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 第39练 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84771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24.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 第39练 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 第39练 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 第39练 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 第39练 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 第39练 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 第39练 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docx

《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 第39练 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 第39练 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 第39练 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docx

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第39练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西安2017届一模,28)下图是中国近代不同时段机器设备进口年平均值的变化情况。

导致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洋务运动的进一步发展B.中国关税自主权的丧失

C.近代民族工业迅速发展D.清政府经济政策的变动

2.(北京市石景山区2017届4月统一测试)下表为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对该表所含信息正确的解读是(  )

A.中国古代以来的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洋务运动成为晚清经济的主要来源

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对清政府的影响

D.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对清政府的打击

3.(天津市部分区2018年第一次质量调查)下图为中国近代两个历史时期的工业资本统计示意图。

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①民族企业发展得益于政策调整

②民族企业和外商企业相互促进

③民族企业的增速超过外商企业

④外商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④

4.陈旭麓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

1901年以后的10年间,民族资本的投资范围比以前更加广泛。

除棉纺织业和缫丝业外,面粉、肥皂、烟草、电灯、锅炉、铅笔、工矿等行业都陆续成为民族资本投资的对象。

在这10年间,民族资本投资于轮船公司,资本在5万元以上的就有17家之多。

这说明(  )

A.政府引导民间投资轻工业

B.轻工业重工业均有所发展

C.民间投资以交通业为重点

D.轻重工业比例渐趋于合理

5.(泉州2018届毕业班质检,29)民国初年,北洋军阀政府颁布《商人通例》和《公司条例》系根据清末各商会所商讨拟订的《商律总则》和《公司律》草案,由农商总长张謇邀请原起草员来京,复加审视,修正十余条,再交付国会议决公布。

这表明北洋军阀政府(  )

A.重视经济立法程序的规范性

B.成为民族资产阶级利益代表

C.经济立法借鉴清政府的经验

D.鼓励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6.(河南省2018年适应性测试,30)下列对表中数据(单位:

万元)分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机器生产在近代中国社会经济中占有主要的地位

B.手工业生产是近代中国工业品生产的主要承担者

C.近代中国工业产值的增长主要归于手工业的发展

D.近代中国社会机器生产逐渐取代手工业生产方式

7.(龙岩2018毕业班质检,28)1926年,针对日本“味之素”垄断中国的调味品行业,民族实业家吴蕴初宣布放弃自己成功研制的“国货味精”专利,国内由此出现了十几个味精品牌。

吴蕴初此举(  )

A.迫使日本调味产品退出中国市场

B.推动了国货运动并取得最后胜利

C.拓展了国内食品工业的国内市场

D.为民族工业发展争取了稳定环境

8.1912年至1920年,中国工业增长率达到了13.4%;1919~1922年期间中国私人资本的工矿交通业投资年增长率为13.94%;1923~1927年新设企业共608家,创办资本额共约1.03亿元,新设企业家数超过了一战期间的数字;1928~1937年中国工业产值年增长率达到8%以上。

对上述材料蕴含信息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较快发展

B.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使民族资本主义陷入绝境

C.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较快

D.20世纪早期民族资本主义总体处于发展态势

9.(安徽省“江南十校”2017年3月联考,28)20世纪30年代,有西方人这样说:

“很多人不理解上海何以会这样迅速的成为一个大工业城市,因为从环境来看,上海并非理想之地,这里地价贵、房租高、工资昂、水源不洁。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其他地方常动荡不安,上海则不然。

”这说明(  )

A.近代上海的工业发展取决于安定的环境

B.社会动荡是近代中国经济滞后的根本原因

C.近代上海因生活成本高并非理想的居住地

D.近代上海的发展受到特殊的社会环境影响

10.(莆田2018毕业班质检,29)1932年以前,在进口货物总值中,大米居于第四位,而1933、1935年,大米上升到第一位,棉花、小麦进口也有显著增加。

这说明当时中国(  )

A.国共内战导致农业衰退B.政府在关税主权的不作为

C.民族工业发展较为滞后D.经济发展受世界市场影响

11.(淄博2017届3月模拟考试,30)下表为民国时期部分进口商品统计表(单位%)

由表格可以推知,当时中国(  )

A.重工业发展迅速B.经济结构趋于合理

C.轻工业发展迅速D.实现了关税的自主

12.(湖北省八校2017届第二次联考,29)下表为1935~1937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指数表。

促成这一时期贸易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摘自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述略》

A.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B.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

C.国民政府的经济建设运动

D.经济危机对西方经济的打击

13.1935年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国民经济建设计划”,“关于国民经济建设的实现,我们觉得这个建设应当是有计划的有统制的建设,而尤贵有一强有力的经济参谋本部,通盘筹划,在整个计划之下……全国一致动员,这个经济建设运动,才有成功的希望。

”对此认识评价不正确的是(  )

A.有利于构建战时体制

B.有利于外国资本的发展

C.埋下了官僚资本猖獗的隐因

D.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4.(西安2017届一模,29)1937年8月上海等地大量的民营工厂在国民政府的组织下开始内迁,多数厂家内迁地点集中在四川、湖南、广西、云南等省,个别的厂家在共产党的帮助下迁到了陕甘宁边区。

这反映了(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B.国民政府准备持久抗战

C.国共内战争夺战略资源

D.经济中心已转移到西部

15.(四川乐山2017第二次调研,29)1938年至1940年间,上海、汉口、南京三地内迁四川等西南地区的民营工厂数分别是104家、90家、10家,包括了冶金、机械、电气、化学等工业。

这些内迁企业(  )

A.改变了工业发展不平衡局面

B.成为持久抗战的重要依靠

C.避免了时局造就的破产命运

D.奠定了新中国的工业基础

16.(菏泽市2017届高三3月模拟,10)从1937年8月到11月,上海一地共迁出民营工厂148家、机器设备12400多吨、工人2100多名。

中国著名的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将这一时期中国工矿企业的大举内迁形象地比喻为“中国实业界的敦刻尔克”。

这说明(  )

A.工业不平衡格局得到改变

B.国民政府干预经济发展

C.战争改变了民族工业布局

D.近代民族工业大量倒闭

17.(德州市2017届高三3月模考,30)抗日战争时期,云南的整个工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矿业、冶炼、纺织等等都全面发展起来了。

有数据表明,抗战八年期间,云南工业发展超过了过去几十年的总和。

这最能说明(  )

A.云南是抗战时期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

B.抗战时期民营企业是受益最大的产业

C.近代中国经济不平衡的状况有所缓解

D.抗战期间国民政府更致力于发展经济

18.(山西名校2018届联考,30)中国近代某一时期,国民政府采取多种措施解决资金、能源与材料问题,拨出专款组织国营矿东迁,同时给部分私营企业以复员贷款。

材料反映的是(  )

A.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时期的政策

B.抗战时期经济生产的重新布局

C.抗战结束以后国民经济的恢复

D.解放战争时期官僚资本的膨胀

19.(菏泽2017一模,29)日本投降后,美国一些不法商人通过军舰大肆进行走私、贩私活动,使得大量低价商品长驱直入并在华倾销,青岛民族资产阶级兴办的工厂仅有四分之一勉强能够维持运转。

这反映出(  )

A.民族工业发展环境仍未改变

B.美国继日本后控制了中国

C.二战后美国掌握了世界霸权

D.抗战结束后国内物资匮乏

20.(江西重点中学盟校2018第一次联考,30)关于1945年国民政府接收日本的财产,荣德生在1945年的《乐农自订行年纪事》中写道:

“没收的大批敌伪产业,原皆我国人民血汗,被敌攫取……但日本纱厂接收后,全部改为国营。

”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国民政府乘机扩充资本

B.国民党应把接收的财产归还日本

C.官僚资本出现恶性膨胀

D.民族资本主义工矿企业陷入绝境

答案精析

1.D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了解决财政危机,扩大税源,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工业得到初步发展,故D项正确。

]

2.C [近代中国自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始终占主导地位,故A项错误;洋务运动并未成为晚清经济的主要来源,故B项错误;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初步发展,可知工商杂税占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的比重日益增加,影响日益变大,故C项正确;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并不能直接促成清政府工商税收的增加,故D项错误。

]

3.B [题中第二个时期1895~1913年,民族企业资本额比第一个时期有较大的增长,主要原因是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故①正确;民族企业和外商企业是相互竞争的关系,而不是相互促进,故②错误;材料中的数据表明民族企业的增速超过外商企业,故③正确;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的是小农经济,故④错误,故B项符合题意。

]

4.B [题目中并未提到政府,故A项错误;根据题意,民族资本主义在此期间不仅投资“纺织业和缫丝业”等轻工业,而且投资“工矿等行业、轮船公司”等重工业,故B项正确;面粉、肥皂、铅笔等不属于交通业,故C项错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由于社会性质造成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基础薄弱,始终未形成轻重工业比例合理的近代工业体系,故D项错误。

]

5.A [材料中“北洋军阀政府颁布《商人通例》和《公司条例》”,经济立法时,由农商总长“复加审视”“再交国会议决公布”,可知重视经济立法程序的规范性,故A项正确。

]

6.B [根据表格机器工业产值所占比重,远低于手工业产值,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了机器工业产值比重不断增长,而手工业产值比重日渐下降,故C项错误;根据图表信息,手工业产值比重依旧较大,故D项错误。

]

7.C [吴蕴初放弃自己成功研制的“国货味精”专利,有利于国产味精产品的发展,为国产味精争取了市场,故C项正确。

]

8.B [根据材料“1912年至1920年,中国工业增长率达到了13.4%、1919~1922年期间中国私人资本的工矿交通业投资年增长率为13.94%”可知,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较快发展,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根据材料“1923~1927年新设企业共608家,创办资本额共约1.03亿元,新设企业家数超过了一战期间的数字”可知,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但是民族资本主义并没有陷入绝境,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根据材料“1928~1937年中国工业产值年增长率达到8%以上”可知,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较快,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综合整个材料可以看出20世纪早期民族资本主义总体处于发展态势,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

9.D [安定的环境是上海发展的重要因素而非决定因素,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近代上海发展的原因而非近代中国经济滞后的原因,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近代上海发展的原因而非说明上海的生活环境,故C项错误;近代上海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得益于社会相对稳定,故D项正确。

]

10.D [国共十年内战主要战区是在江西省及其附近,该地区并不盛产棉花和小麦,故A项错误;民国政府在20世纪30年代初,通过“改订新约”等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收回了部分关税自主权,故B项错误;民族工业发展滞后与粮食作物的进口激增并没有直接的关联,故C项错误。

]

11.C [重工业指提供生产资料的部门,比如煤炭、石油开采等,表格中并未体现,故A项错误;根据题目中的表格分析,可以得出主要部门为轻工业,重工业很少,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真正实现关税自主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