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被的差异性.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839650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51.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被的差异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植被的差异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植被的差异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植被的差异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植被的差异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植被的差异性.docx

《植被的差异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被的差异性.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植被的差异性.docx

植被的差异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学科核心素养

1.综合思维训练:

结合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成因,理解横断山区“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等现象的成因。

2.通过课外调查和对图表材料的分析,探讨区域自然环境的差异及成因

知识框架

导入

让学生在板面上绘制出全球气候类型分布图。

知识点一:

【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1.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1)太阳辐射能在地球表层的空间分布上呈现出有规律的差异性,这成为制约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基本因素。

(2)太阳辐射带来的热量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减少,随之引起其他自然地理要素和环境整体特征大体上沿纬线延伸、随纬度变化。

这种呈纬向带状分布的差异就是纬度地带分异。

2.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在同一纬度地带内,降水量往往从沿海到内陆逐步降低,从而出现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

这种由于水分条件不同而导致的其他自然地理要素和环境整体特征的差异,被一些地理学家称为“干湿度地带分异”。

【教师活动】

(1)让学生根据板面的全球气候分布图,回忆所学知识,绘制全球的植被带;

(2)让学生观察全球植被带,自主得出从南到北的植被变化规律及从东到西的植被规律。

【学生活动】

(1)根据板面的全球气候分布图,回忆所学知识,在板面绘制全球的植被带,其余同学在笔记本绘制;

(2)观察全球植被带,自主得出从南到北的植被变化规律及从东到西的植被规律。

3.垂直分异规律

出现垂直分异的山区处在一定纬度和干湿度地带上,必然受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和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的制约。

4.地方性分异规律

地方性分异常常表现出有序性和重复性的规律。

【教师活动】

(1)老师讲解垂直地带分异规律和非地方性分异规律,让学生完成笔记梳理;

【学生活动】

(1)自主在全球地图中找一座山脉,完成其垂直带谱的绘制,并分析其基带、带谱多少的成因及雪线高低的影响因素。

(2)在地图的找出非地带性分异规律的地方。

【拓展延伸】

(1)影响山体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几个因素

①山体所在纬度——相同高度的山体,纬度越低,自然带谱越复杂。

②山体海拔——纬度相当的,海拔越高,自然带谱越复杂。

③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谱越复杂。

(2)影响山体垂直自然带分布海拔高度的因素

①山体所在纬度——同类自然带的分布,在低纬的山体海拔高,在高纬的山地海拔低。

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异类似于纬度地带分异;纬度越低,山地自然带数量越多;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类型越多。

②坡向——同一山体,同类自然带分布上界阳坡高、阴坡低。

知识点二:

【主要陆地自然带】

1.森林自然带一般分布于湿润和半湿润地区,是生产量最大的陆地自然带。

2.草原自然带一般分布于半湿润、半干旱的内陆地区。

随纬度增加和热量条件的差异,大致可分为热带草原自然带和温带草原自然带。

3.荒漠自然带一般分布于干旱地区,因纬度和热量条件不同,可分为热带荒漠自然带和温带荒漠自然带。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因地制宜】

在大农业生产中,必然根据不同的自然地带、垂直地带和地方性分异的情况,因地制宜地确定大农业的产业构成、作物构成和品种构成,确定土地利用方式,才能取得持续的经济效益并实现生态平衡;否则,会导致生态失衡和环境退化。

歌诀法记忆自然带和植被分布

热雨湿热有雨林,南北十度赤道分。

热季热草都有草,西岸热沙沙尘滚。

东季西地亚热带,阔叶硬叶要区分。

温季温海类型同,温带大陆漠草林。

高纬亚寒针叶林,北半球内有此型。

苔原冰原属寒带,冰雪世界少居民。

[知识训练]

读图,回答1~2题。

1.①→②的自然景观变化为森林→草原→荒漠。

这种变化反映了(  )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垂直分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规律

2.③→④自然带变化反映出的分异规律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热量B.水分

C.高度D.光照

读喜马拉雅山垂直带谱分布图,回答3~4题。

3.喜马拉雅山南坡山麓的自然带M可能为(  )

A.热带雨林带B.落叶阔叶林带

C.常绿阔叶林带D.热带草原带

4.高山草甸在南北两坡分布的海拔存在明显差异,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南坡为迎风坡,水热条件好,分布海拔高

B.北坡为背风坡,降水少,分布海拔高

C.南坡相对高度大,分布海拔高

D.北坡相对高度大,分布海拔低

 

探究点一 地理分异规律

[核心归纳]

1.纬度地带分异规律(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项目

内容

概念

受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影响,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由赤道到两极作有规律的更替

自然带更替方向

经线方向,即南北方向

自然带延伸方向

纬线方向,即东西方向

基础因素

以热量为基础

原因

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热量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显著地区

低纬和高纬地区,中纬度在一定范围也有分布

横贯大陆的自然带

苔原带和针叶林带(高纬度),热带雨林带(低纬度)

中纬度

大陆东岸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带

大陆西岸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大陆内部

中部:

亚热带荒漠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两侧:

温带草原带

 

(1)高纬地区和低纬地区纬度地带分异规律显著的原因是高纬度地区气温低,东西方向上的水分条件差异小;低纬度地区气温高,降水较多,水分条件东西差异也很小。

(2)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形成的基础是热量的差异。

2.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经度地带分异、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项目

内容

形成基础

在同一纬度,由于受海洋水汽影响的程度不同,从沿海向内陆,干湿度的差异很大,因此这种分异规律是以水分为基础的

根本因素

海陆位置差异,导致从沿海向内陆干湿状况差异很大

显著分布地区

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以中纬度地区表现尤为显著。

因中纬度大陆开阔,大陆东西岸分别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西风影响,降水从沿海向内陆减少。

例如,从欧洲西海岸出发,沿45°N向东到中亚,自然带依次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自然带更替方向

从沿海向内陆的方向,即东西方向或纬线方向

自然带延伸方向

经线方向,即南北方向

 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在大陆中纬度地区表现明显

大陆西部

大陆内部

大陆东部

受西风控制

深居内陆、离海较远

受季风影响

降水较多

水分趋于减少

降水较多

森林―→草原―→荒漠草原森林

3.垂直分异规律

高山地区从山麓到山顶,随着海拔的升高,其水热状况发生变化,表现在自然带上也发生相应更替,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变化规律。

项目

内容要点

显著表现地区

高山地区,尤其是低纬度的高山地区

形成原因

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随着高度增加而变化

垂直带谱

最下面为基带,所有的垂直带从山麓到山顶有规律更替

分布规律

共同性

某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变化,具有从该地向高纬度地区的纬度地带性变化的类似规律

差异性

干旱地区,由于迎风坡和背风坡的水分和热量条件不同,同一山地不同坡向的垂直带谱不同

垂直带谱的复杂程度与山地所在纬度、山地海拔相关,即山地所在纬度越低,山地海拔越高,垂直带数目越多,垂直带谱越完整。

4.地方性分异规律

大尺度的地域分异规律是小尺度地域分异形成的基础;非地带性分异叠加在地带性分异基础之上,使自然环境变得更加复杂。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

影响因素

地带性自然带的缺失

南半球无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

海陆分布(相应纬度为海洋)

改变了地带性分布的自然带

南美巴塔哥尼亚荒漠

地形起伏(处于安第斯山脉的背风地带)

地带性自然带空间分布范围受到约束

美洲西部各自然带沿狭长海岸延伸

地形(科迪勒拉山系)

自然地理现象的斑状分布

荒漠中的绿洲(例:

我国新疆天山、昆仑山山麓地带分布的绿洲)

水分条件的变化(天山、昆仑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

大陆东西两侧自然带分布纬度位置的差异

亚欧大陆亚寒带针叶林带,大陆西岸分布纬度高,大陆东岸分布纬度低

洋流

非地带性现象的分类

(1)“缺失”:

由于海陆分布差异,某些地区缺失某种陆地自然带。

(2)“改变”:

受地形、洋流的影响,某些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发生变化。

(3)“约束”:

自然带的延伸受地形的局限和约束。

(4)块状:

位于热带沙漠和温带荒漠中的绿洲是受高山地形、土壤和水分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

例如,我国新疆的天山和昆仑山山麓的绿洲是由高山冰雪融水在山麓冲积扇下埋藏和出露地表而形成的。

探究点二 世界主要的自然带

[核心归纳]

1.主要自然带类型

分布

植被

因纬度和热量条件

差异分出的种类 

森林

自然带

湿润、半湿润(年降水量大于450毫米)

森林

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寒带冰原带

草原

自然带

半湿润、半干旱(年降水量250~450毫米)

以草本植物为主

热带草原自然带、温带草原自然带

荒漠

自然带

干旱(年降水量小于250毫米)

以旱生植物(旱生小乔木、灌木、仙人掌类)为主

热带荒漠自然带、温带荒漠自然带

 各自然带之间并没有显著的界限,总是由这一带逐渐转变为另一带,因此在两个自然带之间总存在着过渡带。

即使是同一自然带,由于所处位置、地形部位的不同,其水热状况不同,因而其自然景观也有差异。

2.主要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及成因

自然带名称

分布

成因

气候类型

典型植被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大气环流

热带雨

林带 

赤道附近

(南北纬10°

之间)

横贯大陆

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

热带季

雨林带

低纬度地区

(10°N~25°N)

大陆东岸

季风环流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

雨林

热带稀树

草原带

雨林带南

北两侧(南

北纬10°~

回归线)

大陆中

部、西部

受赤道低气压带和

信风带交替控制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稀

树草原

热带荒

漠带

南北回归

线附近(南

北回归线~

南北纬30°)

大陆中

部、西部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

或信风带控制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荒漠

亚热带

常绿硬

叶林带

南北纬

30°~40°

大陆西岸

受副高与西风交替控制

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常

绿硬叶林

亚热带

常绿阔

叶林带

南北纬

25°~35°

大陆东岸

季风环流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亚热带常

绿阔叶林

温带落叶

阔叶林带

北纬

35°~50°

亚欧大

陆东岸

季风环流

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落叶

阔叶林

南纬

40°~60°

大陆西岸

常年受西

风影响

温带草

原带 

中纬度

大陆中部

常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温带大陆

性气候

温带草原

温带荒

漠带 

温带大陆

性气候

温带荒漠

亚寒带针

叶林带

北纬

50°~70°

横贯大陆

受副极地

低气压

带影响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亚寒带

针叶林

寒带苔原带

高纬度

横贯大陆

极地东风带、极地高气压带

寒带苔原气候

苔原

极地冰原带

寒带冰原气候

冰雪裸地

 

(1)不要混淆气候类型、植被类型和自然带三个名称。

根据绿色植物的特征可以区分出不同的陆地自然带,自然带的名称多数用植被名称表示,但值得注意的是,植被名称后面加上“带”字才表示自然带的名称,二者不可混淆。

而植被类型是在一定的气候类型条件下形成的。

如:

“热带雨林”表示植被类型,“热带雨林气候”表示气候类型,“热带雨林带”表示自然带。

(2)世界主要陆地自然带(以北半球为例)

[应用体验]

读非洲局部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①③⑤三地的自然带(  )

A.类型相同,成因不同B.类型不同,成因不同

C.类型不同,成因相同D.类型相同,成因相同

2.图中②→③→④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  )

A.干湿地带分异规律B.垂直分异规律

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规律

3.如图为北半球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同一种陆地自然带的两个字母是________,其中位于大陆东岸的是________气候,位于大陆西岸的是________气候。

(2)图中有两个字母表示的陆地自然带气候类型不同,但其成因相同,它们是________,它们都是由于________形成的。

(3)在图中的各字母表示的自然带中,南半球缺失的两个陆地自然带(字母)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业1:

如图为北半球由赤道到极点的景观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该图所示内容反映了(  )

A.地方性分异规律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D.垂直分异规律

2.下列关于图中景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植被类型为常绿硬叶林

B.热带雨林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大

C.①至②景观的变化完全由热量条件决定

D.南半球缺少①自然带

读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模式图,回答3~4题。

3.图中甲自然带最可能是(  )

A.热带雨林带B.热带草原带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4.造成甲、乙两区域自然带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经度位置不同引起热量条件的变化

B.海拔不同引起水热状况的变化

C.洋流性质不同引起降水量的变化

D.大气环流不同引起水热组合的变化

如图为垂直自然带与相应水平自然带理论上的对应关系图。

读图,完成5~6题。

5.与图中④甲图例所代表的自然景观类型分布相一致的地区是(  )

A.巴西高原B.西伯利亚地区

C.华北地区D.江南丘陵

6.下列诗句中最能体现①~④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是(  )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B.夏秋天水一色,冬春草洲无边

C.才从塞北踏雪来,又向江南看杏花

D.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梨次第开

7.读“自然景观地域分布示意图”(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景观①→②→③→④的变化是以________为基础产生的,这种地域分异产生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分异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规律。

(2)喜马拉雅山南坡复杂的景观变化规律近似__________(A:

①→②→③→④ B:

③→⑤→⑥)的变化,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③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而同纬度的⑥为温带荒漠带,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课时作业2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一、选择题

华裔青年谷岳从北京出发,历时3个月,穿越亚洲和欧洲,最终到达德国柏林,完成了搭车去柏林的梦想。

读该次旅程线路示意图,回答1~2题。

1.从亚洲到欧洲经过的自然带类型主要有(  )

①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②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③温带草原带 ④温带荒漠带 ⑤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⑤

2.沿途自然带变化反映出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其形成的主导因素主要是(  )

A.垂直地带性——气候B.纬度地带性——热量

C.非地带性——海陆位置D.经度地带性——水分

读模拟大陆自然带分布图,回答3~4题。

3.自然带从①→②→③→④→⑤→⑥和自然带从⑦→⑧→⑨→⑩的分布规律分别是(  )

A.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规律

B.经度地带性和纬度地带性规律

C.沿海到内陆和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布规律

D.垂直地带性和非地带性规律

4.A自然带的出现说明其自然带的分布具有(  )

A.地带性规律B.非地带性规律

C.地带性和非地带性规律D.垂直地带性规律

读北半球陆地自然带分布模式图及植物景观照片,完成5~7题。

5.关于对自然带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沿X方向湿度减少

B.沿X方向热量减少

C.沿Y方向湿度增加

D.沿Y方向热量增加

6.照片显示的植物常见于(  )

A.①

B.②

C.③

D.④

7.与③自然景观类型一致的地区是(  )

A.山东丘陵B.江南丘陵

C.德干高原D.巴西高原

如图为陆地植被类型与纬度、干燥度关系示意图。

干燥度是某地一定时段内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

图中不同序号表示不同的植被类型。

读图,回答8~9题。

8.图中⑨代表的植被类型最可能是(  )

A.草原B.苔原

C.针叶林D.阔叶林

9.图中④与⑧代表的植被类型形成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

A.太阳辐射、人类活动B.大气环流、海陆位置

C.洋流性质、地势起伏D.地表径流、土壤性质

''如图示意我国某山地东西两坡的垂直带谱。

读图,回答10~11题。

10.甲植被类型最可能是(  )

A.温带针阔混交林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热带雨林D.热带荒漠

11.该山地东西两坡植被类型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水分B.热量

C.海拔D.土壤

''读某自然带分布范围示意图,回答12~13题。

12.造成该自然带在大陆东西两岸分布的纬度存在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B.水分

C.洋流D.大气环流

13.该自然带气温年较差大,对其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距海洋远,受海洋的调节作用弱

B.纬度高,年内太阳辐射变化大

C.海拔高,大气逆辐射作用弱

D.自然带自身调节作用弱

二、非选择题

14.读亚欧大陆局部地区自然带分布模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表示的自然带名称:

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

(2)A自然带所在地的夏季气候特征是________,冬季气候特征是________。

(3)a方向的自然带更替体现了________规律,该规律形成基础是________差异。

b方向的自然带更替体现了________规律。

(4)B地区季风的形成原因是________。

15.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小说《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讲述了英国爵士根据漂流瓶提供的不完整信息,乘坐“邓肯号”,率领探险队沿着南纬37°一带,搜救格兰特船长的故事。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邓肯号”于1864年8月25日离开英国格拉斯哥,经过40多天航行,绕过麦哲伦海峡于10月6日到达智利西海岸的甲地。

甲地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气候,所属的自然带是________带。

(2)探险队在南美大陆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搜救活动,途经甲、乙、丙、丁四地,遭遇不同的自然灾害。

其中受到高山冰雪灾害威胁的是________地;途中遇到干涸盐湖,经受缺水煎熬的是________地。

(3)在甲、乙、丙、丁四地中,垂直地带性最明显的是________地,丙地所处的自然带是________带,丁地所处的自然带是________带。

从丁地到丙地自然景观的变化反映了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

(4)造成四地地理环境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