。

A.黄沙(主要成分SiO2)B.氯化铜

C.氯化钠D.氯化钙

(2)实验中小刚发现加入上述第

(1)问选项中后三种物质,纯锌粒和稀硫酸的反应都有不同程度的加快,请你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三种溶液中的Cl-对溶液起了促进作用__。

 图8

(3)小刚想通过使用日常用品制作的装置和托盘天平(如图),用m1g的粗锌粒和足量的稀盐酸(m2g)反应,测量粗锌粒样品中锌的纯度。

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

操作

现象

1

称量m1g的粗锌粒和m2g的稀盐酸(足量),称量实验所用实验器材质量m3g

/

2

将粗锌粒放在铜网中,按图示装置组装后,称得仪器和药品的总质量为m4g

/

3

将铜网插入足量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

有大量气泡

4

反应完全后,称得整个装置总质量为m5g

/

若要计算出粗锌的纯度,最少需要上述实验数据中的__m1、m4、m5__(填m1、m2、m3、m4、m5)。

(4)若去掉碱石灰,则所测定的粗锌纯度__偏大__(选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易错点四:

寻找化学反应规律的证据

[2019·杭州校级模拟]已知Fe(OH)2是白色絮状沉淀,并极易被空气中的

图9

氧气氧化为Fe(OH)3红褐色沉淀。

如图为Fe(OH)2制备实验的改进装置,使用该装置能在较长的时间内观察到生成的Fe(OH)2白色絮状沉淀。

(1)写出A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试管中的反应开始时,打开止水夹,B试管中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要在该装置中得到Fe(OH)2白色絮状沉淀,并在一段时间内防止被氧化为Fe(OH)3红褐色沉淀,下一步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该装置中生成Fe(OH)2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答案】

(2)产生红褐色沉淀(产生白色沉淀) (3)打开止水夹

【易错剖析】不理解整套装置的作用致错。

为了防止氢氧化亚铁被氧化,所以需要在无氧气的密闭装置内进行反应。

先打开止水夹,让A中产生的气体通入试管B中,排除两支试管内的空气,再关闭止水夹,在氢气气压的作用下把试管A中的硫酸亚铁溶液排入试管B中,硫酸亚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白色的氢氧化亚铁沉淀。

【易错防范】理解制取氢氧化亚铁防止氧化成氢氧化铁的原理,并利用氢气与气压差的原理排除空气且使生成氢氧化亚铁的反应进行。

【正确答案】

(1)Fe+H2SO4===FeSO4+H2↑

(2)导管口有气泡产生 (3)关闭止水夹 (4)2NaOH+FeSO4===Na2SO4+Fe(OH)2↓

1.[2019·安吉长兴模拟]下列实验过程中没有颜色变化的是( A )

A.向稀盐酸中滴入酚酞试液

B.碳和氧化铜固体混合物高温加热

C.将活性炭加入红墨水中振荡

D.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

2.[2019·温州三县模拟]NSR技术通过BaO和Ba(NO3)2的相互转化实现NOx(氮氧化物)的储存和还原,能有效降低柴油发动机在空气过量条件下的NOx排放。

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图10

(1)储存时,部分NO和O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合反应生成NO2。

与NOx(如NO、NO2)反应的物质是__BaO__。

(2)还原时,存在如下反应:

5CO+Ba(NO3)2

N2+BaO+5X。

反应中,X的化学式是__CO2__。

3.[2019·衢州模拟]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验证某氯化钠溶液中混有碳酸钠、硫酸钠、氢氧化钠,其实验流程及部分实验现象如图所示。

图11

(1)试剂甲是__BaCl2[或__Ba(NO3)2]__溶液。

(2)第Ⅲ实验中还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有气泡产生__。

(3)证明样品中含有NaOH的证据是__上层清液仍为红色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