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主干知识复习手册超强.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84890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68 大小:1.4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主干知识复习手册超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高考地理主干知识复习手册超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高考地理主干知识复习手册超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高考地理主干知识复习手册超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高考地理主干知识复习手册超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主干知识复习手册超强.docx

《高考地理主干知识复习手册超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主干知识复习手册超强.docx(6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主干知识复习手册超强.docx

高考地理主干知识复习手册超强

2020年高考地理主干知识复习手册

及答题模板

(——以2014年考大纲为依据)

已掌握的知识点请打“√”

第一部分自然地理-必修1各章节目录与考纲对比

课本目录

考试大纲(2018)

第一章 行星地球

    1、宇宙中的地球

    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3、地球的运动

 4、地球的圈层结构

    ※月球基地应该是什么样子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2、气压带和风带

    3、常见天气系统

    4、全球气候变化

    ※为什么市区气温比郊区高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1、自然界的水循环

    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3、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是否可以用南极冰山解决沙特阿拉伯的缺水问题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2、山地的形成

    3、河流地貌的发育

    ※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如何看待我国西北地区城市引进欧洲冷季型草坪

1、宇宙中的地球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大气受热过程。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壳物质循环。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3、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4、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及危害。

必修1主干知识摘录

第一章行星地球

§1.宇宙中的地球

⑴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宇宙具有物质性(由天体组成)、运动性(天体在运动,宇宙在膨胀)和层次性(天体系统)的特点。

地球位置(天体系统):

⑵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①太阳系:

由太阳(占99.85%)、八大行星(由近及远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小行星(位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卫星、彗星等组成。

②地球的普通性:

运动特征(都自转和公转,公转都具有共面性、同向性、近圆性)和结构特征(距日远近、质量、体积、密度)与其他类地行星相比无特殊之处。

③地球的特殊性:

地球具备生物生存所必须的安全(行星及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稳定(太阳状态稳定)的宇宙环境,有适宜的温度(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球公转和自转周期适中)、有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因地球和体积和质量适中)、有液态水等优越的自身条件,使地球上有生命的存在。

§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①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促进生物的生长发育。

②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③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提供能源。

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大阳大气从里到外分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光球层上的黑子和色球层上的耀斑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黑子和耀斑的活动周期均为11年;太阳活动具有整体性;太阳活动影响地球气候、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甚至使通讯设施受损、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产生极光。

§3.地球的运动

⑴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⑵太阳直射点移动(见下图):

①四个概念:

赤道面—过地心与地轴垂直的面;黄道面—地球公转轨道平面;黄赤交角—黄道面与赤道面的夹角(23°26′);太阳直射点—地球表面太阳光入射角度(即太阳高度角)为90度的地点,是地心与日心连线和地球球面的交点。

②两个移动:

自转使直射点向西移动;因黄赤交角的存在,公转使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移动周期为一个回归年。

太阳直射点每月移动约7.8°,每日约移动0.26°。

以二至日对称的两个日期太阳直射点纬度相同,以二分日对称的两个日期太阳直射点纬度值相同但半球相反。

⑶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①产生昼夜交替(演示并从不同侧面拍照):

昼夜交替原因:

A:

地球不透明也不发光,同一时间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从而使地球上产生昼夜现象。

●三个概念:

昼夜半球、晨昏线、昼夜弧;

●三个关系、晨昏线(圈)与太阳光线垂;晨昏线(圈)在赤道处与经线夹角介于0-23°26′之间,夹角大小等于直射点纬度;晨昏线(圈)与纬线夹角介于66°34′-90°。

B:

地球不停地自转,从而产生昼夜交替。

昼夜交替周期与意义:

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小时;意义:

使地表温度不至于过高和过低、制约人类的起居作息。

②产生时差:

地方时——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不同,同一经线上各点地方时相同;规定直射点所在经线(昼半球中央经线)为12点,与直射点所在经线构成经线圈的那条经线(夜半球中央经线)为0点。

晨线与赤道交点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为18点,晨线与昏线的交点(或晨昏线与纬线圈的切点)为0点或12点。

经度相差15°时间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时间相差4分钟,地方时计算方法:

A地经度、B地经度、A地时间、B地时间,知三求一。

设东经度为正,西经度为负,求经度值大的地方时用加,求经度值小的地方时用减。

标尺法。

(你能说出上图中各点的地方时吗?

时区——以n×15°(n为时区编号,取0到12的整数)为中央经线,向东向西各分7.5°为一个时区,全球共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0时区又叫中时区,其区时又叫世界时,东12区(在西面)和西12区(在东面)合称东西12区,两者时刻相同日期相差一天。

区时——各时区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称该时区的区时。

区时计算方法:

A地时区、B地时区、A地区时、B地区时,知三求一。

东时区为正,西时区为负,求时区数值大的区时用加,求时区数小的区时用减。

标尺法。

法定时——如北京时,中国地跨东5、东6、东7、东8、东9五个时区,规定用东8区区时(东经120度的地方时)作为全国统一使用的时间,即北京时。

(特别注意:

北京时比北京的地方时早16分钟)

日界线——三个日界线:

①理论日界线即180度经线;②实际日界线有三处弯曲;③0点经线。

从0点经线向东(西)到日界线为新(旧)的一天。

180°经线上地方时为几点,地球上新的一天有几小时。

0点经线与0°经线重合时,全球新、旧一天各占一半。

向东越接近日界线,越早进入新的天。

特别注意:

如果直射点坐标确定,则晨昏圈上的0点、6点、12点、18点的置也就确定。

请你举例练习。

③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偏转

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处不偏转(所以赤道附近不会形成台风)。

⑷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昼夜长短反映日照时间的长短)

●季节变化规律图示(以北半球为例):

结论:

太阳直射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非极昼极夜区内越向该半球高纬度昼越长;另一半球相反。

极昼边缘、极夜边缘的纬度与直射点纬度互余。

●纬度分布规律:

①赤道上始终昼夜平分,二分日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②同一纬线上各点昼夜长短相同;南、北半球同纬度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球某地的昼长与南半球相同纬度的夜长相等。

(3)昼夜长短的年变化辐度:

由赤道向极圈由0增大到24,极圈以内为24。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反映太阳辐的强弱)

总规律:

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南半球达最小值。

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北半球达最小值。

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有两次直射,直射时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

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辐度:

由赤道向回归线由23°26′增大到46°52′,回归线至极点恒等于46°52′。

③四季和五带

§4.地球的圈层结构

⑴地球内部圈层:

地震波分横(S)波和纵(P)波,横波速度慢且只能通过固体传播,纵波速度快且可通过气、液、固体传播。

纵波和横波都随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

(说出下图中各数字、字母的含义)

⑵地球的外部圈层:

包括大气圈、水圈(连续而不规则0;生物圈(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第二单元地球上的大气

§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⑴大气受热过程:

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

●波长由短到长:

太阳辐射、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消弱作用叫“阳伞效应”,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叫“温室效应”。

●白天的大气逆辐射比晚上强,但晚上大气保温作用更明显。

⑵热力环流:

地面受热或冷却→空气的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差异→空气的水平运动。

●热力环流图的解读:

高、低空气压总是相反;气压高低是同一水平面上而言的,垂直方向上总是低空气压高于高空;等压面上凸处气压高,下凹处气压低。

●山谷风、海陆风、城市热岛环流、季风环流等等,实质上都属于热力环流。

⑶大气的水平运动:

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它由高压指向低压并和等压线垂直。

近地面风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

高空风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两个力的作用下,风向和等压线平行。

●等压线图上画风向的方法:

第一步:

分清气压高低;第二步:

画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一侧指向低压一侧并和等压线垂直);第三步:

将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箭头向右或向左偏转30°左右即为风向。

§2.气压带和风带

⑴要十分熟炼地记忆二分日时各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如右图)

⑵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为动力成因,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为热力原因;中纬环流为动力环流,低、高纬环流为热力环流。

⑶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整体移动。

在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信风越过赤道偏转而成的风叫赤道西风)

⑷北半球冬季形成亚洲高压(西伯利亚高压)、冰岛低压和阿留申低压三个气压中心,夏季形成印度低压(亚洲低压)、夏威夷高压、亚速尔高压三个气压中心。

其中,夏威夷高压的强弱与中国的夏季风强弱、旱涝灾害直接相关。

⑸季风成因:

一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二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和气压带风带移动有关的气候有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四种。

(看下图和表识记世界气候分布、成因和特点:

温度带

气候类型

气候成因

气候特征(气温、降水特点)

自然带

雨林气候

常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

全年高温多雨

雨林带

草原气候

●赤低和信风交替控制

全年高温,干湿明显

草原带

沙漠气候

●副高(信风交替)控制

全年高温少雨

荒漠带

季风气候

海陆热力性质差、两带移动

全年高温,旱雨两季

季雨林带

亚热带

季风气候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冬季低温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常绿阔叶林

地中海气候

●副高西风交替控制

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常绿硬叶林

季风气候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冬冷干燥,夏热多雨

落叶阔叶

大陆性气候

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冬冷夏热,降水稀少

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亚寒带针叶林带

海洋性气候

全年受西风带控制

冬暖夏凉,全年多雨

落叶阔叶

§3.常见天气系统。

天气系统

天气特征

冷锋

过境前受暖气团控制,气温高气压低天气晴朗;过境时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出现大风、阴雨天气(锋后雨,多暴雨);过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