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光伏行业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84964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4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布式光伏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分布式光伏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分布式光伏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分布式光伏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分布式光伏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分布式光伏行业分析报告.docx

《分布式光伏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布式光伏行业分析报告.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分布式光伏行业分析报告.docx

分布式光伏行业分析报告

 

2016年分布式光伏行业分析报告

 

2016年4月

三年风雨路,模式渐成熟:

海外国家光伏装机普遍以分布式为主,综合考虑规模、资源禀赋等多因素,我们认为中美两国最具可比性。

中美两国分布式项目盈利能力相当,美国分布式光伏市场快速发展的关键在于其拥有较为成熟的商业模式。

而分布式商业模式成熟的关键在于屋顶资源、收费方式及融资渠道,配额制将地方政府与电网企业纳入考核对象,使得其有足够动力统筹解决屋顶、电费收取难题,同时补贴政策调整后,分布式项目收益率有了兜底,融资口逐渐放开,方式日趋多样化。

目前国内以合同能源管理为主的商业模式也日渐成熟,为行业加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政策经济双管齐下,分布式迎来加速期:

目前西部地面电站限电严重,且短期内难以有效解决,叠加标杆电价非对称下调,屋顶分布式经济优势进一步扩大。

同时政策层面对分布式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后续有望进一步出台针对屋顶、电费收取、融资等方面的政策细则。

我们认为,在商业模式逐渐成熟的背景下,政策支持与经济杠杆共振可确保2020年70GW装机目标顺利实现,年均复合增速超50%。

后期随着光伏度电成本降至0.5-0.6元/W,工商业侧分布式系统将逐渐摆脱补贴,行业将迎来真正的爆发式增长。

沐浴行业加速春风,把握运营商与单晶两主线:

随着国内分布式行业发展进入加速期,运营商将首先受益,项目规模的快速扩张将带动业绩持续高增长。

同时,分布式项目中屋顶资源弥足珍贵,随着分布式装机占比的快速提升(2020年分布式新增装机占比将提升至60%),将大大提升高ASP产品的需求,进一步强化高效单晶产品替代趋势。

一、能源互联网兴起,分布式大势所趋

新电改加速电力市场化进程,打破能源互联网发展制度桎梏,同时近期能源互联网顶层设计落地,明确提出两阶段发展思路,行业发展迎来加速期。

分布式能源作为能源互联网的核心组成,将充分受益于能源互联网行业发展加速,光伏因其逆规模效应的特质使得其作为分布式能源时优势凸显,主流地位不容动摇。

1、电改打破制度桎梏,规划落地加速行业发展

能源互联网是中国能源革命的发展方向。

里夫金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书中完整的提出了能源互联网的概貌,并提出了五大支柱:

1)能源结构向可再生能源转型;2)将每栋建筑转化为微型发电厂,以便就近收集可再生能源;3)在每栋建筑或其它基础设施中使用氢或者其它存储技术;4)利用互联网技术将每一大洲的电力转化为能源共享网络,以便能源能在各大洲之间达到供需平衡;5)将运输工具转向插电式及燃料电池电动车。

能源互联网最终目的为实现高效、民主、扁平化的能源结构。

我们认为我国能源互联网发展依据的是一条政策主线—电力体制改革。

2015年3月,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9号文),核心思想即是“放开两头、管住中间”,推动发售电侧自由竞争市场建设。

与2002年的5号文相比,本轮电改方案更为务实,暂时未考虑输配分开和电网调度独立,在兼顾电力市场化大方向的同时有利于降低改革阻力,提升了方案的可操作性。

2016年3月,电力市场化改革中的重要环节—输配电价格改革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在前期7个试点区域的基础上将北京、天津等12个省市纳入输配电价改革范围,根据发改委的安排,此次新增加的12个省市将于5月底前将输配电价改革方案上报。

同时还要求未纳入试点区域的省市于2017年全面开展输配电价改革试点。

输配电价改革试点范围的持续扩大以及不断推进,将大大加速电力市场化进程,打通此前因电网垄断阻断的发电企业与用户间的互动渠道,打开互联网应用的大门,真正实现能源流与信息流的融合,打破能源互联网行业发展的制度桎梏。

同时,2016年3月,发改委、能源局和工信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的指导意见》,并明确提出两阶段发展计划:

1)2016-2018年,着力推进能源互联网试点示范工作,建成一批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试点示范项目,攻克一批重大关键技术与核心装备,能源互联网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2019-2025年,着力推进能源互联网多元化、规模化发展,初步建成能源互联网产业体系,成为经济增长重要驱动力。

顶层设计的落地将带动能源互联网行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2、分布式能源是关键,光伏综合优势明显

分布式能源作为能源互联网的重要硬件基础,将充分受益于能源互联网行业加速发展。

目前已投入商业化运营的分布式能源主要包括天然气与可再生能源两大类,而天然气属于传统化石能源,不符合低碳化的长期发展方向,且我国天然气资源储备并不丰富,为维持化工和民用领域使用已需大量进口,如果大规模用于发电,将进一步加大天然气供需缺口。

同时,在目前天然气价格水平下(受油价大幅下跌,目前天然气价格已大幅下降),规模化天然气发电厂度电成本在0.7元/Kwh左右,其作为分布式能源时受规模效应影响,成本将更高。

因此无论从资源储备、经济效益及低碳化方面来看,天然气并不适合作为分布式能源大规模使用。

在目前已投入商业化运营的三种主要可再生分布式能源系统中,因光伏电站均由单块组件(功率大多在250-280W之间)拼接而成,可适用于任何规模的应用场合,逆规模效应的特质使得其备天然适合分布式发展的特点,而风电、生物质发电均具备明显的规模效应,规模过小会使得其单位成本明显上升。

因此,综合来看,我们认为光伏在作为分布式能源时优势明显,主流地位稳固。

二、三年风雨路,模式渐成熟

海外国家光伏装机均以分布式为主,综合考虑装机规模及资源禀赋等因素来看,我们认为,美国与我国基本情况最为接近,截止2015年底,美国累计装机规模中分布式装机占比45%,远高于国内的17%的分布式占比水平,究其原因来看,在ITC与加速折旧政策的支持下,形成了多种成熟的商业模式,加速了分布式的发展。

对比国内现状来看,分布式光伏行业经过三年的发展,政策调整兜底收益率,使得融资口逐渐放开,同时屋顶、电费收取等问题在地方政府统筹下也逐渐得以解决,合同能源管理、约定回购等商业模式探索层出不穷,商业模式逐渐成熟为行业加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海外以分布式为主,商业模式多样化

海外光伏市场中分布式项目主流地位稳固,截止2015年底,全球光伏累计装机规模已突破220GW,其中居民与工商业用户端分布式光伏累计装机规模超过130GW,占比接近55%,剔除国内装机数据后,海外国家分布式光伏占比进一步上升至64%。

从主要国家的光伏装机结构来看,截止2015年底,意大利、日本及德国分布式累计装机占比达到70%以上,美国、法国分布式装机占比也达到50%左右,而国内分布式装机占比仅17%,大幅低于海外主流光伏装机大国及全球平均水平。

考虑到德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土地资源稀缺,与国内资源禀赋不太一致,澳大利亚等国虽然土地资源等资源禀赋与国内类似,但光伏累计装机规模较小,代表性不足,而美国无论是资源禀赋或是光伏装机规模,与我国相似度均更高,因此我们在对标海外国家分布式的过程中,重点分析了美国分布式的发展历程。

因分布式项目主要以自发自用为主,用户侧电价水平的高低将对项目收益率带来直接影响,经过我们测算,在有效利用小时数取1100,30%自有资本金,贷款利率取6.55%、80%的自发自用比率的情形下,自用侧电价水平由0.6元/Kwh上升到1.0元/Kwh时,资本金IRR由13.22%上升至21.14%,平均来看,用户侧电价水平上升0.1元/Kwh,可提升资本金IRR2个百分点左右。

对比中美两国用户侧电价水平来看,美国居民侧电价水平约0.7-0.8元/Kwh,大幅高于国内平均0.5-0.6元/Kwh的水平,但其工商业用电价格仅0.5元/Kwh左右,低于国内0.8-0.9元/Kwh的工商业电价水平,总体来看,中美两国电价水平相当。

从政府补贴力度来看,美国采取了联邦与州政府两级补贴的模式,主要基于净电量结算方式,政府提供投资税收返还、加速折旧、投资直接补助等优惠政策。

(1)联邦政府补贴

主要包括ITC补贴与加速折旧两大类:

1)ITC补贴:

联邦政府将光伏设备投资额的30%作为投资者的税收减免金额,投资者可用于其它生意的税收减免;2)加速折旧:

允许投资人将30年使用寿命的设备在5年内快速折现完,作为税收抵扣(美国所得税约35%)快速回款,以减少资金成本。

2013年底前,还允许企业在第一年折旧投资额的50%。

(2)州政府补贴

包括投资现金返还、度电补贴、税收减免、绿色电力牌照等。

具体各个州的补贴方式和幅度都不同,其中加州以度电补贴和现金返还为主,新泽西州以绿色电力牌照为主。

经过我们测算,联邦政府及州政府的补贴额度,合计占到目前光伏设备投资额的50%左右,对应扣除补贴后项目IRR基本能达到10%左右,与国内不加财务杠杆的分布式项目收益率相当。

同时其电量计量法与国内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模式本质上相差不大,在大部分电量自用时,项目的收益均主要来自于电费的节省,区别仅仅在于如果项目自发自用率大幅降低,其收益率更为稳定。

在政策大力的推动下,美国光伏市场上,无论是居民侧还是工商业侧分布式装机规模始终保持着较快的增速。

经过我们对美国分布式光伏市场的研究,我们发现,其成功的关键在于业内企业基于本国的补贴政策,针对分布式光伏项目设计了一系列能够快速复制、规模化推广的商业模式,其中SolarCity是在分布式光伏模式创新上最为成功的案例。

SolarCity公司于2008年10月成立,是美国一家专门发展家用光伏发电项目的公司,位于加州福斯特城。

SalaCity可提供从系统设计、安装以及融资、施工监督等全面的太阳能服务。

SolarCity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其创新的商业模式,公司主要通过与终端消费者签订能源采购合约(PPA)收取租赁费盈利,它还与投资方共同享受政府的返现、税收补贴等,同时住户以支付月费的方式租赁太阳能电池板,并且省去了购买设备和安装的大笔开支。

我们认为Solarcity模式成功的关键在于:

通过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主要包括PPA与租赁模式),达到降低用户用电费用、解决初始投资过高的目的来确保现金流的持续流入,同时通过将电站资产证券化,引入投资基金来减少自身资本投入,从而维持业务的快速扩张。

总体来看,其在商业模式上的创新主要集中于收费侧与融资端,通过多样化设计使得商业模式具备较强的异地复制能力,带动其规模快速扩张。

(3)PPA(PowerPurchaseAgreement)模式

该模式主要应用在SolarCity的商业项目中。

SolarCity、商业用户及电力公司签订三方协议,SolarCity负责建设和维护光伏系统,并将光伏发电出售给电力公司(电价初始议定);电力公司负责收购光伏电并出售给商业用户;商业用户需要出让屋顶并支付低于常规电力的电费,通过商业模式的创新使得参与各方的利益都得到较好的平衡。

(4)光伏租赁模式

租赁模式主要应用在居民侧项目中,在光伏租赁模式下,SolarCity与居民用户签订20年协议,为居民用户建设及维护屋顶光伏系统,和提供发电服务;SolarCity对发电量作出保证,若未达到发电量,SolarCity需补偿。

用户有两种付费模式:

1)保证用电的基础上,居民每个月向Solarcity缴纳固定的租金(一般低于居民每月电费);2)按净用电量结算,居民用户只需支付净额用电量的电费。

用电量超过发电量时,居民用户向电力公司购买相应电力;发电量超过用电量时,居民用户则会得到一个基于零售价格的信用额度(可在下期使用),居民用户从节省的电费中拿出一部分支付给SolarCity作为光伏租赁费(租率根据是否提交少量安装费而定)。

租赁模式下根据SolarCity融资方式的不一样,又可以分为VIE模式、转租模式以及售后返祖模式。

VIE模式:

Solarcity与基金共同出资成立公司,购买其建造的电站,租赁或PPA给客户。

主要产生4类经济收益,客户的租赁费、税收抵扣、折旧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