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备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学与练 专题22 古代诗歌鉴赏 押题专练教师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843025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63.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备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学与练 专题22 古代诗歌鉴赏 押题专练教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考备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学与练 专题22 古代诗歌鉴赏 押题专练教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考备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学与练 专题22 古代诗歌鉴赏 押题专练教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高考备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学与练 专题22 古代诗歌鉴赏 押题专练教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高考备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学与练 专题22 古代诗歌鉴赏 押题专练教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备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学与练 专题22 古代诗歌鉴赏 押题专练教师版.docx

《高考备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学与练 专题22 古代诗歌鉴赏 押题专练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备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学与练 专题22 古代诗歌鉴赏 押题专练教师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备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学与练 专题22 古代诗歌鉴赏 押题专练教师版.docx

高考备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学与练专题22古代诗歌鉴赏押题专练教师版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9分)

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岑 参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①,岂能愁见轮台月②。

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注】 ①祁连城:

在今甘肃张掖南。

②轮台:

在今新疆境内,李副使赴碛西经过此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歌开篇即点明时令,以“火山”“赤亭”起笔,暗含一路珍重的送别之意。

B.诗人劝说李副使脱鞍稍驻,暂入酒家,饮酒话别,悲伤的惜别之情感人至深。

C.最后两句直抒胸臆,“功名只向马上取”语气坚决,这是诗人对李副使的勉励。

D.诗歌融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并且有别于其他送别诗,令人耳目一新。

【答案】B

【解析】“悲伤的惜别之情”错,整首诗感情豪迈,虽写送别,但从“岂能愁见”“真是英雄一丈夫”等可以看出并没有悲伤之情。

2.诗歌从哪些方面写李副使“英雄一丈夫”的形象?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李副使出塞旅程艰苦。

以李副使行程中必经的火山、赤亭写旅程艰苦,以此烘托李副使不畏艰辛、毅然前行的豪迈气概。

②李副使经历非凡。

他经常出入边地,长期驰骋沙场,早已置乡愁于脑后。

③李副使志向远大。

他远赴万里击胡,希望在边塞立功扬名。

二、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3、4题。

(9分)

欲与元八卜邻①,先有是赠

白居易

平生心迹最相亲,欲隐墙东②不为身。

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每因暂出犹思伴,岂得安居不择邻。

可独终身数相见,子孙长作隔墙人。

【注】 ①元八,名宗简,字居敬,排行第八,河南人,举进士,官至京兆少尹。

他是白居易的诗友,两人结交二十余年。

卜邻,即选择做邻居。

②《后汉书·逸民传》:

“君公遭乱独不去,侩牛自隐。

时人谓之论曰:

‘避世墙东王君公。

’”后因以“墙东”指隐居之地。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三径”语同《归去来兮辞》的“三径就荒”,写出宅院因疏于打理而变得荒凉。

B.“好”“宜”二字不仅写出了景色的优美,而且表达了对与元八结邻的向往之情。

C.作者运用想象,描绘了二人同品明月清辉,共赏绿杨春色的情景,令人憧憬。

D.本诗笔力明快,语言浅显平易,用典浑然天成,体现了白居易诗歌创作的特点。

【答案】A

【解析】“写出宅院因疏于打理而变得荒凉”错,本诗中“三径”代指隐居之所,并无“因疏于打理而变得荒凉”之意。

4.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表达了作者卜邻时的渴慕与希冀之情。

暂时外出还要挑选陪伴之人,安居时更要选择邻居,强烈地表达了对友人的思慕与重视;不只要与友人终身常相见,甚至子孙后代也要长久为邻,表达了与友人世代结邻的美好愿望。

【解析】解答本题要结合具体诗句内容作答。

颈联上句写作者即便只是短暂外出也要思考挑选陪伴之人,下句以反问表达安居更需择佳邻的想法,强化表达作者对与元八为邻居的渴慕,以及对友情的渴求与重视;而尾联写希望能和元八终身相见,并且子孙后代也长久为邻居,表明作者对和元八世代结邻的美好憧憬。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

(9分)

赠蜀府将①

温庭筠

十年分散剑关秋,万事皆随锦水流。

志气已曾明汉节,功名犹自滞吴钩。

雕边认箭寒云重,马上听笳塞草愁。

今日逢君倍惆怅,灌婴韩信尽封侯。

【注】 ①公元829年(大和三年)南诏入侵成都,蜀将抗击南诏有功。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十年前秋天诗人与蜀府将在边关分别,回想起来不禁感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

B.诗中使用“汉节”的典故,表现了诗人已经用实际行动证明效忠国家的气节。

C.蜀府将在被射下来的雕身上辨认出自己的箭,这一细节表现蜀将的武艺精湛。

D.诗中极具边塞特色的意象,营造出压抑悲凉的氛围,也暗示蜀将被闲置冷落的处境。

【答案】B

【解析】“诗人已经用实际行动证明效忠国家的气节”说法错误,不是“诗人”而应是“蜀府将”。

6.本诗第四句“功名犹自滞吴钩”,与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都使用了“吴钩”这一意象,请结合诗意比较二者异同。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吴钩,泛指利剑,二者都是比喻从军立功之志。

辛弃疾借“吴钩”表达自己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和悲愤。

而温庭筠表达的是对蜀将虽战功赫赫但却不得封赏滞居下位的不公境遇的感慨和同情。

【解析】回答此题,需要先分析“吴钩”这一意象,再通过对这两首诗歌中这一意象的比较,分析其异同。

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教材中的篇目,深刻揭示了英雄志士有志难酬、报国无门、抑郁悲愤的苦闷心情。

而《赠蜀府将》表达的是对有赫赫战功却不得封赏滞居下位的将领的不公境遇的感慨和同情。

在此基础上可以看出“吴钩”这一意象表面上泛指利剑,其实都是比喻从军立功之志。

之后再来分析这一意象所抒发的不同情感就水到渠成了。

四、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7、8题。

(9分)

曲江春望怀江南故人【注】

赵 嘏

杜若洲边人未归,水寒烟暖想柴扉。

故园何处风吹柳,新雁南来雪满衣。

目极思随原草遍,浪高书到海门稀。

此时愁望情多少,万里春流绕钓矶。

【注】 曲江:

又名曲江池,位于长安城南朱雀桥东,是唐代长安城最大的名胜风景区。

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诗中“杜若洲”“烟暖”“原草”等意象紧扣诗题中的“春望”一词,描绘出春到曲江的无限风情。

B.诗歌首联,作者触景生情,由眼前曲江岸边、水上的景象想到“人未归”“柴扉”,奠定了全诗的抒情基调。

C.诗歌颈联写作者思随目转,将无限深情寄托在草上,也苦于曲江浪涛汹涌而无法接到从故乡寄来的书信。

D.诗歌尾联运用了设问手法,其中下句“万里春流绕钓矶”运用了想象的手法来写景,以景结情,余韵悠长。

【答案】C

【解析】“也苦于曲江浪涛汹涌而无法接到从故乡寄来的书信”分析有误,颈联第二句说的是,故乡海门浪高,自己寄往故乡的书信变少了。

8.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简要赏析诗歌的颔联。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颔联上句“故园何处风吹柳”属于虚写,运用想象的手法,细腻生动地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②下句“新雁南来雪满衣”属于实写,通过对看到的从南方归来的新雁的细节描写,含蓄委婉地表达了对故园的思念之情。

③上下两句虚实结合,生动而深情地表达了对江南故人、故园的相思之情。

诗歌鉴赏 本诗是唐代诗人赵嘏的代表诗作,标题简洁明了,点明了诗歌的情感主旨,即思亲。

首联从曲江眼前之景写起,触景生情,“人未归”“想柴扉”已经完全表露出作者的思亲之情。

颔联两句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先虚写再实写,通过想象和细节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故园的一往情深。

颈联同样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只是进行了颠倒,先实写再虚写,由眼前曲江的原草而想到故乡海门的高浪,表露了作者的心思。

尾联采用设问的修辞和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以景结情,表达了作者渴望回归故里的情感。

整首诗歌围绕思亲这一主旨,反复渲染描摹,情感充沛厚重,手法技巧自然娴熟。

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

(9分)

西 阁 夜①

杜 甫

恍惚寒山暮,逶迤白雾昏。

山虚风落石,楼静月侵门。

击柝②可怜子,无衣③何处村。

时危关百虑,盗贼尔犹存。

【注】 ①766年,诗人移居菱州,初寓山中客堂,秋后,离西阁。

该诗写于移居西阁时。

②击柝,敲梆子巡夜。

《易》:

“重门击柝,以待暴客。

”③《诗·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

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描绘江上初夜景色,颔联描绘山上夜中见闻,动静结合,景色相映成趣。

B.前两联“暮”“昏”着眼时间,“风”“月”着眼景物,内容富有层次感。

C.诗歌善用修辞,如“白雾昏”“风落石”采用了比拟手法,使景物描写形象生动。

D.诗歌尾联直抒胸臆,安史之乱虽已结束,诗人却关注纷乱时局,担心百姓。

【答案】C

【解析】C项,“‘白雾昏’‘风落石’采用了比拟手法”理解有误,这两处并未采用比拟手法。

10.颔联和颈联在抒情手法上有何不同?

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说明。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颔联借景抒情,借山风落石、静月侵楼,营造清冷寂静的氛围,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寓居他乡的痛苦之情。

②颈联借典抒情,重门击柝,暗喻战事;“无衣”“同袍”以待战事,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纷乱的忧虑。

【解析】抒情手法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典抒情、情景交融等。

颔联描写了山风、落石、静楼、明月等景物,抒发寓居他乡之情;根据注释②③可知,颈联中的“击柝”“无衣”是典故,所以此联是借典抒情。

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1、12题。

(9分)

冬至留滞舒州有怀岁旦泊舟平江门外①

曹彦约②

舒郡惊冬节,吴门忆岁时③。

天寒城闭早,冻合水行迟。

再拜为兄寿,同声念母慈。

穷年终是客,至日始题诗。

【注】 ①舒州:

位于安徽省西南部、皖河上游。

岁旦:

一年的第一天。

②曹彦约:

南宋大臣、诗人,江西人。

③吴门:

指苏州或苏州一带,即诗题中的“平江门外”。

岁时:

每年一定的季节或时间,此指春节。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诗歌标题中的“冬至”交代了诗人写这首诗的时间,“留滞舒州”点明了这首诗的写作地点及缘由。

B.诗歌第三、四句写诗人回忆去年在吴门时,城门早早关闭,江面结冰,回家的行程被延误的情景。

C.诗歌第五句中的“再拜”是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是指拜两次,诗中表达的是诗人对兄长的敬意。

D.这首诗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将对往事的回忆和现实的担忧融为一体,扩大了诗歌的内涵。

【答案】B

【解析】“回忆去年在吴门时”错误,三、四两句写的是眼前“滞留舒州”的景象,诗人担心江面结冰,回家的行程被延误。

12.诗眼指诗句中最精练传神的某个字,本诗第一联中哪个字是诗眼?

它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第一联中的“惊”是诗眼。

诗人为冬至的到来,春节为期不远了感到惊叹,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伤感之情,以及因留滞在舒州,担心不能及时赶回家与母亲春节团聚的忧虑之情。

【解析】对诗眼的捕捉,应重点关注动词、形容词、数量词,本诗的诗眼应是“惊”字。

至于对情感的分析,从诗中的“为兄寿”“念母慈”“终是客”等词语不难得出作者滞留舒州,感慨时光飞逝,担心不能回家与亲人团聚的心理。

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3、14题。

(9分)

初发太城留别田父①

范成大

秋苗五月未入土,行人欲行心更苦。

路逢田翁有好语,竞说宿来三尺雨。

行人虽去亦伸眉,翁皆好住莫相思。

流渠汤汤声满野,今年醉饱鸡豚社②。

【注】 ①诗人题注:

西蜀夏旱,未行前数日连得雨,父老云:

“今岁又熟矣。

”太城:

今成都。

②社,古代指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日子以及祭礼。

1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第一联写诗人将要远行,与田父离别有难舍之情,也突出为秋苗未栽种而忧苦。

B.第四句中的“竞”字,写出田翁们争着告诉诗人昨晚下了一场大雨的喜悦。

C.第五、六句写诗人的高兴及原因:

田翁们不必再为收成愁虑,可以安心生活了。

D.全诗以质朴无华的语言,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农事和农民生活的深切关心之情。

【答案】C

【解析】第五、六句没有说诗人高兴的原因,主要写了诗人高兴的状态及劝告田父不要思念自己。

14.请赏析最后一联“流渠汤汤声满野,今年醉饱鸡豚社”的精妙之处。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一联运用虚实结合(或想象)的表达手法,实写当时的满野潺潺流动的沟渠水,虚写秋社时人们杀鸡宰猪祭祀神灵,庆祝丰收,表达了诗人对人们的真诚而美好的祝愿。

【解析】先指出运用的表达手法,然后阐释诗句的含意,最后分析诗句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流渠汤汤声满野”是实写当时的满野潺潺流动的沟渠水,“今年醉饱鸡豚社”是虚写秋社时人们杀鸡宰猪祭祀神灵,庆祝丰收的情景。

也可把这两句都当成诗人的想象,对田野情景和未来丰收景象的想象。

无论是虚实结合还是想象,都表达了诗人对人们的美好祝愿。

诗歌鉴赏 这首诗写了诗人即将离开他做地方官的西蜀时的情景。

诗人将要离任时,正值此地干旱,内心焦急不安;然天公作美,普降甘霖,当几个种田老翁争相告诉他昨晚下了三尺深的透雨时,他立即喜上眉梢。

虽已不在此地为官,但仍为此地百姓的生计着想,并给予当地老农嘱托与祝福,从中我们可以体味到诗人与农民间情谊的深厚和诗人对农事的关心。

诗人作为一个封建士大夫,还能时时关注农事,关心农民生活,这种精神实在难能可贵。

此诗语言通俗晓畅,接近于口语,就像诗人在路旁与田翁话家常,读来备感亲切。

八、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5、16题。

(9分)

水 夫 谣

王 建

苦哉生长当驿边,官家使我牵驿船。

辛苦日多乐日少,水宿沙行如海鸟。

逆风上水万斛重,前驿迢迢后淼淼。

半夜缘堤雪和雨,受他驱遣还复去。

夜寒衣湿披短蓑,臆穿足裂忍痛何!

到明辛苦无处说,齐声腾踏牵船歌。

一间茅屋何所值,父母之乡去不得。

我愿此水作平田,长使水夫不怨天。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诗对水上纤夫的悲苦生活作了真实的描绘,是继李白《丁都护歌》之后又一吟咏水上纤夫生活的名篇。

B.第一句“苦哉”二字总领全篇,定下了全诗感伤的基调。

水夫脱口而出的嗟叹,说明他内心的悲苦是难以抑制的。

C.“水宿沙行如海鸟”,运用夸张的手法,形象描述纤夫的生活像海鸟一样夜宿水船,日行沙上,过着完全非人的生活。

D.诗人写的是一个水夫的自述,反映的却是整个水乡人民的痛苦生活。

诗人从看似平淡的细细描绘中表现真情,酝酿诗情。

【答案】C

【解析】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

16.诗人是如何描写纤夫的心理的?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人对纤夫的心理描写细致而有层次,由嗟叹到哀怨,到愤恨,又到无可奈何,把其内心世界揭示得淋漓尽致。

九、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7、18题。

(9分)

望江南·幽州九日①

汪元量②

官舍悄,坐到月西斜。

永夜角声悲自语,客心愁破正思家。

南北各天涯。

肠断裂,搔首一长嗟。

绮席象床寒玉枕,美人何处醉黄花。

和泪捻琵琶。

【注】 ①九日,即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②汪元量,宋末元初诗人、词人。

17.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官舍悄”写官舍的万籁俱寂,渲染悲凉氛围;“坐到月西斜”写作者夜不能寐、望月西沉。

B.“永夜角声悲自语”以动衬静,写长夜漫漫、角声时起,给人一种绝域苍茫的肃杀感受。

C.“客心愁破正思家”中的“家”不仅指自己的小“家”,也指已经沦丧的南宋王朝这个大“家”。

D.“南北各天涯”直抒胸臆,表达作者对故国、对家乡的思念因路途遥远而显得更加沉重。

【答案】A

【解析】A项,写“官舍悄”是为与“永夜角声”相比衬,且“望月西沉”错,应为“望月思亲”“望月怀远”。

B项,是对“永夜角声悲自语”表现手法及作用的赏析,与诗意相符。

C项,是对“家”从语意双关的角度进行的赏析,合乎词意。

D项,“南北”借指路途遥远,“天涯”呼应上片前文的“官舍”“客”,作者客居天涯,表明国破家亡,无家可归之悲。

此项正确。

18.本词下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做简要分析。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肠断裂”以夸张的手法,写出因思念国家以致肝肠寸断,表达对故国的无限思念之情;②“绮席象床寒玉枕,美人何处醉黄花”用虚实结合的方法,表达往年南宋宫中那些拥金枕玉的美女们,在重阳节总是开怀畅饮,醉赏菊花,尽情欢笑;而今国破家亡,故国美人陪征服者饮酒赏花,强颜欢笑的伤痛之情;③“和泪捻琵琶”,化抽象为具象,表达了词人虽有报国之心,却不能奋战沙场,只能捻动琵琶,弹上一曲曲悲歌的悲愤交加之情。

【解析】就本题而言,首先,在下片中找出表达词人感受和情感的词句来,如“肠断裂,搔首一长嗟”“绮席象床寒玉枕”“和泪捻琵琶”等,其次,结合注释中“重阳节”“宋末元初”的注释,即可梳理出诗人“丧家失国”的伤痛及有心报国却不能奋战沙场的悲怆之情、无奈之情。

稍加整合即可。

十、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

(9分)

早  兴

白居易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

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

睡觉①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注】 ①觉:

醒。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诗人从视听角度写了晨光初照,屋室通明,早衙鼓咚咚地敲起。

以“晨光”与“开门鼓”交代时间之早。

B.颔联写小狗儿因地湿而爬起摇尾,小鸟飞到窗前不停欢叫,似在向人们报告晴好天气的到来,催促人们早起。

本联对犬、鸟的传神刻画,紧扣了“早”字。

C.尾联照应诗题。

近来乡梦撩人愁思,于是作者借酒浇愁,不料饮酒过量,一夜昏睡暂时忘记了乡愁。

本句用衬托的手法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D.全篇无论是写自然景物还是写自己的生活与心态,都笔致轻灵素淡,充满着情趣。

节奏流畅、欢快,字里行间,融注着诗人对春天、对生活的热爱。

【答案】C

【解析】曲解诗意,尾联应是写夜间因为没有乡梦撩人愁思,睡醒后心境空明。

全诗并无思乡之情,表达的是对春天的喜爱。

2.诗人善于从细微处表现生活情趣,请从这一角度赏析本诗颈联。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半销宿酒头仍重”说明昨日因心情愉快开怀畅饮,饮酒甚多,到次日早晨起来尚有头重脚轻之感;②“新脱冬衣”以动作暗示季节更替,“体乍轻”写出猛然间的轻松感受,“乍轻”呼应“新脱”,描写入微,抒发了诗人切身感受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

【解析】试题要求“从细微处表现生活情趣”,“细微处”是指诗歌中的细节描写,“生活情趣”表达作者的志趣、兴趣和情感。

“半销宿酒头仍重”是写春宵佐以美酒,开怀畅饮,一醉方休的生活乐趣。

“新脱冬衣”中的“冬”点明季节,脱去冬衣一身轻松,当然是身体变轻了。

“轻”既是身体的感受,也是心里的感受,是对春天到来的轻松喜悦之情。

十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

(9分)

小寒食舟中作①

杜 甫

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②萧条戴鹖冠③。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注】 ①诗人暮年漂泊潭州时所作。

②隐几:

席地而坐,靠着小桌几。

③鹖(hé)冠:

传为楚隐者鹖冠子所戴的鹖羽所制之冠。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句承题,写诗人强打精神,饮酒过节。

“强饮”两字意蕴丰富,折射出诗人不欲饮酒、应节当饮、以饮浇愁的复杂心绪。

B.第二句写诗人穷愁潦倒的身世际遇。

以儒士之身而戴隐者鹖冠,点出诗人无官无职,包蕴着不为朝廷所用的无奈与辛酸。

C.第二联传神地写出舟中所见所感。

诗人因年迈多病、老眼昏花而产生了“天上坐”“雾中看”的错觉,给人感觉十分真切。

D.尾联总束全诗,深化主题。

面对眼前春江之上青山白云的自然景色,诗人遥想万里外的长安,表现了他忠君忧国的执着。

【答案】C

【解析】C项中,产生了“天上坐”错觉的原因并非是“年迈多病、老眼昏花”,而是由于天空倒映在水中。

4.第三联在诗中有何作用?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写舟中所见的蝴蝶翩跹、白鸥远翔之景,呼应题目“舟中作”和首联第二句“萧条”。

蝶鸥自在,与诗人困于舟中的处境形成反衬,引发忧思,向尾联作了十分自然的过渡。

【解析】第三联两句写舟中江上的景物。

第一句“娟娟戏蝶”是舟中近景,第二句“片片轻鸥”是舟外远景,呼应题目“舟中作”,“闲幔”的“闲”字呼应首联第二句的“萧条”,布幔闲卷,舟中寂寥,所以蝴蝶翩跹,穿空而过。

片片白鸥轻快地逐流飞翔,远远离去。

蝶鸥往来自如,而作者困居舟中,“直北”望长安,形成反衬,向尾联作了十分自然的过渡。

十二、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5、6题。

(9分)

金陵新亭①

李 白

金陵风景好,豪士集新亭。

举目山河异,偏伤周顗情②。

四坐楚囚悲,不忧社稷倾。

王公何慷慨,千载仰雄名。

【注】 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时。

②周顗(yǐ)情:

西晋灭亡后,南渡豪士在新亭宴饮,周顗坐而叹曰:

“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

”众人皆相视流泪。

唯王导愀然变色曰:

“当共勠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前两句由金陵风景优美起笔,继而写豪士们在新亭聚会,用语平实。

B.三、四句写周顗举目四望,风景未变而山河易主,悲从中来,大为哀叹。

C.五、六句运用“楚囚”典故,写在座之人充满悲怨,为国家命运前途担忧。

D.作者运用典故,取其意而用之,借古讽今,表达对时局的感慨,发人深思。

【答案】C

【解析】“为国家命运前途担忧”错,原诗是“不忧社稷倾”,显然这些人并不是担忧国家要灭亡的命运。

6.结合全诗,从尾联“慷慨”一词入手,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自然景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